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學》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為學》有感 篇1

讀後感 ,1250字

【篇一:讀《為學》有感】

今天,我學了《為學》這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講的道理使我感觸很深。

《為學》是作者彭端淑為了鼓勵子侄輩們努力學習所寫。這篇文言文講的是作者對做與不做的思考,然後又以自己天賦和蜀之鄙的僧人為例項事例告訴他的子侄們後天的努力比天生的的聰明更重要。

其中我對蜀國邊境的僧人的事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記憶猶新。

在生活中人們唯有腳踏實地地鼓起勇氣增長信心,一步步的向前進才能成功,在生活中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有勇氣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這兩個道理一直影響真我的生活,最近剛開學老師佈置給我們的作業一向很少,但英語老師卻不是,每天給我們佈置山一般的作業,我經常奮鬥到七八點,自從學了《為學》後老師佈置的作業彷彿越來越少了,才發現原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有什麼困難阻擋著你的前進只要鼓足勇氣,增長信心,腳踏實地一步步的邁向成功。

在學習了《為學》前我經常忘記寫某些作業;學了《為學》以後我覺得我的作業明顯減少了許多。

事情只要肯做那麼難易就會相互轉化。只要肯做就一定會成功,不管困難的大山如何擋住了你前進的道路,只要鼓足勇氣,腳踏實地的前進就會成功。我們在有遠大志向的同時,也要付出行動。學習《為學》這篇課文,我要從現在開始付出行動

只要我們努力學習腳踏實地的前進就一定會成功通過學習《為學》,使我受益非淺。天才出於勤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有遠大的報負,紮紮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篇二:讀《為學》有感作文】

《為學》是我們這學期的一篇課文。學完這篇課文之後,我腦中湧起一陣思考的波濤,對於這篇曾被我視為無趣文的文章,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我們的眼中曾經都是:難的就是難的,它不可能因為我們而變易;易的就是易的,它不會因為我們而變難。但我發現我們錯了,事情的難易,是跟我們的努力程度掛鉤的,正如開頭所說的:天下事有難易乎?是啊,天下之事是沒有什麼難易之分的,難易的定性完全取決於人。我們現在說一個人學習好時,後面免不了要說他聰明,可是聰明的人學習就一定好嗎?同樣,學習不好的人總會以天分做藉口:說自己笨、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可是學習又跟天資有什麼關係呢?仗著自己聰明不學習,豈不也是一種不聰明的行為嗎?學習,說白了,就是一個努力程度的問題,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更何況,學習還算不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李白小時候是非常貪玩的,可是他最終流芳千古的大詩人。

第三段的窮、富和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平心而論,按財力來說窮和尚不知比富和尚差多少,但他卻能到達南海,這讓我想起我的座右銘:實踐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就一定會失敗!不論富和尚如何嘲笑、懷疑,窮和尚他已立定志向,他會努力去做!

難與易,有區別嗎?它們只是用心程度的不同罷了;笨與聰,有區別嗎?它們只是努力程度的不同罷了;富與窮,有區別嗎?它們只是物質條件的不同罷了。可是志向、實踐、努力與堅持比它們重要百倍,它們才是學習真正的捷徑!

為心靈築一座邊城——讀《邊城》有感 篇2

讀後感 ,1015字

不知從何時起,習慣了耳畔鳴響的喇叭聲,習慣了高樓聳立的城景,習慣了人與人之間討價還價的言語。習慣了,接受了,便也有許些混沌了。今昔,翻開《邊城》,我體會到一種別樣的氣息。

邊城的景,是湘西的風景畫。靜靜的小溪水清澈透明。這也繞出了茶峒這樣的小山城:白塔、渡船、吊腳樓,簡簡單單便是一種美麗的境界。

邊城的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的淳樸的山裡人。他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群中的一個影子,打動我的是羞澀細膩的翠翠和她那熱心腸的渡船爺爺,感染我的是坦誠開朗的天寶儺送兄弟。他們的確比世外桃源的武陵人多了一份靈氣。

他們的生活圈子雖然疏遠了一般社會,但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恨得失之間,揉進了這些人的生活裡,也便同另一片土地和一些人相似,全個身心為那些愛恨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正因為如此,我便覺得人的情感更為純粹,他們的感情豐富卻不復雜,真摯而不矯作,率性而不狂放,自由更添一份痴迷。

邊城的事是鄉土風貌的縮影。不論是老船伕終日來回地渡船,還是翠翠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或是端午節賽船那般喜慶,浸染的是每個邊城人對茶峒的眷念,演繹的是他們樂在其中的生活。

這邊城的一點一滴悄悄指引著我走向心靈深處。

轉而一想,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裡萌發出了疑惑的種子。難道邊城只是世外桃源般的幻影?對比自己的生活圈子與邊城截然不同,這不禁讓我懷疑邊城是否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談?咀嚼著字裡行間的文字,我彷彿聽見沈從文在抗議:“不,這絕不是空談。邊城是內心的淨土,每個人都可以用心構築。”

是啊,在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風氣的薰陶下,讓人迷亂的事物太多了,幾乎將自己的內心侵蝕。我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構築一座內心的邊城,使自己清楚地認識自己。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一個安靜的時間慢慢地審視自己,明辨自己的言行,細細地為心靈構劃藍圖;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像茶峒小山城那樣,靜靜得溪水滋潤心田,這或許是許多用心著誠的書,也亦許是一些動聽的歌聲和發人深省的語言,給自己帶來飛翔的感覺。

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如同一縷強烈的陽光照亮心房。我要豐富自己的情操,不再為了那偶爾的黑暗苦苦掙扎,而要在思考和反省中,構築邊城的一草一木,讓心靈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我被外事外物弄得心煩意亂的時候,當我沮喪看不清前方奔跑道路的時候,我一定會到自己的邊城去看看,在那裡靜靜地思考這一切的變化。

合上書本,我收穫了自己的邊城,那靜靜的溪水彷彿正從我的心田流淌開去……

因為活著——讀《活著》有感 篇3

讀後感 ,1656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記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生活從來安逸閒適、放蕩不羈的闊少爺福貴,好賭成禍,一夜間輸掉了所有的家產,成為了一貧如洗的窮人。然而,命運總不會遺忘給人沉重的打擊。父親含恨離世,母親不辭而別。為了生活,福貴成了佃戶,從衣來伸手到下田幹活,經歷了許多生活給予的困難,一家人為生活忙碌奔波,這才讓福貴明白,什麼叫生活。他告別了從前糜爛的生活,進入了樸實窮苦的日子裡去。時間讓他成長,苦難讓他明白,他需要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

在漫漫的歲月中,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記憶與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

時間的變化掌握了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著的方式。

許多的過往,清晰的模糊的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可曾時常憶起,屬於我們的那個或輝煌或平淡的歲月,那份或長或短的故事?數十年時光蒼桑了這位孤單的老人,他卻依然能清晰地時常回憶過去的事,一次次倒帶人生,像電影回放,感受生活的起伏動盪和平淡如水。

“他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在回憶裡,生命一次又一次地重來,沒有遺憾,沒有怨言。福貴演繹了他自己的故事。那一份坦蕩,是歲月洗滌過的清徹明亮;那一份平靜,洋溢著淡淡說不出的幸福,一直陪伴著他走完孤單的歲月。

經歷被抓去當壯丁的惶恐裡,他目睹了生命被人輕視的炎涼。生命在戰亂中變得一文不值。一夜間幾千號傷員在無助中悲慘喪生,亦或是說他們被冷漠的社會所拋棄。而福貴幸運地回到了家人身邊。“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而命運總是不能如人所願,家人都隨他而去,他再也無法保護他們。命運安排,他只能孤單的活著。生活給了他太多的遺憾,而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生命裡的堅強與脆弱,往往如一枚硬幣,一分兩面。

樸實的文字裡,充滿了許多起伏與悲哀,她們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語言的世界裡,“活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已是最大的幸福,還有什麼奢求?劉偉,失去雙臂的他,毅然用雙腳彈奏出精彩的人生。“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一句道出了他要為生命勇敢地走下去。即便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窗,但他依然能獲得陽光雨露。

漫長人生裡,不去計較太多得與失,生命需要用坦蕩平靜的心對待。歲月曲折,充滿悲歡離合。紛擾與喧譁,漸漸的取代了生活原來純真的面孔。滄桑苦難,成長了我們動盪離奇或平靜幸福的一生?等到暮年回首,是潸然淚下?渾濁的淚水,會折射怎樣的回憶?

因為活著,我們在生活中忍受太多的真實;因為活著,我們承受了許多痛苦。人生註定要歷經遺憾,在苦與痛的邊緣,我們學會了成長。任何時刻,我們都沒有權力干涉生命歷經滄桑的體驗,也沒有權力做輕視生命的選擇。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夕陽的餘暉灑在了安靜的田野裡,裸露風中被晒得黝黑的老人與牛的脊背,見證了那段歲月。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相依相伴,不離不棄。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還有那一聲長長的吆喝,遊蕩在僻靜的鄉間小路里,漸行漸遠。

學會堅強——讀《童年》有感 篇4

讀後感 ,714字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最值得我們回憶的,但書中主角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令我感到佩服與心酸。

這本書主要講:主人公阿廖沙三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便跟著母親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自利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同樣也是個自私的人。阿廖沙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打罵外婆和孩子們。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既然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直覺,大病了一場。後來外公破了產,母親又去世了,阿廖沙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看完這本書,不禁陷入了沉思。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的悲慘啊!阿廖沙每天都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做錯一點點小事就要捱打捱罵。相對我們,現在是幸福的。在那時的俄國沙皇時期,社會是多麼的黑暗。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凌。如果我也在那裡生活,不知是否能生存下去呢?

阿廖沙能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同樣令我感到佩服。現在的社會的人啊,遇到困難只會一味的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他說的沒錯,是啊,如果你只有懶惰,做事半途而廢,你永遠都不會成功。

阿廖沙的堅強令我感到自愧不如。他的父親與母親相繼死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堅強的活著。想想我,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想解決的辦法,一味的逃避。我和他比,真的感到非常羞愧。連小草在暴風雨中都沒有向暴雨低頭,而是不顧一切的與它抗爭、抵抗,堅強的活著,不向它屈服。不向任何困難放棄自我,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不退縮,不向困難屈服。

讀完這本書後,阿廖沙的堅強,獨立等等的性格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後,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我要第一個到學校——讀《遲到》有感 篇5

讀後感 ,525字

“後來怎樣,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從那以後,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校門口,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門的一個。”

這是同學們都學過的一篇文章《遲到》。作者林海音原本很懶惰,每天上學都遲到,有一天竟還想要逃學!但經過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後,變得勤快了,每天都第一個到校。我覺得林海音知錯就改的行為是可貴的。於是,每天8點的鐘聲敲響後才氣喘吁吁跑進教室的我也想嚐嚐第一個到學校的滋味。

那天,我六點五十九分就到了校門口。校門口送孩子的車很少,很少很少!我看了一眼校門口,長吁了一口氣:幸虧校門是半掩著的,否則我還要等著校工來開門呢!我揹著書包,得意洋洋地走了進去。我上了樓,看見每一間教室都空空的,心裡更得意了,心想:今天定能讓每天都來得早的數學科代表大吃一驚的!於是,我揚起眉毛,大搖大擺地上樓了。

進教室一看,哈,果然沒人!我高興極了,把書包往座位上一扔,把燈一開,就開始狂玩起來。我先繞著教室跑了三圈,然後爬到書架的頂端,坐在上面,等著數學科代表進教室。就這樣,一直到他來,我就那樣,一動不動地坐著,什麼事也沒做。等到他來了,我才特別慚愧。跳下書架,紅著臉,回到座位,拿出數學作業交給了他。

第一個到學校是好的,但不能只顧著玩,虛度光陰。看來,我需要學的還有很多!

為尊嚴高歌——讀《簡·愛》有感 篇6

讀後感 ,826字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這樣一句話,是《簡爱》中最激動人心的對白,很難想象它出自一位女士之口。她就是十九世紀英國現實主義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姐,幼年的灰暗生活給她的一生產生了的影響,因此夏洛蒂在《簡爱》這本書中澆灌了許多作者的切身經歷,讓《簡爱》成為了一本頗具自傳色彩的作品。

這本書裡非常成功地刻畫了簡爱這個小姑娘,可以說《簡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很大一部分是簡爱這個小姑娘的所作所為,所言所感,極大地觸動了每位讀者的心。簡爱的蔑視金錢,不輕賤自己,誓死捍衛尊嚴的性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簡爱這型別的偉大女性對於當今社會乃至過往都是十分罕見的。不得不說,夏洛蒂不僅在向書中的簡爱致敬,同時也是向同樣擁有簡爱一般的高尚靈魂的自己致敬。而透過人物的背後,也分明能領略到那個時代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的社會風貌,是多麼不平等的,是多麼灰暗的,而這種社會風貌不僅僅給各種人物提供了人生舞臺,而且也是促成簡爱擁有這樣一種獨特性格的原因。

有壓迫必定有反抗,而簡爱在這種背景下所進行的不是武力上的鬥爭,而是精神行為上的鬥爭。她可以犧牲她的一切去保護她的尊嚴,她的靈魂,她可以無視“不平等”去追求她該得的幸福,這應是所有人內心中的最基礎的“道德底線”,但它卻蘊藏著巨大的精神首先力量。

夏洛蒂藉著這部書唱出了一首對於尊嚴的讚歌,詮釋了人的美好生活是尊嚴加愛,而愛也是建立在尊嚴之上的,書的中簡爱便只接受平等的,富有尊嚴的愛情,如此有氣魄的女性如何不令人動容!

學湖湘精神立報國之志——讀《湘魂》有感 篇7

讀後感 ,860字

去年的一天,爸爸帶我去嶽麓山玩,在山頂上,我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畫家正在畫鷹。在那湛藍的天空下,蒼勁古樸的嶽麓山上,畫家在一塊白布上潑墨揮毫。風揚起老人的白髮,老人展開那面墨跡未乾的鷹旗,雄鷹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旁邊還有一句詩:“中華自古崇文化,湖湘從來重精神。”

天空、陽光、嶽麓、老人、長風、鷹再加上那句詩,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一股熱血直湧上心頭,也朦朦朧朧地感覺到了一股身為湖南人的自豪。直到後來,讀了《湘魂》這本書,我這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湖湘先輩的精神是多麼的偉大!

《湘魂》是由湖南教育出版社為了慶祝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而發行的,這本書分為信念篇,愛國篇,求知篇,奮鬥篇,奉獻篇,團結篇,求實篇,創新篇8個篇章,介紹了毛澤東,劉少奇,雷鋒,彭德懷等十六戰士和領導。介紹人物時總是把各項都介紹得明明白白,還寫出了他們為黨付出的光輝事蹟,在每個篇章結束後,又有一段意味深長的啟示,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夏明翰楚天浩歌主義真,在權血灑太行衛中華、任弼時鞠躬盡碎,死而後已……

讀完了《湘魂》這本書,我對那些瀟湘的革命先輩們肅然起敬,正是因為他們用錚錚忠骨才鋪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之路,才有了人們對於瀟湘文化的稱頌。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把這份愛國熱情繼續發揚下去。雖然,我們現在身處於盛世太平之中,不需要我們衝鋒陷陣,浴血沙場。但是我們現在的祖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所以我們身上仍然擔負著振興中華的責任。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做為志存高遠,健康向上,報效祖國的年輕一代,我們更維繫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少年需要的是自強獨立,吃苦耐勞,團結奉獻。我打算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做一名新聞工作者,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祖國就像一棵大樹,為了能讓這棵生根於地下的大樹長得更高更大,在我們之前的無數個春秋裡,已經有許許多多的樹葉飄落於樹下,身體化為塵埃,卻為大樹媽媽提供了更多的養份。我們都是這棵大樹上新長出來的小樹葉,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像那些前輩們一樣,為祖國媽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篇8

讀後感 ,382字

書,猶如自己的摯友和家發現人,無論你用什麼方式讀書,都會有不同的發現。

《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作者將書喻為朋友和家,朋友次次見,家日日回卻都不會生厭,同時作者也表達了一個心聲:書百讀不厭!

書,就像一艘潛水艇,可以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書,又像一個伴侶,可以每時每刻陪伴在你身邊;書,還像你的老師,可以無時無刻給你灌溉許多做人的道理。總之,書,就是一位可以與你傾心交談的知己。

在生活中,人們不能沒有書。書可以讓你隨心所欲,想讀就讀,書還可以把知識贈送與你,讓你變得更加聰明,書更可以與你互傾真心,就像你的好夥伴,好朋友。其實,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書中的內容也可以讓人念念不忘。書能讓人提高寫作能力,也能增強你的記憶力,還能鍛鍊你的理解能力。總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動員起來吧,宣傳讀書的好處,讓更多人喜歡讀書。

我愛讀書!

讀《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有感 篇9

讀後感 ,1908字

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平靜的,靜的猶如眼前的人工湖,碧波無痕。然而越是平靜,越容易一石激起千層浪。抬眼遠眺,天空中有蒼白的陰影。呵!無雨也無晴的天氣,連呼吸都帶著窒息的味道。我不知道我所有關於大學的迷惘與疑惑是否在這本書裡得到了答案。但無形之中,我似乎明白了很多,很多……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細細摩挲著書中的內容,久久迴盪在耳畔的竟是書中伊始提到的尹天仇的這句經典臺詞。這是一句維護自尊堅定他的立場的反駁,略顯蒼白卻又讓人心頭一怔的反駁。在這個物以稀為貴,可大學生滿地都是的社會裡,我也想說一句:“其實,我是一名大學生。”然而我所要維護的自尊呢?我的立場呢?都在這片塵土飛揚的大地上隱遁了嗎?

“大學生的標準是頑強自取,不懈追求。”所幸,覃彪喜在書中給出了答案。樸實無華卻很實在的八個字:頑強自取,不懈追求。其實,或許道理誰都懂,只是有時候需要別人在你渾渾噩噩的時候提點一下。正如這八個字,於我而言,雖沒有醍醐灌頂之意,卻也能讓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水中月,如火中屑,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閃著點點微光,照亮我遠眺的風景。

不得不說,覃彪喜是一個思想很有追求的成功人士。最喜歡書中他說的這樣的一句話: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更有深度。而對於這個“深度”,一是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其次是將自己的思想植根於現實的土壤裡。這麼一說,我突然覺得自己好似一個觀看小丑表演的無知觀眾,只知道膚淺的看著小丑醜陋的外表以及滑稽的表演,然後捧腹大笑。反思自己都看過哪些有“深度”的書,除了中小學語文課本以及課內外要求讀的名著,竟再無其他印象,不禁覺得從前那個一直以讀了許多書為豪的自己是多麼可悲。而另一方面,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我似乎也是單見淺聞,更別提將自己的思想深深植根於現實中了。推杯換盞一朝又一朝,茶涼酒醒方知一切都已付笑談。所幸,人生漫漫長路,讓自己變得更有深度,為時未晚。

海上月是天上月,燈下明是心上明。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最起碼做到的就是“心明”。要想走更遠的路,既要馬不停蹄的趕路,還要儘量不走彎路,即一開始就要明確目標,不斷努力。如作者所說,大學生畢業以後避免不了從商、從政、從事學術三個方面。初入大學的我也曾迷茫過將來的自己準備從事哪個行業,而當看完作者對這三個行業的理解及剖析,對商業感興趣的我似乎找到了一條需要我用獨立的思考與能力的鍛鍊來鋪墊的幽徑。我亦知道自己該如何見微知著,如何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如何深入思考,從思考中得到快樂與滿足,我又該看些什麼樣的書……一切的一切,都在這本書的提點下,讓我這艘漫無目的被狂風暴雨肆虐被迷霧籠住的小船看到了遠處隱隱發亮的燈塔,找到了方向。

記得剛開學的時候,總有老師問我們所學的專業是否是自願的,得到的答案卻是千篇一律的被調劑過來的。“祕書學”這個專業,起碼於我而言,是陌生的,是冷門的,以至於剛開學就摩拳擦掌帶著轉專業的雄心壯志。如今,不能說覃彪喜先生的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看法,但是書裡對專業的見解卻讓我深刻到偃息了轉專業的念頭。覃彪喜先生說:不怕專業冷門,只怕學藝不精。大學生畢業以後,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並不取決於他的專業是否熱門,而是取決於他在專業學習中是否已經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想,起初打著轉專業的念頭或許也只不過是我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否定了吧。若論冷門,覃先生的專業不是比我更沒有就業的機會了嗎?可是偏偏別人就成了那支東南竹箭,難道我就不可以嗎?可以!只不過需要我擁有人格的獨立,深厚的學識,思辨精神的提升,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心態,謙遜大方的性格,還有勤奮以及人脈!

勤奮自不必說,書中也提到: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只酬勤。懶惰向來是惡疾,人人驅之,誰也不願意進入那埋葬青春埋葬風華埋葬自己大學的墳墓。而關於人脈,卻是大學四年必須要努力經營的,關乎著自己走上社會是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在危難時刻,有人願意伸出手來幫助你。人脈需要經營,更需要懂得利用。而人脈的最高境界便是互利。關乎到自己的利益方面,其重要性以及在自己以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

整本書讀來,受益匪淺。然而在最後一部分關於大學戀愛的問題,卻不敢苟同,未免覺得覃先生過於偏激。可能因為我涉世未深,可能因為我是女生,總還抱有關於愛情的美好幻想。我總覺得愛情當如周恩來與鄧穎超那樣志同道合;當如林徽因與樑思成那樣惺惺相惜;當如沈從文與張兆和那樣相濡以沫……而非書中說到的那般現實,那般脆弱的不堪一擊。但對於作者的諸些觀點,依然認同。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抬眼遠眺,天空中依然有蒼白的陰影,然而空氣卻不在令人窒息,遠處青山若隱若現。細思下,覺得青山處藏著自己美好的未來呢。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 篇10

讀後感 ,1381字

最近讀了一本書《王陽明心學》,與這本書的結緣是辦公室裡一位同事在聽《王陽明心學》的廣播,從講解人娓娓道來的話語中給我一種靜心的深邃,於是問她是什麼內容?她告訴我是《王陽明心學》,並說家裡有這本書願意拿給我看,於是她第二天就把自己剛買的還沒有拆封的這本書拿給我看。

對於這種慷慨我怎能不好好讀呢?對於心學的書,我剛開始的感覺是內容深奧,理論性強,看不明白,但是拿到書籍從王陽明出生講起,文中語言淺顯易懂,有些傳奇的特色深深吸引了我。如,他出生時祖母夢見一群五彩祥雲浩浩蕩蕩而來,為首的神人懷裡抱著一個嬰兒,降落在王家門前,把嬰兒交給了他的祖母,之後王陽明便哇哇墜地。於是,給他取名王雲,正因為這個名字他到五歲還不會開口說話,後來改名為“守仁”。奇妙的是,改名當天居然開口說話了,而且不鳴則起,一鳴驚人。不但日常用語對答如流,而且《四書五經》中的聖言一口氣都給背了出來。

王陽明從小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上學時逃課。經過老爸的多次訓斥和老師的多次教育後,仍然惡習不改,天天只想著玩兒。正當大人們對這個問題少年即將失去信心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徹底改變了王守仁。這件事情對我印象很深。

有一天,守仁又翹課了,在市場上瞎溜達,看見一個小孩兒在賣鳥,就湊過去問價錢,可問完價錢,掏掏口袋卻不夠數。守仁眼珠一轉,就讓那小孩兒先把鳥給他,回頭再送錢過來。那小孩兒可不傻,堅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守仁同學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伸手就要去搶。那小孩兒也不甘示弱,馬上跟他比畫。就在這時候,一個算命先生從他們身邊經過,無意間瞥了王守仁一眼,忽然停住了腳步。此人精通麻衣神相,當他看到王守仁的相貌時,心裡馬上跳出一個念頭:此子他日大貴,當建非常功名。

算命先生當即把鳥買下,送給了守仁,然後慈愛地撫摸他的臉,意味深長地說了幾句話:“小朋友,記住我下面的話—日後,當你的鬍鬚長到領口時,你就入了聖境;當鬍鬚長至丹田,你就結了聖胎;當鬍鬚長到丹田以下,你就結成聖果,功德圓滿了。”

臨走之前,算命先生又叮囑了一句,他說:“小朋友,你一定要讀書自愛,我所說的話,將來必定應驗!”就是最後這句話,把守仁同學從一個問題少年徹底變成了三好學生。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不僅對這個算命先生一種佩服,年年做教育的我是否年年有這樣的智慧?我也總是高呼賞識學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但是也曾經有多時我忽略了對學生入心的教育。這幾天內心澎湃和不安……

於是,我走進教室,重新“認識”耿文軒、馬子涵、崔展源……對經常完不成作業是耿文軒不再“威逼”,如果他哪天作業按時完成了就大加表揚,每週的“閱讀存摺”“日記”每週也檢查,如果完不成了就告訴他,這次完不成就算了這周之內如果能把這些作業都完成了,我就給你三朵小紅花。慢慢地,他每天晚上的作業開始做了,雖然字跡還是潦草,錯字還有很多,但是我知道,他已經用心了,有一週的“閱讀存摺”不知是因為沒有帶回家,還是丟了,居然填寫在了紙上。交上來時他沒有寫名字,但是我看出是他的字跡,毫不猶豫地給他了三顆“星”,還有馬子涵、崔展源、袁浩東,語文課上我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顆幼芽,老師就是那個澆灌者,有時老師想給予他們更多的陽光雨露讓他們快快成長,但太強的陽光、太多的水分也會對他們傷害,給他們適合自己的溫暖,他們定會茁壯成長!

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篇11

讀後感 ,424字

今天,我讀了英國作家尤安。艾肯的文章《走遍天下書為侶》。讀完後,我感慨萬分。

《走遍天下書為呂》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想要帶一本書獨自架舟環繞世界旅行,作者在這本書中詳細地分析了反覆讀一本書的好處,解析瞭如何反覆讀,表達了作者對書的熱愛以及對閱讀執著的追求。

讀完後,我就想:作者環繞世界旅行這一趟下來,豈不是要讀一百遍?

想了很久,我終於明白,這正是所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作者尤安。艾肯說:“我們不會因為見過以前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我們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是的,我們喜愛的書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正所謂“書相伴如智者同行,書為侶似益友同路”。書就是我們的精神糧食。

這篇《走遍天下書為侶》,使我受益無窮:書無論讀上多少遍,都可以發現新的知識,不同的時候讀出來的知識點不同,感悟也會有所不同。只要有書,不用擔心讀一萬遍,即便是讀上一億遍,也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而我是書的愛好者,我認為:只要有書讀,哪怕只有一本,都足夠了。

讀冰心少年文學有感 篇12

讀後感 ,537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六年小學時光一閃而過,《冰心少年文學》也伴隨我走過了四個年頭了,從“童年的春節”到“與夢捉迷藏”,從“我有潮媽”到“快樂的孩子王”我都能如數家珍,又怎能忘得了呢?

《冰心少年文學》的主旨是“播撒愛心的種子,培養讀書氣質,積累文學底蘊,提高寫作能力”,書中也的的確確如此,書中有純美如溪的清新小詩,每一篇文章都充滿童真趣味,那些文體多樣、風格各異的文章更是表現了作家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大開眼界。特別是每一期的“幽默微話題”,裡面有許多文字笑話,讓讀者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甚至每一篇文章後面的小編精闢短評,讓讀者更容易讀懂文章的內涵,從中讓小讀者們學會了閱讀文章領會要領,更加熱愛閱讀。

讀《冰心少年文學》給我最大的收穫便宜是好文章不可缺少真情實感。書中,這類文章隨處可見---“愛的蹤跡”、“恬靜,也是種美”、“靜待六月芙蓉花開”……寫作文,只有在文字裡傾注自己的真實的感受,才能深深地打動讀者,引起共鳴!

正如“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一樣,出於對《冰心少年文學》的熱愛,我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多開設專題書刊,這能使讀者在享受多樣文體時,又可以在某一方面的文章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有愛就有一切”,感謝《冰心少年文學》陪伴我度過的美好時光,伴我成長!

讀《魔鬼邏輯學》有感 篇13

讀後感 ,532字

《魔鬼邏輯學》是一本有關語言科學的精彩讀物,清晰簡明的內容足以徹底改變你的思維世界。在我專心致志地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我比之前聰明瞭很多。

其實邏輯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問。只要學會了邏輯思維,學校和日常生活中任何場合都能派上用場。正確的邏輯推理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並被運用到各個研究領域。如何區分正確的邏輯和謬誤的邏輯,是有一些已為人知的標準的。談話、推理和辯論背後的精妙,是邏輯,還是胡謅?《魔鬼邏輯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21種邏輯謬誤,專治那些不講道理卻總有理的人。

我每次與人爭辯時,明明是對方理虧,我卻啞口無言;到要彙報情況時,明明心中有千言萬語,我卻無法組織語言進行順溜的表達;在聊天時,我經常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人說了錯誤的話,造成了一個錯誤的結果。但當我一絲不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能分毫不差地向老師彙報心中所想的話,更能與同學聊一聊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使更多比較陌生的同學成為我的知心朋友。

說實話,看了一本如此深奧的書,真的感覺到了不同,就好像整個都世界煥然一新了似的,又似乎去了一趟受益匪淺的國外旅遊一樣,讓我見識比之前多了許多。我現在不僅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了,而且能夠現學現賣,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都運用到生活中。

讀《歪歪路小學》有感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12字

“哎……現在的學習,無聊,真無聊。天天背課文,天天寫感受,一點也不好玩。”沒得玩手機的我抱怨著,“百般厭惡”地翻開了這本《歪歪路小學》。當然,讀這本書也在我的暑假作業範圍之內。但當我翻開這本書之後……

一切,都跟我想的不一樣!

這本書荒謬而有趣。說起歪歪路小學,樓不是歪的,但高聳入雲,足足三十層,一層不少。工程師本該把三十間屋子一字排開,只建一層樓,但工程師卻不小心造成了三十層樓,每層樓只有一間屋子了。還有,這個學校沒有十九層!對此,工程師也只能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了。這本書講述了在第三十層學習的學生們和老師的故事,讓人大跌眼鏡:可以把孩子變成蘋果的格芙老師(很壞),把孩子當成小猴子的朱爾斯老師,數數順序錯誤但答案總是對的喬伊,總是睡覺的夏莉……什麼都嫌棄的凱西,愛吃冰淇淋的莫莉西婭,只做了一天班長的麥倫以及……不存在的扎芙斯老師。

他們的班主任——朱爾斯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我們的老師有所不同:她認為,在班上睡覺以及望著窗外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課上睡覺可是恐怖的一件事,常常招來老師們的“口水彈”和同學們的嘲笑;她認為,死老鼠——薩米,不能出現在教室裡,並且……用手拎起了它,扔出了窗外!我的天哪!現實中有哪個女老師有這樣的能耐!不應該是大聲尖叫,大聲喊救命嗎?換做是我,我都要嚇暈過去了。誰都知道,鼠疫是很恐怖的呀!有時,朱爾斯老師又會很荒謬。她讓加爾文去十九層給扎芙斯老師送紙條,但她沒有給加爾文紙條,甚至在知道沒有十九層的狀況下,也就是,她讓加爾文給一個不存在的老師送紙條。在我們的世界中,哪位老師都不可能故意刁難學生……

我意猶未盡地合上了書。唉……什麼時候,我們的課堂會變成可愛的樂園?什麼時候,老師們才不會對著學生們大聲吼叫,而是儘量體諒他們?什麼時候,學生們才能拋開考試的煩惱,輕鬆面對學習?什麼時候,老師們會像學生們的爸爸媽媽一樣,嚴厲和慈愛分配得當?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我們的老師才會像朱爾斯老師那樣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而不讓學生們叫苦連天呢?

這是個好問題。

讀《簡愛》有感 篇15

讀後感 ,483字

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珍惜幸福生活——觀《走路上學》有感 篇16

觀後感 ,993字

“撲通”一聲,一位名叫娜香的小女孩在放學回家溜索的時候,給弟弟買的新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結果不幸墜入波濤洶湧的江中。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現在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不用溜索過江,也不會一年四季穿拖鞋。的確,幸福生活就在我們身邊。這讓我想起了在洗澡時,我一邊玩水一邊用沐浴露吹泡泡,還不時哼幾句歌。吃飯時,專挑好的吃,有時還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想起香娜和瓦娃天氣那麼冷,才穿一對拖鞋,而我們卻要挑三挑四的。而大峽谷裡的孩子,要用繩索綁穩自己,穿過波濤洶湧的大江,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呀!而我們天天上放學都是車接車送,最起碼不用溜索吧!我們是多麼的辛福呀,衣食無憂,而有些孩子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被他們的姐弟情感動了,在姐弟之間能有這麼深的姐弟情是很難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搶吃的,搶用的,幾乎什麼都搶,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卻不一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從來不吵架。姐姐無論什麼都會讓著弟弟。

看完這部電影,我和媽媽都深有感觸,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說:“看到娜香天天這樣溜索上放學我都起雞皮疙瘩了,心裡可是膽戰心驚啊。會不會是她媽媽早就知道這樣溜索會出問題的所以才不敢讓瓦娃去溜索啊?這樣做真的很危險,稍有閃失都會沒命。你啊,還說你多不幸福,生活多不好。”我心想:媽媽說的沒錯啊,娜香媽媽可能真的是因為安全問題,才不肯讓瓦娃溜索上學的,畢竟瓦娃是男生。回家後查了一下資料,原因真的是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我跟媽媽說:“或許真的是那也不奇怪啊。哎呀!我知道啦,我很幸福,生活很好。最起碼不用像娜香那樣溜索上學。”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現在年紀這麼小,就那麼幸福,所以我們要知福享福,當你覺得不幸福的時候,再想想大峽谷裡的孩子是怎樣度過的。以前,我只要聽到放假的訊息,就高興得不得了,聽到“上學”二字就十分煩惱。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才知道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上學付出了多少艱辛的汗水、淚水,有些甚至還不能上學呢!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17

讀後感 ,580字

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18

讀後感 ,927字

《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

點亮夢想之燈——讀《燈光》有感 篇19

讀後感 ,825字

夜幕降臨,家家點起了燈。燈光璀璨,照亮了整個漆黑的夜。燈下,我正專心品讀著王願堅先生的《燈光》,合上嶄新的書本,望著這燈光,光亮漸漸模糊,腦海中的那個身影卻越發清晰了。

1949年初秋的那場戰役,年輕的郝副營長舉起火把為部隊指引前進之路,卻因此暴露了位置,犧牲了自己。文中有一段描寫戰鬥開始前,郝副營長點著火柴看書,書中畫著一個在電燈下學習的孩子。郝副營長是滿滿的渴望。他從未接觸過電燈,甚至從沒真正看過,他對電燈的幻想是美好的。我們國家的孩子都能在電燈下學習是郝副營長畢生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帶著無憾的笑容犧牲了,而今,他永遠睡在了黑暗之中,可是他的夢想之燈已在中華大地閃耀不息。

此時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那些無私無畏的革命先輩走進我的心中,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蹟映入我的眼簾。

語文課上,我認識了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敵人的鍘刀從容不迫的劉胡蘭;領略了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的風采;想起了用血肉之軀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明白他炸掉的何止是碉堡,他炸掉的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憶起了那用胸膛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讀懂他堵住的何止是槍口,他堵住的是美國侵略者的鐵蹄……

思品課中,我看到了茫茫雪山草地上,寫滿真誠的每一個腳印,閃亮著希望的每一顆紅星,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地球上最鮮豔的紅絲帶永遠飄揚;我看到了奔騰的黃河,在為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的中華兒女高奏凱歌;我看到了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愛國志士血染的風采……

無數的革命先輩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只因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夢:國安寧,民有家。而今,英雄的事蹟在中華大地爭相傳誦,他們的夢想之燈亮出絢麗的風采。

燈下有書香,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美好。恰同學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讓中國夢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綻放,在心底蔓延,編織,盪漾……在每個人心裡,繪出那些長長短短,肥肥瘦瘦,深深淺淺無數無數的夢,那裡一定會有屬於祖國的夢。今晚,點亮中華情,少年夢的燈吧!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20

讀後感 ,463字

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