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語言相關作文20篇

關於網路語言 篇1

高二作文 ,761字

21世紀是一個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導致了獨特的網路語言現象的產生。而網民的迅速增長,使網路語言的使用頻率大大提升。對於網路語言的定義,語言學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常見的廣義的網路語言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領域的專業術語,二是與網路有關的特別用語,三是人們在網路這種特殊環境中作為交際工具使用的語言符號系統,通俗的話就是網民在聊天室裡或是E-MAIL上常用的語言。本文所指的網路語言主要是指第三類網路語言。其本質上來說是現代漢語的一種社會變導,是伴隨網民這一群體的出現而產生的社會語言現象,一種新興的語言變體。

在使用網路語言的人群中,從目前調查資料來看,以青少年居多。

網路語言使用存在積極與消極雙重影響。一方面,網路語言是新生事物,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其時尚個性化的獨特語言系統引發青少年的廣泛關注。由於標新立異的基本點,青少年看到活潑而又怪誕,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語言創造被廣泛應用,會激發其創新精神,利於青少年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網路語言本身的豐富性、創新性、多樣性也會使呆板的書面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語言的資訊內涵。另一方面,個性張揚的網路語言佔據著青少年絕大部分的語言世界。網路錯別字的大量出現和使用必將導致對傳統語言的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的不利影響。對青少年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產生不利影響。而隨著網路語言進入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漢語規範化寫作也產生衝擊,如今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的例子屢見不鮮。但網路語言隨意性強,錯別字較多,有些用語毫無實際意義,嚴重干擾了閱讀,降低了寫作質量。

對於網路語言,我們要辯證否定的看待,既肯定其好的一面,又否定其不利的一面,既克服它對規範傳統語言表達中不好的影響,又保留其利於青少年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面。

網路語言的思考 篇2

高二作文 ,550字

在當代的社會中,網路充斥了人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是網路語言的橫行。

報紙上時常報道某語文老師教了幾十年的書,如今卻看不懂學生的作文了。如今的學生作文成了網路語言的天地。什麼“偶”、“9494“、“886“之類的流行語搖身一變進入了作文的殿堂。

沒錯,網路語言的出現使得人們說話簡便了,原本長長的一句中文語如今只要幾個數學就能代表。語言文字作為三大文明標誌之一,的確是以簡單明瞭為目標進行改造的。繁鎖的文字都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標準中國字。但那更簡便的網路語言是否正符合了語言文字的發展的目標呢?

網路語言固然簡便,但它卻違背了文字的一個最初目的,那就是完整,精確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如今的網路語言氾濫,直接導致的是語言的低俗化、單一化。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沉澱下來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是網路語言遠不能比及的。

如果說一味地追求便潔,使得文字低俗化、單一化,就會使文字失去它的魅力。我認為中國文字魅力就在於它的構字法、形聲、象形、假借、會義等等。中國古老的《易經》可以根據漢字來推算八卦、五行。我們還可以從漢字的結構來推測古人造字時的意義。如此,漢字又怎能被數字化的網路語言所取代?

餘秋雨、馮驥才等一批有志之士正在為拯救中國的民間文化而東奔西走,那麼我看恐怕中國的文字也需要及早地呼籲拯救了吧!

關於網路的作文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3字

“嘟嘟!”網路火車開跑了。在21世紀,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說起網路會想起一連串的東西,比如現在的hotgame—“王者榮耀”、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微信、淘寶網站……

關於網路可每天都有趣事呢!我愛網路,網路能讓我們學到知識;網路能讓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絡在一起;網路還能玩呢!我就喜歡電腦中的一個網站:“愛領讀”。我每天都要登入!那裡面可奇妙,行外沒聽過不信,行內的說不信。我自從知道有這個網站後,我便迷上了閱讀,閱讀分為兩種:一是大聲朗讀;二是心裡默讀。我兩種都喜歡,可不是嗎?我每天早上都堅持早讀,這還不夠,上午做完作業家作之後,有50分鐘的休息時間,玩?非也!當然是閱讀啦!我會開啟《紅樓夢》,有時是一本散文集。我在書的海洋中翱翔,可享受了,精讀片段、寫寫自己的感想,而這些收穫恰恰能在“愛領讀”這個網站中體現出來。

在神奇、有趣的“愛領讀”網站中,會在首頁上出現一個班級閱讀排行榜,是以愛豆的多少為標準,獲得的愛豆多,就名列前茅。我開始玩時,在第18名,卻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升到了第7名,再衝到了第1名。愛豆是靠自己把時間擠出來去掙的,少了才會有動力,多了想要獲得更多,還可以兌換禮品,用這樣的方式激勵我們,從而慢慢養成看書的習慣。

愛豆怎麼得呢?嘿!這就更學習有關了,裡面有猜字謎、微寫作、讀後感,提高學習成績,又像玩一樣,非常快樂!何樂而不為?網路屬於我們,我們卻不屬於網路,雖然網路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也有一些同學沒有正確使用網路誤入歧途,現在的熱門遊戲—“王者榮耀”就是一大禍根,它毒害了青少年以及一些大人的心靈。

大家只要正確使用網路,就會受益無窮,快樂無窮!

網路語言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2字

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網路也在一天天中變換著樣子,讓人們不由大為驚歎。

用網路上最為有意思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個狀況,那便是,三天不上網,便是遠古人了。雖然有點誇張,但也側面告訴我們網路的發展速度的快速。隨著網路的發言,一些語言也被網友們加以創新。

比如nmm,就是你媽媽的意思,ojbk就是好的意思,這種語言的發展也只有那些所謂的九零、零零後才能熟知,許多孩子的父母在面對孩子這種語言的時候,也紛紛苦笑網路的強大。

但這也傳來了不好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這樣扭曲文字,是在侮辱中國的國粹,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卻是不贊成的。我認為,人們這樣去運用語言不僅不是不成熟的表現,反而還是創新的表現。他們很好的把生活與文字結合在了一起,不斷創新著我國的文化,或許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好的文化產生,但它們最終還是在網友們的使用中埋汰了,最後留下來的都是寶貴的文化。

所以我們不要再質疑這種現象了,網路的發展帶來的或許有負面影響,但絕對比不上正面影響,相信未來網路的發展,會使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社會。網路語言的魅力,彌留在我的心中,也許我的言語微不足道,可我願意為網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關於網路的作文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2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5G網路開始走向人們的生活,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小時侯,聽爺奶奶說:以前窮得很,電風扇沒有,吃東西吃不飽,玩具也沒有,只能和泥沙作伴,通訊也麻煩,只能用寄信、發電報等方式,有時候,一封信寄出去就要好幾個月。而現在呢?空調、手機、電視、電話、3D眼鏡、VR眼鏡……應有盡有,兩者比起來就好像一個是地獄,一個是天堂!真可謂: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而且,條件越來越好,農村人都漸漸變成了城市人,好像大家都是“大富翁”,大人人手一部手機,小孩一塊手錶。

在我們家裡,電子產品多的是,比如說:我現在不就是在用電腦練習打字嗎?電話、手機、手錶、電視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些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這些好處是眾人皆知的。同時,它們還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隨時可以查閱需要的資料,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鬆,不用因枯燥乏味學習而煩惱。除此之外,網路對警察辦案也很有幫助,警察能通過監控追蹤,並利用QQ、微信等網路聯絡軟體,來追查犯罪人士的地址,從而捉拿犯罪人員,把他們一網打盡,毫無“漏網之魚”。

手機有許多好處:可以聽音樂,放鬆心情,可以看新聞,瞭解國家大事,人們還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各種支付方式,讓支付更加便捷,可以讓相隔很遠的親人與自己進行通話,詢問對方的身體狀況,可以進行網上購物……

可是,這些電子產品會給人們帶來輻射,這其中的傷害是不可低估的。還有網路遊戲,它會讓人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讓一些同學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雖然它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知識,但是,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把網路用在正道上。而不是讓網路毀了自己的一生,而是讓網路幫自己獲得一生的成就。

我看網路語言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3字

我發現,近兩年網路語言越來越多的佔據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說網路語言看作一種時尚,一種潮流,班裡的同學幾句話中就會蹦出一個網路詞語,就連爸爸媽媽說話也時而會帶上一個,讓我覺得和他們之間的代溝立馬就小了很多。

在恰當時候使用網路語言可以調節氣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時談的話題不開心,冷了場,說上一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一下就能緩解尷尬的場面。

在寫日記作文時,用上幾個網路詞語,也讓人覺得生動有趣了許多。電視上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網路詞語掛在嘴邊,令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網路語言雖然充滿活力,但我覺得比較膚淺和概括,比如現在流行的“藍瘦香菇”其實是“難受想哭”,我們原本可以用很多詞語來表示這個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絕、如鯁在喉、欲哭無淚、泣不成聲等,有太多的詞語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傷心。

還有的網路語言會造成發音的誤導,不利於普通話的推廣。比如網路語言把“長知識”說成“漲姿勢”,把“我知道”說成“我造”,把“開心”說成“開森”,把“不要”說成“表”,如果我們說習慣了,就會造成發音不準,低年級的小朋友還會形成拼音錯誤。

所以我覺得網路語言的使用要注意一個“度”,不能張口閉口都是。我們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詩經、唐詩、宋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國真、席慕蓉,他們的語言文字有無窮的魅力,讓我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如果我們遺失了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會說規範的漢語,漸漸的只能用“我暈”“我也是醉了”來抒發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後,那將是多麼可怕啊!

網路謠言 篇7

高一作文 ,854字

讓真相跑贏謠言

“你一定不知道”、“大真相”、“大揭祕”……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見過帶這些字眼的新聞,也對其中有理有據的內容感到好奇。可我們在面對這些並不瞭解的“事實”時,可曾想過這所謂的真相,卻是另一個謊言?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進入自媒體時代,人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可謂爆炸性的。這對於我們而言,既有資訊福利,也有因虛假資訊而帶來的麻煩。真實與謊言交織,善意與良知缺失,新聞、娛樂等媒體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處。

而就在今年,虛假資訊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大涼山的孩子十年沒吃過肉?事實卻是那裡的孩子全都能吃上營養餐;演員喬任樑被虐待致死?事實上他是因抑鬱症而自殺的;日本核電站核洩漏,吃鹽能防止核輻射?根本是危言聳聽!……原本的真實,在資訊傳播過程中,一點點地被添油加醋,一點點地被謠言扼殺扭曲,這時謠言的惡劣影響已近覆水難收了。

傳播謠言的始作俑者固然可恨,可我們更多時候竟也成為其幫凶,為“假真相”推波助瀾。人總有獵奇心理,迫使他們去了解、傳播未知的事物。以訛傳訛,輾轉無窮,謠言不脛而走,“假”變“真”,猛於虎矣。

“見未真,勿輕言;知為的,勿輕傳。”對於對應的人、事、物,如果我們只是一個無知者,那麼就應保持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隨意應和大眾言論,以免增強錯誤的輿論煽動力;而知情者,則需要站出來,引導正確的輿論。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那個鐵籠一樣,現代社會更需要一個個振臂高呼者站出來,言其所知,揭露事實,讓真相跑在謠言前面。

在童話中,說謊的匹諾曹鼻子會變長,而同樣的,在現實中,說謊造謠者也應受到相應的懲罰。法律的空白給謠言的擴散提供了可乘之機。新的傳播環境下,東窗事發後才採取處理已然不可取,應對質疑的聲音及時作出迴應,對其主動說、儘快說、如實說,讓真相擠壓謠言的生存空間,讓謠言“見光死”。

謠言是一支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那麼真相應做那雙摺斷笛子的大手。讓真相跑贏謠言,我們需要作俑者知錯而退,不知者閉口緘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監督者有所作為,那麼“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關於痛而不言的議論文 篇8

議論文 ,974字

若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痛苦便是必經的火焰山。我們都如悟空,不知何時“緊箍”便會令你由外而內疼痛難耐,你本能大喊痛死俺老孫了,不同的是,你的唐僧往往很晚才送你“解藥”。痛而大呼,本性使然,卻總是徒勞。

面對痛苦,有人選擇保持沉默,靠意念扛過苦痛與煎熬。母親葬禮上他全程未掉一滴淚,便有人以此為由批判他從未有苦痛之心,嫌他冷血殘酷,是個徹底的異鄉人;他縱酒於竹林,撫琴吟唱或是遣詞賦詩,便有人揪著心中無於國大愛、無因時局之痛不放。可誰說不言便不痛?我以為所謂的“異鄉人”次次懷念的都是“媽媽”,而不是他人口中冰冷的“母親”;《廣陵散》中憤慨不屈的無言之痛也確實深入骨髓。痛而不言,可能是因為有些痛苦只能獨自消磨,可能因為痛苦並且深知無法改變後因無力而沉默。

痛而不言或許是隱忍,但總有人耐不住苦痛,便高聲放歌。出聲言痛,只為排遣紓解。李白思念故鄉的峨眉山月卻回不去,思念之痛只化為“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曾夢想桑弧蓬矢、射乎四方,後來身在朝堂卻只能寫下“可憐飛燕倚新妝”,在野時想在朝,入朝後卻想歸野,入世與飛仙最終皆兩散之痛,後來便化為無數詩篇,於是後人竟再忘不掉酒中仙。痛而出言是一種紓解,因其至真至純,才令後人產生共鳴,一人之痛千萬人可品嚐出千萬滋味。

高聲出言雖可疏解,卻難長久消除痛苦。於是有人選擇痛而傾訴,尋找心靈上的慰藉,為自己真正鬆綁。蘇子被貶而泛舟江上受挫心痛,感天地蒼茫人渺小而有無力鈍痛。出言傾訴,本想寄痛苦於江夜,卻無心插柳收穫一種豁達與解脫—若一心為民,無論身處何處都能實現理想。曾文正公也曾與先賢對話,後來終於化解剛直之痛尋得圓融之法,也算在緊箍中自在獨行。如此看來,痛而善言自我救贖或許也不似想象中那般困難。

更有人痛而善言,只為救世。他看到鐵籠中人們沉睡不起,痛心憤怒擔憂著急,高聲吶喊只為百年後人們不彷徨。數著茴香豆的孔乙己,總嘆一切不如昨的九斤老太,每個人物都以血淚書成,感染萬千青年,救贖太多昏睡而腐朽的靈魂。因痛出言,救己救人,正是這種大悲憫、大鞭笞的情懷震撼人心,使人甦醒、渡人至靈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都如虔誠的行者在痛苦中不斷歷練修行,或有痛而本能發聲,或有痛而隱忍沉默,或有痛而高聲救贖解脫。痛苦常有,出言與否全憑選擇,雖無高下,但或許智慧善言能助我們更早解脫終至靈山。

關於彎路的作文 篇9

國二作文 ,810字

日上梢頭,看著腕錶上不斷跳動的數字,伴著那一聲聲刺耳的滴答,終是焦躁地出聲,催促著父親。川流不息的街區熙攘嘈雜,車流如同纏起的麻線,環環相連,舉步維艱。父親卻一轉方向盤,竟拐入了一道坑坑窪窪的巷子。

眼見著前路扭曲蜿蜒,“只剩十分鐘了!還要去繞彎路啊?”又氣又急,我惱然出語,緊盯著後視鏡中父親平靜的雙眸,想竭力破讀緣由。

曲折反覆,在一路顛簸中前行,從搖搖晃晃的車窗望去,景物模糊不清。車身勉強擠過關道,又是一個急剎車,讓開路旁匆匆的行人。遠處柏油馬路上新漆的的指示牌,閃爍的車燈更是發出無聲的嘲笑。

我不解。

看前方路況依舊,如焚的心緒爬上了眉間的褶皺,蹙眉,一再。無暇罔顧,闔上眼簾,但攥著書包的力道卻是一點點加重,直至在掌心落下了淡紅色的印子。

“到了。”簡短而促聲,父親溫和的音色撥開我緊弦的神經。開眼,赫然是學校熟悉的大門,在若有若無的光影下挾著好看的篆字。似是刻意忽略我探尋的目光,父親返身離開,車,又一次進入那崎嶇的彎路。再關注時間的留痕,不由得一絲恍惚,摻著半分透明的頓悟。

無可否認,它是彎路,但也亦是捷徑。如此玄妙,彎路和捷徑二詞有了重新的組合定義,姑且自詡為:為了直達的彎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過來了。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張愛玲把它稱為—非走不可的彎路。

河流之所以是彎彎的曲線,是因為走彎路是自然界的常態,走直路反而是非常態,河流往前時會遇到各種障礙,無法逾越,只有繞道而行,繞來繞去,避過了一道道障礙,最終抵達遙遠的大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彎路即是直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雖難,但終方逾青天。

關於網癮的作文 篇10

國二作文 ,598字

我曾看過一篇問卷調查,所討論的話題是“孩子們該不該使用網路”。有一位網友說:“我鄰居家的孩子,為了上網逃課,被家長髮現後,竟選擇了離家出走。最後,他的家長在某個網咖找到了他。所以,我認為孩子們不該使用網路。”

的確,現在的孩子離開了手機、電腦、就像迷失的羔羊,沒有了少年該有的生機。

我還看過一則新聞,報道的是一位三歲的小男孩,竟戴上了超過一千度的眼鏡。我當時震驚極了,一位三歲的小男孩,被迫關上了心靈的窗戶,成為了一名重度近視者。

以上都說明了網癮的危害性,它就像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顆毒瘤。

有段時間,我也迷上了上網,每天不是拿著手機,就是玩著電腦,幾近痴迷,就像一個被網路掌控的木偶。那段時間,我眼鏡度數越來越高,等到我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之後,我吸取了教訓,總是有意無意的避開網路,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於是,我又實施了另一種方法,就是每天找事情做,讓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想其它事。雖然這個方法很有效,但極傷身體。最後,經過我不斷的努力,終於找到了一種既有效又不傷身體的方法。就是每天堅持讀一小時書,在書中消除自己的浮躁與慾望。再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運動,並且最好選擇戶外,當你看到美麗的自然景觀,會不自覺地將心中的波盪撫平。如此進行一個月後,你的生命狀態將煥然一新,因為當你發現了讀書、運動還有自然的美好,就不願再從一個“死物”中去看世界了。

網癮並不可怕,你要發現網路之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