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憩息地相關作文20篇

心靈的憩息地 篇1

國三作文 ,72字
心靈的憩息地作文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575144.html

圖書館心靈的棲息地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919字

圖書館是書的樂園,是精神的昇華之地。每本書沒有明碼標價;也沒有拘謹的塑料包裝,只能看它花哨的封面,書裡面的內容和意義卻全然不見。無論是什麼人,什麼職業,在那兒只有一個身份-閱讀者。書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職場上遇到的所有煩惱,在書中都可以得到答案;書給了人無限的知識與力量,它聯結了成功的大道,而圖書館為我們製造了閱讀的契機,使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與我們不謀而合。

我們家離圖書館很近,走路10分鐘就到了。它依傍著一家電影院,看書借書時不免會聽到影廳裡喧囂的聲音,有時候演員說的臺詞都聽的清清楚楚。而這裡的人卻沉浸在書製造的交響曲中,彷彿與外邊的世界隔絕了,裡邊的人悠閒自得地翻著書,彷彿一群羊兒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啃食著青草。

每一排書架上都標識著這排書架圖書的類別,讓我們這些讀者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口味”,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隨意拿起一本書,手指觸控處留下一道道痕跡,是對於書的特殊的致禮與尊敬。翻動書的“沙沙”聲,彷彿凝固了時間,周圍的空氣也跟著肅靜起來,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那跳躍於眼前的一排排字,如鋼琴的琴鍵,鮮明青翠地彈奏出一個個音符,縈繞在靈魂深處,迴盪在心靈上空,激活了每個細胞。細膩或豪爽的文字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故事或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總能震撼人的心靈,令人回味。不管過了多久,多少年,它的意義,其蘊含的價值都是永垂不朽的。幾百年前寫的書,即使到現在,我們也一樣會為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深刻的寓意所折服。時間消磨不了這些書頑強堅韌的意志和強大深刻的內涵,即使經歷再多困苦坎坷,也同樣能進入這個圖書館,映入我們的眼簾。穿梭在一排排書之間,就如穿梭在用精力組成的一圈圈年輪中,內心充滿了對讀書的渴求。圖書館就像一個家,每一本書就是一個巢,每個人都有權利住在其中,不論貧困、富有。所有人的內心都可以得到接納、寬恕,靈魂都可以得到昇華!

拿起一本書,用心去閱讀,去感受,去思索,你就能得到整個世界,你就是命運的主人。跟著書中的主人公一起去奔跑,一起去追夢,這不是一種享受麼?能在現實和夢幻中穿梭。能把書中學的,都運用到現實中,這便是閱讀的意義了。來吧!我們一起去圖書館吧!

心靈的憩所 篇3

高一作文 ,902字

三月裡雖沒有煙花,但我們開始了心之旅,擁有了自己心靈的憩所。

在朝陽沉睡之際,我們已出發。大家都很激動,因為這一天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天。

一路顛簸,一覺醒來後,眼睛微睜,天已矇矇亮了,朝陽露出了半個笑臉。放眼窗外,一片綠,綠的深厚,綠得讓人心醉。空氣中還飄蕩著些許霧絲,經朝陽一照,似一層薄薄的金紗,悄悄附在那片綠色上。

路程遙遠,但我們的心與那心之所向往處貼得很近。穿過那錯綜複雜的公路,看過無數幅春日的盛景,我們來到了那令人興奮的地方—蘇州樂園。樂園前的音樂噴泉高高束起,我們感受泉水叮咚,心的傾訴。班主任的“教導”語重心長,我們唯唯諾諾,其實心早就飛進樂園。“下午5點準時集合,聽見沒有?”“知道了!”我們一群孩子奔進樂園,回頭應一聲,估計把班主任氣得夠嗆吧?我們張開雙臂,有擁抱藍天之勢,深呼吸,準備接下來的放鬆與刺激。

穿過神聖的花廊,沿著綠色灌木叢小徑,來到了類似鐘擺一樣的設施前,不管恐怖與害怕就排上了隊。可是一上去就後悔了,有一點恐高?厚著臉皮上去了,然後在設施上不顧形象地大叫,製造了小恐怖氣氛,嚇得下面的人都不敢上來嘗試了。我們下來後,笑得肚子疼了,又趕忙跑去玩最刺激的過山車。

隊好長啊!黑壓壓的人群,汗顏!只好排吧。雙手搭在腰上,雙耳裡充滿著尖叫聲與驚呼聲,有點呆了。良久,忽然被工作人員拉了進去,他拴上了門。我們又趴在欄杆上嚷著要出去不玩了,沒辦法,人家不讓你出去,說沒事的。話是這麼說,但是還是有點害怕。車慢慢往上爬,重力勢能不斷增加,心也隨之到了嗓子眼,似乎快要蹦出來了,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翻了好幾個180度、360度,感覺人都要被甩出去了,又被拉回來了。穿過黑暗的長洞,然而緊接而來的便是一片白晝,期待好久,心也隨之緩靜。可是就在此時一聲尖叫,心中還未平復,隨即而來的是嗔怪,卻是幾個捂嘴偷笑的孩子乾的,眾人一片嘻笑。

走著走著,天空驀得變暗了,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朦朦朧朧的雨絲打在臉上涼涼的。與夥伴們同撐起一把藍傘像撐起一片藍天一般

這次心之旅,給了我們更多的自由與放鬆,蘇州,心靈的憩所,等我們完成我們人生中的考驗,我們必定會凱旋,細品你的芳容!

心靈憩息地 篇4

高二作文 ,777字

當生活負載於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時,當世俗的喧囂與煩悶讓我困於呼吸時,當眼前的世界讓我暫時不屑於眷戀時,我總會閉上眼睛幻遊於我的心靈憩息地,自由地呼吸清新的空氣,滌盪我蒙塵的靈魂,靜靜地,聽花開花謝,看雲起雲落。

在我的心靈憩息地上,有豪放派,婉約派的大詩人們。蘇軾面對風流赤壁高唱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手持涼酒低吟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有外貌醜陋、內心卻閃耀著美的光輝的巴黎聖母院的卡西莫多;有堅強、勇敢、執著、自信的平凡世界裡的孫少平;有被稱作“詩壇夜鶯”的,散文“濃得化不開”的徐志摩;有在黑夜裡尋找光明的,自認為是位“任性的孩子”的顧城……憩息地的背景是五色斑斕的,有紅蓮,有綠柳,有夾岸桃花,有落英繽紛……憩息地的音樂是唯美而動人的,有清脆悅耳的鶯啼,有舒適可愛的蛙鳴;有悽美絕世的化蝶之音,有心靈相悅的高山流水……

心靈的憩息地是我受傷後的港灣,是我勞累後的驛站,更是我獲得不息的奔跑動力的源頭。

當我敗得一塌糊塗,心中無限的信心蕩然無存時,我總會走近普希金,他會微笑著念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傷心……一切都會過去……”那富有磁性的充滿穿透力的聲音總能驅走我心中的陰影,讓我重拾自信,重新撲進生活這片洶湧澎湃的海洋,去搏擊,去奮鬥。

當我被濃濃的思念籠罩得幾欲哭泣時,我總想起秦觀的《鵲橋仙》,那一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時常令我眼淚紛飛,感情若是心有靈犀,即使知己存於海內,天涯若比鄰!

在每一個清閒午後,每一個落日黃昏,我總願躲進心靈的憩息地,隨著莊生的蝴蝶翩躚而舞,隨著王勃去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隨著杜甫去賞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心會隨著他們而清爽、寧靜、淡泊。

心靈的憩息地,我那些豪爽、清麗、大氣執著、才華橫溢的師長們,他們將永駐我心中,伴隨著我到天涯海角到海枯石爛。

麗江——身心和靈魂的棲息地 篇5

國二作文 ,843字

古樸的小城,帶著濃厚的文藝氣息,坐落著形形色色的三坊一照壁式名句,納西名族熱情的雲南畫;各式各樣的富有情調的茶樓、咖啡館還有客棧;大到古色古香的建築,小到喝水用的茶杯,每一處都洋溢著詩一般的美好。簡單到午後的陽光靜靜地撒在走廊上,背倚靠著藤椅,再泡上一杯沁人心脾的花茶,也都愜意十分。

抵達時正是下午三、四點光景,淡淡的斜陽透過葉片的縫隙,反射在水泥路上。臺階邊生長的一大簇蘭花慵懶地伸了個腰。又一陣微風吹來,柳葉輕輕地搖曳,行人路上笑面如花,著實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走進麗江,第一印象便是撲面而來的文藝氣息,還若有若無的咖啡的香味。鳳凰與麗江齊名,卻只帶著濃郁的古典美,而麗江則更具有現代慢生活悠閒的美。麗江的建築大片全是古時候的竹樓,總是給人一種入了桃源的驚喜和驚訝之感。麗江人好靜,也總會將自己的房子裝飾得與眾不同。就比如我所住的客棧,有兩樓。門前放一柵欄,裡面閒閒散散地養著幾盆色彩鮮豔的花,令人眼前一亮。走廊裡似是無意擺了張木椅,站在陽臺上遠遠地眺望,正是麗江一角的明麗景色。每個房間都寬敞明亮,利用了自然原生態的材料,整個房中瀰漫著花的芬芳、木的清新,還有薄荷的味道,涼絲絲的。住在裡面就如做了一場美夢的舒心。

沿著門外的石橋,在麗江古城中閒逛。“人人門前繞小河”,河水清澈見底,鵝卵石在耀眼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河中還有幾十只金魚緊靠著牆壁而行。

步行在麗江古城的水泥路上,我又很難把麗江和鳳凰相比。鳳凰所保留下來的只是城內的成片建築和古橋,麗江不單單是這些,還有什麼?還有一些溫暖,一些夢幻。在城中一角,一個石碑屹立於其中,名喚百歲石碑。相傳人摸一下就能活一百歲,摸兩下就能活兩百歲。我頗有心機地摸了五下,嘿嘿!

令我更驚訝的就是這裡竟然有很多東巴紙坊和酒吧,還是連鎖店。

夜幕漸漸降臨,但麗江還是燈火輝煌。這樣美的夜,才更讓人熱淚盈眶。

俯視麗江夜景,看到人群湧動,一片熱鬧。麗江的文明就這樣留在這跟潮流的時代中。但我也明白,有些東西經歷了歲月的沉澱,才更熠熠生輝。

給心靈一個詩意的棲息地 篇6

高二作文 ,662字

此生最渴望的不是嬌豔的鮮花,醉人的掌聲,而是心靈中有一方淨土,在這片淨土中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創造生活,生命的溫馨源於自我,一顆坦然的心,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會把人帶入幸福的海洋。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身患絕症的小女孩,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深知生命的喪鐘即將敲響,但她的嘴角始終都掛著縷縷微笑,她曾說:“生命對於我來說很短暫,就像夜空中美麗的流星,一閃即逝,雖然,生命中太多的美麗和精彩我還沒有感覺到、品嚐到,但我知足了,畢竟我懂得了,“人間有愛,天地有情,”在她生命的最終一刻,那一抹微笑,始終沒有消失,如清晨的一縷陽光,溫和、柔美。”

還有一個故事,就發生在我身邊,一位名校畢業的小夥子,年輕氣盛,加之家庭條件原本不錯,很快便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後來,充裕的物質生活讓他變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最終沉迷於賭博,以至於傾家蕩產,工作丟了,家庭散了,原本幸福的生活也就煙消雲散了,從此,他便一厥不振,如同行屍走肉般的活著。

可見,心態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有人說:“它如沙漠中的一縷清泉,給人生帶來了希望”,也有人說它是抹殺人心靈的一把剪刀,把人推向人生的底淵,使人永不復生。

其實,一個人的生命,不管多麼平凡或者缺憾,只要努力拼搏,自強不息,不要只顧著怨天憂人,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也許,你的明天,陽光滿屋。用樂觀的心態迎接每個清晨的太陽,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做每件事,給自己原本那顆疲憊的心,一個詩意的棲息地。

家鄉寄託心靈的地方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8字

我的家鄉位於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裡有我的童年和那些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

我的家鄉並不富饒,但是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在我的心中,她是我靈魂安放之地。無論我走多遠,也無論我生在何處,那裡總是我魂牽夢繞之地。只有聞到家鄉的氣味,走進家鄉大山的深處,才能真正體味到她的偉大和質樸,也是一種深邃的文化和精神的寄託。

家鄉的人民大多是樸素的農民,可是他們是最勤勞和善良的人,總是默默無聞的辛勤勞作。不管是豐收還是貧年,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讓人溫馨的笑容。在他們的談話間你聽不出什麼大道理,卻句句說出的是真心話,誠實是他們身上最寶貴的財富。

我的家鄉風光秀麗,群山環繞。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能通入大山。這也是我們和外面世界聯絡的通道。站在高山頂上,向遠方眺望,視線的盡頭是我從小嚮往城市的方向。那是我追夢的地方。但是隻有站在家鄉的高崗上我才能真切的體會到腳踏實地的開心和愉悅。

家鄉是一個人出生的地方,也是夢想開始的地方,漂泊在外的遊子,就像家鄉放飛的一個個風箏。只要家鄉母親手中的線抖一抖,便知道是母親呼喚孩子歸來。無論我生在何方,聽到母親的呼喚,都會毫不猶豫的回到那個生你養你的故鄉。因為那才是我們的根,才是心靈安放的地方。

堅守靈魂的棲息地 篇8

國三作文 ,789字

優雅而美麗的蓮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身姿,置身於泥土之中靜靜地生長。最終,以它不蔓不枝的姿態,搖曳在水中,高雅脫俗。陶淵明以蓮自喻,只為如蓮那樣求得心靈的一方淨土,那樣的出塵芳姿。

如何堅定自己的追求,不被凡塵俗事所幹擾,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去學蓮出淤泥而不染,香遠益清的品性?

“真正的寧靜,不是遠離車馬的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才女林徽因曾這樣說過。事實也確是如此,我們無法真正遠離紛繁的世界,唯一能做的,只是平靜內心的波瀾,不被外界所感染,要知道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方可成就大事。錢鍾書老先生就是這般,他只在寂靜的亭軒裡,手持一管,一燈如豆,風雨飄搖,巋然不動,沸沸揚揚裡甘於寂寞,因為那是他人生的位點,他不曾動搖。《圍城》就是他寧靜內心撐起明麗天空最完美的詮釋。他堅持自我,執著追夢,正映襯了那一句“只有不因世界的多姿而動搖、所感染,才能達到生命的高點。”

如今的世界,千變萬化,周圍總是充滿著太多的誘惑,無時無刻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止不住地去崇拜,去模仿,甚至想要用自己的靈魂去理解、去滲透,太多太多的人只因為了追隨時尚的潮流,失去了自我,他們被周圍的變化所深深地感染,心旌搖曳,殊不知就在這樣的盲目中,失去了從前所擁有的最本真的東西。

“喜歡活著,生命是如此地充滿了愉悅。”臺灣作家張曉風說,她喜歡夢裡奇異的世界,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喜歡多雨的日子,喜歡對著一盞白熾燈聽簷雨奏鳴,細雨如絲,如一天輕柔的叮嚀,她用對生活的愛感染著每一個人卻從未失去自我,而今太多的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在燈紅酒綠之後,尋找更大的刺激,於是由身體到每寸神經都變得麻木。張曉風堅守著自己的純真,堅守著那份不被環境所感染的本真,即使是如此淡淡地生活,便也可擷取幸福的甘露。

他們如隱者般“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裳”,即便為了環境改變自己,也始終堅定而執著地堅守著自己靈魂的棲息地。

請留住我們的靈魂棲息地 篇9

高三作文 ,1152字

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江西某太守將伐古樹,有人題詩曰:“遙知此去棟樑材,無復清陰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太守讀罷,停斧不伐。我突然想起時下社會上發生的強拆亂建、毀壞歷史文物建築的事件,於是便細細品味袁枚這篇短文,感受頗深。

不是每株“古樹”都遇到一位明事理的太守而倖免於難。記得幼時,外婆家是一座頗有年代的老屋,青磚黛瓦,古樸悠然。可如今,那座老屋早已被高樓取代。每每望著那片土地,失落之情油然而生,那種感覺,用“失去了歸宿的千歲鶴”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我們的祖先最早開始用符號、圖案來記錄他們的生活,後來演變出了文字。無論如何,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而矗立於浩瀚歷史長河中的古建築,則更直觀、形象地記載人類歷史的變遷、國家的興亡、民族的興衰、文明的起落。如同生命的遺傳密碼DNA,古建築就是人類發展史的DNA,透過其中,我們如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窺見人類歷史的腳步,體會、理解文化的內涵。正如古樹之於千歲鶴,古建築之於人類,就是人類文化靈魂的棲息地,人類文化的遺產。比如,到聖地的朝聖者依賴的是建築實體本身而非文字或其他,這也正是教堂、寺廟存在的意義,這些地方是人們所尋求的靈魂、精神的歸屬地。毀了它們,人類就會失去靈魂、失去歸屬。放眼西方,巴塞羅那用800年守護了一個童話世界,威尼斯對千年老宅的修復從未間斷。誠然,巴塞羅那和威尼斯的人們深諳文化的意義,視任何承載自己文化的建築為生命。他們深知,古建築是銘刻自己歷史的豐碑和寄託文化靈魂的殿堂,有了這些千年不朽的建築,文化就得以沉澱積累,萬古長存。因此,人們傾其所有,保護歷史遺蹟的一磚一瓦。

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一些人慾望無限膨脹,人心越發功利化,精神文明層面的提升滯後於經濟的發展。推土機的轟鳴聲隨處響起,多少“古樹”一夜傾頹,徒留“千歲鶴”空守對過去的情懷,而如此明事理的“太守”又何處去尋?環顧華夏大地,建造考究的開封二曾祠、聞名遐邇的滄州水月寺相繼消失,更有甚者,有“最美野長城”這樣的鬧劇上演!文化遺址被功利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失去精神家園的過程。這樣的結果只會如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所言:“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當他們失去了棲息的“古樹”時,該何去何從?到了那時,你還記得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誰嗎?巴塞羅那的奇蹟得益於800年間每個公民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提倡“雙文明”建設,提升文化自覺和保護意識。社會發展不應伴隨著“古樹”的生命之殤。面對“古樹”,請停斧不伐!

我只願月明秋夜冷之時,千歲鶴還能明辨歸去之路,我們還能找到最初的記憶。在記憶中,呷一壺釅茶,沐浴在氤氳中,花開花落,歲月靜好,一世安然。

觸動心靈的那聲嘆息 篇10

國三作文 ,729字

在成長的路上,我的心靈多次被猛然地撞擊,其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是數學老師的那聲嘆息。

原本,一向以嚴格著稱的數學老師常常在課堂上表揚我,但不知從何時起,一切都變了……

回憶中,最初的最初,是我在她的課上睡著了。被叫醒後,我根本不敢抬頭去看她的眼睛,但她沒有說什麼,默默地走回講臺。或許在那時,她曾意味深長地看過我一眼,那眼光,或許包含著與嚴厲的警告共存的諒解和關愛,但我沒看到。

從此,我的思緒就像走失的羊群,恍恍惚惚,不知在何處徘徊。

期末,我去她那裡看數學成績,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從沒有得過這麼低的分數!淚水在我眼圈裡滾動,難受得彷彿萬箭穿心。我呆呆地站著,等著她的一頓痛罵。

可她連看都沒有看我,真的沒有再看一眼。我清晰地聽見,她輕輕地,彷彿秋葉落地一般,嘆了一口氣。

老師放棄我了?我心底僅存的一絲溫度也蕩然無存。雖然只是輕嘆,卻比痛罵更能刺傷我的心!我覺得自己成了被拋下的嬰兒,孤獨而無望。

我不記得自己那天是怎麼從老師辦公室裡出來的,只記得當我冷靜下來,我忍著疼痛告訴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由我自己造成的,要真的改變自己了。

從此,每當想要偷懶、放棄、心存僥倖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師的那一聲嘆息——輕輕地,如秋葉落地。於是我打消了那些不該有的念頭,全心投入學習。課後,我的字就像螞蟻軍團一般整整齊齊地爬上一本本原來空空蕩蕩的練習冊。上課時,我不斷地舉手發言,再不允許自己感到一絲睏意。

現在,我的成績又上來了,甚至比最早的時候還好。我也明白了,老師的那聲嘆息,並不是對我的放棄,而是無言的警示。

老師,謝謝您的那聲嘆息,讓我奮起直追,真正突破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