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醉翁亭記相關作文20篇
遊醉翁亭記 篇1
高二作文 ,894字“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使得這座本不起眼的山峰聞名天下。
近日,我有幸與同學一起,一覽其風采。
琅琊山不高,但清幽秀美。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鬱,全國特有的琅琊榆亭亭如蓋。仲春時節,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入了山門,腳踩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涼風習習;不多時,便抵達醉翁亭。
醉翁亭是歐陽修的好友智仙和尚所建,太守常在此宴飲賓客。硃紅色的飛簷在日光下展現出一抹別樣的色彩,同色的兩根柱子上各掛一幅楹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亭前是九折而成的流觴曲水,可想當年觥籌交錯的熱鬧景象。亭後是百姓為紀念歐陽修和王元之二人所修的“二賢堂”,二賢堂內的兩人塑像,神情溫文,眉目可親,體現了百姓對二人詩文教化的深深敬意。
繞過二賢堂,走至另一邊的“寶宋齋”,裡面陳列著一些宋時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鐫刻著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的石碑了。端莊飄逸的書法配上朗朗上口的文章,“歐文蘇字”,堪稱稀世珍寶。
現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四面環山的亭園內共有九院七亭,在古梅亭和影香亭之間,有一株梅樹,人稱歐梅;相傳此樹為歐陽修親手所植,即便已歷經了百年的風霜雨雪,枝葉依舊繁茂。花期雖過,風度不減。想象著,疏影落雪的夜晚,青衿一襲的太守倚梅而立,錚錚傲骨,亦梅亦己;雖被貶謫,卻依舊將滿腔抱負與熱血傾注在了腳下的這一方土地。一篇《醉翁亭記》流傳後世,太守的與民同樂亦為人所稱道。
醉翁亭後有一高臺,名曰“玄帝宮”。沿著陡峭的石階登上,俯視下方,可見群山籠翠,起伏有致,風捲林濤,飛傳耳際。一掃江南林園的柔綿風格,沉穩大氣,使人猶如置身畫中,心曠神怡。
昔日歐陽修攜好友及滁城百姓一起宴飲山中,其樂無窮。然而,沉浮百年事,風流與誰共?而今回首相望,曾經的王公百姓皆不復存焉,淹沒在了厚重的史書裡。
古木新葩,而人事變遷,何嘗不是?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尊等閒拋卻,是翁千古,問而許英雄豪傑那個醒來。時光荏苒,風流雲散。古人已逝,今人依在。生命既是如此短暫,更應惜取光陰,唯有此番,才能有所作為。不負雲和月,珍重少年時!
我與醉翁亭作文 篇2
國一作文 ,1878字【篇一:我與醉翁亭】
醉翁亭,坐落在滁州市琅琊山,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今天,我將前往此地,欣賞這曾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經常出遊的地方。
一路步行上山,山上秋風蕭瑟,一片片落葉裝點了清澈的水面與道路,如同為大地穿上了一件枯黃的秋衣。樟樹卻披著一身綠葉,在只剩下枯枝的樹林中,顯得格外耀眼,如同一塊翡翠,這也許就是歐陽修在此出遊的原因吧。
走進醉翁亭,彷彿還能聽見落葉的聲音,坐在亭中,四周都是山,一眼望去,樹葉已經凋零,草卻依然是綠色,微微泛著黃色。醉翁亭的四角高翹,宛如鳥翅,正對應了《醉翁亭記》中的一句“有亭翼然”,突顯出了它的幽靜。在它的旁邊有一片泉水,泉水清澈見底,仔細聽,還有潺潺的流水聲,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臨於泉上著”相對應。走進古梅亭,又是一處風景,只見,一顆梅樹亭亭玉立,上面的葉子雖沒有凋落,卻也泛著點金光,樹梢上,一粒粒豆大的花苞,已經立在上面,像一個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欣賞著,我突然想到一句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啊!梅花不畏即將到來的嚴寒,努力的綻放自己,這種精神值得我去學習。
我不經感嘆到,同時也陶醉在其中,步行來到寶宋齋。
裡面有幾塊大碑,上面刻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字為蘇東坡手書,被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站在碑前,一陣陣“書香”撲鼻而來,我貪婪的吸了幾下,彷彿這“書香”下一秒就煙消雲散了。據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他被貶到滁州做知府時所寫的。文中描寫了滁州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其中有一膾炙人口的佳句更是家喻戶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從全文看,作者被貶本應該感到抑鬱,可我卻感到了作者在山林中與百姓一齊賞景的樂趣,體現出了作者的心胸豁達,與民同樂的情懷,從另一個角度去想,作者能把琅琊山寫的這樣美,一定是常去山上游玩,以此來排遣生活的苦悶吧。
歐陽修的這種豁達,以及他對景物細緻入微的描寫,正是我所缺少的,我應該向他學習。
【篇二:我與醉翁亭作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時光流轉,我似乎聽到那仕途失意的詩人對酒當歌,那一點點寧靜的醉意,安頓了山野落花中的大自然。
我的手輕輕撫摸著醉翁亭裡日漸斑駁的牆壁,你可曾記錄下千年前歐陽修肆意揮墨的背影?也許現在這渲染在牆壁上的淺黛黑暈曾經沾染過他深情的墨華……回答我的是一縷溫暖的陽光。不知何時栽種的翠竹鬱鬱蔥蔥,攀過那牆壁,在最為豐醇的秋色裡綻放出最為蓬勃的青綠。陽光透過翠竹,被切割成小塊小塊的明媚憂傷,安詳地在地上潑灑光輝。我感受到《醉翁亭記》裡如出一轍的瀟灑。
我兀自走道一株古梅樹前。它的枝幹盤虯臥龍般交錯,銘記著歲月的滄桑。幾千年的風起雲湧,靜靜藏匿在樹幹厚重的文理之中。它經歷過刀光劍影也見證過興衰成敗。然而這些似乎都轉頭既空,只在樹幹上留下象徵的痕跡。我站在古梅樹下,佇立凝望它舒展的樹幹。古梅現在就像安詳的老者,靜靜低頭看著我們的歡樂。我豁然開朗了。現在的我是快樂的,而當年的歐陽修必定也是快樂的吧。他一定曾盤膝坐在這株自己親手種植的梅樹下,和大家一起開懷暢飲。這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看著滁州的百姓們安居樂業,必定也會撫著梅樹尚且稚嫩的樹幹而欣慰吧!他為民而樂,他與民同樂。而古梅小心珍藏著歐陽修的歡樂,幾千年前,梅樹已然積澱了歐陽修的靈魂。我仰望的古梅樹,它依然那樣安詳,陽光把枝葉那繁密的影子投到我的臉上,蒸騰著淡淡的清香,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龐。“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陽……”怎樣的美,讓歐陽修深深陶醉?一條小徑在我眼前伸展,漸漸融入一片竹的青翠。“曲徑通幽”我立刻想到了著個詞。我想,我若是畫家,定要用極纖細的筆,細細繪一卷最美的風景畫,流連於每一分色彩的參差工,勾勒出每一片樹葉的風華:一邊是茂密的樹林,綠得怡人,綠得空礦,深邃而優雅,那綠似乎能透過我的眼睛把我的心滌盪得如初生般清澈,而另一邊卻是極美的山景。青黑瓦牆外的遠山,似乎籠著一層迷迷濛濛的霧,是否在訴說千年前另一人的迷醉?淺黛色的山在一片耀眼的陽光下幾乎有些虛幻,是否又是他那一刻的追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山水之樂,得人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本意不在於酒,而在於山水之間。那是從心底得到的逍遙而又把情寄託與酒。千年前的歐陽修終於感受到了他的醉翁亭。千古之間,總會有一些錯不過的相遇,同樣的場景,或許同樣的心情。冥冥之中我似乎懂得了歐陽修,即使遠隔千年。
遊蘭亭記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3字上個星期六,媽媽帶著興致勃勃的我來到了擁有一大片茂密竹林的蘭亭,一進入大門口,我就聞到了竹子發出那特有的清香,四周也十分乾淨怡人。
走人竹林深處,看到竹竿旁有許多毛茸茸可愛的小筍破土而出,露出了天真的笑臉哩!
來到鵝池旁,幾隻肥胖的大白鵝可愛極了,有的在池中游泳,有的在梳理自己那潔白的羽毛,有的還引吭大叫。池旁有個三角亭,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鵝池”兩字。據說鵝字是王羲之寫的,池字是他父親補上去的,所以這兩個字肥瘦各不相同。
進過“曲水流觴”,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王羲之約了四十多位好朋友來這裡飲酒作詩,最後大家作出了幾十多首詩,王羲之揮毫潑墨,把它們編成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突然一條小魚游到我面前,吐了個小泡泡遊走了。
我們接著又來到了墨池,雖然池水非常黑,但還是有許多金魚,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王羲之小時候常常在練書法,每天他都在這個池中洗毛筆,久而久之這個池就成了墨池。”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題西林壁,那兒有許多偉大的書法家的作品。每欣賞一幅我都要讚歎這些書法家太厲害了。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到了傍晚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2719字【篇一:盡志無悔】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這是王安石在遊山時的深感。實在令人歎服。
人生、治學,亦如遊山。要成為有所成就的人,就得立志於“險遠之地”,即便不達頂峰“極夫遊之樂也”,“盡吾志”也可以無怨無悔矣。
生命每個人都有一次,有志的人才可以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只有那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人才能經得起風雨人生、不懈進取,便有“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人如此,且事物亦如此。鄭板橋曾說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源於斷巖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正是青松的高貴的品質。
立志堅定的人,才能做出超凡的貢獻。達爾文22年寫成《物種起源》,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蘇武羈留匈奴19年的遭遇中,不為威脅所屈,不為利誘所動、堅持民族氣節、忠於祖國的愛國志士,最後“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蒲松齡屢試不第,便引詩自勵:“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便寫成《聊齋志異》,留名青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古今中外,不知成就了多少人。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追溯以住歷史,也並非人人能至“險遠之地”,“壯志難酬”之人也並不是沒有,“長使英雄淚沾襟”之人更不在少數。然而,“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人生、治學,“路漫漫其修遠兮”,無論險也罷,難也罷。有志之人定將“上下而求索”而至險遠之地,便可無悔矣。譚嗣同一代烈士,從小便立志救亡圖存、救民於水火,但他一心主持的變法,最後也以失敗告終,而被捕於獄,題一詩於獄壁說:“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雖然,變法失敗了,但是,他甘願為變法犧牲,希望以自己的鮮血報答皇上,警醒世人。
有志者,有所成就,實為一大壯美。有志者,無所成就,亦為一大壯美。“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記得鄭板橋曾灑脫地說過:“科名不來,學問在我,原不可折本買賣”。
立志在我,求索在我,成就在我,人生治學,要時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態度,則可以無悔矣。
【篇二:立志乃成功祕訣】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雲:“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為能至也。”
是說也,其義易見:有志才有成功,立志乃成功祕訣。
放眼世界,千古風流人物,無不雄心勃勃,立志高遠。波蘭著名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早年立志獻身科學。她在艱苦條件下,依靠簡陋的實驗裝置,日復一日地對一噸瀝青鈾礦的殘渣進行提煉。經過四十一個月的奮鬥,她終於在一九零二年發現了鐳,開闢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被稱為“鐳之母”。在她通向成功的腳印裡,凝聚了生活的艱辛,失敗的懊惱,他人的誹謗,喪夫的悲痛。她跌倒過,但又頑強地站了起來。她被一根無形的支柱支撐著,那就是—要實現自己的巨集願。
再如我國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這部光輝著作,他踏遍了祖國大半山河,探訪古蹟,考察風土人情,渡過了浪跡天涯的漂泊生活,才為《史記》積累了豐富史料。
可見,一個人一旦有了志向,他就會百折不撓,百迂不回地向既定的目標挺進。艱難、險阻又何足掛齒?一個人一旦堅定了志向,他就會全身洋溢生機,活力,奮勇向前,探討研究,大有猛虎下山、蛟龍出海之勢。
駐足看著我們中華的民族的驕傲吧!古有臥新嘗膽的越王勾踐,聞雞起舞的祖逖,映雪讀書的孫康;今有凜然正氣直對敵人槍口的夏明翰,使中國擺脫貧油國之名的李四光,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等等,諸如此類,舉不勝舉。他們哪一個沒有立下壯志?他們勇於奮起,他們敢於拼搏,他們執著追求,其內在動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多少人夢寐以求;成功多少人翹首期盼。然而,成功不是一想就來,一盼就到的。古人曰:男兒志在四方。可當今社會上有些男兒志在何方呢?他們志在吃、玩、賭、鬥,他們期待幸運之神帶著他們需要的一切來臨,令人可笑可嘆。更有甚者被子成功薰昏了頭腦,為了能夠成功,不,應該說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竟不擇手段、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表面看來,似乎大丈夫氣派十足,某些勢利無知的人有的還為他們豎起大拇指。悲哉!殊不知,成功的道路上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這種做法並非有志者所為,而是庸者的一種表現。
若要問:怎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何妨首先捫心自問:吾志何在?
【篇三:《遊褒禪山記》讀後感作文】
人生真的很像一座金字塔,在最底層庸庸碌碌活過一生的很多,層次越高人越少,真正能成功的確實寥寥無幾。對於想往高處走的人來說,怎樣攀到更高的塔層一直是令人不懈追求探索的問題。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崙這麼說。不敢想攀到塔頂的人也絕攀不到塔頂。有一個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不深的容器中,蓋上玻璃,跳蚤一次次被玻璃撞回。過幾天后,跳蚤失掉了跳出去的志向,永遠地跳不出去了。所以要攀登高峰就必須躊躇滿志,告訴自己:“就是我,要開始了。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志存高遠者實繁,達高遠視者蓋寡。有志者事未必成,皆因其心有餘而力不足。人類早年就有翱翔藍天之志願,奈何無扶搖直上之力。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架設一座橋樑,是如此費力。在平時逐步積累,關鍵時迸發而出,這就是力,用現在觀點看就是素質。多積累善發揮是關鍵。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匡扶漢室之志,卻殞星五丈原,為何?答:時代造就英雄。沒有外部環境,成功實難。有人怕希特勒利用克隆技術重返人間發動戰爭,實在是杞人憂天。沒有二戰時德國向外擴張的外部環境,希特勒可能也只能在街頭流浪。事物總是集偶然與必然於一體的,外因雖非決定性因素,但沒有了它也可能不行,有了它可以省去許多的麻煩。比方說你帶上一根繩子去攀登,肯定要比徒手攀登容易得多。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征途果然漫長,條件多麼苛刻。其實並非如此,“志、力、物”三個條件並非孤立,而是可以相互彌補的,可以己之長,克己之短。從物理學上分析,大黃蜂翅小體重,幾乎不可能飛起來,但大黃蜂飛了起來,甚至成為空中霸主,只因為它們志在藍天,告訴自己:我能飛!—以志補力與物之不足。孫賓臏而創兵法,司馬遷刑而書《史記》,文王囚而著《周易》—力能補物之不足。人類千百年前的那個夢想今天也能靠飛機這個鋼鐵怪物實現了。只要用好一個支點和槓桿,你的力再小,也能撬起地球。—物也能補力之不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攀得越高,認識就越深遠。我們若充分運用“志、力、物”三個條件,就不會有王安石的遺憾了,而一定能找到一個理想的高度。個人高度越高,對社會這個整個金字塔來說,也正會有一個可喜的進步。
醉書齋記 篇5
高一作文 ,1067字我鍾情於書籍,便在堂屋左側收拾乾淨一間屋子作為書齋,名曰“醉書齋”。至於為何以此命名,還且聽我慢慢道來。
醉書齋內明窗素壁、安靜怡人,是讀書的好地方。我在書齋內放了兩個几案,一個用來陳放筆墨,一個用來放置香爐、茗碗一類的東西。其中還有兩張用來坐的竹床和躺臥的木榻,旁邊還分別擺放了四個書架、書筒,從古至今的書籍都放在裡面。琴、磬等日用的雜物也錯雜在兩側。
如此書齋,嗜書之好只會愈加難以自拔。醉書趣事也由此而生。
每日一早,我剛起床連帽子都不戴就開始做讀書的準備工作,拂去几案上蒙的一層淡淡的灰塵,快速地把水倒進硯臺裡,隨即研磨好墨和丹砂、鉛粉,把筆蘸飽墨水隨時待命。
我伸了個懶腰,隨意抽出一卷書,趕忙靠坐在几案邊閱讀。讀著讀著,我突然讀到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筆在紙上盡情地批註,書上的字因此幾乎看不清楚了,但我毫不在意,只因聖賢書文已入我腦。就這般“批閱”,我又讀到了有趣的地方:流暢的韻律不由得令我輕哼;古賢的高瞻遠矚讓我自嘆不如;滑稽可笑的故事令我捧腹大樂;悽美感傷的情節使我泣涕漣漣;卑鄙下流的小人引得我氣極怒斥;功高蓋世卻最終默默無名的英雄看得我鬱悶不已;詭祕離奇的事件弄的我驚歎詫異;深含哲理的話語讓我終日靜思;除暴安良的義舉我不禁拍手叫好,大嚷痛快;艱難無解的問題讓我心煩意亂,四處一陣亂跑?我的眼角瞟過,看到周圍的僕人似目露驚恐,一個個身體輕顫,活見了鬼一樣,估計是猜不出我到底是什麼意思,便偷偷地議論起來。直等到我漸漸平靜,他們才匆忙地散開離去,許久還能聽見他們的驚恐之聲。
還有好幾次,婢女在我“批閱”時送來茶水和美酒,我沉溺書中,甚至忘了把這些端過來喝。同時,也沒人敢提醒我,有一天只聽僕人議論那次妻子在簾外靜靜地觀察,好不容易找到間隙才進來詢問我吃喝一事,我隨口應答後仍是廢寢忘食。好不容易去吃一口,手上還拿著本書,邊吃邊看,即使飯菜涼了,變味了都毫不察覺。有時看得痴了竟誤以筷子為筆在書上點畫,好一會兒才意識到。我當時非常尷尬,能想象到一旁的婢女與妻子偷笑的樣子。這當然還不算嚴重,更嚴重的是有時連客人來訪,我都因為看書看得入迷,根本就忘了這事,令客人很不高興。
這般天天沉浸於書中,由於妻子將家內瑣事管理得井井有條,我便不問事務,終日愈加“沉淪”。
直到有一日我頓悟,發誓要戒此“陋習”,便與妻子商量。妻子賢良,以劉伶戒酒之典故啟發我,讓我莫戒此習。妻言有理,我自當不戒。之後,我便取妻子話中之意命名書齋為“醉書齋”。
我自醉書沉淪,何罪之有?哈哈,不說也罷,不說也罷,還要去“批閱”哩。
遊褒禪山記 篇6
高一作文 ,1093字王安石是我國宋朝偉大的改革家,也是著名文學家。他的詩深受人們喜愛,千古流傳,而他曾遊覽過的褒禪山因他的一篇遊記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十一”長假,我有幸能夠和爸爸一起參觀褒禪山華陽洞。
清晨,溫暖的陽光撥開雲霧,帶著愉快的心情,我和爸爸向華陽洞出發了。遠遠看去群山伏起、鬱鬱蔥蔥,沾染了一絲絲秋的色彩,更給人以美的享受。
繞過蒼翠的山峰,駛過蜿蜒的山路,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褒禪山。遙看一尊銅鼎矗立在廣場中央,上面刻有“褒禪山”三個大字,顯得格外雄偉莊嚴。銅鼎一週圍滿了王安石的銅像,姿態各不相同:有昂首遠望的、有背手沉思的……栩栩如生。從大門進去是一條寬大的石板路,道路兩旁是高大蔥鬱的香樟樹,帶著獨特的芳香。繼續向前,迎面就是一尊王安石塑像,他身著錦衣,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顯示出他崇高的品德。塑像下有塊石碑,石碑上刻著列寧對王安石的高度讚譽:王安石是11世紀的改革家。道路盡頭有幾條岔道,上面鋪著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岔道蜿蜒至樹林深處。這真是一片綠的世界、綠的海洋。在這綠的浪潮中,隱現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十分美麗新奇,其實它是一座售票亭。售票亭正對面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被鮮花簇擁著,上面刻著王安石著名的文章《遊褒禪山記》。我吟詠著這篇熟悉的文章,品讀他凝重、質樸的語言,感受他深沉、真摯的情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華陽洞口兩側有泉水流淌。洞口右側的石壁上刻有“有泉側出”四個大字,清澈的泉水從那裡流出。洞口左側則是另一番小天地,這口泉叫做白龜泉,它與別的泉不一樣,泉水是從一個石雕白龜的嘴中流出的,可愛極了。向洞內望去,陽光在洞口處灑下淡淡的影子,像一條連線古今的時光通道,神祕感油然而生。順著石路,我終於走向華陽洞中,這真是一個美麗、奇特的地方。我們先是乘坐小船向洞內緩慢划行,洞內幽靜無比,一盞盞小彩燈為我們照亮前方的路。從小船上下來開始步行,洞內小路時而寬、時而窄,寬時三五人可並排通過,窄處僅可一人行走。洞內景觀眾多,令人目不暇接,有“玉兔出宮”、“板橋石畫”、“梅花路口”……千奇百怪,神奇瑰麗,各不相同。最妙的地方是“鞠躬巖”,那是一條長達七八米的石道,因為上方石塊低矮,稱它為“鞠躬巖”真是恰如其分。我最喜歡的是“美人魚”,其實它只是一大塊懸掛著的鐘乳石,可它因形象酷似魚尾,色彩瑰麗多變,在彩燈的對映下,果真如美人魚般美麗,閃現耀眼光芒。洞中如此奇妙的景觀還有很多很多,我深深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為雄偉奇特的華陽洞深深折服。
一個上午真的很短暫,回首眺望,令人無限遐想。我依依不捨地回了家,留在腦海裡的仍是那一片生命的綠色和華陽洞內美妙的景色。
臨河亭記 篇7
狀物作文 ,868字家的附近,不遠處有一條河。河的附近,不遠處曾有一座亭。因為亭子旁邊要修新路而被拆。謹以此文,紀念此亭。
臨河亭,原來只是一座無名小亭。因為這座小亭臨河而建,距離河只一步之遙,故稱其為臨河亭。
遠觀臨河亭,一片翠綠中,有一小白點清晰映入眼簾。
由遠及近,臨河亭的構造逐漸浮現。整個亭子由白色大理石築成,高約四米,寬約三米。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侵蝕之後,大理石原本如白玉般的肌理早已被磨去,鍍上了一層灰濛濛的塵埃。
踏入臨河亭,從後遙遙而望,百草豐茂,淡雅而嬌柔的小野花,如同羞澀的少女,悄然躲在草叢後,猶抱“芳草”半遮面。
向前遠眺,陽光從亭子的側面撒入其間,河在陽光的照耀下,將蘇東坡的“水光瀲灩晴方好”這句詩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小亭則恰到好處地遮擋了強烈的光線,只留幾縷溫暖入亭。又因為臨近河畔,小亭成了觀賞河水流動,體會河流生命的最好地方。
小小的臨河亭,沒有什麼裝飾,能夠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有一身純白。它淡然佇立於花草與小河中間,一點點地釋放著自我獨特的魅力—那份隔絕繁忙與喧囂的寧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句話,最適合臨河亭。
漸漸地,臨河亭的這份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許多勞碌、疲憊的人。
一年四季,在臨河亭的庇護下,垂釣的人收穫頗多。這裡,逐漸成為了垂釣者的天堂。而勞碌的上班族、學生族,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進入了臨河亭。可是等到他們再出來的時候,早已不復之前的疲態,步伐輕快,精神飽滿地走上回家的路。
夏日炎炎,大汗淋漓的人們紛紛躲進臨河亭,貪婪地享受著臨河亭中的清涼。微風拂過,將花草的清新,河流的涼爽帶入亭子,一下子便能使人們的暑熱消去七分。
小亭的寧靜,一直持續到挖掘機的轟鳴聲的到來……
臨河亭消失之後,綠草野花生長的地方,建造了柏油馬路。而柏油馬路的旁邊,有建造起了商場。
臨河亭的消失,換來了更便利的交通,換來了更快捷的購物通道。可是我總是在閒暇是懷念起那抹淡然佇立著的純白,那份令人嚮往的寧靜。
失去寧靜,所換來的是世人都樂於得到的發展和利益。可是,那份喧囂中不可多得的寧靜,該用什麼再去換回來呢?
遊莫干山記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2字莫干山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湖州市德清縣,那兒可是個冬暖夏涼的好地方。下了動車,一輛計程車把我們帶到了莫干山山腳下的一家旅店—“漫時光鄉村旅店”。
下午,事先預定好的導遊阿公把我們帶到了莫干山東部的一個景點。我們一下車,就沿著竹林邊上的石板路開始爬山了。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條清澈的小溪邊。據阿公說:這座橋是石拱橋,是根據隋朝的趙州橋來建造的。溪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水的味道如何?自己來好好感受一下吧!我們繼續沿著山路上去,到了半山腰,看見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曾經,有個武俠劇組在這裡取景呢。如果把這座山、石拱橋、竹林和小溪畫成一幅活的山水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回到旅店,站在視窗向四周望去,滿眼的綠色,再遠些,就是若隱若現的山峰。一陣風吹來,大片大片的竹林霎時化作一道道波濤洶湧的、綠色的海浪。窗臺下,一陣陣綠茶的清香撲鼻而來。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莫干山西部。經過一段山路,來到“劍池”邊,抬頭看見瀑布,不禁讓我想起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接著,我們來到一座灰色的、用石頭砌成的、門牌是129號的老房子前面。門口寫著醒目的大字—“毛主席下塌處”。屋子裡擠滿了參觀的遊客,過道里充滿了談話聲。房間裡陳列著毛主席在莫干山時使用過的物品,牆上掛滿了一張張毛主席不同時期的照片。房子周圍的蒼天大樹昂首挺胸,猶如一個個站崗的士兵。
短短三天的莫干山之旅結束了。我坐在回溫的動車上,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再去一次這個避暑勝地呢?或許是明年暑假吧!
遊植物園記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20字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春暖花開,萬物復甦……
在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日子裡,學校決定讓我們去感受春天,遊玩植物園。於是我們坐上學校安排的大巴士,一路歡歌笑語的向植物園出發。一進大門,就被眼前的一大片花展吸引住了,我們情不自禁的大叫一聲“哇”這真是太美了!有似朝霞怒放的鮮豔牡丹;有比名貴香水還香的鬱金香;有那粉紅粉紅的桃花;有……真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參觀完花展,我們就在草坪上開始吃午飯了,我們吃著同學們自帶的"乾糧"我們吃的雖不是山珍海味,但我們照樣吃的津津有味,愉快極了。
吃完飯,我們來到樂林遊樂場,我們迫不及待的找自己喜歡的專案玩,海盜船最刺激了,坐上去就開始驚險不斷,在空中呼呼的轉來轉去,以為你會掉下來,讓人太緊張了,太刺激了,身體有種輕飄飄的感覺,忘記了思考,只剩大聲呼叫了,還有鏡子迷宮、過山車、3D影院、天空飛椅、旋轉木馬……各式各樣的遊玩裝置,讓人眼花繚亂,數都數不清了。我們玩得歡天喜地,時間卻在不知不覺中快結束了,只恨沒玩夠,但也只能依依不捨和“它”說再見了。
植物園的景色美得讓人陶醉,瘋狂的遊樂專案讓人玩得開心,植物園真是個美麗的好地方,給我們帶來了愉快的一天,真希望下次早點與“它”相見。
尋亭記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6字這學期我們班來了一名新的語文老師—陸老師。她上課幽默風趣,十分受學生喜愛。上她的課,我的耳朵豎的像小兔子似的。這幾天的語文課上,陸老師給我們講了迴文聯和疊詞聯,提到了在西湖景區的孤山一個不出名的亭子上,刻著四句非常有名的詩句。到底是哪四句詩呢?我要去孤山尋尋看。我心裡暗暗想著。
星期天,我起了個大早,一家人去孤山尋亭子和詩嘍。藍天白雲、秋高氣爽,我們很快來到了西湖邊。見到蘇小小墓的慕才亭後就能見到孤山公園了。孤山公園的小景真多:有西泠印社、淨因亭、放鶴亭……可唯獨沒見著我想要尋的有四句詩文的亭子。我繼續走啊走,一路上見到可愛的小貓、頑皮的小鳥、各色亭子,可心中要尋找的那座亭子卻像是跟我躲貓貓似的,就是不見蹤影。
就這樣尋著尋著,不知不覺中,我來到了中山公園。“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突然,我眼前一亮,“西湖天下亭”!這不就是我們最近剛學的有趣的疊詞聯嘛。還有一陣悠悠的蕭聲傳入耳畔,原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吹奏自己精心製作的蕭。
雖然,我尋了一上午仍沒尋到那個亭子,但我心裡一點兒都不遺憾,可能是我早已被這孤山美景給深深陶醉了吧。同時,我還明白了:事情的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有時更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