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荊軻刺秦王相關作文20篇

新荊軻刺秦王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725字

有一天秦始皇坐在鑽石寶座上,聽著《好漢歌》,還翹著二郎腿,喝著冰紅茶,高興地一邊聽,嘴裡還一邊哼著。

突然一個衛兵跑來報告:“大王,燕國使臣荊軻求見。”秦王摘下耳機喊:”讓他進來!“衛兵便使出傳送法,把荊軻在0。01秒之內就送到了秦王面前。只見荊軻手裡拿著一個小球,頭上戴著一頂騎士頭盔,身穿一套黃金盔甲。秦王問:”你這小子來幹啥哩?是不是沒錢吃飯找我借錢?“荊軻心平氣和的說:”我是來送禮的,這次帶了好多好東西,請笑納。”只見荊軻從盔甲裡拿出一本《英雄射鵰手》,秦王一看,就連忙一把扯過來,吻了又吻,說:“果然是個好東西。”

只見荊軻又取出一把寶劍,眉飛色舞地說:“這把劍可是燕國的鐵匠精心打造的,這把劍鋒利無比,連金剛石都能砍斷,它可是全世界絕頂的好劍,十分珍貴。”秦王說:“快把這把好劍呈上來!”荊軻笑眯眯地說:“上面還有十顆鑽石呢!讓我指給你看。”

秦王不耐煩地說:“快給我!別再??呂玻?rdquo;荊軻瞬間變了臉色,怒視著秦王吼道:“那就拿大王的血來換吧!”說完就朝秦王刺去,只聽“砰”的一聲,荊軻一下子就倒在地上死了。秦王朝手槍口一吹說:“笨蛋,想我秦王一天被人刺殺不下千萬次,早就知道你這雕蟲小計了,哈哈……我的手槍總算派上用場了。”說完,秦王便又去聽《好漢歌》去了。

通過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63字

在寒假的第一週,我從《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中讀到了一篇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叫做《荊軻刺秦王》。

那時正是戰國時期的後期,秦王剛把趙國奸滅,而搶奪的魔手漸漸地向燕國伸去。而燕國的太子丹很著急,招集了文官大臣們,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謀—讓荊軻把秦王痛恨的燕國大將樊宇的首級獻給秦王,以取得秦王的信任,然後就藉此機會將秦王刺殺掉。荊軻二話不說就開始實施計謀了。事情原本進行得很是順利,可是荊軻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露出了馬腳—在刺殺的時候因為太緊張,連刀都撥不出來。後來,被發現後不幸被秦王的侍衛當眾斬下了首級。

唉!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啊!

想想我自己,有時不就是第二個荊軻嗎?每次都上了戰場才臨陣磨槍。還記得有一次,我們五年級來了一次驚天動地的監控考試。同學們都在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來複習。而我自是,認為滿分簡直就是手到擒來,得來毫不費功夫,每天都揚揚自得。可是考試的時候,我卻慌了神。這個不知道填什麼,那個不知道寫什麼,真是叫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啊!試卷成績一下來,我只考了八十幾分。此時,傷心,難過,後悔,湧於心頭,但也無法……

這篇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道理。而我,也一定會把這個缺點改掉,不再做第二個荊軻了。

荊軻刺秦王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81字

一覺醒來,我出現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我轉身站起,走到銅鏡邊。嗯?這是古代。我聽見門外的腳步聲,便走出房間。“客官醒了啊,可需要什麼?”我示意不需要,復行兩步,又招呼住了店小二:“請問這是何朝?”“客官,您是城外來的吧,這啊,是秦朝。”

我走出店,只見大街上熙熙攘攘,一番熱鬧景象。

走上大街,又摸到身上還有幾個銅板,便心生玩趣。

“喲!這不是荊大少爺嗎?”我轉頭一看,七八個壯漢正齊刷刷地站在我面前,一幅氣勢洶洶的樣子。我心想:“這是招惹誰了,一下來這麼多壯漢。”

他們正欲揮拳,被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制止住了。見狀,我便答謝:“小人名叫荊軻,不知招惹了誰,多謝大俠相救。”“不必言謝,我家幾位壯士時常鬧事,我等應示以歉意。不知公子可有興致到我府上坐坐?”“不了,我還有要事在身,多謝公子好意,告辭。”

約午時,我見到一個大宅院,稱“荊府”。我走上臺階,門外站著兩名侍衛。門客走出來,望見我,便急向裡通報:“少爺回來啦,少爺回來啦!”想必,這就是我家了。

原來我家這麼富?

接下來的時日裡,我瞭解到了皇帝的種種暴行。原來,在這個時代繁榮的表面下,隱伏著許多醜惡。

不久,民不聊生,百姓們在城外組織了起義。三年後,起義的第一場戰爭開始了。

終於,又一年後,秦王朝廷開始壓榨官員,包括我的家。

一個雪夜,城內外都亮著火把,一場大戰在即。我以獻計為藉口,與嬴政對上了面。我揮舞著刀戟,一束刀光閃過。

嬴政見我揮舞著匕首襲來,臉色大變,仰天大喝一聲,雙臂向胸口一擋,急忙後退一步,驚險地躲下了這致命一刀。他正想鬆一口氣,只見面前人影一晃,夾著一道銀光向自己面部疾射而來。“不好!”嬴政一驚,想要伸手來擋,哪還來得及,情急下,趕忙一縮頭,額前一涼,鮮血淋漓。

我見連續殺招都沒殺死秦王,心中也是大急。危急之間,又連續刺了數刀,只見那秦王左竄右跳,滿地打滾,竟然一一躲了過去。我心中越是著急,越是縷縷失手,眼看侍衛持劍衝了上來,我心中發狠,大喊一聲,連連揮舞手中的匕首,竟然舞出了一道黑濛濛的旋風,嬴政頓時驚呆了,竟楞楞地站在了原地。我一看機會來了,雙腳一蹬地面,向嬴政竄了過去。

此時此刻秦國邊境,數隊身穿甲冑的士兵心神不安地望著遠處的土地。只見遠處烽火燃起,領頭的將軍心中大喜,得手了。鼓聲大作。

“殺—”響徹城內外,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開始。

荊軻,我想對你說 篇4

國二作文 ,1179字

荊軻呵,我嘲諷你,面對你沉重於千年的墳墓,面對你從不低頭的靈魂。我在這,嘲諷你,屋外風的怒吼,是你的質疑?刺骨的空氣,是你當年的匕首?樹枝瘋狂的搖擺,是你的憤怒?儘管如此,你受盡了幾千年的膜拜,今天我要嘲諷你。面對你墳墓所依靠的黃土,面對你靈魂所譜寫的不屈。

有人說你機智,我卻說你愚不可及。與秦武陽兩人入秦,卻妄想拯救一個國家。你不過是一個臣子,卻為了自己國家隻身刺秦,燭之武靠了自己的文才,你呢?你有自己的行事方案,卻因為顧及狹義,打破計劃從而不智。燭之武仍需對自己的前景打好基礎,你呢?你明知不管成功失敗,你都會死,死於秦王的劍下,亦或是死於秦國。你不怕死嗎?或許你怕。不過一腔熱血沖淡了你的害怕,沖淡了理智。以結果來論,你失敗了。你即便是這樣的聰明,你即便是這樣的愚蠢。一切一切,就隨靈魂漂泊了。我一直想,天才失敗了就是蠢才。而現在看來,荊軻絕不是天才,因為他失敗了,仍舊是一個靈機的靈魂。他的智否定它的勇。

有人說你勇猛,我卻說你不過匹夫之勇,你過於自信,從而忽視了安全性,一把匕首,群臣在殿,即便有再小的距離。尚且聞秦王武藝高強,區區一個人又怎麼會刺殺成功。若是成功了,秦王是死,但秦國不滅。於燕自然也有不利之處。況且秦國勢如破竹,一統中國的決心不單單是秦王即可左右的。燕國危若累卵,也不是一個荊軻就能拯救的。其實,若真作秦國的一個附屬,也為之不可。但你是不會答應的,你匣子裡的樊將軍是不會答應的。你胸有成竹,造就了你謀事欠妥的的愚昧。你的不智,反應了狹義忠膽的氣魄,而如今我卻覺得你是匹夫,你還未謀算完全,就割下樊將軍之頭。你以刀試人,殺了幾個能用來反抗秦兵的戰士。但這都是站在結果來說的,哪一個志士不是對自己有足夠信心就做大事的。勇,一個有力猛,一個有心。自信至甚才將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烘托。你是猛,而不能說勇。你表現的剛直不阿與秦武陽的勇似乎正成相反的趨勢。

荊軻呵,我嘲諷你。面對你沾滿鮮血的衣襟,面對你倚柱笑罵的場景。你這一去,就是個悲劇,你這一死,就是個英雄,我在這,嘲諷你,屋外風的低吟,是你的壯士歌?冰冷的空氣,是你的眼淚?樹枝沙沙的聲響,是你的哀怨?儘管如此,你洗滌過了幾千年的眼淚,你受盡了數億人的憐惜。今天讓我來點明你的失敗。你不是天才,你不是勇士,你是荊軻,一個時代的英雄,一個世紀的英雄,一箇中國的英雄,我嘲諷你,你縱有一腔熱血卻被冰冷的劍給冰封,你縱有俠肝義膽卻被歷史的刻刀刺進了史書丟失於黃土之外,你縱有智猛義,在成與敗得風雲轉變中仍被鮮紅的血水劃了一個“X”。

荊軻呵,我嘲諷你,你的靈魂只能留在戰爭,戰爭才需要這樣的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你的靈魂只能停留在古代,古代才需要這樣的忠於國家卻以個人生死為本潛入別國刺殺的人。你的靈魂,卻停留在了21世紀,被人們膜拜,而被其中之一的我嘲諷。荊軻,這就是我要對你說的的了。

我看荊軻 篇5

高一作文 ,883字

撥開眼前的重重迷霧,我看見他堅強的身軀順著柱子緩緩倒下,帶起了一片黃沙和濃重的血氣。秦王和群臣的眼中寫滿了慌張和冷漠,他長笑一聲,閉上了那雙堅毅的眼睛。

他是荊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刺客。在當代的觀念中,刺客多是凶狠奸詐的小人,荊軻身為一介布衣卻能躋身於英雄之列,並流芳百世。我想不僅僅因為他大無畏的精神,還因為在那個時代,他代表的是無數勞動人民心中被酷刑壓制的血性。這種血性日益膨脹卻得不到釋放,然後荊軻出現了,他帶著滿身的江湖氣息,說將軍,得地圖,義無反顧地踏上去往秦廷的不歸之路。

毫無疑問,荊軻是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他冷靜從容,果敢無畏,單不說他在秦廷上的談笑自若,就衝著他敢接受使命的勇氣,都足以看出他的俠肝義膽。荊軻的勇氣大抵是來自江湖,光是衝到樊將軍面前勸說他自刎的直率個性,就透出濃重的俠客氣息。在我看來,江湖固然烽煙四起,可大多江湖兒女都是揣著直腸走天下的,這也就造就了荊軻身上少許的魯莽之氣。我雖不知曉荊軻臨行前執意等待的人是誰,可我卻隱約覺得,荊軻等候的人會在前去強秦的道路上給予他莫大的幫助。是燕太子的心急和荊軻的莽撞造成了歷史的一次失敗,我仍記得在荊軻將匕首投偏時那視死如歸的神情,我驚歎於他的豁達,震撼於他在面臨死亡時還能保持一顆忠君愛國的心,這應該就是荊軻精神中最閃光的地方吧。

陶潛評價荊軻是“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即使他劍術不精,那種不顧一切想要報答恩人的心情也使這樣一個看似鎮定冷情的英雄變得有血有肉,無比鮮活。或許正是那失敗的一投讓荊軻有別於其它優秀的刺客,他們大多接受過殘酷的訓練,荊軻則更接近平民的形象,讓我們覺得即便是失敗了,他的身上也凝聚著一股力量,彷彿又回到了那個路遇不平事,仗劍天下,十步殺一人的俠客。

荊軻確非一個成功的刺客,但他確是一個成功的英雄。也許他的劍術功夫未成,導致燕國的迅速覆亡,但不妨礙他最初的夢想。若沒有荊軻這樣的勇士,那些王侯將相不過是戰國這個大棋盤上一顆無用的棋子。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有些讀來略感淺薄和疏漏。不論成功與否,他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我願到戰國去看荊軻,讓歷史還原他最本真的模樣。

我喜歡荊軻 篇6

國二作文 ,612字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英雄,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人都值得我們喜歡。有的人喜歡民族英雄林則徐;有的人喜歡抗金英雄岳飛;有的人喜歡抗倭名將戚繼光;有的人喜歡……。而我卻喜歡刺客荊軻。

荊軻—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俠士。在燕國被秦軍壓境之際,毅然擔負起了救國的重任,決定為太子丹洗雪舊怨,解除燕國的危機,入不測之強秦去刺殺秦王。準備充分後,在易水訣別,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為了大義,毅然決定為國捐軀,頭也不回的消逝在瑟瑟的涼風中。因為荊軻的大義凜然,我喜歡他。

荊軻—一個臨危不懼的壯士。在人生地不熟的秦國,在戒備森嚴的秦王宮殿內,依然鎮定自若、有條不紊的談話,還鼓勵另一個刺客秦武陽要鎮定,解除因為秦武陽恐懼而讓秦王以及眾大臣產生的疑心。直到刺殺的前一秒,情形都在荊軻的控制之內。因為荊軻的鎮定以及坦然自若,我喜歡他。

荊軻—一個視死如歸的英雄。在肅穆的秦廷上,一方是強秦的大王,一方是弱燕的請降使者,力量的對比有天壤之別。但荊軻毫不危懼。在區域性上,反而是手持匕首的荊軻佔了上風,嚇得秦王繞柱奔逃,群臣手足無措,非常恐慌。最後,荊軻雖然沒有刺殺成功,受了八創之後,卻依然能倚柱笑罵。因為他的高尚精神,我喜歡他。

我們不去考慮“荊軻刺秦”是對是錯,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來看,他的所作所為都無愧於他“俠士”的稱號,他是鐵錚錚的漢子,我由衷的敬佩他、喜歡他。

與荊軻傾心交流 篇7

高一作文 ,800字

橫渡歷史的長河,穿過那層層白霧,穿越時光,我與荊軻傾心交流。

月光停滯在你的側臉,冷冷地散發著廣寒宮的寒氣,你糾結的眉心顯露出你淡淡的憂愁,我問你為何憂愁,你回答說:“此次刺殺秦王,我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旦失敗,丟失性命的可就不止我一個,恐怕太子丹殿下的生命也會危在旦夕,眼下秦即將滅燕國,若此次成功的話,對燕國百利而無一害,方可搏一搏,定要殺了嬴政,報答太子丹殿下的知遇之恩。”

看著你擔憂的神情,我知道你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擔心整個燕國的安危,一個國家的命運繫於你一人身上,我無法想象出你肩負的責任有多重,然而你卻沒有退縮,你堅定的神情暗示你將走上這條無方向的路。

昔日,你在城門邊與燕丹告別,你踏上了這條不歸之路。走到易水江邊,你的好友燕國琴師高漸離為你彈琴告別,就著這悲傷的琴聲,你仰頭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你毅然轉身踏上征程。

眨眼間,風捲乾草簾,黃沙被風吹起,吹亂了你的頭髮和衣衫,你揹著劍一步步走向咸陽。我問你是否孤獨,你卻回答說:“所謂劍客,就是與劍相依為命,劍是有兩面的,有時劍會傷到自己,但是要相信你手中的劍,必要時,它會替你做出選擇。”望著你手中那把閃著寒光的殘虹劍,我知道它的命運如何,然而我卻無可奈何,我無法阻止你那前進的腳步。

走進咸陽宮,你假裝與秦國議和,趁秦王不備,拔出手中的劍,可惜為時已晚,你被同行的奸人出賣。刀光影,揮舞彈指間,心飄搖,硃紅輕飛濺。那把殘虹從你手心滑落,裂為兩半,沾滿了鮮血,你轟然倒地。

你失敗了,搭上自己的性命。我問你後悔嗎,你輕笑著說:“大丈夫一心報國,無怨無悔,況燕太子丹有恩於我,豈能圖一己之利顧私下之安危呢?”即使失敗了,你卻無怨無悔,何等寬廣的胸懷!身為劍客,處在江湖之際,早把生死看淡,死又何懼?

夕陽如血,在凜冽的寒風中,仰望蒼穹,耳畔,又響起你那慷慨激昂的歌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眼中的荊軻 篇8

國三作文 ,808字

在中國,荊軻刺秦王歷來被譽為愛國主義的壯舉,“易水歌”也被評為“壯別”的絕唱。然而,對荊軻此行,我卻不敢言同。

對待人物問題,總有一個主場問題,如果站在人民利益的主場上,我認為,荊軻不過是個逆歷史潮流而行的跳樑小醜,一個有奶便是孃的惡棍流氓,一個被僱傭的亡命之徒。荊軻刺秦王實不足為後人所讚揚。

戰國幾百年,烽火遍地,兵戈不止,中原人口十無一二,真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迫切需要安定。要安定必先統一,百姓渴望統一就像久旱盼甘露那樣,不管是誰,只要能統一天下,給人以安定的生活,使人們安居樂業,就是對人民有利。而當時,秦王嬴政順應了這個歷史的潮流同時也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破晉,擄趙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眼看統一在望。而在這個時候,荊軻陰謀刺秦王,企圖扭轉大局,使歷史重寫,所以他的死,實在不值得同情與讚頌。

有人說,荊軻刺秦王的精神總還是不錯的吧,其實非也,荊軻本衛國人,他之所以捨身往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報太子的知遇之恩,但這是怎樣的知遇之恩呢?太子丹為抿私仇洩私恨,到處物色刺客,最後看重荊軻。據歷史記載,為了讓荊軻為他賣命,“太子丹造門下……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請看,才認識了幾天,就雞鴨魚肉,美女車騎盡他享用,這哪裡是什麼“知遇”,分明就是高價收買!所以,在我看來,他不過是個有奶便是孃的惡棍。

倘若以為荊軻“不怕死”“色不變”“箕踞以罵”就值得讚頌,那麼世上那些“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流氓,那些用高價僱來殺人的暴徒,那些為了某種目的而實行恐怖襲擊的狂人,都可以登上光榮榜了。

可見,荊軻刺秦王,從來就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光明正大的英勇行為。退一步說,即使是為燕國著想,行刺也不值得肯定。如果他有這個實力,可以打敗秦王的話,完全可以正面進攻,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過,話說回來,除去歷史的背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還真不失為一個為人讚頌的事蹟。

歷史將記住荊軻 篇9

高一作文 ,913字

歷史的巨輪輾過一個又一個的千年,時光消磨了英雄豪傑的那彷彿亙古不變的繁華哀傷。在這些早已碎成粉塵的過往裡,我多想回到兩千年前的易水河畔,問那人:悔否?

也曾有過少年的瀟灑,也曾不因世事而心中泛起波瀾,也曾只憑一腔熱血、俠義心腸而云遊四方,那時的美好令人眷戀,然而在年華一剎過後,他卻迎來了寒風蕭蕭的易水訣別。

徵音涕泣,羽奏驚心,來自遠古的樂律從厚重的雲層中傳來,吟唱著荊軻的悲壯與豪邁,在那個時代,無數人為他白衣冠以送之,他為著心中的“義”,帶著無數人的期望,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人生在世數十載,他為信義而活,亦為信義而亡。一朝刺秦,幾聲長笑,他的俠肝義膽終成千古英名。人們常言道:“英雄不把窮通較”。曾經風華正茂的青年,轉眼變化為塵埃。他的失敗加速了燕國的滅亡。欲速則不達,後人也因此引以為戒。儘管後人對於他刺秦之事眾說紛紜,然而歷史的眼光是公正的,它不會妄加評論,它會記住荊軻。但是,他終究是敗了,敗在了秦王的劍下,也敗給了自己。有人說,荊軻刺秦就是一場以卵擊石的鬧劇,而這個鬧劇的主人公荊軻不過是個荒誕愚昧的武夫,也有人說他是個空想連篇,不著實際的政客。然而他們是用自己的目光俯瞰著這已成定局的塵埃往事,不言其它,只言成敗。但是歷史的雙眼是明亮的,它不會妄加評論,它會記住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漸止,周遭的一切又歸於平靜,地圖散落在桌案上,地上還有未乾的血跡,炫麗的宮殿裡,珠寶玉器都是暗淡的,攝人的僅有荊軻那一如清水的眸,他笑道,無悔!

我想,這樣的人,別人或許終其一生也不會明白,在這世上,曾有那麼一種感情長久地存在過,它超乎生死、除強扶弱、一諾千金。這種感情絢爛而長遠,他用一時的行動換來了幾代人長久的記憶,他的名字也曾為天下所知,為人所傲,可在如今這過分理智、各謀其利的社會裡,卻是遍尋無果。他就像一盞長明燈,但是在歲月的沉澱過後,這盞燈逐漸淡入風塵。可是歷史的記憶是長久的,它不會遺忘荊軻,它會記住荊軻。因此,兩千多年後的我,才能在歷史的記憶中追逐那身影,盼望與之同行。

時間經不住流逝,歲月受不住蹉跎,年華經不住辜負,但歷史經得住時間的沉澱,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它將記住荊軻。

歷史將記住荊軻 篇10

高一作文 ,859字

瑟瑟的寒風在撫摸著壯士的臉龐;冰冷的易水在訴說著千年的冷悽;森森的樹林也搖擺著乾枯的手臂。一瞬回到千年之前,與那個他對視。看見了他心中的悲傷與眼中的無奈。

易水送別,北風寒,冷徹心骨;蕭蕭聲呼,悲於天,撼人肺腑。但淡淡的哀風隨著高漸離的擊築聲,我和而歌的聲音,漸漸消逝。留下的僅有對秦國的憤恨,與之後的激昂。

雪白的一片,對映著滄藍的一片易水,冰天冷月,殘陽似血,馬嘶聲咽,北雁鳴空絕。英雄也落淚。眼前的景象也慢慢模糊,淚水浸溼了他的眼睛。太子丹及賓客的身影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個白點。樊將軍的首級還裝在那個匣子裡發出淡淡的寒意。我再看了眼那個玉匣,在心中默默到:“樊將軍,我馬上會下去陪你了,同那暴君一起。”我越發感覺自己不能失敗,眼神慢慢地變得堅定起來,繼續走向那秦王的宮殿。

我買通了秦王的寵臣蒙嘉,他向秦王請示,秦王答應我在幾天之後接見我於咸陽宮。趁著這幾天的閒暇,我我走進了秦王的書房。看著那竹簡上一個個狂放的字眼。我竟一霎那的痴了!滿篇的雄心壯志無不透露出秦王的野心。一道道政治上的策劃,一篇篇戰勝六國之後的安排,秦國現在如此的強大,吞併六國乃天意也。我若刺殺了他,讓天下百姓仍處於戰亂之中,究竟是對還是錯呢?我心底一聲又一聲的疑問;太子丹離別之前的一個又一個的問候,更讓我拿不定主意。我沉默著,沉默著……又暗自思索了一會兒。眼神再一次變得無比堅銳,轉身便回到了我的住處。

幾天後,秦王果然召見我進入了咸陽宮。我手捧著玉匣子,身後,秦武陽捧著地圖跟著,他看著秦王,卻又些發抖,他感到害怕,人類面對死亡時不可抑制的恐懼。兩旁的大臣,一個個站在大殿兩側,而站在大殿上的那道身影無不透出一股尊貴的氣勢。“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他一定是當代秦王吧!我獻上盛有樊將軍首級的玉匣,又將地圖放在了桌上。再看看殿前那道身影,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猶豫。

圖窮匕現,我一把握住匕首,心也不由得緊張起來。我追逐著秦王,看著他臉上威嚴的神態已不復存在。兩旁的大臣身軀也不再挺直,就在這一瞬間,他們變得驚慌失措D道出了我的不屈和自傲!

歷史將記住荊軻 篇11

高一作文 ,856字

荊軻,是歷史上一位“失敗”的英雄。他沒有刺殺到秦王嬴政,而且還連累了其他無辜的老百姓。但,即使這樣,在歷史的悠悠長流中,荊軻卻不為人們所忘卻

古今中外,有著許許多多廣為人知的英雄人物,“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但是,荊軻做出同等行為時,有的只是狂妄自大的秦武陽在大殿上的大驚失色,但他卻能談笑自如,替秦武陽解除危機。

荊軻,是眾多刺客中沒有成功的那一個,但是,這並不能影響他在世間的英明神武的形象。人們為他鼓舞,他也勇敢無畏地去往強大的秦國。這件艱難的任務本不該落在他的肩膀上但出於自己的好友田光先生的請求,毅然決然地答應了幫助太子丹。他本來安穩祥和的人生就這樣被破壞了,他真是大智若愚啊!、荊軻,歷史將永遠記住你!

荊軻,刺秦過程慷慨悲壯,振奮人心,人們為他提心吊膽,他卻不顧所有,只為報答太子丹和田光先生而犧牲掉自己的性命,可是,他的行為給燕國最後招惹來了滅亡的禍患。燕國最終還是滅亡了,他的作為毀於一旦。荊軻,你真是莽撞了,但,歷史仍會記住你。

荊軻,被很多人讚頌了,司馬遷用了最長的文字記述他。他一個人的篇幅就超過了曹沫專諸,聶政,豫讓四個人的篇幅的總和,他會因此而感到高興嗎自豪?他刺殺過歷史上統一過中國的強大的嬴政,他與秦武陽進入秦國的中心地帶咸陽宮,不畏強權單挑秦王,秦王只能“環柱而走”,群臣也只能“盡失其度”。他是多麼的強大啊!當他被降服時,沒有和一些膽小如鼠的刺客一樣,如實招供,求得生機,他是即使被“八創”,也依然“倚柱而笑”,並“箕踞以罵”,這等風度,該是多少男子心目中的榜樣,女子心目中的英雄啊!荊軻,我想為他感慨,烘托他的刺殺秦王時的高大威武,歷史將會永遠記住這般的你。

荊軻啊!他是多麼令人仰望啊,後世的多位皇帝也一定想得到他這樣的忠臣益友吧。但是,繼他之後,就再也沒有他這般難以令人忘懷的刺客了吧,再也沒有在咸陽宮戰鬥幾分鐘,令秦王大驚失色的刺客了吧。但是,他的芳名千古不朽,將永遠刻在人們腦海中,將永遠在人們口中談論。

歷史將記住荊軻 篇12

高一作文 ,897字

戰國時期,諸雄割據,狼煙四起。在戰火紛飛中,中華民族迎來了一次文化的空前繁榮。百花競放,百家爭鳴,不少人的事蹟流傳後世。而燕國出了一個以感恩聞名的人--荊軻。

其實荊軻不是燕國人。荊軻生於衛國一個叫朝歌的地方。和商鞅的出生地一樣,都在衛國。我將他跟諸子百家扯在一起,不是要拿他跟孔子之流比較,是因為他是個縱橫家。“荊軻好詩書擊劍”,雖然司馬遷對他的興趣寫得不多,但這種人在戰國時期,也算不平凡了。荊軻喜歡“遊”。他去過榆次,到過邯鄲,也曾經與著名劍客蓋聶論劍。但我說他是從燕國出來的,因為燕國是他人生的轉折之地。

荊軻本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俠士。他來到燕國後,同隱士田光、高漸離還有一位狗屠結交。他人生的轉折發生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田光向燕國太子推薦了他。太子對他行以大禮,常請他出謀劃策,吃喝拉撒照顧得十分周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荊軻的不凡,不僅在於他的無畏,更在於他會感動,會感恩。

是的,荊軻留名千古,是因為他的感恩的心。

從現在開始,荊軻,一個在九州從未起眼的小人物,他將以自己的行動,讓世界為之一驚。

易水訣別,荊軻上車,終已不顧。帶上幫手,帶上匕首,帶上樊將軍的人頭,他要深入強秦,前方生死未卜。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的心情是沉重的。冒那麼大的險,值不值?但他還是去了,他決絕的去了。他在路上,更多的大概是沉默吧。就像空中正在凝聚的烏雲,濃墨一般厚重,並隨時能放出一道閃電,震驚世人,照亮天空。

荊軻失敗了,那又怎樣?歷代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那又怎樣?他的名字仍能在一千多年後,在我耳邊迴響。暫不論他刺秦是否合理。他當時只是為了感謝太子的知遇之恩。千里馬遇到伯樂,尚且高興滿足,何況人呢?荊軻死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流傳至今。而曾經訣別的易水,也在這些年中承載起珍貴的人文精神,成了無數人的精神寄託。

荊軻成名了,因為他的感恩,因為他感恩的由衷。“著名刺客”一詞不是最適合他的,荊軻塔下的評價更好—“義士”。

歷史將記住荊軻。他會感恩。感恩說起小,但認真地、徹底地做好小事的人,永遠不會簡單。

歷史將記住荊軻。我們將記住荊軻。我們的後輩也將記住荊軻。

我與荊軻的一天 篇13

國三作文 ,1458字

冬至時,我已身處秦宮。

大雪白了咸陽宮屋頂上的瓦,屋簷上幾隻神獸半身被埋沒在雪裡,緘默地不發一言。太靜了。雪埋沒了所有的聲音,我感知不到任何事物。我從未如此想念燕國往日鬧市的光景。在無數日子裡,在我尚且可以看見時,我在醉酒後街上擊築,荊卿和而歌,淚光與笑聲混雜著,刻印在往日時光中。

異國的烈酒滾下喉嚨,熱淚不知何時從眼眶流出。

驚愕,失望,厭惡,恐懼。當得知荊卿刺秦失敗時,我從太子丹臉上讀出了複雜的情緒。半晌,彷彿大夢初醒般,他跌在地上,蒼白得彷彿將死之人。他不曾為荊卿舉辦任何的追悼,半月前易水上的送別,彷彿是他能對如荊卿般剛烈正義之人懷抱的,僅有的尊敬。

可恨我只不過一樂師,既沒有勇氣踏上刺秦的不歸路,在國破家亡時也苟且偷生,被秦軍所虜。秦王惜我才華,又懼我在殿上時有害他之心,故廢我雙眼。在黑暗裡,在茫茫的混沌與悔恨中,我一次次奏響音樂,而大殿上無不稱讚者。我恨。恨自己的懦弱。樂器中早已注滿了鉛,只要我想,便可投向秦王,為燕國,為荊卿,報滅國凌辱之仇,但是我不敢。

我長嘆。太久的黑暗與躲藏,我幾乎忘記了世界原本的樣子。只是那天易水之別,我逼迫自己不能忘記。一遍遍瘋狂地回想,不能忘記。堅決不能忘記。我曾無數次想象過我的友人在面對秦王時的神態。是不卑不亢?還是驕傲睥睨?利刃出鞘時,他又是在想什麼?熾烈地撲向死亡時,他是笑著的嗎?

荊卿之勇,哪怕借我三分,我也不會於此苟活。英雄之覺悟,恐不是凡人可觸及之物。

不久後,秦王召我入殿,為他奏樂。我默然相許。

啟奏,初為角聲,半清半濁。手指撥絃,我閉上眼,明知無論如何都將是一片黑暗。

角聲之後便為羽聲,聲至清。彷彿又回到了易水畔,羽聲慷慨,荊卿和而歌。易水秋寒刺骨,白衣在風中獵獵作響。逆旅者從未奢望再還鄉,英雄義無反顧,而他欲守衛之人卻畏手畏腳,以小人之心猜壯士之量。樂聲激烈,如火,灼燒燕宮的火,踐踏燕地之鐵騎。

復又為變徵,至悲。還是那些回憶充斥著腦海,趕也趕不走。鬧市街頭名為高漸離的樂師遇見了太子丹的賓客荊軻,濁酒滾下喉嚨,化作人海間鏗鏘的歌,恰如荊卿之性格,從未向世俗之物屈服。街市上飛揚的塵土迷了我的雙眼,友人的身形逐漸模糊。

我皺眉,忽而停奏。大殿上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這裡不是燕國。我悲哀地笑。本應被稱做英雄的人成了逆賊。抬手,指節微弓;抬頭,無神的雙眼注視前方,我所恨之人端坐之位。落手。

宮聲亂,君驕恣。徵聲亂,勞逸苦。角聲亂,人民憤。忽而五音齊亂,國將亡。

我感覺到淚水從眼眶不受控制地流下,腳步在尚未察覺時便已啟程。奔跑著,從我所處之位到秦王王位不過十幾步,卻似過了一生一樣漫長。荊卿在那時是否也是如此地奔跑著?明知命不久矣,明知哪怕眼前的秦王死了還會有下一個秦王,燕國覆滅的命運不會有絲毫改變,自己只是徒勞無功。但還是無畏地奔跑著,只因為這顆心臟還在熾熱地跳動著,只因自己是“燕人荊軻”。

築與王座碰撞的聲音響起,我知道我失手了。但是這一切總算結束了。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無法從過去掙脫的老人,我追逐著燕國漸漸消散的影子,終將湮滅在歷史之中。然而荊軻,他將會永存,他的名字會被後世人銘記,是愚人,亦是英雄。

在秦王身邊人把我拖下臺階,利器貫穿了身體時,我忽而想起了我與荊軻離別前的那一晚。他微醺,手中酒杯盛滿了月光。

“荊卿此去,若一去不還,何如?”我聽見我自己說。

他輕笑,眉眼漸漸融入背後蒼白的月,身形忽而不見。秋風帶走了他的魂靈,吹散了他在易水畔的歌,只留我在原地,熱淚湧上失明的雙眼。

“便一去不還。”他不曾悔。

橫店秦王宮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0字

寒假期間,嚴冬的氣溫尚不算冷,我與父母從上海出發,前往我國著名的影視基地橫店進行觀賞。經過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順利到達了橫店,放眼望去路邊的香樟早已褪去了綠意,一排排緊密地靠在一塊兒,似是在依偎著互相取暖,度過寒冬。花壇裡的花朵早已不見蹤跡,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幾株不知名的花種,在這寒風蕭瑟的季節裡堅持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在橫店附近的酒店休息了一晚後,我們便出發前往第一個景點—秦王宮。秦王宮的入口是一道城牆,共有三扇門。據導遊介紹,由於先秦留下的遺蹟與史書記載有限,後人所重築的“秦王宮”與原先的模樣仍有差異。這三道門從外至內,皆是為了防止其他國敵輕易攻入城門而設定的。過了城門,便是一條約三四米寬的長道,據聞是古代官員前往正殿所用。沿路依著城牆走,入眼盡是“桃李芬芳,青草如茵”的絕美景色,這大概就是設計者別具匠心,讓橫店總能四季如春的創意吧。殿外的道路分為三段,每隔五米左右皆有一個狹長的花壇,其間種滿了“碧草”、“桃花”與不少修剪好的盆栽。遊人們一時驚歎不已,不少遊客拿出早已備好的相機,尋找適合拍攝的景物與其合影留念。我和父母選的是正中間的一條道路,一直走了十分鐘左右,才來到那直通大殿的階梯前。

石階足有999級,中間鋪著一條長長的紅毯,遠遠望去,似直通雲霄,氣勢不凡,令人不由心生敬畏。它的兩側仍種滿了一排排綠草,看上去使得莊嚴雄偉的大殿平添了幾分勃勃生機。

石階之上,便是那巨集偉雄壯的主殿—四海歸一殿。秦始皇在位之時,便一直謀劃著一統天下的策略,“四海歸一殿”便是這雄心壯志的縮影。殿內以金色為主色調,目之所及,盡是一片金碧輝煌,無一寸不是精雕細琢、端莊肅穆,令人讚歎不已。

殿內遊人極多,面積也極廣,繞過正中的一週長廊,再走過地下宮殿,便出了景區。一直來到清明上河圖時,我仍未從方才的震撼中回過神來。

橫店的秦王宮,至今仍清楚地映現在我的腦海中,每每看到這三個字時,那一幕幕氣勢恢巨集、雄偉磅礴的畫面總會一齊湧上心頭。

我心中的荊軻 篇15

高一作文 ,899字

明知是死地,你卻蹈火不顧!狂風怒號,是為你壯行;易水揚波,是為你悲吟!

作別太子丹和他的賓客,你踏上了刺秦的不歸之路,你為了許下的諾言,拋開兒女情長,不顧生死,毅然決然地走向通往死亡的大門,緩緩地,推開它……

生逢亂世,你卻不擾不驚,而是把酒而歌,放曠不羈。在國難當頭之時,為了國家和黎明百姓,你謹守你的承諾,肩負起刺秦之重任。挾一把匕首,闖入秦宮。

你對自己的國家忠心耿耿,你的背後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和執著的信念支撐起的大寫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你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不知深入虎穴的險惡嗎?你當然留戀也當然知道,但你義無反顧地去了,去的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你去了。

除了忠勇,你更是一位智士。你的智是“身處江湖,心繫天下”的大智,你以獻樊於期首為由見秦王,足見你深謀遠慮;你以千金之資厚遺蒙嘉,可見你籌劃周密;秦宮覲見,你顧笑武陽併為其掩飾恐懼,更見你隨機應變。但卻因為一霎那的猶豫,因為希望生擒秦王而錯失良機,以致招來殺身之禍。但你卻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換來了秦國統一、天下太平。你的智在匕首擲擊秦王的霎那間,照亮了戰國時代的天地。

你敗了,卻又勝了,敗在遲疑,但勝在你敢於向秦王挑戰,讓那個後來統一了六國的大人物永遠記住了你。你早已高歌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雖然人們懷疑你的作為是否能作為忠勇的代言詞,但從未有過一個人懷疑你的謀略。

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涼慨嘆;素衣單車,捲揚起凝重的長河落日;千金雖重,重不過你慷慨一諾;匕首寒光,也難比你炯炯雙眸。可誰知,大勢所趨,獨木難支,一統天下的洪流,也斷非一個人可以阻遏。

如此一生真可謂:

身入狼邦,壯志匹夫身先死。

心存燕國,寒風易水古今流。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一壺濁酒,飲盡萬世滄桑;一句諾言,看清凡塵肉身。刺秦之行註定不歸,易水亦為壯士哀,西風也為英雄淚。秦廷行刺,你將一腔熱血濺灑在秦宮;圖窮匕見,你將忠義保留到倒下的一刻。失敗,雖奪走了你的生命,但卻賦予你傳奇的一生。

壯哉!荊軻!

與荊軻相逢 篇16

國二作文 ,903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題記

易水河畔,你坐在馬車上,眺望著遠方,似乎在思索著什麼。從你冷峻的面龐上,我秦舞陽看不出半點懼色,你可曾想過,我們這次要去刺殺的。可是秦王,那個志掃六合的秦王嬴政啊!

你仍然沉默著,直到易水河畔響起重重哀樂,你的摯友太子丹,高漸離無不淚如泉湧。哎!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別無退路!即刻啟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到了秦國的客棧,你安頓好物品,拉著我走到內屋,環顧四下無人,悄悄地對我說:“此行極為凶險,不論秦王生死,我必客死他鄉,次日刺秦之時,乃是荊軻斃命之日。你為需要做的,就是撤離,我已備好馬,你一定要平安歸燕。”聽完這繁華,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天下怎能有如此豪邁大義之俠士,能與這樣的豪傑相逢,我此生無憾!

翌日,你我二人走進那金碧輝煌的秦王殿,看著那高高在上的秦王,都不禁握緊了拳頭。正是這個暴徒,讓無數人失去家園,他那些虎狼之師鐵蹄所踐之處無不生靈塗炭,但凡敢於反抗的人,皆被其屠戮。

列位兩旁的鐵甲軍,凶神惡煞地我這刀槍劍戟,目露凶光,讓人直發毛,我的雙腿開始不受控制的抖動,臉色也開始變得蒼白。你斜眼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充滿了失望與輕蔑,一句耳語清楚地傳入我耳中:“廢物!”

我沒有反駁,只是看著你一步一步走向暴君,展開地圖,神情自若的給其講解,直到圖窮匕見。你一把奪起那淬毒的鋒芒向秦王刺去,但掉落的,並非秦王的項上人頭,而只是一塊華麗的衣布,那匕首也死死嵌在了柱子中。秦王震怒了,他一把抽出了寶劍,寒光一閃,利劍貫穿了你的胸膛,你口吐鮮血,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沒有起來。

我大叫一聲,環顧四周,一切都消失了,唯有我手中捧著一本《史記》,剛才的一切都只是驚鴻一夢,刺客列傳中所記述的荊軻刺秦的故事仍歷歷在目,我久久不能平復心中的悲情。

一滴眼淚不自覺地從眼角滑出,荊軻兄,與你相逢,真好!

耳畔再次響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悲歌……

遊秦王宮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4字

秦王宮,不是秦代王宮,而是模仿秦代建築風格修建的仿古建築。

行走在秦王宮,身邊到處充滿歷史的氣息。走道中,身著古裝的宮女太監行色匆匆,牆壁上的龍頭圖騰充滿威嚴,“四海歸一殿”中皇帝的龍椅彷彿在訴說著朝代的變遷,“三宮六院”中亭臺樓閣相互交錯著,還有那一條條懸空的幽幽長廓,這一切,構成了秦皇漢武的莊嚴儀仗,讓人恍如穿越時空來到了秦朝。

來到藏書閣,那高過人頭放滿竹簡的書櫃,使我不太相信毛澤東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雖然我知道,這只是根據民間傳說造出來的,但是,我彷彿看到了秦始皇坐於書案前刻苦攻讀的景象。

走進地下皇城,一個個仿製兵馬俑擺在面前,它們有真人真馬大小。陶馬身上鼓起一塊塊健子肌,四蹄騰空,彷彿下一秒就會越出護欄來到我們身邊。兵俑栩栩如生,倘若你不細看,真的會把它們當成是秦代穿越而來的武士呢!

不知不覺間,我已身處“御花園”了。且先不說園中遍地的奇花異草,也不談那園中奇形怪狀的假山岩石。就說說那當年公子王孫的遊玩之處。竹林小亭中,一把古箏安靜地放在小桌上,透過古箏,彷彿可以看到窈窕淑女指尖划動,流出一曲讓人無比陶醉的音樂,再看那古松下吊著的鞦韆,在風中微微搖晃……這古風古韻怎一個“醉”字了得!

置身這氣魄莊嚴的皇宮中,我陶醉了,彷彿穿越到了大秦盛世,覺得自己就是一統天下的“孤”了。不過,“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眼中的荊軻作文600字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2620字

【我眼中的荊軻】

張露琦

易水之上,寒波漸起,朦朧之間彷彿看到了荊軻漸行漸遠,終已不顧的背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聲縈繞耳邊,變徵之聲中唱出了一個刺客——一個偉大而失敗的刺客赴死時的決絕和悲壯。

前期的準備工作都是好的,樊於期在荊軻的勸導下自殺了,直到死時也認為自己是為了報仇而死,為了報收留自己的太子之恩而死的。可是最後他的死只是幫助荊軻有一個名垂千古的機會而已。拋開這一點不看,可憐的樊於期真是白死了。徐夫人的匕首想必也是物有所值的,畢竟是要刺殺秦王嗎,再淬上點毒,只需要荊軻隨便在毫無準備的秦王身上隨便劃出來一道口子,就不怕他不死了。可是刺客荊軻欲生劫之,於是,天下之利匕首也白求了。不管怎麼樣,認識荊軻的人是總要為著偉大的刺客送行的,穿一身白衣,帶一個白帽子,在易水之上奠定了荊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刺客地位。寒風穿過白衣打在賓客的身上,真冷啊,沒關係,荊軻高歌變徵之聲,一個個有熱血沸騰了起來,恨不得誰都想提著匕首去殺了秦王。不過,又一陣寒風吹醒了他們,誰都知道這是趟無論成功與否,都有去無回的刺殺呀,不然穿什麼白衣白帽,祭什麼祖宗天地,讓荊軻自己去,自己回來不就得了。到底是荊軻有膽量,可嘆膽量有餘,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蒙嘉那兒就更下功夫了,蒙嘉喜歡錢,巴巴兒把錢送過去,打聽打聽喜不喜歡美女,再送點兒美女過去,蒙嘉和燕國的美女睡在燕國的金山銀山上,見秦王這事就有譜了。

見到了秦王,看這秦王挺高興,也是,能不高興嗎?想殺樊於期,樊於期的頭就送來了;想要燕督亢之地圖,這不也送上門來了。龍心大悅,什麼帶刀侍衛,御前護衛的,都到殿下等著去。這架勢就是刺客的天堂啊,荊軻不卑不亢,不緊不慢地走向秦王,又重溫了一遍夢裡都在想的刺殺過程,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振其胸,可現實總是殘酷的,下了大功夫準備的荊軻被秦王刺了八劍,而毫無準備得秦王卻毫髮無傷。荊軻保留著最後一點點的尊嚴,倚柱而笑,說:“本欲以生劫之。”笑話,所有的準備,所有人的目的,都是讓荊軻殺了秦王,可他卻說:“生劫之”,聽著多荒唐呀。也許是想生劫了秦王,也沒準兒是保留另外一點點的尊嚴才這麼說的,誰都不知道了,可能這樣才會留給後世之人無盡遐想。

這段歷史裡,沒有誰對誰錯,一百個人看,有一百種想法。我眼裡的荊軻是個偉大卻又失敗的刺客。他做了別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刺了別人想刺卻不敢刺的人,卻始終辜負了他的使命,辜負了樊於期的命、太子丹的信任和燕國上下的努力。

當有一天說起刺客,我一定先想到荊軻,這便是他留給後世的功名。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散開的水霧中荊軻的身影又遠了,可能當他決定不回頭時就已不在乎俗世的看法了。

【我眼中的荊軻】

龍玉坤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學習完《荊軻刺秦王》一文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易水刺骨的冰,冷風呼嘯而過,刺客荊軻,明知自己再也無法平安回到故土,卻依舊頭也不回的駕車而去,悲壯的氣息明顯的過分,連我都鼻酸了。

荊軻或許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刺客,即使準備周全也未能完成刺殺嬴政的使命,未能報答太子丹,未能完成樊於期的願望。可在我眼中,荊軻與其他專業刺客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刺客。

對他來說,刺殺嬴政絕不僅僅是一個赴死的任務,他肩上是國家的存亡,是成百上千人的生死大計,是太子的尊嚴,將軍的生命所承載的大事,同時關乎了他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他的有勇有謀,詳盡的準備,對太子的誓言,一切都那麼清晰;他的高歌,遠去的背影,又有誰能懂?大殿之上見到秦王沒有絲毫畏懼,之一匕首與秦王搏鬥,被八創之後倚柱笑罵,未能報效祖國,更陷國家於危難之中,他內心的痛苦比自己失去性命要重得多。此時他是否手法專業已然不那麼重要,因為他是一名勇士,在國家的多事之秋挺身而出,意志堅定,視死如歸,大義凜然。

其實在我看來,即使荊軻成功刺殺秦王,也免不了燕國被滅國的慘劇,況且他也低估了嬴政本人的武力和智慧。嬴政作為後來滅六國,統一中華,創作歷史的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自然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刺殺物件。荊軻大概不僅輸於劍術不精,也輸於未能佔得“天時地利人和”,輸給了歷史的必然吧。然而他也因此流傳千古,被世世代代的人所熟識,被評價、被研究,成為歷史長河中十分清晰的一顆星。

我想荊軻究竟是怎樣的人,我無法完全看透,但我認為他是矛盾的、悲壯的。從年少流浪居無定所,到四處論劍不被人賞識,終於來到燕國被收留,但一直無用,只能每日與好友醉於深夜,回憶往事而淚流不止。他多麼希望自己被重用啊!可到用他時卻只能將自己的性命一同交付了。自視懷才不遇,必當死而後已了。

然如此刻我的心情,想到幾天前看到的歐陽修的《蝶戀花》中的一句: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我眼中的荊軻】

李原

我眼中的荊軻,可化作一字便是“忠”。

他有著孔明一般的嚴謹妙計,卻因小失誤以死告終。但他又有岳飛精忠報國的勇氣和決心,這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歸於一字,原因仍是“忠”。

秦國進軍燕國危機之時,荊軻將自己的謀略告訴太子丹,最終通過自己能力得到信物,同時私下籌備,得到必殺器乃毒水浸過的匕首,欲與年十二殺人的秦武陽一同完成任務。通過以上策略與籌備工作可直觀表現荊軻非凡的謀略,同樣這也是忠,是無限忠心迫使他思考出無限智謀。

至秦,儘可將匕首藏在信物內,“圖窮而匕首見”可因小失誤未能刺殺成功,後荊軻堅持不懈,同時周圍的大臣同秦王被嚇得驚慌,不幸的是荊軻仍是逃不出劫難,被刺傷,以失敗告終,但他仍留下一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的豪言。“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也是蔑視強暴豪壯的英雄本色。他不畏懼,敢與秦王“舞劍”,即使結局早已了之。然而他的勇氣也是忠,忠於國家的使命。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般豪言壯志,聽了怎麼不使人潸然淚下!荊軻用一心的忠誠換來楚國的氣勢,贏得太子丹的認可,從而得到國家對他的敬意,也許現在我們還不足以承擔國家的重擔,荊軻的品質仍值得我們學習。

人固有一忠,得常心,行千里。

荊軻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51字

《荊軻傳》主要講述了荊軻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劍客,他在衛國時因為只喜愛讀書和擊劍,不願和別人發生衝突,所以沒有人理解和賞識他;荊軻到燕國後遇見了田光,得到田光的賞識和厚待,才成就了他一生中上天註定的那個身份——成為一名刺客。他在田光的推薦下認識太子丹,被太子派去刺殺秦王,但最終失敗,被秦王和侍從夏無且合力殺死。

田光看出荊軻內在的天賦之後,認為他可以承擔重大的使命,為了能夠成就荊軻成為一名刺客,田光不惜自刎而死,希望可以激發荊軻內心的血性;同樣樊於期亦是如此,他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荊軻的身上,為了使刺殺秦王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他甚至主動獻出了自己的首級作為信物。可見在田光和樊於期的心裡,生命的可貴不能和刺秦的重要相提並論,為了這個崇高目標,他們可以把生命託付給值得的人。

而荊軻儘管最後行刺的意圖為秦王所識破,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依舊盡全力完成他作為一個刺客的使命。他為人最講究一個“義”字,至死也沒有投降。在被夏無且重創後,他已經明知自己失敗,走到了生命盡頭,竟然還“倚柱而笑”,這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豁達,想必這個笑容也應該是他對自己這一生的交代吧。

荊軻的一生,雖沒有成就什麼了不得的大事,還為自己唯一的任務獻出了生命;儘管他辜負了田光和樊於期的期望,沒能成功殺死秦王嬴政;但作為一個刺客,他是盡職盡責的。而最令人感嘆和欽佩的,是他早就明知無論刺秦成功還是失敗,都逃不過死亡的結局,但他依然無懼無畏,慷慨赴死。這種勇氣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秦王的劍下,也許是荊軻生命的歸宿,可他的精神,卻沒有盡頭,將被傳承下去,發揚下去。而這,一個刺客的俠義精神,也正是中華民族千年以來始終在傳承著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了一個心中的“義”字,人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付出生命,遠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到為了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心懷大義,都具有崇高忘我的精神,這樣的偉大精神,著實值得我們學習,成為我們心中共同的榜樣。

荊軻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21字

人的一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平平淡淡,不被後人所記住,有些人則轟轟烈烈,荊軻和他的朋友們就因為刺秦王而名留青史。

有人認為他死的太悲慘了,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的死是值得的,秦始皇一生又親手殺過幾個人呢?同他的死中含有了他一生的義,田光先生的義,樊於期和鞠武的義,所以他的死是值得的。

田光先生是一個隱者,看透了整個朝廷,看穿了太子丹,明白了他的疑心和陰險,但聽了太子丹的請求和對事情的謀劃,他仍然是舉薦了荊軻,沒有當面回絕。但當太子丹讓他不要洩露訊息時,他笑了一下。是嘲笑,他也許覺得這個太子太多疑了,是苦笑,他想,我田光的人品有那麼差嗎?我不如以死來證明我的人格,來告訴他:我不是那無恥、賣國的人。回到家,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以死來證明了他的義。

荊軻是故事的主人公,義的表現更為突出。田光是他的伯樂,在田光推舉他為國出力時,義不容辭就去見了太子丹,這是他對於朋友的義,也是對國家的義。雖然太子丹對他不信任,一直催促他,讓他去刺殺秦王,他在出發後明知去就等於送死,但仍然和副手秦舞陽划船去了秦國,留下了千古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地體現出他不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而是一個使命必達的人,體現出了他的義。

他帶著樊於期將軍的首級和燕國地圖前往秦國。透過地圖,可以看到那把劇毒的匕首,正散發出陣陣寒光,照滿了佈滿荊棘的道路,讓他繼續走下去,但他或許已經知道,他可能會讓太子丹失望的。

最後,他和秦王在大殿上你追我趕,但終究中了秦王那驚慌的八劍,苦笑了一下,彷彿想起了自己對田光,對樊於期的承諾,然而事到如今,又只能帶著遺憾去見他們了。他又彷彿候想起了易水之別燕國官員白衣白帽送行時的場景,彷彿想起了太子丹對自己的告誡:“活捉秦始皇!”但事到如今,哎,想活捉秦王是不行了。

說起義,讓我想起了不少歷史人物。南宋的文天祥,在宋朝已經滅亡的時候,在威逼利誘面前,他沒有投降而是寧死不屈,留下了豪言壯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朝的于謙,在明英宗被俘,全國上下手足無措的時候,他站了出來,說:“既然英宗被俘,不如另立一個皇帝。”正是因為這樣,明朝才得以延續了十五年,雖然被凌遲處死,但仍留下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話。

他們都擁有著一個“義”,是我們所不斷追尋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