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西相關作文20篇

舌尖上的山西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6字

“平遙的牛肉、太谷餅,清徐的葡萄甜抿抿,榆次太原祁縣城,有的是拉麵削麵香煞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就是咱們山西民歌《誇土產》!今天就由我這個小美食家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山西美食吧!

要說山西美食那可多的不得了,渾源涼粉淳而香,驢肉甩餅油汪汪,太谷餅呀香兒軟,山西美食數不盡。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山西的麵食從遠古走向今天,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不過,我最喜歡吃的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蒸的年饃,也叫花饃。雖然花饃只是比普通的饃上多了幾顆大紅棗,可是形態卻不一樣,有花朵的,還有十二生肖的,今年是狗年,年饃又增加了少許的小狗狗花樣,它們形態各異,萌萌的很是可愛,都成了藝術品,有人說買回家不捨的吃,擺在家裡成了裝飾品。過年謠中的“二十八蒸棗花”指的就是春節前蒸年饃的習俗。

聞喜煮餅,也是我的喜好之一。它也是山西傳統的八大名點之一,歷史悠久,做工精湛歷代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堪稱國式糕點的絕產,選用了優質麵粉、蜂蜜、芝麻、香油、食糖等上乘原料,就組成了香酥甜美的煮餅。

山西美食真是數不盡,吃一口,口齒留香,美味無窮。光看著就讓人“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每次我都是吃到撐了才罷休。山西美食需要不斷地慢慢的品嚐,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我的家鄉嘗美食!

舌尖上的山粉糊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2字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味道,美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些點綴,城市將會變得平淡無奇。

山粉糊是我們台州地地道道的小吃。它以番薯粉為主料調製而成,可根據個人喜好,做成鹹、甜兩種不同的風味。鹹的山粉糊多以肉丁、香菇絲、蠶豆瓣、冬筍丁、年糕丁、豆腐乾丁、花生仁等為佐料;甜的山粉糊則配以紅棗、荸薺、葡萄乾、橘餅、蓮子、桂圓肉、花生仁、紅糖等食物。

我家有吃鹹山粉糊的習慣。媽媽先把配料一一切成細細的丁。點火後,她在鍋裡放些油,把食物依次地放下去翻炒,再放入適量的鹽和酒,稍後倒入些水。接著,她取出番薯粉放進大碗,加水攪拌,使粉化開。待水煮沸後,她將化好的粉慢慢倒進鍋中,邊倒邊攪拌。沒過多久,白色的液體變成半透明的了。將它們盛入碗中,我就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了。

關於山粉糊的來歷,還和抗倭名將戚繼光有關呢!相傳戚大將軍在臺州大敗倭寇那天,正好是元宵節,真是雙喜臨門。可糧食卻已被倭寇掠空,連做一頓元宵都不夠。大將軍靈機一動,將殘留的各種食物一鍋煮了,其中就有小日本瞧不上眼的番薯粉。哪知道,這一煮煮出了好味道!百姓奔走相告,於是,家鄉的人們便有了元宵節吃山粉糊的習俗。

在充滿現代氣息的大街小巷,賣山粉糊的寥寥無幾。每次上街,我都渴望能遇見一兩個賣山粉糊的小販。可望眼欲穿,期待的人毫無蹤跡。我也只能把渴望埋在心底,在元宵節時才得以解解肚裡的饞蟲。可一年只有這麼一次,我是多麼珍惜這個機會呀!

舌尖上的衢州——常山索麵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7字

每逢正月初一的清早,在爸爸的故鄉,家家戶戶每人都要吃上一碗當地的傳統名吃—索麵。

索麵是一種用手工拉成晾乾的素面,俗稱“長壽麵”,它潔白似銀,細如麻線,略帶鹹味。在沸水中翻騰片刻,便可起鍋,放入白花花的豬油,再撒上些蔥、姜、蒜末和辣椒醬,舀上一小勺醬油和醋,瞬間“色、形、香、味”俱全。正如詩句“潔白似銀美亦香,纖細如絲意悠長”所描寫的那樣,風味獨特,意義悠長。

索麵又名銀絲貢面,在明朝時是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家食用的。相傳這與明朝宰相嚴嵩有關,當年皇帝御駕親臨相府,嚴嵩以上京趕考時他人贈予的索麵招待皇上,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當即下旨列為貢品,賜名“銀絲貢面”。從此,“銀絲貢面”名聲大噪,美名遠揚。

如果有機會來常山,一定要品嚐下這流傳千年的手工索麵,保證味道鮮美無比,香濃順滑!

舌尖上的富陽——東塢山豆腐皮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04字

受降鎮東塢山村人世世代代經營著豆腐皮生意,據說有1300多年曆史。東塢山豆腐皮是富陽的漢族傳統豆製品。東塢山水質獨特,再加上技藝與眾不同,所以製作出來的豆腐皮薄如蟬翼,分量極輕,落水不糊、外形美觀,味道鮮美。因產於浙江省富陽區受降鄉東塢村而得名,在浙江、上海、江蘇一帶,尤在佛教界中久負盛名。產地古時有九庵十三寺,佛教興盛,山民多製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於產品品質優異及寺院相互傳播,東塢山豆腐皮名氣愈著,供應範圍擴充套件至杭州、寧波、上海、蘇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為貢品。

聽著東塢山豆腐皮悠久的歷史,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東塢參觀山豆府皮的製作過程。進了東塢山村,我們先來到一家手工製作豆腐皮廠。剛走進去,便看見一張張薄如蟬翼的豆腐皮懸掛在頭頂,上面還粘著兩根吸管,聽工作人員說是為了烘乾時不讓豆腐皮縮小。正在這時,一個工作人員又將一張豆腐皮掛上去。我來到鍋前,只見熱豆漿上慢慢出現一層薄膜,工作人員一手拿著小棒,一手拿著細細的竹籤,他先小心意意地將竹籤伸入薄膜下面,挑上來,掛在小棒上,然後用竹籤輕輕地颳去粘在上面的豆漿,粘上吸管,最後掛在一根大麻繩上。等豆腐皮上的熱氣散發完,一位阿姨把這些豆腐皮推入烘箱裡烘乾。

隨著科技的發展,東塢山村裡有了一家機器製作豆腐皮的工廠。我和同學們來到製作豆腐皮的車間,一股熱氣迎面撲來。一排排巨大的機器正在工作,我好奇地湊過去,只見豆漿從一根根管子裡源源不斷地流出,進入一個長方形的大鐵鍋,不一會兒,豆漿上便結了一層薄膜,這層薄膜通過履帶的轉動進入一個烘烤箱裡,再從烘烤箱另一個口子出來。工作人員按照固定的長度用小刀把它截斷,然後整齊地疊在一起。看著工作人員熟練的動作,我也拿起小刀來試試。我們來到豆腐皮食品車間,看到阿姨們正在做素燒餓。一說到吃的,我們可來勁了,洗了手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品嚐素燒餓。嗯,味道真不錯,滑而不膩,很有嚼勁。阿姨說:“豆腐皮還能做出許多美味,素牛肉、萬里香、幹炸響鈴、素卷……饞得我們口水直流。

從工廠出來,順著東塢山的村道,不一會兒來到東塢山先人走過的大洋塢古道,這是他們到杭州唯一的通道,以前沒有車的時候東塢山人就是通過這條千年古道步行三、四十公里路將製作好的豆腐皮運到杭州各個餐館和寺院裡,再從杭州買黃豆回來。走走大洋古道,靜謐的山林鳥鳴悠長,我真佩服東塢山先人。

東塢山豆腐皮真是富陽的一大特產,它不僅色、香、味俱全,還有助於身體健康呢!

舌尖上的西安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83字

說起西安的特色小吃,可真是數不勝數:鍋盔、??、柿子餅、餃子宴、金線油塔、葫蘆頭……但要說最有名的,非肉夾饃莫屬。

肉夾饃,顧名思義,就是肉夾在饃裡。它各式各樣,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有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還有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肉夾饃的做法還算簡單:把豬肉切成大塊放進特製的滷汁裡,煮熟後撈出來放在砧石上剁碎,然後把餅切個小口,把肉塞進去就可以了。在我認為,潼關肉夾饃算是其中最美味的了: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而內部則呈層狀,皮酥裡嫩,咬一口,味道槓槓的。而且它是熱饃夾涼肉,因此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香美。

在眾多西安小吃中,涼皮算是我的最愛。西安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等等不同的製作方法。我曾經看到過師傅做麻醬時的情景:先把麵粉調成糊狀,然後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鑼裡,用手搖晃至鋪平。最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一份麻醬涼皮就做好了。接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黃瓜絲、蔥花、尖椒、蒜泥、麵筋,或是調入鹽、醋、芝麻醬、辣椒油。西安的芝麻醬與武漢的芝麻醬一樣,都特別的香。因此,當外地人回去時總要帶上一兩瓶香氣濃郁的芝麻醬。吃涼皮的時候,一定要先把涼皮切成條狀。我接過了新鮮出爐的涼皮,“呼啦呼啦”地吃起來。頓時,酸、辣、鮮、涼,各種味道在口中瀰漫開來,涼爽而可口。

除此之外,羊肉泡饃的味道也非常好。羊肉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製精細,主要原料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料重味醇,肉爛湯濃,食後便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現在,羊肉泡饃已成為西安美食的總代表。

西安小吃除肉夾饃、涼皮、羊肉泡饃外,還有臊子面、肉丸胡椒湯和粉湯羊血。對西安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金黃的雞蛋皮、漆黑的木耳、橙紅的胡蘿蔔、綠油油的蒜苗、白花花的嫩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不過在吃臊子面時,有個特別的規矩:那就是隻能吃麵,不能喝湯。肉丸胡椒湯也是西安人民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湯裡的食材豐富多樣: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的土豆、菜花、白菜、芹菜、胡蘿蔔等。吃的時候要是淋上油潑辣子及手掰的坨坨饃,絕對是香氣誘人!粉湯羊血在西安當地,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吃粉湯羊血,既可以要了湯自己泡著吃,也可以用手掰成銅錢大小,交給師傅來泡。羊血鮮嫩滑爽,沒有絲毫腥味。每次我吃粉絲羊血時,總會吃得嘴角發麻,滿頭大汗。

怎麼樣?西安的美食讓你大開眼界了吧!還不趕快和我一起,去西安走走,去西安嚐嚐吧!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6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7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記憶 篇8

國二作文 ,549字

每一段時光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即使有些事,已經好久不曾重演,我卻依舊記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種記憶。

“啊嚏,啊嚏”又是一個冬天,一場大雪把這個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來,顯得虛幻而縹緲。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當我蓋著厚厚的棉被,身體冰冷,頭腦發熱時。我想起每次我發燒媽媽必會給我熬一碗—薑湯。

每當我睡眼朦朧,拖著疲倦的身子從那充滿溫暖的小床上下來時,總會看見媽媽那忙碌的身影,滿屋子都充滿著姜那獨有的味道—熱氣騰騰的水翻滾著,翻滾著,像打翻的五味瓶。每當這時,媽媽總會和藹地對我說:“趕緊去休息!薑湯還沒好呢”而我總是一臉無所謂地看著她:“沒關係,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這時,她總會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進臥室,給我掖好被窩,然後囑咐幾句就離開了。幾分鐘後,便會有一碗薑湯出現在我眼前。媽媽總會逼我喝,原因就是因為我討厭姜!一勺一勺的薑湯順著我的舌尖往下流,只是瞬間我就被溫暖了。那種味道帶著點微辣,還有點澀澀的,當然也有點甜,我知道那甜的是媽媽對我的愛,那種愛簡單,沒有華麗的修飾,只有一顆純樸的心,卻包含很多。那種在舌尖上的感覺漸漸流傳到了我的心裡,染上一層美麗的顏色!

舌尖上的感覺芬芳了歲月,璀璨了年華,留住了時光,將點點的味覺融化在我們的心間,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舌尖上的快樂 篇9

國二作文 ,735字

吃貨出沒!各家小吃攤請注意多備食材!吃貨要大開吃戒啦!

吃貨,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處處有吃貨,吃貨處處有。上個星期六我就和我另一個吃貨朋友一起大開吃戒,吃到肚子都如同彌勒佛。

星期六,天氣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天空灰暗灰暗的,不時颳起幾陣冷風,穿了兩件長袖衣服的我還是覺得好冷,但這阻止不了我們倆吃的慾望!半個鐘的“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步行街,那裡有很多好吃的!我們走在大街上開始尋找“獵物”有好吃的絕不放過!

“那裡!奶茶!喝不喝?”朋友拍著我的肩膀指向對面的一間奶茶店,奶茶!“當然要啦!快點過去!”我拉起朋友的手一起跑過馬路買了兩杯奶茶,冰凍後的奶茶在冬天裡喝是最爽的!我們倆一邊喝一邊繼續尋找“獵物”。

“對了!上次我不是在微博上跟你說過那個雞排超人嗎?去那裡看看!”說完朋友就拉著我跑到清輝園那邊找到了“雞排超人”。這店好小—還以為特別大呢,能有啥好吃的?失望得很。我們要了兩份醬爆雞排,據朋友介紹說這種雞排裡面都是芝士,咬一口就能看見芝士。待接過雞排時,我眼前一亮—新鮮出爐的,熱乎乎的,外表炸得金黃金黃的,一咬下去肯定很脆!我趕快咬了一口,除了嫩滑雞肉之外還有金黃色的芝士,芝士都融了好像要流出來似的,嗯!真的很好吃!外脆內滑,香脆可口。

“完了!我這麼吃下去肯定要肥了!”我吃著雞排擔心的說道。“你要吃還是要瘦?”朋友反問道,“兩個都要…。”我望向朋友,只見她不屑一顧地白了我一眼,好像在說“就知道你要吃!吃貨!”我們一路走一路吃,吃得肚子都撐德滾圓滾圓。朋友說:“做吃貨,肚子一定要吃得下好吃的!吃貨的肚子絕對不能不舒服!”這不就是吃貨精神!

趕上幸福時代的舌頭沒少吃好東西,怕是開心得不行!

舌尖上的武漢 篇10

高二作文 ,1128字

說來慚愧,在武漢生活十餘載,對武漢的瞭解少之又少。如果要我說幾句武漢話,可能想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半句,可要我介紹武漢的美食,我自認為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作為一個吃貨,能生活在武漢這樣一個彙集全中國眾多美食的大城市中,是非常幸運的。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武漢,舌尖上的武漢。

早上7點鐘,伴隨著攤邊小販的吆喝聲,嶄新的一天開始了。說到武漢的早餐,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中,我最鍾愛的還是武漢最有特色的早餐---熱乾麵。說到熱乾麵,我覺得用百吃不厭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最初在小學時,幾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吃一碗熱乾麵。現在住校了,但我隔三差五還是會去品嚐一下過去美好的味道。在勁道的特製麵條中,在香醇而味濃的芝麻醬中,在鮮香的自制滷水中,在味精、鹽、醬油各種調味品完美的融合中,我能吃出這屬於武漢的味道,這隻屬於武漢的味道。頗有筋道的麵條,在各種調料加入後,充分拌勻,總能讓自己回憶起小學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蘿蔔丁、蔥花又為面增添了一種新的感受,辣椒油的加入又多了一種享受。輕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在這回味無窮的一碗熱乾麵中,開始了。

都說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是魚米之鄉,我看這一點也沒錯。武漢人的中餐因此豐富多彩。中餐,最為豐盛的一餐,武漢人深知這一點。武昌魚,武漢人的驕傲。“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對武昌魚的味道可是讚不絕口。正宗的武昌魚,產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在那裡,匯兩江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武昌魚肉質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它是鯿魚的驕傲,更是武漢人的驕傲。排骨藕湯,武漢一絕。武漢人懂得如何讓湯有鮮味,也懂得如何讓鮮味恰到好處。多年的歷史積澱註定讓武漢這座城市,帶一點那古老而厚重的味道。這裡的藕湯也因此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一種武漢的味道。美味過後,迎接武漢人的是下午更加辛勤的工作。

夜終於來了,帶著他一身黑色的大衣。武漢的夜宵同樣也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武漢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大致有兩種人:第一種,性格里帶著江南小鎮的柔;第二種,骨子裡有北方的直與剛。前者為武漢帶來了堪稱一絕的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球。油炸的空心糯米球上再均勻地撒上一層芝麻,散發出沁人的芳香,吃完後還能在未新增一絲糖的糯米麵中感受到甜甜的美味。後者多遵循四川、重慶、湖南菜系的準則,無辣不歡。多元化的匯聚,形成了麻辣燙。不清楚麻辣燙的起源,但我覺得,麻辣燙造就了武漢,造就了武漢人性格中熱情、剛烈的那部分。後者逐漸成為了主流,武漢就有了今天,成為全球五大最具活力都市之一。

繁忙的一天就此翻過,明天可能又是繁忙而精彩的一天。夜幕中的武漢沉沉地睡去,準備迎接第二天精力充沛的武漢人。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一座舌尖上的城市。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