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體》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三體》有感 篇1
讀後感 ,1503字在暑假裡,我讀了《三體》這部科幻小說。作者是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人物劉慈欣。
《三體》摘得了世界科幻的最高獎項—雨果獎。整個故事大氣恢巨集,天體物理知識與曲折的情節完美結合,看完讓人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會掩卷沉思。
當兩個世界用光年來表示距離時,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樹葉上一顆晶瑩的露珠,轉瞬即逝,都是微不足道的。
除了曲折的劇情,小說中對人性的討論更加引人入勝。
當地球ETO的精神領袖葉文傑向地球那個遙遠的、未知的陌生世界發出電磁波,讓三體文明來取代地球文明時,她對人類或說是人性的絕望在我的腦中久久揮之不去。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活活批鬥而死,不肯低頭成為了紅衛兵拼命武鬥的理由。自己在生產建設兵團看見大興安嶺的數目被身邊的一個個團員鋸倒,自以為找到知音卻被背叛入獄……他所遭受的這些重創我沒有經歷過,更無法去想象。經歷了這些事情,他終於在一個血色清晨背叛了人類。單純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你經歷了許多事,還能保持單純。
文中有一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瘋狂面前,理智顯得是軟弱無力的。很多人本是十分理性的,但在瘋狂面前都選擇了放棄,但羅輯沒有。他本是一名譁眾取寵的大學教授,卻在聯合國大會上被選為面壁者。頂著巨大的壓力,運用自己的智慧,他終於悟出了黑暗森林理論,建立了黑暗森林威懾,用這種幾乎是同歸於盡的方法成功威懾住了三體入侵者,維護了人類的尊嚴,是地球避免受到三體人的侵佔。之後又作為地球的“執劍人”保護地球五十一年,幾乎是被奉為神靈,卻在最後被控訴多年前隊黑暗森林威懾進行的實驗毀滅了一顆恆星,毀滅了一個文明。我不由得感嘆人性的善變。當別人需要你時,可能會盡其全力去奉承你,對你客客氣氣,當你失去了作用時,你就成了一顆沒用的棋子。另外,羅輯在這裡被控訴毀滅了一個文明,那麼,我們是否有權利去剝奪一個生命呢?生命是不可侵犯的,尊重和愛護生命是一個文明或一個有良知的人的道德底線。
人類之所以能延續到今天,不僅是因為科技的發展,還有愛。愛就是人的人性,這點在主角程心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兩次抉擇:不暴露三體文明的位置與讓星環城想太陽系聯邦政府和太陽系聯合艦隊投降,都是她的人性的體現。
然而,她的選擇,一次讓人類面臨被三體文明侵佔的的危險,另一次讓人類失去製造光速飛船,躲避黑暗森林打擊的機會。看起來是出於人性的選擇卻導致了悲劇的結果,是不是他的選擇錯了呢?我想不是,人沒有任何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另一個選擇是否正確。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文中的這句話十分經典,沒錯。在末日戰役中,太陽系聯邦三個艦隊5000多艘恆星級戰艦,為了展示所謂人類的尊嚴與力量,全部出動去攔截三體文明一個小小的探測器,這就像是高射炮打蚊子一樣,小題大做。可正是人類的傲慢與對三體文明的輕視,試5000多艘星際戰艦被一個大小不如三體艦隊十分之一大小的探測器毀滅,而且還是採用人類海戰最古老的方式—撞。人類因為傲慢而失去了太陽系防禦的全部力量。驕傲是最可怕的陷阱,而這個陷阱往往是自己挖下的。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對好成績的自滿,對誇獎的驕傲,有時會使人摔一個大跤。謙虛而不是自我是最好的姿態。
《三體》中還有許多經典而富有哲理的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沒有永恆的敵人或同志,只有永恆的責任。”“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裡航行,最終都得轉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讀一讀《三體》,不僅是一波三折的情節,其中蘊含的哲理與對人性的思考,感受其中深深地韻味,你一定會被吸引的。
讀《三體》有感 篇2
讀後感 ,1245字你可曾想過,這個世界上有一本鉅著叫三體,你可曾想過,在這本書裡距地球四光年外,有一個三體文明?你又可曾想過,因為這個文明,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即將經歷一場滅頂之災。
《三體》共有三部,作者是“新中國科幻小說之父”劉慈欣。這套書講了地球文明向外太空發出了第一次掙扎,以太陽為中心,向宇宙深處飛馳。“三體文明”正欲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看到了地球發來的資訊,於是便利用先進的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技,意欲清除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戰爭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個恐懼的孩子,在暗夜中發抖,而那星空則早已變成了死神廣闊的斗篷……
擁有動人心絃的情節自然不夠,還要用眾多人物形象進行細節刻畫,將點和麵結合起來。於是,我們便看到了清夢徒留的葉文潔,嫉世如仇的伊文斯,仡仡不休的史強,知己難求的汪淼,看到了出師未捷的泰勒和雷迪亞茲,功成名就的薩伊,似水嬌柔的莊顏,還看到了力挽狂瀾的羅輯,孤膽獨謀的雲天明,大愛如佛的程心……
初讀三體,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人類很脆弱。三體文明僅用了一個小雨滴狀的物質,幾乎就摧毀了人類數百年精心建造的全部星艦,僅有五艘倖存:當三體文明說地球人是蟲子時,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掙扎,準備渾渾噩噩的度此餘生。其實讀到這裡,我的內心還是有些憤怒,有些悲傷的。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人類顯得那麼脆弱,那麼的不堪一擊,難到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如此嗎?不,當然不是,就在不久之後,我認識了他—史強。
他是一名從未仰望過星空的粗俗警察,他觀察敏銳,果斷決絕,具有極強的行動能力和驚人的信心。在第一部中,是他領著汪淼,丁儀兩位已經成為“蟲子”的科學家去看蟲子,並留下一句十分振奮人心的話:“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蟲子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你們都知道,蟲子根本就沒有被戰勝過!”在第二部裡,他又隻身保護羅輯的安全,為那個混亂的世界作出了許多不朽的貢獻。他其實在內心早已仰望過星空,他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傾盡生命也必須要做。正是因為有他這樣正直、不屈的人,我們地球的生命才得以延續。
但深入地讀下去,我卻發現了許多不一樣的色彩,當各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三體文明時,我看到了地球人前所未有的團結;當雲天明冒著生命危險向地球人講述那三個故事時,我找到了人類象徵著的勇氣;當聯合國釋出了面壁計劃,當羅輯根據黑暗森林理論,成為持劍人並對三體文明進行威懾時,我發現了地球人獨有的智慧。原來,我們還擁有這麼多!
我有種感覺,地球生命真的是偶然中的偶然,宇宙是一個空蕩蕩的大宮殿,人類是這宮殿中的唯一一隻小螞蟻。真的,我有時覺得人是多麼渺小,不值一提,有時又覺得生命真可敬,重如泰山……
悔當初,血氣方遒,而如今,覆水難收,流光若返,萬事皆再重頭。天下同,誰人能說?四百年,恩怨情仇,一朝散,煙消雲走,曲終人瘦,曾記多少風流。唯,往事悠悠。
我想:人類可能就是在這種希望與絕望之間變得超乎想象。不管怎樣,那份屬於我們的堅毅與勇氣,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讀《三體》有感 篇3
讀後感 ,732字《三體》不是隻為寫而寫的。
葉文潔兒時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親被文革勢力害死。她第一次深切體會到了人性之惡。在雷達峰遇見白沐霖且後者將攜帶禁書的罪名加在前者之上被送入紅岸基地。她再一次體會到人性之惡。她借太陽發出了一則人類文明的資訊。收到了一名三體人叫她不要回信的資訊後她再次發回了一則資訊,企圖用他們的降臨來淨化人類文明。三體人將兩個智子發射到地球,監控人類行為,鎖死人類的科學技術。並派出艦隊前往太陽系企圖佔領地球,消滅人類。而作為當時對三體艦隊最具威脅的研究專案奈米技術的主幹汪淼,受到三體的威脅也重。我所以有些明白知道《三體》不是隻是為立意的深遠而寫的,在他展現的頭腦中那片神祕的疆土裡,我能看到的只有人性和技術。
《三體》電影拍攝的導演曾大概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個電影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拍。”同感的我淺薄的學識也不知道如何去寫,去評價。一般的小說不計他們的死板生硬,總將個體經歷無論如何都聚攏到整體的經歷。《三體》的劇情裡即使是人類在要面臨著整體的經歷時,也要將一些不同觀念,不同思想的人物的代表寫下來。一個經歷一個感悟。這就是亂而真實的新奇體驗。
至少現在,書裡面也沒有什麼人物的形象讓我印象深刻,也沒有感悟到太多的東西。沒有人是那麼必要的轟轟烈烈。他所建立的一個末世,是一個讓人遐想的末世,沒有過大的懸念,但大難臨頭的感覺卻真切地逼向你。我能想到的是,假如這樣一個末世來臨自己眼裡的社會會怎麼樣?一部分在思想上崩潰,一部分在思想上拯救。一部分在為決戰準備,一部分在質疑逃避。一部分在藉此詐騙,一部分又在……作者寫的幾個點是小的,但卻可以讓你感受到龐大和充實。
總之《三體》是一個現代版的《紅樓夢》。
讀《三體》有感 篇4
讀後感 ,783字讀完劉慈欣的《三體》,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復,於是決定寫下自己的感想。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是公認的叢林法則。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拋棄點什麼,例如“失去人性,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懷著必勝的信心,不畏艱難。《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雄”,正是因為其殺伐果斷,因為他有雄心壯志。只有強大的人才會被世界所記住,才能為人所敬仰。在合適的時機我們要擁有曹操的果斷堅決,否則只會成為下一個項羽,執著於細枝末節,最後與成功失之交臂,連生存都無法保障。
“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年,我們要活的更加充實更加精神,要學會等待,而不是一味的擔心,一味的憂慮。因為人性的解放必然帶來科技的進步,文化的進步,思想的進步。北宋時期經濟空前繁榮,很多發明製造就產生於此時期,宋詞也順勢進入了高峰期。除了等待。還要學會思考。帕斯卡曾說“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只有在文明的歲月中學會思考,才能看透生命的智慧,才能突破生命的桎梏,獲得內心的寧靜。
書中還說:“弱小和無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毛主席也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抗日戰爭中中國人靠著少量武器艱難地作戰,靠著齊心協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我們更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抗日戰爭勝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人多,中國人齊心,是美國向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我們要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要認清自己所處的境地才有可能生存下去,才能取得長遠的勝利。
如此看來,要生存下去除了獸性、人性、雄心壯志,我們還需要一個樂於思考、冷靜的大腦,需要蟄伏,需要等待。
星河彼方——讀劉慈欣《三體》有感 篇5
高一作文 ,1004字在我讀《三體》之前,就曾多次聽聞過她的名字,在網路上,雜誌裡,甚至是在與同伴們的交談中,我是在經不起這來自四面八方的“推薦”,前一陣子,又恰好遇上了一個打折的機會,便買下來了一套。
《三體》中的每一個文字,彷彿都蘊含著神奇的魔力,把每一位有幸讀到她的人都深深地吸引住,鎖在小說中描述的那個奇幻的未來世界中。
小說講述的,是在四光年外一個叫“三體”文明為了躲避自己星球面臨著的危機,而對地球進行侵略,人類為了使自己的文明延續下去,向三體文明的侵略做出了反抗,鬥爭。
讀《三體》後,我發現之前自己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狹隘,我對這個宇宙的想法在這個龐大的世界觀中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小說中一個強大的文明毀滅一個弱小的文明,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甚至與我們平日喝水吃飯一樣平常。看完後,我甚至有一種就此投身科協研究,加快人類文明發展速度的衝動,但這與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相差甚遠,所以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我無奈地打消了。
在三體系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第二部的男主角,羅輯,面對三體文明的監視,他不慌不亂,從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蛻變為一位穩重的“面壁者”在絕望中發現希望,製造出一系列假象,欺騙了三體文明,也欺騙了全人類,以至於在後來救下了人類文明之後,仍被人們所恐懼,害怕,被加上了各種各樣的罪名,但他無視他人的目光,堅守著自己的職責,時刻威脅著四光年外的強大文明。
文章的敘述從科學家王淼受到神祕的“幽靈倒計時”的困擾開始,到三體世界被人類世界所知曉,再到人類開始對三體侵略的反抗,劇情層層深入,讓讀者能產生一種“自己也是小說人物之一,與人類一起發現了三體世界”的錯覺,代入感之強,著實讓人感嘆。
文章讓我有所感嘆的不只是其曲折的劇情與其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有就是作者劉慈欣對科學的嚴謹性與落筆的精打細算。
在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偶爾會出現想象太過離譜,太過不切實際,但這在《三體》中並沒有明顯的體現,因為大劉(讀者們對作者劉慈欣的稱呼)在小說開篇,便設下“人類科技已經被三體科技的強大力量鎖死”的死結,使自己的小說由始至終都圍繞著人類目前已經掌握了的技術或是已經提出了的設想及理論,讓整部小說更真實,更能使讀者代入到小說的故事中,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大劉對小說內容的嚴謹。
真心希望大家也能細細地讀一讀這本由劉慈欣先生所著,代表著中國科幻小說最高傑作的作品:《三體》,與我一同體驗這小說中龐大的宇宙觀。
讀三國有感 篇6
讀後感 ,505字在很久以前,流傳著一段交織著無數英雄血淚的傳說。一位名叫羅貫中的文人把它記錄在,並註上了一個名字—《三國》。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煮酒論英雄》這一段落。
東漢末年到晉朝同意期間,曹操派人去請劉備到亭裡小坐。曹操挑起話題:“你可知當今天下誰稱得上英雄?”劉備一愣,答道:“孫伯符,孫策如何?”曹操笑著說:“不不,再猜猜。”“張繡,張魯,韓遂等前輩算是英雄嗎?”劉備一口氣說了下來,臉憋得通紅。曹操仍舊笑著搖搖頭。“小弟實在不知,多多指教。”劉備低下頭來反試探。“世上真英雄只有你,我。”曹操指了指劉備,又指了指自己。
劉備覺得被看破了,嚇得筷子都掉了,剛巧這時閃電雷鳴,劉備藉口說自己被累嚇到了。曹操哈哈大笑:“男子漢大丈夫怕雷?”劉備解釋道:“我一向信天,這一來,雷公發了怒,能不怕嗎?”此後,曹操再也不懷疑劉備了。
世人都罵曹操“奸雄”,“奸”我不反對,可是“雄”我十分贊同。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曹操帶病指揮,忍痛作戰,真是以身作則啊!還有,那些成霸業的君主誰沒有殺人,又有誰不狂妄自大?有戰爭就有犧牲。常言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最後,還是要用上毛主席的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讀《品三國》有感 篇7
讀後感 ,1006字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又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三國前前後後九十年這一段歷史中,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然而,亂世出英雄,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魏蜀吳三國剛一滅亡,史書的記載就眾說紛紜,學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國曆史的戲劇性讓它成為了史學文學家們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物件。
有那麼一個人,他雅量,機敏,風趣,深沉卻又狡詐,詭譎,冷酷,殘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個性十足又如此富戲劇性。不難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很好,很多史學文學家都不喜歡他。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我看來,讓他們痛恨的,還是曹操說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麼一句話。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反過來說,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也就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了出來,至少,他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三國演義》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寫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說是對曹操的一個評價。亂世如三國,曹操身處其中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梟雄了。但無論是梟雄還是能臣,曹操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初中時曾經學過一首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若沒有足夠的雅量,又怎能寫出如此氣勢的詩賦?怎能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業?
在各類正史野史中,經常會談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譏笑……似乎他始終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曹操也會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風趣與可愛。據《三國志》載,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隻耳朵,只不過多了點智慧!”在戰場上,曹操仍然如此灑脫風趣,更不用說在平時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國》中,作者易中天從一個更平民化,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三國故事。歷史總是真真假假,是非紛爭,無人說得清。但在《品三國》中,你將看到一段段更客觀、更全面的三國史,一個個更客觀、更全面的人物。
讀《皮皮魯和換頭軟體》有感 篇8
讀後感 ,1363字昨天,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皮皮魯和換頭軟體》,看完後不禁感慨萬千,世態種種和人性真偽讓我大開眼界。
範曉瑩和孔志方終於離婚,這使高考落榜的兒子孔若君受到人生中的雙重打擊,心灰意冷的他無意間閒聊時由鄭淵潔的《童話王國》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軟體《鬼斧神工》,它可以根據照片切換換頭,其效果驚天動地!孔若君把“賈寶玉”和殷靜的頭互換,同時也在軟盤裡拷貝了一份“賈寶玉”和殷靜的照片。他忐忑不安地想:如果成功就立即將頭換回。換頭實驗成功後,殷靜輟學回家休養,無臉見人,此事轟動了全城,記者寸步不離鐵了心在殷靜家門口露宿過夜。孔若君心生慚愧,後悔莫及,當他正要復原時,那份軟盤卻不翼而飛,家中錢財被盜。孔若君跟家人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家人齊心協力,幾經輾轉,終於抓住了狡猾的小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鄭淵潔寫的童話就是精彩,引人入勝,實不相瞞,我也是皮皮魯的忠實讀者,每一個故事都給予人們意味深長的道理。美少女殷靜目中無人,對孔若君不屑一顧,殷靜高傲的做法深深的刺傷了孔若君,使他抬不起頭,無地自容。同理,在校園生活中,要與同學友好相處,以誠待人。這就好比我們班的樑長春和劉文濤:樑長春雖然成績不出色,但他是我們班的“開心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他人。樑長春樂於助人,關心班級大事,他口才很棒,善於交際,同學一看他就眉開眼笑,彷彿他身上有著一種神奇的魅力,班級在他和丁涵的管理下井井有條,同學之間其樂融融;相反,劉文濤成績優異,卻有一點高傲,有時甚至連打掃都拋到九霄雲外,孜孜不倦地玩。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希望劉文濤和樑長春取長補短,改正自己的不足,為班級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經歷風雨後才能遇見彩虹!這句意義深刻的座右銘就像一臺警鐘,敲響人世的真諦。殷靜經歷變頭後才恍然大悟,記得她在懺悔時曾說:“感謝孔若君給我換頭,使我感受到了骨肉親情迸發出的偉大的愛!”是啊,殷靜說得沒錯,只有親人才會不顧一切,寧可犧牲去愛你,作為子女的我們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張靜是一個叛逆的女孩,當她得知自己高考名落孫山時,悲痛欲絕,獨自離家出走,在好朋友家過夜。張靜的父母下班回家見張靜不在家中,心急火燎,到處尋找,最後在派出所的幫助下找回了家。張靜見父母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鞋子磨破了,腳上被劃了好幾道傷痕,她鼻子一酸,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撲到父母的懷裡失聲痛哭,一邊喃喃自語:“是我不好,是我……”父母竭力安慰女兒,母親摟著女兒的肩膀,堅定地說:“好了,別哭了。孩子,不必在意自己高考落榜,來年再接再厲!”父母都愛自己的兒女,我們子女也要愛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替他們分擔一些責任,珍惜這一段美好時光。
讀者可能要問了:殷靜變頭後閒在家裡幹什麼呢?上網啊!因特網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把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全聯絡起來,就像一個地球村!殷靜在網上結識了蒙面人(也就是小偷—楊倪),他倆一見鍾情。後來楊倪主動自首,答應殷靜一定悔改,爭取減輕處罰,出獄後和殷靜結婚,恩恩愛愛,白頭到老。
換頭軟體成就了兩對人,也被壞人金國強作為凶器,害國殃民。真是人間百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待人要真誠,使用網路要合理;妒忌、報復、陷害、貪財有時正是墜落萬丈深淵的石頭,掉進一去不返的歧途!
讀《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0字《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是英國頂級探險大師貝爾格里爾斯的經典著作《荒野求生》系列中的一本。它能讓我們學習許多野外生存的知識。主人公貝克格蘭傑雖然才十三歲,但他卻是一個少年探險家,而且是一個比生存專家還要懂得多的少年探險家。原因就在於天經常與經驗豐富的父母外出探險。由此可見,經常與大自然接觸的人,總能在千鈞一髮時生存下來。
本書主要講貝克和小夥伴緹堪尼和阿爾伯伯祕密前往北極,飛機不幸遭遇了冰風爆,墜毀在阿拉斯加山脈上。阿爾伯伯身負重傷,為了求救,貝克和緹堪尼必須製造雪屋來抵抗暴風雪,用自制繩索過冰橋,用馴鹿苔蘚充飢。可是,在杳無人跡,萬年冰封的阿拉斯加山脈上,貝克震驚地發現,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模糊的狼影跟隨著他們。
沒錯,求生之路沒有那麼簡單,光是緹堪尼就給貝克帶來了各種問題:緹堪尼差點得了腦震盪和低溫症,而且非常飢餓。但貝克並沒有慌張地亂跑或大叫,而是冷靜沉著地處理。所以,別看貝克小小年紀,小夥伴們都感覺到外出探險時只要貝克在身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不必慌神。
讀完這本書,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麼貝克可以絕境求生?因為他有智慧的大腦與勤奮的雙手。如果他缺少一樣呢?沒有智慧,再勤奮也是無濟於事。沒有勤奮的雙手,再有智慧也是自己害自己。所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用雙手與大腦打造出來的,一旦在野外遇到危險,我們也要用雙手和大腦打造前方生存的路!
讀《邁克爾·喬丹二三事》有感 篇10
讀後感 ,1241字初心也許是一個簡單的願望,憑知識改變命運,靠本事贏得榮譽。有的初心,走著走著,就丟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遠,我們依然要堅定地靠近他。
繁華如夢,歲月如歌。翻開書頁,邂逅一段美好時光,走進故事。
曾經的一個男孩在中學二年級時傷心地告訴媽媽,他被校籃球隊刷了;曾經的那個男孩在他哥哥賴利已經學會扣籃時,在後院飽受挫折,帶傷刻苦訓練;曾經那個男孩……
那個男孩就是邁克爾·喬丹。
可以想象,他小時在後院刻苦練習,汗水浸透衣衫;幾百次的投籃失敗,他幾度面臨放棄的痛苦,然又一次次重試信心,堅持初心--那個從小就在心裡種下的成為籃球冠軍的種子,早已在他的心裡生根,在他平日流淌的汗水裡發芽,在後院的一次次旋轉,投籃中蓬勃生長!他就是喬丹,註定不平凡!
他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他在籃球場上奇妙地旋轉、跳躍,一系列動作引起球迷們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他每年名列全明星陣容,連續3次獲NBA總冠軍……輝煌的背後是他的汗水,他的不忘初心。
鑑往知來。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和邁克爾一樣不忘初心。司馬遷在獄中飽受折磨,仍忍辱負重完成《史記》;文天祥被俘時寧死不降,對著故土方向連拜三下;顏真卿、柳公權不忘初心,才有了厚重的顏體和蒼勁風骨的柳體……初心是一種動力,一個方向,更是一種精神。我們要抓住初心,跟上初心的腳步,它有許多種,是美好,是“小確幸”……
說起初心,我想到那次--五年級的時候學習雙搖,我本信心滿滿練習,可跳繩總和我作對,擺臂和雙腳不知怎的就是不聽大腦指揮,總是失敗,看著同學們有力地“呼呼”甩著,有節奏地“啪啪”打著地,我十分難過。不服輸的我經過要點的把拿,連續兩週不懈的練習,我成功了,我也可以控制好甩繩和起跳,成為身輕如燕的雙搖者!曾幾何時,我犧牲時間練習;曾幾何時,汗水浸透我的T恤……
慢慢地,我的眼前有浮現出那條熟悉的櫻花小徑,那是我學琴的必經之路。陽光透過樹隙,灑下一地碎金,和風輕淺且暖。6歲,我拿著只有幾頁的琴譜穿過小道,一片片櫻花瓣似粉色的信箋,隨風旅行,小徑上灑下漫漫櫻花雨,於是在傍晚,琴房裡便傳出斷斷續續的練習聲……10歲,我提著包走過每週一次的櫻花小道,輕笑,一片粉色的花瓣輕輕落盡我的掌心,於是傍晚的琴房裡,娓娓動聽的曲子從男孩的指尖傾瀉而出,那麼自然,那麼流利……
而如今我仍然堅持練琴,在練習中,我找到了力量,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成就感!這就是我的初心,堅持不懈,永不言棄,堅守初心,綻放自我!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我們應牢記初心之使命,向著遠方,前進、前進、前進……
讀《簡愛》有感 篇11
讀後感 ,483字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12
讀後感 ,580字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13
讀後感 ,927字《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
點亮夢想之燈——讀《燈光》有感 篇14
讀後感 ,825字夜幕降臨,家家點起了燈。燈光璀璨,照亮了整個漆黑的夜。燈下,我正專心品讀著王願堅先生的《燈光》,合上嶄新的書本,望著這燈光,光亮漸漸模糊,腦海中的那個身影卻越發清晰了。
1949年初秋的那場戰役,年輕的郝副營長舉起火把為部隊指引前進之路,卻因此暴露了位置,犧牲了自己。文中有一段描寫戰鬥開始前,郝副營長點著火柴看書,書中畫著一個在電燈下學習的孩子。郝副營長是滿滿的渴望。他從未接觸過電燈,甚至從沒真正看過,他對電燈的幻想是美好的。我們國家的孩子都能在電燈下學習是郝副營長畢生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帶著無憾的笑容犧牲了,而今,他永遠睡在了黑暗之中,可是他的夢想之燈已在中華大地閃耀不息。
此時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那些無私無畏的革命先輩走進我的心中,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蹟映入我的眼簾。
語文課上,我認識了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敵人的鍘刀從容不迫的劉胡蘭;領略了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的風采;想起了用血肉之軀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明白他炸掉的何止是碉堡,他炸掉的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憶起了那用胸膛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讀懂他堵住的何止是槍口,他堵住的是美國侵略者的鐵蹄……
思品課中,我看到了茫茫雪山草地上,寫滿真誠的每一個腳印,閃亮著希望的每一顆紅星,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地球上最鮮豔的紅絲帶永遠飄揚;我看到了奔騰的黃河,在為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的中華兒女高奏凱歌;我看到了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愛國志士血染的風采……
無數的革命先輩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只因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夢:國安寧,民有家。而今,英雄的事蹟在中華大地爭相傳誦,他們的夢想之燈亮出絢麗的風采。
燈下有書香,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美好。恰同學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讓中國夢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綻放,在心底蔓延,編織,盪漾……在每個人心裡,繪出那些長長短短,肥肥瘦瘦,深深淺淺無數無數的夢,那裡一定會有屬於祖國的夢。今晚,點亮中華情,少年夢的燈吧!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15
讀後感 ,463字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讀《紅巖》有感 篇16
讀後感 ,652字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為了迎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人,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歲月在不斷地改變,但不會變的是紅巖魂。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的信仰。江姐被捕後,他在渣滓洞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淚飛濺不知遭受了多少疼痛,但她總是蔑視敵人,她用行動告訴敵人,勝利是我們的!好一份傲然,好一份堅定,好一種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貞不屈、追求自由的鬥爭精神。“小蘿蔔頭”—中國革命史上最年輕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犧牲時,還不足9歲。在國民黨的牢籠中,艱難頑強地生存在地牢裡,就像關在籠中的一隻小鳥,嚮往著自由自在。他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資訊,大人商量事情,他就在門口放哨。滅絕人性的子手殺死了他和他的父母,他的生命之花還沒綻放就凋零了!
太殘忍了,我對那些劊子手恨得咬牙切齒。了不起,我對革命先烈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動搖。這就是共產黨人永不磨滅的紅巖精神。
在小蘿蔔頭面前我深深地感到愧疚。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只知道享受,不思進取。就拿我來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養成了我許多不好的習慣。我經常不能獨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比如:遇到不會的難題,放在那裡讓媽媽教我,做完作業放到桌子上,等爸爸檢查……
紅巖精神讓我懂得了,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越是鋪滿荊棘,就越需要努力向前走;越是遇到困難,就越需要去努力克服。
遠方·守望——讀《遠方》有感 篇17
讀後感 ,1023字似乎遠方總是令人嚮往的。
“當人的棲居生活通向遠方,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地方,葡萄季節閃閃發光,那也是夏日空曠的田野,森林顯現,帶著幽深的形象。”這是荷爾德林心中的遠方。
“我有一間小木屋,彷彿是童話裡的一朵鮮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樹上,撐著一把小傘,為我遮擋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裡追憶,思考,假如人間的善惡愛憎無法分明,我寧願飄浮在永恆冷寂的太空。”這是張愛玲心中的遠方。
可是,似乎遠方又是令人憂傷的。
幾百年前,納蘭曾在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灘上低頭淺吟:“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遠方的故鄉成為他心頭忘卻不了的疤痕。
而餘秋雨先生則立於長江之畔發出“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由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的感嘆。
是啊,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屬於自己的遠方。
“遠方”,一個多麼令人著迷而痴狂的詞彙。人總是在不停地設想遠方,而後去追逐。可當你真正通過自身努力到達“遠方”的時候,卻抬頭一看,又一個遠方出現了。所以“遠方”是珠子,而人生是鏈子,當珠子串成鏈子的時候,生命便是得以終結。
許達然在《遠方》中提到“一個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一直使人嚮往,那是天堂。”每個人都向往天堂,可每個人都不願去死。那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風塵俗世還值得人留戀,人們珍惜它,人們崇拜它,它們才是人們現在所擁有的!”遠方是條很長很長的路,人們不堪疲憊,於是停下來休息。卻突然發現路邊風景獨好,有著像“遠方”一樣的魔力在吸引著我們。於是,我們獲得了慰藉,獲得了成功。
人不能只忙著低頭趕路,還要抬頭看風景。
“幻想可以點綴生命,只是遠方的雲不能構成天空。嚮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我們總不能成天幻想遠方,只是t望”暫可理解為眺望遠方,我不必再談。現在聊一聊“看守”我們要看守住什麼呢?
是理想,是遠方。
首先是要守住寂寞。林放先生說:“年輕的時候是用身體換寂寞,年老的時候是用寂寞換身體,這樣才有了腹中貯書一萬卷,足不出門事天下。此言極是。寂寞是一方淨土,希望的種子總是在這塊淨土上紮根,開花,結果。其次,便是堅守陣地。既耐住了寂寞,便一半達到“逍遙”之境界,那麼就拿出你全部的激情為之而奮鬥吧。一個老軍人可為自己的理想堅守一輩子,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堅守兩年呢?或許過程是痛苦的,是無味的,但惟有堅守,破繭方能成蝶,雨後方能見彩虹。
或美或醜,遠方仍是溫柔的,有力的挑戰,你去嗎?
人生當由自己創造——讀《簡愛》有感 篇18
讀後感 ,924字我喜歡這本書,我能從這本書裡看到那和我不遠的未來,看到在未來的一句話:“,人生,當自己創造!”
一開始我並不在意這本書,我習慣於多花在功課,更況且那比我語文書還厚的樣子實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當暑假到來,我終於認真看起這本書,我也明白了這本書的受歡迎的原因,從那時起。
這本書很好地告訴了我成長的苦和痛。在本該最幸福的時候卻又最痛苦,《簡愛》的童年讓我很難不辛酸。雖然在此以前,家庭暴力,父母雙亡等等不該的故事早已聽多,但那份艱想和不屈讓我頓覺從以前的那些故事遠不及此萬分之一。能從肉體和精神雙重痛苦的束縛中完美地掙脫,是偉大之人中的偉大之人。
然後是成年,雖然我還為達到這個年齡,但在成年之前,人必須明白,年齡增大,痛苦會來得很多,人所要考慮得更多,自己給自己施的屏障遠會比別人設下的更多更厚,《簡愛》就是如此,她在生活中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是小女孩了。有些童年之時所立志要做的事顯得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愚笨。原本美好的,近在咫尺的未來一下子被打碎在眼前,殘酷之致,讓再堅強的人也有了膽寒,於是簡愛迷茫了,逃走了,可這依舊擺脫不掉事實,選擇一下子就來了,那充滿誘惑和看似美好的放棄首先落入了她的手中,下一秒,他確是將這寶物扔掉,努力去抓住那充滿坎坷的堅持。從墮落走向光明,是那麼難,可她是做到了,靠著她自己做到了。
結尾自然是美好的,上天也沒有理由拒絕把幸福從那些一直努力的人們身邊帶走,我相信,沒有人會去抱怨,凡是體會到了簡愛的堅強的人,因為我們都感受到了,都明白了,她的人生由她自己創造,從不把人生就交給了別人,這足以讓人敬畏,發自內心深處。
人生是需要燈塔照耀的,也更是需要自己創造的,簡愛的人生中有一個個人給她溫暖和前進的動力,但有的時候,她只能是一個人艱難地前行,這樣的時候,她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沼澤,再爬不出來,可她沒有,她總能在危險面前一次次地挺過去,即使真的感到無法承受的痛苦和絕望,但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她要為自己創造人生,她決不允許其他破壞。我們難道不該如此,不要期望著別人給自己什麼,首先要自己為自己創造。
我用了一個暑假將《簡愛》看完,我感覺到,我想要和她一樣,在通向不完美的未來的道路上,由我自己創造我一生的完美。
讀《活著》有感 篇19
讀後感 ,848字今天終於翻開了這本書,當開啟扉頁的時候便有一種熟悉感,默默的讀下去便知道了這種感覺的源頭。那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看過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估計就是翻拍的這部小說吧。不管世人對於這本書的褒貶如何,我能夠清晰回憶起的就是那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和一條老水牛在搖搖欲墜的夕陽下獨自犁田的背影。“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天地耕得嘩嘩翻動,揉入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文中如是寫到。老人在耕田的時候吆喝著: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福貴的一生經歷了所有親人的辭世,從最初老父親離開時的驚慌、不安到最後外孫的夭折,或許可以說他就是在與親人的不斷離別中老去,別人應該有的天倫之樂在他這裡卻成為了死別。生離就像他被抓了壯丁一樣還會有機會與家人重逢,可是死別卻是隻能看著愛的人一點一點透支盡生命的餘光。
或許我們都以為在這樣的巨大打擊和悲痛中他不會有生的念頭,可是“活著”卻讓你不隨願的死去,他安排你的生命之路充滿荊棘,岔路不斷,無數深愛的、至親之人都是陪著福貴走過一小段路,而非盡頭。讀這本書,餘華安排了最樸實平淡的文字,就像是在你我他同樣慘淡無光的生命中擷取的一小節,但是又有另一番滋味。這種無言的反抗才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沉默之聲。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就像美國民歌《老黑奴》一樣,歌中的主人公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可能將老黑奴和福貴兩人置於同一個層面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很多的相似,但是他們二人又是不同真實的存在。忽然覺得,用簡單的文字組合勾勒的是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他們都是經歷漫長歲月折磨的老者,臉上的紋路就是最好的印證。然而命運就像最高明的魔術師,它能夠最大程度的為你設定障礙,也可以檢測出誰是人生終點的最終勝利者。
故事的結尾,老人還在慢慢的走著,彷彿要盡力把餘生的路走完。也許這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帶走和剝奪的東西了吧!
讀《詩經》有感 篇20
讀後感 ,950字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著手中的書頁慢慢增厚,我宛若見到了午後那溫暖的陽光,輕搖的柳條,還有山坡邊的輕聲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的詞彙,也沒有萬分柔弱的語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後那溫暖的陽光,是那輕拂的柳葉,是那低聲的吟唱。他雖有槍林彈雨般的烽火,卻抹滅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溫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嬌柔。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我國實現主義文學的源頭。明人方孝孺早就說過:“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辭。”近人梁啟超則認為:“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誠如胡適所言:“《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誰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價值的一部文學著作,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由此可見,《詩經》不僅對後世文學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中最可信賴的物化形態之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表現了一個青年男子思念心中愛慕少女,睡夢中都渴望與她結成伴侶的熾熱情感。聞一多《風詩類鈔》說:“《關雎》,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頌歌。方玉潤《詩經原始》曰:“此詩氣體稍輕,故不得與《關雎》並,次《螽斯》後,別為一樂可也。然以如花勝玉之子,而宜室宜家。可謂德色雙美,豔稱一時。”
輕輕翻著一篇篇美文,轉眼間,眼前不再僅是那濃濃的親情,甜美的愛情,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股對時事的評價,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那統治者壓榨的嘆息—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此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嚮往理想社會的強烈願望。《毛詩序》曰:“《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詩斥責衛國統治者不守禮法,厚顏無恥。
篇篇詩詞,書寫了代代歷史;句句佳話,表達了人民的嚮往。
《詩經》,一本永不磨滅的書,一份淵遠流長的情。他用那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樸素。他,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美麗,一份清新,是天空中那潔白、輕柔的雲,在人們的心中輕輕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