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丹無情亦有情相關作文20篇
飄丹無情亦有情 篇1
國二作文 ,726字喜歡葉,但更喜歡枯葉。
幾場大雪降了又融,幾陣大風颳了又散,門口的老楓樹便只剩一副磷峋的骨架了,恰似群魔亂舞,讓人看了心疼。
樹下的草地上,意外地躺著一片枯葉,便上前拾起,吹去塵灰,藉著陽光看起來:這葉,沒有了春夏的綠,連秋的金紅也沒有了,而是暗黃,失去了往日的光澤。此刻,我的手中,僅是一片暗淡破敗的、粗糙的、乾癟的、易碎的、千瘡百孔的、死氣沉沉的“飄丹”。
舉起葉,對著陽光,看清了它的脈絡,粗壯而萎縮的,這是的的一生歷程,艱辛的一程。既然如此,為何要離開樹的懷抱呢?你本該可以在樹上無憂無慮的玩耍,自由自在地唱著“嘩啦啦”的歌,幸福地度過這一生。可你卻選擇了離去,掙開樹的懷抱,委身在冰冷潮溼的地下,承受煎熬,漸漸腐爛,最後默默消亡。唉!終究,你還只是一片“無情物”罷了。
調轉了一面,繼續對著陽光看葉,腐爛的空洞清晰可見。可這,是否也是你的自願?你離開樹,是遺棄,抑或是報答?難道你選擇了自我消亡,是為了給樹輸送營養,表達感激之情?你到底還是有情的,對嗎?你只是不善於表達,對嗎?那樹上孕出的新芽,便是最好的回答。
誰說飄丹是無情物!它飽受腐敗消失的痛苦,哪怕最後默默無聞,也毫無關係!因為它為的是自己的母親—樹,為的是自己的下一代,而下一代也承蒙了上一代的關懷,長大後依然執著地投入土中,一代,一代,又一代……這怎是無情!這是最純真的感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誰又說飄丹不是呢?想到這裡,不禁對手中破敗的枯葉,又生了幾分敬意。
“你這孩子怎麼在這兒傻站著呀,快把那髒葉子扔掉吧!”鄰居一句話打斷了我的遐想,可真的捨得扔掉嗎?這是有情的,孝順的,奉獻的,無私的,默默的,偉大的,無人理解的“飄丹”,真的捨得扔掉嗎?
無用亦有用 篇2
國一作文 ,754字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們大多數已習慣了有用的用處,而漠視了無用之用。
‘有’實為一種看得見,可觸及得到的,人們可以確確實實地感受到它,也從而更為看重它。而‘無’看起來虛無縹緲如一團握不住的煙沙。一個紅薯與一束花放在你面前,部分人會選擇紅薯因為紅薯帶來的果腹感對他來說是真實存在的,而鮮花的香氣過於沒有真實的感覺,選擇花對於他來說相當於什麼都沒有得到。當然也會有人選擇花朵,因為他們能感受到花的‘無’中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能從無用中感受到有用。
‘世上有用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的有滋有味。’周國平的《閒適》也表明了,人間有味是清歡,而清歡大都是無用之事,無用之事而成至味。詩無用而得以悅己、酒無用而得以暢快、哲學無用而得以明朗。看似無用之事之用不是在滿足人最普通的需求,而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愉悅。有用無用都在念想之間,你若覺得有用,那他便有用,若覺得無用那他便無用。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中說,我們日用必須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看著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是無用裝點,而且愈是精煉愈好。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看似無用,卻實有大用,人若只侷限於日常所需而不願接受無用之物,那他未免太過貧乏乾枯,他的靈魂也如嚼蠟一般乾澀無味。無用之物充實的是一個人的靈魂,使一個人的靈魂賦有充溫飽和之感,溫潤而靈動,一個人的舉止也更有優雅動人之感。
有用之物是必需,而無用之物亦不可少。
此問無解亦有解 篇3
國一作文 ,856字我曾經讀過的書就像一級又一級臺階,指引著我上前去。
我喜愛讀書,我想靜坐在瓦爾登湖畔,去聆聽梭羅的絮語;我想走進李白的世界,去感受他詩句中的浪漫;我想參觀科學家的實驗室,去感知科學的魅力與科學家的睿智。然而我在享受讀書之趣的同時,又在思考: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縈繞許久,揮之不去。
在我整理書架的時候,一本《安徒生童話》出現在眼前。裡面的故事我早就能夠背誦,但我還是翻開了其中的一頁。我看著在那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上寫著的兩個歪斜的漢字:幻想。薄弱的微光下是小女孩的幻想,也是對生的渴望。如果現實世界的人心也變得冰冷麻木,那故事的結局一定比死亡更可怕。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書外的世界做些什麼?無論如何,我還可以做出一點努力。看著手中的書,我好想有點懂得了。也許讀書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分明感受到了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心底永遠留著一束光亮!
媽媽在我的書架上添置了一本新書《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光看書名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勵志書。可是隻讀了一兩篇,我就陷入了迷惑。何為吃苦?何為安逸?也許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一種安逸的生活吧。衣食無憂,家庭和諧,學習良好,還未到需要肩負起生活重任的年紀,更不用外出闖蕩拼出一片天地。用父母的話來說,我只要讀好書就好。也許,難就難在那個“好”字上吧。想要有“好”的結果,我需要在學業上努力的拼搏,取得優異的成績。我要犧牲自己玩樂的時間,要在薄弱學科上多下功夫。如果選擇安逸了,不去奮鬥拼搏了,那麼今天我所偷的懶,以後終究要還。讀書的意義是,我想未來能在理想的學校更好地讀書。
思緒起伏,我的目光被窗外兩大盆綠植吸引去了,他們接受風雨的洗禮,也沐浴日月的光輝,無論如何,他們都在努力地生長著,用盎然的綠色作出生命意義的回答。
所以最初的那個問題我終於有了一個答案:只管盡情讀書吧。追尋問題的過程比答案更加可貴?我已找到我讀書的方向,那就儘管去拼吧,就像那綠植努力生長一樣。不用去想為什麼?因為時間會告訴我答案:無解亦有解。
時光無情,流水有意 篇4
高一作文 ,1096字河流交織在整個古鎮,如同墨綠色的靜脈,流淌著寂寞的血液。
我們在秋風中踏上一段尋夢的旅途,走在苔蘚斑駁的石板路上,思緒早已被衣帶般繞來繞去的水巷牽引著向前。走進同裡,就似乎闖入了一個半明半昧的淺夢,你不敢發出太大的動靜,只是漂浮、漂浮,在這個寂寞的小鎮裡體味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
同裡沒有周莊的盛名,沒有千燈的富足,它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小鎮。或許是地理原因處於江蘇、浙江、上海的交界,遠離了繁華的大城市,又或許是它與某位大文豪、大畫家命裡無緣,等待了千年也沒等到那雙發現它的眼睛,它就索性在偏僻鄉村的包圍下孤芳自賞著,可它也確確實實有著遺世獨立的美麗。
烏黑的鸕鶿恰好詮釋了這種別樣的美。它們成群地棲息在小船上,挺著驕傲的脖頸從容優雅地接受著遊客驚詫的目光與刺眼的閃光燈。
而古樹卻不如鸕鶿那般搶眼,植物不會說也不會動,而我相信每一棵樹都是有眼睛的,它們將看見的東西一圈一圈地刻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它們都看見了些什麼呢?只有樹自己知道。今天的人類只能心存敬畏地站在綠蔭下,聆聽那些被風吹散在樹葉間的故事,聆聽這個古鎮內心深處的情懷。
河水是每一個古鎮的命脈,同裡當然也不例外。家養的鴨子總在正午時分排著隊跳入水中,它們在河面上留下繾綣的漣漪,享受著晒了一上午的河水為它們儲存好的溫暖。傍河而居的人們還是那麼地依戀河水,洗衣、擇菜、擺渡,沒有一樣不在河邊進行。也許是時間把他們遺忘了,但流水依然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滋養著他們。這家的女兒出閣了,那家的遊子歸鄉了,人們都滿心期待地圍聚在河邊,似乎河水早已不僅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是守護他們的神靈,水蘊藏了他們的祝福,承載了他們的希冀,將他們一個個牽掛的人還有一些關於未來的夢想送出這個小鎮,但又將他們的心牢牢鎖住,一分一秒也不曾離開這裡。也許歸鄉路上的遊子會更清晰地聽見那河水的召喚,“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那是故鄉在他們心上刻下的真諦。流水潺潺,繫住了每一個同里人的心,他們就是這樣在水的包圍下守護著故土,守護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是始終無法融入他們生活的舞臺的,這是一個寂寞的小鎮,寂寞的河水、寂寞的鸕鶿與寂寞的人。即使與他們近在咫尺,但始終有著觀眾與熒屏之間那麼遠的距離。這樣也好,寂寞並不是冷酷與薄情,恰恰是一種含蓄的溫暖,旅行的意義本就是允許我們錯誤地理解生活,在這裡我們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因為我們是匆匆的過客,毫無負擔的旁觀者,滿懷期待的異鄉人。我們輕輕問候了他們的生活,他們靜靜裝飾了我們的夢想,世界上最適度的距離莫過於此。
天色將晚,我們要與這個小鎮告別了。小鎮,留給了我們很多關於青春的記憶。
天亦有情 篇5
高一作文 ,701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每當我想起這句話都會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都會讓我產生聯想。
天是無情的,因為我總認為上天是不公平的,為什麼別人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而我卻處於中等水平,為什麼上天只眷顧那些聰明的人,而忽視我們這些祈求得到他眷顧的人呢?無數個為什麼在我腦海裡徘徊,讓我感到有點不知所措。或許,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細細想來,那些獲得成功的人表面看起來好像很輕鬆,其實,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我們的幾倍。而我們自己呢,有沒有像他們一樣努力呢?有沒有像他們一樣刻苦呢?那麼,如果是這樣,又怎麼可能祈求得到上天的眷顧呢?天只會對那些勤勞刻苦的人給予他們所應有的回報,對於那些不刻苦的,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更落後……
天亦是有情的,她根據人們的需要將時間分為四季,分為朝暮。人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根據季節的不同,收穫的時節也就有所不同。
春天,萬物復甦,沉睡的河流又繼續本騰起來,各種應開的花兒開滿了滿山遍野,鳥兒們站在枝頭嘰嘰喳喳的唱著。人們在這個時候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為的就是能有一個好的收穫。
夏天,烈日當空,太陽光火辣辣地照著大地,人們依然辛勤地勞動著,照顧著農作物,即使頭頂烈日,也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夏末初秋,正是農忙的季節,農民拿著收割的工具來到田野上,看著眼前一片片金黃色的麥田,心裡滿是喜悅,想起那些心酸的日子,在看著他眼前的景象,覺得是沒有白費的……
冬天的來臨,意味著農忙的結束,也意味著忙了兩季可以緩衝,休息一下了。
所以總的說來,天是有情的,他總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分時分季,在人們忙過之同樣給與他們休息的時間。
天就是這樣,道是無情卻有情……
颱風無情人有情 篇6
國二作文 ,748字“呼呼呼”颱風像一隻雄獅向福州發出咆哮,氣勢磅礴,哦!原來是—“納沙”來了啊!
我被颱風肆虐的聲音吵醒了。我走到書房,開啟窗戶,“譁”的一聲,雨水調皮地跑了進來,把我的衣服都打溼了,我連忙關上了窗。風跟著雨,雨跟著風,“納沙”在福州已經幹了許多壞事了。突然,我看見有幾個行人正在拿著雨傘畏首畏尾地過著馬路,像一隻只蝸牛在慢悠悠地“爬行著”,他們的雨傘被風掀翻了個面,有的人實在沒有力氣了,手不小心一滑,雨傘被帶上了雲霧迷漫的天空中,人們都急忙追趕著傘,可都無濟於事,都嘆了口氣,似乎在說,自然的力量真是太可怕了,人的力量竟是如此渺小啊!
猛然間,只見幾棵樹在搖搖晃晃,好像有一個人在拍打著它們,他們似乎在痛苦地呻吟著:“誰來救救我們啊,誰來救救我們啊!”不知什麼時候有一棵樹倒下的啊!我怎麼都沒察覺呢!哇!如同如來佛掌的大樹被吹翻在地,朝幾輛車倒下來,把車都壓扁了。
我回到客廳,拿出手機開啟朋友圈,看到了一個視訊:一輛汽車在如冰雹厚重一半多的雨水向車碾壓過來,將一輛小轎車打翻了。這個視訊令我驚魂未定呢!還有,我聽說昨天因颱風導致機場停機。可見啊!颱風對我們的影響可真夠大的啊!
在路邊,樹葉如同一隻只蝴蝶飄落下來,有的樹葉被風吹成了一條長龍。只見地面上一片狼藉,滿目瘡痍。
一瞬間,便利店的門口出現了一個人影,我之前以為是老闆,在店裡呆久了,想出來透透氣。仔細一看,居然不是老闆,她站在雨中,穿著雨衣,拿著掃把,清理著垃圾。這一幕,令我感動了。這颱風肆虐的天氣,她不顧風雨,也要工作。這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人們嗎?這一刻,颱風無情,卻人有情;颱風寒冷,人情卻是如此溫暖。
颱風啊颱風,你雖然是如此強大,給我們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但是我相信人們會共同抵禦颱風的。颱風無情人有情!
咫尺無情,千里有愛 篇7
國三作文 ,740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將要踏上漫漫長路,母親將無盡的愁思隨著絲線縫進兒子的衣物中。這件衣服穿在兒子身上,暖入兒子心中。即使遠行千里,遊子心中永遠都思戀著母親。
因為心中記掛,心中思念,愛才能產生。春節時,許多孩子因工作無法與父母團聚,但父母都懂孩子們的不得已,孩子們也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這份愛意溫暖著相隔的一個家。魚兒在水中流淚,只有水懂他的悲傷,因為他就在她心上。父母心中記掛孩子,孩子心中思念父母,他們也把彼此放在心上。
最近一檔真人秀節目—《變形計》大受關注,節目中將市中的“問題少年”與農村中的“淳樸少年”交換身份,生活一個月。城市中的孩子在農村裡,脫離了網路,沒有了錦衣玉食,沒有疼愛他們的父母,一切都只能用自己的雙手。他們學會感恩、上進;農村的少年道繁華的都市,接觸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會更加努力讀書,成就功名。這檔節目的熱點正是圍繞孩子們的心中所想,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所在乎的東西,那麼他如何為人?
在這檔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來自城市的少年。我記住他不是因為他酷酷的髮型或是帥帥的外表,而是因為他對待母親格外惡劣的態度。節目中層有這樣一個片段:母親一早買了菜,想為即將遠行的兒子做一頓午餐。臨近正午,母親做好了飯菜,拿了一杯熱牛奶想叫孩子起床吃飯。然而,迎接她的只是被用力關上的房門和兒子不滿的怒吼。兒子將牛奶摔在地上,推攘著,將她趕出去。而母親唯一擔心只是兒子裸露的腳會不會被滿地的玻璃渣刺傷。可憐天下父母心,面對兒子的咒罵、怨恨,母親只能用滿腔的淚水洗去心中的苦澀。母子雖近在咫尺,心卻相隔千里。兒子心中沒有對母親的愛,沒有母親的付出。
心中懷念,千里有愛;心中冷漠,咫尺無情。
人有溫度,機器無情 篇8
國三作文 ,1128字在人工智慧飛速崛起的今日—“阿爾法狗”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蘋果軟體自帶的“Siri”語音功能集幽默與實用於一體;無處不在的“蜻蜓之眼”監控並規範每一個個體的行為,“一九八四”如此看來並非虛妄……超級智慧的計算機已孕育而生,標誌著科技浪潮襲捲而來。
故而,其引起了部分科學家的緊張—若是這浪潮足以拍倒人類,未來是否會天翻地覆?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卻認為,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乃是比計算機一樣思考更令人擔憂。
眾所周知,人之所以為人,是由於人存在意識,能夠思考。“我思故我在”,人的獨立意識和對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不同認識造就了不可量數的鮮明個性,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所以在處理同一事物時方可形成巨大的差異。而計算機是人工製造出的產物,它的出現是人類為了自身的便利和發展所為,它的運算、儲存等一系列功能是人意識的體現。唯物主義哲學中有這樣一句話“意識決定物質”,是其產生緣由的高度歸納。
因而計算機本身是空洞的—它不能思考,僅僅循規蹈矩,根據人既定的演算法準確、快速運算,說一不二,是負責輸出正確結果的完美執行者。
但若這個完美執行者由物變成了人呢?他甘願被其他人頤指氣使,只講究結果符合他人的預期,中間操作實踐過程罔顧道德和倫理的阻擾,拋下自身價值觀只為滿足“設定程式者”的最終需要。他們的行為從來都是他人意識的體現,又負面作用於他人。
這樣的人真實存在?誠然,其或許迫於生活的壓力,一如柴靜在《看見》中所提及的:那些為養活家庭而為黑心煤礦公司勞作、任由環境汙染大大加劇的可憐百姓;或許屈從於內心利益的驅使,如那些被人唾棄、鄙夷、痛恨的“漢奸”,“賣國賊”;抑或許僅是由於自己的無力懦弱,校園欺凌案中的“幫凶”大抵如此……
可憐的是,這些“完美執行者”卻不自知,影響從來都是是雙向的,他們是同謀者亦是受害者。長期地一味順從,使他們只服從命令而從不多加思索,不僅磨平了他們本該鋒利的稜角,使他們變得麻木而忘記抗爭,習以為常而安之若素,更是無形中造就了他們思維的隋性。當他們要自主決策時茫然無措、無從下手;當他們真正做出決策時又因長期受指令者影響,直奔利益而去,喪失了自己的準則—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生而為人和同情心、憐憫心、人情味。我們只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徒勞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們是可悲的,卻不是無力的。他們一個人的聲音或許將石沉大海直至永世消亡,而若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呢?那將匯成一股聲浪,有力地衝擊震懾指令者的耳膜。又或者,他們保持那一份初心,面對指令先從自己的道德網中篩過,再以最不悖乎人性的方式執行。
人是有溫度的,而計算機沒有。莫活成計算機的樣子卻不自知、不反抗、不悲哀、不愧疚!
資料無情人有情 篇9
國一作文 ,795字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有著主導性的地位。以計算機、手機為首的由資料帶動的人工智慧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與此同時卻也讓人們害怕它會取代人類自主思考的地位,“人工智慧程式戰勝職業頂級圍棋選手”這樣的突破更是加深了人們心中的恐懼。但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稱:“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的確,比起資料的進化,人們當下更應關注自身思考的退化。
這個社會人情越來越淡漠,人們對其美名曰:“理性社會”。這種“理性”其實是人們惰于思考、依賴資料的產物。網購是當今社會購物方式的主流形態,並且地位日益上升,各種各樣的資料成為了人們購物的依賴點,人們會因銷量去買高於商品本身價值的物品,也會因銷量去買不那麼需要的物品。人們的價值觀在資料的衝擊下漸漸退化。曾經有一個節目叫《女神的新衣》,節目本身是想推動原創設計,展現設計背後的艱辛及其成型之後的美,這樣的出發點可以說是促使人們關注自主思考,打擊抄襲,支援原創,同時對美進行欣賞與思考。但節目形成時,“競拍”的環節卻成了賣點,七位數、八位數的出價成了歡呼聲的源頭,節目藉此炒作,其立意也為了迎合利益走上了令人唏噓的道路。不可置否,資料的作用不斷提升,但其也只能停留在參考的區間。
人類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每個個體都有獨特的思想,同樣的問題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如果生命中的判斷都是取決於資料,遠離甚至隔離自身的意識,這個世界將會是非黑即白、毫無生氣。一個有著犯罪記錄的人在計算機的判斷中是“壞人”,可世上又怎會有至惡至善的人呢?關注自主思考,別讓自己的眼中盡是“好人”、“壞人”的標籤。
這個時代被資料充斥著,資料的冰冷讓我們變得麻木,自主思考的喪失讓我們的判斷與友善在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被磨滅,我們的拼搏變得機械化,沒有鬥志。不反思自主思考的退化,這個時代也終會倒退。
應是“有情”非“無情” 篇10
國一作文 ,1308字提及計算機與人類,是否會有人將這二者混為一談、視為一體?不會的,這二者本身就是差異極大的,於本質上有著區別的兩種事物。除了二者“記憶力”方面的差異外,最直接、最根本的區別,便是人類“有情”而計算機“無情”—這裡的“有情”與“無情”,並非單指感性的情感方面的“有”與“無”,而是人類有著對“自我”的判斷標準與認識,對本身以及周圍事物產生的“三觀”,對於事件的可改變的、多方面的處理方法以及情感對於萬物各有不同的主觀想法,計算機卻只能夠按照輸入的程式執行,並不具備人類所有的以上幾點。因此,人類“有情”計算機“無情”。倘若人類的“有情”愈來愈往計算機“無情”的方面發展,那將是一件極可怖的壞事。
“無情”將導致人類變得不完整。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物種,之所以高階,正是由於人類“有情”—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上天給予的獨有禮物,別的物種都不具備的,即使有,也是有其雛形而無本質。若是失掉其中的任何一塊兒,人性也將跟著磨損一塊,便不能稱其為完整的“人”。正如楊絳先生曾經怕黑,不敢走夜路;可文革的腥風血雨過後,完全不怕走夜路,獨自一人於黑暗中穿行,再不覺恐懼。這不能夠稱其為“勇敢”了,因為她並非主動地去克服這一恐懼,而是見識了更可怖、更驚悚的文革洗禮,時間一久,這塊恐懼麻木壞死,便失掉了。她也在書中常寫,不知為何就是不怕了,可這樣總覺“不完整”了。
其次,一旦“有情”大幅度趨向轉變於“無情”後,世界上各具特色、獨有韻味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將千篇一律,於是進一步擴大相同的,不變的毫無特點的風氣。史鐵生寫《我與地壇》,正是站在他對於生命、對於死亡有著主觀的獨到的認識的基礎上;鄭板橋的“板橋體”,也是對於楷、行的自我處理融上自創風格,再用中國古代“化異為同”,追求大局、和諧大美的思想而產生的。若是人類沒有了自己的三觀、不同處理方式及主觀想法,這些作品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年代厚如紅磚而千篇一律的無價值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洗刷著同化著人類的思想,引領一股子刻板的無異的風氣,“造就”更多前篇一律的作品。
在“無情”所致的“不完整”的集合以及“千篇一律”的風氣引領下,社會也將變得混亂不堪,原先於馬路上跌跤,被人攙扶,並非出自那人的人類本性,而是其的自我“樂於助人,應幫他人”的認識,或其內心的情感上的同情,或他對於交通安全的大局的考慮使之將摔倒的人攙扶起來。再往回看,古時孔夫子倡導的“儒家”,後來的“法家”,即便二者近乎對立,也都是在這“有情”的基礎上催生萌發,最終產生的。現在國家常外儒內法,制定法律,也都是以“有情”為出發點,是合乎人的三觀以及事理基本評判標準的。若是人類變於“無情”,那麼法律將失去其效果,社會乃至世界將要動盪不安。人類要像計算機一般只聽從程式設計,又一場文革乃至比文革更大的扭曲浩大的動亂將會產生。
由此看來,“有情”一旦變為“無情”,後果將不堪設想。然現在的或許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高度的壓力及碎片化習性容易將人類引至類計算機式的“無情”上。我們需保持自我,跳脫死板,鮮活、豐富自身,採取“應是有情非無情”的態度,才能保持一個平穩的、幸福的,並不斷髮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