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弟弟相關作文20篇

接弟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2字

這段時間,媽媽讓我去接弟弟,讓我體會一下做家長的感受。

第一天,放學了。爸爸先來接我,接完我以後去接弟弟,爸爸讓我上去接弟弟,我爽快的答應了。於是我跑上樓梯,來到弟弟的教室,在那裡等了好一會兒,弟弟終於放學了。弟弟的老師看到了我,於是就問:"你是盛宇軒的哥哥嗎?”我回答:“是的。”老師獎勵了弟弟一枚貼紙,然後說:“盛宇軒今天當小老師了,非常棒!”我聽到以後心裡高興極了。

過了幾天,我又去接弟弟。來到弟弟的教室,在門口等了一會兒,弟弟放學了,我走進去一看,弟弟坐在一張小椅子上,老師正在掃地。老師對我說:“盛宇軒今天把王老師的花瓶打碎了,我讓他靜坐5分鐘,2分鐘沒過,他又把我的花瓶也打碎了。”於是我聽到以後,心裡很生氣。對老師說:“5分鐘怎麼夠,應該讓他坐十幾分鍾。”

通過接弟弟,我懂得了做父母很不容易。如果我們表現好,父母就會開心,如果我們表現不好,父母就會擔心。我爭取做一個不讓父母操心的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 篇2

讀後感 ,805字

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裡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姐姐。姐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裡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裡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讀弟子規深有感,聖人指引我向前,尊老愛幼應在先,親情友情記心間,孝敬父母無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歡,家庭和諧國平安,為國為民做貢獻!

我的表弟是個“打仗迷”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1字

在我的記憶裡,我有很多很多的好夥伴,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我的表弟,他是一個“打仗迷”。

我的表弟,他的名字叫鄧子健。他的面板被太陽晒得黑黑的,但估計也有遺傳的因素吧,因為我的姨丈也是黑黑的!不過,我真敢說,如果他在黑點,就成了非洲黑人了!

我和鄧子健是同年不同月出生,他比我小兩個月,現在我們都讀三年級了。我倆的成績不分上下,要麼我高分,要麼他高分。我們就這樣比來比去。你猜最後怎麼著—打平!所以,我們不在成績上分高低,我有我的好習慣,他有他喜歡的愛好!

讓我來說說鄧子健的愛好吧。

那一次,我帶著《張秋生小巴掌童話》、鄧子健帶著他的道具—自制的紙槍和媽媽、大姨一起去看望婆婆。一到婆婆家門口,鄧子健就衝進屋裡,打開了電視,按到有打仗電視劇的頻道,扛起了他的道具—紙槍,一邊看電視一邊在旁演起了打仗的戲,嘴裡還不停地發出“dididi……”

我看著鄧子健,覺得好笑又好玩,但我不會跟他玩這個打仗遊戲的,就跑到一邊看書去了。可當大姨表揚我愛看書的時候,鄧子健馬上反抗:“媽媽也要表揚我,愛打仗,保衛國家!”

看,這就是我那個可愛可親的表弟鄧子健—打仗迷!

《弟子規》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04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它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也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內涵廣播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麼定,起筆很正要。在這裡,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社會觀。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雖然這些文字和內容對於我們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有點難,但是我會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來理解它。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她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從今以後我一定好好學習,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建立好友誼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社會上尊老愛幼,在家裡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再頂撞他們,幫媽媽多做點家務,做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

我要讓我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兄弟同心 篇5

高一作文 ,1012字

記得那是幾年前,我們家蓋房子。四叔家正好和我們家一起蓋房子。裝修房子時,四嬸沒有徵的媽媽同意從我家拿了一些裝修材料,結果被媽媽無意中發現了。一番吵鬧後,兩家的關係變得疏遠了。偶爾見面雙方都視若無睹。本來挺和諧的兩家,被那個工人弄得不想往來。媽媽甚至直到四嬸去世也沒和她說過一句話,除夕夜也不例外。

直到有一天四叔家的弟弟突然跑來,對我們說:“快!我媽媽暈倒了!快去看看吧!”我爸爸媽媽立刻去了。誰知過了兩天,他的媽媽就去世了!這是一個晴天天霹靂!四叔屬於無業遊民,每天到處找工作,但總因要求太高而找不到工作。弟弟的生活一下子沒有了著落。於是照顧弟弟的重擔就落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了。

爺爺奶奶都將近八十歲了,身體也不好,還要照顧弟弟。為了照顧弟弟,奶奶更是辛苦。每天早晨天不亮起來給弟弟做早飯,送他去上學,還要擔負起他的學費!生活本來不富裕的奶奶一家更是雪上加霜!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叔們去四叔家,把他好好地訓斥了一番。但他無動於衷。為了讓四叔好好的生活下去,也為了早日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大叔們四處央人託關係,給他找工作,好說歹說他都不去幹。

四叔依舊每天四處按自己的高標準找工作。後來,他居然找到了一個工作(為人家開載重車),這個工作非常累,也較危險(一般晚上開)但賺錢也多。但是幹這個工作需要資金的投入,四叔早已經窮的叮噹響了,還欠了許多外債。有一天他低著頭像大叔們借錢,哥幾個沒吱聲,父親虎著臉恨恨說:“早幹什麼來!”。但第二天,兄弟們還是把錢送到了四叔的手上。也許是兄弟的情意感動了四叔,他像變了一個人,每天早起貪黑的幹活,對弟弟也開始關心了。

就在四叔生活漸漸走上正軌,大家都為他高興的時候,麻煩又來了了。四叔的車被一群無賴扣留,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聽說這事後,兄弟幾個都跟著著急上火,為他四處奔走。爸爸每天電話不斷!有時吃飯吃到一半接一個電話,撂下碗筷,就出去了。大約一個星期後,事情被解決了,那幫人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四叔更加賣力,終於還清了外債。弟弟的一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寧靜。

前年,八月十五的時候。十幾口人都聚爺爺家在一起吃飯,四叔突然嚎啕大哭!我們都非常驚訝!他抽噎著說:“以前是我犯渾,我對不住大家呀,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在場的人都落下淚。媽媽紅著眼圈說:“當年真不應該和弟妹計較。”當晚,爸爸兄弟幾個都喝得酩酊大醉。

在親情面前,無論什麼樣的隔閡都是微不足道的!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

《弟子規》引領我成長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88字

它是一部歷經千古的傳世之作;它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智慧錦囊;它更是一位言傳身教,指點迷津,使人不走向歧途的導師—《弟子規》。

今年寒假,我與媽媽一起共讀《弟子規》,讀到不懂的地方,我便問媽媽;讀到與我相關的地方,媽媽就做點評。“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二十四個字,字字珠璣,句句精華。其中,讓我感悟頗深,收益良多的還是第三門課—“謹”。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幡然大悟。對啊!我們每天何不早起,做些有益身心的事,充實自己呢;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比如晨讀。晨讀是我們學習生活中的黃金時間。我無可否認,晨讀給了我很多的收穫。

清晨的一縷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微涼的空氣伴著晨曦,讓人神清氣爽。早起的懊惱通通被丟擲腦後,只想在悠悠的陽光下輕聲誦讀。平時難記的英語單詞也好,語文課文也罷,在清晨,那一個個詞句,一句句英語,都讓我覺得分外可愛,分外親切。不知不覺之中就將英語單詞和語文課文熟記心中。

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此刻的寶貴時光。初讀這段話的時候,我羞得滿臉通紅,真恨不得挖個洞把自己埋進去。你可別看我上學期間生活作息有規律,每天早睡早起。可一到了比較漫長的假期,就肆無忌憚起來了:每天晚上不到九點半不去睡覺,導致了第二天早上頂著兩個車輪般大的黑眼圈出來,活像個國寶似的。媽媽也無可奈何,哭笑不得地說道:“你啊!活該!誰叫你明天這麼晚才睡!自食其“惡”果!”但自從我讀透了《弟子規》後,許許多多的壞習慣也就“煙消雲散”,“隨風飄遠”了。瞧!星期天的早晨,陽光暖暖的,懶懶的人們都還在被窩中矇頭大睡。而我,已經做好了一天新開始的準備—晨讀。飽食了一頓“美味佳餚”後,我才心滿意足地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去吃早飯了。哈哈!我這“脫胎換骨”的改變,還多虧了《弟子規》呢!它讓我懂得了很多,收穫了很多,領悟了很多的道理。

它是一位良師,是一位高尚、智慧、又富有內涵的長者;同時,它也是一盞照明燈,指引著我們向成功的殿堂努力前進。

謝謝您,《弟子規》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4字

在寒假期間,我和父母共同閱讀了學校贈閱的《弟子規》,感悟到人生真諦。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禮儀全都濃縮在了這二十四個字上。

我邊閱讀該書邊完成每課後的評量表,真是感慨萬千。當我讀到“謹”那門課時,眼前又浮現出不久前的那一幕:那天,我借了好朋友小西的一本關於偵探的書並約好第二天歸還,但因為當天沒有看完,我懇請小西延遲還書時間,可他卻指責我不守信用,當時的我被他的話惹怒了,狠狠把書扔給他。從此我們從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變成了關係冷淡的陌生人。自我讀到了《弟子規》中第三門課的“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時,感到了深深地愧疚與後悔,當初沒有按時還書是我的不對,不應該說小西小氣。一想到這,我馬上向小西真誠地道歉並懇求他原諒我,因為我知道“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弟子規》又讓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了。

謝謝您,《弟子規》,你不但讓我及時醒悟,還讓我改掉了陋習。上個週末,做完作業的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望望書房內的“垃圾堆”—書,作業本、筆……算了,待會兒媽媽會幫我收拾了。正當我想離開書房的時,猛然間想起了《弟子規》中最後一課講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對啊!作為小學生,當然要把書房收拾整齊啊!這是一個讀書人應該做到的。幸好我及時清醒,我立刻將學習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還給每本書安了一個“家”呢!媽媽進來看見了,對我讚口不絕:“我的兒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懂事了?”我連忙說:“媽媽,是《弟子規》規範了我的言行啊!”“看來國學經典的力量真大啊,《弟子規》真的改變了我的孩子。”媽媽邊說邊欣慰地笑了。

是啊,是《弟子規》改變了我啊!現在的我吃飯不再挑三揀四了,見到長輩打招呼、問好,看見別人的惡行馬上反省自己……

謝謝您,《弟子規》!它如同一把標尺,以後的我一定要用這把標尺每時每刻測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學習踐行它,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行。

弟子規伴我行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0字

我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夥伴,它既是一位教給我許多道理的良師,也是一位可以與我傾心交談的益友,它就是《弟子規》。我知恩圖報、待人誠懇、尊老愛幼……等許多優良的傳統都是來自於它。

我開始讀《弟子規》時,只感到字墨清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後來認真翻閱,才明白這是一部關於如何擁有良好的德行的典籍。一個個趣味橫生的小故事看似簡單,其實裡面蘊藏著大智慧。比如說“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這句話我相信你已經倒背如流了吧!可是,其中的道理你有沒有領悟到呢?

在一次期末考試的時候,數學難題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我襲來,我一路上過五軍斬六將,眼看就要到達勝利的終點了,卻被一道難題擋住了去路。我絞盡腦汁,卻始終想不出這道題的答案。我有些洩氣了,心想“不就五分一題嘛,沒了它我照樣可以拿優分!”當我正想停筆時,好夥伴在我耳邊提醒道:“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對呀,在這個關鍵時刻,我怎麼能半途而廢呢?於是,我儘量使自己平靜下來,一絲不苟地梳理著解題思路。在下課鈴響之前的幾分鐘,我終於把那道難題迎刃而解,然後我把答案寫在了試卷上,把卷子交給了老師。第二天考卷發下來了,看著那鮮紅的100分,我欣喜若狂,心中的快樂無法形容。《弟子規》教會了我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才能取得成功。

品讀《弟子規》,就是品讀一種感動;品讀《弟子規》,就是品讀一種力量;品讀《弟子規》,就是品讀一種美好……弟子規的作用真大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踐行《弟子規》,同做道德中國人吧!讓那朗朗的誦讀聲縈繞於校園上空!

讀《弟子規》有感 篇9

讀後感 ,568字

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床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說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 ……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裡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悅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後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裡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裡找個洞鑽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著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裡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我與經典相伴——讀《弟子規》有感 篇10

讀後感 ,915字

《弟子規》就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好書,這本書將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將是我們受益一生的書,讓我感悟最大的就是入則孝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慢吞吞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卸偷懶。

以前反應慢是我的一慣壞毛病。記得有一次,我正看著電視,媽媽對我說:“吃飯了,韜韜。”我毫無反應,眼珠子盯著電視一動不動,媽媽又叫了幾遍,可我把媽媽說的話當作“霧裡聽雞叫—當聽不見”這下媽媽可生氣了,她連忙跑到電視機前,“咔”的一聲關掉電視,還嚴厲地批評我。我沒有辦法,只好來到飯桌前,但心裡不服氣呢!還有一次,爸爸早上叫我去買豆漿,我心裡很不樂意,就拖拖拉拉地磨蹭,結果用了幾個小時,才把豆漿買回家,結果被爸爸罵了一頓。但自從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裡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在《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會了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為了我們的好,我們應該心懷感激,現在,我真想向爸爸媽媽道歉,說一聲:“爸爸、媽媽對不起!我錯了。我以後一定聽你們的話,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有一天放假,媽媽生病了,頭重腳輕,全身乏力,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正巧爸爸出差了,我想起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盡心盡力地給予照顧。我馬上用手摸摸媽媽的額頭:呀!真燙!我立即拿來探熱針,放進媽媽的腋下。“嘀-嘀-嘀!”40度!我嚇壞了,連忙打開藥箱,東翻西找,終於找好藥了。雖然這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但我顧不上擦,便整理好藥箱,放回原處,並迅速調好藥的份量,把沖劑倒進熱水中用筷子攪拌均勻,這時我想起了“漢文帝親嘗湯藥”的典故,我把藥放進嘴裡嚐了嚐,待合適了再一口一口喂媽媽。媽媽生病那段時間,我還煲小米粥給她吃,經過我的精心照顧,媽媽很快恢復身體,她直誇我是好孩子。

《弟子規》這本經典之著令我受益良多,在《弟子規》中,我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理解到無窮無盡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行《弟子規》吧!

讓《弟子規》伴我們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