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風俗相關作文20篇

朝鮮族風俗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0字

56個民族,各有各的特色,我們漢族對我們來說是最普通的,因為人數已佔很多,在少數民族裡,我對朝鮮族很感興趣。於是,我緊跟潮流,用手機搜。

在網上,我瞭解到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他們的長白山林區的特產人蔘,貂皮,鹿茸角,被譽為“東北三寶”。

他們的節日還基本和漢族相同呢!除這以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

朝鮮人民一般喜愛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

朝鮮人民非常尊重長輩,在他們那的規則可比我們這多多了。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

在朝鮮人民的身上我懂得了尊重長輩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

朝鮮族特產——辣白菜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0字

我是朝鮮族人,我們的美食風格大多都是辣的。如:辣醬拌飯、辣白菜、辣蘿蔔……

辣白菜是我最喜歡的食物。它的口味辣、脆、酸、甜,老少皆宜!是我們朝鮮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

它的做法是先做辣醬,辣椒麵用沸水燙過後,放入糖、芝麻、鹽、牛肉粉、蘋果、蘿蔔絲,最不能少的是橙汁。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攪拌就成了辣椒醬。再把白菜切成四份,用鹽水醃三小時之後,洗乾淨,擠幹水分。奶奶說:白菜幫不能擠狠了,要不然它就不脆了。最後戴上手套把辣椒醬均勻的,一層一層地抹在白菜上,辣白菜就完成一半了。

為什麼說完成一半呢?因為辣白菜還沒有發酵呢!你一定要把辣白菜放進大缸裡,蓋上蓋子。如果家在鄉下,就用鏟子挖個地窖,放進去埋上;如果家在城市,就放在冰箱冷藏裡。隨時可以吃了!在發酵三週後辣白菜會慢慢變酸,有一些不是朝鮮族沒吃過的人、沒做過的人會以為辣白菜壞了,扔掉了。這時候的辣白菜千萬不能扔!用它加上豆腐、粉條做餡就可以包出美味的泡菜餃子;用它加上土豆又可以做成酸辣湯……想想就會流口水。

朝鮮族有很多美味特產,但我還是喜歡有著獨特味道的辣白菜!

民族風俗的作文500字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2185字

【篇一:藏族服飾】

潘弘博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這些民族的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吉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儲存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間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40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落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士多翻領,女杉的袖子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的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他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藏族的服飾別具一格,多姿多彩,享譽世界。

【篇二:維吾爾族】

邢天澤

“56個星座56只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的版圖上有56個少數民族,而每個民族的特色都是與眾不同且別具特色。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維吾爾族。因為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並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維吾爾族目前有800多萬人口,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滿族、回族,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於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前五名。

維吾爾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例如家喻戶曉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著迷,還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等,這些都是聞名中外的。還有維吾爾族位於我們“三山夾兩盆”的新疆,新疆盛產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liuxue86葡萄成為維吾爾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維吾爾族的人很喜歡跳舞,所以他們的舞蹈也分好幾種,最常見的就是: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而伴舞的樂器,當然也不下數十種。

以上關於維吾爾族的介紹都是耳熟能詳的,但可是有一樣可能很少會提起,那就是維吾爾的民族醫術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來維吾爾族的人不單隻舞跳得精美絕倫,並且醫術也是如此高明。

雖然維吾爾族的文化傳統遠遠不止這些,但僅僅是這些也足以讓人不禁感嘆:“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中國56個民族,果真與眾不同、別具特色啊!

【篇三:永康的一些習俗】

烏雲

一個國家若要成為該民族的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俗話說得好“新年到,閨女要畫,小子要炮,老頭要一頂新氈”。

永康,古稱麗州,浙江省金華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區。

永康農家在豐收喜慶季節一向有製作肉麥餅作為佐餐的傳統。相傳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就很喜歡吃肉麥餅,回到故里,總要吃上幾隻。至今永康旅外人士能做肉麥餅者,興致來時同樣要做點肉麥餅嚐鮮;旅外人士回故里,家鄉親人也喜歡烤幾個肉麥餅供親人品嚐。

在這裡,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每年永康的春節都特別的有意思!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這就是永康的一些習俗,民族傳統之鏡,折射博大精深。

【篇四:快樂的潑水節】

胡智妍

傣家人的潑水節是個隆重而歡快的日子。去年夏天,趁著在西雙版納旅遊之際,我到傣族村落裡參加了嚮往已久的潑水節。

和大家一樣,我穿著傣族服裝,拿起“槍支彈藥”---瓶子、鍋和盆。聽到命令,我急忙跑去“彈藥庫”——河邊,拿起“彈藥”——水,往別人身上潑去。

別人都是成群結隊的潑水,我只好一個人孤軍奮戰,我用銳利的眼睛朝四周望去,突然發現了一個穿著西裝的、衣冠整齊的大人,我躡手躡腳的走到他後邊,“啪”的一聲,他就變成了一隻落湯雞。我用同樣的辦法潑了許多人。

還沒得意多久,被我潑的幾個人就合起夥來潑我,我反抗不了,只能和他們魚死網破。

我們互相潑著、追著、笑著、叫著,玩得真高興呀!

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回去換衣服,還不停的回頭看著那些還在玩耍的人們,真不願離開呀!

潑水節在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傣族是個愛水,敬水的民族,潑水節代表吉祥如意,因此被潑的越多越會有好運伴隨。真希望還有機會參加呀!

用風俗編織成愛 篇4

高二作文 ,781字

鞭炮喧天的年味點綴著整個春節,貼對聯、穿新衣、點鞭炮、收紅包……這些都成為村裡必不可少的活動。哦!還有一項最受歡迎的遊神活動呢!

月初開始,村村便鳴擂鑼鼓地開始籌備,姥姥也趕快準備祭品—煎年糕、擺雜果、疊銀寶……元月十五的時候最為熱鬧了。每年這個時候,姥爺總會積極去報名,參加這一令人“光宗耀祖”的遊神活動。當遊神隊伍準備祭祖時,姥姥會穿著她那件有些許花哨的小棉襖,像個懷春少女般牽著我鑽進密集的人群裡,找了個最佳位置觀看醒獅表演。在這一長長的隊伍中,村裡的壯漢們穿著綠色或金色的服裝,腰間纏著一條紅色的腰帶,精神抖擻地列隊站在“各路神仙”面前,兩條金龍在兩側,似在閉目冥想,又似乎在養精蓄銳,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姥爺了。他穿著一套白色的服裝,雙手提著醒獅的道具,眉毛上挑,好不威武!待鑼鼓聲響起時,姥爺便套上道具,立刻化身為獅子,威武霸氣地耍起獅來,那動作、神態無一不與活獅一般!兩條金龍也被鑼鼓聲給喚醒了,雙眼咋地睜開,神飛色舞地和周圍村民戲耍起來。姥姥邊看邊說:“舞龍耍獅慶祝新年,是為了紀念村民勤勞、慶祝豐收的活動,這也是為咱們的生活風調雨順作祈福。”當醒獅又奪得一個彩頭時,姥姥便興奮地鼓掌叫好!用她那小喇叭般的嗓喉為姥爺喊加油。

遊神隊伍祭祀完廟裡的“神仙”後,便開始出村遊神。長長的隊伍,“神仙”領隊,雙龍戲珠居次,醒獅隨後,後面便跟隨著鑼鼓、旗手,鑼鼓聲聲,彩旗飄揚,鞭炮喧天,場面非常熱鬧。姥姥說:“遊神隊伍出村後,便會進入到每一條村子,將‘神仙’的恩澤播撒遍地,保護人民生活風調雨順。”最精彩的便是村與村之間的遊神隊伍在路上“鬥獅”了,這時,車主們便會自覺停車,路人駐目觀看,還有群眾自發拿出紅包放在大鼓上作彩頭。醒獅們或站或立,時而前腳伏地,準備待蓄而發;時而閉目假寐,用以誘敵;時而交纏一起,似乎嬉戲,又似在困鬥…&he

家鄉的風俗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巨集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嫋嫋輕煙從煙囪裡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嚐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鬆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裡,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6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裡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裡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後,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後,就好了!”他們吃完後,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後,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麼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麼。

不一會兒,家裡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遊玩嗎?”接著是一陣鬨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裡,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於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體驗春節風俗 篇7

國二作文 ,853字

春節乃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之一,從古至今她都保持著獨有的文化風俗。春節風俗多彩多姿,讓我們用心去體驗春節風俗吧!

一年中我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每當春節來臨之際,外公總會拿起他的大毛筆,把他所收藏的紅宣紙拿出來展示他的才華。外公最喜歡教我們寫“福”字,他說,福字是我們老百姓呀,在春節最喜歡的一個字,寫完後貼在門上,來年呀才會有福氣,家庭呀,就會更順利。外公呀,幾乎每一年過春節都會這麼說,但是不知為什麼我們呀總不會膩。外公終於寫好,再在紙上弄上漿糊,倒貼在門上,這時外公就會說:“這才是真正的福到了嘛!”從外公的福字中,我感受到了春節的風俗。

大街上,很多商販都擺了一個小攤子來賣年貨,那小攤上的物品,真是琳琅滿目呀!你看,那石灘的一角又圍滿了人,我也好奇的擠在人群中去看。哇,原來鋪滿地攤的全是春聯,人們都在用手翻來翻去尋找他們最喜愛的那一副春聯。那春聯上滿是金色的大毛筆字,金光閃閃的很是耀眼。我無意間聽到了一對母女的對話,女兒說:“媽媽,這一幅怎麼樣,這一副是不是很好看呀!”媽媽微笑的回答,女兒說:“孩子,這副是很好看,但我們要的是既好看,而且還要寫的好的春聯,寫得好的春聯呀貼到門前才是最好看的,來年要我們家才會更幸福,更紅火。”從這一對母女的對話中,我彷彿看到了來年的幸福。

說起春節,我最喜愛的當然是大年初一了,這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高興的一天,這一天我們小孩都會跟著爸爸媽媽們走親訪友,去拿我最喜愛的壓歲錢。我第一個拜年的人是我的奶奶,我見到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奶奶,新年快樂!祝你今年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這時奶奶就會說:“好,那我祝你學習天天向上,這是給你的。”一個大大的紅包亮在我的面前,我心裡那股高興勁就甭提了。看著紅包上“新年快樂”那幾個大大的金字,我情不自禁的也對自己說上一句:“新年快樂!”從拜年給壓歲錢中我也感到了春節的風俗。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最愛的節日!從外公的“福”字,母女的對話,奶奶給的壓歲錢中我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春節風俗,感受到了百姓們的心願。

老家風俗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9字

說到老家那是多少人懷念的地方啊,老家的習俗又有多少人記得呢!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家那出殯的習俗。那天天空灰濛濛的,烏雲壓的很低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在那天,我親愛的奶奶去世了。生前奶奶最疼愛我了,每當我回老家的時候,奶奶總是笑盈盈的來到門口拉住我往裡走,並親自下廚,為我準備各式好吃的,有什麼好東西也都要留給我,生怕給我的不夠多。那天,當我再見到奶奶時,卻只有一副棕色的棺材和黑白畫像擺在我的面前。早已哭得紅腫的眼睛又再次泛起了淚花,止不住的往下流,奶奶怎麼能就這麼走了呢!

剛踏進院子時,只見所有人都穿著潔白如雪的衣服,頭上綁著白色的飄帶。我看著不解,媽媽沉重地告訴我:“在自己的親人離世時,家人必須身穿白衣,不可穿太過鮮豔的衣服,小孩必須在手臂上綁上白色的布三日。”說罷,媽媽從包裡拿出潔白的布綁在了我手上,領著我走進了屋裡,我的腳上彷彿綁了一個鐵塊,每走一步都步履維艱,眼前再也沒有奶奶的身影了。

走進屋裡,只見屋裡漆黑一片,點著幾隻蠟燭,門口掛著兩個花圈,地上鋪滿了松針,氣氛沉重。在深棕色的棺材前,我跪在坐墊上,磕了三個頭,久久凝視著奶奶的畫像,想哭卻哭不出來了。此時三大爹拿來了黃紙和火盆,媽媽嘴裡一邊念著:“媽,我們……”一邊拿著黃紙放在火盆裡。因為那時我年紀小,並不懂得哪些禮節,只知道奶奶去世了,再也不能與我聊天,給我做飯了,我只好跟著媽媽把黃紙放進了火盆裡。媽媽說完後又帶我出去了,院子裡男女老少都獨自站在角落裡,哭的哭、發呆的發呆……

當親戚們抬著棺材出來,我跟在隊伍的後面,響亮的喇叭聲響徹雲霄,空氣裡瀰漫著悲傷的氣息。跟在後面的兩列隊伍有的舉著花圈,有的打著鼓,有的拿著大紅花……隊伍在盤旋的山路上緩慢前行,到達目的地時,那裡早就挖好了一個大坑,在周圍種了十棵樹,我想這應該是保衛奶奶的士兵吧!大人們把奶奶安葬好後便回到家裡請客吃飯,大概是想把悲傷暫時忘記吧!

那次,讓我深深地瞭解了農家人出殯的禮節,記憶深刻!

寧波風俗 篇9

國二作文 ,864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媽媽的家鄉在浙江寧波,那我也算是半個寧波人,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寧波獨特的風俗。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寧波地處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的東南角,是我國曆史上造船和航海事業的發源地之一。寧波也同樣是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寧波。

寧波的美食數不勝數。豬油湯圓是寧波的四大名點之一,寧波人過春節和元宵節,都有吃豬油湯圓的習俗。湯圓圓圓,象徵著團團圓圓。豬油湯圓的餡由豬油、黑芝麻、桂花配成,

湯清色豔、皮薄餡多,再加上桂花的香氣,一口咬下去,香氣撲鼻、油燙香甜,讓人讚不絕口。寧波還有一種美食叫青餅。因為它是用一種名叫“青”的植物製成的,並且顏色為青綠色,就像一塊翡翠。青餅在清明節前後最盛行。在寧波,祭拜祖宗可以沒有雞鴨魚肉,但一定少不了青餅。青餅有鹹、甜兩種口味,它不僅有著青草的芳香,還包含著春天的氣息。

寧波的習俗別具一格。在立夏那天,寧波家家戶戶以紅茶煮蛋,稱為立夏蛋。在那天最有趣的是“拄蛋”。家長在立夏之前,用五色絲線結成蛋套,放入茶葉蛋,讓孩子掛在胸前。孩子們則手持茶葉蛋,以一頭相互擠壓,誰的蛋殼最後碎,誰就算贏了“拄蛋”比賽。除此之外,立夏那天孩子們還要系七彩絲繩在手腕或髮辮上,相傳可以消暑祛病。

這些都是在過節是在有的習俗,寧波自然也有些其他習俗。比如修房上樑時除了要放鞭炮,主人還要從房頂上向下扔饅頭,讓鄰里鄉親來搶,這是也要讓別人沾上一些喜氣。我們這裡有人要結婚,一定是大清早就要去接親,宴席一般在十二點左右開始,但寧波不一樣,那裡是在下午兩、三點時新娘才出嫁,宴席也就在晚上才開始。如果有人去世或祭拜祖先,大部分地方時燒紙錢,而寧波人要用銀色的長方形折成一個船形,在朝底部吹一口氣,它就會變成一個精緻的紙元寶。

我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一定對寧波這個美麗的城市和它美麗的風俗有了一些瞭解。寧波的獨特風俗說不盡、道不完,我對寧波的那一份獨特的情感也抹不掉、剪不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風氣 篇10

高二作文 ,953字

楊絳說:“我們不斷地發明,不斷地實驗,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時代。”沒錯,科技發展,時代變遷,人類的文明愈來愈昌盛,但精神的文明愈來愈萎縮,究其根本,還是文化的缺失。

央視名嘴白巖鬆曾經有這麼一段評價:“中國很難出一個牛頓,因為即使蘋果砸到了我們頭上,也不會有人停下腳步去思考。”是啊,當今社會人們沉醉於紙醉金迷的喧囂,而拋棄了文化的修養與沉澱,他們的靈魂正是因為缺少文化的滋潤而變得乾澀、浮躁,自然也就不會有去思考的時間和想法。所以傳承中華文化,至關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花鳥魚蟲、節日歡樂都凝聚在一件件古物上。你是否記得那天青色的煙雨,那江南秀麗的水天一色,那色白花青的錦鯉,唯有那青花瓷能承擔起這一切。於靈氣中出生,在烈火中鍛造,吟誦著歲月的詩歌,它是中華文化的凝結與見證。

王朝、傳奇將相終究逃不了一?g黃土的歸宿,唯有名篇不朽。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開啟《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字字珠璣,文化之風躍然紙上。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上那些動人味蕾的美食,但我更欣賞其中一群平凡的人—麥客。這個職業就是割麥子,但他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是文化的傳承人。他們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正如他們自己所說:“這個工作,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很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捨難分。我們所期待的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僅此而已。”簡單的話,樸實的語言,卻凝結了文化的精神。

我們頭頂著中華的天空,腳踩著中原的大地,呼吸著華夏森林的空氣,我們就應該傳承這一份文化,這一份輝煌的燦爛。

民族風韻,亮我風采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2字

2017年12月21日,以傳承民族藝術為主題的靖江一小藝術節葫蘆絲演奏比賽在我校拉開了帷幕,同學們迎來了激烈的競爭。

就在比賽的前一週,每天中午剛吃完飯,風雨操場都會響起那陣陣悠揚的曲子,那是同學們正在為比賽而練習。那聲音一直沒有停歇,讓人聯想到了一個個因葫蘆絲練習的太累了而說不出話而癱倒在座椅上的同學,他們是多麼的疲勞啊!為了能在葫蘆絲比賽上拿一個好成績,為了能給班級博得榮譽,他們放棄了飯後那一段可以休息,可以玩耍的時間,心裡只想著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所以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練習葫蘆絲上了。

深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同學們,在葫蘆絲大賽上都吹得十分純熟。《美麗的神話》的難吹、《月亮姐姐》的重奏、《媽媽格桑拉》的合奏,到了同學們手中,竟都不值得一提,都不在話下,殊不知,那是同學們怎樣刻苦練習的成果啊!終於,他們讓這悠揚的聲音深深地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一週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每個班級都拿得了夢想的成績。看著一張張獎狀捧在手中,每個同學都激動不已,因為這獎狀中不止包含著同學們一週的努力,更飽含著同學們要把民族魅力傳承下去的決心!

家鄉的風俗 篇12

國二作文 ,705字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裡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裡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物件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裡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裡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裡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新年風俗——拜年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4字

拜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春節一項必不可少的風俗。每個地方拜年的形式都是各種各樣的。而外婆家那邊就有一項專屬我們小孩子的拜年方式。具體是怎麼樣的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外婆告訴我說,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清晨我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拿著自己準備好的袋子去給當地的各家各戶鄰居們拜年,他們會分給我們好吃的,據說去的孩子越多,這戶人家在新年裡也會事事順心。雙方都會感到很開心。因此每年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我們這些孩子們都會早早地起床,穿新衣戴新帽,拿著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大袋子,約上幾個小朋友便出門到村子上的各家各戶拜年了。我們不管走到那戶人家門口都會大聲喊到:“拜年啦!”屋子裡的主人聽到聲音,便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有些甚至在吃早飯都會放下飯碗,三步並兩步地走來給我們分發好吃的零食,有些客氣的人家還會為我們這些小朋友每人準備一個小紅包。我們拿到了好吃的和紅包會感到特別的開心和激動。我們走了一家又一家,漸漸地手中的袋子不自覺的重了起來,胳膊也開始又酸又疼,不得不交替著使用左右手交換著。這個時候特別希望有個人能過來幫我分擔一下,幫我提提這重重的大袋子,甚至心裡開始暗暗地想:“接下來的人家可不可以只給紅包不要給吃的呢,因為吃的東西多了實在是太重了,根本提不動啊!”走著走著,居然有小朋友因為太重了,在半路就開吃了。眼饞的我們也不約而同的都拿出自己的零食開始分享啦,大家吃了些東西瞬間覺得力氣都回來了,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便一起走在鄉間的小道上,各自回家,迫切的想要去跟父母炫耀一下自己的戰果。當時的心情別提有多激動了。

拜年這一形式代表了我們這些孩子們對這戶人家的尊重,而他們分給我們好吃的東西呢就算接受了我們的尊重,並對我們表示感謝。但是這拜年的形式是我們這些孩子們的特權,真的特別希望童年的時間能過的慢一點再慢一點!

家鄉的春節風俗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4字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裡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裡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回族風韻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3字

中華民族,兒女千千萬,他們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風俗特點,於是便組成了五十六個民族,他們像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家庭,團結互助。回族是一個特別的民族,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禮數很多。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回族的民風民俗吧!

回族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會有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禮拜真主。

回族都吃清真食品,忌食豬、馬、騾、驢、狗、貓、猴等蹄子不分偶數且不反芻的獸類等,自死而非阿訇宰殺的牛羊駝家禽等,以及動物的血液等。同時禁忌飲酒。回族小吃眾多,經常製作各種油炸食品,以及拉麵、釀皮、燒餅、羊雜碎、泡饃等風味餐飲,西北地區回族喜歡喝八寶茶。

看完了回族的飲食,我們再看看回族的語言,回族普遍說漢語,各地回族說各地方言,言語中保留大量來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詞彙,尤其在解釋宗教文獻的時候使用頻繁。回族見面問候常邊作揖邊說:“色倆木而來空”。尤其是對長者說,以表示尊敬,而回答的人則說:“瓦而來空色倆木”。

最後,再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回族的服飾。回族衣著服飾普遍和漢族相同,男性帶白帽(也有黑、紅、綠等顏色帽子),女性戴白色的大帽子將頭髮全部裹進去,也有在頭上別手帕蓋住頭髮,還有的女性戴蓋頭整個包裹頭部只露出面部,雲南和西北地區回族還穿長袍。

這就是回族的民風民俗,它的民俗不只這些,如果你對它感興趣的話,就去了解它吧!五十六個民族是五十六朵美麗的鮮花。它們各有各的獨特之處,各有各的無窮魅力與風韻。

山西風俗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39字
+2個餃子,男女競賽,誰先吃完就意味著以後誰管家,呵呵!

山西通常以麵食為主,很少有葷菜,即使有葷菜,也少不了麵食的搭配,什麼古交油麵兒、陽曲折餅,聽著名字都讓人垂涎三尺,雖然我不太愛吃麵食,但這些食物還是吸引了我,真是抵擋不住吃的誘惑啊!不僅是吃,晉戲、等民間工藝和戲劇也在山西廣為流傳。

在網路上,有網友說山西省並不受到國家的重視,外地人也不看好山西人,嫌長相太醜,但我認為,不管是什麼人,來自哪兒,都不應該以貌取人。後來,我發現山西也有考上985,211等重點大學的人,誰又能不佩服呢?

通過這次收集山西的民風民俗資料,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含義。我也希望各個民族、各個地方的傳統文化能永遠的流傳下去。

湘鄉奇特的喪葬風俗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956字

我來到湘鄉幾年了,雖然我並不瞭解這裡有多少風俗,但湘鄉奇特的喪葬風俗卻讓我刻骨銘心。

我家住在漣水河畔,剛來湘鄉時,隔三差五就見到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一個好大的陣式隊伍從家門走過,我以為是什麼遊行表演隊伍,結果鄰居阿姨卻告訴我,那是有人去世了,這是湘鄉的風俗,哪家有人去逝了,都要大辦喪事三至六天,當我懷揣不解之時,沒想到我們一家卻經歷了這場奇特的喪葬風俗。

我最敬愛的奶奶是在湘鄉去世的,還記得奶奶去世的時侯,乾爸跟我們說:“我們湘鄉的喪葬風俗跟你們北方不一樣,你們看怎麼辦合適?”爸爸、媽媽毫不猶豫地對乾爸說:“那就入鄉隨俗吧!請你幫我們把這事操辦了吧。”

乾爸一家是我們來湘鄉最親的一家人了,乾爸他們不怕任何忌諱,把奶奶接到村裡的家中,在那兒辦了喪事,還為奶奶準備了一塊墓地,我們一家人都非常感謝他們,就這樣乾爸為奶奶操辦了一場我們從未見過的喪事。

首先乾爸把“地仙”和做法事的都請到家裡來,奶奶靜靜的躺在棺材裡,我們都披麻戴孝地向奶奶叩拜,然後一連就是三天,還在院子裡搭起一個小舞臺,吹吹打打,唱唱跳跳,村裡很多人在看熱鬧,可奶奶的去世,給我很大的打擊,我一直沉浸在悲痛當中,我對此非常不解,乾爸對我說:“湘鄉人在這塊樂土上一代代生息繁衍,這些風俗習慣也在秉承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套路。家家都這樣做,就想讓逝者風風光光地步入天堂,也是我們對逝者最好的懷念方式。”雖然我不太習慣這種做法。但還是跟著走完這套非常繁索的流程,每次聽師傅讀“祭文”時,我們就要三拜九叩,聽“祭文”的時候,必須跪成匍匐狀,以示孝心,雖然我一句聽不懂,可聽師傅帶著哭腔讀“祭文”,我還是會淚流滿面,十分想念奶奶,還有“拜橋”來超度亡魂,我們就跟著一跪一拜,跑來跑去,院子裡用紙紮滿了花花綠綠的房子、小人………奶奶還能聽到、看到、收到這些嗎?沒人能回答我。我最最敬愛的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她再也不會回來了。

其實,湘鄉人對待喪葬是相當重視的,而這一風俗也不是我一段、兩段能描述完的,因為我經歷了這一風俗,也看到周邊很多這樣辦喪事的,因此我很不理解,這裡的喪葬風俗還真的很奇特,記得北方如有親人逝世,只是送到殯儀館,開個追悼會,火化就完事了,非常簡單,也許一方有一方的風俗吧!不管怎樣,逝者為大。

我們只好入鄉隨俗了,尊重當地這奇特的風俗吧!

家鄉春節風俗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8字

每年春節,人們都會按照歷代風俗舉行一系列的活動。

開油鍋與蒸年糕

到了快過年時,我們都要開油鍋與蒸年糕。開油鍋要炸角仔、蛋散、煎堆等其他食品。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洗邋遢”是一句廣東話。意思是說年二十八這天要把家打掃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吃團年飯

吃團年飯是在年三十,一家老到少要聚在一起吃飯。團年飯中,菜式要有魚,還一定要有剩餘,用來表達年年有餘的意思。

拜年

拜年是在年初一到年十五進行的,從年初一開始,小朋友就會到長輩家拜年,對老人說:“身體健康,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說:“工作順利,步步高昇。”對生意人說:“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對結婚而未生子的人說:“早生貴子,身體健康。”等許多。長輩就會把利是錢分發給很多小朋友。小朋友拿到利是錢就可壓歲,不怕妖魔鬼怪,因為壓歲的“歲”與“祟”皆音,驅走妖魔鬼怪。

拜完年後,春節活動就算結束了,等待我們的是元宵活動了。

春節風俗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4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浩大的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現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千古絕唱的好詩總讓我想起了家鄉過年的習俗,我至今都刻骨銘心。

過年是一年中令我最開心的時刻,大人們開心,我們小孩子更加開心,因為我們小孩子可以盡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外面瘋玩,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們這些晚輩們最開心,那就是收壓歲錢。長輩們給我們壓歲錢是想讓我們這一年都過得平平安安的,因為“歲”與“祟“同音,收到了壓歲錢就可以鎮壓邪祟,這樣一年都會過得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節來了,春節又到了一個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廣場上還有美麗的表演呢,家家戶戶還要吃元宵,這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確是一個好日子,過了正月十五之後,這個春節才算真正的過完了。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我吟誦這首詩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節。春節中的一些習俗我會一直繼承和發揚下去。

家鄉的風俗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裡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裡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裡,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裡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訊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裡跪著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著,叫著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著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為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著鑼,一個人挎著鼓,圍著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著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眾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為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裡就會把棺材抬上山入土為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著花圈,後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著。棺材抬上了山,那裡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裡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著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為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才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