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性相關作文20篇

淺談人性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

人性是一個人的品行、品德,反映出一個人能否交往,能否靠得住的一個判斷標準。而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關乎他的成長環境,在於他所接受的教育,跟他周圍的人有關係。我們大家都知道,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裡的孩子,很少有能所作為的,不論是性格上的缺陷,還是心理上的缺失,都會導致他的一生。所以,現在的孩子們從小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的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等等,讓一個孩子得到全方位的輔導,儘管這樣做也不全都是能做到優秀乃至出類拔萃,至少,沒有像先前說的那樣會有極大的缺陷在品行上。

古語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剛生下來都是好的,人性、品德都是做好的,就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是後天的環境影響的他改變的。

昨天在食堂吃飯,就在我們大家快要吃完飯的時候,來了幾個在地裡幹活的農民。因為到最後了,桌子上的飯菜已經不多了。兩個農民伯伯,盛了一碗粥,拿了兩個饅頭,就做到了旁邊的沒有菜的桌子上。這時候食堂師傅說:“坐過來吧,那邊沒有菜”,農民伯伯說:“不用了,晚上吃點就行了”,這時候大家一起招呼他們過來吃,他們才拖著似乎邁不開腳步的雙腿坐了過來,而且距離旁邊的人很遠,好像是怕把身上的泥土粘到哪裡似的。他們同樣是幹著他們自己的工作,跟我們大家沒有一點差距,但是,他們打心裡認為,好像低人一等,他們的眼神,動作,都顯得那麼拘束,像是一個孩子到了人多的大地方似的。我們說,人沒有貴賤之分,沒有尊卑之分,可是,農民伯伯在這方面還是把自己定位到了下層人。他們做的一切卻是“高層”人做不出來的。所以,我們都在講應該學習好人,像雷鋒同志學習,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好人,就有很多正面的素材供我們學習。上天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睛,是讓我們去發現更多的“光明”,是讓我們去看更多的風景。最美的風景就在我們身邊,你,看到了嗎?

淺談“人工智慧” 篇2

國一作文 ,1233字

隨著蘋果公司、阿里集團、百度、京東等商業巨頭的迅速發展,“人工智慧”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熱門詞彙。各類人工智慧的產品層出不窮,人工智慧也漸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如今,越來越多的崗位上都使用了“人工智慧”來代替傳統的人力操作。這樣就造成了許多公司的裁員現象越來越嚴重,應屆畢業生的工作也越來越難找,更多的人面臨失業。然而許多的公司給出的親睞“人工智慧”的理由也幾乎千篇一律—人工智慧的效率高,精準度高,可持續性好。雖然前期的成本投入可能更高,但這些成本也基本能在一兩年收回。

“人工智慧”不僅影響了商業發展,也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比如各類家電市場推出的掃地機器人、智慧電飯煲、智慧門鎖、智慧汽車等等。這些“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習慣和依賴的事物,並且將影響更多的人、更多的領域,促進生活品質的巨大飛躍!如果說過去的生活是一個物質化的時代,那麼未來的生活就是人工智慧化的時代!

然而,我認為:公司本就該是個人員密集,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的平臺,倘若一切人工都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就會讓人感到冷漠而缺乏人情味!這與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大主題是相背離的。而我們的生活也應當是一個充滿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情世界,倘若一切人際往來都由各種人工智慧代替,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血脈之親、友誼之交、感情之鏈將脆弱不堪。這與我們的心靈需要是相背離的。

我們的時代,需要人與人相互協作,共謀發展的價值觀,也需要人與人之間溝通了解,彼此溫暖的深情厚誼。這一切,都是我們在今天整個“人工智慧”化的時代裡需要時時警醒的!

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也引導全體學生和家長關注了“人工智慧”這一話題:一位鋼琴機器人和一位鋼琴少年,主持人讓鋼琴家郎朗聽他們彈同一首曲子來區分幕後的彈奏者是誰?郎朗猜的非常快,理由是那位鋼琴少年的彈奏有一個音節出錯了,而機器人的彈奏是由電腦控制的,其出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一判斷,使我們明白,人工智慧並不能夠取代所有人工的一切。因為,一個人是充滿感情、思想的存在,不論在說話、做事,還是思考、創作時,他都無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帶著個人的主觀情感態度與理解體會,而這些主觀的情感、理解、體會恰恰是最為寶貴的東西—沒有情感,何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惆悵;缺乏思考,何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領悟;缺乏理解,怎會有“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誼!

誠然,人工智慧在醫學,航天科學等科學領域中的運用是重要且必要的,它確實能實現一些人類實現不了的事情,但它畢竟是沒有價值觀與同情心的“工具”,我們可以使用它,卻不能過分依賴它,更不能讓它來代替我們。就如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告誡那樣—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庫克的擔憂,正是對今天身處於“人工智慧”時代裡的我們的一個提醒,讓我們在享用各類“人工智慧”的便捷時,莫失莫忘!

淺談人工智慧與人類 篇3

國一作文 ,771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人工智慧與計算機的運用使我們的社會快速發展,這一運用雖然使我們從中獲益,但我們更需要考慮其背後所隱藏的問題。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人類相計算機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股後果。人類與計算機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類是有情感的生物,計算機僅僅是執行機械化操作的工具。

如若人類丟失其價值觀與同情心,和計算機又有什麼不同?所謂價值觀,即人類對於世界與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它更像一杆秤去衡量我們的行為與道德準則,計算機,即使是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也無法擁有價值觀,它能重複執行程式的命令,但無法判斷他們的行為是否對社會有益,而同情心,是人類對他人的關愛,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種體現,人工再智慧,也無法使計算機達到。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會使人類同化,變得和計算機一樣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其外部原因是社會的日趨浮躁,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們陷入一種怪圈—金錢與利益至上。我們不否認人工智慧的運用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社會更快發展,然而有人出於利益的驅使,打破了他們的道德準則一次又一次,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不顧自己的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缺少的是顧城黑夜給了我一雙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自由與光亮,缺少的是海子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溫暖,缺少的是張愛玲即使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走下去的堅定與執著……這類人性光輝的缺失才是導致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根本原因。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若一個社會要更好發展,其根本在於人。我們的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其他人,因此,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們不要忘記本心,人工智慧的出現時社會的需要,但我們萬不能失去價值觀與同情心,要重拾人性光輝,不被利益矇蔽雙眼,才能做時代的弄潮兒,社會的巨輪才能更好向前。

淺談人與智慧 篇4

國二作文 ,837字

前段時間,人工智慧隨著阿爾法狗的橫空出世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之間,伴隨著網友議論的高潮,一個新的問題被推到了我們的面前—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

就我的個人觀念而言:不會。機器人就好比人類中的“學霸”,它見多識廣,自然成績優異,但不置可否的是,它也只是個“書呆子”,它被禁錮在書本里,它會訂正卻不會創新,它缺少的,是思考的能力。

相比之下,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卻更使人擔憂,在此,我姑且舉上兩例。

一者是人類對於自我行為的無法約束,他們有一雙黑色眼睛,用黑暗去看光明。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在螢幕前投射下的光影裡,“圈養”了一群名叫“鍵盤俠”的“正義使者”,一旦有人遇難,他們便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視眾生,秉承著揭露不義的觀念,他們以“正義”為名進行著“網路暴力”,在一個如此混亂的秩序之下,有一隻手在暗地裡握牢了他們的心臟,直待紅變成黑,直到紅變成黑,直到網路環境變得汙濁,世間哪來那麼多的不染的蓮呢?

二者是三觀的不正。她是一彎明月光,你可看可賞可稱讚,卻怎能復刻那光輝在沙石之上?說至抄襲,每位作者的作品如他們的孩子一般,悉心呵護,小步成長,待到孩兒長成大樹,為文者遮陽,可偏偏多少人將孩兒搶來,迫使他站在名利場,讓父母好不悲傷。更令人背脊發涼的是—多數人的看法是:抄襲沒什麼,它並不會造成不好的後果。可悲!想想,如果一本書能復刻,那麼一個人也能復刻的吧?你與你的復刻品站在你的父母朋友面前,他們為“那個你”歡呼喝彩,以她為榮,那你呢?世界將你何處安放?

如此,引導的大趨勢便是少年二郎爭相向成年人學習,學來了“暴力”,學來了抄襲,罔顧後果的結局便是後果,玩弄了你。

是否有一日,我們要在機器人的軟體裡輸入人類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時,人類和人工智慧,誰會活得更像個“人樣”?

故,拾起那些你或許遺忘了的金貝殼,沉甸甸得,放在人性的位置上,籍時,星光與你同在。

且請你銘記,千年是傳承的恆河,河枯人落。你是人類,要為智慧做個榜樣!

我也淺談人生 篇5

國三作文 ,874字

有人說,人生是一條永無止盡的道路,誰也不知道盡頭在哪裡;有人說,人生是逆水行舟,要處處細心掌舵;有人說,人生是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認真並且平凡地活在當下,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是的,人生不一定都風平浪靜,也不一定電閃雷鳴,不同的性格決定不同的人生。假如你的性格急躁,那你做事必然雷厲風行,不計後果;假如你是平靜的,那你做事必定穩穩當當,一帆風順。看看我們自己,你是前者還是後者?小時候看過一部動畫片,片裡有一個“急性子”,別人話還沒說完,他就飛快地衝出去,結果適得其反,什麼事情也沒做成。請你們慢一點,可別在人生的大道上“撞車”啦!記得第一次幫爺爺打醬油,我沒等爺爺交代完,就急急衝出家門,到了小賣部拿了醬油扭頭就走,結果忘了找錢。那次考數學,應用題我都解對了,但我從草稿紙抄過來時卻把答案寫錯了,白白地丟了五分。很多急性子,就跌倒在不起眼的小事上,遺憾終生。龜兔賽跑那隻驕傲的兔子就是自以為很快,掉以輕心矇頭大睡,輸給了不起眼的烏龜。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洛斯曾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每個人都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但他們對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孩子說幸福就像一根棒棒糖,甜甜蜜蜜;乞丐說幸福就是能躺在公園的長椅上晒晒太陽;熱戀中的青年說幸福就是久違傷痛的愛的感受;哲學家說幸福在於擁有一顆能夠感悟幸福的心。我曾經認為幸福就是永遠呆在美好的童話世界裡,同美人魚游泳,與白雪公主談心,用王子的寶劍去戰勝邪惡的巫婆……可是現在我長大了,對幸福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我認為幸福是漁夫和桑娜困境中依然歡樂的美好感悟,我認為幸福就是老人與海鷗間不分你我的友誼,我認為幸福就是感恩地活著,我認為幸福就是對社會有所貢獻。

人生,不一定是一路鮮花、不一定是一路讚歌、也不一定是一路坎坷。我們必須懷有一顆堅強的、平靜的、追求的和感恩的心去生活;我們必須相信眼下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和考驗,我們要認真地活在當下,才能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淺談人生 篇6

高三作文 ,712字

有時候,我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人有三死:一死是停止呼吸,即生物學上的死亡;二死是下葬,他在人間沒有了自己的位置;三死是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忘記你了。我們應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讓更多的人記住自己。

因此,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社會。的確,奉獻社會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價值。人類社會紛繁複雜,無論你多麼渺小,你在社會中總有一席之地。匆匆走過的年輕白領、飛速疾馳的快遞小哥、田間勞作的老爺爺等,他們都是平凡人,但在平凡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也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於欣賞這個世界。於是有人背起揹包,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或駐足欣賞一朵野花,或抬頭仰望絢麗的星空,抑或是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彈起心愛的吉他。於是有人拿起相機,遊覽名勝古蹟,走過長長的歷史迴廊,聆聽先賢的聲音。無論是什麼樣的旅行方式,你會發現你的旅行不過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

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應該是追求嚮往的生活。我向往安穩的生活,沒有戰爭帶來的痛苦,沒有災難帶來的悲傷。我向往充實的生活,物質上可能並不富裕,但一定要有詩的陪伴。我向往樸素的生活,騰出空間給自己遐想,留出時間給自己思考。我向往熱烈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追逐夢想、奔向遠方。林徽因說過;“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我的生活不會是寄情山水,因為我割捨不下都市生活的便利。我的生活不會是紙醉金迷,因為我知道這些終究會隨風飄散,我會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發光發亮。

因此,人生的意義在於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不一樣的精彩,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海子說過:“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淺談人生的意義 篇7

國二作文 ,987字

我曾一度沉浸在人生的意義這一個話題中,忘乎所以,不知所思。

而我現在所想表達的,不是青春向上的,也不是所謂的“悲觀”主義,而是切實的人生。其實我們把人生的意義上升到,或說改為“生命的意義”,我想“生命的意義”應是“繁育”,或者說“傳承”。

所有的生命進行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為生命做延續或是為了更好地延續生命,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迴歸主題,人類終究是人類,他們的思維不同於大多數生命體,甚至可以說大大地優於了其他的生命。在人類文明的百十萬年的演化中,人類是在不斷進步的,他們不斷地在充實自己的生命,將“生存”靠近我們現在的“生活”。

有一個抽象的名詞,叫“幸福”,它只存在於意識中,但“給予一個人幸福”往往是通過實際性的物質來使一個人滿足。滿足的是什麼?

慾望。

人類因為對攝食的慾望,而捕食其他生物;因為對溫暖的慾望,所以穿起了衣服,蓋起了房子。在有限的生命中,人類開始了無限的滿足自己的慾望。

人類的文明,是慾望建立的,也是慾望推動的。人生,由生存到生活,由原始人到現代人,人人都因慾望而生存、生活。

人慾是自私的,是無限的,是不能共通的,所以許多人,在“社會”的競爭中,往往不能得到持久的、更多的幸福。但他們始終在為自己所追求的幸福渴望著。因為只有慾望,才是生存的動力。

當人們的痛苦使他們真的不再有對生存的慾望時,他們想更早地完成那所謂的“終結”,人性的慾望早已破滅。

當人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時,似乎只有傳承,才能維持“血脈”,維持“生命”。但是,請試想,若人類殆盡,生命殆盡,生命的意義又何在呢?

“終結”是遲早來臨的,“生命”是遲早消逝的,活著,就是在等待死亡的降臨,但在有限的生命中,什麼還有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是證明你存在過,還是所謂的為人類作出貢獻?我想,都不是的,真真正正的生命,人生的意義,就是,創造幸福。

畢竟,慾望,是人生的動力,而追求那我們渴望的幸福,是人生中,最真,最真的,真諦。

淺談無悔人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6字

人生可長可短,那麼我們要如何度過這一生才能無悔呢?

假如人生是一幅畫,我則把自己看成是一位畫家。開始作畫了,面對著只有一張白紙,沒有橡皮擦,我遲疑著,我知道,一旦畫上一筆,就將成為永久的印跡,即使錯了,也無法改變。當時間如沙漏般迅速流逝的時候,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用我稚嫩的手拿起畫筆,開始作畫,接著是第二筆、第三筆……

我不知道自己畫得怎樣,漂亮也好,醜陋也罷,至少我畫出了第一筆,擁有了這份自信和勇氣,我無悔!

假如人生是一場戲,我則把自己看成是戲中的主角。在經歷了臺下無數場的排練之後,終於,戲開場了,我必須儘自己最完美的演技來完成每一個動作,必須把自己所擁有的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我不能讓每一位觀眾滿意,但我盡力了,我用我的實力奮鬥著,我無悔!

無悔的人生更體現在克服重重障礙後的幸福。假如我是一位登山者,那麼我會爬得更高,一次比一次高。只因越高的地方風景更美,空氣更清新,視野更開闊。

無悔的人生,更需要積極的心理。正處於雨季的我想要看日出,就必須比太陽起得更早。想到人生無悔,我就全力以赴。

談人生 篇9

議論文 ,630字

人生像一杯清茶,淡淡地才好;人生像潭清水,透明的才好;人生像杯咖啡,苦澀的才好,人生就像一場戲,認清自己才好。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逐漸成了被財、權、勢所迫使的行屍走肉。每個人都在忙碌,都在追求,成為了生活的奴隸。

我們都向往,嚮往那達官貴人們的生活;我們都渴望,渴望那高管貴族的權勢。可到了入土的那一天,我們又能帶走什麼呢?只能帶走我們的軀體—那唯一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人生在世,無需太多追求,能擁有自己便好。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決然的辭官歸隱,過起了自己的田園生活,於是便擁有了“悠然見南山”的自己;蘇軾一生命運多舛,可他仍樂觀豁達,在一無所有中找到了那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自己;李白懷才不遇,一生流浪漂泊,居無定所的生活造就了性情豪邁的他,於是他在流浪中找到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己;李清照生在書香門第,本應是大家閨秀的她後來命運卻一波三折,在起起伏伏的生活中,她擁有了“人比黃花瘦”的自己……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自己擁有的財富,權勢的多少,而在於擁有自己的程度的深淺。看淡眼前的物質,看清現在的自己。

我們這一生並不長,眼一閉不睜就過完了,而在閉眼之前我們總在往自己身上裝名利權勢,豈不是自討苦吃?因而能再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認清自己,擁有自己就很好了。

人生是幅畫,絢麗多彩的顏色不是名利,而是自己;人生是海洋,其中的寶藏不是錢財,而是自己的價值;人生是片夜空,當中最耀眼的星,不是權勢而是你自己!

人性 篇10

抒情作文 ,519字

生而為人,性為之本。

人性說起來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東西,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是會被社會唾棄甚至是毀滅的。

有的人開玩笑喜歡說:“你到底有沒有人性啊?”一般我們都會幽默的回一句“沒有。”殊不知生而為人,怎可無性(此性非彼性)。每一天我們都在晃晃中度日,每一年我們都在無為中過活,生活之於我們,我們之於生活不過是短暫繫上的繩索,不會永久,終會離去。

有人說:“一個人若沒有人性,那麼他和畜生又有什麼區別?”所以區別動物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獸性和人性,所以想想你的周圍有沒有人經常罵的一句話:“你還是不是人啊?”以此來衡量所謂一切,其實這不就是變相的把人性和獸性拿來對比,在傳統觀念裡,獸性是和人性有很大區分的,因為你具備了人的一切美德,所有才和動物區分開來,而不是你簡單的具備了人的外形你就是人了,外形只是你成為人的一個附加條件,真正決定你成為人亦或是獸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一個性字。

曾幾何時看到過很多的人在外面爭吵,那場面至今仍是記憶猶新,那時候見識了各種人的醜態,種種之類云云。

人性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沒有實體,有的僅僅是一個人外在的展現罷了,不是嗎?故人性這種東西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輕易界定的,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摸索、探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