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和圓圓相關作文20篇

方方和圓圓 篇1

想象作文 ,394字

有一天,圓圓在地上打著滾,這時,他遇見了一個大塊頭,這是一個正正方方的傢伙,也就是方方,方方轉過身來看到圓圓,忍不住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他不屑地說:“哈哈哈,只有腦子不正常的傢伙才會是圓的!”圓圓氣沖沖地瞪了方方一眼說:“你說誰呀,你是說輪胎,皮球還是地球媽媽嗎?”

方方不高興了,他大叫一聲“哼!”接著他搖搖身子,突然,奇蹟發生了—所有的圓形變成了方形,一個阿姨正騎著自行車,這時車輪突然變成了方形,自行車走不動了,阿姨摔得不輕,去醫院了。方方嚇得低下頭連連說:“對不起,對不起!”

接著,他又看見了一群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這時,足球也變成了方的,男孩們怎麼踢也踢不起來,他們生氣地對著方方罵,方方逃也似地離開了,

方方向圓圓認錯了,他低著頭說:“對不起,我真沒用!”圓圓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不,你也有用,你得自己去找你的用處。”方方聽了,打起精神,開心地找他的用處了。

方方和圓圓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8字

方方是主人的圖書,圓圓是書裡圓形的插畫。

這一天,方方驕傲地說:“你看,這世界上我有好多的兄弟姐妹,書本是方的,報紙是方的,書桌是方的,連四合院都是方的。”

圓圓聽後很不服氣,說:“我也有好多的兄弟姐妹,你看,膠帶是圓的,足球是圓的,水杯是圓的,甚至地球、月球、太陽都是圓的。”

方方和圓圓一直吵到了傍晚,他們倆都困了,於是決定“休戰”,明天一早再來比個高下。

夜裡,方方做了一個夢,夢到他走在一條大街上,在他面前停著一輛小汽車,他生氣地說道:“汽車的輪子怎麼能是圓的呢?我應該把它變成方的。”說罷,他便說了一聲“變”,把汽車輪變成方的了。

這時,車主來了,他上車準備發動汽車,開啟開關,踩下油門,但是汽車連1釐米都沒走動,心裡很納悶:“這輛車怎麼跑不動了?”他下車一看,原來是車輪變成方的了。車主怒罵:“是哪個缺德鬼把我的車輪變成方的了?”他立即說了一聲“變”,把車輪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圓圓也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站在一塊田邊。看到方方正正的田地後,生氣地說:“田為什麼是方塊,不行,我必須要把它變成圓的,變!”

一眨眼的工夫,田就變成了圓的,這時一個不高興的聲音響起:“這田怎麼能是圓的呢?中間的空多大呀,太浪費地了!”原來是一位農民伯伯在說話,說完後,農民伯伯說了一聲“變”,就把田變回了方形。

農民伯伯看到了圓圓,對圓圓說:“你以後可不能再變了,不然我會急死的!”

圓圓聽了,後悔地低下了頭,開始哭起來。方方被圓圓的哭驚醒了,把圓圓叫醒,問圓圓發生了什麼事,圓圓紅著臉說了它做的夢。

方方聽了,臉也紅了起來,並對圓圓說了它做的夢。

從此以後,圓圓和方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方方和圓圓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3字

圓圓是主人用的粘膠,方方是主人用的橡皮擦。

有一天晚上,主人寫完作業就睡著了,方方和圓圓覺得無聊,就開始了聊天。

方方先說:“我的本事可比你大,你看!”方方指著窗戶外說:“外面的高樓大廈、磚頭,還有貨車的車箱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就連主人書上的天安門廣場也是方形的。”

圓圓不服氣,生氣地說:“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兄弟姐妹也很多,比如說汽車的車輪、臉盆,就連太陽、月亮和地球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呢!”

就這樣,方方和圓圓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起來,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小,它們倆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方方在夢裡夢見了自己在一座城市裡,它看見一位阿姨正在騎自行車的輪子,心想:憑什麼車輪只能圓的而不能是方的呢?方方大喊一聲:“變!”突然,自行車的車輪變成了方形,阿姨從車上摔了下來,她說:“是誰這麼缺德,把我的自行車輪變成方形的,故意讓我從自行車上摔下來。”阿姨從地上爬起來,說了一聲“變”,自行車又恢復了原狀,她騎著自行車飛快地跑了。

圓圓也做了一個夢,它夢見自己在一個農村,看見了用方形磚塊堆成的一座小房子,圓圓心想:為什麼非用方形磚塊堆呢?為什麼不能用圓形呢?“變”,圓圓大喊一聲,瞬間,這座房子崩塌了,幸虧建設工人及時趕到,圓圓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把房子恢復了原狀。

到了第二天早上,它倆都醒了,它們把各自晚上做的夢講給了對方聽,方方和圓圓的臉都像煮熟的蝦子。

就這樣,它倆互相信任,就成了好朋友。

方與圓 篇4

高三作文 ,934字

方,做人之本;圓,處世之道。

—題記

古人云:“方乃做人之道也”,這就要求我們要嚴於律己,堂堂正正的做人。古人又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也要求我們做人要象君子一樣,光明磊落,走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正道,而不是象小人一樣偷偷摸摸,暗地裡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我國古代有位大官,有人想求他辦一件利己的事情,於是深夜送來一件稀世珍寶,而這位大官死活不肯收下此寶物。送寶物的人便說,此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你還怕什麼呢?那位大官說,我做官不是為了財寶,而是要做一個清官,為民辦事,為朝廷出力。此寶物我不能收。如果收了就愧對朝廷,愧對民眾。雖然此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是不貪汙受賄是我為人處世的原則。這就是後世傳頌的“四知”的故事。此大官能夠如此,恐怕中外歷史上都很少見吧!能如此做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人,我們何不向他學習呢?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成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就要學會為人處世。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個人有個人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試問:我們該怎樣處世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對德意法西斯的瘋狂侵略,艾森豪威爾制定義大利戰役計劃,不顧參謀成員的意見,認為必須讓橫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間的班秦雷利亞島上的駐軍投降,6月上旬,約有300頓炸藥落在這個面積為50平方公里的島嶼上,揭開西西里島登陸戰的序幕,登陸戰準備就緒後,但天氣突變,風大浪急,對海軍作戰極為不利,登陸計劃遭英美聯軍的許多將軍反對,其中就有裝甲集團軍總司令巴頓將軍,他堅決反對登陸,埃森豪威爾的幽默的話語對巴頓說:“將軍,你難道不熱愛你的祖國嗎?你的祖國人民和你的裝甲兵一樣,都受到火藥的威脅,你是去滅火藥呢還是讓火藥炸掉你的部隊和祖國人民。”巴頓將軍聽完以後,思量再三。於是決定出兵。其他將領也在埃森豪威爾輕鬆幽默的談笑中國同意出兵,最終打敗德軍,德軍退義大利本土。正是他磨於德幽默德語言化解難以處理的矛盾使這兩支不同國度的隊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人類共同的敵人。圓,處世知道,我們何不向他學習呢?

方與圓

方,做人之本;圓,處世之道。我們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方能堂堂正正做人,順順利利處世,活的瀟瀟灑灑,坦坦蕩蕩。

方正圓融 篇5

高三作文 ,874字

自古便有說法:“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然箇中深味幾許,權衡把握,只留待個人去勘破。

在某種意義上,這種領悟是人類探索其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循序漸進後的必然所得。人們從個人天地走向社會後,在發現了個人與集體的從屬關係後,迫切地維護其個人利益並探索其社會性,從而便發展出個人原則和社會規矩。而方正圓融的處事態度正是將個體性與社會性、自身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秩序的訴求熔鑄於一爐而形成的普適於社會的思想共識。“方正”是個人底線的量尺,“圓融”是人與人交往的載體和獨步社會的通行證。

“方正”強調為人有稜角,社會法制有稜角。蘇子詩云:“我本麋鹿性,諒非伏猿姿。”如麋鹿般灑脫隨性,而不獻媚權貴,這是蘇子的底線,亦是他的稜角。“方正”的處事原則亦可見諸歷史長河的點滴。它是亡國危機下知識人的滿腔悲慨,犧牲進取;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魏晉文人風骨;是一曲長歌懷采薇……方正同樣指制度透明平等,裁判公正。“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方正的規則將所有人拉到一個統一平直的起跑線和筆直的賽道上,讓秩序成為環境底色甚至人性自覺,從而建立文明和平的世界脈絡。

但歷史的車輪從不會是方的。“圓融”便是要求人們磨出一個曲面,從而減小接觸時的阻力;撒出一個網,包羅矛盾的突出點。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在中國黑雲壓頂的時刻,留下了一片河漢燦爛,正是因為它形成了“如雲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的教育和研究生態,在各種力量的擠壓中努力維護著自由寬容的學術氛圍。聯大更就是一個在挺立民族主體性的同時保持接納世界的開放姿態的抗爭史,它自由之思想、自由之爭論,與積極匯通中西、討論國際學術成果的氛圍,無形中給聯大人和聯大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增大了曲度,使學術思想日臻全面完美。

正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的雜技十分困難一樣,能夠保持方正圓融的心態也十分難得,很容易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木?使之然也。”只有時刻掌著舵,控制著規、矩、方、圓之間的平衡,才能進退自如。

要讓規矩立得住,轉得動,便是它能夠適應條條框框,普適形形色色,找到方、圓之間的支撐點,維護原則與包容之間的張力,真正做到方正圓融。

橢圓和圓的故事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一天,我在畫板上畫了一個橢圓和一個圓,這時,媽媽叫我吃飯,我就離開了。

一陣風吹過後,橢圓和圓動了起來。橢圓伸伸懶腰,發現有個東西緊挨著自己,橢圓一用力就把那個東西推到了地上。

橢圓沒有發現那個東西是圓。圓被摔疼了,跳起來就問:“誰推我?為什麼這麼不講理?”當圓看見是橢圓的時候,不懷好意地笑著說:“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你!你看你長得像什麼樣?兩頭小中間大,發育不全,根本沒用!你看我,圓圓的,許多有用的物體都是按我的樣子做的,像籃球呀,車輪呀,太陽呀……”

橢圓也不甘示弱。它紅著臉說:“對不起,我不是有意推你的。但我也有許多好朋友。像地球,各種蛋……它們都是我這樣的形狀,而且地球和蛋中孕育著生命!而你像個大胖子,需要減肥!”

我在吃飯時聽到圓和橢圓爭吵的聲音,心想:“怎麼啦?圓和橢圓不是一對好朋友嗎?它們怎麼吵起來了……有啦!”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我走進房間,畫了一條直線把圓和橢圓連在了一起。我笑著說:“你們本是親兄弟,你看,只要給橢圓吹些氣,橢圓就會變成圓;只要將圓摁一下,圓就會變成橢圓。你們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用處。何必爭吵呢?”

橢圓和圓聽了我的話後,它們很慚愧,它們紅著臉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就像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人們只要提起圓就會想起橢圓,而提起橢圓自然就會想到圓。”

從此以後,橢圓和圓成了好朋友,它們再也沒有爭吵過。

鉛筆和圓珠筆 篇7

國一作文 ,272字

鉛筆和圓珠筆成了每一位人學習工具之一,是人人不可少的。在大班時,我們先用的是鉛筆。長大後,又知道自動鉛筆和圓珠筆、碳素筆。

鉛筆寫錯字可以用橡皮擦,而圓珠筆、碳素筆卻不能用橡皮擦,這讓我有了疑問,查查資料。才知道了,鉛筆裡的材料是用墨粉磨成粉,又加入其他材料製成的。當鉛筆在白紙上寫,石墨粉就附在白紙上,橡皮彈性大,而對石墨粉就很好的粘在橡皮上,自然的就能輕輕擦掉。

而圓珠筆和碳素筆是用油性製作成,當筆把字寫在白紙時候,油墨已經滲透在白紙上面,再用橡皮去擦時,已經黑乎乎的,很髒。

一支鉛筆和一支圓珠筆碳素筆,裡面的學問可真多,只要認真思考!

遠方和腳下 篇8

國一作文 ,538字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索也是旅行。

——題記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卻無奈停步在當下。天涯是我理想的遠方,或許也是你的,但你最終又為何停滯?

看過許多旅行者的部落格,他們或許只是一個人,卻能隨時去到他們理想的遠方:去稻城看看碧海藍天,去蒙古感受鄉土人情,去迪拜來嘗速度與激情……他們說走就走的豪情爽快,親臨四處的勇敢堅強是我內心所向往的,但我卻不能確定那張張精美照片之下的困難是我所能堅持的嗎?高峰的嚴寒,缺氧;海底的神祕未知;一個人旅途中的孤獨,這些好似都不是我理想中遠方的模樣,但皆是難以避免的現實。原來遠方真的只是遠方,而腳下卻如此坎坷。

總有些事情我不喜歡,但他卻必然發生;總有一些技巧我不想掌握,卻仍需瞭解;總有些人,我萬分眷戀,但他卻必然離開……既然現實都如此,我除了學會接受又能如何?或許都有大人們所言,當下的時光,是將來的你所留戀的,而當時的自己是你最想感謝的,感謝你的堅持與努力,而成就現在的自己,成就這個有足夠的資本和實力去到達遠方的你。

我的停滯是為了當下心靈的旅程,所以就算此刻腳下的路有多麼的曲折泥濘,我的遠方終究會在那兒等著我,等待那個誠實穩重又自信的我。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篇9

高三作文 ,635字

兩千多年前,孟軻在《孟子离婁上》寫道: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可見,在古代,人們對規矩的認識就很深刻了。

而在古代西方,人們對規矩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就曾說過“凡事都有規矩”。

規矩、規則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我們身邊的條條框框雖約束了我們的腳步,卻也保護著我們不受傷害。若沒有軌道的約束,火車將傾覆;若沒有航線的約束,飛機難免墜落;若沒有法律的約束,有的人會為非作歹。追根究底,是規矩保護了我們。

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競技場,大家儘可以在這裡進行奪取勝利的較量,但必須老老實實地遵守比賽規則。規則一旦被毀,世界終將混亂不堪。

當今社會,不遵守規則的事比比皆是: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毒膠囊到地溝油,商家們將道德置於何處,將規則置於何處,又將良心置於何處?面對規則,他們選擇了背道而馳,而他們面臨的終將是自己所投射的陰影和暗淡無光的前途。可若這樣的不良商販多了起來,那我們怎麼辦,我們的社會又該怎麼辦?

若說食品安全問題只是商家盲目地追求利益所造成的,那麼“中國式過馬路”所折射的便是世俗社會遺留下來的陋習了。而這,又正式讓我們感到羞愧的地方。“羊群效果”、大眾心理使我們很難抗拒,但遵守規矩,更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唯有國人都能遵循規則,社會才能更加安定,人們生活才能更加安全。

遵守規則,並不是讓你一味的墨守成規,壓抑自己,而是要在法律道德的約束下釋放自己,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莫讓先人為之汗顏!

把持方圓 篇10

高一作文 ,1206字

圓之潤,潤而容萬物,容萬物方能飽納形色;方之正,正而循原則,循原則方可堅守其本。方圓之性,深蘊於人。

人觀斗轉星移、嘆世殊時異,歷跌宕而蘸滄桑,易自詡雲看破紅塵。其間或為生活所打磨而盡失稜角,以精明圓滑之態處世;或因正氣噴薄而鋒芒畢露,以剛正嚴厲之姿判事。得方圓之魂而矗立為偉人,失方圓之度而淪為渣滓。

圓之利弊,影響人之浮沉:圓之內,可謂成熟。倘若蕭何不圓滑,不通過送兒孫當人質的手段打消劉邦的疑慮,他那使劉邦疑慮的出色能力會葬送了他的前程;假使勾踐不圓熟,不將斥責憋於胸中而恭謹事吳,他將因他不屈從的倔強而客死敵國。當圓滑成為明哲保身的手段,它也就成為了造就巔峰人生的大略。

圓之過,而為世故。王熙鳳穿金戴銀流露風騷,卻盡顯庸俗鄙陋;甜言蜜語暖賈母心扉,卻趨於阿諛奉承;左右逢源以樹立威信,卻展露兩面三刀。如此形象,無人褒揚。社會講究純良真誠的風尚,過度老練容易走向虛偽的極端,而暗中使壞是往往為人所不齒的。當圓滑成為貪圖己利的工具,它也就成為了毀滅單純人性的炮火。

方之功過,決定人之興衰:方之內,是謂清正。縱使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身居高位,他依舊秉承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實為忠心耿耿的人民公僕。他的世界裡便是原則與紀律,他認為任何腐朽與糜爛都是不堪入目的汙穢,不能褻瀆了為民服務的聖職。古往今來,方正之人的清廉為世人所褒獎,而人們亦明晰規矩和限制才能造就有秩序的世界。適度“方”予世以清明,使人沉醉於廉潔的浩瀚江海。

方之過,終成桎梏。嚴正剛直的柳宗元鍼砭時弊,憤懣抨擊官場的醜惡而表沉痛憂思,卻屢屢遭到惡意的挑釁與凶殘的報復,最終揹負著誹謗的惡言被流放到南方。殘酷的政治迫害與極端困窘的生活環境,讓柳宗元鬱鬱而終。直言不諱本是人性真實的展露,卻成為了他挫敗頹喪的緣由。過於“方”襲人以詆譭,使人侷限於低落的狹小牢籠。

可謂單單為人“圓”亦危險,徒堅持其“方”亦困頓。與此相比,置於圓盒而聚成圓、流入方盒而聚成方的水則深得方圓精髓。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靜水流深,水謙遜而深不可測,擊石送清脆,濯洗予澄澈。奔騰過坎坷糙路,水不動聲色地打磨地表的尖利,迴旋宛轉中亦不失其柔美之姿,而終使路途變得溫柔平坦起來;滴滴砸落於堅韌磐石,水默默無聞地試探著它的堅硬,緩緩下落時亦不失其從容寧靜之態,而終將硬石深深洞穿。堅持自我,而後適應;適應,而後改變。它的柔與剛交相輝映,它的方與圓交融與共,於是它奉獻出了一切,也得到了一切;它存在的意義便變得深遠,它存在的價值便變得深厚。

這是水的方圓之道,也是人生的方圓之道。

有言云:“深諳世故卻不世故,這才是最美麗的成熟。”外部世界尖銳的稜角太多,我們圓滑以避開劃破傷口的匕首;內心世界誘惑與慾望膨脹,我們方正以堅守做人的根本。安然於世,我們靈活、圓滑地處事,卻懷以一顆稜角分明、明辨是非的內心,如此才能把持好方圓,在紛繁冗雜的社會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方圓人生 篇11

高二作文 ,1124字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益。人生之妙,在於一事一物自有形成之理,極其所用,在變換中形人生之態。

天地萬物,一朝一夕間變幻無窮,其姿態有源於自身的,也有經後來隨外界變幻的,其本質只是在變幻中適應外界以保持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於是一歲一枯榮,這個世界以萬物生載的身份操縱著萬物生機,隨著時間的腳步實現生命的更替。

方,是一種人生態度;而圓,亦是一種人生態度。前者如行義者般剛正,後者是玲瓏圓滑之智。正如世間的兩種極端品質,一個大氣凜然,剛正不阿;一個又是世故圓滑,八面玲瓏。無所謂孰好就壞,只究於特定環境。中國是禮邦,教義叢生,都有一家之談,而綜合來,卻又體現了人生變幻有道,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演進方向。“上善若水”是一個崇高的境界,為外界所付出,我與你,我與外界,這樣的唯心主義,然後以我向外界,來體現中心者的大愛無私,而方圓的外在表現只是對外的行為,體現中心思想的行為。

孟子的思想:“無以規矩,不成方圓”。這位聖賢執世間萬物都是該有規睞管理著繁榮昌盛,以體現“定”這個字。而我認為,人生應是變的,亦方亦圓,亦動亦靜,善於變幻來維持外界的平和狀態,這與老子的觀點相似,老子強調變幻之道,在變幻中實現大道,估現中心者的大仁與大愛。

人生千姿百態,而我們以最後的決定操縱著人生方向,我們是中心,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決定人生呢?一點上,君子修身以成仁,方圓雖異器,功用信俱呈,以適應外界變化規律以達到最好的平和狀態盡其用。

一個人,亦是一個個體,我們的姿態或多或少決定與改變了外界,達爾文的進化論以不爭的事實證明個體抑或是整體達到平和或順世發展規律的個體最終取勝。在方圓之中融燴貫通,各盡其妙,亦進亦退,退與進一步間,是兩種姿態,卻決定了個體與前後者的距離,這樣的一步造就了全域性的變換。而聰明的人,大仁與大愛的人,剛正的人,他們的選擇就成就了不同的格局。

推於現實,現代著名企業家馬雲,他的行事風格詭祕多端,進退之間各有分寸,他有一句著名的理論:“亦進亦退方為大丈夫。”這是他的人生態度,也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在我們的周圍,每一件事都以他特有的姿態承呈於這個世界,正是這樣的姿態,決定了他們的用處,適用性和受歡迎度等各種指標。那麼,我們的人生與人生態度是否同樣適用於這樣的邏輯關係,態度決定人生?

縱觀歷史長河,成功的人自有他個體原因也離不開外界因素,對於一個歷史現象,我們總是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其原因。終於一點,是怎樣的姿態造就了怎樣的曲度,是否完美與盡其妙,到底離不開其本質與初始目的,即最初的態度。

方圓之間,各盡其妙。不同的態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變幻之間出於個體的不同姿態變化,以達到個體與整體的和諧關係,實現最初的目的。

方圓 篇12

高二作文 ,1168字

老院裡有棵被不知名的小孩用石子割劃了很多斑痕的合歡樹,很久不曾被人居住的牆角飄動浮游起金色的磚屑,那裡是調和了光線與風息的我的福祉。

而如今這一樹繁花在流質的空氣裡變換明暗,那在溼熱夏夜的樹底為我輕晃蒲扇,翕動著嘴脣碎碎地念著另一方天地裡的神仙故事的人,只能與我相逢在夢裡,無聲無息。

自打我出生,家裡就彌散了一層微妙的氣氛。爺爺雙鬢斑白,總是斜著眼哼哼唧唧地看我,然後又不滿地瞥著母親。總而言之,對於我不是男孩這個事實,他略微褪皮的嘴角向下犟著,算是無聲的抗議。父親和母親自然也不滿意。

但奶奶抱起了我,溫柔小心地將我舉過頭頂,盤旋的燈光灑下來,她髮髻裡糅雜的幾縷暗白色被渲染成金黃,在我小小身體擋下的那塊淺淺黑影裡,奶奶笑得格外柔軟。

所以在季風吹散煙塵之後,奶奶對於身後的不滿聲視若無睹,抱著張牙舞爪的我踽踽獨行在前往老院的磕絆小路上,暗紅色的天空如焰般舔舐扭曲的空氣,那樣渺小的背影,那樣孤峭又堅挺的背影,我現在想來終究是感動無比。

後來就一直被奶奶帶著。一如小說裡所描寫的和藹老人,奶奶於我便是個“圓”,包容我的一切好與壞。例如春節的夜晚我總能炫耀自己手裡最繽紛的煙火棒,無知能夠令快樂長久,卻在另一個人身上種下刺痛的荊棘。

時光走得緩淺,在感覺不到與它的擦身而過裡,奶奶臉上的溝壑愈來愈深,一路以來為我承受的種種,終是壓壞了奶奶的脊背,蒼老的皺紋裡藏著一種情緒,濃得洇不開。

可當父親來接我時又成為另一幅畫面。我眼見著奶奶變成固執的老人,吃飯的時候舉著筷子對父親戳戳點點,類似於“沒志向沒出息”、“現在知道來管女兒了”這樣的話不絕於耳。父親只是不語,細緻地為奶奶夾菜。

溫暖如晴的奶奶,在父親面前總是嚴母的樣子,於父親就成了“方”,該直則直。

後來在回去之前,奶奶從口袋摸出一個布包,層層疊疊地開啟以後,是幾張一百元。在那時是不小的數字。我突然就哭了,眼淚不斷堵在眼眶,所有的情緒,感激、不捨、難過、後悔……突然傾瀉而出,佔據了心臟的細枝末節,全身是觸電一樣的激動,那是我的洪水猛獸。

“奶奶,對不起,對不起,謝謝你……”

很久的以後,我突然明白,奶奶用著自己的“方圓”來教育父親和我。

對我來說,奶奶希望我明白,我的出生並不是負擔,我不是家裡被所有人都厭惡的物件。這個被瑣碎充滿的世界很纖細很溫暖,因為身邊有愛自己的人,所以時光靜好。這是喚作“人情味”的魔法,適用於全宇宙。

對父親來說,生命縱橫坎坷,在懸崖的對面,究竟是桃源還是深淵,要帶上繩索親自跨越才能知曉。遭受風險最大的人總是能夠最成功。還有要好好珍惜來到自己周圍的每一個人。這是對生命的最好尊重。

風將那時光景煮成須彌,從此便在回憶裡相見。

樹斑依舊,屋頂的鴿子撲稜稜飛起,我抬起被光晃溼的眼,撫摸那溫軟的花瓣。

故事在氤氳,光影流轉,人散曲未終,這般方圓未終。

方圓人生 篇13

高二作文 ,822字

人生如品茗,選好茶具乃為方,選好香茶清水乃為圓。方圓之間,浮沉各命,初時爭相上浮,釋放光彩,給年輕的生命潤色。最後折戟沉沙,沉澱杯底成一尊香茗。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條塞納河,它把我們的心分作兩半,左岸柔軟如圓,右岸冷硬如方。左岸住著感性,右岸住著理性。左岸住著人情世故,愛恨嗔怨,右岸住著這個世界的規則在我們心底打下烙印--左岸圓,右岸方,即人生。

方者為正,不為世俗失銳氣,果敢勇毅。這邊李太白高呼“安能吹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邊孟子則大喊“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香車寶馬,那裡有一襲白衣的屈原;滿江紅遍,那裡有戎馬一生的岳飛;書香鋪地,滾滾長江東逝裡還有司馬遷剛毅的靈魂。懂得方正的人從來不缺傲骨。

他們將自己立於青松柏樹之間,他們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尊,挺直脊樑做人。青燈瓦楞間,可還有人記得那些烈士曾經血灑疆地。劉胡蘭,江姐那個紛亂世界正義的遺腹子,她們把帶血的靈魂放在生命的天平上,抬起高貴不屈的頭顱,一遍遍複述著她們的夢想與驕傲。

處事需圓,圓你人生的海闊天空,圓你生命的繁花似錦。

圓融處事是一種智慧,懂得收斂自身的光芒,煉化自身的驕氣與輕浮,當機立斷、處事不驚。奧巴馬可以把青年學生對他的反斥與謾罵,用一個遠視的動作和一句“這裡就像自己家"的妙語巧妙的化解。而彼時的澳大利亞女首相則將國民所扔的雞蛋戲說成‘謝謝你的早餐”。沒有陳詞激昂,沒有怒言以對,一句笑言便是多一位友人,少一個敵人。圓是一門學問,與其讓人嫉妒了去,倒不如自斂鋒芒。洞悉人情世故,練達通明,適時的後退,學會圓融,學會機靈。張良圓融,所以他“為士不為官”,懂得抓住自己手中的東西,不失去便足矣。

當方則方,需圓則圓,不缺傲骨凌雲志,不缺人情練達心,大地便是你楹握在手中的絲綢,任你繡出一幅山河錦繡。把握好每一寸,明辨其中的度,掌握好人生的航向。用方正的人生態度,智慧的頭腦,去構建屬於自己的左岸與右岸。方圓人生,需居方圓之中才能足夠精彩!

不留退路方得夢圓 篇14

高一作文 ,782字

人生,應如水之執著,無路可退,唯一往無前,方能東流入海;人生,需似光陰之明智,不留退路,僅一路向前,方可抵達時空的盡頭。不要給自己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不給自己留退路,才會一路高歌,實現夢想。

人大多時候都是抱有僥倖心理的,總認為這次做不好還有下次,可是似乎沒有人能精確地計算出,自己還可以有多少次可以浪費,有多少個下次可以重來。試問:朋友,你的青春可以重來嗎?我想,射箭人的師傅會讓你頓生悔悟。射箭時手裡有兩支箭,心裡自然會不屑於第一次射箭,當手中只剩一支箭時才知道謹慎,那為什麼不直接手裡只拿一隻箭呢?給自己留有後路,到頭來你會發現,你悔的棋要比你下的棋多,最終留得一盤雜亂的棋子,不成營陣。

不留後路,做最好的自己。這猛然使我想起了他。沒有雙臂,卻用鋼琴的優美旋律征服了許多人。他曾對自己說:“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顯然他選擇了後者,他沒有退路,因而他更加努力,用腳彈出了常人用手都難以達到的境界!他就是劉偉,一個不允許自己後退甚至有半點懈怠的無臂少年。

不留後路,書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面對前有大河後有追兵的窘境,作為將領的他做出了驚人的決定:沉沒所有船隻,毀掉所有鍋灶!面對一無所有,士兵們都明白—唯有與敵人拼殺才有機會活下來!於是,士氣重振,留下一段傳奇的故事:“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他們獲勝的原因很明瞭:不留退路。

生活會給我們很多機會,如果同時擁有它們,結果卻不會令人滿意,大多數甚至全部的機會都會白白浪費掉。因為總以為這個機會沒抓住,還有下個機會,其實不然。在這個惡性迴圈的過程中,沒有哪個機會讓你奮力一搏,最終便無所得。相反,如果僅有一次機會,你就會格外珍惜它,並努力向它靠攏,也意味著夢想越來越近。

把第一次當作最後一次,就如同要把每天當作世界末日一樣,相信夢會向你招手,並攬你入懷,你的“不留後路”終使夢想花開滿樓。

行事如水任方圓 篇15

高一作文 ,1179字

水,形態萬千,放入牛奶盒中就是方形的,放入碗中就是圓形的。做人行事也是如此,要會變通,在一定的原則上進行有利地、適應需要的改變。

變通經典與時俱進

今年7月演出的話劇《雷雨》遭遇笑場,演員們沒想到自己精心準備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鬨堂大笑貫穿全劇”。《雷雨》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經典悲劇,觀眾最好的態度應是靜靜觀賞,而不是鬨堂大笑。可以看出,演員們的表現已不符合年輕人的品味,劇組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消除這種與年輕觀眾之間的代溝。作為經典的傳播者就應該調動思維,學會變通,在不改變經典內涵的原則之上,改良劇本,以能夠讓觀眾接受的方式表達經典的內涵。

幾十年前,有一次周恩來總理攜夫人鄧穎超去觀看話劇《雷雨》,發現有一句關鍵臺詞被刪了,便帶著疑惑去後臺詢問緣由,編劇解釋道:之前演出的幾次,一到對話那句臺詞時,觀眾席就爆發出一陣大笑,為了演出效果,無奈之下只好刪了那句臺詞。周總理聽後,便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情況下,幫助編劇修改了臺詞,此後演出中便再沒有鬨堂大笑的情況了。可見,變通要在一定原則上,不可毫無章法的改變,無規矩不成方圓,合適的變通會使經典與時俱進,更好地融入生活。

變通開啟成功之間

一直夢想去谷歌工作的威廉庞德經過精心準備後,過五關斬六將,終於等到了面試,卻被面試官連珠炮般提出的問題給了迎頭一棒。“你在水中會比在糖漿中游得更快嗎?”“需要多少張紙才能覆蓋得克薩斯州?”美好的前途一下子泡了湯,鬱悶的他上貼吧吐槽面試的經驗,卻意外地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迴應。他腦中靈光一現,為何不蒐集這些面試問題,進而整理成一本書?一定有很多人需要。果不其然,《想進谷歌工作,你夠聰明嗎?》一書剛剛上市,就被搶售一空,他也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沒有沉浸在面試失敗的痛苦中,沒有一根筋地執拗於曾經的夢想,他的變通為他開啟了另一扇成功大門。

變通化不可能為可能

2012年10月,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竟推進中國市場,向素來只吃豆漿油條、米粥包子的中國消費者賣起了早餐。當星巴克中國部總經理提出這個建議時,立即遭到“全票否定”。沒有人認為最低價十幾元一杯的咖啡、二十幾元的麵包會比幾元的油條包子在中國更有市場。但隨後他提出的一個創新,改變了高層們的看法。“早起鳥”應用要求消費者在設定的起床鬧鈴響起後,只需按下起床按鈕便可獲得一顆星。隨後只要在一小時內走進任一星巴克店,就可憑此星享受半價早餐。如此一來,星巴克就在中國的早餐市場穩穩地立足。

好的想法並不一定可以施行,但只要活動思維進行變通,即使“不可能”也可成為“可能”。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與父親的矛盾中選擇變通,造就了他善於轉換的思維,成就了他的政治事業;項羽因不願變通,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固執已見,心生怨憤,自刎於烏江畔……

行事如水任方圓,如水一般,學會變通,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一家方圓 篇16

國三作文 ,671字

家,向來是古今中外遊子離人鍾情歌詠之所在。提及“家”之一字,唐代詩人韋應物以一句“歸思方悠哉”直抒胸臆;北宋大文豪蘇軾發出“明月幾時有”的感慨;現代詩人余光中喟嘆出“一灣淺淺的海峽”;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更是寫下了“世界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裡的美”的名言。不論人物相同與否,時代相同與否,國籍相同與否,家,永遠是人們亙古不變的思念。

也見過不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例子,撇開外力因素不談,我想最根本而徹底的原因就是這個家沒有它的家庭精神,沒有家族榮辱興亡共系一體的概念。

而家庭精神的化身,就是家規。

家規,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完整家庭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規,是對這個家庭中所有角色的要求,不論是父母、兒女、兄弟、姐妹、婆媳、妯娌,這個家庭中所有人,所有角色,所有關係,都應遵循這一本規矩。

家規,規定的也是家風。一個家庭和睦與否,能否一致對外,家庭成員的品德好壞人性善惡乃至這一整個家庭的風氣,皆可由家規所決定。

一個家庭,不過方圓大小,一本家規,多不過幾頁紙。但最珍貴的,哪會僅僅是那幾頁紙呢?

家規之於一個家庭,就像是圖騰之於一個部落,象徵的是精神,是風氣,是一個家庭所有的支柱。沒有了精神,沒有了風氣,沒有了支柱,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在頃刻之間砉然崩塌,舉盤傾覆,就像生命在一瞬間被抽掉了所有的生氣,戛然而止。

當然,一個家庭,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母慈子孝,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家和萬事興。

家規,當然不僅僅只是幾張紙的意義,白紙黑字並不足以“束縛”人,這種“束縛”,渺何處呢?

當長存人心間。

沒有規矩不以成方圓 篇17

高一作文 ,949字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傳承至今,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我爺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爺爺用自己的事蹟詮釋了一切。居家不得不儉,創業不得不勤。

常聽爺爺談起他年輕時的事蹟,那時父母雙亡的他,孤苦無依,只好依靠村裡的生產隊,可是那麼小,能夠幹什麼,這讓生產隊隊長也犯了難,爺爺自告奮勇地說:“俺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數學好,讓俺當會計吧。”隊長也仔細地想了想,也是這樣,就讓他先幹一下吧。這讓爺爺欣喜若狂。可是,會計哪是這麼容易當得,上任第一天,可就讓他犯了難,以前的老賬,他一本一本地核對,早上就趁著朦朧的星光核對賬冊,捨不得燈油的他也經常在晚上趁月色學習關於賬冊的知識。所以,一到白天,他就會成為老會計家的常客。終於,在他起早貪黑的努力下,出師了,話說,爺爺小時候真的不容易,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受了那麼多的。那時候,生產隊發的公糧,也捨不得吃,總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然後再用這些錢還來寫草紙,自己學習以前老是交過的知識。不曾想,他那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這是我的爺爺,一個勤勞節儉的爺爺。

靜坐盡思已過,閒談無論人非。在生產隊當會計的日子裡,爺爺也不是沒有聽過道人是非的。、不是說張三偷了生產隊的一筐玉米,就是李四偷了生產隊的一斤花生,這讓心氣很高的爺爺看不下去了。忙著替他人洗去“罪過”,說,還沒搞清狀況呢,就道人是非,有些不妥當吧,以後大家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好。爺爺經常會坐在村口那可大楊樹下,思考自己是否做得厚實,是否違背了祖宗的先訓,是否出賣了自己的良心,是否真的該這樣做…。這是我的爺爺,一個懂得省悟的爺爺。

算算用用,吃穿不窮,用用算算,海乾山空。當了一輩子的會計,爺爺當然也懂得怎樣去賺錢,怎樣去花錢,怎樣去討生活。

那年,是爸爸出生的第一年,爺爺想著要奶奶吃點好的。於是他獨自一人運著一車大蒜,推著往山東去,那年的雪特別大,爺爺好像能夠預知未來似的把家裡的錢都買了大蒜,結果就那一次,賺了一百多塊。到家後興奮地對奶奶說,賺了好多。爺爺一生,都活得那樣出彩,翻斗車,大瓦房,那些讓別人直咽口水的大件他都辦到了。所以,爺爺常說,積小錢,辦急事。這是我的爺爺一輩子會盤算,會打算的爺爺。

而如今,滿頭白髮已吹散了爺爺往日的風華掉光的牙齒也記錄他逝去的時光,漸漸地,漸漸地,爺爺已慢慢老去,但濃厚的家風依在。

方圓 篇18

高一作文 ,967字

世間萬物,雖千變萬化,但仍出於方圓。方圓是事物的基本型別,人們離不開方圓,生活離不開方圓。方,給人以工正的印象,比如中國的漢字,方方正正。圓,則傳意於圓滿,比如一個完整句子,大多以圓句號結束。但事物是富於變化的,世上沒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過於方則會顯得呆板,過於圓則失去自然,方和圓的結合才構成完美。

學習上需要把握方圓,方是嚴謹認真的態度,圓是靈活多變的思維。學習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奮,嚴謹認真的態度才能為成功鋪下一條堅實的路,路要走得踏實,不要給道路自設下一個個拐點和陡坡,而堅實、平坦就表現為方。仔細想來,方也有方向之意,那麼學習也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習不光看態度,還要講技巧,需要發散思維,就像一個確定了圓心的圓能夠從圓心出發,散射向四面八方,舉一個不只是反三,舉一就要有一個圓,解全這一類的所有問題。當然,圓,也有圓全之意,這就要求學習需要周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這又扯到嚴謹了,所以說方和圓是分不開的。

為人處事也要懂得方圓,方,是公正無私,剛正不阿;圓,是柔和平易,不要鋒芒畢露。教育家蔡元培在給子女的教育中就有這麼一句話:“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前兩句,“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就是教育子女做人要公正嚴明,實事求是,中間這句“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就是講要守信用,不能有私慾。當一個人沒有了私慾時,那他做事就會剛正。這些都表現為做人之“方”。而“和若春風”,是說對待朋友要像春風般溫暖平易,表現為做人之“圓”;“肅若秋霜”是說對待敵人要像秋霜般冷酷無情,又是說“方”。最後一句總起來說,“取象於錢,外圓內方”是非常形象的,是說做人外表是平和的,要“圓”,而內心則要有敏銳的正義感,要“方”。

在藝術上也需要駕馭好方圓。我認為藝術是方圓結合的最形象的表現。雖然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藝術上,用規矩畫成的方圓沒有任何的欣賞價值。大自然就是最成功的藝術家,它把方和圓融合得淋漓盡致,比如一座座大山,它是圓的嗎?不是,它有峭壁,它是方的嗎?也不是,它有圓的底和頂。一座山是一個永遠也欣賞不完的藝術品,它是大自然的傑作。

由此看來,世間萬物,離不開方圓,我們做任何事情,皆要把握好方圓度,這樣,才會取得比較完美的成果。

欲成方圓,必以規矩 篇19

高一作文 ,800字

前不久,一男子為趕搶去上車,竟從軌道中橫穿,無奈站臺甚高,男子沒能撐上站臺,被進站的火車卡在站臺與列車之間,不幸身亡。當人們哀嘆一條鮮活的生命逝去時,是否從中嗅出了規則的重要?

眾人埋怨車站補休柵欄加以阻擋,但是柵欄擋得住人身,能擋得住人心?能擋得住現代人對規則的無視?不,不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人們應遵守規則,有規則社會才會有條不紊。

在中國式過馬路話題熱度仍處沸騰狀態下,跳站臺事件更是“高度概括”了中國人民對規則的漠視之深。二千多年前人們在《呂氏春秋》中這樣寫道:“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兩千年後的今天,人們口中高呼“文明進步”從規則的“屍體”踏過,哀耶?不知什麼時候起,大家學會了跳過欄杆而不走天橋,學會了一群人不顧訊號燈橫行穿馬路,學會了跳下站臺卻沒能學會遵守規則。

故事裡唐僧跳出了孫悟空畫的圈,被妖怪捉走,而人們也試圖跳過這個用規矩圈起來的圈。為什麼?或許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端莊地坐著,就希望鬧出點亂子,抑或為了圖個便捷,不想自己被束縛。於是人們試探地伸出一隻腳,沒什麼問題,便鑽了出去。圈外的世界不錯,但沒有了保護傘,你拿什麼活下去?

社會的穩定性存在還要靠秩序的約束,“夜不閉戶”的大同社會現在看起來更像“諷刺”。孰不見訊號燈紅著臉尷尬地看著身下橫穿的行人?人心中無規矩,就不再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沒有了敬畏之心逾矩,並不代表漠視甚至無視規則。

“跳站臺”的男子用生命給社會上了嚴肅的一課,唯有遵守規則,每個人都在規則的限定下行走,才能保證社會的安寧。規則顯然不只是一道社會管理問題,它更是一道以素養與道德才能解開的公眾題,規則不應只以法規為筆,更應以道德與素質教育共繪。將注重規則烙印在民族的血液裡,讓注重規則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風尚,那麼中國式過馬路,跳站臺,闖紅燈事件將會銷聲匿跡,不復存在。

社會應以規則為佐,如此方能長治久安,欲成方圓,必以規矩!

方圓 篇20

高二作文 ,861字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滲透的是完美統一的理念,我們常常感嘆造物者的良苦用心,將完美的上蒼幻化為“方”和“圓”的哲學結晶,使人們在追求境界完美的同時,更有對理想世界的膜拜。

人們在檢點行為時,常以“吾日三省吾身”觀照自我,這樣做固然能體現自身價值,付出的也有代價。中國古典建築風格,正是全方位解讀了“方”和“圓”的哲學內涵。

徜徉於各地的皇宮苑囿,披繡闥、俯雕甍,盡是方正與圓潤的合一。駐足其間,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廊腰縵回處,不時地穿插一個拱形圓門的風格,也寄託著國人對美好結局的圖騰。這種大而正,文而雅的建築,給人的不單純是視覺上的衝擊,重要的在於它暗示著中國人對剛正不阿精神的追求。

新兵訓練營裡,士兵們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內務事情要求的太細很是苦惱,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帽子得放在被子正中,腰帶要置於被子外側,而且牙刷頭朝上,偏左……指導員瞭解後給出的回答是:“你們雖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相異,高矮有別,但現在作為軍人,你們從裡到外都很統一。牙刷在戰場上是沒用的,但是你們能將牙刷頭日日做到頭朝上,偏左,那麼未來的戰場上,你們就是同一個人,擁有同一股力量。”

這麼感人肺腑的話,目的只有一個,教人成方成圓。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中國的漢字,看看這力透紙背的“方塊字”,見證的不就是外型與氣質和諧統一嗎?抒寫的不就是中國人堅忍不拔、剛柔並濟的性格嗎?記載的不就是中國人找尋完美的歷程嗎?將文字與精神合為一體,恐怕只有中國的完美主義者才能夠做到。

信手翻閱瑰麗的文學鉅著,宛若一朵絢爛的奇葩,宣洩著“方圓”的精髓。說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男女二人是打破了封建腐朽制度,衝破了層層阻礙,然後雙雙殉情。可是這樣的結局莫過於有些悽慘,於是奇蹟出現了—化而為蝶比翼雙飛。

有利必有弊。一味的按規矩辦事,勢必禁錮人們的創造力,探究我們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原因,癥結正在於此。這些年來,我們培養優秀的人才也只能望“諾獎”興嘆,目送他們漸行漸遠。我們應該警醒並疾呼:“切勿盲目地模仿,否則創造出的只能是更多的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