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碎片湊成整片相關作文20篇
把碎片湊成整片 篇1
把碎片湊成整片作文8 ,787字我生活在碎片化時代,我也有過迷茫有過疑惑,可是我依然在努力,努力把自己的碎片時間湊成整片。
碎片湊成整片,需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在學校,我是排頭,每天早上都要收很多作業,偏偏在早自習前還要抄寫,有些排頭一邊等著同學們一個個慢悠悠地交上來一邊寫著作業,寫一會停一會,本來一個完整的寫作業時間被分成了碎片,這已經是常態。而我不想這樣讓自己被碎片化的時間支配,我試著改變,每天到同學們身邊問他們要作業,然後快速的整理好交給課代表,剩下的完整時間用來寫作業。慢慢的我發現,這樣我能更快的投入到作業中,更好的完成作業。
在家裡寫作業時,我以前總是邊玩手機邊寫,效率很低,越做越沒有心思學習,又是一片片碎片!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麼多碎片拼起來!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做一個小時玩五分鐘手機,一開始寫作業時心裡癢癢的,總想著玩手機,要好久才能進入學習狀態。過了一個禮拜,終於適應了,可一摸到手機,我就想:好不容易做了一個小時,應該獎勵一下,多玩一會。於是我決定,全部做完後才能玩手機,剛開始時十分痛苦,猶豫著到底要不要放棄,但是最後總是想:有這個時間來猶豫,還不如快點寫完作業玩呢。漸漸地堅持了下來,驚喜的發現完整的學習給我帶來了成績上的進步,以及自制力和專注度的提升。也慢慢減少了玩手機的時間,開始努力記日記和運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沐浴著午後的溫暖陽光,翻開一本喜歡許久的詩集,手拿一杯清茶,細細品味茶的清香和詩的美妙,隨著時間的流逝,心靈被洗禮一般,整個人煥然一新。
這是我以前覺得很奢侈難以做到的事,但隨著把碎片時間湊成整片,我終於也有完整的時間來體驗這樣一種悠閒自在的生活。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需要完整的時間來思考與認知,而不是僅僅利用碎片時間來了解這個社會。我們也許改變不了這個時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碎片生活湊成整片,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把碎片拼湊起來 篇2
把碎片拼湊起來作文8 ,823字魔都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更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總是步履匆匆。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很快,稍不留神,你就會落下幾拍。在上海,人們的“愜意”生活分裂成無數形狀不規則的碎片,散亂卻又規律性地出現在日程當中。
上海地鐵早高峰可是出了名的。在擁擠不堪的車廂裡,每個人卻又利用著這一小段的碎片時間幹著不一樣的事情。有的人戴著耳機,或許在聽音樂,或許在聽書,有的人手捧一本書,不願意浪費一點兒閱讀時間,還有的人一口接著一口地解決著簡單的早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就每天依靠這短短的十幾分鍾,看完了一本本書,聽過了一首首歌,吃遍了不同品種的早餐。我們把碎片的時間收集起來,去進行碎片的閱讀,碎片的早、中、晚飯,碎片的輕鬆,滴水尚可穿石。漸漸地,我們會發現自己已然用這些不規則的碎片,拼出了一個規則圖形。身處21世紀,在緊湊繁忙的一天天裡,我們一定要合理地支配、安排好時間,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都用起來。
每天都是24小時,大多數人認為除了工作、學習、吃飯、睡覺的時間,幾乎並沒有剩餘的時間可以支配。那其他人的時間又從何而來呢?坐在車上,你也許正望著窗外出神。可有人卻在背單詞,背古詩詞。你的時間就比別人少了幾分鐘。中午午休時,你還在和他人興奮地交談著,笑聲不斷,但有人卻早已打出了作業,一絲不苟地完成起來,你的時間又少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依然可以過得有滋有味,抓住稍縱即逝的時間!
網際網路時代,彷彿一切都被碎片化了!半小時的會面商談,五分鐘微信商討足矣,社交也被碎片化了。一下午的逛街購物,只需在網站上將物品加入購物車後付錢即可,整個過程絕不超過15分鐘,購物也被碎片化了。
面對這碎片化的一切,我們自有應對之法。把碎片拼湊起來,也許會出現一幅巨集圖,會給予你兩倍或更多倍的時間,同時你也會在疲勞中感到快樂。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在這個時代,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積碎片為完整,才是生活的上上策!
把碎片重新拼湊起來 篇3
把碎片重新拼湊起來作 ,776字現在的生活就如同一幅拼圖,一塊塊零零散散地堆在一起,到需要的時候就隨手拿起一塊拼上去,但有時,我們會因為太過於匆忙而拼錯了位置,使整幅拼圖都變了樣。
由於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許多東西也在發生變化。對於我們學生來說,變化最大的就是閱讀。在以前,如果你想看一本書,你會去書店買或是去圖書館借。而現在,這些都已在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閱讀的新方式—電子書。它十分便利,你只要開啟手機就能夠開始閱讀,無論在哪兒並且書籍種類繁多。但是這真的是閱讀的本質嗎?一般閱讀電子書的時間都是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如上下班路上,工作休息期間,而這樣的讀書只是走馬觀花,如同完成任務,看完就結束了,這樣的讀書根本不能叫“閱讀”。我們不妨把這些時間拼在一起,細細地去品讀一本好書,瞭解這本書的深層涵意,提高我們自身的教養。這樣既享受了閱讀帶來的樂趣,又改善了我們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網際網路也使我們的社交變得碎片化。從飛鴿傳書到電報,再到電話、簡訊,現在發展為了微信、QQ。通訊方法的進步使人與人之間交往更為便利,但同時也減少了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來往匆匆,連吃飯都如同趕集似的,更別說讓兩個朋友出來喝喝咖啡,聊聊天,談談心呢!有什麼事打個電話就全部完成了。然而,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會讓我們流露出更多的真實情感和想法,這樣的交流更能促進雙方之間的情感與默契。而不是時刻面對著冷冰冰的機器,在想到你的時候就聯絡你,不想到的時候就置之不理這樣碎片化的相處方式。我們要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重新拼湊起來,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面對面地喝喝茶,談談自己或他人。
我們的生活已經被網際網路和電子產品衝擊成了一堆碎片,我們要將這些碎片慢慢拼湊起來,找回它原本應有的樣子,而並非在需要時匆忙拿起一片就隨意地拼上去。這樣既沒有效率可言,又會使生活丟失它原來的樣貌。
把碎片撿起來? 篇4
把碎片撿起來?作文1 ,1159字我試圖把碎片撿起來,卻沒能想過把它們拼回原來的樣子,撿了丟、丟了撿,最後發現我失去的遠不止那些遺落的碎片。—題記
“爸,借我一下手機。”
“要手機幹嘛,到家了再說。”
“我怕有同學要聯絡我,找我有事啊。”
剛剛啟動車的發動機的父親從口袋裡掏出手機遞給我。
這是我作為一名寄宿學生的生活,週一到週五上課,沒有機會接觸網際網路。於是,才坐上回家的車,便等不及換個非學科性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
我很循規地點開QQ,這是我工作、社交最常用的平臺。一週沒有上線了,有關我的任務積累如山。
有初中同學聯絡我,也許是有急事,我先回復她,“在的”,如是說。
先是學校體育委員群,我直接忽略了其他人的寒暄而是直接點開群公告,“茲定於下週二召開體育委員會議,有關體育周運動會以及嘉年華事項安排。”。“下週二。圖書館四樓。”我蜷曲著身子在車上記下幾筆備忘錄。
接著是國情民風調研員群。上週日leader發的通知我忽略了沒有看到!行駛中的車子猛一剎車,我也心裡一驚。我想到上週開的會議上講到需要評選優秀報告發給他,其實上週已經統計好了,卻偏偏遺漏了這件事。
為了彌補過失,我直接點開郵箱要發去檔案。“原來選擇的優秀報告是誰的呢?”我嘀咕著,搜刮盡深處的記憶寫下幾個名字。一直盯著傳送的進度條走到了盡頭才長舒一口氣。又隨意瀏覽了幾眼收件箱裡的文字,頓時,注意到有一封是來自老師的郵件:“收到的報名表檔案是空的。”嗯?怎麼會?此時車窗被父親搖開了些,窗外涼風雜著些汽油的刺鼻味道混了進來,我向窗外看了一眼,半路上,快到家了。接著緊了緊鼻子,懊喪地點開發送報名表的檔案。這也是一份一半在車上完成的任務,我回憶起來:我先擬了標題,輸好收件人資訊,然後直接傳送出去,但,忘記加上報名表的附件了!我只好重新急急忙忙地補出一份道歉檔案,攜著報名表本宗重新發回給老師。
我凝望著窗外靜靜地發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我腦中蹦出的一句話。類似於唐時的吟詩、宋時的鬥茶,如今的生活可以稱得上是現象級,不是我將日子掰開過,而是我需要將它們從細縫中救贖出來。
這時來了初中同學回覆我的訊息,“下週!教師節!回去看老師麼!”看她的樣子是興奮極了,一年未見的閨蜜總算能借此機會見面。我盤算著,下週晚上七點的課,來回趕長寧區和徐彙區也許是來得及的。“會去的,會的。”她秒回了開心的表情包。淺笑攀上面頰,風也裹挾著一片落葉飛進窗內。本來是詩情畫意的定格,那片葉子卻卡在我的頭髮間。
看老師,該送什麼禮物呢?我適時地點開某寶,輸入關鍵詞搜尋起來,我心裡明白這多少有些浪費時間,但我又疲於再多看看更多待辦事項,我想要休息一會兒!
到小區了。車子慢慢駛進車位。
我很苦澀地咂著網際網路帶給我的“便利”的果實,但一片片,又完美地做完了多少呢?
手裡的手機灼灼發燙。
把碎片一體化 篇5
把碎片一體化作文70 ,735字人們常說,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
何為碎片化?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為時間的碎片化,另一則為其餘一切事物的碎片化。
時間的碎片化自古就客觀地存在。無論人做什麼事,事與事之間必然存在一個個間隔。它們將時間分割開,形成了較完整的“大碎片”,與作為間隔的“小碎片”。就這樣,人的時間不可避免地被碎片化了。為了應對被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嘗試開始將其餘的事物也碎片化。
古時,歐陽修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這便是他將構思文章一事“碎片化”,分散在零散的時間裡完成。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將事物碎片化的能力也大為提升。像微博、朋友圈便是典型,它們將人通過閱讀來獲取資訊的過程,通過網路技術,使資訊傳播最大程度地“碎片化”,從而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打碎的時間裡,都可以獲得資訊。
“碎片化”的生活是否真的合適,對此許多人提出了質疑。比方說“碎片化”的閱讀,大量淺顯的概要,擠佔了人們深度閱讀、仔細思考的時間,便是“碎片化生活”缺點的表現。當我們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試圖去充分利用那些零碎的時間而提升自我時,是否反而適得其反?
當一切都“碎片化”,你會發現,腦海中許多事物,聯絡不再那麼緊密,很難去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了。而針對此,我們要做的便是,將這些碎片“一體化”。
依靠“碎片化”,我們可以快速而大量的獲取資訊,但這些資訊各自獨立,大多沒什麼關係,在腦海中好似一座座孤島。而這時,我們要做的便是將它們一體化,在這些“孤島“之間”建立航線”使所有一切都關聯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這樣,便既可利用“碎片化”獨有的“大量”“快速”的優點,有彌補了其“過於分散”的缺點。
將碎片“一體化”,可以說,是針對於這種“碎片化生活”較為合適的對待方式了。
請把碎片拾起 篇6
請把碎片拾起作文10 ,1022字說起碎片化,每個人都不感到陌生,甚至能夠誇誇其談地列舉著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好處,多麼能夠節約時間。隨著社交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其實正在被逐漸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社交,甚至是碎片化的作息……總的來說,我們活在碎片化的時代,正在被迫地碎片化生存。
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裡,產業工人在流水線上十多個小時重複相同的一個動作,而我們此刻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面對資訊碎片,等著做出反應。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裡,時間無始無終,有的只是無數個下一秒。事件無頭無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又一條吸睛的新聞推送。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對於各種來路不知意味不明的訊息的機械性處理,讓你甚至不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完整的小說。煩躁於這樣的生活節奏,於是我開始控制自己刷資訊的次數,儘量延長自己專心做一件事的時間,的確,很困難。浸淫在碎片化時代,人人精神敏感,焦躁又無奈地不斷重新整理著社交首頁。如此簡單地就能獲取大量資訊,改變的,不只是你的時間,它根本性地改變了思考的模式。形式即內容,載體決定內容,這在微博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微博是無需做思考的地方,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恰當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反應勝過一切,表態高於一切。針對熱點編段子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所有的段子都不提供新鮮的想法,它們只是試圖調著眾口,試圖各自對同一事物重新進行一次複述或者定義,從而一次次強化和放大了事物本身。所以,它是口渴時給予的鹽。
大部分人麻痺在海量資訊當中,拖延症由此產生。“刷完這條朋友圈就去工作”、“看完這篇八卦就去學習”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我們利用著所謂的碎片時間做著自以為的節約時間的事,諷刺的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揮霍著生命—所謂的碎片化時間,把我們曾經的大塊時間不自覺地切割成了小塊時間。節省時間沒做到,浪費時間非常輕而易舉且不易察覺,甚至都還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挽留了自己本就易逝的生命呢。
其實,生活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但人們往往於此手足無措最後被迫接受。坦白說,若不是因為這篇文章,我也不能清楚反省意識到自己如今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態。對於生活碎片化,除了自身努力剋制之外,網際網路對於資訊釋出的轉型和處理,或許也至關重要,在碎片的世界裡,努力形成一點“塊”。再能夠變成“面”,甚至是“體”,這樣我們也可以在被各種碎片資訊轟炸和追殺之餘,找到一個地方喘息。
將碎片湊成拼圖 篇7
將碎片湊成拼圖作文9 ,986字過去,我們能夠接收到的資訊有限。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我們接觸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也因此對洶湧而來的眾多資訊有了選擇的權利。在篩選資訊的時候,每個人截然不同的偏好造成了不同興趣群體的形成,而這樣的“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便是所謂的資訊“碎片化”。
“碎片化”已經成為了傳播領域不可扭轉的發展趨勢,而任何新事物的流行都必然源於其獨特的優勢—這樣的優勢顯而易見:碎片化所帶來的“個性化”讓知識的傳播和獲取更高效。對於資訊接受者來說,如果將每個人的知識體系比作一整幅拼圖,碎片化無疑大大縮短了尋找每片拼圖的時間,不同新聞app的“個性化訂閱”便是最好的體現;對於資訊傳播者,也就是拼圖的製造者來說,碎片化能讓拼圖快速傳遞給最需要它的使用者,例如淘寶就會分析使用者瀏覽商品的記錄以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商品,既帶給使用者方便又提高商品銷量。
另一方面,碎片化的過程也有其弊端。首當其衝的,是“個性化”作為優勢的同時也是一種劣勢。碎片化是對資訊消費者口味的迎合,但是“我喜歡的”和“我需要的”往往並不等價,一旦使用者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有可能會錯過資訊“必需品”的獲取。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我便發現,如果我只瀏覽自己自定義分組中的資訊,那麼我的認知將會被影視資訊、八卦娛樂充斥,而與社會議題熱點隔絕。而一張由娛樂八卦拼湊而成的拼圖,絕對不應是我的人生拼圖該有的樣子。另一個缺陷則是,習慣於接受拼圖碎片的我們,很可能將慢慢喪失將其拼湊完整的能力。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便質疑道,當製作新聞節目的奧義成為“越短越好;避免複雜;無需精妙含義”,這樣稍縱即逝的碎片化輸出會阻礙資訊的獲取,讓觀眾逐漸喪失思辨能力和全域性觀。
那麼,身處碎片化時代的我們,究竟該要如何去利除弊、拼好自己的“知識拼圖”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被資訊的“私人定製”寵壞。例如,在利用微博關注我所感興趣的資訊之餘,我會跳出自己的舒適圈通過其他渠道關注社會熱點,汲取那些我並不喜歡、但是有必要了解的資訊。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定期將碎片整理歸類,找到每片拼圖在整體中的位置,以此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拼圖。
資訊的碎片化有利也有弊,但我們已經沒有了對它說“不”的機會。因此,我們只有善用碎片化時代豐富的知識來源,學會將碎片拼湊成體系,形成越來越廣闊、豐富的人生拼圖。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篇8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788字我走進擁擠的地鐵車廂,環視一下四周—像我這樣在地鐵上“東張西望”的人都不多了,所有人齊刷刷地貓著腰,彷彿要被手中的那塊螢幕吸進去一樣。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手機不斷普及,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好像也沒有怎麼用手機嘛……”雖然說,我們自我感覺沒有花多少時間,但是一旦積少成多,時間就花掉相當多了—剛剛開始工作了五分鐘,便想起來朋友圈裡某朋友的動態我沒有點贊,於是興沖沖地點開,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分鐘,而後想想時間不多,還是趕快工作吧,於是放下手機。好不容易才進入了工作狀態,一分神,想到某寶今日又有打折活動……於是乎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工作進度還停留在最初五分鐘狀態。
看似是手機影響了我們,倒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影響了自己—我們沉溺在互聯網裡,享受那種毫不費力獲取資訊的快樂。在網上看每日頭條,看那些誘人卻空洞無味的標題,還有所謂的“經驗”“乾貨”……這種愉悅感彷彿吃薯片—明知它沒有營養,或許有害於自己,但還是吃得手不能停,以至於忘記了吃飯。
再者,網上所謂“乾貨”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不過是把一些細碎的技巧餵給我們罷了。更有甚者,放著大好的課程教材不用,在那裡叫囂著“用碎片化學習取代大學”,這是對學習的誤導。你可以為,抽象的泛函分析同調代數是“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醫學生花一個半學期學習的生理學,真的只要一個視訊就可以通曉?那些被領域內專家公認的“聖經”級的參考資料,哪一個裡面不是字字珠璣,充滿“乾貨”?只不過我們寧願不費力地去看這些沒什麼價值的“零食”,而不願意去啃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書本。
把我們切成碎片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因為自己不願意去沉下心來工作,學習,而選擇從網上獲取不需要花費腦力的資訊,不僅讓本可以工作的時間成了碎片,恐怕讓我們腦子裡的知識也都成了碎片,可我們卻依然心安理得,嗚呼!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整 篇9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 ,910字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體驗著新穎鮮活的事物,將從前的“不可能”成為現如今的“不,可能”,將新奇創意的想法轉而搖身一變成為實實在在的可應用。的確,我們享受著前人不敢相信的生活,感受更快的速度,接收著海量的資訊資料。
於是,我們的生活不經意間早已改變。從前,我們通過報紙、雜誌、電視新聞等渠道中獲取即時資訊,這些方式以一段具體明確的時間使我們定時定期接收資訊;每天的晨報,每日定時播放的新聞……如此,規律性接受著資訊。如今,我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海量即時資訊就像潮水般湧來,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獲取即時資訊。什麼時候有空了,想看看新聞,刷刷周邊新鮮事,瞭解更多資訊,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一切顯得簡單便捷。在這種效用下,獲取資訊時間的不規則性,片段性,使我們生活日益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悄然滲透入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遇到疑難困惑時,不必花長時間查閱各種資料、請教他人,只需簡單在搜尋框內打入疑問或是關鍵詞,問題統統就解決了,這是獲取資訊的碎片化。現今的地鐵車廂、公交車內、都市街頭、各色餐廳飯店,不乏低頭族的身影,他們在生活圈間隙選擇進入由移動網際網路所構築的世界裡,進行閱讀、社交、購物,用著零碎的時間去完成瑣碎的事。這樣碎片化生活會是人們想要的嗎?
每個人都有他的看法。當然,會有人享受這樣的生活,便捷輕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大改善對外界聲音的封閉,零碎非集中地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資訊,填補生活中的,增添了平淡生活更過樂趣更過色彩,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思想,反思他人的言論等等。不過,任何事物全非盡善盡美,一味地沉溺於碎片化的生活,人自然消磨了不少進取心,雄心壯志與滿腔熱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碎片化生活後,難免失去了鮮活生動。人們總說生活的節奏太快。是,這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拋之身後,我們的心態也隨之變化。競爭力強的今天,用“硝煙四起”,“步步為營”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那些實力強者如何脫穎而出,多半是他們擺脫了常人所被囚禁的牢獄,沒有為科技、移動網際網路所控,不依賴,不盲目,尋找生活與學習的平衡。便成就了他們的成功,塑造出一個個飽滿活力的靈魂。
當生活從整體變成碎片 篇10
當生活從整體變成碎片 ,975字在科學如此發展的今天,我們的課餘生活也漸漸地豐富起來。特別是自從手機智慧化以後,我們越來越樂於將目光停留於那小小的方寸螢幕之上。雖然我們方便了許多,但是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從整體變成了碎片,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
於公於私,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地鐵上驀地一抬頭,我們就能看到無數的“低頭族”們。而他們用手機做的最多的事,便是閱讀。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用來閱讀的主要工具。它便於攜帶且儲存量大,帶著它就像帶上了整個世界。
但這並不代表紙質閱讀將會失去意義。試著捫心自問,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靜靜地摸著書頁,跟隨者作者遨遊於他的思想之海了呢?深邃的思想來源於生活的積澱,我們是否能指望那拼湊而成的片段能夠造就它呢?為了配合我們快節奏、不愛深度思考的時代特徵,“快餐文學”在由此應運而生,但這是否代表我們再也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正餐”了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碎片的閱讀將會成就淺薄的思考。若是我們的思想缺少時間的洗練,甚至當我們不再花時間去思考,那時我們將只會是一根易折的蘆葦,我們將只會是一具衣架。海明威將其出版作品修改到最後一分鐘,賈島“推敲”的佳話流傳至今……失去了人類引以為傲的思想,我們與被我們所支配的家畜們又有什麼分別呢?
碎片化的社交也讓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像以前一樣和諧。
我們盯著手機,回覆著每一條朋友傳來的訊息,我們認為自己已然達到了“耳聽六路、視通八方”的境界。但我們必須承認,網路將人與人的距離拉得近了,卻又將心與心的距離推得遠遠的。我們不再體會到捧著一封滿溢真心的來信所帶來的震動,我們不再強求與朋友面對面共享彼此的美好時光。當社交變為螢幕裡的幾句俏皮話,我們回憶彼此的點滴,腦海裡的是當年的嬉笑追逐,還是如今的各類“表情包”?或許我們漸漸的也從無事不說,而演變成了無“事”不說。從最好的朋友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科技的發展帶給了我們更好的物質生活,但也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的越來越狹窄。
生活像一個圓,以前我們將它分成幾份來過一天的生活。現在,我們又將這幾份分成了無數的小塊,或許將這些時間拼起來是和原來的時間一樣甚至更多,可是效果卻沒以前的高。碎片化的影響因為才開始,還並不是很顯著,我們更應該在其沒造成更大的影響時,我們自身就去改變因碎片化而造成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