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與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碎片與生活 篇1

碎片與生活作文700 ,693字

時間就像海綿裡擠出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當今時代發展巨快,生活壓力也隨著時代的巨大變化而改變,我們的生活也隨著時代加快了腳步,每天清晨,擠在茫茫人海中,只是為了擠進一班地鐵,為了上班上學不遲到;每天傍晚,路面上的車子在馬路上竄著,不時的會聽見喇叭那刺耳的聲音在耳邊拂過,這只是為了能快點回到家,結束這一天的工作,

然而在我們結束繁忙後會做些什麼?我想,現在的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說,看手機,刷微信,微博啊。可是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麼?放鬆?學習?還是無聊沒事幹?

現在的人們往往會因為一些無聊的東西而整天再說,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就沒了。可我想說,如果你沒有把時間花費在這一些無聊的事情上,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啊。

碎片化的閱讀,在街頭巷尾隨著可見—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公交車上用眼瞥一下今日新聞;下班後,用電子書“秒殺”網路小說。我們將閱讀的時間分解,用簡化的語言闡述了更大的資訊量,我們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

我們的大量閱讀,一星期後,是否還能完全記住,只有我們做了適當的筆記,每天利用那碎片時間,來複習,久而久之,這些內容就可以深刻得存檔在記憶中。

像我們這些學生黨,每天趕作業到深夜,還要背誦如此多的單詞,片語,導致每天睡眠不足。可我們有什麼辦法才可以早點睡呢?我們可以利用下課的十分鐘,來背單詞,第二天去學校的路上可以再次複習單詞,這既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也可以不用在學校裡重默,導致又要寫作業到深夜。

總之來說,只要我們合理運用時間,就不會再有“時間一眨眼就沒了”的說法了。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2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22字

無論是在公交、地鐵;亦或是在馬路上,手機螢幕似乎沒離開過人們的手心。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和人的距離似乎越拉越近。生活也越來越趨向碎片化。

曾經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變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九宮格”;曾經一頁頁泛著書香的手卷,轉變為手機上一篇篇的一二百字的小段子;曾經的書信明信片,如今成為了微信、QQ的一條條訊息……

這是個碎片化的時代。

造成這樣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生活節奏的加快,意味著人們要在相同的時間中,做更多的事情。造成的後果就是:時間碎片化。因此導致人們的各項活動也變得碎片化:例如閱讀、購物、社交……

同樣,這樣的碎片化形式會給我們自身的心態與認知造成一定影響。首先說說心態:人們變得隨便、懶惰、自私功利……為什麼會隨便?私以為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處於一種心理疲勞的狀態,當到達一種極限,人們對於事情的處理也就變得不那麼認真了。那麼,為什麼會懶惰?其實和“為什麼會隨便”的原因一樣,在身體上承受極限,最終也就放縱自己。至於“自私功利”的想法也許原本就紮根在我們的心裡,只是網路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罷了。

當然,事物總存在著它的兩面性。固然生活碎片化會對我們的心態與認知產生一定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原本可能需要上百人,耗費幾星期的工作,如今用計算機工作只需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就可搞定。

同時這種碎片化也讓人們在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下,進行著屬於自己的自由活動。比如閱讀碎片化,能讓人們在僅剩的可支配的碎片化時間中,進行閱讀的行為。再比如說社交,過去可能與別人交流靠面談、書信;現在因為時間的碎片化,也沒有太大可能性去寫信,於是現在的QQ,微信自然成為一種方便、迅捷的社交工具……

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腳步,更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但我們能改變自己。人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不要讓周圍環境使自己變得“碎片化”,才是我們應起碼做到的。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3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551字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手機已成為了人們必不可缺的東西,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快,人們不得不試著從完整的時間段之中擠出碎片化的時間來,這種碎片化生活已在人群中逐漸普及。

“碎片化生活”的起點是很好的,它讓人們在閒暇之中擠出時間充裕自己的生活。然而,許多人卻誤解了“碎片化生活”的意義。錯誤的方法只會使自己大塊的時間,被分解成了小塊,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說,更有甚者,會破壞原本的計劃,使人變得更加忙碌,從而失去對任何事情的注意力,而推動這種情況的源頭便是手機,手機本來的確沒有過錯,可是各種社交軟體讓人們逐漸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於是人們就會在“碎片時間”之中,使用社交軟體,有些自控力不強者便會不自覺的打碎整塊時間來創造碎片時間,以滿足自己。

正確的“碎片化生活”能減輕人們的心理與生理負擔。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好好把握碎片化生活,就能把一項複雜的工作化整為零成簡單的工作,從而把時間綜合利用,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又可以把多個生活的碎片拼湊為一個完整的生活。譬如在公交車站等車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作“碎片時間”,可以使用社交工具一類的軟體。

“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只要能夠好好的利用這些碎片,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輕鬆,更加舒適。反之,你就只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碎片中手忙腳亂。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4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18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識。生活中碎片化的資訊無處不在:手機上的新聞啦,乘電梯時看到的小廣告啦,電腦遊戲啦,微信朋友圈啦……。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和全家一起出去吃飯,眼睛往哪掃都是各種資訊。電視裡宣傳著本店的菜品,服務員提供iPad給顧客點餐,媽媽用支付寶付款。現代人的生活很難脫離這種現狀了。

碎片化的生活有很多益處,他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節約更多的時間。以前的人們去圖書館借書閱讀,現在人們只需要登入網際網路,好書好文章就能隨便看;以前的人們購物前需要列出購物清單,去商場逐樣挑選,有些東西不一定買得到,現在人們只需要進入網上商店,裡面的東西應有盡有,物美價廉,動動手指就可以讓快遞員小哥送貨上門;以前的人們面對著面說話,現在的人們利用一些社交軟體,不用出門,也可以用視訊聊天,看到對方的神情和語言……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省時省力,十分方便。

可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很多弊端。它會讓人們變得十分頹廢,生活不能嚴格自律。網際網路上的文章像泉水一樣湧在手機上,人們在看一篇文章時,又被下一篇更有趣的文章吸引,轉而又去看那篇文章了;人們因為在電腦上,手機上就獲得了足夠的資訊和刺激,就懶得出門鍛鍊,購物,身體一天天胖起來。據報道,每個成年人每小時看手機九次。碎片化就像一把剪刀把人們的時間,切成了一個個片段,讓現代人不能專心完成一件事,更不能深入的進行研究。這就是所說的現代人的浮躁吧。

總之,碎片化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但同時也讓人們更難專注。我們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優勢,更好的利用碎片的時間完成一些需要日積月累的工作,同時還要多旅遊,多鍛鍊,多發展自己的興趣。不要被碎片化的閱讀、購物、遊戲、社交所綁架,不要過於依賴手機和網路。讓資訊化為我們所用,做一個充滿活力的健康的現代人。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5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743字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科技更加進步,我們的生活也被碎片化了,因為做任何事都變得方便起來。可這究竟是利是弊呢?

在以前,人們的交流只能靠書信。一封信寄出去了,需要一天甚至幾天時間才能收到回信。而現在只要開啟手機,利用微信這個聊天軟體,就能隨時隨地把想要說的話告訴別人。人們出門時,有時連個錢包都不用帶,開啟支付寶就能輕鬆付款,甚至可以足不出戶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如果你想去附近的一個地方,但自己又沒有私家車或者自行車,沒關係,只要在馬路上隨便找輛共享單車,利用手機操作一下,掃一掃,就可以輕鬆把它騎走,並且很短的騎車路程還不收任何費用。

在享受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它也為我們帶來了不利。過於依賴這些電子科技,使許多人減少了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一個學生遇到了一道難題,他自己並沒有思考,而是偷懶地開啟作業幫這個APP軟體,通過給難題拍照,軟體就會直接跳出來題目的正確答案。他再抄寫答案,並沒有去看後面的解題思路,但當考試時遇到類似的題目,他還是不會做的,因為沒有轉化成自己能理解的知識,即便有現成的答案還是沒有真正學會這個題目。由此可見,人們把視線已經轉向了各種各樣的軟體上,而不是通過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

一個沒有知識,不愛看書的民族是不會長遠發展的。就算是在閱讀,但電子書也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紙質書的閱讀,特別是在早高峰的地鐵車廂裡,上班族們無一不例外地在用手機上的各種資訊打發自己乘車的無聊時光。於是我們這個民族又多了一族叫—低頭族。

雖然發達的科技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不要一昧依賴它們。比如不要總是吃外賣食物,因為吃多了不健康;不要總是在家人聚會時各自在玩手機,因為那樣就減少了大家面對面交流的好時光。

碎片化時代,機遇與挑戰同在!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6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57字

資訊高速發展,手機和網路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空閒時間,導致了生活的碎片化:輕輕一點,就能獲取各種我們所需要的資訊,帶給我們的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的購物

現今,“網購”成為一種日常,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在網上買到。只要輕輕一點,就能在家中收到精心包裝過的商品。與以往不同,網購不需要出門,無疑為懶人們提供了便利,但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人類的發明都是為了偷懶”。既然有了更方便的網購,人們便越來越依靠網路。會去超市的人也少了,有些人甚至不會燒菜,直接訂份外賣,便在家中等候飯菜,也無需“勞神”下廚。總之,碎片化的購物,給我們以方便,卻讓人們逐漸變懶。

碎片化的資訊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不僅是一條廣告,還能表現人們對百度的依賴,有什麼詞不知道,百度一下,注音,釋義,例句全有了,非常方便,人們也不願意查字典了,直接輸入進,一切都盡在掌握。網上閱讀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是在空餘時間裡,看上幾頁,而更多的人則是買了許多電子書,但都沒有時間看,網上的網頁載入速度很快也越來越快,人們也逐漸失去了耐心,很少有人會去讀那種厚而乏味的書了。所以碎片化的資訊,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消磨了人們的耐心。

碎片化的娛樂

數不清的手機遊戲、視訊及音樂、社交APP層出不窮,填滿了人們的空閒時間,人們在手機上玩遊戲、看視訊聽音樂和社交,很多人因此患上近視、“低頭症”和“手機手”,走路時也邊走邊玩,甚至導致了許多事故;就算大家聚在一起吃飯,也很少面對面的聊天,更多的人都各自低頭刷著手機,場面十分冷清,雖然大家人在一起,但彼此卻隔著一層膜,彷彿每個人都被手機控制,沉浸在手機的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撥。雖然社交軟體帶給我們遠距離交流的便利,但我們不應該讓它佔據我們的生活,危害我們的健康並帶走我們聚會的歡樂。

資訊科技高速發展,帶給我們輕鬆和便利,也帶給我們碎片化的生活。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看手機的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背英文單詞,看一本書,練習書法,或者是跑跑步。這樣,既能享受資訊帶來的便利,也鍛鍊了身體,還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與碎片化生活和諧共處 篇7

與碎片化生活和諧共處 ,863字

小A是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他每天早上的生活是這樣子的:六點五十起床,十分鐘洗漱更衣,出門,走到地鐵站,四十分鐘到達目的站,走到公司。期間在地鐵上用手機看了今日頭條,翻了一下朋友圈,然後又看了一會兒存在手機裡面的電子書籍,到公司後十五分鐘解決早飯,然後就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個例子。時間僅有一個小時多一點,小A卻幹了許多事情,貌似獲取了看似很多的資訊。

那麼,何為碎片化生活的定義呢?

首先,從“碎片化”說起。碎片化,原指將完整的東西破成了諸多“碎片”,即零碎的東西。再結合生活(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各項活動的總和),不難想到,“碎片化生活”包含零碎的工作,零碎的獲取資訊,零碎的購物、零碎的閱讀、零碎的思考等等等等……

碎片化生活的條件,或是起因,我認為主要是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終端的便利,使得生活碎片化有了硬體的支援。試想,若沒有科技的進步,恐怕很少有人在短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帶上厚厚的書籍,而在路上和朋友的互動,簡直也是不太可能。

碎片化,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針對碎片化,我們需要有哪些認識呢?

毫無疑問,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零碎時間的利用,等車的時間,排隊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閱讀,用來關注社會新聞,用來社交,甚至用來購物,而這種碎片化的社交和購物,無疑幫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然而,我們知道,很多工作是需要大塊時間,靜下來思考研究的。如果我們習慣了天天接觸到的都是篇幅很小的文段,習慣於上上下下拉拉螢幕,大概瞭解內容就草草了事,試問我們的閱讀能力會不會下降?等我們必須去靜下心來閱讀長篇文章時是否會適應?從一個人窺視一個國家,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如此,那麼這個國家是不是會變得浮躁而失去原本應有的沉穩?

所以,我們遇到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可以選擇利用其便利,而把利用這些便利節省下來的大塊的時間,用於做一些需要我們專注的事情,讓我們的心靈沉澱下來,成就自己,專注未來,只有達到了與碎片化生活的“和諧”共處,才能實現“雙贏”,為自己為社會創造價值。

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 篇8

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作 ,986字

隨著現代化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網際網路,移動化、大資料的時代。無處不在的網路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網上購物、網上閱讀、網路課堂、網路社群……人們一有空閒時間就在刷朋友圈、瀏覽新聞以及各類APP自媒體訊息等,於是我們就這樣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碎片化的資訊,分享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無論身處何方,只有有網路,我們就可以及時瞭解世界各地的瞬息萬變,可以及時與家人、同學進行交流溝通,還可以設定我們自己所感興趣的新聞,電視和比賽等。你看,在機場等候大廳、高鐵車站、地鐵車廂裡,人們都在享受碎片化生活,有的聽著音樂,有的人在看電視劇、還有的人在閱讀學習。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與世界拉近了距離,讓我們更及時瞭解朋友的動態,讓我們能更充分利用閒散時間。

碎片化的生活就十全十美的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許多時間都分給了各式各樣的新聞和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人們再也不會利用整塊的時間去深入地瞭解所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和背後的東西。各種推送的新聞內容都是捕獲我們的興趣和愛好,長久以來我們的知識面會越來越窄,這樣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利。特別是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不能完整地、系統性地去學習和了解,而在閱讀的同時,也會受到不斷的微信、qq、以及推送新聞的干擾,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碎片化看似利用的空閒時間,實際上讓人們忽視面對面的交流、放棄了系統性研讀書籍,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學到的都是片面的、膚淺的甚至有些是斷章取義的。碎片化的生活,也使得人們各個都成了手機控,對視力、肩頸等也有很大的損害。更為嚴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為很多不誠信的商家創造了條件,讓他們有機可乘,利用網路、APP、微信等散佈著不真實、片面甚至是虛假的資訊,讓很多人上當受騙。

享受碎片化生活的便捷,也帶給我們許多的煩惱和傷害。我們無法逃避,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去充分地利用和發揮碎片的生活的優點,儘量避免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困擾和不良影響。分清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比如: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多利用碎片化生活,而在家、在工作中還是要非碎片化生活。最後,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應該遠離碎片化生活,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專注課堂和家裡系統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不被碎片化生活所幹擾。

碎片化生活的得與失 篇9

碎片化生活的得與失作 ,1456字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是木心先生的詩歌《從前慢》中的一段。以前,我並不是很能體會它的含義。一直到進入了中學,偶然聽到這首詩改編成的歌曲,突然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我離這樣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週五的語文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作文,話題是“碎片化生活”。看,多麼fashion的詞?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呢!本著學習要深入瞭解的宗旨,回家後,我查閱了字典,原來“碎片化”是使完整的東西破成很多零碎片段的意思。明白了意思,我開始思考起來,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被“碎片化”了呢?

首先,我想到了我的聽歌時間,聽billboard排行榜是我這幾年的愛好。在小學時期,我可以每天傍晚做完作業,花上將近一個小時聽我喜歡的歌曲,順便做一些手工,泡上一杯檸檬茶,外加一些小點心,這生活別提多愜意了。但這個聽歌的愛好,進入中學後就被擠壓成了二十分鐘,而且還是在吃晚飯時間同時進行。中學的作業量比小學大,為了保證每晚9點以前上床睡覺,我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重新調整我的時間安排。那些悠閒地聽著音樂,慢悠悠地做著手工,消磨大把空閒時光的日子,一下子就離去了。我真討厭碎片化,這每天的二十分鐘,簡直就是隔靴搔癢,完全不能過癮!

另一件被碎片化的事情,就是運動。由於小學放學早,作業少,做得快,我基本在回家之前都能把作業完成了。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和媽媽去公園走上幾圈,跳會兒繩。邊運動,便和媽媽聊天,這是我們母女最喜歡的溫馨時刻。但進入中學後,也被打破了。中學後,到家時間晚,還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我們只能取消了外出運動,改為每天在家門口跳500個繩,和媽媽的聊天時間也被大大地縮短了。你看,這“碎片化”是不是打碎了我美好的生活?

說了碎片化這麼多的壞話,一旁的媽媽忍不住了“碎片化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凡事不應該都有兩面性嗎?”是哦!那我就來說一說“碎片化”的好處吧。這就要從我的最大的愛好,閱讀說起了。從我牙牙學語開始,媽媽最喜歡給我買的東西就是書。每年媽媽都要買上百本書給我看。我童年時期最好的朋友,不是芭比娃娃,不是毛絨玩具,而是各種各樣的故事書。我對書喜愛可算狂熱,不管去哪裡都會帶上一本書。家裡的影集中有無數張我看書的照片。旅途中,我在看書;乘車時,我在看書;外出吃飯等上菜的空隙時間,我在看書;甚至在醫院看病,等待叫號時,我仍然在看書。就在這也許十分鐘,也許半小時的“碎片化”時間裡。我遇到了可愛的貝貝熊一家,我學會了百問百答的科學知識,結識了調皮的馬小跳,知道了綠山牆的安妮,莎士比亞的悲劇令我傷感,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則令我痴迷了很久。進入了中學,閱讀更是需要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我希望有更多時間去閱讀,但如果沒有,即使擠出來的間隙也一樣讓我開心。

我不是個急性子的人,很多時候,媽媽都說我有點磨蹭。其實她不知道,我就是享受這種凡事可以慢慢來的感覺。可是上學後,我就像被扔進了向前奔跑的人潮中,特別是中學後。感覺每一個人都在向前飛奔,我也被裹挾著身不由己地前行。有點惶惑,有點焦慮,也有點不知所措。我知道我的慢生活已經結束了,所有的愛好也許都將被“碎片化”,不喜歡,卻不得不接受它。但是,媽媽說得對,:“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一件事,不如試著去接受它,享受它。”空閒的時間就像一大塊美味的巧克力,被砸成了幾小塊來慢慢吃,做喜歡的事,就算時間“碎片化”又有什麼關係呢?那快樂也一樣“碎片化”了,雖然沒有大快朵頤的痛快,但卻可以經常有甜美的餘甘。

“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0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45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化電子產品也越來越進入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地鐵上、甚至在家庭餐會上,經常會出現大家低頭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的場景。大家或許是在瀏覽新聞、或許是和朋友微信聊天、或許是在處理工作和學習上的事情。這種碎片化的生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過去,我們要了解最新的資訊,必須通過報紙、電臺、電視等傳統媒體,不僅缺乏全面、立體對資訊的瞭解,而且也缺乏時效性。過去,我們要買東西,必須去商場超市,可能跑了一天,也沒有買到自己中意的物品。而如今,開啟手機,淘寶、天貓、京東,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購物,在家坐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凡此種種,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的確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

現在大家都是過著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可以增加我們對時間利用率。以往,當我們在公交車上、在排隊時,往往這段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天地被浪費了。而現在,我們卻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看看新聞,瞭解一下世界大事,和朋友聊聊天,甚至完成一件工作任務。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二面性,碎片化生活也是一把“雙刃劍”。資訊化時代帶來的碎片化生活,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困擾。我們經常會在新聞裡看到,有的人走路甚至在過馬路時只顧埋頭看手機,以至於發生車禍;在親朋好友聚會上,人人都在低頭看手機,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都變得生疏與陌生;面對眾多的電子商務平臺,人們購物變得那麼的隨意和盲目。碎片化生活若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不僅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也對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造成危害。長時間無節制的碎片化生活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因為絕大多數的碎片生活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應用上,而這些應用必須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長時間使用這些電子裝置,必然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也是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

總之,我們要合理運用好碎片化生活,讓它成為我們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現代生活方式,而不能讓碎片化生活最終變成生活的奴隸。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 篇11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469字

“碎片化”意指完整的東西被分割成了諸多零塊。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在悄然無息中被分割了。

週末的早晨,陽光灑進窗戶,睜開眼第一件事便是開啟手機,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看完手機後,刷牙、洗漱、吃過早飯便帶上手機拿起書包出門了。

用手機開啟共享單車軟體,快速地掃上一輛車,順便回覆、點贊幾條朋友圈,便騎去了地鐵站。坐地鐵的同時,不忘蹭一下WIFI,看幾條新聞過渡一下。

來到了補課班,姑且放下手機,認真聽課。上完課,用手機將作業拍下,再次乘坐地鐵回家。吃了午飯,看看微信訂閱號中的文章,時而感慨時而發呆。看完文章,邊聽著手機裡的美妙歌曲,邊做作業,很是愜意。

吃過晚飯,開啟手機看看明天的天氣,再看會兒電子書,用手機定好鬧鐘,便早早地上床睡覺了。

回顧這看似充實的一天,我深刻體會到:其實手機並沒有真正給我帶來什麼,反而,使我的生活在碎片化中被消磨了。手機上看的大多都是娛樂資訊,對我的學習、生活並無太多幫助。隨身攜帶一本課外讀物或英語單詞本,比把碎片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要明智許多,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合理地使用手機,使碎片化生活綻放光芒!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 篇12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631字

現在科技十分發達,從沒有手機,到智慧手機;從黑白電視,到藍光電視;從笨重的大計算機,到現在輕便的膝上型電腦;從全靠人力,到人工智慧。這些都已經做到了,越來越方便,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

手機,這種科技的產物,原來是想讓人們的通訊更便捷,但對於那些打騷擾電話,甚至是詐騙電話的人,他只是個工具,利用這種“工具”給他人帶來不便。

手機裡的騷擾電話真多,真煩!有一回,我在廚房幫媽媽燒菜,媽媽正準備燒我愛吃的青椒炒蛋。媽媽剛把油倒進鍋裡,手機的電話鈴聲突然響了,媽媽放下鍋鏟,拿起電話:“喂,你是哪位?”媽媽聽了五秒後回答:“對不起,我從不炒股,再見!”這時,鍋裡的油已經向外濺起來了,於是媽媽馬上把打好的雞蛋倒進鍋裡。可電話又來了,媽媽又拿起電話:“喂,有什麼事?”媽媽明顯不耐煩了,接聽了十多秒鐘後,媽媽說:“對不起,我不考慮買房子。”我在邊上都呵呵了,媽媽每天都會接到不少房產中介的推銷電話。這時鍋底的蛋液已經粘鍋了,媽媽趕緊翻炒,卻發現底部的雞蛋已經糊了。“哎呀,這怎麼辦呀!”媽媽既生氣,又無奈的說道。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切好的青椒倒進鍋裡,媽媽說:“這會可終於沒有電話了。”可說曹操,曹操到,電話鈴聲又響了,媽媽火了,拿起電話就喊:“喂,什麼事?”這次媽媽耐心的聽著對方嘮叨了大約一分鐘後,媽媽說:“這個培訓班我考慮下吧。”電話結束通話了,可菜卻徹底糊了。

我們離不開手機,可手機也讓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碎片,讓我們都管理好手機,讓手機成為人們真正的幫手。

碎片化生活與選擇 篇13

碎片化生活與選擇作文 ,1063字

我的日常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早上起床後,邊吃早餐邊刷朋友圈,看到A同學半夜起來吃宵夜,看到B同學昨天畫的漫畫,又收穫32個贊;上廁所的時間重新整理聞,看到不讓人省心的朝鮮又試射導彈了,看到地鐵裡眾人一致譴責不文明行為。聽到媽媽在外面叮囑,今天你表妹生日,你放學直接去某飯店。

瞧,一個早上的時間,國事家事身邊事,我全都瞭解了。到了學校,我還要利用課間休息,把之前落下的筆記補上。終於熬到午休時間,趕緊把同學叫到一邊,給她看昨天在某寶找到的絕版泰迪,按下購買鍵,支付成功,想到兩天後就能收到貨了,兩個人高興的手舞足蹈。

下午放學後,我趕緊鑽進學校附近圖書館做作業,晚上表妹的生日會,肯定一個字也寫不了。壞了,有一條作業忘了記,趕忙微信聯絡A同學,“親,把數學作業發給我一下唄,線上等。”不到一分鐘,一張清晰的圖片發過來,我還沒來得及說謝謝,小A發過來一條“不客氣。”我發給她一個笑臉,繼續奮筆疾書。

晚上,臨睡前,想起媽媽交代我的每天二十分鐘的閱讀還沒有完成,遂捧起枕邊的《簡。愛》,跟隨主人公一起,思緒飛躍到十九世紀的英國……

這就是我的生活,和大多數人一樣,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購物。媽媽時常對我說,她們那個時代不是這樣的,買一樣東西,要跑到好遠的百貨商店,貨比三家,跑斷腿;讀一本小說,可以花上一整天時間,不受任何打擾;與遠方朋友的聯絡,只有書信。見字如面,洋洋灑灑的寫上兩三頁信紙。

那樣的生活,我沒有經歷過,不好評價,如果一定要對比,我覺得各有各的好,看你如何選擇?

比如購物,如果你有時間,你也可以跑上幾個商店,貨比三家,再做決定。如果沒有,開啟手機,花上幾分鐘搜尋,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閱讀,花上一整天徜徉在精彩的故事裡,自然是好的。沒有一整天,利用碎片時間,看更多的新聞、小故事,未嘗不是另一種閱讀體驗;至於社交,我也很嚮往那種見字如面的感情,可是,現代科技讓我們花上幾分鐘就可以瞭解到所有朋友的動態,想要跟對方交流,隨便你選擇文字、語音、或是視訊。

我想,現代與以往的生活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同樣的時間裡,你可以選擇慢節奏的度過或是快節奏的度過。

當然,我們經常看到地鐵裡、馬路上、甚至家庭的餐桌上,每個人都只盯著手機,變成了手機的奴隸,這就違背了手機存在的初衷。

我想說,是你選擇了手機,還是手機選擇了你?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為的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對了,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便利與好處;選擇錯了,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就是文明的退步與人情的冷漠。

你,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4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918字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簡直是碎片化的一切……

早上,我們一睜開眼,昨天晚上定的包裹就可能快遞到家了;或是看看家裡缺了什麼,或是午間肚子餓了,但又不想自己燒或出去吃,怎麼辦?不要緊,開啟手機搜尋一點,等上個十至二十分鐘,一份香噴可口的外賣便當便出現在你的眼前。如果沒有時間留給那些在角落裡已積灰的深度長文,而又想長點知識,可以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一些幾百字的小文章……總之,碎片化的生活正在重新整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但是,碎片化的生活真的就都全是好處嗎?不盡然,的確,碎片化的生活使大家做事更加高效、快捷和便利。但是也使人的心浮躁起來,不能長久的專注一件事情,總會時不時的拿起手機看幾眼,生怕錯過一次社交的機會。在這個高節奏的時代,人們沒有許多完整的業餘時間,而事情卻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些事情和問題,只好利用這一類的零碎時間去做事,於是一系列關於碎片化的東西就出現了。

碎片化的知識一般是指一些事實上的技能而非邏輯,它一般都簡化了推演過程,一般都不夠嚴謹、全面。碎片化的知識為了能夠達到易於學習的目的而把認知成本顯著地降低,它們往往只告訴你表面上的東西,卻不會告訴你背後的道理,以及它與其他事物的聯絡。網上購物固然快捷便利,但他無法保證質量。在網上看看物品很精美、食品新鮮亮麗,很是誘人,可是包裹到了家,滿懷希望地開啟一看,卻失望地發現物品與圖片不符或相差甚遠,換起來還相當麻煩。如果去實體店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你不斷可以挑選,還可以很便捷的更換。碎片化的社交,可以讓你在短時間裡與不熟的朋友交流,但是也讓我們與好朋友的距離拉遠了,因為見面之後不知聊什麼好。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場聚會上,沒有一個人與別人講話,有的只是手指打字時與螢幕接觸發出的嗒嗒聲,以及微信接收訊息的提示聲,最後所有人都心有靈犀的合上手機喊了一聲“老闆,買單。”針對這個現象,我想問:智慧時代的碎片化生活是拉近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疏遠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吧。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覺得有利有弊,重要的是你怎麼認識它,怎麼利用它,怎麼看待它,怎麼評判它。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5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772字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網際網路手機已經大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手機也一代代地更新升級。讓我們能隨時隨地瞭解當天發生的事情,但我們的生活也逐漸地被碎片化了。也許我們還沒發現,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慢慢將我們包圍,它所帶來的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生活的利隨處可見。在如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我們,每天忙碌著上下班,根本沒有時間賣報紙瀏覽新聞,但碎片化的閱讀卻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取最近的新聞,方便且省時。所以隨處可見在地鐵用手機的人們。碎片化的購物也興起與大多數年輕人當中,能夠想起就可以直接在手機淘寶上購買,不用自己跑一趟。而碎片化的社交更是能讓我們更加方便地與好友聯絡,過年過節地發一聲問候與祝福,時刻保持著聯絡。可以說,碎片化的生活確實方便了我們,為我們節省了寶貴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的弊也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假如生活在朱自清那個手機網路還未被髮掘的年代。難道朱自清著名的文學作品《荷塘月色》不必大費周章地寫作了,只需用手機拍下,發到朋友圈附文字“荷花真美”就行了麼?著名的文學作品能夠在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下,就令我們領悟欣賞到其中的精華嗎?當然不可能,碎片化閱讀只能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浮躁,各種沒營養的閱讀也掩蓋了好的文學作品的風采,網路小說等逐漸取代了報紙書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生活在美國矽谷的喬布斯,絲毫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研究蘋果手機。他在與時間賽跑,可想如果他在碎片化的時間下,不把注意力集中發明,是永遠不會成功的,碎片化的時間也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可以說,碎片化的生活也逐漸使我們養成了錯誤的生活習慣,降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雖然給我們了帶來了許多好處,但我覺不推崇這種生活方式,它也有許多的缺點,這與時代科技的進步有重大聯絡。我們還是應該保持著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快速而選擇碎片化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碎片化生活與網路 篇16

碎片化生活與網路作文 ,924字

20世紀中後期,網際網路誕生了。隨著幾十年的發展,人類越發依賴網際網路技術。在給予人類便利的同時,網路也將日常生活變得碎片化,時間安排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社交碎片化……,碎片化生活是好是壞,值得我們探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碎片化生活讓人的日常一天豐富多彩,隨時隨地可以藉助網路實現願望。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先祖無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然消遣無非是琴棋書畫。而現代生活不然,網際網路上海量的閱讀與視訊資源,豐富的社交平臺讓每個人都有了排解煩悶的方法,生活不再是工作休息兩點一線那麼單調。碎片化生活給予了人們更多選擇,更多樂趣。

碎片化生活同時也給予了人們“一心多用”的能力。除了完成學習與工作任務,還可以上網看看小說,逛逛網店。原本要幾天完成的任務,一天便可以完成。

但是碎片化生活不光有便利與美好存在,隱患與危機也隱藏其中。前面提到的“一心多用”,雖然讓速度提高了,但代價是質量的嚴重下降。網際網路上的小說魚龍混雜,網店商品真假難辨。而碎片化生活講的是高速,人們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的小說是否有益,也來不及判斷所買的網上商品真偽如何,等到買到假貨上當後,才追悔莫及。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正是利用人們沉浸在碎片化生活中放鬆警惕,渾水摸魚地賣假貨謀暴利。這種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另一點,碎片化生活也促成了人們的急功近利,耐心和眼光降低。原先沒有網路之時,中國有不少潛心修習的大師。比如齊白石的“不教一日閒過”和魯迅的“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之所以那個時代能成就大師,正因為當時生活樸素,養成了人們極高的耐性和深邃的眼光,哪怕用幾年做一件事也情願。而如今,人們的時間被“碎片化”,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只做一件事,什麼東西都想盡快完成,無視了“慢工出細活”的道理,結果是人們的耐心越來越差,也正因為這樣,中國越來越缺少像民國時期有深邃眼光的大師了。

可見,碎片化生活給予了人們便利,但也讓人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與網路隔絕是不可能的,把網際網路取締更是無法做到。如何儘量減小碎片化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需要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把精力花在最要緊的工作學習上,克服誘惑。事在人為,想要真正享受網路與碎片化生活,還得靠自己的努力與行動。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7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720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比如微信,讓社交碎片化了,比如網路電視,讓娛樂被碎片化了。但是碎片化真的好嗎?

很多人一天時間的分配是這樣的:睡覺8小時,吃飯2小時,穿衣洗漱1小時,工作10小時。來回路上1小時,上網娛樂1小時,總和二十三小時,只有1小時是自由支配的。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時間,這樣一來一天都在忙活著,但休息時間(這裡是指自己支配時間)只有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其次,有一項調查就能清楚地描述出來: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隨著媒體的多元化,我們的媒體接觸方式也多元化了。如:小視訊,電子書,電影新聞閱讀器等等。這麼多的碎片化專案讓我們把接觸的方式也碎片化了。而且當我們看完這個再去看另一個時,會花不平常多得多的時間,而本身覺得只是看了一小會兒。

不過碎片化生活也是有利的。就拿我現在的情況做例子。目前我是七年級,只有語文,數學,英文三門學科。我是碎片化的工作,即先做語文,再做數學累了休息會再做英文,這樣迴圈會讓大腦某個區域得到休息就不會很累還有,現在很多人不看紙質書了,轉而觀看網路小說。它與傳統的閱讀在本上有很大差別。人們總會抽出空閒時間看網路小說,這就是碎片化閱讀,它會大幅度的減少人們深度閱讀時間。中國人平均閱讀時間就很低,碎片化閱讀的出現使得我們深度閱讀的時間受到侵佔,而且單單說閱讀的體驗和質量和傳統閱讀就有很大差異。閱讀本身是一個讓我們通過自身經歷去感受書中世界的活動,這種體驗應該是連續的,深層次的精神交流。但碎片化閱,沒有這種功能,使得閱讀的感受和體驗大大降低。

至於生活碎片化的利與弊我覺得都有,但是要適量地去碎片化的事,這樣會讓你更輕鬆。但也不要太多,那就會像碎片化閱讀一樣,沒什麼意義了。

生活與碎片化生活 篇18

生活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766字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干擾。碎片化生活成了現在生活的好朋友。

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舉個例子,就比如說購物。以前大家習慣去商場買東西,現在都在網上購物。雖然要過好幾天才能收到物品,但是這總位元意花幾個小時去超市一個個挑選方便得多。有沒有發現,這個買東西過程也由原來的購物一個大塊時間,變成了2個小碎片,下單和收貨。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快速的買東西,然後等東西送到家裡,實在是比以前便捷不少。

碎片化生活不僅僅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麻煩。

就比如我前幾天的一個親身經歷。本來,我只想用媽媽的手機給我的朋友發個家庭地址。可是等我發完地址後,看到另一個群裡有好幾條新資訊還沒有讀過,於是,我便情不自禁的點了進去。看完裡面的資訊之後,還饒有興趣的回了幾句話。等我退出微信的時候,被嚇了一跳。本來只需要3分鐘完成的事情,我竟然用了30分鐘。而其中的27分鐘全部被我用來看其他的微信內容了。

我後來仔細想了想,本來那些群裡的資訊都和我要做的事情沒有關係,但是我看到未讀的標記,就習慣性的點了進去。當時,我就是被這些無關緊要的碎片資訊干擾了,導致我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再擴大視角,我們生活中也會被許多事情干擾,而導致自己不能十分認真、有效的完成事情,還會讓我們不知不覺的浪費許許多多的時間,更糟糕的是這些碎片甚至會讓我們忘記自己本身的目的是要做什麼。

現在需要項哥辦法來避免這種碎片生活對我們的壞影響。我認為我們要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通過一些辦法減少外界的干擾,比如不看爸爸媽媽的手機,把房門關起來不聽外面的聲音。特別是做功課的時候,不要受任何的干擾,就認真做功課。

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是現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有利有弊。我們應該保持他的“利”,改正它的“弊”,讓我們利用碎片,讓自己過得更好。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9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34字

在科技、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碎片化。那麼碎片化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碎片化的生活,顧名思義,就是把生活碎片化,讓生活由一件件小事組成。

一般在週末,學生們不會一整天都上補習班,學生們會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不同的內容,由一件件事情組成周末。比如,有些學生會先上一節補習課,然後運動或學機器人等一些輕鬆有趣的專案,午飯後再做做作業,晚上可能會看電影或者玩會遊戲放鬆一下,然後上床睡覺。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相對來說比非碎片生活更充實、忙碌而有趣。

那麼,到底哪種生活更好,更高效呢?人們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說非碎片化生活更好,因為這樣能使人們工作或學習得更專注;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碎片化生活更好,因為在一天裡面,你學到的東西會更多,知識面會更廣。我認為碎片化生活和非碎片化生活都各有利弊。碎片化的生活可以在一天裡面學到多方面的東西而不會非常勞累,會更輕鬆快樂,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你剛做完讓你放鬆的事情,比如學完機器人後,你去上作文課,很可能會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上不好課,滿腦子想著機器人課,老師就會批評你,讓你心情不好,做不好後面的事情。這就會讓你進入一個惡性迴圈,從而影響一天的生活質量。不過,大多數人不會進入這種惡性迴圈,而是會高效地完成一天的生活。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是必要的,特別是在連續幾天非碎片化生活後,更應該過過碎片化生活來放鬆自己了。

當然了,非碎片化生活也是必要的。如果每天人們都過碎片化的生活,那也太放鬆了。人們很可能會進入惡性迴圈,學不到知識或工作不好。非碎片化的生活的好處就是能使人們專注於學習或工作,讓人們更好地學習到知識,工作得更高效。但如果一直過非碎片化生活,人們會一直高度疲勞,使學習效果或工作效率降低,太過疲勞會弄壞身體而引發一些病甚至過勞猝死。

所以,我認為這兩種方式各有好壞,人們應該把這兩種生活結合起來。在過完非碎片化生活之後過一過碎片化生活,勞逸結合,才能充分利用好時間,更高效地學習、工作而不過於疲勞。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20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702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模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逐漸地被短時間內做多件無關聯的事取代,我們的生活正在變得碎片化。不可否認,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但碎片化也有著諸多的不足,這些不足在我看來危害巨大。

碎片化或許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提高了對時間的利用效率,但同時也導致了人的思維的不連貫性和思考深度的缺乏。

華羅庚曾說過:“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就總是有的”,碎片化能使我們找到更多的時間去做多件事,貌似效率高了,但這卻可能導致一件工作被大量的碎片碎片化而無法一氣呵成,所有的計劃流程被打斷或打亂,工作瑕疵的產生無可避免,長此以往我們的思維會逐漸失去連貫性,看問題的整體意識也會逐漸弱化。

碎片化的時間給了我們更多的娛樂和放鬆的空間,使得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輕而易舉地閱讀到大量的資訊,雖然這些資訊或閱讀的內容都是一爪半鱗都是區域性而非整體,或者確切地說都是碎片,但是我們滿足於這種輕鬆愉悅的閱讀,沾沾自喜於“原來我知道得那麼多",慢慢地這碎片擠佔了我們思考的時間,侵蝕了我們的思考能力,我們不再願意費力地去獨立思考和深度思考,去探究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使得我們對問題的看法留於表面,於是乎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網路跟風成群,鍵盤俠層出不窮,熱鬧的背後是什麼?是思考力的下降。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人若不思考會怎樣呢?

碎片化是雙刃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和碎片化的閱讀可以提高我們的效率並且輕鬆愉悅地獲取大量的知識,但是沉溺於它又會讓我們的思維缺乏連貫讓我們的思考缺乏深度,但是如前所說,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那麼如何利用它呢?真需要我們好好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