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故鄉濃相關作文20篇

情是故鄉濃 篇1

國三作文 ,1064字

老一輩的鄉情結在漁網上,烙上十年又十年的印記。遠古的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十年一次的重光慶典延續至今。

音從故鄉傳,情是故鄉濃。

十年前的玄武山廟會,印象裡只有一曲跳羅漢。孩童的心總不免被好玩稀奇的事物所吸引,那時,一列大頭和尚挺著大肚子,敲著鑼鼓,伴隨咚咚響的聲音在鎮府裡遊行表演。鎮里人像那大頭和尚的頭盔一樣,面帶桃花,如沐春風,鄰里之間和諧相處,安泰起居,在簡陋的露天戲院裡無話不說,厝頭巷尾裡傳來的鄉音悠哉遊哉,點染濃濃鄉情。

十年後,同老一輩們在鳴鑼打鼓聲中再次迎來廟會,在長逾三公里的浩大陣勢中再一次見證輝煌時刻,萬人空巷。有大人攜著孩子,攙扶著老人的,有幾人相伴,婦女挽手的,也有外地來訪的,皆匯聚在此碣石衛。

辰時未到,唐僧師徒四人已走出歷史,濃妝豔抹,踩在綠色的高蹺上,輕快自如地邁著步子,孫悟空睜著他的慧眼,右手舉在眉梢處,盡顯機靈;豬八戒搖搖晃晃著身子,衣袖前後擺動,頗有趣味。前面仙女下凡,白衣綾羅,仙氣繚繞,在人群中神祕一笑;觀世娘揚著芊芊玉手,祈福百姓安康。活佛濟公靈指一點,百事通。隨後花衣雜色,皆踩在高蹺上,和著口哨表演著。

緊接而至,有麒麟獻瑞,五頭麒麟共獻盛世繁華;大聖獻桃,寄寓國泰民安;平安盛世,演繹民安之象。三輛彩車馱著沉甸甸的鄉情,緩緩駛過每一處,所到之處,喝彩連連。

廟會到戌時一直繼續著,雙龍戲珠的遊行隊來到鎮府。幾十個人撐起兩條巨龍,一紅一綠舞在人群間,是中國紅,和諧綠。最開始雙龍並行,在五星紅旗下游過鎮府的每一處。觀眾如蟻,陣勢隨之變大,龍身一上一下,忽隱忽現;兩隻排著八字行,交叉而過,騰雲駕霧;又緊緊盤在一起,雙龍戲珠。在鑼鼓聲中達到最高點,歡騰不息。

佳景盛多言不盡,須是一見才足矣。碣石鄉情融於此,情誼綿綿情悠悠。

想必,廟會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承載了碣石衛風情,承載了中華文化。與此同時,我們應記下那樣辛苦的一幕幕:指揮者吹了一聲又一舌口哨,費了千千萬萬口舌,大把流著汗;廟會前幾天,活佛濟公在踩高蹺時踩石頭而摔下,馬上被攙扶起來繼續遊行;鳴鑼打鼓的打了一次又一次,費了好大力氣才有了氣勢,有了陣勢……他們背後,留下了許許多多汗水。他們是家鄉的驕傲,因為有團結,所以有了隊伍;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碣石。碣石風情數不勝數,歷史一定會鐫刻下這動人時刻。汕尾會不會高興有這樣一個懂得拼搏建立文明的孩子,它的名字,叫做碣石。

來年時月,邀你同遊碣石,賞花燈,過中元;看龍舟,祭端午;吃甜?,迎新年。

音從故鄉傳,情是故鄉濃,唯此情不變水悠悠。

年味最是故鄉濃 篇2

國一作文 ,1302字

時光匆匆,已在這繁華的都市匆匆十幾載。轉眼間,新年的的步伐又將臨近。不知為何,聽著門外響徹雲霄的煙花聲,我卻想起了故鄉老宅門前鞭炮製造的滾滾濃煙。不知為何,望著窗外巨大的電子廣告牌上的“福”字,故鄉老宅的紅窗花卻浮現在我的腦海。余光中老先生的一首《鄉愁》將我的思緒拉向遠方……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巨大的鞭炮聲將我從睡夢中叫醒。我揉一揉朦朧的睡眼,走出老宅一看,小巷裡房與房之間已經掛起了紅紅火火的大燈籠。各戶人家手工製作的千奇百怪的燈籠們由一根長繩從巷頭串連到巷尾,像一條巨龍在小巷上盤旋,將每戶人家團結在一起,寓意著長長久久,鄰里和睦。一場小雪不期而至,使整個小巷變成白色世界。白色的雪壓在粉紅的梅花上,想蓋住這害羞的小姑娘,卻絲毫無法掩蓋“她”的美麗。人們在梅花枝上掛上紅包,寄託著人們對來年一帆風順,財源滾滾的美好願望。我拿起一塊熱騰騰的年糕跑向對面的大院子。奶奶正在院子裡教哥哥姐姐們剪窗花,每個人都認真地學著,希望自己剪的窗花能在窗花比賽中勝出,得到一個大大的紅包。我雖然對比賽不感興趣,但我也樂此不疲地剪著玩,剪出來的東西奇形怪狀,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年三十前,各地的親人們都紛紛趕回了家,我也終於能見到分別一年之久的父母了。每次父母過年回家都會給我帶來小禮物,有時是最新的玩具,有時是幾本故事書。無論父母給我帶回什麼,我都將它們當作寶貝收藏起來,因為它們承載了父母對我的愛,也寄託著我對他們的思念。所以每天我都盼著新年早點到來,這樣我就又能見到親愛的父母了。

年三十的晚上,奶奶將她準備了好幾天的美味佳餚都端了出來,有水晶餃子,年糕,雞蛋餃,梅菜扣肉等等等等,看著就讓人饞涎欲滴。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喝著家釀米酒,看著春晚,敘著舊,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這時的我總喜歡和哥哥姐姐們搶著餃子吃,希望能吃到包有硬幣的那個餃子,來年就能獲得好運。飯後,親朋好友們將封好的紅包悄悄藏在每個小孩的枕頭底下。小孩們只有睡一晚後,才能開啟紅包,俗稱“壓歲”。每當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我便趕緊爬上床,摸一摸枕頭底下厚厚的紅包,甜美地進入夢鄉。這時在白雪覆蓋的世界家家戶戶亮起點點紅光,讓“年”的味道傳遞到遠方……

離開故鄉這些年,感覺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父親工作繁忙,只有年三十的晚上能陪陪家人。年夜飯總是在餐館裡,對聯與窗花也總是買現成的。即使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也總是盯著手機上的資訊,搶著手機的“紅包”。回想這一切才發現那漸行漸遠的年味承載著的是故鄉美好的生活,是我那顆盼望父母春節回家的純真的心。物是人非,“年”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年”,我也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孩童。但願這份故鄉的“年味”能夠永遠儲存在我的心中,即使無法再次“品嚐”,也要成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月是故鄉情 篇3

國二作文 ,662字

空氣清,碧空如洗。深藍色的天幕上懸掛著一輪金黃色的圓月,少許淡薄的雲煙絲絲縷縷纏繞左右,給明月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它似懸於一汪清水之中,悽悽冷冷,幽幽清清。皎潔的月光透過薄紗一瀉千里,柔和的照著寧靜的日夜。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如此美景佳辰,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每當我望著故鄉天空皎潔的圓月。父親給我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傳說。也在那時,才知道月亮裡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有一座金碧輝煌,但卻淒涼幽冷的廣寒宮,有一棵千年飄香的桂花樹,還有可愛的玉兔,金蟾……幼稚的童心曾想,嫦娥姐姐一個人住在月宮裡一定很寂寞吧!吳剛哥哥長年累月不停地砍著桂樹,一定也很累吧!那頑皮的小白兔也一定想來人間和我們一起捉迷藏吧……月圓月缺,春秋幾度,故鄉的月伴隨著我慢慢長大,充盈我的整個童年。在我的心目中,故鄉的月永遠是那麼神祕,明亮……

故鄉是美麗的,沉浸在融融月光下的故鄉更是美麗的,那連綿不斷的山巒,那波光鱗鱗的廣闊湖面,那幽靜而陰森的叢叢竹林,還有那婉轉悠揚的笛聲,無不使人陶醉其中,走在故鄉月光下的林蔭小道上,踏著一路疏影斑駁的槐蔭,盡情的領受著明月賜予的美。清風徐徐,花香滿地,聞著這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望著透過樹蔭時隱時現的明月,我似乎聞到了月中的千年桂花香。此時,我只願獨自徘徊在槐蔭下,靜心的傾聽著從遠處飄來的悠悠笛聲,沉寂在這如詩如夢的意境中……

啊,美哉,我的故鄉月,它載著我五彩斑斕的童年夢,它寄著我蕩氣迴腸的故園情,它賦予我與柔情,賜予我力量,激起我的豪情萬丈,此生願化作哪怕是縷縷薄雲,也只為護衛這心中的故鄉月!

我愛那充滿濃情的故鄉 篇4

國二作文 ,1318字

我的家鄉就在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書裡故事發生的地方,那裡距離城區約六十公里,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回到那個安靜的村落—白鹿村。

記事以來,我很少回來過白鹿村,印象中那裡的房子都還是土坯房,看到的是破舊,感覺到的是蕭條,道路也是土路,一下雨滿是泥濘,無處下腳,村民也是刁蠻的,時不時就能聽到幾句叫罵聲,這樣的故里對我沒有太多吸引,可這次清明返鄉探親卻改變了我一往的印象……

在回鄉的路上,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因為久未回鄉,那裡的親戚們會不會因為陌生而排斥和見外,讓我們無所適從?我把求解的目光投向了在城市教書幾十年也都沒回過鄉下的姥姥,她彷彿讀懂了我的心思,含著充滿愛的眼神對我說,“孩子,那裡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根,還有我們的親人,哪有親人見面不親切的”,此時,我看到姥姥眼角的皺紋匯成了一把小扇,每一條都透露著久未還鄉的激動。

車開到半山腰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我們路遇到了一片油菜花海,車門一開啟,一股清新的花香鋪面而來,當我沉浸在這一片花海不能自已時,就聽見一腔濃郁的方言飄來“豆豆娃回來了!”,我循聲望去,只見一名六十多歲的農村模樣婦女急匆匆向我們跑來,她身材瘦小,頭髮花白,身上那件碎花襯衫都是城市裡淘汰很久的款式,腳上的黑布鞋也已磨的發白,她一路小跑到我的身邊,拉起我的手摩挲著,細細端詳我的臉,“這就是咱的豆豆娃吧,幾年沒見都長這麼高了,成大姑娘了”,我能感覺到她的手很粗糙,指根處有些許磨出的老繭……

姥姥見到她,急忙過去打招呼,交談中我才知道這人是我的舅奶,她早早就來到這裡迎接我們,她向我們介紹這裡的一花一木、一磚一瓦,如數家珍,站高遠眺,這裡和我從前的印象已經大不一樣了。我們一邊說著話,一邊走向一片綠油油的麥田,只見舅奶向遠處喊:“老耿,快回家,孩子們回來看你了……”,遠處有個人影使勁的向我們揮了揮手。田地裡,我看到一對對男女,一組組老少,都頂著日頭在辛勤勞作著,我彷彿看到了那來年金黃的麥浪在層層翻滾,花海一片連著一片,多麼令人嚮往的豐收景象啊!

進了家門,新返修的房子,潔白的牆壁、光亮的客廳、木製的地板、嶄新的傢俱,尤其是房間裡還有衛生間和洗澡房,這是我無法想象的,生活的條件和城市完全沒有差別。“豆豆,來幫舅奶燒水”,“哎,來了”,當我走進廚房卻傻了眼,“這是什麼呀”,這農村人還真奇怪,燒水不用天然氣、不用電磁爐,把一堆堆小木棍塞進灶膛,旁邊還在抽拉著一個木製把手,我正好奇,舅奶滿臉慈祥笑容的對我說:“城裡娃沒見過風箱吧,咱們農村現在其實都用電磁爐做飯了,就是想你沒見過這老傢什,專門搭起來讓你看的,這風箱一推一拉就有風了,風把火吹旺就能做飯了,這燒的小秸稈是去年的葡萄藤,小是小但是耐燒,好用的很”,還沒聽舅奶介紹完,我就迫不及待的上手操作了,這左右配合,又拉風箱,有添柴火的,還真是個技術活,卻是很有意思,讓我真正意義上的走進了農家生活。

水燒開了,舅奶把一碗碗打好的荷包蛋遞到了每個人的手上,亮白的蛋清,金色的蛋黃,吃到嘴裡還有絲絲的甜味,一定是舅奶放了些許的白糖,在這暖暖的午後,這甜味在我心裡一點點化開,直到沁滿整個心田。

我愛這美景如畫的家鄉,更沉醉於這血濃於水的鄉情……

餈粑凝聚了故鄉濃濃的情 篇5

國三作文 ,597字

餈粑的清香,習俗,做法都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一個又一個的餈粑泛著糯米的清香送入口中,頓感清風瑟瑟徐來,餈粑中的汁在牙齒的瘋狂進攻下瞬間爆了滿滿一嘴,整個嘴充盈了餈香。久久無法忘懷。

聽長輩們說,餈粑原是王母娘娘的上等小吃。每逢過節,便當成禮物被送出去。被送之人又會將餈粑精心製成,送往另一戶人家。如此一來,餈粑變成了維繫良好關係的橋樑。

餈粑的做法說簡單也不難,說難也不容易。餈粑不需要你有多少的精湛技藝,但需要你用心,很耐心。將餈粑把蒸好後放入一個大桶子裡,放上七七八八一些糖料,叫上一屋子人,一人拿著一根棍子便開始打磨,起先的一股子稀奇勁便被時間一點點的打磨侵蝕。但那一陣陣打清香誘使你無法放棄。詩生活也是這樣,總在你快要放棄生活的時候,生活便要給你希望,你覺著生活很難,生活也覺得你很難。細心打磨成乳後便開始揉形狀,但總歸圓球球還是最多的。因為它象徵著團團圓圓。若還有些閒工夫,人們還會買一些食用色素,將餈粑都染成紅色的。意味著團團圓圓過年嘛,圖一個一家人熱鬧開心。但有時也會有不同顏色形狀。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代表不一樣的意義。白色代表一個人的純潔;紅色代表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一家人清清白白。

餈粑與瀏陽人過年是多麼的密不可分。餈粑是瀏陽人團結、文明、友誼、和諧的象徵,但願它與其他瀏陽文化一樣世代傳承,長盛不衰,餈粑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守歲,凝聚故鄉濃濃的情 篇6

國一作文 ,644字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總是有個故鄉的,在特殊的節日,偶爾會想起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便是故鄉的節日的感受。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春節便是最大的節日了,大江南北有無數的習俗,但最相近的可就算是春節的了。我的家鄉在湖南,家裡人也都在周邊,過年時總會聚在一起,大吃一頓。北方的習俗可能和南方略有不同,但無非也是團圓的重要時機。

過年這個詞,也確實有意思,過的意思就是過去吧,年就是這個時間,本來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度過時間也不過是很正常的事,人們卻在這一天放鞭炮,吃團圓飯來慶祝,無非不是在突出這個時間節點的重要性,而年又是在半夜,所以人們只能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這便有了守歲一說。

小時候不知道守歲是什麼,總是不想熬到太晚睡覺,卻又耐不住電視機的誘惑和父母的監督。於是就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過了一個年。年這個時間節點在廣義上來說不算什麼值得慶賀的時間,但它被賦予了故鄉人們的濃濃的情,人們在這一個時刻互相慶祝,與家人團聚,這便是年的意義了。

後來我明白了,守歲是一個見證過年的方式,只有守歲,你才能真正看見時間的流逝,不過這不是傷感的,而是一件慶祝的事情。所以守歲這個習俗便一直延續到今天。每次過年的晚上我都會興致勃勃的在中午把覺睡好,然後等著守歲,和家人一起看電視、包餃子…

在過年的時間裡,全國上下處處有人在慶祝,都是用的守歲的方法,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融入了故鄉,人們,炎黃子孫和歷史的濃濃的情。

守歲,凝聚了故鄉濃濃的情。

臊子面,凝聚了故鄉濃濃的鄉情 篇7

國一作文 ,1083字

“臊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傳統美食”,百度裡的頁面如是說。看到這,我不以為然地翻了個白眼,關上電腦。

不知為何,提起臊子面,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說:“啊,那是陝西著名的傳統美食。”其實不然。真正正宗的臊子面,只有在我的故鄉——寶雞才能吃到。

臊子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相傳,在周朝國都周原旁有一條大河,叫做渭河,在今寶雞岐山縣。就在這渭河邊,住著一條十惡不赦的巨龍,作惡多端,百姓們苦不堪言。

有一天,忍無可忍的周武王帶著最精良的士兵和戰馬,屠殺了惡龍。因為有傳聞說吃了龍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周武王決定讓全國的百姓都吃上龍肉,長生不老。可是,龍肉雖多,但人也多,就是每人一口也不夠分啊。

一個聰明的大臣就提出瞭解決方案:把龍肉切成小丁,和蔬菜一起煮成湯下麵條,每人吃一碗,就算吃不到肉,也能喝到湯啊。但是,又沒有那麼大的鍋,於是人們規定,吃到肉的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繼續煮,留給後面的人。

後來的臊子面,就是由龍肉面改變的,只不過把龍肉換成了陝西的特色臊子肉,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的習慣也一直保留了下來。

請不要小看臊子面,雖然它只是一碗麵,但是它可沒有那麼簡單。正宗臊子面的標準是九個字: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味要“酸辣香”。要想做到這九點,沒有吃過正宗的臊子面,不瞭解寶雞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臊子面的配菜有五色。白的是豆腐,綠的是蒜苗,黃的是雞蛋,紅的是蘿蔔,黑的是木耳,再就是臊子肉和麵條。為什麼是五色而不是六色七色呢?這也是有講究的。中國古代文化裡,五臟六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養生就要養它們,五色配菜剛好對應五個器官,缺一不可。

因為岐山臊子面的名氣,漂泊在外的老陝們常常能找到陝西風味的餐廳,可是卻找不到熟悉的味道,哪怕廚師是正宗的寶雞人。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還是不正宗麼?到底哪裡不一樣呢?是水不一樣?還是麵粉不一樣?思考良久,我得出答案——是地方。

我們陝西人是戀家的。賈平凹是陝西人,他的《心跡》就講述了陝西的風土人情。路遙也是老陝之一,他曾說過:我的眼中充滿淚水,因為我深愛這片土地。由此可見,陝西人的戀家情結是非常濃烈的。

臊子面正不正宗,僅限於味道,如果是在故鄉,和家人一起,味道不一樣又有什麼關係呢?同樣的道理,就算吃到正宗的臊子面,但是人不在故鄉,味道一樣也不能帶來心裡的溫暖。

桌上的臊子面香氣撲鼻,濃濃的熱氣裡,我彷彿看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月是故鄉圓 篇8

高二作文 ,868字

“大海啊大海,你是我的故鄉,海風吹,海浪搖……”一首老歌將我的思緒帶到了遠方。

是啊,鄉是我們的情;鄉是我們的根;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誰人會不思鄉呢?

自古有辛棄疾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遊子的思鄉情感人肺腑;有袁凱的“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離別的不捨請淋漓盡致;有賀知章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多麼深的愛意才能寫出這無奈與可悲的自諷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這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啊,老了才得以歸來,簡單無華麗詞藻的描述,卻道出了詩人對故鄉濃濃的愛與眷戀。

將士們征戰沙場,是出於對國家的愛與責任,他們要保衛他們的故鄉,因為那裡記著他們生命中的一切;海外華裔破海而來,是因為他們的根在祖國,情在故鄉;這裡是他們的血脈之源啊,這裡是他們的虔誠信仰,我呢?我的根在哪?我的故鄉在哪?17歲青春中漫步的我迷茫在“根”這片原始大森林裡。

迷惘感如蜘蛛網緊緊抓住我的大腦,然後收緊收緊……突然,一棵樹向我投來了枝葉,擺脫了束縛,我急忙跑去尋求庇護。挨近了,定睛看時—哦,那是家,是有爸爸、媽媽的家—這是我的“鄉”。憶起小時候,常愛牽著爸爸的小拇指,拉著爸爸向零食店走,那是爸爸總愛寵溺的揪一下我的朝天小馬尾,然後一隻手把我抄在懷裡,爸爸的懷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今生最愛的男人—爸爸是我的鄉,當人還有為我操勞一輩子的叫“媽媽”的女人。正是因為有他們我才有家,家裡才有溫暖,才有愛。

遠處有一棵參天古樹向我展開了笑顏,充滿著博大,雄壯的枝條迎風輕蕩,好像在向我招手,訴說著五千年來那難以剪斷的血脈親情。哦,那是我的國,是中國,是華夏五千年的孕育,是我的故鄉。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這個育我教我的國家,是我最摯愛的祖國。我享受著祖國的恩澤與保護,是祖國給我讀書的機會,給我穩定的社會環境,給我蒸蒸日上的生活條件。我愛我中國,我愛我故鄉。

水是故鄉清,月是故鄉圓。鄉是我們的情,鄉是我們的根。鄉給我以保護,我們也要為故鄉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為父母多獻一份孝心,為祖國多做一些努力。

月是故鄉明 篇9

高一作文 ,347字
@聲不由地使我的耳畔再次迴響起《童年》,眼前也浮現出一個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故事人物。爺爺的諄諄教誨也深深刻入我的心裡。

離開大榕樹,孤月當空竟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點打在發間,像爺爺撫摸著我的頭;雨點打在臉上,像爺爺用蒼老的臉龐蹭著我稚嫩的臉蛋;雨點打在身上,涼涼的,像爺爺為我搖扇的習習涼風。是爺爺的淚,是遠在天堂的爺爺的淚!被病魔折磨了一年半的爺爺終於還是在去年中秋後永遠地離開了我,離開了他疼愛的以及愛他的乖孫女。多少聲的“爺爺”換不回您一聲“乖孩子”,多少天的徹夜未眠換不回您的一夜人間,多少淚水換不回您的一次回眸!

爺爺,這個中秋的月亮不像詩中所寫“月是故鄉明”;這個中秋的月餅也不像往年的那樣香甜;只是這個中秋的清冷似乎更深了……

月是故鄉圓 篇10

高一作文 ,1010字

離鄉十載,故鄉如一張發黃褪色的照片,在記憶中已看不清真實的容顏。原來以為歲月如風,可以吹走悠遠的鄉愁,然而,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瞬間,才發現它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

十年前……

“旅客們請注意,開往深圳的K521次列車現在開始檢票了,請買有此次列車車票的旅客到檢票口檢票上車。”我拿著車票,直接向檢票口走去。當我忐忑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時,心中隱約有一絲不捨,雖然是我自己決定要到外面去打拼的,但這裡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雖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來車往的大街,沒有賓士的汽車。我深愛著這片土地,但為了夢想,我還是拿著大包小包毅然離開了……

十年後……

我終於又回到了這裡。在外打拼十年,我時常夢見兒時爬鼎湖山的情景。是的,我很懷念。當我爬上山頂的時候,我會對著天空,對著大地,對著鮮花、彩虹大聲傾訴。記憶猶如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重複“放映”著。如今,我實現了我的夢想,成就了我的事業,我回來了。當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差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棟棟高樓大廈建起來了,汽車在大街上飛馳,車來車往。人們出行方便了,新的高速公路也開始通車了,高速鐵路,城市輕軌……都有了。每次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其它城市在不斷地變化,我總會想,故鄉怎麼樣了呢。這一切,現在我們都擁有了,肇慶新區的建成,讓我們對鼎湖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新區借鑑了世界“零低碳”城市馬斯達和新加坡海濱灣的經驗:以人為本,融自然山水於一體,打造青山綠水,又具人文關懷的現代嶺南新都市。夜色下硯陽湖浮光躍金,燈光裡的歌劇院幻姿幻彩,穿梭中的城際輕軌風馳電掣……

看著鼎湖變得越來越美,我真的不願離開。可是,我的事業—我好不容易打拼來的事業,該怎麼辦?我不想放棄我的事業,也不想離開這裡。

“各位旅客,G537列車馬上就要開車了,請旅客們抓緊時間檢票上車。”廣播裡響起了熟悉的聲音。握著車票,我始終沒能邁開腳步。當我的目光停留在我腳下的土地的時候,我的眼眶溼潤了,一個念頭牢牢地釘住了我:這裡有我抹不掉的回憶,這裡才是我生我養我的地方,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大,故鄉才是我最應紮根的地方。

車站的垃圾桶裡……一張皺皺的火車票安靜的躺在裡面。當我快步走出車站時,夜幕已經降臨,一輪圓月高高地懸掛在東方的天空中,道路兩旁的高樓大廈已是燈火通明,寬闊的馬路上已是車水馬龍,我很肯定的在心裡默唸—月是故鄉圓,在這裡,我也照樣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