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六季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馴鹿六季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136字

這個暑假,我拜讀了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馴鹿六季》這本書。讀罷,小說中的每一片樹林、每一聲鳴叫、每一絲涼風,在我的腦海中都像是一幅幅立體的畫面。我彷彿身臨其境,坐在白樺木小船上,感受微風吹拂臉龐的愜意。清涼解渴的湖水沁人心脾,置身其間,好像能聞到鹿奶做的奶茶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兒……

在故事中,“我”從失去媽媽以後就不再說一句話,也不再微笑過。不忍“我”過度悲傷,爸爸帶“我”離開北京,來到海拉爾東山。在那裡,他追逐“我”三頭馴鹿在森林迷路了。一位叫秋鳥的鄂溫克人找到了“我”,並把我“撿”回了他的營地。在那裡,秋鳥帶著“我”去經歷馴鹿鄂溫克人的六季。在那裡,少年學會一些馴鹿鄂溫克語,學會怎麼在森林裡生存,還學會了如何與森林中的動物們和諧相處。與此同時,少年慢慢地接受母親離去的現實,發自內心地微笑感受新的生活。這時他才發現,原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等待探尋的遠方。

初讀此書,令我驚愕的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何為六季?原來,鄂溫克人一直沿用自然的歷法,一年有六個季節—那瑞給、能奈、驕格、寶勒、奧倫勞哈、它個。“能奈”是我最嚮往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美麗的小神獸—海德薇出生了,它是一隻被媽媽拋棄的美麗又可愛的白色馴鹿。

書中我最敬佩的人要數秋鳥了。他勇敢,遇事冷靜的態度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要說起勇敢,誰都比不上他。有一次,秋鳥掉進了偷獵者的陷阱裡,大腳被裡面的尖樁劃出一道駭人的傷口,那真是巨大的傷口。當“我”把他拉進來,幷包紮好傷口將他扶起來時,他卻若無其事地繼續行走,只是那受傷的腳看起來有點跛而已。

掩卷而思,我收穫滿滿—人生之路總是佈滿荊棘,當你遇到挫折與不幸。不能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要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新接受生活。記得初入這個學校,我是條普普通通的毛毛蟲。我成績一般,一切顯得那麼平凡。老師從來也不看好我,也不太相信我。那天,我絞盡腦汁非常認真寫出的文章,卻換來老師這樣的質問:“哪兒抄來的?”我滿心的成就感全都被這鐵錘似的問題敲碎了。難道我在你們心中就真的這麼差嗎?不行,我要蛻變!

蛻變的日子是最痛苦的。當大家都開心快樂地玩耍時,我獨自立在學習的枝頭,吮吸著知識的養分,享受著學習帶給我的陽光雨露。春天,我靜靜地聆聽自己的成績如雨後春筍般節節向上的聲音;夏天,我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不與其他人一起追求一些無謂的東西;秋天,我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如秋楓那樣紅火而不懈努力;冬天,我學著那傲然挺立的臘梅自信地迎接風霜雨雪的挑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雖然我還要經歷許多困難磨難,但我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是短暫的,勝利女神正在前方向我招手。

破繭成蝶的過程縱然艱辛,成功後,定會看到一番別樣的曙光。

馴鹿六季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345字

《馴鹿六季》塑造了一個慢慢成長、變得強大的男孩形象。在失去母親後,他在森林中被淳樸可靠的馴鹿人“秋鳥”、活潑可愛的小馴鹿“海德薇”的感染下逐漸打開了心房,找回了自我。“我”在森林中開始了新的生活,擁有了新的名字“角個角個”,學會了擠鹿奶,用奶瓶喂馴鹿,結交了朋友。

每一個人的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別人的關心與幫助。“我”從一個封閉自我、與世隔絕的少年,成為一個堅強、頂天立地的男人,這是和“秋鳥”分不開的,秋鳥是一個不愛與人說話、性格沉穩的人。也許在生活中他並不是那麼出彩,但他卻給予人一種值得託付的感覺,讓人很容易信任他,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伸出援手。從他教會主人公生活中,我發現他是一個懂得生活、知道獨立的人,比起現實中那些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他的自立自強精神的確值得學習。

馴鹿苔原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359字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伯特的父親和三個叔叔參軍了,他和爺爺去了北方苔原捕馴鹿做糧食,一路上遇見了非常多的困難,每一個困難都令我擔心不已,每當伯特和他的爺爺戰勝困難時,我的心才平靜下來。一路多磨難,生活更艱辛,當他們捕完馴鹿後,還未返回的時候,他的爺爺死了……

讀完這本書,我感想頗深,它讓我知道了戰爭年代的艱難,戰爭帶來的悲痛,還有土著居民生活的艱辛。彷彿我也經歷了戰爭時代,飽受人間的苦難與喜怒哀樂。

這本書生動的語言描述讓我身臨其境:伯特和爺爺捕到二十隻馴鹿,有足夠的鹿肉充當食物時,爺倆非常高興,我心裡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但是,事情不是十全十美的,還沒返回時,爺爺長眠於苔原,看到伯特忍著悲傷安葬爺爺,我也跟著十分傷心,就如同自己失去親人一樣。

這本書帶給我很好的讀書體驗,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熊鹿之戰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14字

挫折中掘起人性美

寒假中,我讀了《熊鹿之戰》這本書,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熊,它的名字叫特迪特迪可不是一隻普通的大熊,它是一隻在馬戲團裡表演雜技的。有一次意外使它與馬戲團走散,並且在人類的野蠻驅逐下,九死一生地躲進了一片神祕的叢林裡。

走進叢林,特迪手足無措,它不知如何去生活,因為它在馬戲團“工作”時衣食無憂、豐衣足食,而且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擔驚受怕。但是現在呢?特迪沒有食物,還要警覺起來,因為時刻都會有更厲害的動物出現。在飢餓難忍的日子裡,特迪特別想念那個飼養員和它同臺演出的那個男子;在一次戰爭中,特迪和一隻強壯的大駝鹿為了爭搶領地發生了不和。最後駝鹿打敗了特迪,領地再也不屬於特迪了。特迪發誓要一雪前恥,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最後的戰爭中特迪用爪子撕破了駝鹿的身體,打斷了駝鹿的骨頭,特迪大口大口地喝著敵人的鮮血,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那一天,我和平常一樣到車上聽音樂,可這一次要不是勇敢機智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因為我開著車,一個不小心踩中了油門,車子一下子就衝了出去。平時我經常看爸爸開車,便學著他的樣子,踩了一腳剎車,便把車停下來了。可是我一下車就看見旁邊的馬路牙子,被撞掉了。爸爸說:“我去拿水泥,你來抹。”……我終於抹好了。聽了爸爸媽媽的教育,我知道小孩子不該擺弄車,這樣太危險了,但在危急的情況下,我勇敢、果斷地把汽車停了下來。媽媽誇我乾的好,我心裡美滋滋的。

在生死抉擇的關頭,許多動物表現出的忠貞和勇敢,常常讓我們人類歎為觀止。我聯想起古今中外,哪個名人不是因為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而戰勝苦難的呢?國父孫中山深知革命艱難,但他並未退卻,後來推倒了腐敗的滿清王朝;愛迪生髮明電燈時,經歷了上萬次的失敗,但他不屈不撓,終於發明了電燈;一代搖滾樂天王邁克爾杰克遜,在冰天雪地之中看到了奇妙的後滑現象,他不怕寒冷的威脅,也不屈不撓,終於發明了震驚世界的月球漫步;黑人男孩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他無父無母,一邊頑強地與病魔做鬥爭,一邊關心其他患病兒童……

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在海倫凯勒的生活和生活樂趣中,她給我們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我們要用勇於接受生命的挑戰,用愛去擁抱世界,要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要學會在挫折中重生!感恩挫折,是它教會了我們怎樣堅強勇敢!

飢餓的冬季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41字

飢餓是什麼?也許有一些人從未知道飢餓是什麼,但有一些人對飢餓非常熟悉。飢餓是你一次次翻開空了的米缸,肚子裡早已空空如也,飢餓是孩子們一次次的要吃的,可你卻無能為力。飢餓讓所有人都變的骨瘦如柴。飢餓讓一切都變得空虛與麻木。這就是飢餓!我雖然沒有體會過這種飢餓,卻能感到飢餓的痛苦。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讀後感的原因。

曹文軒老師寫的《飢餓的冬季》向我們寫了一個飢餓的故事。生於大旱,人們種下的糧食一無所獲,然而冬天來了,人們只好忍受飢餓的煎熬,等待春天的到來。這時男孩樹魚由於一次摔倒發現了一棵柿子樹,上面結了36顆柿子,在飢餓的冬季36顆柿子是多麼寶貴!它們如同一個個紅燈籠照亮了這個漫長的冬天。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可是他卻沒有吃,而是告訴了尋找他的三十七個孩子。希望與他們一同守護這個祕密,能扶撐他們活下去的信念。雖然他們也有想吃一顆的想法,但都沒有吃,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樹的柿子對他們來說有多麼寶貴。

快春天時,他們當中的丘石兒病倒了,孩子們流著淚摘了一顆火紅的柿子給她吃。當人們度過飢餓的冬天時,飛回來的候鳥們卻把一樹的柿子都吃掉了。但他們並不後悔,因為那幾十顆柿子在他們最飢餓最寒冷的時候給他們帶來溫暖,帶來希望。曾像溫暖的火爐照亮了寒冷的冬季,漫漫的長夜……

你們能想到嗎?飢餓是有多麼可怕。你們也許從沒想過,飢餓是什麼,也不會去想。現在我們都是過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會體會到飢餓,甚至浪費糧食,在非洲所有的人都已經餓的骨瘦如柴。買東西的錢都是父母拼命工作賺來的。

在那個年代,一顆柿子也可能是人們活下去的信念希望更何況那是一樹,一樹紅彤彤的柿子!這個希望幫助他們走過了這無邊而又漫長飢餓的冬季,照亮了他們黑暗的明天。

這一樹的柿子成為了孩子們活下去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著他們每當想到那一樹的柿子,都會忘卻了飢餓。不幸的人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不幸是對我們的考驗只要我們戰勝不幸明天會是美好的,絕望時只要有一個理由讓你活下去,就不要放棄它,它會照亮你更美好的明天。

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890字

【篇一: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憂傷的花為誰開?這憂傷的花季又是為誰綻放的呢?

作者以獨特的視覺方式,向我們陳述了一個個花季少男少女所遇到的問題,像文中的主人公們一樣,我們也曾經迷茫過,不知所措過。在這個特殊的年齡段,我們亦有著特殊的情感。我們在夜晚仰望星空,心中也牽起一絲絲漣漪。這個憂傷的花季,註定停留在我們的人生中。

“路上小心一點。”每當我看到星兒的奶奶對星兒的呵護時,我便開始惆悵,年幼的星兒只有奶奶與她相依為命,星兒這個看似柔弱的外表,實則有顆強大的內心。

向華萍為了想見自己的父母撒謊,星兒丟了自行車的難過,與陳軍“交往”的羞澀,陳軍暫時的誤入迷途,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啊,看著書裡的人就像看著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那樣的真實。

書中的大人們都想著要變成城裡人,即便再苦再累,但是真的變成了就開始不滿足,開始浪費開始囂張,向華萍的父母亦是如此,他們的眼中盡是城市裡的美景,飄渺的霓虹燈讓他們著迷,他們愛著城市,但同時也對著那個從前供他們生存的小山村產生了不屑。

古人寫道“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現在呢?即便花開了,開到花謝,她也回不去了,什麼緩緩歸,即便疾步如風也回不去了。看到星兒離開的地方,我想但願她還可以回去。

星兒十六歲的花季卻瀰漫著憂傷,朋友走了,朋友的爺爺死了,奶奶也死了,自己也被帶走,與陳軍分離,鎖上家裡的水井,斬斷所有的思念。我彷彿看到星兒離開的背影,她的淚眼。然後忍不住的想起她和陳軍的協議,要一同開火車的協議,還有他們說要考高中上大學的諾言。

現實總是離夢想太遠太遠,我們無奈的接受著事實,然後在現實中沉淪,無力掙扎,世界上的一切千千萬,我們註定要抓不住一些東西,失去一切東西,然後痛惜,後悔再感嘆,原來曾經擁有的都是多麼美好的呀,這就是人生。

這部書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無奈與心酸,星兒的往事與我們比起顯得那樣的沉重,也不禁叫人想象一位少女從孩童蛻變成成熟的青年,這其間的無助是我們所無法體會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珍惜我們的青春,珍惜我們短暫的耀眼的青春年華。

【篇二: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太陽還躲在山坳裡,但在太陽即將升起的天際,像有誰在蘸著粉紅色的液體小心翼翼的塗抹著,於是那地方便像少女紅潤的臉龐。有幾顆明亮的星星被誰無意間遺落在幽藍的天幕上。大地一片寂靜,這不是睡夢中的寂靜,而是睜著眼睛,在等待著什麼。”

等待著的,是一個人影,還有一隻狗的身影。

星兒、陳軍、向華平、羅大勇……正處在花季的他們是一群生活在農村裡的留守少年,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為了掙錢,只得去城裡打工。

星兒的父母在城裡的一家澡堂打工,留下正在上初中的星兒和奶奶。星兒的成績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壞。而自從她的自行車丟了之後,卻使她和小學同學陳軍有了交往,那只是一種很簡單很簡單的交往,只是一前一後的相伴而行,只是為了路途不再遙遠不再孤單。

陳軍的父母也去了城裡,將他託付給了他的大伯。陳軍總是一個人呆在家裡,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孤獨感襲遍全身。遇見星兒後,他的生活有了改變,他喜歡看見星兒,喜歡和她走在一起。

因為有了這份無比珍貴的友誼,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著。所以當陳軍的父母欲將他帶進城時,陳軍拒絕了。星兒給了他自信,星兒給了他歡樂,如果沒有星兒,他的少年時光甚至將不知該如何度過。這是一份多麼純潔而珍貴的友情啊。無數個,從花季裡走過的孩子,都曾有要好的異性朋友,都曾擁有過一份無法忘懷的純潔的友情。

而向華平與羅大勇,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卻因為缺少大人的關愛與引導,最終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結果……

一群孩子的喜怒哀樂,精彩的生活,一樣的花季裡,別樣的憂愁與快樂。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被這些少男少女的友情而打動,為他們曾經的年少無知而心痛,為老師們真摯的愛與付出而敬佩,為那些農民工以及他們的生活而心酸。

最後的最後,星兒走了,去城裡讀書了。陳軍以及那條與她朝夕相處的狗—黑子,目送星兒離開。一陣心酸,一份遺憾,湧上了所有人的心頭……

一群這樣的農村留守少年,父母的關愛缺失使他們變得敏感而脆弱,而青春裡的紛繁與不安使他們一次次面臨危險的誘惑,他們不同於其他孩子,所以要經受更多的考驗與挫折。正處花季的他們要如何才能走過憂傷?

就好比綻放在荒野的花朵,只有經歷了更多風雨的洗禮才能綻放燦爛。也許在經歷了那麼多那麼多之後,他們會開放的更加奪目,也會更加的挺拔。

只有所有的人都採用最適合的方式來關心那些特殊的孩子,讓這些留守少年的心靈遍佈陽光,給予他們足夠的勇氣和夢想,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才能穿過憂傷的花季,帶著憧憬與自信走進充滿希望的未來……

走過花季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74字

十字路口上的人生抉擇

我讀過的好書不少,然而真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卻不多,《走過花季》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觀。

這是一本寫一段成長女生的心裡歷程。借細微的筆觸剖露最普通人性中的那些常常被人忽略了的層次和色調的一本書。

以前,我總感覺生活枯燥乏味,沒有任何意義,尤其正處於青春期的我,更是感覺到無聊,沒有任何理想抱負。有時有些事情總是瞞著父母,不願讓他們知道我的事,有時覺得自己很不孝順,常常沒有主見,卻不願問家長。

讀過《走過花季》以後,我對“祕密”一詞有了新的改觀,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小祕密,沒有什麼不對的。反之,將祕密無保留地推卸給父母—那樣的孩子不會長大;將祕密無顧忌地袒露給朋友—他將難以贏得長久的尊重。

我認為,因為有了祕密,也許人的思想會變得更成熟一些;因為有了祕密,也許人的目光會變得更深沉一些;因為有了祕密,人的心地會變得更寬容一些。

以前,沒有主見,不懂抉擇的我,現在明白,抉擇是對眾多向往的索求,還是對某些渴望的捨棄,不論是一團煩心的亂麻,一道惱人的試題,還是一個不近情理的強磁場,脅迫著弱小的電荷瘋狂地加速……然而,他卻畢竟要抉擇。

也許麻煩只出在年齡,從前,怎不降臨諸如的煩惱?是呵,那時有“大人”,有“萬能的”依傍。可是,現在,我們長大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因為我們已經漸漸長大成人。而抉擇此刻正以傲岸的主人姿態恭候你,隱匿著忐忑的內心聆聽你,輕舉悠然的目光正視你,然後,積聚起灼人的情熱—渴望融化你;也許,很久以後的將來,我們仍會不斷地懼怕抉擇,但是,我們也仍將終究是要抉擇的。

以前,我總覺得沒有生存的意義,讀過這本書後,我明白,生命因為有了愛才有價值,而“愛”包括對大自然對事業和眾多生靈的摯愛。明白除了愛情,還有友誼,除了憂傷,還有樂觀,除了失望,還有希冀。

《走過花季》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啟發,讓我看到了一個自己從來發掘過的一個世界,而我眾多的感悟也都來源於他。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我還會繼續讀下去,或許還會讓我更深一層的感悟吧!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3字

捧起一本書,在鮮花嫩草中,釋放自己的情懷,放飛自己的理想。讓活躍的思想在書中漫遊,讓優雅的情懷在書中迴盪,讀書是我的最愛。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名為《三十六計》的書,這本書是哥哥推薦的。他告訴我這本書中趣味橫生的故事,還原了歷史上一個真正的全面的兵法謀略。

《三十六計》介紹的是古代常用的三十六個計謀相和策略。相比我之前讀過的《孫子兵法》,更通俗易懂,簡潔明瞭,涉及古今中外,帶給人們的是一種不一樣的閱讀新體驗。本書中,有許多趣味橫生的故事,但是我喜歡其中的這樣一則故事—

古代有一個大貪官,他的貪汙行為早已引起了民憤,人們紛紛‘上訪’報官。貪官卻不以為然—那些小民算得了什麼?在我的手心裡,哼!還不是如同螞蟻一般,我一捏便把他們置於死地了!可是,過幾天朝廷上竟然發來公文,嚇得這個貪官嚇得腿都軟了。他趕忙爬到桌子上,翻開公文看。公文上竟然沒有明確的寫他的種種劣跡,也沒有對他貪汙行為的評價,而是寫了這樣一句話“風吹草動,打草驚蛇”貪官一下子便明白了,這是在朝廷在對他的暗示!他馬上就改善了他貪汙腐敗的行為,從此清廉做官,贏得百姓的一致好評。

還有一則故事:外國的一出“木馬計”,相傳在一場大戰結束後,本來已經快要失敗的軍隊,將要退出戰爭的舞臺。但是,他們的首領卻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個木製的‘假馬’放在城根底下,讓自己的士兵鑽進去,再派一個士兵牽著,當做送給勝利國的貢品。敵國國王一時疏忽,勝利衝昏頭腦,認為自己的威嚴已經將他們震懾到。他馬上將木馬牽了進來,可是裡面的士兵蜂擁而出,控制了這座城。最終內外結合,反敗為勝,以少勝多。

閱讀《三十六計》不同於閱讀名著,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古代人民智慧,更是一種深厚的精神文明!

小鹿斑比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84字

《小鹿斑比》這本書講述了一隻小鹿成長的故事,它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探求生命存在和意義的經典童話小說。

小鹿斑比有一位既慈祥又善良的母親。鹿媽媽教會了斑比堅強、獨立、躲避危險以及生存本領,讓它很快就適應了森林。

斑比有一群森林小夥伴,它們一起經歷季節更迭、生存磨難,在一點點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時,心靈和情感也在不斷受到衝擊和洗禮,對自身、大自然和屠殺它們的人類進行著不斷的認真思考。

斑比有一位勇敢而機智的爸爸—老鹿王,它把所有的本領都傳授給了斑比。老鹿王用自己的鹿角刺死獵人,冒著生命危險給斑比上了最後一課,幫助它戰勝困難。看到變得堅強、沉著、勇敢的斑比,老鹿王才安心地離開了世界。

斑比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靠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成就了自己,成了鹿王。

我最喜歡斑比的堅強和勇敢,遇到困難時,它勇往直前。再想想自己,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有次班級競選中隊委時,我就不敢參加,因為我害怕—怕自己做事做不好,被老師指責;怕同學不聽我話,被他們嘲笑。想想真覺得慚愧!

以後,我一定要向小鹿斑比學習,學習它的勇敢,學習它的堅強,敢於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小鹿斑比》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281字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小鹿斑比》,我很喜歡看,書裡主要講了小鹿斑比成長為鹿王的故事。

斑比是一隻很勇敢、很聰明、很愛問問題的小鹿。它剛出生就能用四條腿站起來了。斑比的媽媽被獵人打死後,斑比就開始一個人生活。有一次斑比被獵人的獵槍打傷了一隻腳,在老鹿王的幫助下度過了危險。此後,斑比認識了很多朋友,和它們和平相處,一起快樂地生活。

斑比不怕困難,堅強獨立,這是我要向它學習的地方。比如學習游泳,剛開始我很害怕,不敢自己一個人下水,在爸爸的鼓勵下,我一點一點自己小心地學著,現在我已經能獨立遊一段距離了。我要向斑比學習,做一個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人。

一年四季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32字

青春畫卷

生命的輪迴,給人太多的回憶遐想;時間的流逝,又是多麼的奇特。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細細品味,必有發現。靜下心來,感受那自然之美,享受那一滴水,一株草的魅力。你的心靈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

自然與生命的關聯,那是什麼?那也許是一個深奧的話題。但是你讀了普里什文寫的《一年四季》後,你才會知道那神奇的自然的魅力。他如同一個鑰匙,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如同日出時那一道道金光,劃開了天際,連線了世界。你在讀書時,你就會聯想到那抹處於平凡的世界之後的傳奇的靈魂綠色。你再用心的去與他交談,你會了解的更多。

在全文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名為“從房頂上滴下一滴”的那一小卷。那是一副充滿生命的畫卷。這使我不禁聯想到那瀑布磅礴的生命力與那小水滴柔和的生命力之間的對比。同樣為水,一個大氣磅礴,一個陰柔華美。這都是他們對生命的綻放,只不過是表現的形式不同。人也一樣,在青春畫卷裡認真的去探索那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去綻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的心頓時就隨著文中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我讚歎那生命的偉大。那生命的靈魂,此時此刻在淨化我的心靈,淨化我的靈魂。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那葉子,會帶著我的精神、夢想、飛翔在那生命之海上,探索生命的真諦。

柔柔的雪下來了,輕輕鬆鬆的蓋住了世界,世界彷彿睡著了一般,沒了響聲,他好像是在為春天的生機勃勃做準備吧。去吧去吧,那美麗的雪花,帶來了冬日的來訊,同時告訴我們,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願那美麗的生命會永遠在我們身邊。

《小鹿班比》讀後感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118字

斑比真幸福,它誕生後,喜鵲媽媽誇讚它;媽媽用舌頭從頭把斑比舔到尾。

我認為斑比是幸運的,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中出生,被誇讚,我是要誇一下鹿媽媽,每當別人欺負斑比時,是它挺身而出,保護了斑比。

開頭就這麼有趣!我們明天再見《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讀後感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613字

十一月了,我們走進了小鹿班比的世界。今天是第一天,所以我異常興奮。清晨五點,我伸了個懶腰,坐在床頭,捧起《小鹿班比》,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

我讀到了第一章,班比出生。第一章內容極其豐富,特別有趣,我剛看幾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光看題目,我就覺得挺有趣,所以我樂滋滋地看了起來。

森林深處,一片茂密的灌木叢圍成的隱蔽的小屋裡,班比來到了這個世界。現在的班比站在這兒,四條細腿搖搖晃晃,站立不穩,迷濛的眼睛無助地看著前方,可看不到任何東西。這時,喜鵲聽到母鹿因疼痛而忍不住發出的呻吟,便飛過來稱讚班比:“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孩子!”它停了停,在等母鹿回話,可母鹿一點兒也不注意喜鵲的誇讚,只是默不作聲地繼續照顧班比—她的孩子。

喜鵲,只好繼續說道:“你可知道,我們喜鵲碰到這種事情多麻煩,多辛苦……”

這次,母鹿充滿歉意地說:“請你原諒,我沒有認真在聽你說話,因為我現在不能跟你多談,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喜鵲飛走了,表情晴轉多雲,還一邊罵著:“愚蠢,雖然天生高貴,了不起,可是太蠢!”

母鹿幾乎沒有察覺到喜鵲的離開,她走上前去,親熱的舔著班比,撫摩著班比。這個小傢伙暈乎乎的,似乎還在沉睡。

母鹿繼續不停的親吻,撫摩心愛的寶貝。“班比。”她重複著,“我的小班比!”這使得它們,安詳而又幸福。

我們不能學喜鵲,因為別人若不認同自己,就會覺得對方很愚蠢;我們要學母鹿,因為她不會受別人影響,而是封閉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三十六計》讀後感300字 篇14

讀後感 ,668字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放暑假了!

暑假裡,我可以不那麼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這不,一放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集合了中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書中的計名有來源於詩人名句的“擒賊擒王”、“李代桃僵”;有源於歷史典故的“欲擒故縱”、“圍魏救趙”;有源於日常用語的“指桑罵槐”、“無中生有”……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著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裡“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裡,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

雨的四季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40字

聆聽秋雨,細數詩詞,走進劉湛秋眼中的,四季的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不錯的,春雨便是如此,柔情而生機。正因著春雨,樹葉才染上了明亮的綠色,如綠茵茵的一層波浪。正因著春雨,才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瞧,小草已如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沙沙作響。正因著春雨,才會是一片生機盎然。

夏雨,他粗獷而熱烈。在一片蛙聲蟬鳴的酷暑中,迎來了一場瓢潑大雨。冰涼的雨點打在身上,沒有一絲涼意,暑氣反消去了一半。“噼哩啪啦”,夏雨唱著歌,與飄搖的荷葉,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應和著,等待著“別樣紅”的蓮花。

秋雨,不再是春天的柔情,夏日的熱情了,她變得端莊且沉靜。“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是的,在秋雨的洗禮後,人們迎來了豐收的喜悅。水花濺起,編織著秋天的金色的夢。

冬雨,已化作細雪。他以最純淨的姿態蒞臨人間。他是自然而乾淨的。雪被柔軟,世界銀裝素裹,這是他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後的禮物。

四季的雨,是不同的,人們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萬物變換更替,而雨,洗禮萬物,讓它們迴歸大地。

孤獨六講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276字

在一次語文閱讀課上,我偶然拿到了蔣勳的《孤獨六講》,本以為這一本是深澀難懂的哲理書,但沒想到它帶給我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思考。

在漢字裡,“孤”與“獨”都不是大眾容易喜歡的字,《禮記礼運大同篇》裡說:“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孤”是沒有大人照顧的孩子,我們現在在漢語裡還叫“孤兒”。“獨”是沒有年輕人照顧的老年人,我們現在也還常說“獨居老人”。“孤”和“獨”都是失去親人照顧的人,這兩個字都有令人悲憫、哀傷、同情的意義。漢語從儒家人際倫理的缺失發展出“孤獨”二字,總使人感到哀婉悲憫。在生活中,我們儘量避免孤獨,但不可否認,我們的心靈仍然感到孤獨。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孤獨呢?蔣勳寫出來了,也許我還介於一種懂與不懂之間,但感觸依舊很深。

那是與孤獨的第一次相遇。小學的時候,我總是獨自一人,在那個連裝水也要手挽著手的年紀,我也是孤身一人。剛好當時的女生是單數,21個人。20個人歡歡喜喜地找好同伴。沒錯,我就剛好是那多餘的“1”呢。“沒關係,一個人挺好的。”我總是對自己這樣說。“沒關係,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我總是在心裡這樣想。

事情過去很久了,但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把它們從塵封的記憶中找了回來。我也記得因為有過這樣的遭遇,所以我擁有了許多與自己獨處的機會,但那算是一個小小的低谷吧。曾經有過一個夜晚,我坐在床上,看著對面的燈忽明忽暗,心裡難過得要崩塌,說不出來也沒法說,說出來了也不知道找誰來聽。“每個人都急著講話,但每個人都沒法把話說出來。”就是這樣一種孤獨,明明眼前是人群熙攘,玩笑嬉鬧,卻是孑然一身,明明千言萬語,卻好像無話可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的孤獨,在成長的歲月中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厚重,如果不去接受它只會覺得前行的路越來越冰冷。

孤獨是圓滿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們曾讀過一首李白的詩,叫《月下獨酌》,當時是真心沒讀明白,只是覺得李白這個滿身是詩的人很孤獨,孤獨到了跟影子和月亮玩鬧。但現在我卻明白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李白清冷孤獨的境遇的寫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大膽想象,舉杯邀請月亮和影子與自己作伴,一起享受及時行樂的歡愉。這時孤獨成了酒和月光,伴隨李白一起玩樂。在我看來,這種孤獨成了一種狂喜,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飽滿的喜悅,是狂喜,是一種狂喜,就像氣球被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氣體充滿,整個心靈,也因為孤獨而鼓脹了起來,此時便能感覺到生命的圓滿自足。

原來孤獨從來都是一種寶貴的東西,它讓你有了與自己獨處的機會。而獨處後,孤獨成了思維沉澱後的清明,它讓我們撥開了心靈上的薄霧。相信我,不要懼怕孤獨,也不要排斥孤獨,孤獨一直在你左右,如果你不那麼做,它便會化成你的力量,伴你前行。

“孤獨六講”,蔣勳以半生見聞,所思所惑,熬成這樣一鍋濃濃雞湯,它不油膩,但很細膩,它將化作細水長流,滋潤你我的內心,悟到其中的大智慧,當能醍醐灌頂。

在長大的歲月中,我們數次面對孤獨,曾恐懼,曾躲閃,曾逃避,但最終都將學會面對。“敬畏孤獨,享受孤獨”,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孤獨六講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2871字

讀完《孤獨六講》,恰是一人,窗外,正“沙沙”地下著小雨,不時,一隻鳥飛過。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作者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點明瞭孤獨的根本。我們曾以為,孤獨就是獨身一人,就是那沒有邊際的黑暗與寂寥,真正的孤獨要學會背棄,就像嵇康“手揮五絃,目送歸鴻”的從容,魏武“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吧。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在人山人海中縱情歡笑,可他的內心卻可能毫無波瀾。身體上的孤獨只能叫做是空虛,而精神上的出走才是真正的孤獨。相比之下,我們不禁想到現在太多的人,一回到家,開電視,打電話,玩手機,從來沒有孤身一人靜靜思考的時候。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是的,過度的歡愉反而讓人喪失精神上的靈動,沒了面對孤獨的勇氣。我們應當面對孤獨,天地間的所有必定孤獨,人生於天地,亦歸於天地,我們的孤獨沒人分享,也必須品嚐—這是我們生命的必修課。

作者將孤獨分為六類: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而這些,我們又何嘗沒有或多或少地遇見呢?

一:情慾孤獨

書中說,情慾孤獨是“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太多的人讚美青春的意氣風發,但我們卻忽略了源於身體的活力與一種莫名的渴望,至於目的,沒人知道。面對的辦法?作者說:“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物件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我曾試著做這件事,心裡便莫名的十分平靜,彷彿清泉流經山谷,蜂蝶飛過花叢。我們需要用面對自己的孤獨方式,來清理身體的無限疲憊與無限活力。蘇東坡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至於自省的途徑,是“倚杖聽江聲”。當我們獨自面對自然,或是面對自己,我們才是真正的孤獨,亦是在真正地迴歸自然,至於現在的都市,我們只看到了處處紅塵,處處喧囂。我們迷茫地在城市中徘徊,彷彿無家的遊子。至於只屬於青春的情慾孤獨,沒了,只有無盡的狂歡。

二:語言孤獨

“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就是語言孤獨。

作者認為,語言往往是誤會的開始。或許吧,語言需要帶有一些曖昧,一些未知,才能擁有真正的美—美,有時正如“霧裡看花”,霧散盡了,反而顯出悲哀的落花。

我一直都很不喜歡赴宴,我曾覺得在那麼多的人,我都認識,都說中文,可我就莫名地感到陌生,彷彿我與他們是兩個完全不能相容的群體。或許,這也是一種語言孤獨吧!共同的語言固然清晰,固然準確,可這種準確又有多少最實在的意義?無非是讓人與人之間更好地互相瞭解罷了,某些時候,語言,我們大可以將其看作成一種音韻,這不是顛覆,而是根本。

我還想起“佛陀拈花,迦葉微笑”,整個過程中沒有一點一點語言,卻依舊充滿韻味,或許,有些時候,語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吧。語言並不是應酬的工具,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可太多的人,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件事,語言,已經沒有生機,變得麻木了。

三:革命孤獨

所謂革命,其實也是一種青春的儀式,只不過是始於躊躇滿志而終究落寞虛無罷了。而我們,似乎也不太能夠分清革命和政治的根本區別吧。

在大多數人眼中,革命是血腥的,政治是心機的,其實不然。縱觀天下,敢革命者多少年,項羽青年起兵,孫權年少東吳,毛澤東則吟詩長沙。革命是一種理想,“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所說的,便是這種開拓者般的視野。

至於革命者,都會是詩人,他們的詩歌,都是用血與汗寫就,擁有著貼近大地的悲涼之氣吧。可惜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革命者功成身就,其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政治家,走向了人情世故,革命也就名存實亡,違背初衷。於是,我看到了屈原與荊軻的背影,在夕陽的輝映下,顯得那樣孤獨,也看到了革命之於青春的孤獨所在。這不為別的,這是罪孽與福祉,這是所謂的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四:暴力孤獨

暴力孤獨是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可相比之下就沒有太多人可以理解。在現在的社會,暴力其實並不被別人所認可。但我們思考:在一個戰爭年代,暴力其實就潛藏於所謂的英雄奮勇殺敵的行為中而受人褒獎。可當戰爭過後,一些英雄所引以為傲的暴力應該何去何從?

暴力註定孤獨,孤獨並不在於暴力的存在—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暴力的影子,暴力的孤獨,在於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卻被擁有者所否認。暴力孤獨,其實是很廣泛的,它悄悄躲在人們內心的深處,等待著一個機會來將它喚醒。可惜啊,人們並非忘記了它的存在,而是不住地打擊與鎮壓。

我想起《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冷香丸,那不也是為了壓制她的青春慾望嗎?人性裡總會有一些最原始的東西,只是人們並不會認可罷了。這或許是為了支撐那看似堅固的文明吧,可人性,是無法徹底熄滅的,因為這與殺死我們自己沒有區別。

五:思維孤獨

思維的不可描述,其實也就註定了思維孤獨的“不可思,不可議”。

我常有無人瞭解的惆悵之感,有時或許是自負,但更多時候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思維孤獨了。真正學會思考的人的心永遠歸於自然,只是他的身體依舊在社會中苟活罷了,可這具身體又何嘗沒有過惆悵?城市有著如此之多的繁華與科技,可是否都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凡人逛過集市,會說:“沒想到,這世界還有那麼多等著我去擁有的東西。”蘇格拉底卻會說:“沒想到,這世界還有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有時,我們真的應該學會讓生活返璞歸真,太過紛雜的裝扮與物品讓人繁忙,亦讓人越來越捨不得,可又有何捨不得的呢?在生死麵前,青春歲月、歡愛溫暖,本來,都不得不捨得。而我們的思維孤獨,便是在舍不捨,得不得之間徘徊著的吧。這不是愚蠢,也不是庸俗,這是一種迷茫。

六:倫理孤獨

可對一個人來說,最大的束縛並非上述五種,而是倫理孤獨,因為它在“以愛的名義捆縛和被捆縛”。愛是最美好的情感,但也是最牢固的鎖鏈。

現在的人,好多都會說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可這種所謂的隔閡,實際上就已經演變成了倫理孤獨。青年所謂的叛逆,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倫理孤獨的反抗以及對知音的尋覓吧。

至於一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家庭、父母、倫理,就成為了個人孤獨的最大敵人,可倫理孤獨本身也就成為了感覺最為強烈的一種孤獨—你可曾在一個家庭中中感受到孤獨?你有沒有在親人面前而無法暢所欲言的感受?這些都會是倫理孤獨,可我也確切地感受過這些感覺。不要以為倫理孤獨虛無縹緲,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處之中。

我想到了秋瑾,不僅是一位革命家,更是堅決地去反抗倫理孤獨,只可惜那是一個悲劇的結尾吧。

七:思索孤獨

那麼,六種孤獨究竟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或者說,當我們身在其中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出走?當我們處於這種若即若離的狀態時,我們又應該“云何降伏其心”?其實一切,也都在於我們自己的心。孤獨所有人都必須面對,只是有些人過於膽怯罷了。

當我們面對孤獨時,就應該從容,孤獨興許是一種破碎,但我們卻從中看出生命應有的形狀。當我們選擇孤獨時,我們的心就已經擁有了莊子所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氣概了吧。

至於天地,本來就是孤獨與美的世界,我們又怎會彷徨?可能吧,孤獨是一個圓圈,美與天地,是起點,也可以是終點。至於天地,也可以是圓滿。

小鹿斑比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429字

【“愛”的力量—讀《小鹿斑比》有感】

武楷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人世間會變成美好的花園。”每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都會被感動。最近,我讀了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萨爾登寫的《小鹿斑比》這部書,書中到處散發著“愛”的芳香。

故事發生在一片寧靜美麗的森林裡,小鹿斑比出生了。在媽媽的呵護下,斑比慢慢地走進森林,走進了朋友,融入了生活。斑比無憂無慮地生活,用心享受生命的美好,童年的美。可是好景不長,“他”(獵人)的出現打破了森林的寧靜,森林變得並不是那麼的安逸,那麼美好了,到處都隱藏著危險和殺戮。斑比在媽媽的教導下,學會了什麼時候才能去草原,怎樣才能逃離危險,怎樣識別敵人,怎樣尋覓食物……在父親的引導下,斑比知道了一隻鹿必須獨自生活。在父親臨死之前,帶斑比來到了雪地上,只見地上躺著“他”。父親告訴斑比“他”並非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無所不能。一切的活動和生長並非來自於“他”。“他”並不在我們之上,“他”跟我們一樣,“他”同樣有恐懼,有需求,而且同樣地受苦,不要再生活在自己的恐懼之中了!

從父親的話語中,我感悟到:世界上任何動物都是平等的,包括人類,不要生活在自己的恐懼之中。

這本書中充滿了“愛”。老鹿王三次幫斑比度過難關,但最後一次,他卻永遠的走了。老鹿王對斑比的“愛”,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這多麼的感人啊!還有斑比的母親,一直教育斑比,但是在那次人類對動物的圍攻中,她為了救斑比,也永遠地離開了。母親為了斑比,自己犧牲了,那幅場景,是多麼偉大,多麼想讓人流淚啊!是啊,“愛”,讓斑比感受到了溫暖,呵護著斑比茁壯成長。

“愛”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它能使荒漠變成綠洲,它能讓人間變成天堂。

【榜樣的力量—讀《小鹿斑比》有感】

劉涵哲

《小鹿斑比》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的弗利克斯萨爾騰,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哲理的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隻叫“斑比”的小鹿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斑比剛一出生就能走路,這一點令人感到十分驚奇。在一次悲慘的森林大屠殺中,媽媽永遠的離開了斑比,就連它的好朋友戈博也消失了。斑比真正感受到了這世間的險惡和無奈。而就在這時,老鹿王(斑比的父親)出現了,它一直在暗中保護著斑比,救斑比於水火之中,從父親的身上,斑比學到了許多東西,不僅懂得了如何去觀察,還知道了如何去防備。斑比很感激父親,可是當斑比懂得了怎樣生存時,老鹿王卻離開了這個世界。

由此可見,老鹿王的出現對斑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斑比從乳臭未乾、懵懂無知的小鹿,蛻變成身強體壯、善於思考的一代鹿王,這中間,老鹿王花了多少心血,大家是可想而知的。老鹿王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著斑比,在父親的教導下,斑比一天天的長大,最後成為鹿王。我們可以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是多麼地強大。它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讀到這兒,我相信不少同學都很感動吧!老鹿王用自己的後半生告訴斑比生活中的危險與防備,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它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老鹿王!

細細品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你不可能一帆風順,你可能會像故事中的主人公斑比一樣,會經歷許多痛苦與挫折,但你可不要氣餒,只有堅強地挺過去,勇敢地克服它,才會迎來真正的勝利;第二,生活中有許多優秀的榜樣,你要向他們學習,趕上並超過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成為優秀的小學生才對。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吧!

這是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童話書,快快推薦給身邊的小夥伴讀一讀吧!

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064字

《浮生六記》一書大約稱得上是瑪麗蘇小說了,一幕幕都美好細緻到像是虛構出來的歲月靜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時候曾花過很長的時間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麼生活的。沒有網路,沒有電,世界不大,勞動力少,要乾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幹活便是寒窗苦讀,我那麼想便得出了結論—古人過得很無聊。而《浮生六記》讀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大錯誤,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過成詩。只要有心。(也許只顧享受人生算是一種自私,因為現在人們約定俗成,作為收到恩惠的人,我們要報養父母,善待子女,這點沒錯,但是何必為了積累大量財富而將自己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轟轟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絲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於怎樣算是平淡,因人而異,有人日花鬥金才算是一種平淡哩,而那時他們為自己奮鬥時也會獲得快樂)

沈復和陳芸可以說是古時夫妻裡的奇葩了,正是這點與眾不同給了記錄他們生活的《浮生六記》閃光點。復和芸的愛情,堅貞濃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為開放的現代,他們都是獨特的,這是他們的超前點。我想他們的愛情獨特大約得益於沈復的不羈灑脫和芸的保守聰穎知進退,兩人缺一不可,否則這樣的戀愛便談不成,否則他們就沒有這般的情義深重。

另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的腦洞。巧妙利用身邊的平凡事物做出詩意的生活—就和他們的性子一樣。沈復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躍躍欲試,不禁感慨,怎麼會有這般精緻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儀式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於是乎通讀下來,書邊的空白區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這樣的批註:“妙哉”“天啊”“nice”。復和芸兩人真真是活得開朗有趣了,那許多的前衛思想,難怪有人評到:“並不能用有趣、精緻、傷感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會發出“知音啊”的讚歎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復的文筆並不如大師般有許多講究,就像兩個朋友間互相交流,平淡敘述,講些生活的小細節,講歷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細節,這是幸福。

《浮生六記》合該六記現僅餘四記,讀來覺其似一畫卷,一幅市井畫卷,沒什麼國仇家恨,就是日記一般的流水賬,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無窮,打動人的是日常裡的柴米油鹽。現在有很多小說早就失了味,為了吸引讀者盡取些超脫現實的材料,這與神話有何異呢。

就是可惜,復和芸的舒服日子沒過多久,後來他們便是在苦中作樂了。壞人很多,但心地真誠善良的亦不少。綜上看來,生活其實古往今來差不多,過成怎樣由自己說了算,無關錢財,只關於心。

命理萬化,虛誕與否僅由己。

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38字

《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溫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裡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溫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說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說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裡,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溫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