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崇拜相關作文20篇

理性的崇拜 篇1

高三作文 ,1015字

我們的生活早已充斥著娛樂,當青春偶像的身影漫入生活那個小房間,總會有人抵擋不住,成為了一個渺小的崇拜者。

我理解“崇拜”這件事,欣賞“崇拜”這個行為,但對於青春偶像崇拜這一現象,我認為,弊大於利。

我們選擇崇拜青春偶像,在理性的標尺下,在適度的標籤下,本應可行。但“崇拜”,特別是主要面向心智未成熟的年輕人的“青春偶像崇拜”,卻不同於其他事物,可以簡單地相信初心。正如《娛樂至死》中所言:“人終將毀於他所熱愛的事物。”我們對青春偶像的崇拜,隨時間遷移而加深,倘若加之以錯誤的引導,必定極易偏離理性的軌道。即便我們曾經相信,自己必不可能成為盲目崇拜者中的一員,但誠如阿蘭德波頓所言:“堅持這樣想,洵非易事。”就崇拜這件事,即使我們最初的想法是理性的,對不成熟的少年少女而言,仍舊難以堅持。

也許青春偶像崇拜能帶來一定的娛樂與放鬆,但正是因這件事有太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我並不贊成這種崇拜。

而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更是值得人深省的。

我們最初對青春偶像崇拜的原因,無非兩類。一類是如《烏合之眾》中所言:“當個體陷入群體之中時,往往喪失原有的理性。”也就是所謂的盲目從眾心理。而另一類,則更令人心驚。這一類崇拜出於所謂的“欣賞”,但其實這種欣賞,便就是自我的缺失在他人身上得以擁有的羨慕的心理,如英俊或美麗的容顏,挺拔或高挑的身材等等。

而再細想,這兩類崇拜更是自我迷惘的一種體現啊!我們從眾,是不知自我該如何選擇。我們羨慕,是知己之不足而無所為,僅是自我的麻木。黑塞曾在《德米安》中有言:“找到自我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職責。”而青春偶像崇拜,更多地帶領我們走向心理的嚮往而非行動上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提升。我們追逐他人的腳步,而忘卻了自己人生的路,終是與偶像不同。

青春偶像崇拜,不是無利,只是它能帶來的欣喜快樂,不足以抵過它帶來弊的可能性。那種平面化的快樂與欣賞,難以抵達心靈深處的自我,難以有助於找到自我與充實自我。《我的名字叫紅》中說:“我不想成為一棵樹,而想成為它的意義。”而對青春偶像崇拜這件事,它的意義太過單薄,因而我們不應過於專注這樣一件事,而應專注於其他更有益於自我的事物。我們不應單純崇拜青春偶像,而應專注於意義更大的事物,如慈善,藝術,哲學。這些對有意義的事物的執著崇拜,方才是真正理性的崇拜。

在迷惘中的我們,擯棄青春偶像崇拜這樣一件弊大於利的事物,轉而追求自我認知與自我價值,這方才是真正的意義,真正理性的崇拜。

理性的追求 篇2

國三作文 ,582字

人都是感性的,不過有的人多了一些理性,而有的人則少了一些理性罷了。

那麼,請問感性的你,如果當你即將參加中考時,母親突然病倒了,病得很重,你會怎麼做?是一心一意的照顧她,忘卻它,還是不讓他來干擾你的思維!這並不是冷血的表現,而是最有效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母親不會因為你的關心而瞬間好轉,而他最期盼的,是你在中考的表現。若你在這時選擇關心母親,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一段時間的“無情”比表現出來的“有情”要更高、更偉大。

其實在人生中的任何事都是如此。若想要成功,就不要在心中裝著太多幹擾你發揮創新思維的東西,也許你會覺得這是殘忍的,沒有人情味的,但當你冷靜下來,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你心中揹負的不過是對你而言多餘的雜念。有些是在一定的時候需要被放下,你應當正確地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當然,一味的追求成功,亦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因為把爭名奪利放在首位,也是失了初心的。做事選擇重要的,便是享受過程,學得經驗。若是隻追求名利,忽略本身的意義,便是捨本逐末的表現了。

心裡是一隻難以整理的抽屜,但只要你時時清理,該捨棄的捨棄,該遺忘的遺忘,它也並非那麼難以清理。在兩難之時,做出最理性的判斷,棄單保帥,這將會使你的成功之路更加平坦,也許不明內情的局外人認為你無情,但局中人都清楚,明智的你憑著果斷理性的頭腦,將在人生這條難以掌握的船上,航行的更遠┅┅

人啊,感性而理性的人類 篇3

國二作文 ,1028字

“機器人的詩文情懷微軟小冰學寫詩”,這是我之前閱讀過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初看不免和大多數人一樣驚喜地感嘆黑科技的發展是迅速,可後來細細品味,不免覺得荒謬至極。高曉鬆曾經說過:“詩歌與文學史人類最後的堡壘,若連這也被機器人攻佔了,那麼人類將變得一無所有。”文學的真諦史無用之心和自由的靈魂,可機器人本就是人類創造出來提高效率、賺取利益的產品。在高呼遏制人工智慧開發的同時,人類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一種在靈魂上顯得如此渺小的“生物”,能夠觸及著高無上的文學寶殿呢?究竟是他們在奮力攻破了城門,還是我們自願投降?是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像人類,還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人?

人之所以為人,自由它的道理。可是在今天,我們正消無聲息地丟失著這些人類都有的勳章。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更確切地說,人是有衝動與激情的動物。正是著曾經被上帝列為罪行之一的東西,彰顯著人類的特點。有人曾經說過:“人終要從剛性慢慢走向理性。”可我卻認為人是要從理性走向感性的。這裡所說的“感性”,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追隨內心的一種勇氣。就如同孔子所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是對自己穩定的核心的肯定,是內心情感積蓄後的迸發,那是說不出原因的衝動,可恰恰又是最不容反駁的理由,知識因為今天的陽光很好,微風裡摻雜著桂花的清香,在樓梯轉角處邂逅了仰慕已久的人。

這其實已經達到了馬斯洛需求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而當今社會的許多人,生活質量早已達到了中產階級,克思想覺悟還停留在“溫飽”那個層面。辜負成河周冬雨在某部電影中曾有一段很經典的對白:

“—你身價有三百五十個億了吧?那為什麼還這麼辛苦啊?

—等你有了三百五十個億,你就會明白:你想的不是去享受,二十怎麼去賺下一個三百五十億。”

這便是典型的“為了賺錢而賺錢”的例子。金錢不但沒有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反而成為了追逐夢想道路上的攔路虎。人類和機器變得越來越像,掌握極精密的利弊分析技巧,卻丟失了“痛痛快快走一遭”的瀟灑與及時行樂的勇氣。王小波說過:“二十歲時最美好的年紀,我想愛,想體驗,想在粉紅色的雲朵上跳舞。”而對於今日的青年,則更像是:“我想讀碩士,想讀博士,想找份好工作,想趕緊結婚…”

人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曾經就是,現在也是,未來會是。他們敢愛、敢恨,敢也有能力挑戰命運和改變未來。他們出自上帝之手,卻一而再地挑戰上帝的權威。願將來的我們也能帶著這份豪情,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 篇4

記敘文 ,929字

在世界圍棋高手柯潔輸給人工智慧時,人們開始擔心人工智慧的思考能力會否取代我們。可在我看來,就像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我們是柔性與堅硬並存的,我們的思考是建立在有溫度的思想情感之上的。而非像冷冰冰的人工智慧出了一點兒差錯便全盤皆崩。在這個數字化的大時代下,我們所追求的是成為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為“人”,而異於機器。

從感性角度談,我們追求生活著,而非活著,擁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眾人熟知的蘇東坡是大文豪,可卻不知他愛瑜伽、煉丹。從《赤壁賦》中也可看出他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和超脫世俗的人生價值觀。自然、社會、世界的關係都是緊密聯絡的。像鍾揚教授那樣熱愛自然生活,收集種子造福百年後的世界;像司馬遷那樣熱愛編史,對社會制度、史實有自己的看法。始終記得要像他們一樣感性地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的樂趣。曾看到一名女大學生在畢業後未就業,就去環遊世界,在各種福利組織工作。我想這就是熱愛生活也回饋社會的最好模樣了吧。我們並不是機器,也不是腦中空空如也的行屍走肉。在眾人只低頭數著賴以溫飽的六便士時,你不妨抬頭看看那輪明月。每個人都活著,重要的是如何選擇生活著。

從理性的角度來談,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可別曲解,這裡的思考該是理性而不乏感性的。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辱母殺人案,我很開心地看到人們對於當事人的同情和理解,也對於其殺人事實的辯證看待,這很好地體現了人身上的感性與理性思考。而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是在不斷地自我剖析和反省中實現突破超越的。賈平凹的《讀書示小妹生日十八書》告訴小妹讀書可使位低而人品不賤,讀書可助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價值躍然紙上,其對於我們價值觀的形成和情感的豐富也是極為重要的。理性的培養建立在更準確的思考之上,也是人類思維火花的完美體現。

孔子育人“博文約禮”,文化的豐富培養感性,禮教的約束培養理性。人之所以為人,應有其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和邏輯思考方式。莫要讓今後的世界成為《北京摺疊》中那般只有階級嚴重分層,沒有人情溫暖,空剩一個冰冷沒有溫度的空殼。充分地發揮人身上的感性與理性力量,去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好的目標吧!人性的美與力量也正因這份感性與理性而存在,始終牢記我們是感性與理性的共同體,我們有“溫度”。

理性的極端 篇5

記敘文 ,900字

自從人類一腳踏入資訊時代的大門後,日益進步的科技將人的理性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資訊化的時代中,冰冷的機械被賦予了近似人的外表與思維,而這個時代也在某種程度上將人變得更像了無生氣的機械—人們像計算機一般死板地思考著自己的目的與利益,而人所獨有的那份感性卻愈發淡薄。

曾幾何時,世上多了一批又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他們來說,思考只不過是執行既定程式一樣,重複著滿足自己利益的過程。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庫克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如今貴為“造物主”的人類反倒越來越像自己創造的物件,不禁令人啞然失笑。理性固然促進了人類的繁榮,但當人走向理性的極端,便會成為按照固定邏輯生存的行屍走肉。

理性的極端必將會導致矛盾,而感性則恰是緩和摩擦的潤滑劑。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若每個人都按照冰冷的思維去漠然地行一切有利可圖之事,那麼結果一定是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限制,平衡這一切的枷鎖正是人類的道德觀念,人的感性認知。人只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明辨是非,同樣,正是因為同情心,才能將每一個個體連繫起來,在危難來臨時,形成眾志成城的集體。

儘管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好似無形的高牆,我們仍然能避免走向理性的極端。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了被冷落已久的感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呼籲重塑社會價值觀,培養道德觀,那些機械思考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定會減少。在思考,處事的時候,我們不應僅僅簡單地去判斷是否有價值,而應更加全面地去看待問題。當我們因他人的苦難而感同身受時,當我們因某些社會惡習而“見不賢則內自省”時,這些切身體會到的情感讓我們有所作為。與其淡漠地冷眼旁觀,不如設身處地地思考去如何解決問題。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也正是孱弱的人類能發展壯大的理由之一。

也許世界並不盡善盡美,但我們仍心存希望,慎思篤行。機器的冰冷本應服務於人的溫暖,理性本應該是構築美好社會的基石,而不是讓人日漸疏遠的隔閡。在這個尚存一絲溫暖的時代,我們更應珍惜感性的力量。

感性與理性的交織 篇6

記敘文 ,1620字

太陽升起,湖水為其梳妝;柳條搖擺,鳥兒為其伴奏;百花綻放,群蜂為其起舞……世間萬物,起起落落,有條不紊。但安詳、美好卻是以平衡為基礎,我們生活的基石便是由理性與感性交織而成。

理性與感性總是相伴而生,就如人類製造人工智慧一般,機械地製作,精密地測算是理性的思考,而在生產過程中對於人工智慧帶給人類進步的未來,對於一件作品即將誕生的喜悅則是感性的認知。

如今形勢嚴峻的是,對於生活與世界,人類漸漸喪失感性或者說是理性到了極點。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以為的那樣,“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的確,若是人工智慧擁有與人類同等或比人類更強大的智慧,不僅不是人類的悲哀,而且還是對人類智慧創造的高度肯定,是“人類的尊嚴”。然人工始終不如人,是謂何也?

是人工沒有情感,是人工只會重複,是人工只能邏輯化思考,是人工沒有價值判斷,但若人類漸漸丟失這些美好品質,才是人類的悲哀,因為人類很可能再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甚至真的會發生機器人統治地球的噩夢。

究其原因,且不說外界因素如社會的更快速發展等客觀條件,單是人類自我感情與理智的平衡早已失調。他們追求一夜成名,是太過功利的現實思考;他們追求財富,是太過拜金的現實思索……他們不是沒有思考,他們不但有,還太過理性,卻忘記停駐腳步,忘記了價值道德,於是有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有了發生災禍的受難者無人幫助的冷漠……當人類不再有價值觀和同情心,便沒有美好的生活。

恰恰與之相反的,在我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一位叫吳宓的大家。在那個時候,他已是拄著柺杖、頭髮稀疏的老人,卻因一家餐館取名為“瀟湘館”而生氣。他一怒之下,奔向餐館,要求老闆改名,無果,便掄起柺杖一通亂砸。這樣的行為在今天看來,甚至有些迂腐,但正是這種較真又對於文學、生活充滿熱愛的精神,吳宓成為了令人景仰的學者。是的,他的學生及後世之人記住他的不止是他作為知識淵博的學者身份,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質。

也許,人們看到的是吳宓一怒為“瀟湘”的魄力與情感這樣的感性,但他沒有理性嗎?不,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命令素不相識的人,他也明瞭砸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但他依舊這麼做,不是他已被怒火燒光了理智,他早已權衡了利弊,中國的文學、文化傳承與自己的臉面。一家餐館名,孰重孰輕,他有自己的原則,他分得清。

辨的清現實與理想,融感情上波動的感性與對客觀世界認知的理性為一體,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人們缺乏感性,不是意味著不存在理性或是摒棄理性。想必顧城與海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人,但他們都逃不出自殺的無底深淵。無論是上吊還是臥軌,詩中那些美好的意象,那些與生活有著太多出入的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給了他們太多的幻想,太多情感上的折磨,太多的感性。這樣的感性承受不起,也不需要承受,更不需要追求。

這便如陰陽相濟一般,感性感受人生的同時,豈能忘了理性地勘探人生。我所談及的追求名利、財富之人追求現實理性並沒有錯,但他們丟失了感情與正確的價值觀,缺失了感性之後的理性是不可理喻的。他們會變得貪婪不止,不擇手段,因為他們忘了自己身為人,不止有人性的弱點,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輝,對身邊人的關愛、對弱者的同情、對世人的責任,這些他們都無法理解。

感性與理性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世人說我們要有會發現美的眼睛,我說我們需要美的雙眼、理的心靈。驀然發現一朵美麗的鮮花,我們在欣賞它美的同時請不要摘它,玷汙你的價值觀;突然有一天你想做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時,也請顧及你身邊愛你的人的感受。

人生如夢如戲,我們在戲外也在戲裡,在夢裡也在夢外。我們不是聖人,不是智者,卻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湖水只是水,卻可因熱愛太陽而對映它的光芒;鳥兒、蜂兒只是微不足道的生物,因喜愛美好為自然添色亦不忘職責所在。我們不必為人生失衡而憂慮,不必為瑣事困擾而煩惱,真誠地用感性與理性編織我們的夢與戲,我們就活出了人所以為人的味道!

做一隻理性的“小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4字

世間萬物,只要你用心去看、去想,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比如我們課文中學過的一則漫畫,就讓我們從小貓照哈哈鏡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示。從前,有一隻可愛的小貓,來到哈哈鏡前照鏡子。它先走到了凸鏡前面,發現自己威武龐大,它心想:“哇,我這麼強壯,肯定連獅子都能打敗!”不由得手舞足蹈、大搖大擺起來,心裡得意極了。可等它來到凹鏡面前時,看到瘦弱的自己,它馬上洩了氣,心想:“天,我現在連老鼠也打不過了。”它馬上變得垂頭喪氣,心裡沮喪極了。

看完這則漫畫,我得到了啟示:小貓在自己的身影被放大時,就自信滿滿,得意忘形;而在自己的身影被縮小時,就悲觀失落。這說明一個問題,小貓沒有真實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面對“好”和“壞”,老是被鏡子而左右。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自己,考試時,考100分就十分驕傲自滿,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而考得不好時,就十分自卑,幹什麼的勁頭也沒了,再比如,自己被誇獎時就飄飄然了,而被批評時就很沮喪,用媽媽的話說,我一點都不理性。這種表現的我,可能也像站在了哈哈鏡前的小貓,不能正確面對成功和失敗吧。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會變成另外一隻小貓,不管照什麼哈哈鏡,都不會失去自我!你說我行嗎?

我的崇拜老師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7字

有的人崇拜在足球場上叱吒風雲的羅納爾多;有的人崇拜能彈奏無數美妙樂曲的貝多芬;有的人崇拜知識淵博的魯迅;有的人崇拜……而我崇拜的是我的籃球老師──趙海龍。

他長得不高,身材胖胖的,戴著一副眼鏡,長得很帥。特別是打籃球的時候,只要他上場,那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他剛來我們學校的時候,我上四年級,他教我們體育,又在學校開設了籃球班,熱愛運動的同學們都積極加入了,但經過層層篩選老師也淘汰了許多同學,你們想知道其中有我嗎?當然不,我可是被選上的,厲害吧!

趙老師對我很好,我也很認真的學習籃球,所以我現在技術已經很厲害了。

而且,自從趙老師來了之後,我們學校還舉行了正式的籃球比賽,專案也有很多,比如:一分鐘定點投籃,五人運球接力,個認技巧,師生對抗賽……這些活動都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既豐富了我們的校園生活,又讓同學們增強了鍛鍊,尤其是我,參加這些活動更是讓我格外的興奮和激動,我覺得這都是趙老師的功勞,所以我特崇拜他!

同學們,這就是我崇拜的趙海龍老師!

時間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篇9

高二作文 ,1035字

克雷洛夫曾說:“現實是此岸,夢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然而,實踐就是架在河上的橋樑。”

——題記

任何人都不能恥笑我們身邊的發現,因為往往重大的發現都是基於小的發現,沒有絕對的權威,沒有人可以無憑無據質疑我們的新發現,唯有實踐才能經得住檢驗。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細節決定成敗。

一個蘋果砸在了牛頓的頭上,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誕生了;一個沸水頂起後壺蓋,給瓦特改良蒸汽機提供了極大啟發;一杯比別人早放進冰箱的人牛奶,引起化學界“彭巴效應”。這一個個重大發現看似偶然,實際卻付出了科學家們無數次的試驗。殊不知在萬有引力定律的背後,又有過多少蘋果的落地,改良蒸汽機前,又有多少壺蓋頂起,遭遇嘲笑的小彭巴在教授試驗之後與之一起撰寫論文,愛迪生在遭遇萬數次的失敗後終於將人類帶入電氣時代。一切發現源於猜想,一切猜想源於實踐,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知道嘲笑他人發現而不會親自實踐的唯書唯上之人,再優秀也頂多是個書呆子,成功終不會屬於他們。然而能夠通過親身實踐論證自己發現的人,即使經歷無數次失敗,但最終會面向光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也許我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也許我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許我們“仰天大笑出門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然而一句“絕知此事要躬行”,又有幾多注重實踐的韻味與灑脫,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反省中冉冉升起的傷橫累累的星。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著高屣,執笏枝,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細細一支筆,凝結了畢生的智慧與憂愁。當秋風吹落黃葉,範公還在低吟;當老病只有孤舟,杜甫還在憂民;當雪嶺阻隔壯志,韓愈再一次深情回望,回望他那心心掛念的朝廷與芸芸百姓。他們一反常態,不顧他人目光,即使被一再的傷害,他們都在實踐,都在身體力行,為民請願,都在做自己該做的事。在無數次的實踐中,創造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千古慨嘆。不完美的仕途完美了詩歌,他們的實踐檢驗出心憂天下為國為民的真理,才讓他們在千年之後依舊熠熠生輝。

任何人都不能左右你的想法,你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真知。實踐可上九天攬月,實踐可下五洋捉鱉,實踐讓我們強大,讓我們成長!

越來越理性的我 篇10

國一作文 ,720字

四季輪換,歲月流逝,歲歲年年,我們都在改變。無論好與壞,無論對與錯。改變終究是必然。我,這個越來越理性的我便是如此。

小學的時候,我總是感情用事,而同學讓我幫忙做事的時候,即便我不願意去。因為念在舊情,畢竟是一起學習了幾年的同學,同樣的,如果一個同學找我要作業去“借籤”,在經過激烈的鬥爭之後,還是選擇了借給他,因為終究是感情戰勝了任性,還是把作業借給他。

上了中學以後,隨著學習不斷加深。心裡也不斷成熟,懂得了更多以前不太懂的道理,也明白了。將來的你還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所以,如果還有同學向我借作業什麼的,我一定會決絕的,不僅僅是因為如果給同學作業的話,從狹隘上來講是讓他更輕鬆了,但是實際上從長遠角度看,對於發展是極其不利的。老師講作業時跟不上,這個知識點可能永遠成盲區了。而且,如果一個人能夠幫助一部分人,那麼,成長後就會幫助更多的人。所以,秉承著為更多人好的理念,是不能借給他的。

現在的我,做事越來越理性了,雖然不是很成熟,成熟到什麼事都能做的十分完美。但是,關於對一些事物的判斷有了更加深刻的對待,就比如,玩遊戲的時間不能過長,因為玩物喪志。作業沒有寫完而長時間玩電子產品的話,會讓將來補作業的自己恨現在玩手機的自己,遇到很多糟糕的事情的時候,不會像以前那樣手忙腳亂地處理,到最後依然是漏洞百出,但是,時間慢慢流淌,我的內心不只滿足於這樣的結尾,從而更注重於處理事情的方法,而且,通過自己研究的方法,處理事情的速度提高了,質量也穩步上升。

哪怕面對分別,我想我也會更加理性地與同學、朋友說再見,祝福對方有更好的未來。

越長大、越理性,不再單純地感情用事,而是感性中夾雜著理性。

一直這樣,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