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基地》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基地》有感 篇1
讀後感 ,1319字浩瀚的宇宙,蘊含著無數的神奇,燈光下隨著阿西莫土留下的痕跡,翻開《基地》等候銀河帝國的再次崛起。
我們,只是蝸居於銀河系的一個角落——太陽系。在銀河的邊緣,有一題不起眼的行星,但它卻肩負著巨大的使命在心理學史的建立者——喻裡·謝頓曾明確表明,已經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而它顆行量——端點星,則是在銀海帝國衰亡時指明方向的一座燈塔,默默貯蓄力量,保留科技和文明,以免人類的文明、重新來過……
憑著自己過人的才智,哈里·謝頓帶著龐大的隊伍以及51位精英科學建立基地;憑著自己的臨危不懼,塞佛·哈定讓基地披上宗孝神祕的色採,讓基地崛起,在各帝國之間享有盛名;憑著自己靈活的經濟頭腦,侯伯·馬洛想到行商,以貿易,金融的方法使基地進一步得到擴充套件。而他們所有做出的努力,只為了一個目的——保留帝國原有的知識而縮寫《銀河百科全書》……
燈下,大師的身影與我重疊……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羅伯特·海因莫特,亞瑟·克拉克合稱“科幻小說三巨頭”,還《基地》則是他的巔峰之作,是他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作品,被後人稱為永恆的科幻經典。
確實,阿西莫夫確實也有這樣的能力,無論是哈里·謝頓,塞佛·哈定還是侯伯·馬洛都對自己的時代那一種清晰的認識,他們勇於創新,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聽取別人無用的建議,他們對自己的時代性有著清晰的認識,為了基地的發展,他們不畏權威,也不會貪圖這個位置帶來的便利,該斷則斷,理清事實,讓新一代的人才湧一於政治,以自己為基礎,把這個社會,通過新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好。
但只憑借這一點,就要成為“永恆”的還是遠遠不夠的,但,阿西莫夫,加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把現實生活中商場的勾心鬥角,人與人之間的欺騙,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在了這一本書當中,這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對人性的真實寫直。作者把自己對人性的思考,轉化為一種幽默的語言,變成了文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其實現實生活中不也是如此,欺騙,貪圖寶貴和享受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本書,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現實中,我們真的像書中三個繼承者一樣,那麼世界上,會不會沒有那麼多的貧困災區?不會有那麼多貪圖寶貴的強奪?不會有那麼多人才,被埋沒於人海?
長江後浪推前浪,每一個時代都有展示每一個時代的歷史,如果一定要墨守成規,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不如放手一博,用自己的思想為下一輩子,墊為基石,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時代性,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小私小利,而擾亂歷史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微小的力量,但只要團結起來,揹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而不是一味躲避,為歷史的書本翻過新的一章,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必留戀,勇敢的踏入新的時代。這,大概就是阿西莫夫,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讀《基地》有感 篇2
讀後感 ,735字《基地》這本收被稱為“永恆的科幻經典”。本書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哈里·謝頓開創了“心理史學”,預測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所有人都在強力挽回,一時間內,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三個主人公之間也發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覺得阿西莫夫的寫作手法十分新穎,明明三個主人公沒有一點關係,中間相隔了數十年左右,但把整本書看下來,卻覺得這是個完整的故事,後來發現,是百科全書的一些段落將他們串在一起。這種手法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其次,我覺得謝頓的目光十分深遠,他彷彿已經徹底將“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責任感很強。“吾事已畢”從此話中可以看出整個事情的流程對他而言彷彿像某個人從一開始給他下達的一個任務或者命令罷了,帶給讀者的有一種深不可測,像天氣那般難以捉摸的感受。
說起責任馬洛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書中最後一段“未來關我什麼事……就留給那些繼任者吧。”馬洛的性格從表面來看貌似與謝頓差不多——完成任務。實際上吧,有些不同,馬洛更明顯對未來的事更加漠不關心一些,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夠了,其實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無需考慮: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給人說不出的感受。
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責任感很強的人,如:老師。他想教好每一位學生,無論什麼方法吧,責任感顯然很重,而並非完成任務。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會讓人看了太誇張,而彷彿身臨其境。所以,他說“女士們,先生們,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西莫夫。”
讀《基地》有感 篇3
讀後感 ,642字《基地》講得是銀河帝國從繁榮走向衰弱的故事。作者以他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深入的研究寫下這一本書。書中,作者細緻刻畫了人物的特點與性格。比如哈定,他不完全相信權威,而是會自己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從哈定說的:“這無異於一種病態——一種條件反躲,遇到需要向權威挑戰時,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完全關閉……”這一段話中就可以見一斑了。
《基地》中對未來的科技以及人物的描寫,使我感到驚歎。當時的整個銀河系中,居然有將近二千五百萬顆住人行星,而且在川陀,竟然住著一位開拓了“心理史學”的偉大的數學家——哈里·謝頓。謝頓可以推算出未來所發生的事,他推出在未來,川陀會毀滅。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上了百分率,更讓人感覺到這個科幻故事的真實性。
作者阿西莫夫的對未來事情的大膽想象與細膩的描寫讓我感覺到這些未來的事情彷彿就近在眼前。帝國從繁榮走向衰敗,以前曾發生過的事情,在未來又“故伎重演”,這是因為在未來人類還是一如從前的貪婪,依賴。作者通過書寫的方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新奇的科技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社會及人類的不足之處。
這本書不但故事情節新奇有趣,而且有一個特殊的寫作手法也讓人感到新奇。那就是作者在書中插入的《銀河百科全書》,讓這個故事更加完整。
《基地》裡的情節,描寫及寫作手法,讓人難以忘懷,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讀《基地》有感 篇4
讀後感 ,645字《基地》一書被世界的讀者譽為永恆的科幻經典。它主要從基地的建立、崛起、擴張寫起,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也體現了作者與眾不同的超前思想細品全書,我感嘆作者對未來世界獨到的見解,也對基地產生了自我想法。
我認為,基地的建立就是原於銀河帝國的衰敗。銀河帝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之所以會滅亡,還是因為人類永遠無法磨滅的愚昧與貪婪。一開始,人類帶著他們的智慧與良知,登上一個個荒涼的星球,在那建造起了高科技的社會。可他們的後代也正是因為未來世界的先進與舒適,而變得十分貪婪、愚昧,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學習,傳頌未來世界強大的科技,越來越多的高能科技也逐漸失傳,導致未來世界,也就是銀河帝國退化。書中的主人公哈里·謝頓,也就是因這一原因,想要編出《銀河百科全書》,來保留銀河帝國的先進科技,也致減緩帝國退化所造成的後果。
想通過這節書警示讀者及現在的整個社會,不要步銀河帝國的後塵。所以,我希望從現在開始,世界的每一人都應該時刻了解當代的科技,積極參與科技發展的工程,及學習、認識科學,這樣才不會使人類流傳多年的科技文化白白流失。
而且,我也希望我們現在的社會能快速的發展、創新,變得跟銀河帝國一樣繁榮、強盛。當然,這也要靠我們所有人對科技的追求熱愛,以及對高科技未來無盡的期盼。因此,和呼籲所有人無論地何時,都要抱著一個樂觀、進步的態度去展望未來,不能只停留在現在或過去,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並且,與此同時,也人付諸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參與到學習,發展的行列之中去。
讀《基地》有感 篇5
讀後感 ,613字《基地》這本書,看似內容簡潔,實際上整本書卻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引人深思。別人寫讀後感,都是寫描寫方法以及文章思路。然而我不說這些。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基地》中的人物。
謝頓,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理史學家。他十分聰明有,幾次被叫到法院談話,以及被流放到端點星是他早已意料之中的,這也能反映出他目光的長遠。在繼承者們執行任務成功後用以前錄好的影像出現,也說明了謝頓對繼承者的信任,會保留祕密。
但是我要說的這個人,並不是謝頓,而是同樣對謝頓忠心耿耿的哈定。
哈定,在年輕時就當上了端點星的市長。當然,背後暗算他的人也不少。但是他每次都能夠巧妙地躲開死亡的魔爪。當別人指出他的不好之處,他也能勇敢地站出來擔當一切,並心平氣和地解決眼下的危機。有時,還自創名言警句來告誡自己,不可以衝動,要心平氣和地解決當下的事情。我記得,他有一句名言好似是這麼說的:“戰爭是無能者最後的表現!”是的,誰不崇尚和平呢?為何一定要發動那麼多戰爭呢?倘若那些戰爭的發起者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一下,那麼這個世界上那麼多的戰爭,那麼多人的家破人亡,就都不會發生了。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在自己衝動發火之前,一定要想想,如果你這麼做了,結果會怎樣,自己會怎樣。如果想通了,那就不會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而後悔。
都說“衝動是魔鬼”,我們人人若都能向哈定那樣,遇事不慌張,能夠靜心思考,勇於擔當,那麼,這些就已足夠。
讀《基地》有感 篇6
讀後感 ,877字伴隨著阿西莫夫走完銀河帝國,欣賞到基地的發展史,我看到了一種屬於領袖的獨特風範。
這是一本膾炙人口的科幻著作,回想起來,我走進了蒼穹……謝頓通過他所謂的《銀河百科全收》的編撰,要把人類文明記錄下來,防止他預言中的宇宙毀滅,他藉此建立了端點星——這個第一基地。數年後,哈定又開啟了一場科技革新,大力發展科技化,甚至讓其成為宗教,戰勝了那些官僚主義。光陰荏苒,又是數年,馬洛通過行商加快了貿易與經濟往來,讓基地繼續發展……
三代人的努力,把銀河第二帝國推向了新的起點!可以說,他們三人是領袖,是英雄,更是時間國由的三點亮光!
全書的字字句句,折射出了謝頓、哈定、馬洛的絢麗色彩。謝頓的坦然態度,和他的機智、正直;哈定站得高看得遠,總能在高處看問題,穿透每一個問題的本質;馬洛的嚴厲,誰能說不是一個領袖的表現?這三個主人公,都有著相同的性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總是在幹完自己的事業後,默默地離開……
一個領袖就應該這樣。在人民面前,領袖是亦嚴亦慈的,懲治罪惡,救助貧困,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力量;在人民面前,領袖是寬厚、坦然的,像毛主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像《西遊記》中的唐僧,像為人民獻出生命的雷鋒……既然註定要為人民服務,就必須有所作為,為管理的集體作出貢獻!
走進領袖的內心,走進領袖的精神,領袖們心無旁騖,像一潭嫻靜的水,又像深遠的天空。他們的內心世界,可能會波濤洶湧,可能會狂風四起,但這些災難總是會被領袖的自信和勇氣所摧毀。一位領袖代表一整個集體,謝頓、哈定、馬洛的心靈都是無比強大,堅不可摧地。他們總會向著基地,向著未來,向著人民的幸福快步走去!
這就是《基地》這本書中暗藏的寶藏。作為一名班級的領袖,我為何不去做呢?“滾浪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把握今天,放眼未來,我要展示出像謝頓、哈定、馬洛那樣的領袖風範。
讀《銀河帝國·基地》有感 篇7
讀後感 ,631字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阿西莫夫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恆的醜惡。
從人類出現文明的那一天開始,文明就在不斷地發展著,建立了千百個帝國幾立在不同的時代。一切都在發展著,惟有人性不變的醜惡。
當社會風雨飄搖,這個帝國銀河快要崩潰的時刻,人們並不是團結起來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蝸牛那樣縮進了殼中,或者出手去傷害他人,打碎他人的“殼”,但他們並不知道,總會有比自己更加強大和更加卑鄙的人來打碎自己的殼。這就像清朝之後動盪不安的民國,文明的發展就這樣被按了停止鍵。“大魚吃魚,小魚吃蝦米”的這條鐵律才是永恆不變的。
人們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個“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和“社會病胎裡的產兒”,他們像一盤散沙般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並沒有水出現把他們“粘合”起來。
就會這個極其危急,關乎人類命運的時刻。謝頓出現了,他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儘管只是一絲渺茫的曙光。
然而,人們並沒有因為他的出現而團結起來,只有兩個基地裡的人們在孤獨地支撐著銀河帝國。
人們還是像從前那樣,像那些千百萬年前的人一樣,自私、貪婪。其實在羅馬、奧斯曼和蒙古這些帝國的身上都有著銀河帝國的影子,人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阿西莫夫看見了。可人們何時能看清自己,瞭解自己,讓人性成為“永恆的美麗”。
讀《銀河帝國·基地》有感 篇8
讀後感 ,635字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銀河帝國·基地》雖然有點兒亂,但是我還是對這本書中的三個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謝頓是一個非常有預見的、願意為了事業來奉獻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學家在端點星建立起這個基地的,他用強大的科技讓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這些科學家之一。他讓這個基地崛起了,還用宗教來讓基地更加神祕,同樣,他也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
侯伯·馬洛也十分厲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來讓基地擴張,而且更可貴的是他還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
通過這三個人的故事以及他們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我覺得這是現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現在有許多許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樣感於擊挑戰權威當然,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認為權威說的話一定是對的,不敢有句否認。可是,權威也是人啊,誰不會有出錯的時候呢?人人都有出錯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敢於去挑戰權威的勇氣(可是不能胡說八道or不事找事)。這樣,總是會尷尬的,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後”嘛。
同時,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軟飯”(指只聽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會有成為一個沒有自個兒主見的人了。這是最可怕的事兒了。聽家長們說: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話大腦就會生鏽掉,到後來不能再運轉了。所以,我們要多去獨立思考,要像鳥兒一樣,努力衝破鳥籠的拘束,飛向藍天的懷抱。
實踐基地有感 篇9
記敘文 ,766字伴著和煦的秋風,帶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榮成市教育實踐基地。作為蜊江中學初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即將在這裡展開為期5天的實踐活動。
這幾天中,我的改變還是蠻大的。從第一天自己收拾床鋪的手忙腳亂,到最後一天的有條不紊;從第一天起床的懶散拖拉,到最後一天的積極主動;從第一天吃飯的滿腹牢騷,到最後一天的心懷感恩……這些點點滴滴的改變令我自己也感到驚訝。
在實踐基地中,我學習到了許多平時在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如:絲網花的製作、烹飪、無線電測向、真人CS戰……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烹飪和絲網花的製作。在絲網花課上我仔細聽老師講解,認真按照老師的步驟去做,最後終於做出了一朵美麗的絲網花。我想要一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趕快把我親手做的絲網花送給我美麗溫柔的媽媽。
在烹飪課上我可算是大顯身手,平時在家我就很喜歡做飯,爸爸媽媽工作忙時,我就自己動手解決。我們小組分配到的任務是炒茄子,我自然就是那個負責炒的“大廚”。首先調醬汁接著開始炒,我炒的時候很注意火候,讓每塊茄子都均勻受熱,不時將散落在鍋邊的茄子拉回來,避免讓菜“跑”出來。由於時間不是很足,我們組的菜有一點點夾生,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太餓了,還是自己做的東西最好吃,這盤菜都被我們組的同學“消滅”的一乾二淨了。
在實踐基礎中,我還參加了文藝演出。我們表演了舞蹈《蒙娜麗莎》,由於我們的演出服十分閃亮,一出場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表演時全場隨著音樂為我們打著節拍,讓我們很有動力,跳得格外認真,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在基地的這段時光已在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離開了實踐基地,也許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來這兒了,多年以後當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我相信我一定會記憶猶新:因為那裡有中午的“吃會”、舍友們的樂事、走鋼絲的小心翼翼……
觀洪山區國防教育基地有感 篇10
觀後感 ,903字我們叫醒了太陽,迎來了新的一天,來到了這個神聖的地方,莊重地向國旗敬禮!
—題記
“一,二,三,四!”聽,這渾厚的聲響,刺激著我的耳膜,是的,我們今天來到洪山區國防教育基地,僅450人,但卻代表著整個武漢市的中小學生呢!多麼光榮,多麼令人激動啊!
“快看快看,空軍來了!”我們隨即將視線轉移到了左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由女子空軍組成的部隊。她們一進入場地,就開始向右看齊,小碎步“噠噠噠噠”地響著,沒有一絲雜音,剛剛一整理好隊伍,她們就開始報數,我快速地默數著時間,天啊,幾秒鐘就完成了報數,如果換做是我們,估計最少需要半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呢!隨之而來的,是停止間轉法、跑步、立正、齊步走等等的基本訓練任務。可是,雖然女兵人數很多,但在我看來,幾乎是由同一個人在做這些任務,每個女空軍都表情嚴肅,英姿颯爽地站在場地上,紋絲不動,猶如一朵朵綻放的鏗鏘玫瑰!跑步任務時,她們的軍姿與步伐全部都是一致的,每人之間的距離、每排之間的間隔都是整整齊齊的,簡直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一樣,真是太讓我震撼了!口令和腳步所發出的聲音響徹雲霄,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
女子空軍退場後,隨之而來的,是震耳欲聾的“一二三四”軍令聲,啊!陸軍來了!他們的步伐響而穩,聲音如洪浪般向我們席捲而來,一個個兒都昂首挺胸,氣勢非凡。軍體拳、少林棍、槍法、拆裝武器等等精彩的展示讓我們不得不把嘴巴張成“○”字形,實在是太讓我們驚訝了,多麼熟練的動作,多麼整齊的步伐,多麼渾厚的聲音,多麼氣宇軒昂……
這觀摩表演訓練任務結束後,我們真是大開眼見啊!導彈啊,雷達啊,坦克啊,各種槍類,全都讓我們一一目睹了,而且我們還試過呢!當然,不是真槍實彈,但是,這槍雖然有8斤重的,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重,比我的書包要輕多了,但是我們班的一些女生把這槍拿一會兒,就氣喘吁吁的,真是俗語說得好:“遠路無輕擔”啊!即使再輕的物件,拿久了就會覺得很沉重,看來他們是經過了多麼漫長而艱苦的訓練才能有今天這麼出色的表現啊!
今天的這次有意義的觀摩學習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無論多麼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注重任何細節,就會成就一個非凡!
牢記歷史,開創未來——讀《穿過大草地》有感 篇11
讀後感 ,794字當我讀完《長征路上的故事》時,眼睛不覺溼潤了。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每天都穿得暖、吃得飽,衣服多得數不清,吃不完得飯菜全送給垃圾桶。而紅軍戰士呢?忍飢挨餓、風吹雨打。歷盡人間萬苦,和我們現代人比,真是天淵之別。
《穿過大草地》最為感動人心。古代,曾有許多詩人讚美過草地,什麼“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等,寫得草地多美麗!但它又是佈滿了陷阱,在等待著紅軍的到來。草地得天氣變化莫測,現在是晴天,一會兒就會雪雨交加,狂風怒吼。老天爺好像故意跟紅軍戰士作對,故意要考驗紅軍戰士們的意志。但紅軍都不怕,這些困難在紅軍戰士的眼裡都不是困難。真正的困難是沒有食物。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面對著飢餓,紅軍戰士們想方設法尋找食物。樹葉吃完了,吃樹皮;綠草吃完了,吃草根;甚至連皮帶、皮鞋都煮了充飢。他們當時的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但他們卻靠著一種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
長征路上的故事可歌可泣。戰士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換今天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應該懂得珍惜,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精神,不要過上好日子就奢華浪費。
有一次,我在報紙看到一則新聞《價值十萬元的滿漢全席展覽三天後倒進垃圾桶》,心裡痛如刀割。我們的戰士為了讓子孫後代過上安定的日子,經歷了千辛萬苦,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他們的子孫卻不懂得珍惜,奢侈浪費。
我們生長在今天這個社會主義社會,不愁吃不愁穿,生活過得幸福美好。但不要忘記,這是我們的先輩拋頭顱,撒熱血,用無數愛國烈士的鮮血換來的。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但他們一心想著人民,想著大多數人民的苦難;他們為新中國的解放無私地奉獻出生命。我們要懂得珍惜,懂得節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我們牢記先烈的艱辛,牢記中華民族的精神,共同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文觀點鮮明,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能聯絡身邊的一些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能使人產生共鳴。
我讀《兔子借地》有感 篇12
讀後感 ,335字我今天讀了兔子借地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講的是兔子向大熊去借地,好讓一家老小能耕種,生活,填飽肚子。可大熊在條件是把一半的收成分給它,兔子想了想,說:“那就把上半部份的給你”。
過了幾個月了,兔子通知大熊:“明天就要收穫了,你來拿你那一半吧”。大熊沒想到兔子種的是馬鈴薯。
馬鈴薯的果子都在地底下,大熊一個也沒有分到……
兔子借了大熊的地種了最後一次,大熊想要上面和下面的果實,第二天大熊沒想到兔子種的是玉米,第三天,大熊發現門口擺著一大筐玉米!玉米上面還附有一張紙條:大熊先生,請收下這份禮物。免子敬上。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如果把能夠得到的一切都據為已有,或者是與人斤斤計較,並不能使你快樂,反而會變得孤單。相反,如果慷慨,和諧地與他人分享,會得到他人真誠的回報。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 篇13
讀後感 ,2025字“好的文字終是能突破喧囂的塵土,成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滌盪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證明了這句話。
《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薦的。剛看到書名,覺得無非就是寫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陽光、美好,以及詩和遠方。一開始頗有“走馬觀花”之意,後來發現,這本書給人的驚喜可不止一點。
這本書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獨的等待和農耕的艱辛。李娟用自己堅韌、溫暖又積極樂觀、充滿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與家人在遙遠的阿勒泰戈壁種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筆下的人與事物都躍然紙上。勤勞能幹、努力向上的媽媽;顛沛流離終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溫柔的小賽虎;愛偷鞋子的醜醜;許許多多嘈雜的小動物;只有一個近乎破爛的頂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鍋碗瓢盆組成的房子;還有那片明明已經日漸繁盛,卻還是被鵝喉羚毀了的九十畝向日葵地……很貧苦的生活,除卻一絲苦澀之外,更多的,卻是生動、堅韌和豐盛。
而在這豐盛又有趣的農耕生活裡,還有著那無窮無盡的等待,像是要吞噬萬物的怪獸。媽媽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綻放;狗狗等待遠去而歸的媽媽;高齡多病的外婆在遙遠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歸來,卻也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死亡……李娟姐姐也在書中寫道:“我覺得外婆最終不是死於病痛與衰老的,而是死於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親,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筆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動,書中外婆的等待,讓我感動,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過。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來愛她,等待孩子的長大。等待終於不用過那種天還未亮就出門割小麥,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歸來的日子。而這一切都還沒完全結束,外婆又要開始新的等待。隨著年齡的增長,外婆的風溼也越來越嚴重,腿變得不利索起來。她就只能在家裡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輩們離開,最後也等自己離開。外公去世後,孩子們也逐漸長大遠走高飛,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間青瓦老屋,卻也始終堅信著“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著美好的事物,當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歸來。
從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帶大的。外婆會盡一切所能的把她嚐盡一生後沉澱下來的道理講給我聽。在我上小學便離開外婆家時,外婆也沒說什麼,只是扶著門沿,開玩笑似地說了句:“囡囡常回來看看,別讓外婆等太久,外婆會孤獨的啊……”我不以為然,也不知道“孤獨”與“等待”,是有著多深的含義,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這本書後回頭想想,真的很可惜當初自己年紀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後的一片柔情。
偶爾回去一趟,外婆無窮無盡的等待也終於有了一個突破。一見我回來,外婆可高興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會給我熬糖。她不顧及自己腿腳的不便,走到廚房去。一口大鍋放進裝滿的水,把白糖放入鍋裡開始攪。可不能閒著不攪,不攪的話就會熬糊了!慢慢地攪,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淺下去,待鍋裡稠了。甜膩的香氣便氤氳開來,饞壞了我。外婆用兩根筷子攪了攪,我的小舌頭一卷,又熱又軟,筷子上的甜晶瑩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沒過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時,外婆總是嘮叨:“那麼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寫作業……”
長大後才發現,年少時外婆口中的“孤獨”與“等待”,是有著多深的含義——“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獸,有飛蟲”,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飛蟲自然熱鬧,都與自己在乎的人無關,這就叫孤獨。外婆在孤獨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獨著。而外婆卻願意這樣等待我一輩子。
《遙遠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許是萬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灑落”在小說的每一個角落,也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樣,她一直等待著我的歸來,那份等待,無比盛大,卻也嚐盡孤獨。
“現實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樣,遠不止開花時節燦爛壯美的面目,更多的時候還有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關於“等待”這個詞,可能聽說過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來”。其實不然,等待這個詞,滿滿都是孤獨與苦澀。
但幸好,這本書就如北斗,閃耀在我的人生中。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和等待。讓愛你和你愛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間。畢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該有一世的“等待”與敞亮。而願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讀《簡愛》有感 篇14
讀後感 ,483字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15
讀後感 ,580字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16
讀後感 ,927字《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
點亮夢想之燈——讀《燈光》有感 篇17
讀後感 ,825字夜幕降臨,家家點起了燈。燈光璀璨,照亮了整個漆黑的夜。燈下,我正專心品讀著王願堅先生的《燈光》,合上嶄新的書本,望著這燈光,光亮漸漸模糊,腦海中的那個身影卻越發清晰了。
1949年初秋的那場戰役,年輕的郝副營長舉起火把為部隊指引前進之路,卻因此暴露了位置,犧牲了自己。文中有一段描寫戰鬥開始前,郝副營長點著火柴看書,書中畫著一個在電燈下學習的孩子。郝副營長是滿滿的渴望。他從未接觸過電燈,甚至從沒真正看過,他對電燈的幻想是美好的。我們國家的孩子都能在電燈下學習是郝副營長畢生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帶著無憾的笑容犧牲了,而今,他永遠睡在了黑暗之中,可是他的夢想之燈已在中華大地閃耀不息。
此時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那些無私無畏的革命先輩走進我的心中,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蹟映入我的眼簾。
語文課上,我認識了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敵人的鍘刀從容不迫的劉胡蘭;領略了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的風采;想起了用血肉之軀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明白他炸掉的何止是碉堡,他炸掉的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憶起了那用胸膛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讀懂他堵住的何止是槍口,他堵住的是美國侵略者的鐵蹄……
思品課中,我看到了茫茫雪山草地上,寫滿真誠的每一個腳印,閃亮著希望的每一顆紅星,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地球上最鮮豔的紅絲帶永遠飄揚;我看到了奔騰的黃河,在為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的中華兒女高奏凱歌;我看到了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愛國志士血染的風采……
無數的革命先輩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只因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夢:國安寧,民有家。而今,英雄的事蹟在中華大地爭相傳誦,他們的夢想之燈亮出絢麗的風采。
燈下有書香,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美好。恰同學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讓中國夢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綻放,在心底蔓延,編織,盪漾……在每個人心裡,繪出那些長長短短,肥肥瘦瘦,深深淺淺無數無數的夢,那裡一定會有屬於祖國的夢。今晚,點亮中華情,少年夢的燈吧!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18
讀後感 ,463字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讀《紅巖》有感 篇19
讀後感 ,652字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為了迎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人,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歲月在不斷地改變,但不會變的是紅巖魂。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的信仰。江姐被捕後,他在渣滓洞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淚飛濺不知遭受了多少疼痛,但她總是蔑視敵人,她用行動告訴敵人,勝利是我們的!好一份傲然,好一份堅定,好一種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貞不屈、追求自由的鬥爭精神。“小蘿蔔頭”—中國革命史上最年輕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犧牲時,還不足9歲。在國民黨的牢籠中,艱難頑強地生存在地牢裡,就像關在籠中的一隻小鳥,嚮往著自由自在。他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資訊,大人商量事情,他就在門口放哨。滅絕人性的子手殺死了他和他的父母,他的生命之花還沒綻放就凋零了!
太殘忍了,我對那些劊子手恨得咬牙切齒。了不起,我對革命先烈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動搖。這就是共產黨人永不磨滅的紅巖精神。
在小蘿蔔頭面前我深深地感到愧疚。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只知道享受,不思進取。就拿我來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養成了我許多不好的習慣。我經常不能獨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比如:遇到不會的難題,放在那裡讓媽媽教我,做完作業放到桌子上,等爸爸檢查……
紅巖精神讓我懂得了,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越是鋪滿荊棘,就越需要努力向前走;越是遇到困難,就越需要去努力克服。
遠方·守望——讀《遠方》有感 篇20
讀後感 ,1023字似乎遠方總是令人嚮往的。
“當人的棲居生活通向遠方,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地方,葡萄季節閃閃發光,那也是夏日空曠的田野,森林顯現,帶著幽深的形象。”這是荷爾德林心中的遠方。
“我有一間小木屋,彷彿是童話裡的一朵鮮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樹上,撐著一把小傘,為我遮擋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裡追憶,思考,假如人間的善惡愛憎無法分明,我寧願飄浮在永恆冷寂的太空。”這是張愛玲心中的遠方。
可是,似乎遠方又是令人憂傷的。
幾百年前,納蘭曾在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灘上低頭淺吟:“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遠方的故鄉成為他心頭忘卻不了的疤痕。
而餘秋雨先生則立於長江之畔發出“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由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的感嘆。
是啊,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屬於自己的遠方。
“遠方”,一個多麼令人著迷而痴狂的詞彙。人總是在不停地設想遠方,而後去追逐。可當你真正通過自身努力到達“遠方”的時候,卻抬頭一看,又一個遠方出現了。所以“遠方”是珠子,而人生是鏈子,當珠子串成鏈子的時候,生命便是得以終結。
許達然在《遠方》中提到“一個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一直使人嚮往,那是天堂。”每個人都向往天堂,可每個人都不願去死。那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風塵俗世還值得人留戀,人們珍惜它,人們崇拜它,它們才是人們現在所擁有的!”遠方是條很長很長的路,人們不堪疲憊,於是停下來休息。卻突然發現路邊風景獨好,有著像“遠方”一樣的魔力在吸引著我們。於是,我們獲得了慰藉,獲得了成功。
人不能只忙著低頭趕路,還要抬頭看風景。
“幻想可以點綴生命,只是遠方的雲不能構成天空。嚮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我們總不能成天幻想遠方,只是t望”暫可理解為眺望遠方,我不必再談。現在聊一聊“看守”我們要看守住什麼呢?
是理想,是遠方。
首先是要守住寂寞。林放先生說:“年輕的時候是用身體換寂寞,年老的時候是用寂寞換身體,這樣才有了腹中貯書一萬卷,足不出門事天下。此言極是。寂寞是一方淨土,希望的種子總是在這塊淨土上紮根,開花,結果。其次,便是堅守陣地。既耐住了寂寞,便一半達到“逍遙”之境界,那麼就拿出你全部的激情為之而奮鬥吧。一個老軍人可為自己的理想堅守一輩子,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堅守兩年呢?或許過程是痛苦的,是無味的,但惟有堅守,破繭方能成蝶,雨後方能見彩虹。
或美或醜,遠方仍是溫柔的,有力的挑戰,你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