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味濃情更濃相關作文20篇

餃子味濃情更濃 篇1

國三作文 ,561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戶”。這句流傳已久的詩句描述了一片過年的佳景,令人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了過年的喜悅。過年了,全家人都團聚在一起,是多麼莫大的幸福啊!

過年了,大家堆著滿臉的笑容互相恭祝著對方,呈現出了一派熱鬧非凡的場景,歡樂的氛圍籠罩在家中。

年,是多麼非凡而又神聖的歡樂節日。它宛若一根纖細的紅綢帶,將全家人的心連在了一起。

“來來來,都上桌啦!開飯了開飯了!”一聲嘹亮而細膩的聲音響了起來。緊接著,大家都一齊湧上桌位,不停地誇獎著女主人的手藝。男親戚們開了一瓶平日裡不捨得喝的好酒,女親戚們則三三兩兩開始邊吃邊談天說地。好一派過年的景象,在這一天,大家年前的煩惱早已寥寥,都準備好了新的一派面貌與精氣神去迎接新年。

飯過半旬,主人家把餃子給端上來,熱氣騰騰的,一下子驅散了冬日的寒氣,大家都聞到了餃子散發出來的新鮮麵皮味兒,紛紛動起了筷子。

霎時間,韭菜味的、豬肉味的、蝦仁味的香氣迅速蔓延在屋內,誘得人不禁要流下口水。

客人們一邊推讓著,一邊又狼吞虎嚥著,飯桌上的人頓時安靜下來了,只聽得口齒與餃子餡的咀嚼聲一片。

過了一會兒,大家都乘時拿出自己包的紅包向晚輩遞去,並互相說些祝福的話語。

年,隨著餃子香味的散去也悄然逝去。

別的早已忘卻得差不多了,但那熱氣騰騰的餃子,卻一直銘記在心。啊!餃子味濃情更濃!

餃子味濃情更濃 篇2

國三作文 ,732字

臨近除夕,各個商場都瘋狂打折,人們都瘋狂地買“年貨”。但,有一樣東西,不是商場能替代的,它,就是餃子。

除夕的前一天,我們家總要包餃子—吉祥。在這一天,奶奶總是早早地出門買好麵皮,我們就在家裡製作餃子餡。首先,用生粉糊一糊肉,使肉更加柔嫩;接著,把韭菜放入,與肉一起抓,抓個幾分鐘,放鹽,醬油,然後繼續抓,餡就這樣做好了。待奶奶買完麵皮回來,把麵皮一張張鋪好,放在案板上。拿起一個小勺子,從放餡的盆裡舀一點兒,把它按在麵皮上。然後,把麵皮對摺封緊,不要以為這樣就做好了,還要在封口處弄上幾個褶皺,才算完事。做成的餃子像個金元寶,所以它還寓意著生財。

待餃子全部包完後,就可以下鍋了。把餃子放下鍋這件事我最喜歡做了,我喜歡看餃子下水時的樣子和那濺起的水花,餃子就像一條條小魚歡快地跳下水去了,好似下凡的仙女,我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餃子浮上水面,便可以起鍋了。

將餃子盛起來後,裝餃子的盤裡還不停的在冒煙哩,仙霧飄渺,它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食慾,使我忍不住偷偷嘗上一口。

與家人一起吃餃子才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每到這時,全家人都會舉杯相慶,辭舊迎新,這也是最令我動容的時刻。家人們總是給予我最誠摯的祝福。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但家人們的祝福總能像一根針一樣刺中我的心靈,我總是熱淚盈眶。

我們家的餃子,獨一無二的餃子,是我們一家人用心血凝聚而成的,所以我才說,這是商場所替代不了的。這裡面蘊含著家人對我的愛,對我的祝福,我永世難忘。我難忘家人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會以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雖然這是微不足道的,但,我會慢慢把它補上的。

餃子,一個小小的餃子,繫著我與我的親人,溝通了我們的愛。願時光請淺,許你安然。后記

餃子味濃情更濃 篇3

國三作文 ,742字

“來吃餃子咯!”記憶中,每逢聽到這句話,必然是奶奶端著一盤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餃子走來,吆喝著全家來吃。

奶奶是一個地道的東北人,從小在山東長大。當年因戰亂喬遷於南昌,雖然已經在南昌待了幾十年,卻仍未丟失對面食的真摯情感。從我記事時開始,家裡常常吃的就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一類的食物。

奶奶包的餃子全憑自己一個人手工完成。從調製餃子餡到和麵、發酵,再到擀麵皮、包餃子,每一個步驟奶奶都已熟記於心,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小時候,我常坐在奶奶身邊,仔細端詳。我最喜歡把小麵糰一一摁扁,對於那時的我來說是極有趣的事。但奶奶笑著對我說:“你看你,摁得不圓餃子皮是擀不圓的。”只見奶奶用厚實的手掌,彷彿有魔力似的,輕輕一摁,一個個圓圓的麵皮初形就出來了。看著奶奶的手與麵糰的緊密接觸,起承轉合間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把餃子做得如此好,我知道那是時間的歷練以及奶奶的多年經驗,更有奶奶對全家的愛,似乎都包在餃子中,吃進我們的胃裡,流淌進我們的心中。

每個除夕夜,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吃過晚飯後,奶奶便著手準備午夜的餃子。爸媽在客廳看春晚電視,我則耐不住寂寞,走到奶奶身邊,看她又一個個地包著那愛心餃子。剛下鍋,奶奶便不停息地攪拌,奶奶和我說,煮餃子是一個不停要使餃子翻動的過程,以免餃子粘在一起。整個過程持續五分鐘之久,卻未曾看出奶奶的疲憊。快煮熟時,餃子已經散發出濃郁的香氣,我在旁邊看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奶奶還會在吃之前拌好大蒜泥,再滴幾滴香油、醬油和醋。那晶瑩剔透的餃子出鍋了,輕輕咬一口,餃子的清香就在嘴中流淌,那是餃子的味道,那是奶奶的味道。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我認為,好吃不過奶奶包的餃子,因為,奶奶包的餃子,味濃情更濃。

月色味濃情更濃 篇4

國三作文 ,662字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我佇立在陽臺上,望著天階月色,不禁心生悲涼。往日的歡聲笑語彷彿就在眼前,而一轉身,又陡然消失。聽著掛鐘滴漏的時間,又不禁思索起從前。

小時候的中秋,是浮在湯碗裡的中秋。按照家庭慣例,母親總是會煮好一鍋紫菜湯。全家人端著湯碗,坐在陽臺上賞月。父親總是一遍又一遍講著月亮上的嫦娥,有時講到起興,端著碗就是一曲《水調歌頭》,一首《月下獨酌》。彷彿穿越時光,他就是李白,蘇軾,舉著酒杯,問青天知音幾人?母親見他喊得正盡興,也不禁哼唱起小曲兒,為他伴奏。

可是正如白居易說的那樣:“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上小學以後,父親為了家庭的生計,不得不奔波各地,有時一年也難見幾回。於是湯碗裡的中秋就變成了口中的中秋。我和母親就坐在陽臺上,喝著索然無味的湯。母親口中老是嘮叨:“要是你爸在這裡就好了。”而坐在椅子上的我彷彿又看到那個舉碗吟詩的男人,只是身影有些模糊。而他的聲音也只能在問候的電話中聽見。母親會抱怨幾句,但沒過一會兒就又會開始問候父親的近況,而父親也會如此,口中還說著抱歉。於是中秋便在電話中度過了。

而如今的中秋是念想中的中秋。母親因外公受傷在醫院,父親因公事在外地,家中便只剩下我一人,頗有幾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意味。月依舊是那個月,人卻未團圓。我們就像被分開的月餅,天各一方。我喝著紫菜湯,看著月光映入碗中,紫菜相互糾纏,各不分離,簡單而又濃厚。此時的我也希望是一團紫菜,但這也是奢望。

或許這就是別離,但縱使天各一方,也有思念。我默默舉起碗來,喝了一口味濃的紫菜湯,喝了一口情深的月色。

家香愛更香味濃情更濃 篇5

國三作文 ,689字

走進家門,立刻被家中那各種各樣濃郁的味道所陶醉:

誘人的菜香味

放學回到家,開門迎接我的必然是母親做的飯菜的濃濃香味。脫下鞋子,甩下書包,衝向菜桌,心裡想著:“今天是肥嫩的五花肉;還是煎得滋滋響,飽滿將要流下汁來的牛排,旁邊帶一盤筋韌的義大利麵;抑或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白嫩大粒的米飯另加幾個小菜?”還沒到餐桌,口水卻已經先流下來。迫不及待地洗好手,母親為我拿來筷子,對我說“累了一天,多吃吧。”“嗯”,我拿起筷子,隨便夾起一塊菜,深嗅一口、再咬一口,滿滿都是母親愛的味道。母親在一旁看著我,感受到母親溫暖的目光,又為這飯菜添加了獨特的味道。

嗆人的煙味

父親是個煙鬼,有很大的煙癮。晚上,我們一家人有時會坐在沙發上,一邊聊天一邊看電視。正當我聚精會神看著電視,有時一股嗆人的味道就會鑽進我的鼻子,我便知道父親又在抽菸了。只見父親悠閒地躺在沙發上,兩個手指夾著煙,雙眼微閉,時不時吐出一個菸圈,慢慢上升消散,充斥著屋裡每一個角落。有時母親會嗔怪父親說弄壞了父親身體,父親總是搖著手,說出一些“飯後一支菸,賽似活神仙”的話引得我們發笑而又無可奈何。後來父親為了不影響我健康和學習便將煙戒了。雖然聞不到嗆人的煙味,而父親的愛一直散在空中充滿每個角落。

清新的紙張味

走進書房,滿牆書籍跳入眼中,撲鼻而來是一股奇特的味道—紙張的清香和墨汁獨特的麝香混雜。有時候,這股味道會陪伴我一整天,陪伴我與千年歷史古人對話,陪伴我進入一個個神奇的世界,深入心靈深處,遨遊知識海洋。這股清香將一直陪伴著我,陪伴我不斷成長。

濃濃的味,深深的情。我愛家中的味道,更愛家中始終陪伴我的每處深情。

一碗東坡肉味濃情更濃 篇6

國三作文 ,743字

“來碗東坡肉嗎?”

抬眸間,媽媽正埋身於廚房的瓶瓶罐罐之中。她繫著淺紅色的圍裙,手上的動作漸漸慢了下來,似乎在等待著我的答案。

“好呀。”我對他露出一個淺淺的微笑。“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這是蘇軾描寫的東坡肉把?”媽媽笑著,“這一碗肉,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罷了。”

元豐三年,已達不惑之年的蘇軾被貶謫黃州。但當蘇軾剛踏上這片土地時,就寫下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一副豁然、樂天派的形象便躍然於這白紙黑字見。

“好了,你嚐嚐。”媽媽將一碗東坡肉輕擱於我桌前。

“嗯!真香!”我淺嘗道,“這只是普通的豬肉而已,為何會有此等美味?”

“那是因為,他將自己的一生煙火都添入這道菜之中了呀。”媽媽笑道。

一生煙火嗎?我放下筷子,思緒隨著她的話開始漸漸飄遠。

蘇軾的一生不算一帆風順,總是被貶,可是,縱使歲月待他顛沛流離,他卻依然待生活眉眼如初。他樂觀,隨遇而安,泰然處之。將一生的風花雪月,用小火慢燉,熬製成這一碗人間美味。

可見,無論是低賤的豬肉,還是高貴的食材,蘇軾他都能泰然食之。他將自己一腔熱愛都獻給了生活。他吃下的不是食物,而是一碗人間煙火。他在被貶謫的荒涼之地,亦能做到把酒祝東風,且祝山河與共的從容。這份精神,這份情懷,何嘗不讓人感動。

將燒菜研究美食著似人生,一眼看去,雖似平凡,但是,這其中也浸入他的情懷。將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用作醬料,與人生中的風花雪月一起慢燉。現在我們吃下的,何嘗不是一碗人間煙火?

莫言說過:“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東坡的這份情懷,對待生活的態度,不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學習的嗎?

良久,我將自己從思緒中拉出。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啊。”我輕吟道。一碗東坡肉,味濃情更濃。

蛋包飯味濃情更濃 篇7

國三作文 ,812字

涼爽的初夏,一縷若有若無的清香縈繞在我的鼻翼之中,噢,是蛋包飯的味道,我緊緊跟隨著它,踏上時間的長河。

母親不是一名家庭主婦,拿得出手的不過那麼幾樣小菜:酸辣土豆絲、糖醋排骨、醋溜魚……其中承載了我與母親的感情的,便是那碗蛋包飯了。

十年前,不知怎麼的,我患上了一種胃病,很長一段時間,吞不下水,咽不下飯。母親緊緊地抱住我,一步一步走向一公里外的醫院。一場不大不小的手術過去,我的食慾仍然不是很好。母親帶我去了最近的一個早餐店,用少有的幾種食材為我做了人生中第一碗蛋包飯,我仍然記得當時的場景:後廚中,母親取過幾只雞蛋,彈彈蛋殼,聽聽聲音,像是調兵遣將一般,然後拿起打蛋器,不停地攪動蛋汁,口中還不停唸叨著什麼,真像一位運籌帷幄的大將軍。一碗小小的,卻承載了濃濃母愛的蛋包飯出爐了。十年過去,雖然記憶已經日益模糊,但在後廚中的那一幕,是我怎麼也抹不去的記憶。

三年前,許是因為慢慢長大了,我開始厭惡蛋,什麼煎蛋、蒸蛋、水煮蛋、辣椒炒蛋我一概不感冒。母親為了讓我放下芥蒂,穿上圍裙,從冰箱中拿出幾個已經不是很新鮮的雞蛋,磕蛋、攪蛋,連貫的動作和十年前的如出一轍,正當我的肚子咕嚕叫的時候,一陣香醇而又清甜的味道再次傳入我的鼻翼中,噢,是蛋包飯。聞道那陣清香後,我的心中再次響起了那個聲音:那是母親為我做的蛋包飯。

一個月前,學校食堂的飯沒有送來,我便和朋友往小巷中走去,因為飯菜的香味時常從那裡傳出來,各個店面和攤位前都聚著不少學生,只有一家賣蛋包飯的攤位十分冷門,僅有寥寥幾個學生望向那裡。我徑直走向那,問道:“老闆,蛋包飯怎麼賣的?”“十二元一盒”“好,給我來一碗。”我揣著溫熱的蛋包飯跑回教室,急切地揭開蓋子,頓時,一陣蛋香味衝進我的鼻翼,我又想起了先前為數不多的幾次蛋包飯,和母親對我的期望與愛。

母親對我的愛是平凡的,那不求你出人頭地只求你幸福安康的愛使我熱淚盈眶,正如這一碗蛋包飯,承載了平凡渺小卻無私偉大的母愛。

奶奶的牛肉湯味濃情更濃 篇8

國三作文 ,813字

成長,是一副精美的畫卷,有時,一碗湯的裝點,也能讓它煥發無限光彩。

—題記

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一路走來,經歷一個個春秋,總有一兩樣東西時不時出現在岔路口,引導前進的方向,難以忘懷。

我深愛著的,是奶奶的牛肉湯。

很小的時候,我是爺爺奶奶帶著的。按理說,我對那時應該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可我卻清晰地記住了奶奶做的牛肉湯的味道。

一個大鐵碗,上好的幾塊牛肉,一雙老練的手加上嫻熟的刀法,配上幾勺不知名的“粉”,牛肉再硬實也變成了肉沫。牛肉進碗,碗進高壓鍋,又是一連串蔥、姜之類的調味品,細心調節火候,一煮就是一個上午。

奶奶小心翼翼地隔著溼布端出冒著熱氣的牛肉湯,難以掩飾的笑容綻放開來,即使眼角泛起層層皺紋,也是美麗極了。我在桌前拍手等著端上的大餐,奶奶稍稍抿一口湯,滿意地放在我面前,還不忘替我吹湯。

湯沒我想象中燙,入口有份溫涼的感覺,各種調料混雜在一起沒有混味,反而促成了牛肉的濃香。我只顧著喝湯,奶奶目不轉睛地凝視著我的每一個動作,比我還享受。爺爺此時站在奶奶身後,輕輕地為她捏肩膀,捶背,還總是說著:“辛苦了!辛苦了!”

當時我還小,品不出牛肉湯裡更深更美好的味道,直到那一天,臨近夏天的一個夜晚,氣溫還是比較低,我嚷嚷著要開電風扇睡覺,奶奶始終不肯,矛盾激化,我直接摔門進房,自顧自地開電扇,甚至向奶奶扔了個冰冷的眼神。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眠,意識到那個眼神會對奶奶—這個最愛我的人造成多大傷害,我默默地關了電扇。

第二天一早,我開啟房門,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我也顧不得洗漱,快步到客廳,一大碗牛肉湯已經在餐桌上冒著熱氣了。向廚房張望,奶奶弓著身子拿抹布慢慢地擦拭灶臺,豆大的汗珠不斷從她頭上冒出。我彎下腰輕抿一口牛肉湯,不再是肉香,或者不如說不僅有肉香,我品到了比肉香更濃的愛。

淚水不住地滴落,我奔向廚房緊緊地摟住那個瘦小的身軀,生怕她再離開。我知道那碗牛肉湯,是我這輩子不能忘得深情!

詞韻繞樑味濃情更濃 篇9

國三作文 ,752字

人間詞韻,詞間情濃。

—題記

年少時,母親好歌詞,惟愛蔣捷的一闕《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也許受母親的薰陶,年紀稍長,我便接過了母親的詞箋,在詞話中苦苦求索,竟也對詞間之味,詞間之情萌發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感動。

詞韻繞樑,品春江花月之景。

我所學的第一首詞,仍是蔣公子的《一剪梅舟過吳江》。初春三月,柔山碧水,花柳依稀,孤舟一葉順流而下,沾溼了瀟灑一世詞人的薄衣輕袍。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碧水與春江,抹不去的是詩人故園重逢的感懷,一切愁思,化為綠葉芭蕉,為無情的春江水平添了幾分兒女情長,也與南唐國主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相似之妙。春江花月之景,味濃情更濃。

詞韻繞樑,慕風雨不動之情。

我初見最為豔慕的,是東坡先生一首《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悵然一言,卻也使我憶起了先生的“惆悵東南一支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世事無常,何必掛念?我弄不好那驚濤拍岸的赤壁磯,亦不憐蘇軾先生飽經風霜的宦遊生涯,但我仍知,“何妨吟嘯且徐行”,不卑不亢,才是人間真性。詞話令我觸動,風雨不動之情,味濃情更濃。

詞韻繞樑,攬鑑茗開卷之雅。

如今讀詞,猶愛容若。王國維先生稱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寫情”,我卻獨賞其詞中的一份平淡風雅。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不羈生活,是人間最適意。一卷《納蘭詞》給予了我無限遐思與奢望,揮毫“豐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的柔情。原來,人生最適意之生活,不是汲汲於富貴,碌碌為功名,望見暮雨繁花,也可感觸良久。用最美好的姿態,鑑平常生活的別緻滋味,味濃情更濃。

詞韻予我柔情,予我本心,亦予我情懷。我願做詞間人,去感世間百態,淡豐身功名,琢人生百味,去品這淳淳的滋味,去悟這明媚的情懷。

詞韻繞樑,味濃情更濃。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 篇10

國三作文 ,1394字

若干年後如果我能有幸再瞧見一次真正的炊煙,一定會想到奶奶第一次領我到老家的大灶那天下午。

老家的灶臺是最老式的那種,用未經燒製的毛坯磚,依傍著大炕連著炕洞的一端,齊齊整整的砌了。乾淨又整潔的石灶臺坐立在地上,從高到低的調味盒整齊地放在右邊牆角;刷得鋥亮的炒鍋放在灶爐上,沒有一點油漬,泛著亮光,在鍋的背後就是一根連線鍋底與屋頂的煙囪,在與鍋底相平位置的煙囪上挖一個小口,方便添柴火和鼓風。煙囪與牆壁之間有能容納一個人的空間,那還放了一個小板凳,這就是我的工作位置,至於鍋前掌勺的重任,當然是輪到我奶奶擔起。雖然屋中也有更加簡便現代化的煤氣灶,但只要到了什麼重要的節日,比如清明、春節等必定會用那口大灶,奶奶說,大灶做出來的東西才有鄉情味兒,讓人怎麼也忘不了。

然兒最讓我難忘的可不是什麼美味佳餚,是每每讓我嗆得眼淚直流的罪魁禍首—炊煙。煙往往伴隨著火而生,而火往往直接關係到一鍋飯菜的好吃與否。於是,負責生火的我往往都要緊盯著灶中的火苗,木材不夠了要趕快添,火勢不夠還要用力鼓動幾下風。此時炊煙就毫不留情地通通湧了上來,但總有些煙任性地不從煙囪走上去,非要上前糊我一臉,欺負我這個老實人。一頓飯下來,流了多少眼淚不說,一出廚房,就被家人一頓好笑,說我那臉和木炭一個色,叫我小煤球。那時,我可真有些討厭這炊煙,讓我這麼難堪。

可炊煙又有它可愛的地方。小時候,我到了過節的時候就滿村子亂竄,每次都要等到日薄西山時才肯回家,遠遠瞧見煙囪中冒出的炊煙,我就能想象到晚飯的美味;若再走進些,聞到炊煙中的草木清香和灼燒的味兒,就好似將那美味吃進了口中。我趕忙衝進灶房,大聲地問一句“奶奶,今天晚上吃什麼?”你猜奶奶怎麼回答,她會說:“你用鼻子猜猜吧!”這可難不倒我,炸丸子、燉牛腩、蒸南瓜、煎鍋巴……這些菜名從我口中魚貫而出,你要問我怎麼猜出來的,那味兒早就混在炊煙裡飄了出來。記憶中的炊煙,一直是暖暖的、濃濃的,能在幾米開外溢滿你的鼻腔,有一股人情味。

老家的灶臺上烹飪的可不只是一日三餐,更是人情冷暖。在同一屋簷下,人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心靈手巧的主婦們會對任何進入廚房的東西精挑細選:柴火要是從田間地頭拾來的,這些柴禾火燃起來火焰足,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和泥土氣息,豬肉、雞肉要買跑地的,肉質會更細膩鮮嫩,菜要挑嫩的,燉湯用的藕什麼的卻可選老些……這些條條例例飽含著主婦們對家人的愛與牽掛,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更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勞做歸來的男人、遊學歸來的浪子、玩耍歸來的孩童,只要回到家中,就能在炊煙味中嘗那熱乎乎的一頓飯,心也就跟著變暖了。主婦們在灶前忙碌時,忍耐著煙添柴時,也把對自然饋贈的感激、對土地的牽掛、對家人的愛通通灌入在飯菜之中,隨著炊煙裊裊升起,傳遞給四方。

老家拆遷,那個粉皮脫落,泛著黑的大灶就那樣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但炊煙依然從各式各樣的屋簷上嫋嫋升起,伴著主婦的忙碌,充盈家人的生活空間。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時光荏苒,可我依然會念起老家的大灶,因為它告訴我: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