褚遂良(596~659)

[拼音]:Hongshan Wenhua Yuqi

[英文]:Jad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珮。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三官甸子 2號墓出土的捲雲紋玉珮,置於墓主頭部,玉箍置於胸前,方形玉飾置於左側,玉鳥置於下肢右側。牛河梁14號墓出土的捲雲紋玉珮置於胸前,玉環戴在腕部。雙龍首玉璜出土於東山嘴石砌建築群中心方形基址內。這些現象說明玉器既是隨葬品,也是日常裝飾品。

出土的玉器種類有:璧、環、龍、璜、玦、珮、箍、雙豬首形飾、方形飾、棒形器、竹節形器、鳥、鶚、龜等。玉璧,有的圓形,中有大孔,外徑約10餘釐米,內徑約 5釐米;還有的為雙聯玉璧及三聯玉璧。玉環,正圓形,光滑色潤,有大有小,橫剖面三角形。玉龍,體蜷曲呈半環形,吻前伸突起,有洞作鼻孔,雙目呈扁梭形,顎下刻網狀紋,頸上有長鬣,末端微卷,尾部向內曲,高26釐米,發現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造型簡練生動,是件珍貴的藝術品。雙龍首璜,兩端龍首吻部前突,口微張,眼部有菱形框,短角,身有鱗狀紋,長4 釐米,小巧玲瓏,獸首形玦,獸首凹面高額,雙耳圓目,體蜷曲如環,一般徑約10釐米,背上有小孔,見於牛河梁、建平、敖漢旗大窪、巴林右旗種羊場等地。捲雲紋玉珮,板狀,長方形,雲紋與透雕相結合,造型呈流動感。內中有的兩面雕雲紋,有的一面雕雲紋,前者器面常鑽雙孔,後者背面作牛鼻孔。這些孔是為了縫綴在織物或皮革上的,分兩種形式:一種是中間鏤孔,兩端各有兩個雲角,器面有漫窪槽雲紋配以半環形孔,富於變化,三官甸子的一件長22.5釐米,寬11.2釐米,厚0.8釐米。牛河梁的一件也屬此式,中間雲紋呈渦形,更洗練,器稍小。胡頭溝還有一件,已殘。另一種是四周均出雲角,紋形繁縟。一端雲角相背捲曲,一端雲角向同一方捲曲,上部有4個雲角,下部有3個雲角,中間也是半環形鏤孔與彎曲漫窪槽雲紋相接,更顯得渦漩流暢。巴林右旗的一件器長15.2釐米,寬10.7釐米。玉箍,筒狀馬蹄形,長10餘釐米,三官甸子、牛河傈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13762.html' target='_blank' >汗布K硎仔斡袷危嗔娜妨蕉擻兄硎祝っ妗⑼晃恰⒋蠖7叫斡袷危步欠叫危咴到媳。屑漵鋅住S癜糶紋鰨餐酚幸恢芟椅疲露吮餳猓ぴ?0餘釐米。竹節形玉器,亞腰竹節形,中有圓孔。玉鳥,正面展翅形,頗小,長約 3釐米。玉鶚,展翅形,尾、頭、耳、目畢具,長約 2釐米多。玉龜,頭有的前伸,有的微縮,背有的圓形,有的六角形,四足。

玉器的顏色,有淡青色、墨綠色、雞骨白色,多屬岫巖玉,有蛇紋石、鮑紋石,硬度可達 6°。

這些玉器中,玉龍、雙龍首璜、獸首形玦、捲雲紋玉珮、馬蹄形玉箍為紅山文化玉器中的代表形器,顯示出這個文化的玉器已達到了高度的水平。獸首形玦既見於吉林省農安縣左家山,也見於其後的殷墟婦好墓,表現出對當時及後世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