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識李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王戎識李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87字

前不久,媽媽拿了本《文言文精選》給我,要求我不但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每一篇短文,並且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領會其中的主旨,從中悟出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啟示。

翻開第一頁,躍入眼簾的是篇《王戎識李》。講的是:晉朝的時候,有個孩子叫王戎,他有著過人的聰穎與機敏。這天,他跟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看到路邊的李樹上結了很多的果實,壓得枝條都彎了下來。小夥伴們看到了爭先恐後上去採摘,只有王戎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後面。有大人看到了不禁好奇,問王戎為什麼沒有跟夥伴們一起去摘李子。王戎想了想,回答道“長在路邊的果樹,本來就很方便採摘。可是,這棵李子樹,即便結滿了整樹的果實卻無人問津,能解釋這種現象唯一的理由就是,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人去採來一嘗,發現果然如此。

七歲的王戎尚且能觀察事物如此仔細,遇到事情如此多動腦筋,更何況現代的我們呢。語文老師曾經說過,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就離不開平時對周圍環境的觀察,思考;離不開大量地閱讀各種題材的文章,豐富自己的筆頭。只有多看,多想,多寫,才會發現很多別人忽略的部分,才能感悟到不一樣的道理。

生活中亦是如此,在這個打字不用負責任的年代,大量的資訊正向我們撲面而來。只有冷靜地思考,才能儘可能地辨別其中的真假。

我們要多觀察,勤思考,才能更好地對我們的人生負責,避免做個人雲亦云的人。我想這就是我從這篇文章中獲得的啟示。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60字

讀完《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書中那奇特的想象所震撼。這本書是充滿幻想的故事,主要描寫了敏豪森打獵、探險、遊歷和戰爭的經歷,刻畫了他愛說大話,同時又機智、勇敢的形象。

讀書的時候,那些故事讓你一會兒膽戰心驚,提心吊膽,一會兒又會捧腹大笑。書中的描寫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冒險、刺激,又讓人嚮往的世界中。我們彷彿縱橫馳騁在他所構築的童話世界裡,並且經歷著一次次的童話之旅。

從敏豪森一次次的驚險傳奇故事裡可以看出,每次幾乎都是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最後卻總能化險為夷。閱讀他的一次次冒險經歷,我覺得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當在危險到來時,只要鎮靜勇敢,就能從容應對。因此,我們在今後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後退害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處理問題時,要向敏豪森學習,沉著、大膽與心細,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一定會想出解決問題的奇妙方法。

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也是十分離奇,那被劈成兩截的馬居然還能奔跑、進食,並且每一半都能進行各自原有的生理功能;當敏豪森連人帶馬跌入泥潭的時候,人和馬都只露頭頂了,只用一隻手自拉辮子居然就能將人帶馬拉得一起騰空而起,飛了出來;還有因為晚上風雪太大,將馬拴在一根露出雪地得淺淺的樹樁上,清晨竟發現那匹馬赫然掛在教堂塔樓的十字架上,原來“樹樁”竟是教堂塔樓的十字架。讀的時候,會讓你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其實所有這些離奇的故事,都源於作者極其豐富的想象力。

在現實生活中,想象是不可少的,迄今為止,世界上每一項高科技的發明都離不開想象。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更應該努力地培養自己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因為美好的憧憬和神奇的想象,往往能夠喚起人們的創新慾望,激發出智慧靈感的火花,最後形成發明創造的雛形。因此,《吹牛大王歷險記》是一本很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好書,也是能讓我們讀得很過癮的書。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篇3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 ,473字

大多數人都覺得“吹牛”是件不好的事,不符實際,但讀了《吹牛大王歷險記》後,我都羨慕和崇拜書中的“吹牛大王”了。書中的閔希豪森熱衷打獵,探險和旅行。他是一個鼎鼎有名的吹牛大王,快樂的冒險家,還是一個機智、勇敢、正直的騎士。

閔希豪森的經歷驚險刺激、幽默風趣、荒誕離奇,每一個故事都讓我身臨其境,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不著邊際,在吹牛,但就是有種魔力深深的吸引著我,感覺一切又是那麼真實,那麼有趣,毫無破綻。一會兒讓我提心吊膽、手冒冷汗,一會兒又讓我捧腹大笑,一會兒又讓我久久沉思……

其中《用豬油獵野鴨》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閔希豪森為了抓湖裡的野鴨,在繩子的一頭繫上豬油,野鴨一個一個的吞下去,豬油又原封不動的從屁股裡滑出來,就這樣十幾只野鴨全都串起來了,最後還帶他飛回到自己的家……

讀完這本書我再也不覺得吹牛是件不好的事,關鍵是你有沒有吹牛的本領,有沒有天馬行空、奇思妙想的想象力,有沒有智慧的頭腦。所以“吹牛”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吹的天衣無縫的喲!閔希豪森的經歷感染了我,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快樂的、勇敢的、愛動腦的、智慧的、不被困難折服的好孩子。

妹妹不識字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07字

無聲的愛

國慶期間我讀了劉慶邦的文章,感觸很深。

作者寫妹妹是“我們”家唯一不識字、沒有上過學的孩子。由於家庭的落魄,窮苦等等各種原因,作者母親不讓妹妹上學又或是母親忘了妹妹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儘管這樣,妹妹還是任勞任怨。

文中除了寫妹妹,還穿插了其他的一些人物。比如二姐,小弟,還有作者“我”。其實這些都是有用意的。寫二姐,說明“我們”姐弟都很喜歡讀書,而唯一沒有讀書的妹妹卻沒有任何怨言,更襯托出妹妹的懂事。寫小弟不被我理睬,而妹妹卻安慰他,陪他玩,襯托出妹妹的博愛之心。寫“我”吃掉妹妹為弟弟做的魚,襯托出妹妹的勤勞能幹。穿插了那麼多的人物,只為襯托出妹妹的優點。再結合下文妹妹學歌非常的快,引出作者對妹妹沒有上學的遺憾,還有一份愧疚。

從結尾作者的心理活動可以明顯的感知到作者對妹妹的愧疚。於是,作者每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都儘量多捐,這也是一種彌補那份遺憾和愧疚吧。整篇文章中,妹妹沒有說一句話。這是因為她不識字,大概也說不了太多的話吧,所以人們就不會注意她,漸漸的淡忘她。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想:這世上還有多少像妹妹這樣的人啊!她們為了幫助別人,放棄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其實他們才是最值得敬仰的人。

妹妹不識字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4字

珍惜

國慶小長假,我讀到了劉慶邦所作的《妹妹不識字》一文,我感觸頗深,心中思緒萬千。

文章生動描寫了作者劉慶邦小時上學時的故事,寫了妹妹從小便沒有上過學,只是任勞任怨的去做家務,照顧小弟弟,從無怨言。作為哥哥的我,也對她不理不睬,直到長大後無法彌補時,才追悔莫及的故事。

本文以作者的視角為線索,以妹妹為主角,同時也穿插了小弟弟、二姐等人物形象通過大大小小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串聯起來,將作者對剝奪了對妹妹上學的權利與妹妹無法上學的惋惜,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妹妹卻毫無怨言,以至於我小時候對這一切的理所當然,以及妹妹嫁後問時,母親對妹妹的埋怨,暗諷了舊社會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讀完文章,我感慨萬千,我看到了作者心中的那份愧疚,若不是因為自己,妹妹也許可以去上學,也許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也不會落得一個“睜眼瞎”的地步,可這一切都無法彌補了,無法改變了,我讀出了文章中字裡行間都透出的那股自責的心情,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富饒的時代,根本不用擔心上不起學的問題,相反卻厭起學來,在夜晚,我不禁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我到底有沒有好好珍惜這一切。想到這裡,我不禁無限的愧疚與自責,自己所曾做過的一切,不正都辜負了自己的父母,還有這優越的條件嗎?

最後,作者寫了採訪時由小女孩聯想到二姐與妹妹後淚流滿面,還有對希望工程的捐款,都是對剝奪妹妹上學權利的心靈上的彌補。也讓我明白,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去辜負他們,讓他們的付出有意義、有價值。

所羅門王的指環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35字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本有關於動物的書。“人們習慣於對動物園的某些動物深表同情,殊不知這些動物對自己的處境卻很滿意。獅子可能是猛獸中最懶惰的,動物園偌大的獅圈簡直是一種浪費;象徵狂野與自由精神的老鷹也是猛禽中最為愚蠢的一種。”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句話就出自這本書的第六章“同情動物”,起初我還不明白,動物有什麼可同情的呢?他們過得不好嗎?但讀完這一章之後,我突然覺得這句話是對的。

人們可能對某一種動物很同情,但其實這些動物對自己的處境很滿意。相反,有些動物在動物園裡過得很痛苦,運動慾望得不到排解,漸漸退化為白痴,但卻沒有人關心他們。這一章節裡提到了一個故事:作者從馬戲團裡買來一隻御雕,它完全被馴服了,可以和主人打招呼。作者想用這隻御雕來為他打獵,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它一點兒也不願意飛,每次只有乘著花園的上升氣流時,它才會毫不費力地展翅翱翔,但卻在回到地面的時候找不到家而不得不讓主人步行去領它回來。最終,它還是被送到了動物園。為什麼這隻御雕明明是一隻可以自由翱翔在空中的鷹,但卻如此不願飛呢?它已經習慣了馬戲團整天表演的生活,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一隻鷹,一隻可以翱翔的鷹。久而久之,可能即使它想飛也飛不起來了。

現在的我們,總是喜歡下課就寫作業,幾乎每天作業都能完成一大半。也許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但卻是必須去完成的。陸老師說我們是“作業的機器”,我很想說我們不是,但細想可能真的是吧。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似乎成了被馴養在籠子裡的御雕,如果我們一直維持著同樣的狀態,是否還會有歡樂、歡笑。然後離開學校這個籠子,我們還會飛麼?雖然我們進入初中,壓力比小學大了,學業也加重了,但也不能把自己埋在題海之中,在該放鬆的時候也該放鬆,該鍛鍊時鍛鍊,不要成為作業的奴隸,“思考與創新”的能力被封印,運動慾望得不到排解,漸漸也退化為“白痴”。

“我們該同情誰?”,我們既然能夠為動物而感到同情,為什麼不同情一下自己,同情一下和你一起學習的同學們呢?

所羅門王的指環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73字

包容其實很簡單

在《所羅門王的指環》的每一章,都能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包容,今天我就來談談包容。

在第一章,無論是寵物鼠在家裡隨便亂跑,從床單上咬下整齊的小圓片,用來在禮帽裡做窩;還是風頭鸚鵡見到花園裡晾著洗過的衣服,把衣服上的所有的扣子啄下來;亦或是僧帽猴格格麗亞,把笨重的青銅床頭燈舉到魚缸的最高處,並將其當做破城錐,砸開魚缸的玻璃蓋。作者和他的夫人都沒有生氣,甚至還覺得有趣,由此可見他對動物的包容。

我認為包容其實很簡單,就像一個大包子把東西放在粉嫩的外皮裡,然後吃掉,什麼事都沒有。比如說別人弄壞你的東西時,說一聲沒關係;在別人趕時間撞到你時,不要爭吵,想想“恕”字,在心裡多想幾個如果,也就過去了。而且在包容別人時,腦部會產生大量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快樂使者”,負責傳遞開心和興奮的感覺,使你更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有人太暴躁,都沒想過包容。我還記得那一天,天氣十分悶熱,好像是把人放到了烤箱裡,熱浪滾滾襲來,使人十分煩躁。上午時,鄰居讓奶奶幫她給菜澆水,而到了下午,奶奶卻因為事情太多而忘記了。鄰居回來往地裡一看,菜都被烤得蔫黃蔫黃的了。她人像過年放的火炮,直往上竄,用食指指著奶奶破口大罵。奶奶本來也是個暴脾氣,氣不打一處來,直往腦門飆。霎時間,兩人罵了起來,穢語不堪入耳,唾沫星子像噴泉直往外噴。爺爺上去勸過,但一看是要打架的架勢,也不敢了。從此以後,我家和鄰居家老死不相往來,雖然我們之間靠的很近,但卻像隔了條鴻溝,也只有過年時拜個年。

包容其實很簡單,但就是人們在做事時想不到罷了,多多包容一下,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325字

我看過《吹牛大王歷險記》,裡面的吹牛大王特別喜歡吹牛,有時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能吹出那樣的事情。我記得他說過這樣的故事:“他遇到一隻熊,那隻熊特別的凶猛。他發現自己的褲子上掛著一把手槍,於是就拿起手槍向熊的腦袋射去。可是,第一顆子彈竟然被熊吃掉了,手槍裡只有最後一顆子彈了。他急中生智又向熊的腦袋打去,可是還是被熊吃掉了。當他想到自己死定了的時候,只聽轟隆一聲巨響,這時血肉橫飛。他這是才明白可能是兩顆子彈在熊的胃裡碰到了一起引起了爆炸,熊才被炸得血肉橫飛”

可是我想,兩顆子彈在熊的胃裡不可能引起爆炸,所以我聽出來他在吹牛呢。而且我也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吹牛大王一樣胡亂吹牛,如果牛吹大了,可能會引起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應該實話實說,做誠實的孩子。

兔王圓點點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11字

兔子,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種弱小,被人拿來寵愛的小動物。這種想法在我讀完了《兔王圓點點》之後,再也沒有了。

《兔王圓點點》一書,主要講述了圓點點成長的經歷。原本是一直正常的兔子。但是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生活中,它被狐狸抓走,給小狐狸玩弄,變成了一隻無毛怪兔,身上還散發這狐狸口水的味道。它僥倖逃之後,一身狐臭味和醜陋的容貌,被兔媽媽趕出了家門。圓點點想到了輕生。在輕生的過程中母兔蛾蛾救了它一命,所以圓點點又重新燃起了繼續生活的鬥志。

圓點點出來以後,一直在叢林裡生活並學習積累生活的經驗。它自己飽受生活的磨難,但是它的正直善良,又讓它在同伴陷入困難時出手相救,它勇敢機智,智鬥紅狐,巧妙設下圈套,一舉擊潰狡猾的狐和鷹,解救了一隻兔子的生存危機,圓點點這種勇敢的精神,深受兔子們的愛戴,最後成為新一屆兔王。

故事讀到這裡,我不禁感嘆:原本弱小的兔子都有如此剛毅的一面!在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不低頭、不膽怯。沒有任憑宰割,而是趁機逃脫。它是多麼勇敢機智!

此時,我想到了我自己,告誡自己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記得我剛開始學習游泳的時候,由於動作不規範,不會遊,就經常嗆水,幾次想到退縮。後來經過家長的耐心開導,老師的細心教導,我逐漸樹立了自信。於是不斷自我鼓勵,用心去練習,終於學會憋氣,不會再嗆水了,最終學會了游泳。

燃燒鬥志,學會剛毅—這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93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最吹牛大王》的書,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遇事要冷靜的道理。

吹牛大王敏豪生因為喝了一瓶中國酒,而醉倒在自己莊園的一座鐘裡,醒來他發現自己變年輕了,會說中國話了,於是他第一個念頭便是去中國。到了中國,他進入了原始森林結果碰見了一頭異常大的灰狼,灰狼幾方衝去卻沒咬住他,終於咬住了敏豪生,敏豪生因為下意識一把把大灰狼推開了,因為他的力氣也異常大他曾經跟土耳其人打仗連人帶馬陷進了泥潭,危機之中他抓住自己假髮上的小辮子,兩腿夾緊,連人帶馬一塊拔了出來。那頭大灰狼害怕了,便跑了,敏豪生卻替它脫了皮,自己穿上了,到了城市人們一看到他就跑,因為他是狼人,他又進入桃花源桃花源的人一看到他就幫他把狼皮脫了,後來敏豪生又因為桃花樹的原因又跟吳剛打上了,最後上了月球,跟一頭恐龍進行思維對話,最後他以他獨特的方式回到了地球,回到了自己德國的故鄉。

主人翁的一生的經歷有高興的有悲慘的,可是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他都不會沉浸在哪種事物裡,而是用一種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即使是失敗,他最多嘆口氣,從不灰心喪氣,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整本書裡都沒有看見“悲觀”這兩個字,而常常出現的是“樂觀”“幽默”這四個字。

讀完整個故事,我發現:人的一生中要面對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學會勇敢、機智、冷靜地面對,那麼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我們不要遇到困難就退縮,因該想辦法解決在個困難,繼續向前。

《吹年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447字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吹年大王歷險記》這本書,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差不多全是在吹年,非常有趣。

比如說“魚腹逃生”這個故事,主人公被一條大魚吞到了胃裡,最後居然還安全被救了出來,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年紀小一點的小朋友或者就相信了,可據我所知,食物進入胃後,胃就會分泌出胃酸,它能消化掉胃裡的所有東西,所以這是騙人的。還有“半匹馬上建奇功”這個故事,你覺得一匹馬掉了一半還能活嗎?想想都不能吧,而且後半部份還能吃草,這是肯定不能的。還有“五個奇特的人”、“鼻孔吹帆船”等故事,非常的難以想像。

不過我覺得有一些故事還是有點可信度的,比如“獅入鱷口”,主人公正被一獅子追趕,前面又突然出現一中鱷魚,獅子突然跳起來,鱷魚也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這時,主要公迅速伏在地下,獅子就剛好竄到了鱷魚的口裡,當獅子在鱷魚口裡掙扎的時候,他把獅子使勁往鱷魚口裡塞,最後鱷魚也窒息而死,一舉兩得,這種事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發生的機率,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有興趣去看一看呢?

王戎識李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9字

王戎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十分善於觀察,又善於思考,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請聽我慢慢說來……

在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們一起去外面玩耍。走著走著,在大路邊發現了一棵高大又粗壯的李子樹,上面的李子將樹枝壓得非常低,只要抬一下手就可以碰到李子,李子樹上的李子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李子遮住樹葉,整個大樹幾乎都看不見葉子了。那些小朋友們看見了,非常吃驚、也非常開心,心想這下可以吃到很多李子了。於是都心急火燎地跑向大樹摘李子,生怕被別人搶光了,有的還乾脆直接爬上樹。

但是隻有王戎一個人站在那裡沒動。

有一位老人問他:“孩子,你這是怎麼了?為什麼不去和他們去一起摘李子呢?”王戎毫不猶豫的說:“這李子樹長在大路邊,而且樹上還有那麼多李子,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路過的人們摘光了,而現在這樹上還有這麼多的李子,所以我敢斷定樹上的李子全是苦李子。”老人說:“不可能。孩子,是你想太多了,說不定哪一次還能吃到一個甜李子呢!”“不,我覺得全部都是苦李子!”王戎堅信自己的答案。“唉……”老人搖搖頭走了。

這時,王戎跑到樹下問正在摘李子的小夥伴:“這李子苦吧!”他的朋友只顧得摘,還沒吃呢,聽到王戎問,趕快拿起來咬了一口,結果又馬上“呸呸”吐了出來,直喊:“好苦!好苦!”然後扔掉了摘了很多的李子。

夥伴們感到疑惑,問:“王戎,你怎麼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給他們講完道理後,小夥伴們頓時恍然大悟,對王戎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戎識李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4字

王戎七歲的時候,非常調皮,經常跑去和村裡幾個小孩兒玩耍。

一次王戎又和七八個孩子玩起賽跑,終點在一棵李子樹下。結果王戎和三轉並列第一,王戎和三轉便吵了起來:

“我第一!”

“明明是我!”

“我先到的!”

“不對!”

……

王戎和三轉正在爭辯著,一個李子向王戎砸去。“哎呦—”大家笑著望了望李子樹,那李子紫得發黑,大得像雞蛋一樣,在陽光是照射下閃閃發光。大家不約而同地撲向李子樹,不一會兒,每個孩子的口袋裡全是“紫雞蛋”。王戎卻紋絲不動,三轉問他說:“你怎麼不去摘李子?是被李子砸到生氣了?還是生誰是第一的氣?”王戎很肯定地說“都不是,我不摘這李子,因為一定是苦了。”

三轉輕蔑的呵呵一笑,固執地吃了個李子,但在同一秒鐘又吐了出來,臉也跟著扭曲成了一個苦瓜。

王戎哈哈大笑,接著說:“這棵李子樹長在路邊,樹上的果子一伸手就能摘到,如果是甜的,早被周圍的人摘去了,所以我斷定一定是苦的。”

一起玩的小朋友都佩服地點點頭。

豺王白眉兒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78字

讀了沈石溪的《豺王白眉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白眉兒的精神讓我深深不能忘懷:半狗半的它不知道選擇豺還是選擇狗,但是他一直都是忠誠的。

白眉兒是獵狗和豺的產物,被豺王無情驅逐了,只好投靠人類。因為發出了幾聲豺聲,獵狗生涯就到此結束了。剛回到豺群,與狼群開戰時扭轉了乾坤,成了豺王。後幾經轉折與藍尾尖一起生活。有一天,獵人們利用計謀把幼豺綁在草甸子上,白眉兒為了救幼豺,暴露出了狗的血統,又被無情驅逐了,慘死在獵槍下。

他一直是忠誠的,它是一條忠誠的狗,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主人的培養。他是村長的狗,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地位與權勢;他還驍勇善戰,越來越受群眾的喜愛和狗群的擁戴,他為了救主人而暴露了豺的身份,這種放棄就是他忠誠的最好體現。

他也是一隻忠誠的豺。白眉兒為了救幼豺,不惜暴露出了狗的本性,冒死救出了幼豺,他負傷匯合時,迎接他的卻是敵意。他忠於他的親人,忠誠於它的族群。

忠誠也是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品德。吉鴻昌要往國內寄衣服,郵局職員說:“已經沒有中國了。"他剛想發作,使館參謀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他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光榮!”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在上面寫“我是中國人!”為的就是維護國家尊嚴。

這是他對祖國的忠誠。

《豺王白眉兒》讀完了,忠誠二字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

幻想大王奇遇記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79字

我讀了楊鵬作家的《種植父母》一書,裡面的主人公孫小空: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但他卻經歷了其他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但說出來又沒有人相信,認為他是在胡言亂語,所以大家都叫他“幻想大王”。

這本書主要寫了:孫小空的父母常年不回家,他實在受不了了,覺得太無聊了。他想:要是能隨心所欲的選父母就好了。這時他面前突然出現一家商店,上面寫著:隨心所欲種植父母商店。他選了一對紅色配方,經過精心種植,精英父母出現了。他們聰明英俊,漂亮優雅,學習能力強,工作出色,對子女要求嚴格。孫小空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的,根本沒有玩的時間,他不滿意,父母就自動消失了。他又選了一對兒藍色配方,擁有超能力,富於正義感,堅強勇敢,救人第一,子女第二。而這對父母經常早出晚歸,沒時間陪伴他,孫小空也不滿意,父母消失了。他又選了黑色配方,醜父母,醜陋、愚蠢、粗魯,對待子女放任不管。這對醜父母說話還帶髒字,只學會自己的名字,就什麼都不學了,不收拾家就算了,還把家弄得很亂。孫小空很不滿意,他們又消失了。最後,他選了綠色配方,平凡父母:相貌平平、工薪階層、平等對待子女,他很滿意。但最後他的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再也不用種植父母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父母有多忙,我覺得都應該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不要讓你的孩子,像主人公一樣有那種孤獨感,不要以為,你掙了錢,孩子就能幸福;不要以為,你掙了錢,孩子就能快樂;不要以為,你掙了錢,孩子就能成功。雖然你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愛,但實際上這種想法往往是錯誤的。這樣只會讓你和孩子越來越遠,只有多陪伴多關心孩子,你才能帶給孩子家的溫暖,才會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王戎識李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1字

王戎七歲時,曾經和眾多的小孩一起在外遊玩。孩子們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追逐玩鬧,玩得非常高興。這時,只聽一個孩子喊:“快來看吶,又大又紅的李子,我們摘幾個吃吧!”孩子們聽了轉頭一看,果然,不遠處的一顆李樹上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這下可把孩子們樂壞了,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有的說:“這是誰家的李子,真饞人!”有的說:“又紅又大的李子,肯定很好吃!”還有的說:“李子那麼多,連枝都垂到地上了,夠我們吃個痛快了!”於是大家都向李樹跑去,搶著要摘。

李樹下嬉嬉鬧鬧,只有王戎在站著原地沒去摘。

一個路人見此情形,很是好奇,走上前問:“小朋友,其他孩子都去摘李子了,你為什麼不去摘呢?”王戎不緊不慢地說:“我原本也想去摘,可剛走一步,我就發現了蹊蹺:李子那麼多,把枝都壓彎了,為什麼沒人去摘呢?因為李子苦啊!如果香甜美味,就長在大路邊的李子,哪裡輪得到我們吃啊?”

那路人半信半疑,伸手摘了一個一嘗,立馬吐了出來,果然,那李子苦得他直吐舌頭。再看那些搶著摘果子的孩子們,也接二連三地將口中的李子吐了出來,把手上還未吃完的全扔了。

路人不禁佩服起小小年紀的王戎來。

絕境狼王之影子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019字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絕境狼王之影子》這本書,不僅被書中那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而且福狼那知錯就改的態度也讓我很受用。

《絕境狼王之影子》主要講的是:歷盡千辛萬險艱辛,不幸的小福狼終於得以迴歸狼群,本應該是很幸福的事,但又因為它的地位是最為低賤的一類——啃骨狼。所以飽受大家的冷嘲熱諷,甚至是排擠。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在一次馴鹿中,它勇敢地表現自己,想通過自己身高體壯的優勢贏得大家的認可,從而改變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可是,遺憾的是,馴鹿的成功,是靠團隊的力量,不是憑個人英雄主義,所以,不甘受辱臣服的福狼,不得不接受部落的懲罰。

看到這裡,我想到:我們人類的科技發展,也是憑很多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進步的,更別說動物了。如果福狼妄自菲薄,目中無人,不願意低頭降服,那他就獲得不了鄧肯的支援和肯定,也就沒有機會去參加啃骨比賽,不參加啃骨比賽,它就沒有機會擁有一項獨特的技能,沒有技能,更不可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沒有大家的認可,還談何成功?又怎麼會成為狼族的首領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生活中的我們,像福狼一樣機智勇敢,像福狼一樣會犯錯,可怕的不是犯錯,而是犯錯後如何改錯。千萬不能因為面子而羞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能因為面子而掩飾自己,那樣,不但害了自己,還會害了他人。記得有一次考試,我有一道題寫錯了,可是老師沒發現,其他同學也不知道,為了那100分的虛榮心,我硬是閉口不言,回到家,媽媽因為高興也沒發現,還大大地獎勵我吃了一頓西餐,看了一場電影,我心裡頓時為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過了不久,期末考試來臨了,一看卷子,竟然有那道題,結果因為我當時沒認真糾錯而導致不知道正確答案,結果我只好憑印象把題做完,心裡一直希望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因為這道題導致其他類似的題也做錯了。卷子發下來之後,我就悲劇了。看著一個個紅“?”號猙獰的臉,恥笑我的表情,我後悔萬分。回家後,不僅被媽媽批,還罰抄卷子,而且一個月的零花錢也打水漂了,真是禍不單行今日行呀!如果我當時不是為了面子而掩飾,而是大方的找老師改過來,再認真聽老師講解,我這次也不會輸的這麼慘!

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的成長中,允許犯錯,犯錯就是吸取經驗教訓,下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而不是欲蓋彌彰,最終害自己。所以,我們要學習福狼知錯就改的品質。

王戎識李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1字

王戎是西晉時期的一名大將軍,不僅軍事才能突出,而且是一位賢者,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小時候就聰明過人,善於思考。

王戎七歲時,曾經與許多小朋友一起去郊外玩耍。這一天陽光明媚,碧空如洗,暑熱還沒有散盡。沒過一會兒,一個小胖子玩的汗流浹背,滿頭大汗。他看到旁邊有一棵高大的樹,一屁股坐在樹下,喘著粗氣,一手撐住自己,一手對著自己的臉扇著風。突然一個果子掉到他圓滾滾的肚皮上。小胖子一看是李子,再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棵李子樹啊。小胖子大叫到“這裡有一棵李子樹”。大家回頭一看,哇!一棵高大的李子樹上結滿了一串串拳頭大小的李子,果子多的壓彎了樹枝。在陽光的照耀下,李子紫瑩瑩,圓溜溜的。一陣風吹過,彷彿空氣裡都有香甜的味道,小夥伴們都流口水啦!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李子。有的一溜煙竄到樹上,使勁地搖晃樹枝,有的用細長的竹竿踮起腳尖敲樹上的李子,有的在地上打成了一團爭搶著,還有的小不點撩起衣服接著……。只有王戎站在一旁雙手抱胸,若有所思地站在那裡。

王戎說:“別白費力你們的力氣了,這李子樹上的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小胖子不服氣地說:“你都沒嘗,你能知道它味道嗎?我現在就吃給你看。”小胖子才吃一小口就連忙吐了出來。小胖子一邊對王戎投去佩服的目光,一邊問:“你怎麼知道是苦的?”王戎笑著說:“這棵樹長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先觀察,再思考,最後再做,要“三思而後行”。

《我的王子哥哥》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505字

有一位名叫危瀾瀾的女生,她非常想要一個哥哥。

有一天她看到一張紙上寫著只要晚上披著最好看的絲巾,對著星星許願,就會實現。

那一天晚上她買了許多的絲巾,卻沒有找到最好看的絲巾,她想了一下,最終把全部的絲巾都披在身上。星星看了說:“多美麗的絲巾啊。”危瀾瀾許的願是:我想要一個哥哥。

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哥哥,這個哥哥對瀾瀾說:“我是你的哥哥。”但是瀾瀾不相信,這位哥哥卻說:“我真的是你的哥哥。”危瀾瀾最終相信了,她的心願也實現了。

自從發生這件事起,她就不停地問她的媽媽,自己是不是有個哥哥?但是,她的媽媽每次都說:“沒有”。

終於有一天她媽媽說:“你是有一個哥哥,只不過有一次你的哥哥在陽臺上玩,我去陽臺找他的時候他已經不見了。你爸爸去外地找你哥哥的時候,意外去世了“。危瀾瀾把找到她哥哥的事告訴了她媽媽,她們一家三口團圓了。

這本書內容生動有趣,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筆下那簡單、樸素的愛,真實又真切的愛。那份家人之間的愛猶如一股暖流流入我的心田。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兔王圓點點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994字

巴爾扎克曾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費雷查也曾說:“災難是人的試金石。”讀了《兔王圓點點》這本書,我對這兩句話,有了更深的瞭解。書中的圓點點的獨立堅強令我敬佩。

是啊!讀了《兔王圓點點》這本書,我知道堅持是成功祕訣。這本書講的是圓點點是一隻狐口逃生的小兔子,被小狐狸啃光了全身的兔毛,又被媽媽拋棄,被兄妹嫌棄,獨自在阿斯特荒原孤獨而堅強地成長。

啊!這真是一隻頑強的圓點點呀!這真是一隻機智勇敢的圓點點!這更是一隻在逆境中不屈服,堅持不懈的圓點點!

堅持很重要,它讓兔子圓點點成為兔王,勇敢面對孤獨而黑暗的世界!在這種逆境中,圓點點靠堅持不懈的信念戰勝了一切困難。在生活中,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也一樣要堅強,要勇敢。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許多,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的人。居里夫人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家生活非常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的生活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練出非同尋常的意志。瑪麗是波蘭人,高中畢業後因波蘭不收女性入大學,對她的打擊很大。但她讀大學的信念並未因此而改變,於是決定通過家教攢錢去法國留學。在家教時,她與主人的長子熱戀,但因貧富懸殊而被拆散,然而她沒有消沉,在調整好情緒後,又堅強地面對人生。九年後,她隻身來到巴黎,1895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倆共同就柏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後,先後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在1903您她和比埃爾·居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她丈夫不幸死於車禍,她強忍悲痛,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獲得了新的成就,並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論著,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成為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是啊!兔王圓點點和居里夫人瑪麗都是通過自己堅強,堅持不懈而獲得成功。在逆境中不屈服的精神,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正是圓點點的堅持不懈,勇敢的精神,在同伴陷入困境時出手相助;正是圓點點的勇敢、善良、機靈,智鬥凶殘的紅耳朵狐狸,擊敗狡猾的老鷹,正是圓點點的堅強,獨自在阿斯荒原孤獨成長。烈火見真金,逆境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