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瑾相關作文20篇

江懷瑾 篇1

寫人作文 ,553字

江懷瑾是我的姐姐,雖然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作文來講我的姐姐,但那是作為普通的姐弟而言。我與江懷瑾卻又有另一層關係。

我與江懷瑾在網路上,是兄弟亦是師徒。在網路上扮演別的角色,江懷瑾教了我許多。很多人說,我並不像是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小孩子,這一點,也得益於江懷瑾。

江懷瑾喜歡詩詞歌賦,閱讀古籍,雖然在學校里語文成績不見得多好,但是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說起話來可嚴肅也可活潑,端的住老學究也扮得了小青年,裝起小孩子來倒是比我還像。

我學著江懷瑾說話,漸漸的便改不過來了,下了網路也有時老氣橫秋,可是語文成績卻並不長進。

我在網路上用的名字讀音和自己真正的名字讀音相似,而江懷瑾卻完完全全換了一個名字。

江懷瑾並不止叫做江懷瑾,懷瑾是表字,瑜是名。古時候男子及冠就要取表字,對外一概用這個名字,而名,只家中親友可叫。

懷瑾和瑜均是出自屈原的《楚辭九章怀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瑾”和“瑜”都是指的美玉,而江姓,具他自己說,因為屈原最後投江了。

另有一點讀到這裡也能看出來了,江懷瑾在生活中,是我的姐姐,因此必然是個女的,但江懷瑾此人,卻可男可女。演戲麼,性別便模糊了,隔著一個螢幕,別人也分不出來,全由自己說。

不過這些日子,或許是學業繁重,江懷瑾與我在網路上已經少有交集了。

讀《少年南懷瑾》有感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4字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代宗師逝世於蘇州太湖大學堂,享年九十五歲。三十日晚上,在太湖大學堂,月朗風清,群星皆隱,一百餘名弟子,無不淚眼相對。

還記得南師小時候,自幼飽讀詩書,精通佛學,還苦練南拳北腿,最終奪下了冠軍。他的家鄉,是溫州“南拳之鄉”樂清地團葉。父親是當地的一名商人,母親是一位普通女子,叫趙氏。父親仰周先生對他家教十分嚴厲,注重家風,事事清理親力親為,天天讓小南懷瑾到他那背誦《朱子治家格言》,這成了小南懷瑾每天必做的“功課”。不僅如此,仰周先生由自己帶頭,照書上養成良好的習慣,立下家規,並讓小南懷瑾在“功過格”裡記下“功”與“過”。

讀了《少年南懷瑾》,我知道了天下不治,匹夫有責。不治在人心,有責在正己。學會了思考和反省,知道了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學會了包容。我想,這就是一代宗師南懷瑾特有的品質——愛國愛家、好善樂施、勤奮刻苦、堅毅執著的高貴品質,也鑄就了南師近百年的人生傳奇。

少年南懷瑾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90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少年南懷瑾》。故事中主人公南懷瑾,小時候,性格很調皮,但是,他在學斯文的時候,每當開始上課了,他就會一板一眼,挺直了腰板上課。下課之後,他會把上課和書中看到的一些還不懂的地方問先生,所以他在班裡得到的知識也是最多的一個。他從小喜歡習武,在他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位劍仙。可是當他聽到有當一名劍仙需要做這做那,需要做一些他覺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剛開始學劍時,他差點把他的夢想完全拋掉了。不過他有個優點很好,他像我看過的《八十天環遊地球》裡的福格先生一樣,很有安排,就算劍仙擋不了,他還每天習武練劍。所以,從小武功就學得非常好,大學當中他還名列前茅,得到了拳擊比賽中的第一名,並以最好的成績畢業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問我自己南懷瑾先生為什麼會這麼優秀?為什麼會成為我國這麼著名的國學大師呢?我想,他的成功在於平時做事有安排,不懂就問,學習在於持之以恆,學、玩能合理安排地好,學的時候認真學習,玩的時候玩盡情地玩。牢記長輩的教導,讀書不一定要做官,一定要時刻記著讀書要明理的道理。

還有,南懷瑾先生非常聽從父母的教導,很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從來都不會騙爸爸媽媽。記得有一次,他媽媽讓他去打醬油,他非常認真去做這件事,在回來的途中他生怕把醬油打翻了,可是他越注意,最後還是把醬油給弄散了,跑到家如實告訴媽媽怎麼把醬油給打翻了,媽媽溫柔地對他說,沒事,再去打碗來就行了。他接受了前面的教訓,不管這碗醬油,就是往前走,最後他竟然一滴都沒有滴下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南懷瑾從小做事,既誠實又肯動腦筋。

看完這本《少年南懷瑾》,我對少年時的南懷瑾很是敬佩,想想我們現在家境比他好,身體比他棒,他那麼瘦弱的身體,還要學武功;而我們呢,連一點點皮肉之苦都經受不了,動不動就怨天怨地。我們是應該反省自己,像他這種家境,更何況被劫匪和海盜搶劫了一空,竟能讀得這麼好,想想現在的我們呢?我們讀書各方面的條件比起他當年,要好得多了。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沒有一點上進心呢?為此,我下定了決心,這個學期,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一個好成績。

少年南懷瑾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11字

少年南懷瑾,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叫楊周先生的人,有一個叫常泰的兒子,常泰兒時,因為身體瘦弱,經常生病。所以母親很心疼常泰,一直到他七歲母親才給常泰斷奶,因此,常態又受到了同學們的譏笑。其實常泰自己胸懷大志,想讓自己身體變好,不給家裡添亂,想讓同學不譏笑他,他下定決心要學好國學,但其實他更想做的,還是一名俠客。每當他讀完國學之後,總會翻開俠客書,有一回看到書中的人物,倒掛在房樑上練武術,常態,心裡直癢癢,非爬上房樑不可,於是他開始偷練武術,他武力不足,從房樑上摔了下去,摔出好多烏青,仰周先生聽見響動後,從樓上走下去,知道了常態,想學武術,帶他去了許多名人大師那裡學武功。從此,他在練功天涯便開始了。

我非常佩服書中的主人公常泰和仰周先生。因為常泰不會為一些小事而哭鼻子;提起背書都是滾瓜爛熟;背起書來滔滔不絕;看起書來津津有味;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做起事來毫不馬虎,精益求精;看見不懂的詞語的意思,就馬上問老師等等。常泰的優點,誰也說不完,再看看自己,真是沒法比了,當然,像常態這樣就稱天才,我不需要跟天才比,我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有進步,都是好的。但是,不跟天才比,並不代表,我不學習天才。每個人都要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意思是,見到別人的優點,要馬上學習,看見別人缺點要馬上反省,並去告訴別人,而且不能學習,所以我也要學習常泰這些喜愛學習的好習慣。

仰周先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把一個只會生病的小孩子教育成了一個能書善畫,會讓武功的大孩子,揚州先生不但把一個獨生子教好了,原來他自己,也會讀書背詩,會練功,他練了武功,甚至還能跟村裡的武林高手一比高下呢!

讓我們一起,互相學習,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吧!

少年南懷瑾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69字

記得起初,《少年南懷瑾》這本書我不太喜歡,聽書名就不咋地,估計很無聊,只想應付應付的看看,可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我所想的。

這本《少年南懷瑾》主要所講的,是南家少年(少爺)“南懷瑾”一生中,由一個體弱多病又有點調皮的小娃娃成長為一個武功優秀也十分善良的大人的故事。

在他成長的過程裡,父母對他的教導,是少年南懷瑾在成長之路上的一個個關鍵點所在。在我看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南懷瑾父親仰周先生所用的“功過格里記功過”這個教育方式了。

仰周先生要求南懷瑾每天都要自我反省,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錯,如果有,就要在格里點上一個黑點,如果自己在一天裡做過了好事,就可以在格里點上一個紅點。仰周先生會根據南懷瑾的紅黑多少來對南懷瑾進行獎勵與懲罰。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仰周先生對兒子南懷瑾嚴格要求,但不一味的打罵、批評,他對南懷瑾心平氣和的講道理,告訴他知錯就改,讓南懷瑾在下次做事時會想一想,自己做的對不對。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人,要懂得自我反省,發現自己做得好、對的地方,改掉自己做得不好、不對的地方,你就會有進步。就算每天只進步一點點,但又有誰知道,會有那個人慧眼識出千里馬呢?當然,千里馬必須要是千里馬,才能被識中!

少年南懷瑾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74字

我這周看了一本書——《少年南懷瑾》。我剛看到第三章,就覺得有點意思,便一口氣將他讀完了。主人公南懷瑾是個熱愛讀書的人,他在學校上課非常認真,一遇到不懂的就問。不像我,很多時候看書都是囫圇吞棗的勉強理解。

南懷瑾身上最讓我敬佩的是從玩中摸索得到知識。也就是“玩索而有得”,這種事實我們難以做到的。而南懷瑾就做到了。而且南懷瑾的“玩索”並不是字面上的玩遊戲,他是從書中去摸索。南懷瑾的父親周先生對他比較嚴厲,而正是這種嚴厲讓南懷瑾懂得了玩書本也可以學到非常多的知識。

周先生在看到南懷瑾打哈欠的時候就會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南懷瑾一聽到父親念這首詩,頭腦立刻清醒,挺直腰板讀起來。想想我自己讀書的時候,是不想讀就不讀。就是爸爸媽媽催我、罵我,我也是隨隨便雖,一點都不情願的看著書本,其實是一點內容都沒有看進去。現在想想,這樣的學習態度很不好,就是看再多的書,也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南懷瑾讀書時,把作者的心裡想法和寫這本書的意義非讀出來,我們則讀起來沒有感情,很隨意,覺得只要讀完就行了,是為了完成任務。結果就是過了兩三天就全忘光了。在讀書上,我們必須向南懷瑾學習。

從這本書中我還知道了讀書有很多種方法,每個人必須要選擇正確的方式。錯誤的方式去讀書,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肯定會後悔的。我現在是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了,在知道了自己錯的地方後,我需要及時改正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我想只要願意改,那什麼時候都不晚。

採風鎮江感懷 篇7

高一作文 ,475字

乙未之春,夏意漸迫。學子與師同車,徑趨鎮江採風。睏意忽去,抬眸遠眺。入眼皆是江面闊,和顏美意心難休。興意泛濃,起坐憑窗。

坐臥清波,運河相通。闊浪連清空,浩浩乎,萬里天光淼遠;大江東去也,湯湯千簇浪花堆雪。指看江中,清波浮舟楫;回眸高橋,鐵索退欄窗。遙想週中客,閒暇四望,遇索橋,只道:“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其間濱水以住,散網捕撈日月;襟江而作,荷鋤耕種壟畝。風蕭蕭兮月明,水滔滔兮情迷。

烏金上中天,北固懷古時。登舊樓,木具寫古意;望多景,紹香梳紅妝。清風臺閣,絲竹廊榭。層上層樓,辛子憑欄處。簷牙高啄,銅鈴迎舞。高處不勝意,展臂拂風呼。天蒼蒼,水茫茫,草萋萋,岸青青;灘塗菏澤,野曠天低。欲道水紋合靜,千絲萬縷錦上繡;細卻清波暗湧,朝騰暮躍瑟中流。駐足俯觀,巍巍然頓見雄渾;移步盈視,恢恢乎倍增豪情!

忽聞共吟蘇子詞,忙去趨向藏書亭。重霧瞑翠,芳歇水清。遙凝蘇東坡,身如不繫舟。紅蓼臨風,盡抒豪意。念天地之悠悠,感先人之碌碌。歲老如梭飄逝,滄海變桑田;北固樓臺依舊,吟者換新顏。鷗翔寥廓盡,將臥大荒流。

望江有感,心緒難平。偶得小意,歌以賦之。

懷念在麗江的日子 篇8

國三作文 ,600字

她,擁有詩情畫意的優雅景緻;她,與喧囂繁華的都市風格迥然;她,在霓虹燈的映照下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但卻並非格格不入。她銜玉龍,吞金沙,擁有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她在我心中始終是一塊唯美無瑕的璧玉—麗江。

初到麗江,大約是在四年前的暑假。起初,並沒有被她那絢麗的風光所打動。然而去年的復行,卻讓我瞭解到了,麗江的靈魂不在聳入雲霄的玉龍雪山,也不在心曠神怡的瀘沽湖。她的靈魂,在古鎮裡那滄桑的青石板上。

尋一縷芳香,沿著四方街的青石板走進麗江古城。一路上,盡是風格迥異的創意小店,裡頭隨意的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各種扎染布料在屋頂隨風飄揚,那迷人的色彩把古鎮包裹成為一個花枝招展的新娘。屋簷上掛著的燈籠發出迷人的紅暈,把每一名到麗江的旅客都薰醉了,他們宛若會說話的精靈,穿著妖豔的裙衣在指引方向。

納西古樂在耳邊飄蕩,在麗江,儘可以品味到其古色古香的音韻。吟一段“小橋流水”的清雅;品一句“燈火闌珊”的迷濛;頌一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傷;唱一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溫馨。說不出的愛戀,只由詩句表達我激動的心。隨著河燈把你引入真正的麗江,古鎮始終是人們心靈寧靜的港灣。

懷念在麗江的日子,懷念那柔情的古城,懷念那豪邁的東巴文化。是她,給予了我這個在都市長大的孩子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一個詩情畫意的夢幻世界。我深深的懷念著。

遇見麗江是我記憶中最美麗的意外。

胸懷江海志,不負少年強 篇9

高二作文 ,1137字

青春,有如滾滾長江東流水,可比熠熠日月顯光輝。青春,是靜默開放的花苞,是芬芳沁脾的香草。青春,是滾燙熱血不住地奔騰,是揮毫潑墨中的藝術與沉澱。青春價值的實現,就是立世之本,成人之根。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於青春而言,“泉源”即是所立之“志”,青春便是立志的年華。古往今來,不立志者難成大業:范仲淹,一代賢相,真正導致他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小便有志於天下,正是這“天下志”,令他能夠動心忍性,吃苦耐勞,悟出那穿越千年而令人崇敬膜拜的偉大宣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名留青史的永恆偉人。“志向”對於青春,是一塊基石,它必須要扎得夠牢固,夠廣大,才能成就出摩天大廈。

青春是一種敢打敢拼的精神態度,那滾燙的流動著的熱血,澆築成熟與青年人的鋼鐵城堡。這城堡可以無限大,它所代表的,不單單是寬闊的胸襟,更是噴薄靈感,大膽創想的創新源泉。作為青年人,沒有大膽創新,勇於嘗試的品質,他的精神便已經在步步衰老。青年人大展拳腳,他們引領的行業佔據了市場的很大份額。現代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提出與輝煌成就,科研領域的進步……都離不開青年人對創新觀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創新對於青春,就好比促使植物生長的激素,激發出代代人青春的絢麗於獨一無二。

有了一柄絕世好劍,卻無絕世武功,再好的劍也只能作為裝飾蒙塵。而青春便是驅使這把利劍舞出風采的力量,那就是實幹。回想一百年多前,那動盪不安、黑暗混沌的中國:盲目自信的失敗,迂腐貪汙的風氣,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們多麼渴望在這深淵中,能有一棵屹立不倒的樹。所幸,我們找尋到了……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一批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不斷湧現,他們立足世界與社會,不斷提出拯救民族的偉大思想,他們匯成一股激流,衝蕩著這汙濁不堪的黑暗年代。試想,若是這一批青年人,只是空談救國,而不去考察,不去思考,恐怕我們距離我們的今天,還有無數個明天要去等待吧。

我們正走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的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我們中華兒女,也終於慢慢挺直了脊樑。於國而言,拼搏奮進的青年人,正是民族國家的脊柱,只要有這樣一批人,中國也永遠是處於青春的姿態,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青春的模樣,不應是深夜房間中閃爍的電腦螢幕,不應是失魂落魄的目光與哀思。它一直散發著光芒,飽含希望,靜候迷途的青春找尋它最初的模樣。

所以,少年郎!請胸懷江海之志,步履實幹之途,激揚歲月,定要成他個年少輝煌,不負青春時光!

難忘的鎮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4字

因為在鎮江的時間只有一天,想來想去,還是去金山寺最好吧。在這之前,我做了許多準備資料,瞭解完畢,我們就出發了。

首先,踏進金山寺之前,我買了三把香,留著燒香用。

我們先在裡面一個專門燒香的地方燒了香,許多人都在那,嗆得我不住地咳嗽,眼睛都沒法睜開,心裡嘀咕著:這是燒給誰的香,看樣子很受人們喜歡。

先進了大雄寶殿,一直往前走,就到了白娘子傳說的“白龍洞”。這個洞看起來不是很大,可是裡面竟存在著一個通往杭州西湖的祕密通道呢!

傳說白龍洞是白娘子和小青的修煉之處。以前只是聽說這個關於白娘子的傳說,不想,還真有這個白龍洞。洞裡還有一個傳說中的祕密通道,通道入口有一個孩童大小,但裡面卻越來越小,只有蛇才能進得去。看著這些,我不禁懷疑這個傳說是否真的存在。

白龍洞左轉有一個樓梯,上面看上去歷史十分悠久了。一直沿著這個樓梯往上走,你會經過一個洞穴,上面掛著一個牌子,上面記錄了當時白娘子搶仙藥救許仙的過程。裡面還有一個遊戲機,讓我們先投一枚硬幣。有一位叔叔投了一元,只見眼前突然一黑,再看,玻璃明明是一條蛇,突然變成白娘子了,我還沒來得及去想,它又一黑,又變回蛇了,真有趣。

快樂的時光又結束了,雖然遊覽了那麼多地方,但讓我記憶猶新的地方還是白娘子專屬區,你也想去試試嗎?

懷念我的金魚 篇11

懷念我的金魚作文70 ,763字

今天發生了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我的兩條金魚死掉了。

晚上,媽媽讓我去給金魚換水,我來到金魚缸面前,驚呆了,只見兩條金魚側著身子,浮在水面上,一動也不動,它們是死了嗎?我使勁地搖了搖金魚缸,發現它們只是隨著水波晃了晃,仍舊一動不動,真的死了!

這兩條金魚是嬸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把它們放在我的金魚缸裡面,它們的個頭一大一小,活像母女一對,它們的眼睛鼓鼓的,轉個不停,一對大大的眼睛佔了身體的一半,身體滑溜溜的,尾巴上有黃金、乳白兩色,邊緣還鑲著一條黑色的邊,擺動起來就像薄薄的彩紗一樣飄蕩在水中。這兩條小金魚在我的金魚缸裡面待了整整三個月,在這三個月裡,我想起它們的時候,就給它們喂點食物,忘記的時候,就把它們扔在一邊,但我想它們絕對不是餓死的,因為有時餓它們半個月都沒什麼事,這一段時間我可是天天餵它們的。我不斷的想著,想找出原因。大概有兩種死的可能:1、撐死的,因為每一次給它們餵食的數量都超過六粒,也許它們一下子就吃完了;2、憋死的,因為我很少給它們換水,記得上一次換水還是在四個星期以前,每一次換水也只是把一部分水倒出來,再加上些新水,並沒有徹底換洗,水越來越髒,裡面的氧氣都沒有了。

見它們死了,我既後悔,又難過,三個月裡,我沒好好照顧它們,可它們卻給了我很多快樂,有時逗逗它們,有時喂喂它們,既可以放鬆一下心情,又可以得到許多樂趣,現在這一切都晚了。現在我只能是含著淚放掉魚缸裡面的水,把它們拿出來,捧到花園裡,將它們好好葬起來。

準備去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叫住了我!“楊楓婷,你去把手用香皂洗洗,金魚身上細菌很多,會中毒的。”我仔細地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的手發白我才停。

開始吃晚飯了,我滿腦子想著這兩條死去的金魚,我想手髒了,可以洗,金魚死了,卻再也活不過來了。我真的好難過呀,為了死去的金魚,為了自己的懶惰。

緬懷革命英烈勵志自強不息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87字

“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四月五日清明時節,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的氛圍使我不敢大口呼吸,一座高聳的紀念碑上有一顆佈滿灰塵卻依然絢爛奪目的紅星,紅星下面是用行草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指尖觸及這堅硬的紀念碑,耳邊迴響起戰士們響徹雲霄的喊殺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護國心切血未寒。”革命家們愛國的情,此刻依然是鮮明的,依然在沸騰在傳承。他們不求與天地長存,但求死得其所的精神似一縷明光碟機逐著四周黑暗;又似山峰,風雨後沉澱著堅定。他們以振興中華為志,先人後己,保家衛國,自強不息。

“龍城春雨潤,鄉音久未聞;歲月相逝去,何處覓忠魂?”那是1966年的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衛在錢塘江大橋上,2時34分,由南昌開往北京的列車飛馳而來,突然,蔡永祥發現在距離他40米的鐵軌上,橫著一根大木樁,如果不排除這個險情,橋毀車翻,人員傷亡的慘禍就將發生。司機雖然採取了緊急制動,但列車由於慣性仍然“轟隆隆”的向前駛去。在雪亮的車燈下,司機看見一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不顧自身安危,奮力衝向那塊大木樁,在即將奔來的列車前將木樁拼命的掀出了軌道,乘客,司機,列車,軌道,以及被蔡永祥視為生命的錢塘江大橋安然無恙。但年僅十八歲的蔡永祥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曾幾何時,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大地,他們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於泰山,他們與大地共存,是炎黃子孫心中一座晶瑩的豐碑。我想對你們說:“感謝你們那時的衝鋒陷陣,使我們笑迎今朝的幸福生活。祖國鮮豔的旗幟是源於昨天你們革命先烈的一股股滿腔的熱血染成的!你們那無私無畏,勇於付出,捨己為人的精神將錄入史冊;你們那如同松柏的堅韌與剛強將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你們那不朽的靈魂和那不滅的革命精神將代代相傳!”華麗的語句和煽情的詩句表達不了我對你們的崇拜之情!你們舍小家為大家的品質是我鞭策自己蓬勃向上的動力。你們的事蹟使我震撼,我要激發潛能,燃燒青春的熱情,將來奉獻自我,振興中華!

四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他們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緬懷英烈自強不息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0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們緬懷那些為祖國的今天而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英烈們的節日。

每當到這一天,我都會想到英烈們的故事。全國最小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他在犧牲時才只有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時,為了掩護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生命的危險,扮成“放牛郎”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上,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門,老鄉和幹部逃脫了,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蹟很快傳遍瞭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王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蹟,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

還有捨身炸碉堡—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了,他任爆破組組長。在要勝利時,有一個暗堡兩個班兩次都未突破,於是董存瑞要求出戰,連長就讓他去了。他在前進時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自己的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燬了,紅旗插在了隆化城上。碉堡被炸燬,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這些革命先烈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做出如此偉大的舉動,但至少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為什麼我們國家會受到那麼多次的侵略?那都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太落後,科技不發達的問題。這些英勇的先烈們為了新中國取得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作為學生的我們擁有優越的條件,應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所學知識用於社會,這是對先烈們最好的回報。我們國家就是靠著這份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幾十年才有如此之大的發展,逐漸成為了一個富強之國,讓中國走向美好的未來。

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要記住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好好保護這每一寸土地!

常願心懷一處景 篇14

高二作文 ,1151字

習慣了在現代學校學習的我們,對那些建立在山野中又鮮為人知的古代書院總有著一種好奇的感覺。我想這些地方應該是最適合學習不過了。因為它們有著絕對僻靜的環境讓學子們專心於學術。

我的學校是現代化的設計和裝修,但他處在一片廣闊自然區的中央。這片自然區雖然沒有江南和皇城的名聲遠揚,但是它施施然地處在經過工業化武裝後的城市帶中,以它整齊劃一的綠茵、丘陵和湖點綴著這片混凝土。能給人一種親眼看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怦然心動的感覺和蔚然。

在自然環境優美如我們學校,有條毗鄰人工湖的柏油校道是個令人放鬆散步的好去處。這條小道同時也是每日從宿舍去往教學樓的去路之一。儘管周遭風景天天都看,但也不會覺得厭煩。因為在安靜、乾冷又晴朗的冬日中,僅要仔細發現,便不難欣賞到不同景色:清晨一片淡雅綠色似真似幻;傍晚落日餘暉,湖面上粼粼波光;夜晚,萬籟沉寂,我們能感受到與白日迥異的靜謐。我喜歡一天學習完畢之後特意來這條校道上走走。學習壓力是沉重的,尤其是在升上高二之後。有是我覺得揹負著這些包裹的時候就像葛朗臺一樣滑稽,但是我這個“吝嗇鬼”有交易的權利。在我將這些充塞著壓抑的麻袋統統拋售給這處自然時,我總能賺到高價的清新和淡定,這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精神財富。那麼在山野書院潛心向學的人總是容易明悟道理,原因大概就是能以自然景色為伴吧。

我們在這樣的學校專心求學,或多或少會有一種可喜的精神優越感。但我們終將會畢業,離開這個寧靜去處。處在社會中的不安的困擾將會逐漸映證我們的擔憂,侵蝕我們的心靈。遠離了安靜自然的環境,我們該怎樣應對紛亂?這時周敦頤先生就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士人為了使自己高潔的志向不受外界雜塵的紛擾而偏離方向,就拿植物來勉勵自己。心中植一株清漣的蓮,想必他今後即使在風雨跌宕中,也能做到淡定自如吧。王守仁先生不也做到了麼,官場失意,被貶蠻荒,生活條件尚不完備,更不消說讀書做學問。但守仁先生經過反覆追憶過去所學和陽明洞的美景,悟出了心學的真諦,不能不見其心態之好。

有一句話或許可以這麼說:成功之路良多,但好的心態卻不常有。在一處風光極美的名勝中游覽,我們可以把心態調整到最好:遊泰山能“一覽眾山小”,遊赤壁能攬“造物者之無盡藏”,暫時忘卻心中不快。但那終歸是他處之景,不是心中之景。當你再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保證在故地重遊。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是不是應該有一幅風景畫呢?畫中可以是悠悠藍天加上遼闊草原;可以是山高水長飛流生煙;當然學周敦頤先生只一株池中蓮,代表自身志向高潔也可以,因人而異,各投所好。經過遊歷和經驗,畫卷不斷得到潤色,那麼從此面對起伏就能夠談笑自若笑話人生。你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樂觀的心態,正是要倚仗這心態,我們才能在快節奏的發展中尋一個華蓋,廕庇那顆保持著對求學和工作好奇認真的赤子之心。

懷抱感恩的心 篇15

國二作文 ,756字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這樣可以讓你和別人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它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感恩,就是對身邊的人都充滿感激之情,享受和他們一同度過的時光。感恩,就是感謝一切事物。感謝小草,是它讓你的世界充滿生機;感謝批評,是它讓你更加了解你自己;感謝疼痛,是它讓你銘記這份失誤。一切事物,都有讓你感恩的理由。將感恩融入生活,便會發現生活一切安好。

美產生於感恩。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只要你有一顆感恩的心,就不會抱怨這個世界。感恩自己還活著,感謝自己可以享受這片天空,這片大地,因為活著就是這個世界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當我們心懷感恩時,吸引力法則會為我們吸引更多的感恩。當我們感謝別人的幫助後,別人也會感謝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感恩便會這樣傳遞下去。正如地球是圓的一樣,不論你從哪裡出發,只要你一直向一個方向走,就會不斷迴圈。感恩也是如此,它也會隨著你的不斷感恩而不斷地出現在你周圍的生活中。所以說,幫人者亦幫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要你有感恩的品質,那麼別人自然會被吸引到你的身邊,並帶給你更多有利於你的事物。情緒是會感染的,所以感恩也是會感染的。當你周圍的人都被感染成一位會感恩的人時,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的完美。

一念一世界,感恩之念方成一界。心懷感恩,便在心中埋下一顆美好的種子。感恩就是它的肥料,滋潤它的成長。隨著感恩次數的多增多,你的心中的美好便成長為一顆蒼天大樹。因為有感恩的支撐,你的世界便不會倒下,你的生活才因此而美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不要因為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便發現不了那些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美好。感恩,是感激,是感謝,是愛的一種方式,是生活的一種態度。感謝感恩的心給我帶來的美,感謝吸引力法則幫我吸引如此之多的思想,感謝這次期中考試的題目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感恩。

無處不在的關懷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8字

生活中,在校有老師的關懷和同學的關愛,在家有嚴厲的父愛和慈祥的母愛。其中,最偉大的莫過於母愛了。

在我傷心的時候,是誰在安慰我?在我開心的時候,是誰從內心裡替我高興?在我驕傲的時候,是誰耐心地教導我?在我生病的時候,又是誰不怕辛苦地來照顧我?沒錯,她就是我們的母親。

有一次,我的成績考得不是很理想,我不敢把試卷給母親看,可到家以後,我還是把卷子拿了出來,小心翼翼地遞給媽媽,媽媽看了許久,我連氣都不敢出。我感覺房子裡很靜,媽媽突然說:“沒事的,失敗乃成功之母,你下次繼續努力,爭取進步就行了,我對你要求不高,只要你過得開心身體健康,我就放心了。”“為什麼?”我不解地問道。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要記住,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不會一帆風順。所以,就算遇到了再大的困難,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它。”從那時起,我再也不怕困難了,即使我考得不好,也可以在下一次考試中爭取進步。

媽媽不但在學習中給予我引導,在生活中更是關懷備至。記得有一次,我的頭痛得厲害,可是我沒有跟媽媽說,直到半夜,我起來喝水,只覺得自己的頭快要爆炸了,小小的動靜逃不過細心的媽媽,媽媽起身走到我的面前,摸了摸我的頭,“好燙,我帶你去醫院!”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覺醒來,已經天亮了,媽媽在旁邊看著我。“媽媽。”我有氣無力地叫了一聲,“你餓了嗎?想吃什麼?”我看見媽媽眼裡佈滿了血絲,便知道她肯定一夜未眠。我的心裡很內疚。“我去給你買早餐。”我看著媽媽遠去的背影,心裡想:媽媽,謝謝您!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雖然聽不見,摸不著,但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學會釋懷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9字

有這樣一個關於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成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卻弄不到口中,只好放棄,並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是酸的,不吃也罷!”

這個寓言再次出現在錢鍾書先生的《讀伊索寓言》裡,錢鍾書先生對它有了新的闡釋,我也對它有另一種新的理解。從前,和所有初讀這則寓言的人一樣,我覺得狐狸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實在愚蠢得可笑。現在想想其實不然,我覺得狐狸挺聰明,挺可愛的。起碼,它這種做法讓自己在心裡上舒服了點,這就是智者。狐狸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是當今心理學家認可的人類心理調節的極好辦法。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有目標,有追求,我們為之奮鬥,渴望擁有。但是有的時候現實是很殘忍的,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願地發生,發展。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一種無奈,只能發出一聲感慨。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擁有不了我們渴望的,我們感傷啊!但是一味的悲痛,有用嗎?這時候,何不學學狐狸“自欺欺人”一番,我讓自己釋懷呢?只要自己覺得舒服,不就行了嗎?

常言道:“命理有時終須有,命理無時莫強求。”這句話看起來有點宿命,但我想也是文人心枯淚乾後的無奈吧—人往往在絕望時才把責任推給命運。我並不認為人要認命,我只是覺得當有太多無奈的時候,學學狐狸,試看釋懷,不管方法是否最好,要讓生活好好繼續。

十五歲,我多了一分懷念 篇18

國三作文 ,653字

每一篇都是短短的幾行,又大又方的字歪歪扭扭地排列著—這是我偶然從一大堆廢紙中翻出的幾本小學時代的日記本,它告訴我自己從前曾經的光輝形象:一個人有氣無力地趴在桌子上,皺著眉頭,兩眼無神,盯著筆尖,費了大半天的時間才湊出一句話來,惡狠狠地落在紙上,還差點把紙劃破。好多字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每一篇都是漢字加拼音的組合,看上去很是特別。實在想不出寫什麼的時候,就拿出一本《小學生日記起步》翻上半天,但最終往往是無奈地把它扔在床上。書與床親密接觸時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總是會引來媽媽的一陣嘮叨。那焦頭爛額、愁眉苦臉的樣子當時覺得真難熬,可現在想想卻總是忍俊不禁。

仔細閱讀日記裡的內容,不禁會心一笑。那時,都是寫去哪玩啊,買了什麼東西啊;再不就是看到一個老奶奶過馬路,我跑過去扶她,老奶奶很感動等等。一件事,換個人、換個地點,變動一下細節,翻來覆去地寫。

這些文字的確是太幼稚,老掉牙了。但奇怪的是,現在的我讀起來卻並不感到矯揉造作,反而覺得那時的自己很“可愛”。或許,那本該就是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唯一的煩惱就是為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絞盡腦汁”。而在十五歲的我的眼裡,那種煩惱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實實在在的童真。

讀著這些文字,我好像沐浴在清風中,倍感舒適。也許,文章內容對其他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感染力,只是因為,這童稚的文筆觸動了自己內心那一個純潔的角落吧!

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懷念童年就像欣賞一幅美麗又可愛的畫卷,縱使時光遠去卻總是令人倍感溫馨。

十五歲,我多了一份對童年的懷念……

懷敬畏之心 篇19

高三作文 ,817字

曾讀過林清玄的《清歡》,字裡行間皆是在浮華塵世中對於清歡的追求,他像是一個赤子,踽踽獨行在追溯“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道路上,從不孤單。

隨社會的發展,許多人已經喪失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喪失內心的寧靜、正氣、莊嚴、崇高。近年來,“蘇丹紅”、“毒奶粉”、“染色饅頭”、“人造雞蛋”等事件頻頻發生,當夢想被貪慾所埋沒,當敬畏之心被金錢所浸泡,人生的內涵便蕩然無存,行屍走肉的生活在世界上。那些被利慾遮蔽了雙眼的人們,他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已經不復存在,他們再追求利慾的道路上奔走,已無行為上的節制,節制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當你擁有敬畏之心,擁有“清歡”,你想要的平安、愛、快樂、智慧、幸福不再需要向別人索取,你會發現發現他就在你的身邊。

想必陶淵明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崇高,不追逐名利,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被世俗的社會所敬畏,他看淡名利,只求自己內心的寧靜,羨慕中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甘心做一位農夫。

國學大師季羨林,他不向往權利、富貴、榮華。一直喜歡學問的他,跟著自己的心走,清歡寡慾,淡泊功名,潛心學術,只求自己內心的寧靜,拒絕世間的浮躁,終成一代大師。

社會發展十分快速,人們緊追不捨,不敢懈怠,心中所擁有的那一片淨土也不知在哪,整天抱怨著沒有快樂、幸福。或許,停下來,不要在為了物質生活而上下爭逐,也不要為了權利、名譽而左右奔竄。該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個人的身軀似乎太弱小,難以改變浮躁的世界,但我們可以心存敬畏之心,在照亮他人世界的同時照亮自己。《中華大字典》對敬畏之心解釋: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誠之心;畏,而生戒惕之心。誠懇待之,不敢有絲毫傲慢;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心存敬畏,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天空。

“好的圍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要細細品。”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不要著急走完人生路。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人間有味是清歡。

心懷敬畏 篇20

高一作文 ,862字

敬畏,敬,而生虔誠心;畏,而生戒惕心。誠懇待之,不敢有絲毫傲慢;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對於世間萬物,我們都要懷有敬畏之心,誠懇待之,謹慎待之。

對待自然,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世間萬物,芸芸眾生,任何東西都有它生存的道理,你如何對待自然,自然就會如何對待你。在當今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世界,汙染也越來越嚴重。就如汽車排放的尾氣,使PM2。5嚴重增多,甚者導致全球變暖、酸雨等災害,這些災害會腐蝕我們的家園,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因此,對待自然,我們要心存敬畏。

對待人生,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一位名人曾說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會對你哭。”的確,如何對待人生,就要看你是哭是笑。貝多芬,德國著名作曲家,先天失聰,但他不褻瀆人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他從不因自己失聰而自卑,反而將此作為自己的動力,最終創作《命運交響曲》震撼了世界;海倫凯勒,英國著名作家,三歲時失明、失聰,但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在自己啟蒙老師的幫助下,感知整個世界,最終依靠自己的意志寫下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處於絕境中的人們備受鼓舞。像貝多芬、海倫凯勒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依靠的不是別人的幫助,而是心中一顆敬畏之心,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生的敬畏。他們對人生沒有絲毫懈怠,努力奮鬥。因此,對待人生,我們要心生敬畏。

對待歷史,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古代昏庸帝君的無能,有古聖賢的著名學說,無不都讓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清朝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科技落後於西方几百多年,因此我國現在實行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古代孔子的《弟子規》讓我們深刻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懂得了孝之道,因此現在我們受的教育無不都跟孝道扯上聯絡。敬畏歷史,吸收古聖賢的哲理,避除治國方針的無能。小到讓莘莘學子們學有所成,大到讓一個國家繁榮富強。因此,對待歷史,我們要心生敬畏。

對待世間萬物我們都應懷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不易輕忽,直視困難,內心自然生養正氣、崇高,並在行為上有所節制,從而良性迴圈,一生才有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