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鄂州相關作文20篇

舌尖上的鄂州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9字

來到我的家鄉鄂州,當然離不開一個字“吃”,而在我們的傳統節日裡,美食自然更是數不勝數,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一下吧!

毛主席曾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我們鄂州的武昌魚可是一道名菜,武昌魚清蒸以後,魚肉色澤如同羊脂白玉一般,入口爽滑如絲綢。吃武昌魚,最好清蒸,這樣才能把肉的鮮味“封鎖”在魚裡。不用任何增味料,武昌魚那種揮之不去的鮮甜綿軟,就在你的口齒之間,按摩你舌尖上每一個味蕾,不能自拔!如果你來到鄂州,不吃武昌魚,那就相當於白跑一趟鄂州喲!

假如你喜歡重口味,第二道名菜可是在鄂州無人不知的“雅惠鴨脖”,別人嗤之以鼻的下腳料食材——鴨脖子,雅惠做成美味佳餚,連看似無用的鴨頭,鴨架子等,也做成了山珍海味,令人口水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雅惠鴨脖,外面火紅火紅的,給人一種火辣辣的感覺,這一點就足以勾起人的食慾了,聞起來辣中有香,香中有辣,令人的口水完全不能自控,這就是它最虐心虐嘴的地方。雅惠的鴨脖嚐起來,初咬時有少許辣味,鮮嫩的鴨脖子裡又帶有一絲的甜,這種甜轉瞬即逝,麻辣又任性地突如其來。複雜又調和味道,誘惑你幾口便能吃完了,有時真讓人恨不得把骨頭裡的汁再吸出來,把骨頭都嚼得稀爛!所謂吃鴨脖不吐鴨脖骨,這才是吃雅惠鴨脖的最高境界!

咱們鄂州還有一道小吃,卻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割也割不斷的情結呢!大才子蘇軾曾經被貶至黃州,富有浪漫情懷的他時常乘著一葉扁舟,來到鄂州西山,與靈泉寺的得道高僧探討佛法。和尚們為了招待他,用香油炸出了一種金燦燦的餅子,香香脆脆,極富嚼頭!再在上面撒上細膩的亮晶晶的糖粉,此糖粉燦若繁星,入口即化,甜脆香完全俘虜了食客的味蕾!當然作為兼職美食家的蘇東坡,也沒有任何懸念地大為讚賞此餅!其實這種餅的祕密配方中,用水是關鍵。此水是用的靈泉寺的泉水,甘甜清冽,硬幣扔在上面可以浮上來,證明泉水裡有許多礦物元素,所以用此泉水做出的餅,特別筋道爽口!遊覽西山風景區,一定要去西山上吃這道風雅小吃——東坡餅哦!

鄂州的美食,是我家鄉的珍饈,它擁有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情愫,舌尖上的鄂州!

舌尖上的衢州——常山索麵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7字

每逢正月初一的清早,在爸爸的故鄉,家家戶戶每人都要吃上一碗當地的傳統名吃—索麵。

索麵是一種用手工拉成晾乾的素面,俗稱“長壽麵”,它潔白似銀,細如麻線,略帶鹹味。在沸水中翻騰片刻,便可起鍋,放入白花花的豬油,再撒上些蔥、姜、蒜末和辣椒醬,舀上一小勺醬油和醋,瞬間“色、形、香、味”俱全。正如詩句“潔白似銀美亦香,纖細如絲意悠長”所描寫的那樣,風味獨特,意義悠長。

索麵又名銀絲貢面,在明朝時是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家食用的。相傳這與明朝宰相嚴嵩有關,當年皇帝御駕親臨相府,嚴嵩以上京趕考時他人贈予的索麵招待皇上,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當即下旨列為貢品,賜名“銀絲貢面”。從此,“銀絲貢面”名聲大噪,美名遠揚。

如果有機會來常山,一定要品嚐下這流傳千年的手工索麵,保證味道鮮美無比,香濃順滑!

舌尖上的溫州美味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0字

溫州是一座“美味之城”,溫州的美味遍佈世界各地。其中,我最愛的就是楠溪江的“王大媽麥餅”。

想當年,“王大媽麥餅”的名氣是真的高,一夜間,幾乎一半以上的溫州人手裡都拿了一張“王大媽麥餅”,放在嘴裡津津有味的啃著,紛紛直呼這是“人間的天堂美味”,而我也被吸引住了,心想:不就是一張油膩的大餅嗎,怎麼這麼多人都在吃這油大餅?不行,我要去親自一探究竟!

沒過多久,我就乘車來到“王大媽麥餅”這家麥餅店。我在遠遠的地方,就聞到了這香噴噴的味道,沒想到這看似普通的麥餅居然藏有這般玄機。當時才六點多,店門口就已經“人患成災”了,我往前湊上去一看,差點嚇飛起來,這“王大媽麥餅”居然和電視上的美食一樣,色、香、味俱全,我不由自主得叫媽媽掏出錢買了一張金燦燦的大餅,小小得咬了一口,瞬間嘴裡就充滿了豬肉的香味和梅菜乾,讓人吃一口後就停不下來,我和媽媽很快就把這圓溜溜的大餅啃得不留殘渣。

我還特地和媽媽進店裡看一看製作過程,店員阿姨們先拿出麵粉和麵,皮做得不薄不厚剛剛好,順便還撒上一點梅菜乾和豬肉,打入味兒後往皮上放上慢慢的豬肉和梅菜乾,裹成大餅的形狀,放入烤箱中烤得金黃就完工了。

王大媽麥餅裡裹著溫州的美味,還有我對溫州的熱愛。

舌尖上的溫州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3字

你知道溫州小吃為何簡單易學嗎?你知道溫州小吃為何家喻戶曉嗎?你知道溫州的小吃為何令人垂涎三尺嗎?就讓我來講講咱們溫州的風味小吃—楠溪江麥餅,你就明白了。

楠溪江邊常有親朋好友來家串門,他們經常做麥餅來招待客人,製做麥餅的手法令人讚不絕口,只有精工細作才會鬆脆、美味。楠溪江麥餅還是楠溪江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在江邊,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麥餅攤。家家做的麥餅都香氣撲鼻,色澤誘人。坐在江邊的大石頭上,望著滾滾江水,美景和美食相伴左右,無不令人難以忘懷。

麥餅和麵做餡包的皮厚薄和烘焙的時間都很有講究,不同於普通麥餅的工藝,它的餡料里加入了梅乾菜和肥肉,包入和好的麵餅,擀成薄皮再烤,餅皮鬆軟脆香,咬到豬油粒,梅乾菜的鹹味將其覆蓋,毫無油膩之感。麥餅的種類也數不勝數:有厚梅菜肥肉、厚梅菜瘦肉、薄梅菜肥肉等。

楠溪江麥餅是溫州名小吃,代表溫州是一座有名的城市,楠溪江麥餅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我對溫州的印象,一品舌尖傳四方。

舌尖上的溫州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3字

溫州小吃哪家好?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麥餅,因為麥餅的美味令人無法拒絕。

早晨,媽媽叫我起床,說:“焯婧,起床了,我們去楠溪江了!”我一聽要去楠溪江,就迫不及待地洗漱完畢。

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的美景,不一會兒就到了。一下車,我就聞到不遠處那飄過來的麥香味,一看,就是麥餅啊!看著放在那兒的一個個烤好的麥餅,我的口水一個勁地往下流,趕緊拉著媽媽說:“媽媽,你也給我買一個吧!”

楠溪江麥餅,和麵包餡所用皮的薄厚、烘烤的時間、火候都很講究,不同於普通麥餅工藝。首先和麵,再放入梅乾菜,加上肥豬肉壓扁擀成扁圓形,放入烤桶烘烤。烤好的麥餅麥皮鬆軟脆香,咬到豬油粒,一點兒不油膩,因為裡面的梅乾菜鹹味能覆蓋油膩。

住在楠溪江邊的人家常有親朋好友來串門,他們做麥餅的手法令人難忘,精工細作才會有如此鬆脆噴香的美味。

聽到描述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已經口水留下三千尺了呢?那就跟我一起去美麗的溫州永嘉吧,嚐嚐這裡的楠溪江麥餅!

舌尖上的溫州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午後,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候。微風輕輕拂過楠溪江面,太陽半升半落,給製作美味的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嘿!哈!嘿!哈!”

屋子裡,正和著面。這可是當地人的手藝。面不幹不溼,也不粘手,無疑是最佳的程度了。一團團白花花的面好比天上的浮雲,軟綿綿的。

挖一小塊豬油,抓幾把梅乾菜,再加上肥而不膩的豬肉,用筷子攪拌均勻,即使是生的也是飄香十里。

負責做餅皮的阿婆早已就緒。一把白麵粉從天而降,好似大雪紛飛的冬天。從大面團中揪出一小塊,放在桌上,用木製的擀麵杖擀出需要的形狀。先是往左一下,再往右一下,左右前後不斷交替著,直到平整的擀出一個圓為止。這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手快而不慌,操縱自如。望著沒有一絲鄒文的麵皮,不禁萌生了對阿婆的幾分敬畏之情。

下一道工序,就是包餡。包餡也非常講究,包多了會露,包少了會覺得渾然無味,講究的正是這個。

烘烤後,熱氣騰騰的麥餅端上桌來,最後一個步驟—品嚐。一大口咬下去,鬆軟香脆的餅皮在嘴裡散開,而後就是中間的餡了。梅乾菜的鹹香味蓋過了肉的油膩,而豬油又包裹著梅乾菜,兩者相融,十分均勻。再一口,豬肉粒出現在了口中鮮香可口,這就是它的魅力。

這種美味,使大家放下了一天的勞累,盡情融入美食當中,而這正是鼎鼎有名的楠溪江麥餅。

舌尖上的杭州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9字

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們杭州景美食香,不然怎麼會名揚四海呢?

杭州最有名的是西湖,柳浪聞鶯、斷橋殘雪……雖然杭州的景很美,可我最愛的還是杭州的小吃。其中,生煎包是我最喜歡的。接下來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生煎包,可稱為饅頭。一盤生煎包,鮮嫩多汁。外皮的底部被煎得透黃,有一股焦了的風味。只聞外邊,一股生煎包獨有的香味像流水般溢位來,肯定讓你垂涎欲滴。假若你咬上一口,包子裡的汁水會一下子流出來,香味兒更濃了,再連著皮吃一口肉,肉鮮嫩可口,配上肉汁,堪稱完美。一般吃生煎都是在餐館裡,如果你來到杭州,一定要去吃生煎包。生煎包可謂是物美價廉,你不吃才叫後悔嘞。

介紹完了生煎包,再來說說西湖藕粉吧。換種說法,叫貢粉。西湖藕粉富含豐富的營養,吃起來又很香,到了適合的季節,大家都會泡藕粉吃。只用花上幾分鐘,就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藕粉。藕粉吃起來比湯更香,還參雜著糖分,所以吃起來甜甜的,不過,藕粉並不適合在夏天吃哦,小心被燙成大火球。

這就是我們杭州的美食,有沒有去吃的衝動啊?我口水都流一大把了,你是不是很羨慕啊,哈哈,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杭州的原因。

舌尖上的杭州美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0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天堂杭州,除了風景美如畫,還有很多家喻戶曉的舌尖上的美味。西湖醋魚、東坡肉、叫化童子雞……每一道美食都有美麗的傳說,那味道更讓中外食客流連忘返。

“西湖醋魚”又叫“叔嫂傳珍”,一道從宋朝流傳至今的美食。西湖醋魚選用西湖草魚作原料,烹製前先要在魚籠裡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洩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再由大師控制火候烹製而成,那鮮美的魚肉,酸甜的口感在舌尖上跳動,讓人回味無窮。

“東坡肉”又叫“紅燒肉”,是蘇軾在杭州做刺史時創制的一道菜。每一塊五花肉都方方正正綁好,加上老抽、料酒、鹽、糖等調料烹製,烹製好的東坡肉油光發亮、肉酥味美、肥而不膩,讓人看著就垂誕欲滴、食慾大開。

“叫化雞”又叫“煨雞”,傳說明末清初時有個叫化子得到一隻雞,在沒有任何炊具和調料的情況下裹上泥巴製作的一道美食。現在是用西湖的荷葉包在童子雞外面,一敲開外面的泥巴,香味撲鼻,荷葉香,雞肉香,聞著就忍不住要流下口水來。伴著荷香,嚼著雞肉,鮮味在口齒間跳躍,頓時彷彿在西湖裡暢遊。

杭州的好水、好景、美食會讓你置身天堂,體驗到杭州特有的文化,會讓每個來杭州客人不虛此行。

舌尖上的溫州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5字

我的故鄉,溫州,坐落於海邊。那山,那水,那味道,使我終身難忘。

小時候,最愛吃溫州鴨舌的我總是吵著奶奶做給我吃。

奶奶在廚房裡做鴨舌,而我在客廳看電視,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滲透過了廚門,穿過了走廊,順著鼻尖吸入了體內,那香味,令人神清氣爽,令人口水直流。腦海中浮現出一盤盤的地道可口的溫州鴨舌。

“開飯了”!隨著奶奶的呼喚,我急忙的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夾起鴨舌,連忙往嘴裡塞,鴨舌上的油脂與舌尖上的唾液相融合,無時無刻的刺激著我的味蕾,輕輕一咬,那鴨舌似乎在口中炸開了,肉的香味似乎佔據了整個口腔。漸漸的,漸漸的,瀰漫到各個角落,這是鴨的味道,山的味道,水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風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每次吃完鴨舌尖,我總是不放過那後面的兩根骨頭。許多人直接扔掉,真是錯過了享受美味的一個大好機會,在鴨舌頭末端還有兩個軟骨,吃上去不硬,但十分爽口。

長大了,無論我走到了哪裡,也不論吃了什麼上等美食,我依舊記得那在我幼時迷戀的溫州鴨舌。

“滋——”一盤鴨舌放入鍋中,翻炒,放鹽,一會兒便出鍋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根根鴨舌上,油光發亮,我對鴨舌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對童年味道的留戀。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10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11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記憶 篇12

國二作文 ,549字

每一段時光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即使有些事,已經好久不曾重演,我卻依舊記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種記憶。

“啊嚏,啊嚏”又是一個冬天,一場大雪把這個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來,顯得虛幻而縹緲。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當我蓋著厚厚的棉被,身體冰冷,頭腦發熱時。我想起每次我發燒媽媽必會給我熬一碗—薑湯。

每當我睡眼朦朧,拖著疲倦的身子從那充滿溫暖的小床上下來時,總會看見媽媽那忙碌的身影,滿屋子都充滿著姜那獨有的味道—熱氣騰騰的水翻滾著,翻滾著,像打翻的五味瓶。每當這時,媽媽總會和藹地對我說:“趕緊去休息!薑湯還沒好呢”而我總是一臉無所謂地看著她:“沒關係,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這時,她總會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進臥室,給我掖好被窩,然後囑咐幾句就離開了。幾分鐘後,便會有一碗薑湯出現在我眼前。媽媽總會逼我喝,原因就是因為我討厭姜!一勺一勺的薑湯順著我的舌尖往下流,只是瞬間我就被溫暖了。那種味道帶著點微辣,還有點澀澀的,當然也有點甜,我知道那甜的是媽媽對我的愛,那種愛簡單,沒有華麗的修飾,只有一顆純樸的心,卻包含很多。那種在舌尖上的感覺漸漸流傳到了我的心裡,染上一層美麗的顏色!

舌尖上的感覺芬芳了歲月,璀璨了年華,留住了時光,將點點的味覺融化在我們的心間,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舌尖上的快樂 篇13

國二作文 ,735字

吃貨出沒!各家小吃攤請注意多備食材!吃貨要大開吃戒啦!

吃貨,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處處有吃貨,吃貨處處有。上個星期六我就和我另一個吃貨朋友一起大開吃戒,吃到肚子都如同彌勒佛。

星期六,天氣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天空灰暗灰暗的,不時颳起幾陣冷風,穿了兩件長袖衣服的我還是覺得好冷,但這阻止不了我們倆吃的慾望!半個鐘的“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步行街,那裡有很多好吃的!我們走在大街上開始尋找“獵物”有好吃的絕不放過!

“那裡!奶茶!喝不喝?”朋友拍著我的肩膀指向對面的一間奶茶店,奶茶!“當然要啦!快點過去!”我拉起朋友的手一起跑過馬路買了兩杯奶茶,冰凍後的奶茶在冬天裡喝是最爽的!我們倆一邊喝一邊繼續尋找“獵物”。

“對了!上次我不是在微博上跟你說過那個雞排超人嗎?去那裡看看!”說完朋友就拉著我跑到清輝園那邊找到了“雞排超人”。這店好小—還以為特別大呢,能有啥好吃的?失望得很。我們要了兩份醬爆雞排,據朋友介紹說這種雞排裡面都是芝士,咬一口就能看見芝士。待接過雞排時,我眼前一亮—新鮮出爐的,熱乎乎的,外表炸得金黃金黃的,一咬下去肯定很脆!我趕快咬了一口,除了嫩滑雞肉之外還有金黃色的芝士,芝士都融了好像要流出來似的,嗯!真的很好吃!外脆內滑,香脆可口。

“完了!我這麼吃下去肯定要肥了!”我吃著雞排擔心的說道。“你要吃還是要瘦?”朋友反問道,“兩個都要…。”我望向朋友,只見她不屑一顧地白了我一眼,好像在說“就知道你要吃!吃貨!”我們一路走一路吃,吃得肚子都撐德滾圓滾圓。朋友說:“做吃貨,肚子一定要吃得下好吃的!吃貨的肚子絕對不能不舒服!”這不就是吃貨精神!

趕上幸福時代的舌頭沒少吃好東西,怕是開心得不行!

舌尖上的武漢 篇14

高二作文 ,1128字

說來慚愧,在武漢生活十餘載,對武漢的瞭解少之又少。如果要我說幾句武漢話,可能想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半句,可要我介紹武漢的美食,我自認為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作為一個吃貨,能生活在武漢這樣一個彙集全中國眾多美食的大城市中,是非常幸運的。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武漢,舌尖上的武漢。

早上7點鐘,伴隨著攤邊小販的吆喝聲,嶄新的一天開始了。說到武漢的早餐,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中,我最鍾愛的還是武漢最有特色的早餐---熱乾麵。說到熱乾麵,我覺得用百吃不厭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最初在小學時,幾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吃一碗熱乾麵。現在住校了,但我隔三差五還是會去品嚐一下過去美好的味道。在勁道的特製麵條中,在香醇而味濃的芝麻醬中,在鮮香的自制滷水中,在味精、鹽、醬油各種調味品完美的融合中,我能吃出這屬於武漢的味道,這隻屬於武漢的味道。頗有筋道的麵條,在各種調料加入後,充分拌勻,總能讓自己回憶起小學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蘿蔔丁、蔥花又為面增添了一種新的感受,辣椒油的加入又多了一種享受。輕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在這回味無窮的一碗熱乾麵中,開始了。

都說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是魚米之鄉,我看這一點也沒錯。武漢人的中餐因此豐富多彩。中餐,最為豐盛的一餐,武漢人深知這一點。武昌魚,武漢人的驕傲。“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對武昌魚的味道可是讚不絕口。正宗的武昌魚,產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在那裡,匯兩江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武昌魚肉質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它是鯿魚的驕傲,更是武漢人的驕傲。排骨藕湯,武漢一絕。武漢人懂得如何讓湯有鮮味,也懂得如何讓鮮味恰到好處。多年的歷史積澱註定讓武漢這座城市,帶一點那古老而厚重的味道。這裡的藕湯也因此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一種武漢的味道。美味過後,迎接武漢人的是下午更加辛勤的工作。

夜終於來了,帶著他一身黑色的大衣。武漢的夜宵同樣也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武漢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大致有兩種人:第一種,性格里帶著江南小鎮的柔;第二種,骨子裡有北方的直與剛。前者為武漢帶來了堪稱一絕的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球。油炸的空心糯米球上再均勻地撒上一層芝麻,散發出沁人的芳香,吃完後還能在未新增一絲糖的糯米麵中感受到甜甜的美味。後者多遵循四川、重慶、湖南菜系的準則,無辣不歡。多元化的匯聚,形成了麻辣燙。不清楚麻辣燙的起源,但我覺得,麻辣燙造就了武漢,造就了武漢人性格中熱情、剛烈的那部分。後者逐漸成為了主流,武漢就有了今天,成為全球五大最具活力都市之一。

繁忙的一天就此翻過,明天可能又是繁忙而精彩的一天。夜幕中的武漢沉沉地睡去,準備迎接第二天精力充沛的武漢人。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一座舌尖上的城市。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的最愛。

舌尖上的美味 篇15

國二作文 ,905字

掐著指頭算算,寒假已經臨近尾聲,年味卻久久沒能散去。在過年期間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各式各樣的美食。而在我的心中,最奪目的那顆星—就是媽媽手中的那一鍋番茄牛肉湯。

在媽媽還在準備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只有一鍋透徹的水,稀稀落落的西紅柿胡亂的浮沉著。可當蓋上鍋蓋,給食材和水一個密閉的空間;燃一把熊熊的火苗,讓這些奇妙的紅色精靈在鍋底舞動的時候,就彷彿有一種魔力在源源不斷的注入鍋中。我覺得,這種等待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便是烹飪中最大的樂趣。

在等待它成熟的過程中,間隙還需加些輔料、主料與調料。每一次揭開蓋子,都有一個驚喜在等著我,就好像在鍋中孕育了一個小生命,看著他漸漸成長,就會有一種父母般的成就湧上心頭。慢慢的,它變得有色彩了,逐漸變得紅了,變得稠了;番茄變得軟軟的,牛肉也變得糜爛……

牛肉湯出鍋的時候,香氣已經瀰漫了整間屋子。小心翼翼的揭開鍋,水蒸氣伴著香氣撲鼻而來。紅豔豔的湯汁,西紅柿看起來有著沙狀的口感,大蔥像一葉小舟似的飄在湯麵上。似乎還差些什麼……別急。拿起白色的瓷質湯勺,對著湯深處輕輕一舀,滿滿的一勺都是牛肉,每塊牛肉中都豐腴著的湯汁,看起來就令人慾罷不能。

用勺子盛一勺湯出來,吹一吹,但不要吹冷了,微微燙些更佳。飽含湯汁的牛肉、綿軟的西紅柿隨著燙口的湯緩緩流入嘴巴里。舌尖先是感到一陣刺激,舌頭會猛的一縮,但又馬上適應這個溫度;隨後是西紅柿獨有的濃濃的香味,蔓延在脣齒之間久久不散去;最後,牛肉以肉類獨有的鮮美和番茄的香甜便一起融化在嘴巴里,混著湯汁一起通過食道,流下喉管,再流進腸胃中,分解為營養,再通過眾多毛細血管輸送到全身。這時,就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讓人無法自拔。

“哈—”滿足的咂咂嘴,閉上眼,回味一遍剛才不可思議的美味……

愛上一種食物,就如愛上一個人那麼美好。對食物的愛,並不是只在於大的味道是否美味,更重要的是享受烹製他它的過程。雖然這過程可能會十分漫長,但在其中包含著我們的期待和焦急、等待結果時的緊張與害怕、品嚐結果時的喜悅和驕傲、最後縈繞在舌尖的感動—這才是烹飪最大的魅力。

我已開始期待下一年,下一年舌尖上的美味。

舌尖上的家 篇16

國三作文 ,1043字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題記

提到家你會想到什麼?燻黑的煙囪,縷縷的炊煙,月下寂靜的小橋流水,還是那永遠不會陌生的鄉音?我想到的,是那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粥,因為那是家的味道。

“奶奶,奶奶,我餓了。”

小時候,不論何時,只要聽到這句話,奶奶就會滿臉慈愛地笑著,停下手中的事走向廚房,給我熬白米粥,我便蹦蹦跳跳地跟上去。

矮矮的廚房,低低的灶臺,奶奶彎腰在米缸中舀起一碗米,再倒入一瓢水,慢慢的將白米洗淨。等清水變得渾濁,便倒去髒水,再舀一瓢,用手細細的搓洗。將白米洗淨後,便和著水倒入鍋中,用鍋鏟攪拌均勻。奶奶做這些動作時如行雲流水,極是熟練。

我常常搬著小板凳兒坐在廚房門口,饒有趣味地看著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在圍裙上抹抹手,拿起一捆柴,點燃了放進爐灶裡,然後拿扇子猛扇,橙黃的火苗迅速竄了起來,急急地舔舐著鍋底。柴火“噼裡啪啦”的燃燒著,一縷黑煙緩緩上升。等火候差不多了,奶奶起身站到灶臺旁,拿著鍋鏟不停攪拌。我便趕緊跑過來,踮起腳趴在灶臺上嗅著米粥的香氣,望眼欲穿地看著鍋裡。

奶奶笑了笑,又皺起眉頭,急切地將我攆去外面,讓我去撿些柴火來。我嘟著嘴,心裡滿滿地惦記著那白米粥的香味。

回想起那時年紀小,以為是奶奶不想讓我知道白米粥的奧祕。現在細細想來,奶奶一定是怕廚房裡的氣味嗆到我。想起幼時對撿柴火的怨念是多麼天真可笑。

當我抱著一大把柴火搖搖晃晃地走進廚房時,濃濃的黑煙已經消散,白米粥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把扔下抱著的柴火,拍拍手,趕忙接過奶奶手裡的白米粥。舀起一勺放進嘴裡,甜軟可口,細細品來,還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香味,暖暖的,透透地,一直飄進我心裡,不曾散去。

在白米粥騰騰熱氣中,我看到了奶奶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粥,真好喝。

後來漸漸長大,與奶奶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直到奶奶逝世後,我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吃到奶奶熬的白米粥了。

於是我自己動手。步驟、流程全部還原小時候奶奶的方法,淘米、生火、攪拌……可是熬出來的粥,遠遠不及奶奶熬的粥那般美味。說不出缺了什麼,但是卻真真切切地少了一種記憶中的熟悉味道。

我沉默無言地攪拌著眼前的白米粥,騰騰熱氣中又浮現起奶奶昔日的面容。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彷彿盡在眼前,而我卻再也無法真切地擁有。我不禁潸然淚下。

我彷彿明白了,眼前這碗粥裡缺少的,正是奶奶帶給我的—家的味道。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篇17

國二作文 ,715字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何謂“光碟”?“光碟”就是吃光你的盤子。

據新華網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也就是800萬噸蛋白質和300萬噸脂肪。

看看這些資料,是不是令你大吃一驚。想不到平時浪費一點點糧食,積累下來,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吧。

其實浪費現象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平時的吃喝,而是公款請客。我媽曾經在酒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去那裡玩並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爾也客串一下小服務員。在那裡我經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顧著拼酒,很少動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點點,到最後卻不打包帶走,只留下一桌子動了幾口的豐盛佳餚,服務員也只好將它們拿去倒了。看到這些,我看真心疼。

我國人民現在僅僅跨過小康線,仍有一部分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總有那麼些人一請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點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這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

很多人認為,請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乾淨的盤子,就會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很沒面子,或不夠誠意。

講排場,出手闊氣,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卻不知,愛惜糧食是文明,拒絕浪費是文明。

在那些人們大方的同時,殊不知,有多少貧困的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秋天農民伯伯們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辛勤勞作的。是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那麼讓我們一起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開展“光碟行動”吧!

做“光碟一族”,成“節約達人”!

舌尖上的運氣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6字

千盼萬盼,總算盼到過年了!過年?無非就是兩個字開心。開心要靠玩,要靠吃,也要靠運氣!

今年我這頂呱呱的運氣,讓我無比開心!比如:搶到了頭香!收到雙倍壓歲錢!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吃到了幸運餃子!

嘿!媽媽和姨姨們都在擀餃子皮兒,砍肉餡兒,不用說,她們肯定要包餃子了!疑?我還注意到了旁邊的一枚硬幣!看來,包的是幸運餃子!還記得去年的幸運餃子落入了弟弟之手,我很不甘心,我帶著一年的失落,向弟弟宣戰!一個白嫩嫩的餃子跳進了鍋,不一會又漂了上來,看的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發誓一定要把幸運餃子搶到碗裡來!

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弟弟目光掃視著每一個餃子,看看哪個像包了硬幣的餃子;而我,已經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弟弟見大事不妙立馬動筷,我看有一個非常像包了硬幣的餃子,立馬夾起來,我的心蹦蹦直跳輕輕的放入嘴中,慢慢一咬,心跳越來越快,彷彿就像魚兒見了水,我狠狠一嚼,竟然……竟然……沒有!唉,白激動了一場!這會時間弟弟已經吃了不少!我一口吃兩個,就不信吃不出來!弟弟見我吃的太快,也加快了速度,不料一個餃子掉到了桌子上,弟弟死活不吃,媽媽硬塞到我的碗裡。我極不情願的夾起那個餃子,馬上就嚼,好像一點味兒也不想嚐到。“咔”我的牙發出呲牙的聲音!“耶中了!我吃中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弟弟後悔地的望著我。“早知道我自己吃了!”弟弟嘟著嘴,看電視去了!

運氣!運氣能證明一切,在這裡也給大家拜個晚年啦!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舌尖上的美味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3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舉不勝舉。而在這麼多的小吃中,我更愛的還是家門口那香噴噴的刀削麵。

刀削麵又寬又薄,一片片面條橫七豎八地躺在滷紅色的湯汁裡洗著熱水澡,閃亮閃亮的牛肉點綴著這一碗麵。有葷菜必定少不了素菜,再將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如同仙女撒下的花瓣。一碗麵端上來,我就忍不住上前去聞了聞,一股牛肉和湯汁夾雜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整個屋子都瀰漫著濃濃的香味。

別看這店開得不大,來的客人卻是一波接著一波,可見名氣不小啊。那味道必然不會差,我夾起幾片面,“譁”的一聲吸進嘴裡,一下子燙到我的舌頭,把面全吐了,喝了三口水才好一點,接著我再次輕輕地夾起幾片面,慢慢放入嘴中,再加一勺湯和一片牛肉,細細品嚐著,味兒可真是名不虛傳,不僅有湯的濃香味,牛肉的醇香味,還有香菜的清香味,幾種味加在一起,真讓人垂涎三尺。

刀削麵不僅看相好,味道好,而且製作方法獨特—刀削。搓麵糰時,必須揉勻,柔軟,揉到表面光滑為止。下鍋時,必須左手託著麵糰,右手持著特製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進鍋中,最後再加上牛肉,香菜等配料,就可以上桌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垂涎三尺了吧,那就趕緊去嚐嚐吧。

舌尖上的中秋 篇20

國一作文 ,723字

今年的中秋,來得稍晚了一些,又連著國慶,我們的興致更高,還出了遠門。異地的風情、異地的美食,組成了這個別樣的舌尖上的中秋。

沒有膏紅肉嫩的肥蟹,卻有著各種特色的小吃;沒有豪華包裝的月餅,卻有著綠色的各種果蔬;沒有霓虹閃爍,卻有著滿天的繁星和那一輪皓月。我在安徽黃山的外婆家度過的這個節日極其美好。

那天我們到達得晚,剛巧趕上吃晚飯。一大桌子的外婆的拿手好菜看得我口水直流。“臭桂魚”、“毛豆腐”等黃山名菜,我早有耳聞。剛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魚肉送到嘴邊,一股淡淡的彷彿豆腐乳的味道飄進鼻子,咬上一口,火候恰好。再一細嚼,滿嘴鮮香,略有些辣,卻辣得剛剛好,辣的人舒服。原先聞到的“臭味”一下子被香味給蓋住了,“臭桂魚”此時在我心裡已成了“香桂魚”。再回過神來,才發現一塊已經下肚,仍不夠,又夾了幾大塊入口,這才略過了嘴癮。終於有心思觀察了,我仔細端詳了這盤菜,只見魚身是白中透紅,表皮煎得脆黃,上面鋪了一層碧綠的小蔥,一層鮮紅的辣椒,零星點綴著白的蒜、黃的姜,真是色、香、味一應俱全啊!

看著看著,饞蟲又開始爬動了,我的筷子伸向如畫般的美食。這一回我斯文了很多,不急不忙地夾菜,先看後吃。放在我眼前的一盤菜是著名的“黃山毛豆腐”。一塊塊金黃色的塊狀豆腐整齊地排列在橢圓型的瓷盤中,我夾了一塊靠近一聞,並沒有臭豆腐的誘人香氣,只好嘗一嘗。這一嘗可不得了,外酥裡嫩,帶著濃濃的豆香,一絲絲的蔥香,和自內而外的油香,眾香在嘴裡交融……直讓我叫好。閉上眼睛,只感覺那一股香味不減反增,正自體會那份濃烈時,忽然那香味一收,沒了,彷彿本來就不曾存在。

這一回的中秋宴上,我還品嚐了其它的很多美食,可我似乎就記住這兩個,它們帶給我舌尖上的感受實在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