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資訊化相關作文20篇
論人類資訊化 篇1
國一作文 ,820字回顧歷史,一項項偉人的成就,一件件先進的發明,都為這繽紛世界帶來了華麗的裝飾,世界成長的漫漫長路,現也終於踏進了資訊化時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智慧手機,隨身平板,掌上電腦相繼推出,當然,有了這些,也不免少不了社交軟體。
所謂社交軟體,即社會交際的軟體,按理來說,是幫助促進人與人的交流,人們通過各式各樣的平臺接觸社會,使自己跟上大眾的腳步,我相信,大多數人運用社交軟體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與朋友家人溝通,更是不讓自己顯得低俗落後,通俗地用一句話來說,便是“身邊的人都用,你怎麼那麼out”。是的,不可否認,社交軟體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且幫助我們追隨時代的變化。然而,漸漸的,人們好像已沉迷與資訊化中,從而造成了人類資訊化。換句話說,人們已被資訊媒體矇住了雙眼,變得和計算機一樣,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
就如前一陳子網路上火熱的“碰瓷”。老人在馬路上被車撞倒,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衝去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懷疑老人是否是真的受傷,懷疑老人懷有心機,以這次車禍來騙取司機的錢財,從而圍觀的人們停滯不前,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心懷同情去攙扶一把。試問,現在的社會是怎麼了?從前人們弘揚雷鋒精神,學習他“做好事不留名”的偉大精神,可是,對比現在,人們的思想竟已落後至此嗎?我為此扼腕嘆息,為大眾的沉淪感到悲哀。可以說是他們是被社會資訊化概念衝昏了頭腦,疑心大過於同情心。不敢想,再這麼下去,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繽紛多彩,有意義可言?
新年的餐桌上,雖說大家圍坐一桌,團聚吃喝,但並非以往的性質,現在,能看到的場景便是中青年人手拿手機,指尖快速滑動螢幕,敲擊鍵盤,喊著“一起搶紅包”,熱鬧至極卻沒有人關注坐在沙發一邊的爺爺奶奶安靜地低頭吃著餃子。
朋友們,該醒了,該從網路資訊的陶醉中睡醒了,我們的世界生活不能如此頹廢下去,放下手中的智慧手機,維護人與人之間基本良好的交際吧。
願所有的人們都能做美麗的,做不受惑的人,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好。
人心不能資訊化 篇2
國二作文 ,980字在這個資訊時代,科技發展日趨增速。伴隨著人的思想方式、行為模式越發現代化,各領域的科學技術迅速提升,甚至產生了被人格化的人工智慧。它們擁有高效能、高效率,被賦予了非常先進的運作模式,它使計算機一步步向趨近於人又高於人的方向發展。
於是,便有了一個深刻的疑問:“如果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人類是否會被超越,被統治呢?”
現今不是沒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中國的天才圍棋手柯潔曾在圍棋比賽上敗給人工智慧操控的阿爾法狗;郎朗的弟子徐子航與能做出人類表情的彈琴機器人特奧比拼彈奏完高難度曲子《野蜂飛舞》的時間,卻以零點幾秒的劣勢收場。然而,在人們驚訝的呼聲與遺憾的目光中,柯潔抹去眼淚說:“雖然阿爾法狗贏了,但它不抱有對圍棋的情感,只在意比分牌上的那個數字。”郎朗評價:“特奧的演奏精準卻沒有情感意念,但子航有,所以他的曲子才更有靈性。”
所以我們會知道,人之所以與人工智慧不同甚至更優是因為人有自己的信念與情感。“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一樣思考”並不可怕,只要人懷有自己的價值觀與同情心,仍能走在時代前沿。
但是,如果人類失去了自己的信念情感,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將會帶來更可怕的後果。
曾有這麼一個實驗,讓人和人工智慧分別呆在兩個房間互相通話並讓人向對方提問,觀測人能否察覺對方是人工智慧。結果發現,提問“上海經緯度是多少?”“中國有多少人口?”等事實理性問題的人往往很難發現,而提問“你有什麼愛好”“最近看什麼書”的更容易發現。現在不妨假設,如果人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不會也資訊數字化?人的處世行事會不會只追求結果而變得格式化?整個社會是否也會程式化?
這不是謬論,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周圍的一切都在趨近計算機,而人—這種會隨環境而改變的生物難免不會變化。與此同時,社會也在愈發複雜,在現實社會中立足依然困難重重,很多時候結果都是最重要的,這就致使人心趨向功利,為了結果而寧願捨棄價值觀與同情心了。計算機遵循指令只求結果,若人也如此,那人何以為人?現實世界與程式世界有何不同?這才是“人工智慧統治人類”,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因此,在這個時代中,我們應該一面面對著科技的洪流,一面堅持初心—有信念、有情感、有追求。科技發展確實是第一生產力,但這個社會中,在我們的人生中,所需要的遠不只是格式化的“生產”。
不要讓人類“格式化” 篇3
國一作文 ,713字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出。其中,令大多數人擔心的大概就是人工智慧的智慧化了。然而,當我們在擔憂人工智慧會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同時,蘋果公司總裁卻更擔心人類被“格式化”,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像冰冷的計算機一般。
可想而知,價值觀和同情心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價值觀是個人的價值取向,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價值觀,就好比在迷霧中航行的船隻失去了遠方明亮的燈塔指引方向,那麼他只能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而同情心則是個人慈悲、憫人的胸懷。歷史上,不只一位偉人說過“做人要有同情心。”我們雖不是偉人,但也需不失一顆同情心。還記得幾年前有一則國外新聞,一個即將餓死的流浪漢得到了一張一百美元的紙鈔,他卻起身將錢捐給了一個急需費用來動手術的病危女孩。有人覺得他傻,有人好奇地上前詢問:“你都快餓死了,為什麼還要把錢捐出去?”對此,他的答覆是:她比我更可憐。由此可見,這個落魄的流浪漢尚且有同情心,懂得同情弱者。
相信你們都聽到過發生災害時,世界各國送來的援助吧,也有許多支援慈善事業的行為。(雖有一部分可能是為了“作秀”。)但我們不可否認,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富有一顆同情心才會如此施出援助之手的。
如果一個社會失去了這些人,失去了同情心,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一個社會啊。老人摔倒了,無人去扶;某地發生災難,無人去幫助……若是這樣,那麼這個社會就充滿了“行屍走肉”。人們為著個人利益而奔波著,卻沒有人關注,或是關注了卻不願幫助那些不幸遭受苦難的人。
價值觀是方向,同情心就是不可或缺的個人品質。不要讓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被“格式化”所抹除。否則,“格式化”抹除的不僅僅是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更是人性。
人類機械化思維下的冷思考 篇4
國一作文 ,876字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罔顧後果。
就在人類害怕人工智慧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的時候,是什麼促使庫克作下這番定論?我想是因為人們過渡追求理性、高效的做事態度,讓現代社會被“冷酷、壓抑”所充斥包圍。人們有時自身不得不面臨所謂人際、公事的多方面挑戰,無法反抗又不能逃避“百般摧殘”。又何以給予他人關懷與愛心?
正如“計算機”思考,指的是人類思維的機械又頑固不變那樣。在我們一代代走向機械化的背後,一方面是人們害怕受到道德的批判,因此自身認定一個特定嚴苛的處事標準來武裝自己;另一方面,是社會的需求在左右人們對於價值的判斷,不可否認,它在廣納聽命辦事的機械化人才是出於本身的考慮,對於高效有序的追求。在兩者的互相推動促進下,“人類機械化”在向我們靠近,真正可怕的就要到來了……
首先,機械化思維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它所影響的不只是個體的價值觀,更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價值取向。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如今卻被其反噬,實在荒誕!如工業社會初期的資本家一樣,現代社會的人們也同樣執著“多利多產”,嚮往金錢利益的物質生活,就拿當今的“買房炒房”來說,人們覺得資產與地位是自身價值的體現,時代在輪迴,人們的思想頑固不變,時代價值觀在原本正常的軌道上發生偏離,“機械化思維”正變向地迎合人們的味口,致使其成為當代的風向標!
再者,機械化思維也對人才造成束縛。人類的惰性是其天性,一成不變而非創新,人們害怕在新方向中迷失,機械化的反覆輪迴,是應試教育額的弊端。創新,對當代來說是一個急需克服的關口。不少有志之士因為沒有市場與資源,而放棄改變的機會,淪為常人,淹沒在機器無止境的轉動軸線中,甚是可惜!
面對以上情況,我認為“變”字最重要,怎樣“變”,如何“變”?文化的傳揚與社會氛圍的良好營造是絕對有效的方法。從自身考慮,擇優而選,從文化中尋找自身的價值,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機械化思維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徜若置若罔之,那麼人類必將面臨淘汰,唯有樹立符合時代的價值觀、保留本真的同情,方能變而重生!
論人類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篇5
國三作文 ,953字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可見人類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機器只會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式去執行,不懂得變通與改變。而人類不同,人類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知道如何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懂得隨機應變,而不是按預定好的一條道走到黑。這正是人類高於機器的關鍵之處。而如今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擔憂——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正是我們所有人應該關注的話題。
《晏子使楚》的故事講述了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千方百計地使晏子出醜,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後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靈活應變令所有人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為說明是楚國的風氣不好才使人“善盜”,說出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辯證名句,使楚王啞口無言,使讀者為之動容。
試想,若晏子只按計劃使楚的方式,那麼當他面對楚王的百般刁難時,必會困窘不堪,因為晏子失去了當場思考,隨機應變的能力。可見,人類自我思考是人類取得成功的條件與基礎。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形成獨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類必須要多讀書。腹中有墨,方能從容以待。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別人傾盡一生的心血編著的書籍,我們只需花上幾天,便能瞭解長達一輩子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要堅持讀書。蘇東坡讀《阿房宮賦》至四鼓灑然不倦,可見他對於讀書的執著與痴迷。我們要讀各種領域的書。正如賈平娃在《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書》中所告誡小妹的那樣,每種書都要讀,不能只盯著一種讀。
另外,人類必須要善學習。思學結合,才知學無止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讀書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後產生了問題,便要去虛心求教別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思考和學習緊密結合,人類才能不斷進步。
最後,人類必須要勤實踐。實踐相伴,而會終出真知。
“光說不練假把式。”意思是隻知道理論知識卻不實際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在不斷與他人交往形成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才能收穫經驗,才能獲取真知。
人,立足於思考而存在。這也是人類與計算機的最大區別之一。多讀書,善學習,勤實踐是形成獨立的必備條件。人類的自我思考,使科技發展,使生活更美好。
人類“機械化時代” 篇6
國一作文 ,939字在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的當下,各種預測計算機在未來替代人類的科幻、災難大片接踵而至。但是,當我們在擔憂計算機“人類化”思想的同時,又何曾想過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了?
我們要在堅持本心,恪守人格的同時,學會擁有愛心,幫助他人。這樣就能避免人類思想“機械化”,使人類有別於機器。
首先,失去價值觀是人類“機械化”思考會帶來的直接後果。當我們坐在教室中,搖頭晃腦地把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股腦兒背出,有有誰能深刻到位地理解其中的任意一條價值觀呢?這種荒謬之至的唸經背書,正代表著人類“機械化”時代的到來。一位哲人曾說過“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計算機技術的空間是三維的,而人類的思想卻有是二維,能以幾何倍數被放大。而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好人類的思維能力,靜下心來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觀。在劉慈欣的著作《三體》中,三體人有著絕對領先的科技水平,但他們最大的弱點就是暴露的“思維”,他們的“思維”是如同說出來一般沒有掩飾能力的,同時也無法擁有成型的價值觀。他們懼怕人類的思維,便研製出“智子”來迷惑人類,試圖控制人類的思想。然而,人類只要學會堅持本心,有正確的價值觀,人類的思想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其實,市區同情心是人類“機械化”思考會帶來的發展性後果。計算機是被程式設計好的,在它們的字典裡永遠不可能出現“同情心”一詞。何為同情心?是不論自己的地位高下,不論對方的貧窮富有,只要他人有所求,自己會盡自己所能幫助他的心態。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創造計算機,能控制計算機的原因。簡單地說,計算機的發明也是基於同情心而發的;具體地說就是計算機是被髮明出來為造福更多人類,使全人類過上更便捷生活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計算機帶來的方便生活而失去同情心,而是要常懷同情心,將同情心作為更多新事物發展動力的源泉。“生而為人,我很自豪。”因為我是人,所以我有同情心。在建立良好價值觀的基礎上,人類只要常懷同情心,就能運用計算機建設更好的社會,而不是被計算機限制了思維。
若說價值觀是構建人類的基礎,那同情心就是一切發展的動力源泉。讓若失去了他們,人們只會剩下一副汙血汙骨的皮囊,失去了靈魂,成為可悲的機械骨架,被歷史的洪流沖垮。
讓我們擺脫機械化思考,為創造更好的人類而奮鬥!
資訊化社會的後遺症 篇7
國二作文 ,905字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越來越多電子產品的出現,人們更多的把生活、快樂和思考基於電子裝置之上。從前由人與人組成的生活和感情正在慢慢崩塌。
現在的人們居住在鋼筋水泥中,使用各類電子產品,他們習慣了用計算機思考出最有利於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或許精確無比,但卻缺少了人類的溫度。
就比如說之前最熱議的一個話題:一個老奶奶倒在路邊無人攙扶,最終導致死亡。這種慘案的發生,僅是源於人們的淡漠甚至說惡嗎?其實並不是。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人從出生開始便有著惻隱之心,之所以無人去扶那位老奶奶,只是因為媒體上曾經傳出過有人扶起倒地老人卻被冤枉訛錢的訊息,因此路過的行人在自己腦中權衡利弊後,發現弊大於利,於是果斷捨棄了自己的本心,眼睜睜的看著老人死去。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人性的淡漠而造成的,其實只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大多都習慣於用機械化的思維,宛若一臺冰冷的機器般思考問題,以自己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首要,用大腦精確計算出了利弊,然後將阻礙最後結果生成的東西,譬如本心、本性,統統捨去,最後得出的結果令他們的利益得以最大化,這樣所謂的成功,竟也會讓這些人無愧於心!
類似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人心也因此逐漸變冷。比起從前許多人家擠在一個小弄堂裡,下雨了有人幫忙收衣服,左鄰右舍相互幫襯的生活來,簡直如至地獄。現在人們如機器般冰冷的思考方式使得像雷鋒這樣捨己為人的人所剩無幾,那些所謂的成功者都是在冰冷的思考中勝過其他競爭者後,才獲得了他們如計算機般大腦的資本—金錢、地位和名譽。在我心中真正的成功者,是像去年那位為救人而放棄高考的高中生那樣的人,他們延續了人類的思考方式,或許默默無聞,卻是真正人性的成功者。
可笑的是這種順從本心的行為,卻被現在的許多人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偉大的善良,更有甚者,還覺得那麼做的人只是為了沽名釣譽。這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導致這樣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人們計算機般的思考中,利益大於一切。
蘋果公司的總裁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現在的計算機越來越人性化了,人類的思考卻越來越機械化,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論人類與計算機 篇8
國二作文 ,1139字在科學技術與人工智慧以超前速度發展時,幸運的是,如今的我們便生活於這個時代中。我們見證了地鐵車廂中嘈雜的到站通知變成了液晶屏上GPS智慧跟隨;我們見證了蘋果手機從輸入密碼解鎖到指紋解鎖再到智慧識別人臉解鎖;我們見證了百度,谷歌等搜尋引擎的搜尋範圍從狹小到寬泛……我們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確實讓人類生活的品質更高,效率更高。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思維。正如《一站到底》最終環節上場的機器人,除去為搜狗瀏覽器做廣告不談,機器人的答題速度已經深深震撼了所有人,可機器人終究是機器人,也會在沒有完全錄入題目的前提下因搶答而答錯,也就意味著計算機是無法真正複製人類的思維而取代人類的。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由於計算機的利過大而隱藏了弊,人類已經漸漸產生了對計算機極大的依賴性。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而不是物,正是因為人擁有著自己的情感與看法,不會一味地只用一種方式思考問題,也不會從頭到尾只擁有一種情感。可仔細想想,深深被計算機的便捷與呆板包裹的人類,是否真的還在堅持自我呢?
像前幾年網路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老人摔倒該不該扶”事件,我相信不管是什麼人,眼前映入的是一個年過半百,頭髮花白,苦苦呻吟而不得動彈的老人時,腦海中最快閃現出的情感一定是心疼與同情,一定是主觀意識上想要將老人扶起的。可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選擇了麻木走開,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僵硬離去的背影好像寫滿了眼花繚亂的程式設計,最終得到了最利己的答案。
如同讀一篇文章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行品味而是上網尋找答案,讓機器幫我們分析文章,我們早已忘記了去體會文字帶給人的力量,忘記了走進作者的內心,忘記了去發現書中的真諦……所以最終也沒有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價值。又好比時下最流行的解壓方式—旅遊,人們總是提前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最佳的旅遊景點才有目的性地前往,瘋狂的拍照,發朋友圈的同時,有沒有真正想過旅遊的真正意義與價值?還是旅遊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早已從單純的遊山玩水演變成了盲目的炫耀心理?
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我們去思考。計算機能給我們普遍的標準答案但無法進入人心,挖掘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計算機能告訴我們景點的地理位置但無法指引人類心靈的方向,也無法讓我們領略到景物背後所暗藏的文化底蘊;計算機能夠告訴我們最便捷的方法但無法擊垮我們內心的善良與溫暖……
人類的思想本就複雜多變,也獨具特色,正是因為人類擁有了情感,無論善惡,無論大小,才使得人與人之間有著和諧親密的聯絡。人類應善於利用計算機,但切勿讓計算機玩弄人類,被計算機所覆蓋的思維,後果不堪設想。
共享的資訊化時代 篇9
記敘文 ,812字日前,出現了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共同享用的資源:ofo、小鳴、Evcard等等。這些共享資源正在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城市。
自從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誕生,人們的生活觀念就有了巨大的改變,全球資訊網、因特網的出現,將人們家庭的資訊以一種似乎不可能達到的速度飛一般地傳送到世界各地,傳送到千家萬戶。
正是因為這些網際網路絡的誕生,一些人們產生了“讓資源共享”的理念。自2015年年末第一輛摩拜單車在北京誕生,人們的生活理念便出現了改變:自行車、雨傘等一些“私人財產”,因為受到了“共享理念”的影響,適用範圍不再侷限於家庭,而可以遍佈整個城市使得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共享資源”,我想,這應該就是“共享資源”最大的益處。
一次在路邊,我看見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只見他不停向飛馳的計程車招手,可司機們就像是沒有看到他似的。這時,他看見一旁有一輛名為“享騎”的電單車,只見他拿出手機,對車牌掃了掃碼,不過幾秒鐘,便騎上車,揚長而去。現在“共享資源”的發達程度,雖說還不能取代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卻十分方便,這件事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論證。
共享雨傘,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汽車……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十分重要的生活用具,甚至一些人們“竭盡財力”想要購得的“寶貴財產”,現在都變成了大家能夠共同享用的資源,既低碳環保而又不浪費錢財,共享資源的許多優勢,已經可以取代人們日常依賴的名牌豪車,私家寶馬。
截至目前,共享資源的範圍已經遍及國外,在紐約,在倫敦,在阿拉斯加,在佛羅里達,共享資源都得到了外國友人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和喜愛。
現在,這些共享資源正逐步地將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共享化、資訊化的現代化城市,無論男女老少,都能享用到共享資源帶給他們的便利與快樂。相信在這個先進觀念、先進思想的驅動下,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燦爛,更加繁榮,更加美好!
資訊化的生活 篇10
資訊化的生活作文50 ,562字隨著資訊化,手機也不僅僅是通訊的工具,還可以玩遊戲,上網等。
想和朋友聊天,也不一定要見面,可以使用聊天軟體,隨時隨地的和朋友視訊聊天。思念遠方的家人,想給他們報個平安,也很方便,通過聊天軟體,可以視訊通話,這樣既能聽到聲音也能看到想念自己的家人,真是兩全其美呀!
以前,想買本心愛的圖書,就必須出門去書店,現在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會由快遞員直接把書送到家裡,並且網上書店二十四小時營業,非常方便,也不會因為沒帶錢包而無法付款。說到支付,以前人們總是帶著好幾百元錢出門,為了不被小偷偷掉,藏到自認為安全的地方,非常麻煩。現在有了手機支付,不僅支付速度快,而且不用找零,身上也不用帶太多現金,既安全又方便。
雖然科技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他們的“陰暗面”也同時困擾著我們。以前,大人們一有時間,就會陪孩子玩,或者陪家裡老人聊聊天。現在,他們一有時間,就會低著頭陪自己的手機玩。以前,人們一天可以看掉整本書的一半,甚至是一整本書,現在,他們可以在網上看電影,看新聞,把大好時光全都浪費了。也許有人會說,可以在電子產品上看書,既節約錢,還保護環境。但是這樣對眼睛的傷害非常大,現在已經有很多同學都變成了“四眼仔”。
電子產品對我們的生活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合理的運用他們,讓他們成為真正能對我們生活有幫助的朋友!
資訊化卻又碎片化的今天 篇11
資訊化卻又碎片化的今 ,1006字當低頭一族塞滿車廂,對地上的空氣熟視無睹時;當你無法再連貫地傾讀一本小說,又因生活的“豐富”而瞬時轉移時,也許不僅捫心自問:“而今的生活怎麼會如此豐富,卻又如此瑣碎?”
當然不難想象,我們遇上碎片化生活的原因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與資訊化的加深。迷路時,開啟導航;學習時,“度娘”幫助’;生活中各類訂餐軟體、購物軟體、打車軟體和共享單車等也隨之應運而生。資訊化卻又碎片化的生活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那麼,既然如此,我們又應如何面對與處理呢?
何為碎片化?言下之意,變得零散瑣碎。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今天,電子產品與各類網路科技的成熟,各類資訊撲面而來,大資料改變著生活,眾人都會感慨今非昔比,在享受豐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生活時卻忽視我們的生活正因此逐步碎片化。我們獲取資訊如此容易時卻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閱讀文件有多少人會超過20頁並將其看完;有多少人會去分析其真假,又有多少人又不加思索地去轉發資訊。當今網際網路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面對其利弊,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置身事中,不堪其勞,更有的人為己所用,獲其迅速、海量資訊時又摒棄所帶來的不好影響。
人們常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人們網上衝浪,感受它的便捷、智慧、全面時,卻一點點受其禁錮。美國一項研究表明,70%的都市人的,手機如影隨形,無事更會翻看娛樂;27%的都市人,能夠適當且節制的使用手機;3%左右為幾乎為不使用的人們。簡而言之,網際網路產品成功俘獲眾人,而這一現象所帶來的直接弊端不言而喻,思想弱化,閱讀簡化,交際淡化,表述隨意化……,這是一種慢性中毒,甚至可稱為一種慢性自殺。也許那些身為科技工作者,甚至是科技精英,受利益或者更長遠的發展,會忽視這類慢性自殺,可作為一個身處當代時期背景的受奴役者而言,需要注意更需重視。
既然如此,面對並身處碎片化的資訊時代,無需太過苦惱,也許大家都明白以柔克剛的道理,那麼化散亂為整體,化繁為簡,欣然接受一切碎與不碎,在都市喧鬧中尋找一片屬於你的靜謐之地。放下手機,讀本小說,聽著音樂,盡情的舒展自己,去適應和整合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在不足中一步步完善自我,找尋真正符合自己的生活節奏,成為一個“破銬鐐者”,重回自由。
當你面對資訊化又碎片化的今天,不要緊張,不要害怕,只需拿出一點勇氣,去面對,去學會接受,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受其禁錮,能夠更好的把握自我,能使自己更放異彩。
資訊化帶來生活碎片化 篇12
資訊化帶來生活碎片化 ,848字21世紀,資訊科技大力發展的現代,伴隨著智慧手機、線上購物、線上觀看視訊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產品的不斷出臺、更新換代。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零碎起來。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最先遭到粉碎的,那就是時間。在資訊科技被髮明之前,人們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件事—閱讀報刊,可當網際網路誕生之後,你能通過上網來了解實時。這不但節省了購買報紙的時間,還解決了廢舊報紙的處理問題。在之後智慧手機出現了,在手機上下載某些應用程式,它們能直接推送剛發生的新訊息,這使得你都可以不用搜索就知道這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件。
說到智慧手機,那絕對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整合了一部分電腦的功能並且體積小易於攜帶,再加上如今較為實惠的價格,到全年齡段人們的好評與喜愛。但是手機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支離破碎。在它出現之前,使用公共交通去上班、上學的時間一直是很無聊的。當它出現後,這段零碎的時間被利用起來,人們可以用它來閱讀、娛樂、消費。隨著智慧手機的功能愈發強大,它不再單單作為一個通訊工具。人們不僅在公車、地鐵上使用它,吃飯、睡覺前都在使用,原本自然的、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被打破。
我曾問我母親:在網購出現之前,您每天要花費多少時間在買菜上?她給了我一個我預料之外的答案—兩個小時左右。母親每天要做飯,所以必須去採購,光是往返於家和市場之間就得花上個四十五分鐘更不用說花費在挑選和採購上的時間了。可是現在有了網購。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選中中意的產品,然後線上支付,快遞就會送貨上門,省時又省力,網購還擁有著價格上的優勢。這樣就使得購物變得碎片化,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下單購物。
如此碎片化的社會無時無刻地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它加快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使得我們不停地忙碌,使得我們的心境愈發急躁。心境一旦急躁起來,做事就開始變得應付,喪失效率、質量低下。
我認為,生活不能過於碎片化,仍要有一些計劃。計劃之餘再用碎片去填補,充實我們的生活。在追趕資訊帶來的潮流的同時,也不能讓它把我們的生活給擊碎。
資訊化對我們的影響 篇13
資訊化對我們的影響作 ,908字我們的生活正在被資訊化影響著。我們獲取資訊的途徑很多,如電腦、手機、新聞等,對於我來說,資訊較多來源於手機。手機既方便了我的生活,又對我的學習帶來了幫助,但是也讓我成為了“四眼”。
手機能讓我們學習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如上網課、作業幫、奈米盒等,在家可以進行方便快捷的網上支付(如購物、外賣、訂位等)和通過手機看大量的新聞資訊。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在練習冊上的題目沒做出來,我去請教我媽媽,她把題目看了一遍,用她的方法把它做出來,我對她很崇拜,但媽媽說:“雖然我做出來了,但好像不是你現在學的方法,你到作業幫上去搜索一下,看有你現在學的方法嗎?”我搜索了一下,哇,有很多關於這道題的解決方法和解題思路。我看了一下,找出最符合我現在學的那一課的方法和解題思路,認真學習,並弄懂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讓我在課後練習中舉一反三。
但是手機也是會讓我們沉迷於它,無法自拔。記得我看過一個視訊是關於手機的:一個12歲的小男孩因為沒有遊戲金幣而不能再玩了,就向爺爺要錢時,因為爺爺知道如果給他錢的話,他就會整天捧著手機不放而不去做作業,本身是全班第一名考雙100分,自從有了手機做作業不經過大腦思考而抄答案,最後變成了倒數第一名,只考語文、數學40分,他也每天去老師辦公室,也成為“常客”。所以拒絕了給他錢。誰知,小男孩不聽別人的勸說,就拿刀威脅爺爺給他錢。還說:“給錢,否則你會被我殺死的,快點,3、2、1、”爺爺把木棍伸向他,他用刀砍掉木棍的一段,一段、二、三,爺爺的木棍只剩下一點了,小男孩才肯罷休。後來記者從爺爺那兒得知那部手機是他父母給他的,是他的父母嫌他太吵而給他手機,但當時只是讓他打電話用的,因為他上學比較遠,他如果放學晚可以打電話給爺爺,但沒想到他會下載王者榮耀,是因為他看別人玩得很厲害,他不服他比別人差才下的。早知道這樣的後果,當初就不該給他手機。看完這個視訊,讓我不禁感嘆:現在,手機雖然讓我們學習許多的不知道的知識,但是也要控制時間,否則會沉迷於手機,不利於身心健康。
一味地控制中小學生不用手機是不對的。用手機的前提是不影響學習和有自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小學生更好地利用手機這個工具,為他們服務。
資訊化下的溫暖 篇14
國一作文 ,812字什麼是人?人類是一種充滿情感的生物。從古至今,人類相互扶持,社會不斷進步,才有瞭如今的現代文明。然而,隨著生活被資訊化,人類本身也變得越來越資訊化了。人們像電腦一樣思考權衡得失,愛心和傳統的價值觀漸行漸遠。
前不久中山公園地鐵站有一個年輕人跳樓自殺,視訊很短,但是看得人心驚肉跳。一個年輕人站在輕軌邊緣,聽到了“死都不怕還怕啥,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跳啊?”輕生者當時可能很猶豫,但是這些冷冰冰的話卻在背後狠狠地推了他一把。最後,在他絕望的跳下去之後,很快成為記者筆下的一篇新聞稿,又被娛記發掘各類花邊新聞,被當成商品一樣消費,肯定的是,明天一個明星的出軌肯定就會讓人民遺忘他。晚上,我開啟網頁看到的都是關於這件事的各種並非善意的猜測,各種尖酸刻薄的評論。我的視線漸漸模糊了,螢幕上的文字就像一個個螞蟻,噬咬著螢幕,我沒法繼續看下去了。
走出宿舍,在校園裡漫步,天上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我突然想起放在圖書館前的自行車,晚上門前是要清場的,我趕緊往圖書館跑去。一個大姐姐站在車棚門口,撐著一把破舊的雨傘,我遠遠地就認出她就是平時看車棚的人,我平時騎車進出,從來沒有和她說過一句話。看見了我,她第一句話就是:“下雨了,我幫你把車座套上了塑料袋,”時間已經過了她的下班點,“你等到了現在嗎!”我很驚訝,她衝我淡淡的一笑:“雨天路滑,騎車當心”接著她轉過身,在我的視線裡慢慢走遠,或許她家裡孩子還等著晚飯,或許還有老人需要照顧………。但是,為了最後看守的一輛自行車,她選擇了堅守,秋雨微寒,我的心頭卻有了一絲暖意。
或許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裡,還會有很多人留著那份溫暖,人與人之間不只是利益權衡,這份暖意伴隨人類一路走來,也必將保護我們不被機器所奴役,這就是我們人類最寶貴的東西—愛!
資訊時代,更需“人類式”思考 篇15
記敘文 ,959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大膽預言了人工智慧的出現。然而,人類預想到了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為“人機大戰”而恐慌著,卻鮮有人意識到,真正值得恐懼的,是人類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類與計算機徹底調換了位置。
個人的價值觀,累成於生活經歷中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正是人們各異的價值觀,形成了整個社會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當計算機將人連線成網,不同的價值取向撲面而來,人類便自發地在計算機網路中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了網路時代的價值趨同。與地域文化不同,網路的作用是世界性的,這種趨同便在整個世界範圍中發生,不同於主流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被迫凋零。人類最終,如量化生產的計算機一樣,只擁有量產的思維,失去了個人的價值觀。
也正是源於這種價值的同一性,人類的絕對是非觀念被無限地放大。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制相同,人類的大腦中也產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斷模式,因此當女教師危秋潔在日本失蹤,網民立即武斷地將“去日本”劃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擊代替哀嘆與同情。資訊時代的同情匱乏,本質上是這個時代對差異的排斥和是非觀念的單一化傾向。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人類對於事件後果思考的淡化。在沒有大資料的支撐下,計算機無法實現對後果的預測,只能機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動作。人的閱歷本身便是一種“大資料”,換言之,人類是擁有預測結果的能力的。但在資訊化時代,網路交流是匿名的,個人的言論、行為都無需承擔責任,不必顧及後果,於是英國脫歐、網路暴力導致少女自裁,時代的列車脫離了預定軌道,向著無法預測的方向駛去。
這樣看來,資訊時代的種種混亂都是由計算機的出現引發的,我們應當摒斥它、拋棄它。實際上,無論是人類的價值趨同、絕對是非觀念,抑或是無責任下的罔顧後果,都是人性中客觀存在的,只是恰好在這個時代一齊爆發。時代的發展是必然的,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時代的更迭。我們所能夠做的,是將人類自身適應於時代,不被時代潮流裹挾,學會包容差異,學會辯證思考,學會在無紀律的生活中束縛自我。
人類的思考,締造了長達近萬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類不為計算機所牽引驅使,即便人工智慧成為現實,人類也大可不必慌亂—人類將依然能夠控制它、利用它,彼時的人工智慧,也只不過是計算機更換了一種服務於人類的方式罷了。
碎片化資訊與人格 篇16
碎片化資訊與人格作文 ,1113字前不久,答一張歷史試卷,發現其中有道課外的題我只能答一半。記得題中問《三國演義》中黃巾起義的時間與主要人物,而我卻只答出了後者。為什麼?因為我只在網際網路上了解過這本書的概要,而其中給予我的資訊是碎片的。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習慣於通過網路來獲取片面的資訊、知識,而生活在我周遭的朋友、鄰里,甚至可以說是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亦是如此,這似乎是成了現代人充實生活的主要途徑。在這個行動式移動裝置和網際網路共同主宰的時代中,人們樂於撿起碎片時間獲取碎片知識。這初聽起來是好事,但如果因此將整塊的時間刻意掰碎,最後會落得與本心背道而馳的下場。譬如吃蛋糕,吃一小塊的時候仍要把每一層都切過去。碎片化閱讀也是一樣,在擷取碎片化文字時,將時間與知識結構碎片化,進而可能導致人們認知的碎片一碎在碎化為烏有。但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都依舊樂此不疲呢?
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的浮躁吧。平日裡,當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直接閱覽碎片化資訊時都會有一種直觀的頭腦快感。於是我們對訊息獲取越來越缺乏耐心,“刷屏”成為了電子閱讀的主要方式。人們於是更偏愛於那些帶點幽默色彩但貌合神離的文字資訊,轉發點贊數輕鬆上萬,但卻對那些大家辛苦寫出的長篇大作、專業論文視而不見,支持者永遠佔少數,有時甚至寥寥無幾。這更是體現了我們對精神短暫快感的追捧和對全面知識的褻瀆。
那人們為什麼不願去吸收經典的整體的文化大餐,如此浮躁,而甘願去了解片面的碎渣式資訊呢?因為我們還需要應付交際。同學間,我們總不免在一塊兒談天說地,內容涉及如此之廣,而整體閱讀又來的慢,怎麼應付?而就連學校這個小圈子都會遇上這些問題,社會中又怎麼能避免?於是我們只能以收集碎片化資訊的方式來帶給自己短暫卻明顯的快感,也“快感”一下別人,疲倦地應付一下我們那脆弱的人際關係。
而在這個以“快生活”聞名的社會,我們不得不選擇性忽視與自己暫時無關的內容,又為了維護自己多方面的角色而不斷食碎片化資訊。
但是,我們難道不能單一一下自己嗎?是的,我們不能否認碎片化資訊是完全沒有營養的,因為它來自於有用的整體文字。可,它畢竟永遠替代不了那些經典,那些大家用心去整理寫下的整體文字。太多對碎片化時間與碎片化時間的沉溺,會碎片我們的認知甚至於人格,會促使我們成為千面一人的“面具人”。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應放下手中的電子裝置,擠出一點時間去閱讀紙質的書籍,用整體時間去吸收整體知識吧!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認知,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格、獨一無二的魅力!
不然,我們只會收貨一個被碎片化資訊碎片化了的人生!
於是,我翻出了那本塵封已久的《三國演義》,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
碎片化資訊與人格 篇17
碎片化資訊與人格作文 ,1113字前不久,答一張歷史試卷,發現其中有道課外的題我只能答一半。記得題中問《三國演義》中黃巾起義的時間與主要人物,而我卻只答出了後者。為什麼?因為我只在網際網路上了解過這本書的概要,而其中給予我的資訊是碎片的。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習慣於通過網路來獲取片面的資訊、知識,而生活在我周遭的朋友、鄰里,甚至可以說是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亦是如此,這似乎是成了現代人充實生活的主要途徑。在這個行動式移動裝置和網際網路共同主宰的時代中,人們樂於撿起碎片時間獲取碎片知識。這初聽起來是好事,但如果因此將整塊的時間刻意掰碎,最後會落得與本心背道而馳的下場。譬如吃蛋糕,吃一小塊的時候仍要把每一層都切過去。碎片化閱讀也是一樣,在擷取碎片化文字時,將時間與知識結構碎片化,進而可能導致人們認知的碎片一碎在碎化為烏有。但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都依舊樂此不疲呢?
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的浮躁吧。平日裡,當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直接閱覽碎片化資訊時都會有一種直觀的頭腦快感。於是我們對訊息獲取越來越缺乏耐心,“刷屏”成為了電子閱讀的主要方式。人們於是更偏愛於那些帶點幽默色彩但貌合神離的文字資訊,轉發點贊數輕鬆上萬,但卻對那些大家辛苦寫出的長篇大作、專業論文視而不見,支持者永遠佔少數,有時甚至寥寥無幾。這更是體現了我們對精神短暫快感的追捧和對全面知識的褻瀆。
那人們為什麼不願去吸收經典的整體的文化大餐,如此浮躁,而甘願去了解片面的碎渣式資訊呢?因為我們還需要應付交際。同學間,我們總不免在一塊兒談天說地,內容涉及如此之廣,而整體閱讀又來的慢,怎麼應付?而就連學校這個小圈子都會遇上這些問題,社會中又怎麼能避免?於是我們只能以收集碎片化資訊的方式來帶給自己短暫卻明顯的快感,也“快感”一下別人,疲倦地應付一下我們那脆弱的人際關係。
而在這個以“快生活”聞名的社會,我們不得不選擇性忽視與自己暫時無關的內容,又為了維護自己多方面的角色而不斷食碎片化資訊。
但是,我們難道不能單一一下自己嗎?是的,我們不能否認碎片化資訊是完全沒有營養的,因為它來自於有用的整體文字。可,它畢竟永遠替代不了那些經典,那些大家用心去整理寫下的整體文字。太多對碎片化時間與碎片化時間的沉溺,會碎片我們的認知甚至於人格,會促使我們成為千面一人的“面具人”。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應放下手中的電子裝置,擠出一點時間去閱讀紙質的書籍,用整體時間去吸收整體知識吧!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認知,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格、獨一無二的魅力!
不然,我們只會收貨一個被碎片化資訊碎片化了的人生!
於是,我翻出了那本塵封已久的《三國演義》,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
論資訊的碎片化 篇18
論資訊的碎片化作文8 ,848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心態與認知的改變,本該完整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生活不僅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會對我們今後的人生以及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網際網路資訊的碎片化的確極大的簡化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可以利用平時有限的時間更有效率的去閱讀那些重要的事件、新聞。可是,有時碎片化的閱讀卻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困惑。在如今各種“標題黨”橫行的時代再加上一些無良媒體的誇大其詞,會給那些習慣閱讀碎片化資訊的人帶來強烈的誤導性。不少資訊往往會在不斷地傳播中被扭曲是非,失去了原本的涵義,從而使某些人或事被賦予“莫須有”的評價。網路資訊的碎片化雖然方便了閱讀,但的確會使資訊的真假更難以確認,從而造成許多斷章取義的事發生。因此,如果有多餘的時間,最好還是去閱讀完整的資訊,這樣才能使自己始終保持客觀、清醒的頭腦。
碎片化的生活不僅體現在網際網路上,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在受著碎片化“潮流”的影響。比如,我們在學校的學習其實已經碎片化了。由於高考政策的改革,學習節奏的加快,不少老師便會選擇只講那些被列為考點的知識,對於其他的一些考試不考的冷門知識直接略過。雖然這會使我們在應付考試時更加得心應手,但在今後更深入的研究學習中會因為某一段知識的缺失而使思維更加混亂,最後反而需要我們耗費更多的時間去理清那份知識的空白。
碎片化的優勢在於方便快捷,可這在有時也是它最大的缺點。全面性的喪失造就了它經常會引發一系列的錯誤,而要想改變著錯誤,往往又需要更多、更久的時間。
可是,反觀當今社會,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更傾向於接受這種碎片化的資訊,因此網上“泡麵小說”、“泡麵新聞”受到不少人的熱愛與追捧。殊不知,當他們對這種強行填塞進大腦的碎片化資訊產生依賴後,會漸漸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會讓人產生遇到什麼事只要讓別人去整理,自己只需要接受就行的思想,碎片化資訊在有時無疑於會使人上癮的“毒品”。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的大腦,碎片化資訊一覽而過即可,萬萬不能持續依賴。
論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痛苦 篇19
國一作文 ,560字我認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大多是痛苦。
戰爭總是有勝利者和失敗者。但是我認為,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
這是因為每當戰爭結束之後,各方都會有所傷亡,有所損失,都要用時間來恢復。所以我認為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最終結果只會是痛苦。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駐紮中國的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燬瀋陽北郊附近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的,日軍以此為藉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佔瀋陽城,這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這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攻陷南京,接著日軍以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砍頭、軍犬撕咬等極其殘忍的手段,對南京平民和被俘虜中國士兵進行了持續的慘無人道的血腥大屠殺,這就是南京大屠殺。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戰爭,這些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最終結果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戰爭一旦開始,人類的痛苦就開始了;戰爭一旦結束,人類的痛苦就結束了。
戰爭開始人們就要準備衣服和食物;可能要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充軍打仗;也可能戰死沙場,讓親朋好友們傷心。這還會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和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使人們天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 篇20
日記 ,633字人類對自身是最感興趣的,無論是對自己產生各種迷戀或者厭惡的情緒,人是最關注自己存在的生物。探究人類本身奧祕顯然是一大研究課題。人類研究學包括人類大腦進化史、人類心理學、認知精神學等方面,瞭解與研究人類大腦進化史將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日常裡一些行為。
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可認識自己本來就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反而有時候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而不是導致其他行為?為什麼有時我們與大眾的行為一致?有時人群裡有些另類的個體?隨著時間流逝,無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社會,對於某些社會現象或外界刺激,我們的反應是一樣的。比如看到關在鐵籠子的老虎獅子,我們還是帶有警醒害怕的情緒。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到現在,遠古時代那漫長形成的恐懼躲避猛獸的本能情緒還深深地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裡。而每年交通事故奪走許多生命,相比於籠子裡的猛獸我們不會特別警醒害怕汽車。為什麼呢?因為汽車是近現代產物,還未出現在遠古時代,我們能形成一種對汽車警醒的本能情緒的時間還不夠漫長。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就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卻經常以遠古時代的本能情緒對生活做出的各種行為反饋。遠古人的大腦由原始情緒與條件反射模組的大腦基底核主宰,而現代人的大腦進化衍生出以理性為主導的高階認知模組。我們有時大腦裡冒出許多想法卻糾結無法決策,是因為大腦各部分不協調工作產生的結果。最後是感情用事還是理智反應,就得看大腦由情緒系統掌控還是理性認知模組主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