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漢字相關作文20篇
筆尖上的漢字 篇1
高二作文 ,1122字當“報答”變成“報達”,當“師傅”變成“師付”,當“餛飩”變成“混沌”,當……難道這一切的暗示還不足以喚醒那久違的筆尖麼?漢字,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記錄漢語的文字,這就意味著漢字還得“記”,還得“錄”。漢字離開了筆尖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和筆尖碰觸過、從筆尖下揮灑出的漢字才有結構之美、藝術之美、文化之美;漢字離開了筆尖就失去了靈性,不同修養和氣質的人會用筆尖賦予漢字以風格迥異的軀體和精神。
從遠古走來的漢字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和永恆的魅力,本當是國人的至寶。然而,我卻悲哀地看到:當漢字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欣賞、學習甚至研究時,我們的不少同胞卻棄它如敝履,全然不顧漢字的靈魂在無邊的暗夜裡遊蕩和哭泣。在當下,高科技產品不斷翻新,從笨重的桌上型電腦到小巧的筆記本,從蘋果一代到後來的蘋果4S,當電腦、智慧手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生活的必需品時,他們終於被慣壞了—只要敲打或觸控幾下鍵盤,你腦海中模糊的漢字的身影就可清晰地浮現,誰還願意操心費力地用筆尖去親近漢字呢?如此,本就脆弱的筆尖便徹底崩潰。
在高科技的海洋中,花樣繁多的漢字輸入方式,五花八門的字型讓我們眼花繚亂,但我不禁想問:“這些高科技製造的還是真正的漢字嗎?”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絕不是!電腦製版打印出的漢字只是一些冷冰冰的符號,沒有活力,更沒有靈魂。
無聊時,我喜歡一個人出去走走,任自然的風拂過耳際。可是,飛速發展的城市卻總會擾亂我的好心情。讓人目不暇接的各色廣告招牌上層出不窮的錯別字,像一盞盞強光燈,刺得我睜不開眼睛。不覺間,腮邊竟有淚水滑落,滴滴落地,聲聲驚心。漢字怎麼了?國人怎麼了?世界怎麼了?人們竟會如此瘋狂地迷戀於手機、電腦的打字方式!當許多人嫻熟地在螢幕上調整字型、字號、語種時,卻不知不覺疏遠了筆尖,要知道,漢字和筆尖是同胞一體、密不可分的,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牛羊離不開草原的呀。
難道非要等到有人把“漢字”寫成“漢子”,我們才會反省嗎?漢字是我們母語的文字,當舉國上下都在“瘋狂英語”時,漢字卻被打入了一些人的“冷宮”。韓寒曾說:“難道哪一天,我要用英語來問到長城怎麼走嗎?”這話是良藥,雖有點苦澀難嚥,卻能治一些人漠視母語、過度追捧高科技和外來文化的病吶!
親愛的廣大同胞們,從現在起,請拿起被擱淺許久的筆吧,用筆尖認真正確地寫下我們自己的漢字,為漢字注入新鮮的血液,寫出漢字的生命與尊嚴,大聲地告訴高科技:在關於漢字的這場比賽中我贏了!筆尖上的漢字不可丟!
筆尖上的漢字,筆尖上的中國。用筆尖去親近漢字,寫出漢字的內涵與靈氣;用筆尖去撫摸漢字,訴說華夏兒女的勤勞與不屈;用筆尖去重塑漢字,演繹中國夢的華美篇章。
筆尖上的愛 篇2
國二作文 ,924字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許多人都用這句老話來讚揚老師,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我們。老師你用筆尖寫下關切的話,帶給我快樂的心情。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秋天,我開學了,踏入了新學校的大門,你那辛勤的背影讓我感動,但是又帶著一張有點嚴肅的臉,讓我覺得緊張。第一週你讓我們寫週記,記錄下我們一週發生的事情的感受,第一週我不習慣新的學習生活,總是想念爸媽,不會主動和同學交流,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我寫在週記上,你總是鼓勵我,教我好好的和同學相處,積極回答問題。
有一節課,是你的課,老師講到說同學的優點,我突然被你點了起來,我感到尷尬和緊張,因為這個班沒有幾個人認識我,也不喜歡和我講話,我怕會沒人回答,就更難堪了,宿舍裡面的幾個女生搶著回答,我真的很感謝她們,我懂那是你特意安排的叫我起來,讓同學認識我,讓他們知道我的優點,和我好好相處,真的十分感謝。
我總是在週記裡提到自己的成績總是不高不低,但是在我這種中上層學生的心裡是非常想考到前五十的,我一直在努力,你也一直都相信我可以考到的,叫我要下苦功,你在週記下留下的每一句話,都鼓勵著我努力前進,我真感激你,讓那個迷茫,不知方向的女孩變成開始有點自信,努力向上的女孩。
第二學期,我開始很努力學習,發誓一定要考到前五十,第一次月考成績很慢才下來,我著急,讓媽媽在微信上問了你,當螢幕上出現“41”的時候,我感動得都要哭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考到了!後來老師你在班會課上念名次,“班排11,級排37。多次在週記上提到自己因為考不到前五十而感到遺憾,她也挺努力的。”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在這成功的背後,一直都有個人在幫助我,鼓勵我,感謝你,老師!我得到的是你給我的,這份成就也是您鑄造我的!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裡,也帶進了以後成功的大門裡。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裡。
感謝您,老師!你用筆尖傳遞給我的愛,我收到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筆尖上的愛,你的愛……
筆尖上的春天 篇3
國一作文 ,609字用毛筆,在紙上留下我的墨跡,這便是快樂了。寫毛筆字,如今已是我的一大愛好了,但在半年前,我還處在“冬天”裡。
半年前,那正是一年中重要的“考級季”,要考書法的我,正被這股寒流推著走。老媽對這考級看得十分重,每週上補習班的次數翻倍了,從學校回來後,最重要的也是練書法。“還不快去練毛筆字!”這是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書法這個愛好成了一門學科,把壓力往我身上倒著。我也只能從命,天天夜裡在燈下練字,週末也是“不在家,就在書法補習班,不在書法補習班,就在去補習班的路上”這般了。
那天早晨,我去考級了。考級似乎也是種解脫,我把壓力都釋放了。再提到這件事,便是2周後了,成績公佈的時間提早了好幾天。老媽興奮地告訴我:你通過了。當時,我想起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不正如我這樣嗎?
我當然也是激動極了,激動過後卻是立即回到房間,擺出了之前的“文房四寶”,握起筆桿,想再寫幾個字了。此刻握起筆,洋溢在我心中的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自信,是一種收穫後的喜悅。老媽問我:考級過了,為什麼還這麼抓緊練字。我也問自己為什麼要練字。這答案只有我知道:我是要釋放這筆尖上的春天!這一刻,雖然只是“考級過了”而已,但對我來說,這代表著書法又從學科變回了愛好—至少在這一年裡—我又可以為了自己而寫書法了。
這“筆尖上的春天”,是靠著“冬天”中的努力換來的。其它的春天不也是一樣嗎?若只縮在冬天裡發抖,春天便越來越遠了。
筆尖上的吶喊 篇4
高二作文 ,823字自《吶喊》起,便愛上了魯迅的作品,不單是他鏗鏘有力,能直擊內心的文字,更因為這些含帶著他氣息的文字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擁有振耳雄渾的聲音,一種攜著翻江倒海,摧枯拉朽之勢的天籟絕響!
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曾說過:“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這麼說,亦是這麼做。他拾起他的筆,掏出自己燃燒的心,將自己心底的全部聲音傾灑於文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他吶喊的聲音。他覺“化作啼鵑帶血歸”之意,誓捍“保家衛國”之心,他滿腔的熱血與熾誠,像鮮血一樣濃烈,他如同遨遊於黑夜的巨龍,縱使面對無盡的深淵,也要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道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敘心的聲音。對於那些奸佞小人,他的眼裡總是刺有冰芒,純淨且鋒利,世間的汙垢之氣如何濃烈,他也決不示弱與妥協由內而發的浩然之氣,是何等剛決,何等無迴旋。但對於人民,他能放下革命家的風度,低下他高昂的頭顱,懷揣一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閒者,不能戰鬥者,怕光明者。”這是他呼籲的聲音。在被黑暗籠罩的時代,他極力渴望光明,他告訴我們大中華的兒女:炎黃子孫從不缺錚錚鐵骨氣!他像涓流,不停地向前奔流,流水拍堤,聲聲都在呼籲:懦弱地停滯在原地,只會是一潭死水,而再純淨的死水,總會有發臭的那一天,我們不是拯救這個時代,就是被這個時代吞噬。他雖然沒有把黃金世界預約給人類,但他用燃燒的生命,成為千千萬萬追求者的精神的火花!
魯迅,便是這樣一個人,以筆為弓,以聲為箭,射進字裡行間,那有聲的文字,血一樣的綻放。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破整個天空的黑暗與寂靜。如今,他雖走了,但他的吶喊仍迴響在耳畔,他與鐵屋子“寂寞而任性的戰鬥”仍浮現在眼前,他鋒芒畢露的筆與投槍,仍熠熠閃光。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名族的血汙,苦難,彷徨,覺醒……
這是筆尖上的吶喊,有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謝謝您,讓我明白:人原來可以這樣為人。
筆尖上的永恆 篇5
國二作文 ,761字伴隨著雪花飄落;伴隨著鐵軌運作;又是一年的結束和一年的開始。到了久違的故鄉,陽光從窗子裡照到了毛筆上,毛筆還未乾水從筆尖慢慢地滴下,而陽光卻穿過了水滴照在了一個慈祥的面容上。
他教會我很多如:努力刻苦認真,但我生來頑皮不易管教,連父母都對我沒抱什麼期望,更不用說別人了。但唯有他讓我性格大變,是他讓我終於有了一副女孩的樣子,我無以回報只能默默地感恩他,感恩他對我的教導。
我推開了門看見爺爺在窗前認真的寫著什麼,走近一看看見一張白紙上有著一個個漂亮的字型而這些字型是爺爺寫出來的,他的手有力的拿著一個毛筆寫下的字每一筆都讓人感覺鏗鏘有力見。他那麼認真生怕寫壞於是我說:‘老頭你在窗臺些什麼呢?’他並沒理我只是在寫他的書法。我那時竟然安靜的看著他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寫完了40個字。爺爺寫完了而我卻沉醉在他寫的字裡。爺爺轉頭對我說:‘孫女你想學嗎?我卻哼了一聲就走了其實我知道那是我是想學的。
就這樣爺爺每次定時在練習毛筆我也定時去看他寫,最後我屈服了告訴了爺爺我想學毛筆,當然他答應了教我。第一次人總是有著極大的興趣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寫是非常認真的也是學的最多的,而爺爺也不止吸引了我一個小朋友還有我的弟弟,但我比弟弟寫的好所以爺爺表揚了我,那一刻我明白了自豪感是什麼滋味。
第二次,直到第三次我反覆在練一個字爺爺總是不讓我過,那一次我丟下筆就走了,過了很久大概4周,我見到弟弟竟然寫了一個四個字的作品。我不服氣去找爺爺論理,為什麼他比我寫得好。爺爺說了理由我萬分慚愧他將他的毛筆送給了我讓我銘記了著一刻
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像爺爺對我說的一樣你停滯不前別人可不會等你那時才明白老師說的‘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是爺爺讓我明白這一道理也啟發了我的一生,在爺爺慈祥的面容上我總能看見希望。謝謝你爺爺!有你真的很幸福。
筆尖上的年味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4字送福送春聯,濃濃中國情!我揮毫潑墨,寫下了一幅幅墨逸飄香的對聯,送給了一個個喜氣洋洋準備年貨的人們。
下午,我來到大潤發超市。大廳裡熱鬧非凡,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我們“書軒”送春聯處,更是擠滿了人。我暗暗驚歎,想:原來春聯那麼受歡迎啊!現在這裡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恐怕也不為過吧!我一定要好好寫,送出最美的對聯!
我好不容易找了個位置,鋪好鮮紅的鑲金邊的對聯紙,彎下腰,正準備落筆時,突然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麼長的對聯紙,沒有間隔,該從哪兒下筆呢?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感到好緊張啊!左右張望時,發現旁邊有同學在摺紙。對了,我怎麼沒想到折格子呢。靜下心來,三兩下就摺好了,這下我可就得心應手了,非常自如刷刷地寫下去。瞧,蘸飽墨汁,凝神落筆,“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上下聯一揮而就。當我信心滿滿地打算寫“幸福人家”的橫幅時,陳老師走過來了,一看,提醒我把字大小寫均勻些,可以再胖些小些,不要散架了。我似懂非懂地不住點頭,更加用心地去寫。終於,我的第一幅春聯新鮮出爐了。我左看右看,真好!就美滋滋地交給一旁的朱叔叔。
哪知,還沒等叔叔拿夾子掛上去,這幅春聯就被一位老太太“搶購”走了,還誇我寫得好。旁邊的一位阿姨馬上叫了起來:“‘幸福人家’是哪位寫的?再寫一幅!”我心裡哪叫一個美呀!又提起筆書寫起來。寫完一幅,送走一幅!寫完一幅,送走一幅……我努力地寫啊寫,人們不停地拿啊拿。這時,我不禁有些飄飄然了。耳邊傳來一個聲音:“那個‘幸福人家’什麼時候寫好啊,挺好看的,我都等好久了!小朋友,你可真行!”“哦,請稍等!”我精神一振,立馬回過神來,繼續奮筆疾書……
在那濃濃的墨香裡,我彷彿成了對聯上的那一個個情真意切的祝福漢字,美麗地躍動著,忘記了疲勞,忘記了時間。沉浸在“聯海”中無法自拔的我,不僅送出了一對對對仗工整、含意雋永的對聯,還享受到了書寫對聯的快樂。此時,我彷彿成了一隻挨家挨戶去賀喜的小金猴,送去了全新的2016的新春祝福。哦,濃濃的年味就這樣流淌在筆尖上了!
筆尖上的課餘生活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798字我的課餘生活全在筆尖上,不信,你們瞧,每到課餘時間我都在埋頭畫畫。
叮鈴鈴,下課了,我一上完衛生間回到教室,就看見張予曦正在抄語文書包書皮上的畫,她想畫一張貝貝表情畫,我看著她畫說:“張予曦,我來幫你畫吧?”她興高采烈地答應了。
拿來一張整潔的白紙,我就畫了起來。我先畫貝貝的頭部輪廓,再畫她的眼睛。這時,我突然想到姐姐對我說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難畫的就是眼睛了,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要通過眼睛表現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到這就非常用心畫。我先畫了一對彎彎的眉毛,再畫她的眼睛,畫完後我感覺滿意極了,大大的眼睛水靈靈的,可好看了,我得意極了。我再幫貝貝畫了條長長的綠辮子,你們一定會猜,貝貝這是染頭髮了吧,要不然頭髮怎麼會是綠色的呢?因為貝貝是花仙國的公主,擁有一頭柳葉般的頭髮。想著,我就幫貝貝畫好了頭,覺得頭和五官不協調,真叫人想把這張畫撕了,但我不想放棄就改造了一下,我把改造後的畫給張予曦看,她說:“哇,方瑞穎,好漂亮呀!”聽了她的稱讚我心裡得意極了。
可張予曦覺得讓別人畫,自己卻沒有進步,於是她要回了畫,自己畫了起來。我想,張予曦進步好大哦,這跟她常常練筆分不開,我放下手中的筆說:“好吧,那你來畫吧”。我也不甘示弱,拿出自己的畫畫了起來。我畫得非常用心、專注,連同學在旁邊叫我,我都沒有聽見。完成後,我拿起來看了看,同學不誇我都滿意極了,覺得自己棒棒噠。張予曦也連連稱讚。我心裡聽了像喝了蜜一樣甜。
我真是太喜歡畫畫了,不但下課畫,回家也畫,週末媽媽還給我報了繪畫班呢。家裡的四處都放有我的畫,書房、茶几、臥室、抽屜……連班上的黑板報也有我的作品呢。
畫畫帶給我不少歡樂,也打發了我在城裡沒有小夥伴的日子,真是感謝老天爺給了我畫畫的天分。
筆尖上的多彩假日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887字七彩的假日裡,我撿拾了許多七彩的貝殼。圖書館中遨書海,籃球場上揮汗水;在清晨中聆聽音樂的美妙;從莫高窟中領略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都是貝殼中大大小小的美麗珍珠,但其中最光彩奪目的,還是那次沙漠之旅。
廣袤無垠的騰格裡沙漠是大西北的象徵。沙漠中,一座座巨大的沙丘挺立在人們的面前。陽光下,一顆顆細小的沙子猶如金子一般耀眼,用手捧起一堆灑向空中,就像在空中綻放了一圈絢麗的煙花,隨風化作一團金色的煙霧。沙漠的點點綠色,給這騰格里增添了幾分生機。
來到沙漠最不能少的專案自然就是騎駱駝了。駱駝被譽為“沙漠之舟”。長長的睫毛、高高的駝峰、厚厚的腳掌,在沙漠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騎得駱駝又高大又健壯,兩個駝峰直直地十分神氣。我左腳踩住腳蹬,右腳帥氣的一揚,在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一下就踩住了另一個腳蹬,小心翼翼地坐在它的兩個駝峰之間,輕輕撫摸著它。它扭過頭,眨巴著眼睛望著我,真可愛啊!“起——”隨著趕駝人一聲令下,我的屁股一顛,駱駝站起來了,瞬間離地面好高。我不由得抓緊了駱駝背上的鐵環,“叮噹,叮噹……。”的駝鈴聲有節奏地響了起來,駝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身後留下了一串串駱駝腳印。我坐在駝背上儼然成了沙漠的主宰者,很自豪很興奮,神氣十足。
慢慢地我越來越放鬆了,身體隨著駱駝的走動有節奏地晃動著,我時而俯靠在前面的駝峰上向四處張望;時而後仰著頭枕在後面的駝峰上;時而挺直身子,雙腿夾緊駱駝的腹部,希望它走快些……,哈哈,我享受在這美妙的時光裡好快活!
大約一個小時後,駝隊帶著我們回到了出發的地方,趕駝人命令它們坐下,駱駝便乖巧的跪下前腿,我身子猛地向前傾去,嚇我一跳,接著駱駝又跪下了後退,我的身子又向後仰了一下,待駱駝跪妥後,我慢慢的爬下了駝背,臨走時我摟抱著駱駝的腦袋親了一口,久久捨不得離開。
我的假期是多彩的,我不僅領略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是過了一個有趣又快樂的暑假!
舌尖上的武漢 篇9
高二作文 ,1128字說來慚愧,在武漢生活十餘載,對武漢的瞭解少之又少。如果要我說幾句武漢話,可能想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半句,可要我介紹武漢的美食,我自認為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作為一個吃貨,能生活在武漢這樣一個彙集全中國眾多美食的大城市中,是非常幸運的。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武漢,舌尖上的武漢。
早上7點鐘,伴隨著攤邊小販的吆喝聲,嶄新的一天開始了。說到武漢的早餐,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中,我最鍾愛的還是武漢最有特色的早餐---熱乾麵。說到熱乾麵,我覺得用百吃不厭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最初在小學時,幾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吃一碗熱乾麵。現在住校了,但我隔三差五還是會去品嚐一下過去美好的味道。在勁道的特製麵條中,在香醇而味濃的芝麻醬中,在鮮香的自制滷水中,在味精、鹽、醬油各種調味品完美的融合中,我能吃出這屬於武漢的味道,這隻屬於武漢的味道。頗有筋道的麵條,在各種調料加入後,充分拌勻,總能讓自己回憶起小學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蘿蔔丁、蔥花又為面增添了一種新的感受,辣椒油的加入又多了一種享受。輕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在這回味無窮的一碗熱乾麵中,開始了。
都說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是魚米之鄉,我看這一點也沒錯。武漢人的中餐因此豐富多彩。中餐,最為豐盛的一餐,武漢人深知這一點。武昌魚,武漢人的驕傲。“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對武昌魚的味道可是讚不絕口。正宗的武昌魚,產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在那裡,匯兩江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武昌魚肉質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它是鯿魚的驕傲,更是武漢人的驕傲。排骨藕湯,武漢一絕。武漢人懂得如何讓湯有鮮味,也懂得如何讓鮮味恰到好處。多年的歷史積澱註定讓武漢這座城市,帶一點那古老而厚重的味道。這裡的藕湯也因此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一種武漢的味道。美味過後,迎接武漢人的是下午更加辛勤的工作。
夜終於來了,帶著他一身黑色的大衣。武漢的夜宵同樣也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武漢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大致有兩種人:第一種,性格里帶著江南小鎮的柔;第二種,骨子裡有北方的直與剛。前者為武漢帶來了堪稱一絕的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球。油炸的空心糯米球上再均勻地撒上一層芝麻,散發出沁人的芳香,吃完後還能在未新增一絲糖的糯米麵中感受到甜甜的美味。後者多遵循四川、重慶、湖南菜系的準則,無辣不歡。多元化的匯聚,形成了麻辣燙。不清楚麻辣燙的起源,但我覺得,麻辣燙造就了武漢,造就了武漢人性格中熱情、剛烈的那部分。後者逐漸成為了主流,武漢就有了今天,成為全球五大最具活力都市之一。
繁忙的一天就此翻過,明天可能又是繁忙而精彩的一天。夜幕中的武漢沉沉地睡去,準備迎接第二天精力充沛的武漢人。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一座舌尖上的城市。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的最愛。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600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246字【舌尖上的家鄉——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雨菲
眼看春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開始置辦年貨了。江南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年糕了。那你們知道年糕是怎麼做的嗎?來,和我一起到年會上瞧瞧吧!
九點,我們來到了年會。年會上人山人海。看,這裡很多人圍成了一個圈子在觀看什麼,我們好奇地擠了進去,原來是年糕師傅在準備做年糕啊!年糕師傅們分工合作,劈柴、生火、燒水、篩粉,井然有序。
準備工作就緒,開始上鍋蒸粉,年糕師傅們把木質蒸籠放在熱水鍋上,還在蒸籠邊上圍一圈布,防止水蒸氣跑出。一位老師傅,一手舀起篩過的麵粉,均勻的向蒸籠裡倒,另一隻手把麵粉鋪平。這樣不停地倒麵粉,鋪面粉,直到把蒸籠裝得滿滿的,蓋上蓋子,等候。
過了一會,粉蒸好了,掀開蓋子,一股熱氣攜帶著糯米的清香向外衝出,白茫茫的一片,猶如置身於香氣繚繞的仙境之中。老師傅往打年糕用的石臼中灑水,灑水是因為怕年糕粘在石臼上,另一個老師傅吆喝一聲,快速搬出熱氣騰騰的熟粉,小跑到石臼邊,雙手熟練地一番,“啪”的一聲,粉團不偏不依,正好落入石臼底。老師傅繼續圍著石臼,往年糕上灑水。覺得水灑得差不多了,老練的兩位師傅,高高掄起木錘,用力捶打著年糕,熟粉在石臼中響起“啪啪”的捶打聲,變得越來越有韌性。老師傅們有節奏地掄著木錘,一個剛剛落下,另一個就高高揚起。
熟粉在千錘百打之下終於成了年糕。師傅們把年糕抬到桌上,用手往年糕上抹水,然後在年糕的兩頭拉扯。這年糕可真有韌性,怎麼拉都不會斷掉。四個師傅用力拉著,年糕越來越長,最後成了長條板凳的凳面。
年糕拉扯完了,就得切糕了。這可不是用刀來切哦!而是用一根棉線,棉線的兩頭各捆著一根小小的竹子。老師傅拿著兩頭的小竹子,用棉線在年糕上繞一圈,拉緊,年糕被一點一點地切開。年糕散發出的糯米清香更濃了,我忍不住,伸手拿一塊,咬下一口慢慢咀嚼。新打的年糕十分有韌性,像泡泡糖一樣,嚼不爛,在舌頭與牙齒之間滑來滑去,糯米的清香,也就在脣齒之間瀰漫著。
年會看完了,我們也知道了年糕是如何製作的,也嚐到了年糕的可口美味,更感受到了濃濃的江南年已經來臨……
【舌尖上的家鄉——年糕年味兒】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陳思佳
開始吃年糕了,我端起白瓷盆,不由想起了那次在“年會”上看到的打年糕情景。
那是在一個年會上,鑼鼓喧天,金龍炫舞,人山人海。舞龍肯定是最吸引人的。你看,正津津有味吃著糖畫的小孩,拍手叫好的老人,還有連按手機快門的年輕人,都緊跟在“龍”身邊。
而我卻被那“咚——咚——”的響聲給吸引過去了。
我聞聲而尋,來到一個石臼旁邊。只見一個大伯時而在石臼裡灑水,時而拿著個木錘,向石臼裡砸去。他在幹什麼啊?一旁幫助大伯的人告訴我,這是在“熱身”呢!真正的“好戲”在那裡頭。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個“老虎灶”,鍋上是大蒸籠,跟包子店蒸包子的一樣,只是大了許多。蒸籠裡熱氣騰騰的,那是什麼?
我的好奇心更強烈了。趁大伯開啟蒸籠的時候,我探頭探腦地想一看究竟。可當我把腦袋伸進蒸籠,看到的卻只是一股白氣像潮水般湧了出來。大伯哈哈大笑,摸了摸自己的鬍子,對我說:“小朋友,這是白白的糯米粉,你吃的年糕哇,就是從這兒出來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爐火把我的臉蛋照得通紅。
“好咯,起鍋咯!”大伯一把掀開蒸籠,縷縷熱氣白霧,夾雜著米香,迅速裹住了我。大伯和旁邊的一位爺爺對了一下眼,“嗨”的一聲,合力把大粉糰子抬了出來,兩人小跑著來到石臼邊,又是“嗨”的一聲,一起把大粉糰子翻進了石臼。大伯又在手上抹了些油,不停搓著大粉糰子。
隨後,大伯舉起了10多斤那麼重的大錘子,舉過頭頂,漲紅了臉,使勁向石臼裡的大粉糰子打去。粉團沉悶地“啪”了一下,大伯又趕緊拎起大錘,趁此機會,爺爺就拿著“洗帚”往粉團上甩水。甩夠了,第二錘子也正好下來了。“啪——啪——”大粉糰子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一樣,打一下,縮一下,不打了,又彈了回來。十幾下後,大伯已是大汗淋漓,他說了聲“不行了”,就放下錘子,換那位爺爺來打。另外兩位大伯趁這個“換班”的間隙,雙手在冷水裡一浸,合力抬起粉團,猛地將糰子翻過身來。爺爺開始打了了。在這錘打——甩水——翻身的完美配合之下,大粉糰子變得愈發富有彈性。我趁大伯休息的時候,偷偷拔下一小坨來,一口塞進嘴裡。“嗯,真好吃!”我對著大伯連連稱讚。
打得差不多了,大伯便將這白嫩嫩的麵糰從石臼裡搬出來,放在沫過水的的桌子上,另兩位大伯就開始揉搓年糕,左手翻過來,右手按壓著,反反覆覆,直到把麵糰做成長方形的年糕模樣。
最後,他們在年糕上“點花”,其實就是在年糕上用毛筆輕輕點上一朵“紅花”。紅花開在年糕上,在陽光下綻放,為新年平添了幾分喜慶。
我就這樣一直看了許久。原來,一塊年糕,是需要偌大的齊心協力,每個人,每一步都要做得十分精細,一旦當中有一步不完美,那麼便沒有這樣的年糕。
我笑了起來,伸手拿了一塊白瓷盆中的年糕……
【舌尖上的家鄉——赤豆糯米飯】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莊夢穎
我們鄉下有句俗話叫“廿三糯米飯,廿四撣灰塵“,說的是臘月準備過年的情景。雖然現在生活現代化了,很多傳統的習俗已經失傳或變味,唯獨這“廿三糯米飯”,卻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今天,我就隨奶奶來到老家,去嘗一嘗奶奶做的赤豆糯米飯。
一路上西北風呼呼地吹著,像一把利刀,刺進我的衣服。儘管冷得很,但我的心裡卻熱乎著。
開完這長征似的路,就來到老家。一進家門,奶奶就忙起來。我還沒反應過來,奶奶就洗好赤豆,放入鍋中,準備炒赤豆了。由於老家用的是土灶,要一人燒火一人炒豆,奶奶將“炒”的任務交給了我,自己坐在灶口,邊燒火邊指導我怎麼炒。
赤豆呈紫紅色,他們一個個躺在鍋裡,一個緊挨著一個,像一家人。我抓起鏟子橫鏟一把豎鏟一把。“鏘鏘鏘”,鏟子撞擊著鍋子,好像下一秒鍋子就會被擊碎。我把赤豆翻來覆去地炒,赤豆好像在舞蹈,從這兒跳到那兒,從那兒跳到這兒。
不知奶奶什麼時候出現在我身邊。她在赤豆裡倒了幾碗水,直到將赤豆全部浸沒。告訴我說:“炒好的赤豆,還要煮一下才能爛。”煮了五分鐘左右,奶奶掀開鍋蓋,往赤豆裡倒入洗好的糯米。
沒多久,屋子裡便瀰漫了赤豆和糯米的清香。
“滾了,再燜五分鐘就可以吃了。”奶奶離開灶口,邊扯掉粘在身上的柴火,邊對我說。
香味越來越濃,終於等到吃的那一刻了。奶奶揭開鍋蓋,熱氣騰騰中,一鍋紫色的糯米飯呈現在我眼前。飯,竟然是紫色的,好神奇哦!剛想盛一碗來吃,就被奶奶攔下了:“第一碗要供灶家菩薩的。”說完,奶奶拿大碗,滿滿地盛了一碗,酒上紅糖,放在了灶山上。又盛了一小碗,也放上糖,遞給我吃。我挑起一口,吃下去,頓時,香香甜甜,融滿了整個口腔。
吃完赤豆糯米飯,奶奶開始給我講起廿三糯米飯的來歷:
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去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甜甜的糯米飯祭灶王,請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
原來糯米飯的蘊意是這樣的,我有些不服氣地反駁奶奶:“《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如果平時品行不好,灶王也不會因吃了你的糯米飯而包庇你的。這是迷信!”
奶奶笑了,說:“聽起來是迷信,其實是勸人為善。有糯米飯供灶家菩薩這種說法,使許多人在為人做事時,會提醒自己做好人,做好事,不做壞人,不做壞事。”
原來這樣。傳統習俗中,包含著教育的大道理,神!
【舌尖上的家鄉——春捲】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俞斌傑
快過年了,爸爸說:“你這麼愛吃春捲,今天我們就做一回吧。”說完,爸爸把春捲皮、菜餡放在桌子上,叫我包春捲。可我哪裡會包,只好向母親大人求助。
媽媽站在我旁邊,給我做起了示範:先將春捲皮放在桌子上,取適量的菜餡放在春捲皮的邊緣,然後將春捲皮一層一層地捲起來,這樣,一個春捲就做好了。
我照著媽媽的做法包了起來,先夾一些菜餡放在春捲皮上。這時,媽媽提醒我說:“餡不能放太多,不然會漏出來,也不能放太少,不然會不好吃。”我看著自己的春捲,發現菜餡太少了,馬上改正。要卷春捲了,媽媽又提醒我說:“不能裹得太緊,也不能裹得太鬆。”我照著媽媽的說法,開始裹起來。裹好後,讓媽媽檢查。媽媽一看,誇獎道:“不緊不鬆,正好!”聽到媽媽的誇獎,我不禁自我欣賞起來:看,這春捲是多麼標準啊,不大不小鼓鼓的,似乎就要把皮撐破,可又是那麼牢固,根本不用擔心皮真的會破掉。
欣賞完了,我加快了包春捲的動作。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生產出了兩大盤春捲。
我託著兩大盤春捲,送到廚房。爸爸開啟火,向鍋中倒了一些油。油熱了,就把春捲一隻一隻地放入鍋中。沒過多久,春捲就穿上了金黃的衣。爸爸又番動了幾下。不一會,春捲起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剛想狠狠地咬一口,爸爸說話了:“剛炸好的春捲,又燙又韌,還不能吃。得等到放涼才又香又脆。”啊!原來吃春捲還有學問呢。我耐著性等,等到差不多涼了,拿起一個,一咬,外脆裡嫩,還夾雜著新鮮的蔬菜味,太好吃了。
吃著吃著,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叫春捲呢?“卷”字,一看就知道,是跟形狀和做工有關,可這“春”字,又怎麼解釋呢?為什麼不叫“冬卷”,不叫“夏卷”,不叫“秋卷”,偏偏要叫“春捲”呢?
這傳統美食裡,肯定有文章,我得好好探究探究。
【舌尖上的家鄉——胡蜂窟】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範佳龍
桐鄉文化廣場人山人海。一踏進門,便有一股食香牽引著我們。
我和屈佳億循著香味,找到了美食的源頭——胡蜂窟製作現場。其實,我從未見過胡蜂窟,更別說吃了,我只知道,這是媽媽他們小時候的吃食,現在很難吃到了。
製作胡蜂窟的攤位前,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很多人,這都是看熱鬧的,真正想購買的顧客,都在一邊主動排除。隊排得很長,遠遠望去,那場景,像拖著長尾巴的一個大氣球。
我們排在隊尾。一轉眼,我們身後就多了好幾個排隊的。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終於輪到我們了!
製作胡蜂窟的是一個老爺爺,製作工具也十分簡單——一個帶著七個圈的圓形煎盤。只見老爺爺不緊不慢地舀起白色麵糊,均勻地分在七個小圈中。遠遠看去,猶如一朵飽滿的雪花。老爺爺左手托起一隻碗,碗中淨是豆沙;右手拿起一根勺子,舀起一塊塊豆沙,點在七個“花瓣”中。接著,老爺爺往另一塊同樣大小的圓形煎盤上撒一圈又一圈紅紅的糖,再撒一圈又一圈黑黑的芝麻。完成後,老爺爺熟練地將兩塊大小一致的圓盤壓在一起,放入特製的火爐中,上壓下蒸。
沒幾分鐘,一陣陣香甜味就滲透出來了,跟我們剛進門時聞到的一個樣!再等幾分鐘,胡蜂窟終於出爐了!剛出爐的胡蜂窟,一面是白白嫩嫩的;一面是金亮金亮的。那小巧的模樣,像極了頑皮的孩子喜歡捅的大自然中的胡蜂窟,怪不得有這個名字呢!
聞著焦糖的香味,不禁咬上一口,豆沙噴發出來,真美味。咬了一口,還來不及吞嚥下去,就忍不住再咬上一口。沒幾口,胡蜂窟就被我們吃完了。要是多買幾個就好了!我們有些後悔了。
【舌尖上的桐鄉——做年糕】
浙江省桐鄉洲泉實驗小學603顧振宇
我喜歡吃年糕,可是卻不知道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今天,我就要到年會,去看老師傅做年糕了。
一進年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人。人山人海,把每個攤位都圍得嚴嚴實實的,而人群圍繞的中央,則有著一縷縷輕煙徐徐升起,這更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賣力地擠到人群中想看個究竟。
“近了,更近了!我看到了!”我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蒸鍋,就是它,輕煙的源頭!“蒸鍋的裡面是什麼呢?”我探頭,看到蒸鍋裡有一堆白白的東西。“那是生粉,煮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一旁的媽媽為我解答。“哦。”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同時又看到老師傅拿著沾水的竹條,先是往蒸鍋裡放一些水,再抓一把生粉,均勻地撒進去,過一會兒,再放水,再撒粉,直至將所有生粉煮熟,再放入石臼進行“錘鍊”。
那石臼有點破舊,但洗得乾乾淨淨,這可見它主人很疼愛這個上了些歲數的老友。老師傅拿起一旁的木錘,那木錘像個巨人,竟跟老師傅差不多高,老師傅右手握著木錘的上半部分,左手則握著下半部分。這木錘怕是有個二十斤左右,老師傅那飽經風霜的手,竟有些顫抖,這就可見這木錘的重量了。“為什麼要打年糕呢?”我有點好奇,“因為打年糕可以讓年糕變得更有韌性,這樣年糕就更好吃呀。”媽媽替我解答道。
老師傅開始打年糕了!只見他右腳在前,左腳在後,把木錘高舉過頭頂,只聽“砰”的一聲,年糕凹了進去,可是僅僅過了幾秒鐘,它又變回來了,但是比以前卻扁了一點。老師傅繼續用力地打,年糕在他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扁。不知什麼時候,汗水,悄悄地出現在老師傅的額頭上,他打年糕的速度也慢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老師傅停了下來,走到一旁坐下來休息了。另一個師傅過來,給年糕加了點水,然後再把年糕對摺,變回原來的圓形。那個師傅拿起木錘,也開始打起來了。倆人就這樣交換著打,後來,他們似乎是嫌速度不夠快,乾脆一起打,一人將木錘打下去,另一人正好把木錘舉起來,兩人交替進行著……
漸漸的,年糕的光澤變得亮起來,看上去表體也變光滑起來了。老師傅把打好的年糕搬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開始切年糕了,老師傅拿出一根十釐米左右的細線,手沾一下涼水,把線放在年糕的下方,左右手分別捏住線的兩端,同時往中間用力,雙手會合,又交叉,再分別往對手方向拉,直至雙手碰到桌子。就這樣,一大塊年糕被分成了兩份,而且切邊是那麼光滑,一點粗糙的地方也沒有。老師傅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大塊年糕分成了均勻的好幾份。然後,他把其中一塊年糕拉長,再雙手合併,從中間“切進”,當“切”到切不下去時,老師傅再把雙手分開,緊按在年糕上,然後分別向左右捋去,把年糕鋪平。
我在一旁看得有些雲裡霧裡,問道“這樣有什麼作用嗎?”“這可以使年糕更加美觀。”依舊是媽媽為我回答。
只剩最後的“點紅”了。老師傅拿出了點紅用具,沾了點粉紅色的顏料,輕輕地在年糕上“蜻蜓點水”。霎時間,整塊年糕變得喜氣洋洋了。
我情不自禁地拿了一塊年糕,咬了一口。年糕初入口,有種黏黏的感覺,很有韌性,很耐嚼。慢慢咀嚼,有種甜甜的味道,吸引我繼續吃下去。一塊年糕下肚,胃裡有點暖暖的滿足感,讓人感到很舒服。
真是千錘百煉,才成高(糕)啊!
【舌尖上的家鄉——春捲】
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雨菲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春日春盤節物新”,都提到了“春盤”,這“春盤”,就是我們江南有名的小吃“春捲”。每當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春捲,吃春捲。
薄如蟬翼的皮張
年節的早晨,菜市場熱鬧極了。賣春捲皮的攤主,一個小爐,一塊帶柄的圓形鐵板,一桶和好的麵糊,一把凳子,就可以開張了。老式點的,用煤餅做燃料;新式點的,用煤氣做燃料。
攤主都是來自附近農村的心靈手巧的大媽。由於春捲一般只在過年時食用,因此,沒有固定的攤位。大媽們就自發在菜市場入口,一字擺開,場面頗為壯觀。
大媽們做春捲的手法極其熟練。右手撈起一團麵糊,不停地甩動,當面糊甩得光滑和順時,就迅速往燒熱的鐵板上抹去,又迅速收起餘下的麵糊。沒一會,薄薄的麵糊在鐵板上成型了。大媽伸出左手,揭起皮張,疊放在一邊。右手繼續甩著麵糊。左手右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再看那皮張,均勻圓潤,薄如蟬翼,一看就知道出自高人之手。
可鹹可甜的餡料
接下來就該包春捲了,春捲的味道可鹹可甜,全憑你的愛好。甜的可以用豆沙、芝麻等做餡,鹹的可用各種蔬菜、肉類做餡。
我喜歡吃肉,媽媽就把豬肉剁碎,做成肉餡。我在桌上攤開一張薄薄的春捲皮,用勺子舀肉餡,捲起。可是這玩意兒好像偏跟我作對似的,不是餡放多了,把皮給撐破了,就是餡放少了,撐不起皮。練習了幾次,把勉強把握了肉餡的“度”。手指沾一點水,均勻地塗抹在皮子邊緣,捏合,一個春捲就包好啦!薄薄的皮子裡透出粉嫩嫩的肉,像塗了胭脂的姑娘。
外脆內嫩的“金條”
媽媽在鍋子裡放了許多油,等油沸騰,用筷子夾起一個春捲,放入油鍋,春捲沉入鍋底,然後又慢慢地浮了起來。春捲在油鍋裡漸漸變色,最後成了金黃色。媽媽把它夾入盤子裡,我聞香跑進廚房,一個個金黃的春捲躺在白瓷盤裡,像一條條金子。我用手拿起一個,咬下一口,脆脆的,再咬一口,吃到了嫩嫩的肉。嗯,色香味俱全,真讓人回味無窮。
過年吃春捲,表達了江南人迎接春天的喜慶。雖說春捲是油炸食品,但是因為家家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多吃點也沒關係。
【舌尖上的家鄉——湯圓】
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班楊晏如
從小到大,我吃過很多湯圓,可就是沒見過湯圓是用什麼來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天,我隨著媽媽去餐館吃湯圓。正巧,湯圓已經賣完了,店主夫妻打算再做些湯圓。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不禁期待起來了。
老闆娘聽說我想看一看湯圓是怎麼做的,十分高興,招待我們坐下,然後搬出兩個沉重的袋子。老闆娘說,一個袋子裡是和好的糯米粉,另一個袋子裡是乾粉。又端出一盆餡料——煮熟的蘿蔔絲。
我坐在一旁,眼睛緊緊盯著老闆娘的手。只見老闆娘伸出右手,摘下一團糯米粉,放在左手掌心,合掌,將粉團護在中間。然後,兩手不停地搓動,手中的粉團逐漸成形,搓著搓著,粉團竟成了個滴溜圓的“小球”。
哦,湯圓是這樣做出來的,我恍然大悟。
不對啊,湯圓裡面還有餡料,那又是怎麼放進去的呢?我疑惑起來。
這時,老闆娘將小白球在乾粉裡一沾,將它捏成了一個碗形。沾粉應該是為了防止糯米粉黏手。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一開始不直接將糯米粉捏成碗形,而要先仔細地搓成球形,然後再捏成碗形?
帶著疑惑,我繼續看下去。
老闆娘拿起一把勺子,挖了一勺蘿蔔絲,放在“小碗”中,拍緊,左右手配合,將“小碗”的邊往中間收,邊收邊搓,搓到最後,“小碗”又變回了小白球。
嘖嘖,你瞧,包好的湯圓個個都是胖嘟嘟的,白嫩嫩的,多招人喜愛啊!
我又繼續看老闆娘包湯圓,看著,看著,我心中的疑惑也解開了:先搓成光滑的“小球”,就比較容易捏成精巧的“小碗”,更比較容易將“小碗”再搓回“小球”,包出的湯圓更加光滑飽滿。
想通後,我感到自豪,原來製作湯圓也要講究循序漸進,這跟我們的學習,是多麼相像啊!
【舌尖上的家鄉——打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範佳龍
在我的家鄉,年糕是過年的必備品。請菩薩,祭祖宗,都要用到年糕。除了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好口彩外,還有這樣的傳說:
一隻叫“年”的怪獸,凶猛無比。到了冬天,找不到食物了,就跑下山吃人。人只好躲起來,給怪獸充足的條塊糧食充腹。漸漸的,這種避害的方法傳了下來。條塊糧食演變到現在,就成了“年糕”。
那麼年糕是怎麼製作的呢?據媽媽說,他們小時候,每個村子都有人組織起來互相伴工打年糕,現在,漸漸失傳,要看打年糕,只能到桐鄉非遺館的年會上去看了。
非遺館廣場熱鬧非凡。
一聲令下,年糕老師傅們開始拌粉,就是在磨好的米粉裡放進去一些水。那要放多少水呢?我問老師傅們。老師傅們說:‘說不準,要看粉的乾溼。主要是手對粉的感覺,差不多了就行。““那如果感覺錯了,會怎麼樣呢?”我有些奇怪地問。“如果水放多了,會成爛粉,年糕打不結實了,吃起來會粘‘烏機板’;水放少了,年糕就打不動了。”我聽得一愣一愣的,全憑手的感覺,真是神技啊!
這裡,其他老人齊心協力,挪動沉重的石臼,準備開工。那個拌粉的老師傅開始用一隻篩子篩粉,通過篩網的粉,漸漸堆起來,越堆真高,中間尖尖的,真像一座米粉山。
篩好的粉,撒進蒸籠,開始用旺火蒸粉。
“好了。”不知道老師傅又是憑什麼斷定粉蒸好了。反正他說好了,另外的老人都沒意見,他們合力將蒸籠裡的熟粉,倒進石臼。
老師傅舉起笨重的木榔頭,使勁打下去,一下又一下。石臼裡飄出的霧氣環繞在我們身邊,猶如置身在仙境中一般。在老師傅的千錘百煉下,年糕漸漸地被打得扁扁的。
“好做了。”老師傅又一聲令下,其他老人七手八腳,把麵糰從石臼搬到了桌子上。
大年糕經過拉昇,拍平,切割,最終變成磚塊大小的小年糕。人們在年糕上點上紅花,象徵著來年更加紅紅火火。
我用右手托起一塊,聞著清香,在年糕上咬了一口,細細品味,彷彿還有一種甜甜的味道。
可我始終想不通的是,老師傅到底是憑什麼把握打年糕各個環節的“火候”的?
高手在民間哪!
【舌尖上的家鄉——芝麻炒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飛揚
芝麻炒年糕的美味,用桐鄉的一句土話來講,叫“三個巴掌也不放”。
這道美味的食材十分簡單:年糕、芝麻、紅糖、菜油。雖然食材簡單,但要炒好,卻有竅門。不懂竅門,五星級大廚也要出洋相。
偏偏我有吃福,因為我媽媽,是炒年糕的高手。
今天,媽媽又給我做芝麻炒年糕啦,我在旁邊興奮地看著。
媽媽把年糕切成大約2釐米見方的小塊,裝進盤子裡,那小年糕像極了切好了的甘蔗。
媽媽開始往鍋裡放油。過一會,油開始冒出青煙了,媽媽把年糕全部倒進鍋,用鍋鏟不停地翻炒著。這時,我發現切成小塊的年糕,連成了一片。媽媽說,炒年糕,這一步是關鍵,很多人炒年糕,就失敗在年糕連成了片。“那你是怎麼把已經連成片的年糕分開的?”我好奇極了。
媽媽得意地一笑:“全靠紅糖水。瞧,這就是。”說完,媽媽把先前準備好的紅糖水倒入,繼續翻炒。
“那什麼時候族糖水呢?這肯定很重要。”
“你猜對了!放早放晚都不行,要找準火候放進去。”
“那怎麼樣是火候到了呢?”我準備打破沙鍋。
媽媽又是得意一笑:“感覺唄!”
我不再問了,專心看著年糕。真是神了,那連在一起的年糕,漸漸分開。看來,媽媽的“感覺”是很正確的。炒了五、六分鐘後,湯汁也差不多了,媽媽就撒上黑芝麻,翻炒幾下,芝麻炒年糕就完成了。
經過媽媽的巧手,原本白白的“甘蔗”,現在被紅糖水和芝麻包裹了起來,亮亮地,透著芝麻紅糖混合成的甜香味。我禁不住連連咽口水,拿起筷子,向一塊年糕發起攻擊,一口吞下去,“啊!太美味了!我敢保證,就是有人打我三個巴掌,我也不捨得放下!”
吃完一盆年糕,想起剛才媽媽關於“感覺”的話,不禁讚歎:“高手在民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