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魂槍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斷魂槍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01字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好看,但也不僅僅好看而已。這篇小說中,有三個人物,卻刻畫出了三個不同的形象,把整個社會最底層的人物描繪出來。

沙子龍,一個愛槍法的人,卻寧可讓槍法失傳,與他一起埋入棺材,也不願將槍法傳給他人。這不是他太自私,想一個人霸了去,而恰恰他是三個人中將世界看得最透最清楚的人。槍法已經跟不上現代潮流了,那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了。

王三勝,一個空有強壯體魄卻毫無內功的人,只會藉著師傅沙子龍的名氣賺錢、生存。

老者,一個執著於厲害武術的痴人。一門心思於尋找厲害的武藝,卻對外界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

當老者再三懇求子龍教他學武時,子龍笑了。那最後的一笑似舒心似無奈似自嘲,一句“不傳”堅定了自己的立場。老者離開了,而三勝卻以為他師父連老者都沒打過,丟了他的面子似地謾罵著子龍。其實,當子龍面對短槍大炮,面對火車時,他就已經明白,武術槍法已經被世界淘汰了,洋人一次次的侵華戰爭早就把他從認為自己武藝第一的意識中敲醒了,世界變化太多了。於是他告別了過去,其實他又何不曾想將槍法傳承下去呢,可面對當面撲來的完全陌生的世界文明時,他自卑了,他認為他那公認的厲害已經不厲害了。他的夢想沒了著落,他失去了奮鬥的動力。這種生命的戲虐讓他失去了對生命夢想的追求,就像失去了全身的力量般。

冷兵器的時代已經失去,而那五虎斷魂槍也已然變成了老古董,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卻留下很多很多。當我細細琢磨其中的令人值得深究的細節時,故事不知不覺中已經和斷魂槍一樣逝去,只留下一個情字讓人推敲猜測。

或許,更強大的事物才能讓沉湎於自造世界中的人驚醒吧。可回味一下,總感覺他們三個人,卻構造了一個社會,真正地讓人斷魂不已。

斷喙鳥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3字

生命需要關愛

這學期,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讀了《斷喙鳥》這本繪本。這本繪本是美國納桑尼?拉胥梅耶的作品,澳大利亞的羅伯特?英潘所繪製而成的。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

這本繪本用不多的語句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一隻年幼的麻雀的喙在睡覺時突然斷掉了,它吃不了東西,朋友和人們也不幫助它。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發現了一大塊麵包,然而,它被一個心裡有斷喙的流浪漢撿走。流浪漢把麵包分給小鳥,他們成了朋友,從此相依為命……

當我讀到那隻麻雀的可憐生活時,我不禁為這隻麻雀感到悲傷:命運對它是如此不公!但,命運本來就是無常的,也許今天還高高在上,明天就會跌入谷底,就像這隻可憐的斷喙鳥。看到它悲慘的生活,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每天都能有新的快樂,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要把每一天當作是最後一天來享受!

撇開斷喙鳥和流浪漢不說,讓我們來看看其他鳥和人的做法。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可恥的。先說說那群鳥,在年幼的麻雀困難的時候,它們非但沒有幫助它,還唾棄它、懷疑它,或者推卸責任,甚至不肯分給他一些食物。俗話說的好:“患難見真情。”由此看來,那些麻雀和斷喙鳥並不是真心朋友。至於咖啡館的那些人們,並沒有去關心它,理解它的難處,反而覺得它骯髒、醜陋。我覺得,他們的心裡也有一個斷喙:不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為困難的人著想,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哪怕只是一隻小鳥。

生命需要關愛!這個故事反映出世間的冷暖,我希望能再多一些溫暖,關心別人,愛護別人,讓世間充滿陽光!

《斷舍離》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61字

假期裡媽媽推薦給我讀了一本書《斷舍離》。感悟頗多。

“斷”是捨棄自己“家”裡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捨棄“家”多年不用的舊物。“離”是脫離物品的執念,生活要自由自在些。

讀書以後,我想到了平時自己很喜歡讀書,跟媽媽出去,看到自己喜歡的新書,總是歡天喜地的要媽媽買,有些書買到家裡不喜歡,就孤單的被拋在了一個角落裡,有喜歡的書看完還是會給媽媽講講。以後再想做事情或者買書,就要學會適應自己的才買,不適應的,或者需要的圖書應該用另外的途徑得到。

由於經常買書,自己又是個戀舊的孩子,所以,只要是我的書,從幼稚園到現在都要媽媽儲存起來,現在想想,有些書看完了,儲存的完好無損的可以拿到學校的“義賣”超市賣了,還可以換取別的同學手中的書,開闊了視野,又減輕了爸爸媽媽的負擔,真好!

其實,在我的心裡,總有一些揮之不去的雜念,比如:媽媽讓我做了我不願意的事,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給我報了一個課外補習班,沒有問我喜歡不喜歡就擅自做主給我買回來一些衣服,還有就是我有的時候也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應該實施清理。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輕鬆前行。

斷喙鳥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73字

今日我又一次捧起了《斷喙鳥》這本書,合上後,裡面的一幕幕都浮現在眼前,讓我深思。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隻麻雀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喙斷了,可當他遭遇不幸時,所有人都對他視而不見。當這隻麻雀絕望時,流浪漢出現了,他將麵包慷慨地給了這隻麻雀,從此他們相依為命。

當這隻麻雀遭遇了不幸時,他的同類歧視他,排斥他,使他感受不到一絲溫暖和關懷。而流浪漢也是如此,他所在的群體也排斥他,不接納他。麻雀能和流浪漢在一起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們都是被拋棄斷喙的人,只不過一個在身體上,一個在心上,都是同病相憐的。其實麻雀和流浪漢就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而那些對他們視而不見的人,不就是社會上那些對有困難的人看都不看一眼的人嗎?如果每個人都給予一些關愛給那些弱勢群體,那怕只有一點點,那這個世界不就會變得美好了嗎?

想到這,我不禁想到了生活中一些事情。記得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我隨媽媽來到菜場,隔壁的一個菜攤前,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爺爺想要拿起菜攤上的零錢,而那位賣菜的人忙著顧及其他人,根本看都不看那位老爺爺。老爺爺想要彎下腰,卻怎麼也彎不下去,手一個勁的想往底下夠,奈何怎麼也夠不到,漸漸地老爺爺急的連臉也紅了起來。此時,一位女青年來到老爺爺的身旁將零錢遞了過去,並扶老爺爺坐好。老爺爺朝女青年笑了一下,以表謝意,女青年也回了老爺爺一個微笑。

是呀,如果每個人都對身邊的弱勢群體給予一點關心,去幫助那些人,這個世界會不會就充滿溫情,不再冷漠,就沒有那些可憐的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身邊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使這個世界變得不再冷漠。這就是《斷喙鳥》給我的啟示。

斷喙鳥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84字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本《斷喙鳥》,這是我讀過的感觸最深、最難忘卻的書。這本書是美國作家納桑尼拉胥梅耶創作的。

書中講的是一隻年幼的《斷喙鳥》與一位髒兮兮又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發生的故事:一天早上,年幼的麻雀醒來,發現它的喙竟斷了,無法自己進食。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年幼的麻雀越來越消瘦。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發現了一大塊麵包,它走向麵包,突然,一位流浪漢撿起了麵包,年幼的麻雀發現他們同命相憐,流浪漢與它成了朋友。那個晚上,他們在公園的長椅上睡著了,夢見他們在一個沒有斷喙的世界。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流浪漢和斷喙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流浪漢和斷喙鳥雖然生長在斷喙的世界,雖然他們正處在艱難痛苦的煎熬中,但他們沒有抱怨老天的不公,而是因為有一個同病相憐的朋友就知足了。

再想想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們的爸爸媽媽把我們嬌生慣養,我們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有時候,我們想玩一些刺激的遊戲,但爸媽擔心我們,不讓我們玩,我們就大吵大鬧,甚至絕食,直到他們同意為止。

與流浪漢和斷喙鳥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

《斷舍離》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06字

各位對不起,先道歉解釋下,因去出差,導致沒電腦和時間寫,斷舍離開頭是講解作者由心理負擔加重,通過很多種辦法卻依舊沒辦法解決,最後靠自己摸尋試用了一套方法,並詳細分析各種原因導致的負擔。

它詳細分析了由慾望造成了貪,理念上來說人生來就不可能沒有慾望,但是太多變貪了會導致你經濟、時間負荷過大。第一部分即讓人斷掉一些非必須的慾望,以我個人的理解是可以將其應用到很多生活場景的,比如減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貴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飽口福,說起來跟魚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樣。

第二部分為舍,即捨棄掉那些現有感情負擔的東西。比如這個舊杯子我用了兩年了,朋友送我一個星巴克杯子,我又不捨得把舊的扔了,也不捨得使用朋友這個帶有情誼又是名牌的杯子。這裡的個人建議與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著這個舊杯子都要懷念一下,看到那個要懷念一下,多浪費時間精力,浪費房子的空間;假如把舊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買套新的去裝扮自己,也能有個更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這裡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捨得用名牌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為你心態沒擺正,這個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學看了這個書記得注意這個概念。大多數父母會給孩子灌輸節約的概念,節約確實能節流,可是因為這個節流造成不能開源那就得不償失;過去我為了省幾塊錢走過幾公里路去吃飯,也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順帶請朋友吃飯才去,等到明白後悔不已,我挺喜歡的想法,“千萬別委屈自己對別人好,那樣只會降低自己的人際價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還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對於離我覺得有點偏佛性,個人不太喜歡,佛性不是對於現在的自己帶有點欺騙成分,社會不會因為你的佛性而對你手下留情;對於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做到兩個足以,因為你已經斷了自己多餘的貪念,留下你對的、真正需要的念想,並且捨棄了那些沒用的,非必須的東西,那你應該是個很有效率、有目標的年輕人。

對於現在的我提升並不高,因為本身就是個很窮的人,而且也沒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未找到自己的一半,對於那種佔用空間、太花瓶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每天的時間都用來擠地鐵了,還是老老實實想著怎麼利用地鐵時間吧。

斷喙鳥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80字

生活需要關愛,需要溫情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美國那桑尼·拉胥梅耶的繪本??《斷喙鳥》。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很沉重。

本書講述了一隻原本飛翔姿態優美,搶食動作敏捷的年幼麻雀,有天早上醒來卻發現自己的喙竟斷了,變得無法啄食。他的身體日漸消瘦,同伴排斥他,對他冷眼相待,客人也不懂得他的難處,因此落入絕望的深淵。直到一大塊麵包的出現,一位流浪漢將麵包分給了他,他們兩個同病相憐,成為了朋友。

由這本書,我不禁聯想到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不知從何時起?人性漸漸變得有些無情,有些冷漠。就像書中看到的,沒有一個人願為那隻斷了喙的麻雀提供一絲溫暖,也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的難處。

寒假裡的一天,我跟家人來到一家餐廳吃飯。這間餐廳看上去十分高檔,室內建築設計十分豪華,到處瀰漫這著高雅的氣息,這裡的客人們也都是彬彬有禮,我十分享受這裡的氛圍。

正當我們吃得高興的時候,卻忽然聽見門口保安的一聲怒喝:“給我走開,臭要飯的,我們這裡是高檔餐廳,也不看看你是誰?趕緊走!否則可別怪我不客氣。”人們循聲望去,看見了一個矮小的老爺爺,他駝著腰,穿著一身打了好幾個補丁的衣服,腳下是一雙破爛的,肥大的鞋子,手中拄著一根有些髒的柺杖,手不停地顫抖著。蒼老的臉龐在保安的怒斥面前又是那麼的無助。我心頭一顫,又瞄見其他的客人眼裡都流露出厭惡的眼神,我頓悟,這裡是所謂的高檔餐廳,有了那老人必然會破壞餐廳的氛圍。我心中不免產生憐憫之情,而且有些氣憤。這些看上去如此高雅的人,竟沒有一顆高雅的心。

“求求你們幫幫我把,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了……”老爺爺顯得有些語無倫次,我本以為保安會幫助他一下,可是保安卻不耐煩的推了她一把。老奶奶趔趄了一下,手中乞討的飯碗也掉在了地上。我環顧四周,客人們也只是搖了搖頭,卻又繼續說說笑笑。我再也無心享受盤中的食,只有莫名的失落。失落什麼?失落這個世界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還是失落人們的無情,無意?

老爺爺走了,望著他那悲涼的身影,心中更不是滋味。我丟下碗筷,追上前去,將身邊的錢盡數給他。

這本書,不正反映了人間世態炎涼。也告訴我們,不要因人的卑微、渺小甚至骯髒,而疏遠他們。只有互相關愛,互相理解,互相付出,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沒有斷喙的世界。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付出多少。只要給失望的人一個希望,一片藍天,一片光明,一個家,或是一個能治癒心靈的創口貼……

從今天起,讓我們互相關愛吧!讓我們努力構築起一個光明、溫馨、快樂、和諧的大家庭。

槍挑小樑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23字

岳飛是北宋時的河南人。在岳飛七歲時,他的母親給他幾分銀子,讓岳飛去買紙和筆,學習讀書寫字。但是岳飛卻折了幾根柳枝,挖了很多沙子回來。原來他是用樹枝當筆,在沙子上寫字,這樣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了。

後來,岳飛拜了周侗為義父。岳飛跟他學習了很多知識,還學會了功夫。他參加科舉考試,又考中了舉人。大家都很佩服岳飛,願意和他交朋友。岳飛結識了更多的好漢,大家一起去考武狀元,遇到了大壞人小樑王。

小樑王也想當武狀元,還想用錢買通考官。岳飛和小樑王先比試寫文章,岳飛贏了。然後他們倆進行比武,還寫了生死文書,接著來到校場比試,岳飛起先是不還手,小樑王不停的揮刀砍向岳飛,最後岳飛只是輕輕一挑,就結束了小樑王的性命。

一個人要能文能武,才是最棒的。現在的我們也要能文能武。文就是讓我們學習知識,用知識發明創造;武就是讓我們堅持鍛鍊,身強體壯。我們不但要學習好,也要體育好!我也要做最棒的!

我要努力!我要堅持!我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到最高點再張開翅膀往上飛……

認得高貴在於靈魂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12字

靈魂如花,給露綻放

茫茫黑夜,襲幕遠眺,遠處孤燈發出暖暈,在一片黑暗中開出橘黃色的花。

—題記

你可曾熟悉,當清晨突然驚醒的一瞬間,是否會害怕,空虛,是啊,我們生來便害怕孤獨,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溫暖,我們的生命似蘆葦般脆弱,沒有獵豹的速度,沒有大象的強壯,沒有鷹的翅膀,但我們依舊統治了這個地球千萬年,因為我們思考的靈魂。

人,沒有高低貴賤,只有靈魂天差地別。

我曾記得,每每經過人流嘈雜的集市或商店,總能看到乞討的老人,蒼衰的臉枯木般,空洞雙眼失神無比,我往往都會投一些硬幣,但路人卻躲瘟神般唯恐不及,我看過一則新聞,一乞丐撿到一個錢包,對著身份證挨家挨戶尋找,當找到失主時,失主隨手就把錢包裡的錢甩給乞丐,但乞丐只是默默拾回錢放進錢包,轉身走了,那一刻,我並沒有看見髒亂的破衣,蓬頭垢發,而是夕陽色的花,靜處獨立,傲香自放。

乞丐是高貴的,他們貧窮,但卻有了拾金不昧的精神寶藏。

靈魂的力量可以戰勝身體的痛苦。

史蒂芬霍金患有盧伽雷病,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只有眼睛和三個手指,但卻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沒有健康的身體,卻有著對物的無盡探索和毅力,這便是他的靈魂,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世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靈魂更加寶貴了。眺望遠方,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人的靈魂更加寶貴了。眺望遠方,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一片星空,繁星點點,撕落成銀色流光的花,徐徐開放。

其實,我們無須像名人。拿我來說吧,我很愛讀書,不止是散文書籍等名家作品,也愛小說、漫畫,當我身處嘈雜車廂,我都習慣帶一本書,那種置身於書中的感覺常常讓我覺得很平和,那是一種讓人十分舒服的感覺,當你真正找到了你所喜愛、所擁有,一切讓內心充實的感覺時,你的靈魂才會變得高尚。

但若反之,我很害怕去想象,那些眼光遊離在外部世界的人,所謂社會名流、商界精英,他們真的高貴嗎?我想,他們只是用物質去填補靈魂上的漏洞吧,好比是一棵大樹,當它乾枯時,最需要的是水,就算你再昂貴的肥料,大樹也終究要面對死亡的到來。

靈魂如花,給露綻放。

願我們的靈魂都像一朵花吧,無論是什麼樣子,終會在走過一年四季,終會經歷風霜雨露,靜處於世中,開出獨特的美,散發獨特的香!

三個火槍手的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30字

讀了《三個火槍手》,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四個小夥子不畏艱苦的精神,正是這樣,他們才能從一個又一個危險與困難中走出來。這使我不由的想起那件事:

那還是我上學期在學校錫劇團的時候發生的事。有一次,我們要去參加一次重大的在展演,而我們又沒有新節目。時間又很緊迫,我們只能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排出一個新節目。第一天,老師教場,雖然幾遍聽下來,只有三分之一聽得懂,可我們還是在一次一次的學著。整節課下來,大概的咬字我們都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唱腔和音調了,老師說只需要稍稍糾正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天,老師教動作,整套動作下來,我們還有點懵,可跟著老師慢慢的做,竟然一學就學了一大半,可誰又會知道這一大半的成功是多少人咬牙堅持下來的呀!後面的一小半,我們也努力地學完了。回家後,我一個人在家回憶老師教我唱戲的情景,一個人練唱、練動作,直到很晚我才睡覺。就這樣,第二天的任務也圓滿結束。第三天,我們把整個節目彩排了好幾遍,直到老師滿意為止。第四天,我們正式站上了展演的舞臺,燈光下,我們身著美麗的戲裝,以優美的動作,婉轉的唱腔,贏得場下陣陣掌聲。這都是我們咬牙堅持、埋頭苦練出來的。而誰又知道我們為什麼沒有放棄訓練呢?是因為那顆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的心,一次次告訴我們不能半途放棄。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書中的內容回味無窮,我還堅信: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但只要我們不畏艱苦、堅持不懈,任何難關都會度過的。

藏獒渡魂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05字

傳說藏獒是天上一位戰神,因噬殺成性觸犯天條而被貶到人間來,所以藏獒性情暴力殘忍,身上有一股濃重的殺氣,必須在其出生滿49天時,將其與一隻還吃奶的羊羔同欄圈養,49天大的藏獒正是生理和心理髮育成熟階段,讓這個時期的藏獒與羊羔共同生活,目的就是減弱殺氣,用溫婉的羊性沖淡藏獒那太過血腥的獸性,這就是所謂的藏獒渡魂。一條度魂失敗,名叫曼晃的藏獒,在它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驚心故事呢?

我帶著種種疑惑翻開了這本書,不一會兒,目光便盯在了書上。我隨他們一起恨,一起愛,一起笑,一起驚奇,不知不覺中,我便融入了這驚心動魄的場面。

故事主要以渡魂失敗的一條藏獒為主線,因看到母岩羊為救小羊而犧牲自己時,曼晃突然醒悟,立地成佛。但我知道,是那隻勇敢的母岩羊,用它纏綿而又堅強的母愛,重新塑造了曼晃的靈魂。

我也被穆岩羊深深感動了,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永恆之愛,一種無私的愛,一種純潔無比的愛。在我對書中的木岩羊讚歎不已之時,我身邊不就有這樣一個疼我、愛我,百般呵護我的母親嗎?我恍然醒悟,原來母愛一直存在,只不過我沒有覺察,沒有醒悟,或者說是我忽視了,我曾幾度對母親發脾氣、犟嘴,而母親從沒有怨過我。

在我成長的日子裡,母親的呵護無處不在,因為有了她的關懷,才使我有一個美麗快樂的童年。感謝母親在許多年裡,用無言的母愛伴我在歲月裡行走。我的心因為母親才絢麗多彩!

母愛就如茉莉一般平淡無奇,但卻芳香怡人,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句問候,一聲叮嚀,一份牽掛,一碗濃濃的湯。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歌,人人都會唱,可是誰又真正體會過母親的愛呢?

愛,沒有華麗的外表,不需要點綴。雪落無痕,母愛無聲!

梅花魂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05字

今天我們學了第六課《梅花魂》,這篇課文通過寫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對梅花的摯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如梅花的忠貞不渝,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在剛剛看到這篇文章時,我首先默默品味了題目,再細細欣賞全文,看完文章後,我瞭解到:作者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他深深眷戀家鄉,也十分珍愛書房的一幅墨梅圖,在孫女回國之際,他把自己最心愛的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託付給孫女,並教育孫女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整篇文章採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來讚揚梅花的品格和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

其實,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人都會思念家鄉,而每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都默默流過淚。就像中國偉大詩人李白,他在二十四歲時離開故鄉踏上遠遊的征途。在這其中李白寫了不少的詩歌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懷,如《靜夜思》《郢門秋懷》《春夜洛城聞笛》《太原早秋》等。還有不少人用詩歌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等。這些詩句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情懷,還飽含著對故鄉的思念。

《梅花魂》不僅讓我思緒飛揚,還激盪著我如老華僑一樣的思鄉情懷與愛國之心。

梅花魂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41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名字叫做《梅花魂》。文中已年邁,七十多歲的外祖父,雖然身在異鄉,但心裡卻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故鄉—中國。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雖然已經七八十歲,但他卻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樣落葉歸根,整日與思思念唸的祖國隔海相望。文章通過借物喻人,用梅花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通過外祖父珍惜墨梅圖以及贈送“我”的梅花手絹和小時候教“我”鄉詩時,哇哇大哭等,無不突出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句子是:“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

這句話讓我對梅花魂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哪裡,不管有多麼繁華,心裡永遠想著的還是自己的故鄉。

外祖父的一聲聲哭訴不止是為他自己哭泣,更是表達了身在異國他鄉的弟子之心聲,那一滴淚水流江海,流入了每一個人的心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家鄉是每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中華魂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915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而我們十三億中國人還有有個共同的母親,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

——題記

如果說生活在這個世上,有一個一直支撐我努力奮鬥、風雨不懼的理由的話,那就是因為我是黃面板、黑眼睛的中國人。我誕生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我的生命也因此變得神聖無比,我必須用生命的全部去捍衛這份神聖。當我從懂事起一直到現在,以及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前進的步伐,因為我心中時刻跳動著一顆中國心。

我是一箇中華兒女,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母親。

母親啊,我為你驕傲,那雄偉的萬里長城是您的骨骼,奔騰的長江、黃河是你的血液。還有,還有,那青藏高原,那珠穆朗瑪是你的脊樑。五千年的風雨、五千年的荊棘,無論面對這什麼,您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您上一位強者。你讓我們擺脫了那被人罵作“東亞病夫”的屈辱歲月。不忘記那一章章割地賠款的屈辱條約,不忘記那摻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不會忘記那圓明園的熊熊烈火,更不會忘記租界裡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母親啊,我為你自豪。從“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從香港、澳門迴歸,到取得抗洪搶險鬥爭的勝利;從贏得二十九界奧運會主辦權,到中國加入世貿;從取得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地三峽工程開始蓄水發電,再到我國成功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您張顯了您的實力,向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不遜色於任何一個民族,炎黃子孫絕不遜色於任何國家的人民。

勿忘國恥,銘記今朝,勇敢向前,去開拓新的天地吧!我的母親,請相信:您的兒女是無所不能的。

我想如果我是風箏,假如有一天我能張開雙臂擁抱夢寐以求的藍天時,我一定不會忘記,我的另一端有一根線在牽引著,那根線攥在我母親的手裡,無論我飛到多高、多遠,母親永遠是我心中的牽掛。

我是綠葉,母親是根。沒有根源源不斷地吸收水分、養分供給給我,我永遠不可能長大。無論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是母親賦予了我作人的尊嚴。

我查遍字典,找不到一個詞來表達我對您的感激之情,只能說一句:“祖國母親,我永遠愛你”

中華魂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40字

什麼是中華魂?

中華魂是努力拼搏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克服種種困難;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每個人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困難很容易就可以解決,而有些困難無論你使出多大本領,它還是橫在你的面前。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努力,要拼搏,才能換來鮮花滿地,掌聲雷動。

中華魂是勤勞刻苦的品質。正是有了這種品質,才能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前進,丟掉懶惰。貧窮的生活並沒有讓我們退縮,反而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力,激勵我們不斷進取。如果一味的懶惰,那你就會永遠的貧窮,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悅。

中華魂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正是有了這種態度,才能讓我們不在小事上計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果事事計較,整日患得患失,那生活就失去了樂趣。

這就是中華魂,它是民族的精神、是優良的品質、是虔誠的態度。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就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將我們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中華魂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06字

這段時間,我讀了《中華魂》裡的《輝煌與夢想》,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祖國在上一個世紀,經歷了深重的苦難: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動派的恐怖襲擊,讓我們多少愛國兒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戰爭,無數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鬥爭,才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毛澤東艱苦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董存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捨身炸碉堡;江姐被捕後,在敵人言行拷打之下沒有向敵人透露半點訊息,終被敵人殘忍的殺害了……

走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我感慨萬千:我們的祖國有值得我們自豪和學習的英雄榜樣,我們祖國有艱苦奮鬥和堅韌不拔的寶貴品質,我們祖國有偉大精神凝聚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寶貴的因素和品質,我們國家才有了今天的繁榮。

如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住上了高樓大廈,吃的是美味佳餚,穿的是漂亮衣服,就連我們上學都不用花錢了。溫馨的教室裡,有誨人不倦的老師和先進的教學裝置,餐廳裡準備的是香噴噴的飯菜。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是一名生活在新時代環境裡的小學生,所以我們要刻苦學習,努力實現夢想,將來為祖國、為世界做貢獻。

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每個少年兒童身處在這偉大的新時代,都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的使命無上光榮,我們的責任無比重大,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樹立報國理想,要學習先鋒榜樣,沿著黨開闢的道路,努力學習、艱苦拼搏,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為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而奮鬥。

最後,我想大聲的對祖國說:“我愛你,中國。中國夢,我的夢、民族夢,我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鐵槍廟中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28字

星期六,媽媽給我看了《鐵槍廟中》,我最喜歡黃蓉,因為我發現了,黃蓉很聰明也很漂亮,如果你想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黃蓉,那請跟著我的文字美美的遊覽一番吧!

黃藥師的女兒黃蓉很聰明,比如說郭靖的一個師傅眼睛瞎了,都叫他瞎子,那個盲人管華榮叫小妖女,可是黃蓉也一直救她,你們知道為什麼大師傅管小黃蓉叫小妖女嗎?下面我再來講大師傅叫黃蓉“小妖女”的過程

大師傅本來已經把眼打瞎了,黃蓉一直救他,可是他不讓黃蓉救,黃蓉說我就是要救你。

過了一夜,歐陽鋒來了,黃蓉在大師傅的手上寫了七個字,寫的七個字是,“告我爹,凶手是誰?”黃蓉又冒著生命危險走了,歐陽鋒對黃蓉說,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黃蓉笑著說,我有什麼不知道的。歐陽鋒說,你來幹什麼?黃蓉說,我想知道一個問題。黃蓉對傻姑說,桃花島山原來有誰?傻姑說,有歐陽鋒和楊康。黃蓉問,是不是還有江南六怪。傻姑說,是有六個醜八怪。黃蓉又說,是歐陽鋒和楊康殺死江南六怪的證據。歐陽鋒說,你知道九陰真經?黃蓉說,對。歐陽鋒說,快給我背下來。歐陽鋒要打死楊康,黃蓉救了楊康,也救了傻姑。歐陽鋒帶著黃蓉去學九陰真經了,他們走到白雲莊,可黃蓉在白雲莊跑了。

在下面我來講,郭靖是金刀駙馬,大漢找到郭靖,可大漢的人管郭靖,叫“金刀駙馬。”郭大嫂想你了,郭靖上蒙古去了,郭靖的媽媽一直在房子裡說,進而多長時間才可以回來?郭靖說,媽媽我回來了,可郭靜怡去見大汗,大漢一直在想要打下完顏洪烈,郭靖帶人剪布,他們一起飛下山去了,來到了完顏洪烈的城裡來。郭靖打下了完顏洪烈的車,還把完顏洪烈抓了起來,他們把完顏洪烈給殺了,郭靖又上桃花島,和黃蓉成親。

到此,《鐵槍廟中》已講完。

梅花魂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395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梅花魂》,講了一位華僑老人有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看完這一篇文字,我的心中想著:文中的外祖父那麼思念祖國,就連把自己最喜愛最酷愛的中國,最有骨氣、最有靈魂、最有品格的梅花送給了外孫女,可見他多麼愛國。他把對祖國濃厚的感情,都通過對梅花的熱愛體現出來,我把梅花圖弄了一個髒手印,就訓斥了我媽,而且還是我聽到的第一次。不能回國了,像小孩子一樣的“嗚嗚嗚”的哭了起來,我走的時候,外祖父把那幅墨梅圖送給了我,還遞給我一塊手絹,一塊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在我的學校也有不熱愛祖國的同學,就是在升旗儀式上,有些同學根本沒有做到嚴肅、認真,敬禮也不好好敬,個別同學託一隻手在半空中懸著,手指耷拉著,在唱國歌的時候,還有人故意出怪聲或者乾脆不唱,一點兒也不莊嚴。

我們應該好好用實際行動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才對得起為我們創造今天生活的先輩們。

梅花魂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74字

堅貞不屈,百折不撓

讀了《梅花魂》這篇課文,我被華僑老人那濃濃的思鄉情、強烈的民族精神和火熱又真摯的愛國心打動了。

“我”從小和外祖父一起在星島生活。“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就教“我”讀唐詩宋詞,“我”發現每當讀到思鄉詩詞的時候,外祖父就開始落淚。那時“我”還小,不懂,後來才明白外祖父非常思念祖國。外祖父分外愛惜一幅墨梅圖,有一次“我”不小心弄髒了它,外祖父一反常態大發雷霆,“我”很害怕也很奇怪。有一天,我們能回祖國了,遺憾的是外祖父回不了。外祖父鄭重地把墨梅圖交給“我”。叫我好好學習梅花的精神。這時“我”才明白外祖父那麼珍愛墨梅圖的原因。“我”將外祖父的教誨牢記心間。回國那天,外祖父來送我們,含著淚遞給“我”一塊梅花手絹……

這篇課文讓我沉思,外祖父他具有梅花高尚的品質,他愛惜梅花,他不許別人玷汙梅花。他要把梅花不怕困難、堅貞不移、百折不撓、堅強不屈、頂天立地、不低頭折腰的品格傳遞給他的子子孫孫,讓他們也像梅花一樣,別人越是欺壓,自己越是不屈向上,有骨氣!外祖父只有這樣的心願。“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我們新時代的少年責任重大,要學習梅花的精神,頑強向上,做祖國的棟樑!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在寒冷的初春開放,面對風欺雪壓毫不畏懼,並且綴景同時還吐露著幽香。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是可貴的!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