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傳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張愛玲傳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45字張愛玲傳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741字當我拿到這本書時,就立刻被封面上的一行小字吸引了:在繁華的世界獨自美麗。這本書描繪了一個用文字鑄就傳奇的奇女子,她就是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一位未來的文壇之星呱呱墜地,她就是張愛玲。張愛玲的祖母是李鴻章的親女兒,但她沒有因出身高貴而得意。
張愛玲的祖父母、父母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只是她的父母在思想觀念方面出入比較大。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思想因受到清末民主自由氣氛的薰染而極為開化。愛玲的父親張志沂有紮實的文學功底,但因處在新舊更替的年代,他封建的思想只能被淘汰。母親文明開化,父親迂腐封建,兩人經常就在張愛玲和張子靜(張愛玲的弟弟)的面前大吵起來,最終兩人還是離婚了。父母的離婚對愛玲的性格及人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張愛玲自小就生活在父母不同的觀念中,她既學過舞蹈、繪畫、音樂、禮儀等西方文化,上過新式學堂,又學過詩詞曲等中方文化,上過私塾,可謂是中西合璧了。但這並沒有給愛玲帶來太大的益處,時間久了,反而帶來了危害。愛玲的母親希望女兒成為一位西方的淑女,可愛玲不是當淑女的料,母親對她期望的目光已經變成了失望。漸漸的,母親放棄了對愛玲的培養,離開了。父親仍執著於讓她上私塾,不僅如此,父親的一些行為讓愛玲而感到不齒,吸食鴉片、逛妓院、設姨太太、娶繼母,這些行為也讓愛玲非常無奈恐慌。愛玲孤傲,不善言辭的性格也是在父母的逼迫下產生的。終於,愛玲在1937年隆冬的一個夜晚逃出了父親和繼母的家投奔姑姑和母親。
張愛玲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可以用天才來形容,尤其是繪畫和寫作。
在繪畫方面,愛玲喜歡用無距離感的深粉紅色做背景色,她的多部小說的插畫都是她自己完成的,比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等。散文集《流言》的封面也是她自己畫的,她畫的人物特點鮮明,韻味十足。她是一位頗具天賦的畫家、設計家。
在寫作方面,她把創作的焦點放在飲食男女一類的日常生態,沒有政治,沒有煙火焦氣,在文壇中也是頗為獨特的一角。
張愛玲的文字像一把靈巧無比的梭,為她織出一塊塊華美的錦繡,鋪就了她的天才夢。她“出名要稱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的個人願望催促著她去創造更多精彩的文章。1943年,她拜訪了一位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並且在她辦的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文章:《第一爐香》、《第二爐香》,標題為《沉香屑》。這兩篇文章的發表讓張愛玲走入了世人的眼中。接著,她又在柯靈的雜誌《永珍》上刊登了小說《琉璃瓦》、《連環套》和散文《到底是上海人》。
《紫羅蘭》《永珍》為張愛玲進軍文壇吹響了號角,但是真正讓張愛玲名聲大噪的卻是《雜誌》這本刊物。
張愛玲一生中創作好的小說差不多都是在《雜誌》上發表的,例如《傾城之戀》《金鎖記》《花凋》《紅玫瑰與白玫瑰》……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散文。
1943年到1944年,上海文壇稱之為“張愛玲年”,僅僅兩年時間張愛玲就像雪花片散地似地,將她的小說、散文覆蓋了整個上海文壇。張愛玲這個名字在當時的上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44年9月,張愛玲發表了她第一篇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這本小說囊括了愛玲1943年到1944年間的十篇小說,她一生中創作的最受讀者歡迎、享譽最高的小說差不多都收錄在這裡了。
1943年到1944年算是張愛玲在文壇最輝煌的時候了,之後便慢慢隱退了。
張愛玲的情感經歷卻不如藝術經歷那麼輝煌,她先後認識了許多男子,但真正給她家的感覺的是一位西方紳士——費迪南·賴雅。在1956年8月14日,他們結婚了。但婚後的生活喜憂參半,賴雅經常會區域性中風,這時,張愛玲就需要一邊照顧賴雅,一邊維持生計。張愛玲說過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有很多人說賴雅是她衣袍上的“蝨子”,但張愛玲卻將這件“爬了蝨子”的“衣袍”整整珍藏了十一年,愛不釋手,足以說明張愛玲對賴雅深深的愛!
1995年9月18日,張愛玲安詳地闔上了雙眼,去尋找她的賴雅了。
這就是張愛玲,臨水照花人。
《張學良全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74字歷史的滄桑如波濤洶湧般襲來,回憶過去的血淚史,在《張學良全傳》中感受痛苦困難的抗戰時期。
張學良是個有爭議的人,有人覺得他是忠臣;有人覺得他是中立;也有人覺得他是漢奸,我讀完《張學良全傳》後,我贊同第一種說法,因為我認為張學良為祖國貢獻地很多,有功於保家衛國。
中原大戰是一次規模較大的內戰,雙方激鬥,死傷慘重。我在心中感到十分焦慮:“你們千萬不要再自相殘殺了,士兵是用來保家衛國而不是用來消滅國人的!”我心中的勸告無功而返,聯軍被東北軍重創,失敗告終。我心中一怔隱痛,聯軍要是能同意與蔣介石停戰,也不會損失慘重了!
中原大戰及萬寶山事件之後,日本人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我國軍隊被打敗,所持有的武器戰鬥機、機關槍、大炮等被日軍獲得,日軍很快侵佔東三省全境。看到這訊息,我悲痛不已:“殘忍的日寇佔領我國的領土定沒有好事,又要毀壞家園的和平,還要欺壓無辜的老百姓們,真是罪該萬死。可憐那些百姓了。我覺得張學良按照蔣介石的意圖撤退不合理,應該想好戰術,堅守城池!
我堅決反對蔣介石進行的圍剿紅軍,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放著日本鬼子不殺,偏要對自己人趕盡殺絕,簡直天理難容!之後張學良逼蔣介石聯合共產黨共同抗日,造成“西安事變”。最後,在張學良的不懈努力下,蔣介石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達成一致,共同抗日。看到這訊息,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我佩服張學良的這種勇氣,可是最後也被蔣介石軟禁在臺灣,我為張學良感到憤憤不平:“張學良明明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為什麼被高等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0年!你們應該感謝他啊!”
對張學良的評價,我認為他做的“西安事變”是對的,蔣介石只關心誰會與他爭奪政權,共產黨也是中國人,張學良的思想就開明得多,他認為爭不爭政權無所謂,因為共產黨也是中國人,那時的當務之急是抗日,日本人決不能佔領我們的國土。所以我對他的評價是:為國為民,利民不利私。這是一位好軍人,甘願為民受罰的好軍人!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91字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充滿幻想、充滿智慧、在科學上不斷追求完美的科學家。在26歲時便發明了著名的相對論,揭示了空間與時間辯證關係,加速了人們對物理學的認識。他雖然出生於猶太家庭,受過無數人的歧視,但仍不屈不撓地為科學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愛因斯坦,一位在學術上不拘一格的人。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從小就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有一次愛因斯坦生病了,他爸爸為了使他開心買了一個指南針。他覺得一定有什麼神祕未知的力量在操縱著指南針,由於他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影響著他的終身。以至於他後來取得的科學成就:如廣義相對論、統一場論,就是對場的思考,他思考的不止有磁場,而是包括電磁場、引力場在內的統一場論。
愛因斯坦也十分喜歡讀書,無論是書上的什麼知識,他都要經過自己的反思,並且提出新的問題。他不僅不迷信書本,也討厭任何權威和約束,他喜歡自由的思考和平等的討論。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特點,愛因斯坦絕不會去挑戰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也就不可能做出劃時代的發現。當然,他也沒有為了標新立異,彰顯自己的獨立而刻意去反抗權威,他只是一心去探索自然本身的奧祕,發現人們所不知的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具有強大的自學能力和持續不斷的探索、鑽研精神,即使在條件和環境不具備的情況下,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十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他在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讀了《愛因斯坦傳》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從愛因斯坦身上我看到了難能可貴的精神,如果愛因斯坦只是一點好奇心,可能也就是想想表面問題而已,也不會深入到科學的最深層,當然也就沒有了相對論。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偉大也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偉大的人物,但也不應該停止追求進步,同時我也認為困難並不是阻擋我邁開腳步的理由。
《水滸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52字暑假裡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迫不及待捧起老媽送給我的《水滸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是一本描寫北宋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感嘆不已。
小說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奮起反抗黑暗的封建統治,並取得一系列勝利的故事。小說塑造了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性格鮮明的梁山英雄。這本書很多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如:拳打鎮吳西、倒拔垂楊柳、智取生成綱、武松打虎、大鬧清風寨等。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之後,在它的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義”字。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個個深情重義。生活中,當朋友有難時,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這是一梁山好漢們的“兄弟之義”。黑暗的封建統治下,民不聊生,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就扯起造反的大旗,為民眾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這是梁山好漢的為民的“國家大義”。正是因為秉持著這一腔大義熱血,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才剷除地痞惡霸,貪官汙史,反抗封建的黑暗統治,誓將“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進行到底。當然,後來梁山的招安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大義”的影響。
梁山英雄好漢們的“義”教會我在生活中不僅要對自己的朋友講義氣,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相助,而且對於社會上的那些不良惡習和和風氣,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義”。
所以,我非常喜歡讀《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會永遠停駐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皮皮魯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15字《皮皮魯傳》這本書的作者是鄭淵潔,書的情節和內容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只要有時間就看,下課看,閱讀課看,睡前也看。看完這本書這麼多天了,我清晰地記得那些故事:《皮皮魯外傳》、《皮皮魯和童話節》、《紅塔樂園》、《皮皮魯日記》、《名畫風波》、《夢中人》、《幻影號》、《閃電!閃電!》、《Z星球日記》。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幻影號。我對皮皮魯很崇拜,因為我也有這樣的性格,也是很喜歡冒險的。他講了皮皮魯得到小神馬—幻影號後,在馬路上飛奔,一直被警察抓。可是幻影號太厲害了,警察不但抓不到幻影號,還經常被耍。後來,他和他的同學一起去幹世界大事……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冒險、勇於嘗試的精神,並且運用到學習中。比如做數學題的時候,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會使我們的思維更活躍,大腦更聰明。
另外,皮皮魯還有勇敢、調皮、見義勇為的性格,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也幻想成為像皮皮魯這樣的人,成為正義的化身,在同學們之間傳播正能量。
《岳飛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07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經常讀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岳飛傳》。這個故事令我讀了就有愛不釋手的感覺,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愛國高於一切”的道理。本篇故事以主人公岳飛來說明熱愛祖國的道理。讀後讓我印象最深,忘不了那位精忠報國的岳飛,也忘不了那奸詐貪婪的奸臣秦檜。
岳飛小的時候,就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可是他的家裡遭到了洪水,家破人亡,他和媽媽一起到了一個人的家裡,從小一起和幾位富孩子一起學習知識,練習武術,他們的師傅周侗把自己所有的武功傳授給了岳飛等人,岳飛的武功在其他三位少年之上,於是,周侗便十分欣賞岳飛的才能。便叫岳飛參加選拔為報效國家的人才。主考官被小樑王的三錠銀子迷住了,便打算讓小樑王勝利。從這裡可以看出主考官是多麼的貪婪。最後,小樑王不但沒有勝利,反而讓岳飛贏得了勝利,這也給了貪官一個狠狠地教訓。
岳飛和兄弟們被選上以後,皇帝便讓岳飛當一個小官,等立了功便把他升官。當時的女真族反動起義,在他們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小國—大金國。從那時候起,岳飛便成立了抗金兵的偉大英雄。
在青龍山帶領幾百官兵設下埋伏,擊退了金兵的十萬大兵,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皇帝便升了岳飛的官,更加信任岳飛,而岳飛也不驕傲自大,多次立下戰功。後來,金國皇帝的四兒子金兀朮以萬夫不當之勇殺到了長安城,金兀朮的軍師哈迷蚩差點被岳飛活捉,金兀朮率領金兵多次被戰敗。
岳飛也是一個治軍嚴謹的人。一次岳飛在牛頭山保駕,他的大兒子岳雲,看到城牆上掛著免戰牌,便一下把免戰牌打碎了,岳飛十分生氣,便下令把岳雲殺掉。從這裡可以看出岳飛是多麼的治軍嚴謹,對兒子也一視同仁。從此,金國便傳開了一句名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由此可見,岳飛帶領的軍隊是多麼英勇,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後來岳飛被秦檜設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殘忍的殺害了,令人惋惜。
岳飛還說:“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是岳飛真實的寫照。
在我們中國像岳飛一樣的英雄,有邱少雲和王小二。他們的愛國精神永遠留在人世間!我非常敬佩岳飛,我要學習岳飛的精神,在學習中堅持不懈,刻苦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也要懷有愛國的心,將來長大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林肯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238字讀完了《阿伯拉罕林肯傳》,對林肯的一生的成長經歷有了一定的認識。偉人之所以為偉人有他的不同於凡人之處,但他首先是一個凡人。林肯是以凡人入場,以卑微之身份,從一片洪荒中走來,走過飄泊的年代,走過戰爭的年代,成長為一代傑出的總統,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人。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這位總統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馬克思曾這樣評價過他:“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他似乎習慣於一次次的失敗和一次次遭人恥笑的經歷,他似乎也從不忘自己應該持續的對莎士比亞的激情和充滿風趣卻又不失風度的幽默笑話,更有他那可以稱之為天生般的演講口才和優美地遣詞造句的手法。當小販,他可以為多收了別人5美分而走上幾十里路去還錢;當律師,他可以無償地無私地為正義的一方服務,無論他做什麼,從不忘職業道德的真理。在政治之路上,他從社會的最底層,直至權力的頂峰。在每一次升級的攀登當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荊棘密佈的道路。似乎,順利與他無緣,失利與他結緣。幸運的是,他最終還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美立堅合眾國的總統。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輝和智慧證明了自己就會是一個國家的偉大總統,一個最受人崇敬的總統。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我究竟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我只想說,人格是鍛煉出來的,偉大的胸懷是練就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做個真正的人,做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事,那麼就不枉此生不虛此行。偉人首先是普通人,因為他做了偉大的事才成其為偉人,而他能夠做成偉大的事,和他自己有關和他所處的時代有關和他所遇到的機遇有關。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們無法成為完人,但是我們能夠成為更加完善的人;我們無法都成為偉人,但是我們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反射一點人類智慧和心靈的光芒。
現代青少年心理極其脆弱,自殺、離家出走等事件時有發生,令人擔憂,人們不禁感嘆:難道祖國的花朵就這麼經不起風雨?當你迷惘時、痛苦時、失意時、—那麼就請你看看《林肯傳》吧。這個偉大的男人忍受過人類所能忍受的最多的創傷和煎熬,他的善良仁慈和正義的心,也未能給他帶來過一天的幸福或者快樂,他的艱苦奮鬥,他的隱忍,他的深深的哀傷,為美國人民帶來了和平和統一,卻也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林肯走了,他彷彿也帶走了人間所有的不幸和悲慘的故事,帶走了人間所有無奈和掙扎。
在自信力,堅毅,忠誠,把事情搞定的能力之外,我突然發現我忽略了一件東西,一件和自信力一樣,屬於人間偉大的領袖們的東西,那就是:寬容。林肯從不批評任何人,對於悲慘的生活他也從無怨言,儘管他時刻處於深深的悲哀之中,但他卻總是為別人帶來歡笑。對於林肯那因寬容而生的隱忍,任何悲傷的筆調都難以形容,但我從內心深處崇敬著這種隱忍的偉大。相信當你看過《林肯傳》之後,也會對林肯的寬容產生永生難忘的印象!
《青蛙軍團愛地球》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03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我就喜歡看書,書中精彩的情節總能把我深深吸引,書成了我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暑假裡,當我看到這個書名—《青蛙軍團愛地球》的時候,就想青蛙軍團是如何愛地球的呢?於是我便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青蛙軍團愛地球》講的是六年四班的華汪德、胖青蛙秦超逸和笨小孩黃金鑫在班上創造了“青蛙軍團”,並以環保和低碳作為宗旨。笨小孩黃金鑫雖然笨,但是他也用自己笨拙的雙手以實際行動來把環保進行到底。他將易拉罐一個個撿回家,被爸爸媽媽大罵一通。可是後來通過,用易拉罐做了一個燈罩、用舊衣架為老師做了一根教鞭等等,讓大家對他們刮目相看,因此青蛙軍團在學校漸漸有名氣了,還被請到別班表演。
我十分佩服“青蛙軍團”,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演繹著低碳與環保健康是生活方式,讓地球變得更加美麗。比起他們,我自愧不如,平時,看到漂亮的本子總是一本一本地買回來,本子還沒寫完總是扔掉,殊不知,這樣會浪費掉多少木材啊!儘管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我們要節約用水,可是課餘還總是和同學們打打水仗,洗手時水也總是開到最大……看完這本書,我真為以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加入“青蛙軍團”,力爭做一隻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小青蛙”。
如今,低碳、環保時常掛在嘴邊,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森林被肆意地砍伐,鳥兒沒有了家園;養豬場的水沒有經過排汙處理就排到小河,河水烏黑髮臭,魚兒也瀕臨死亡;塑料袋、各種包裝袋滿天飛;汽車尾氣嚴重汙染大氣層……我們的大地媽媽已經千瘡百孔了。
如果人類不加強環境保護的話,也許若干年後,地球就可能被淹沒,地球上的房屋也會被垃圾掩埋,地球上的動物就會近乎滅絕,《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還不足以讓大家警醒嗎?
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都加入“青蛙軍團”吧!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節省每一度電,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少開一天車……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45字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14字讀完《名人傳》一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書中的人物無一不是與命運抗爭的偉大英雄,他們經歷重重挫折,堅持著心中所想,擊碎了命運掀起的滔天巨浪,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其中貝多芬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貝多芬出身貧寒,一生經歷無數坎坷,命運的“打壓”、親情的辜負、愛情的背叛、病痛的折磨,無一不重重地打擊著他。他孤獨地活著,堅強地活著,彷彿與世隔絕,也許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詮釋他寂寞的心境:“烏雲敞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但他沒有就此被擊倒,他在黑暗中活著,在無聲中抗爭著,在與命運搏鬥著。最後隨著《第九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作品的相繼問世,象徵著他的勝利,他戰勝了厄運,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困難與障礙,更戰勝了命運!他的精神攀上了生命的巔峰,他的心靈空前強大。
我從貝多芬身上感悟到堅忍不屈,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精神。同時他的不屈於命運的精神也讓我陷入沉思。如果肉體的創傷會很痛,那麼精神上的痛苦更甚,與貝多芬受到的重創相比,我們碰到的困難只能算毛毛細雨,但是我卻不能展現如貝多芬一般的頑強、堅忍,因為一點點小挫折放棄了勇敢,放棄了拼搏,更放棄了機會。如今長大了,面對的越來越多,如因為挫折和困難而退縮、逃避,我們就會失去很多。人生就是要奮鬥,要勇於與命運鬥爭,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一定會成功,只要頑強拼搏,努力抗爭,最壞的結果不過大器晚成。
《貝多芬傳》讓我感悟到堅強的重要,讓我求學的步伐更為堅定了,真的受益匪淺。
命不由天——《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55字讀了《名人傳》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看完這本著作後,文中體現了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從這個意義上說,《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歷史偉人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音樂巨人貝多芬。令我感觸最深,貝多芬人生坎坷,但他卻能擺脫這一切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建立至偉而不朽的作品—《命運交響曲》。他令人相信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
作者羅曼罗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命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要把為人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以安慰和鼓舞。
讀後這位偉人的著作後,使我更對“命不由天”這個詞的堅定。
從小我就懷著自卑的心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無論在家庭、學校、生活等都是一路坎坷。在學校我嘗試參加不少課外或年級裡的各項比賽。但總是高興地進入考場,愁眉苦臉地出來。當我經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後,是我性格更加自卑,無法與別人溝通,心理壓力便更加大了。總是埋怨,為什麼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坎坷的呢,別人的卻這麼一帆風順?老天呀!你太不公平了吧?
直至,同學介紹我看了《名人傳》這本名著後,我才知道沒原來世界還有許多比自己坎坷的人。就像文中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原來,他經歷過耳聾、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疾病。尤其是當一名音樂家失去聽覺後,怎麼去創作音樂呢?但,這一切困難難不倒貝多芬,最終他建立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正因為它具有不屈不饒,意志堅強的精神,才成為了世界名人。如果我與他相比,豈不是小菜一碟嗎?是他,他告訴我,做人不要相信命運,無論你家境多麼貧窮,只要懷著一顆意志堅定的心,什麼事情便迎刃而解,人生有了坎坷才有成長的經驗。所以我不要在挫折面前低頭。
同學們,當“千里馬”沒遇到“伯樂”,它是否要自暴自棄呢?
做人嘛,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伯樂”不賞識我,自有人會賞識自我的。所以我會很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我們的命運絕對不是由您這老天決定。”
阿q正傳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623字《阿q正傳》,魯迅代表作之一。寫於1921~1922年,文章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人民的真面貌。它的發表,有著特定的政治和經濟。而《阿q正傳》也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採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
文章主角,阿q的性格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末代‘農民’的形象,他有農民種地就是種地,鋤地就是鋤地的優點,也有當時人們所具有的缺點,自私、保守、愚蠢的缺點。
而文章最主觀的還是啊q的那種‘精神安慰’的做法,他的想法可笑又可贊。在文中阿q以一種即使現實中以失敗者的身份存在,然而在精神世界中仍然要以‘最高者’自居。從文中;結果往往是輸。輸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裡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優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髒話又是掐臉蛋,終於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在文中的這兩小節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阿q那種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畏強凌弱、忌諱缺點、以醜為榮等種種手法來自欺自慰的行為。
我們常說一個國家的形象是由人民決定的,而文中阿q表達的是什麼!懦弱、自私、保守、自給自足?而在那長達8年的戰爭,我們取得的不僅是勝利,還有一次偉大的蛻變。我們變了變得自立、堅強、強大。
戰爭是的確是令人憎惡的存在,但你不能否認我們在戰爭的見證下,成長了。
《愛蓮說》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26字素聞蓮花乃花中君子,早在小學時就聽得蓮花的“出汙泥而不染”,而我也只是一笑,或許又只是某詩人隨口而吟的敷衍之作。然而,近日來我卻改變了這種看法。而且是真心佩服它,因為不久前,我們學習了《愛蓮說》,我深有感觸,從字裡行間悟道了許多道理。
世間大富貴者,妖邪者,數不盡數,因而在這個世間,有人迷惘,有人昏沉地度日,而有人因為一念之錯成為了名族的罪人。在現在,這個安康的社會,各地仍不斷傳出貪官的新聞,更何況在古代呢?古代混亂。能在黑暗中脫穎而出,而不不甘落後者更難得可貴了。
黑暗之中,總是會有光亮星星點點。口中讀著《愛蓮說》,我又回憶起上次去雲山水庫的經歷。
剛坐上游船,全身的勁就使了起來,在那個炎熱的季節,每個人不免要出身汗,而越熱就渴望清涼。眼見表弟在船邊沖水,我已心生不妙。
才沒過多久,他已昏迷過去。“本來身子就不好,還衝水乾什麼?”我埋怨道,忽然眼前一綠,與陽關的強射相比,荷花顯得從容、大氣任曲,太陽的荼毒,仍勇敢的直立面對。
它的蓮心已積累了一捧水珠,在陽光下散發炫目的光彩。仍而,有誰曾想:在散發光芒的同時,它不也在消耗自己的活力嗎?
豁然,我想到一種人,哪怕會消耗青春,甚至失去生命,也要盡力在歷史上留下淡淡一芒。譬如雷鋒、錢學森等。我又看向它,蓮葉在若有若無的漣漪沖刷下,洗盡生平一切汙點,它傲立在那兒,就像佇立在天際中的一顆星。又想到表弟,我遲疑著抽出小刀,準備割兩片蓮葉,為表弟納涼。
看著它,它視乎並不責備我的用心,在陽光下搖曳著,似乎想讓我儘快割下了它。但我只割下了一片荷葉,將荷葉擱在表弟的頭上。
我沒有割下它身體,因為它那身子,雖生於淤泥中,卻冰清玉潔;我沒有割下它身體,因為我不忍心讓獨傲的君子只剩下光禿禿的杆;我只割下一片荷葉,因為我盼望以後有幸見到它的人,能從這少一瓣的荷花,知道一切,並尊重它。
荷花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灑脫的所在,而在閱讀《愛蓮說》時,我突然想到了這朵荷花,因為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水滸傳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58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電視又傳出這首令人熟悉的主題曲,聽著聽著,思緒也不覺跟著動了起來。
《水滸傳》裡的人物個性鮮明:李逵率直魯莽,魯智深粗中有細,晃蓋仗義疏財,宋江忠義兩全……我最欽佩和最厭惡的都是同一個人—宋江。
宋江原只是鄆城縣的一個押司,因私放晃蓋,晃蓋感其恩,便修書贈金,但因閻婆惜的不曉理,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然後就開始了逃亡……在最後,他成為梁山泊之主後,他令我討厭的一面便展現了出來。
宋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個忠義兩全的人物。宋江的忠義有些殘忍,於兄弟,他曾使人殺了他們中好些人的家人、親人,逼他們入夥;於皇帝,他曾怕死後李逵會造反,便毒死了這個於他為親兄弟的人,他的忠義令我有些厭惡。
宋江的忠義也著實讓我欽佩不已。他曾幾度為了他的兄弟差點死去,也為了宋徽宗掃平了對宋朝不利的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為宋朝換回了領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和平。
宋江是有諸多非議的人物,但他對老父的孝義是絕對真的。他雖遠在他方,但收到親弟來信說老父病亡之時,他慟聲大哭,不遠千里回家探望。由此可見他對老父的感情,街坊鄰里也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
在我看來,宋江是多面性格的人。他膽小,諱忌太多,顧慮太多,總擔心這擔心那的。他膽大,敢潯陽樓題下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一句是多麼的傲。他重情重義是我最為欣賞的,他能為一個小卒哭泣,兄弟逝世,他也不避諱地在人前放聲大哭……
宋江一直是忠義的模範,他梁山泊能打到東京,卻不自號稱王,心心念念都是招安,為國效力。
貝多芬傳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60字暑假的時候,我有幸拜讀了法國小說家羅曼罗蘭寫的《名人傳》一書。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篇是《貝多芬傳》,第二篇是《米開朗基羅傳》,第三篇是《列夫托爾斯泰傳》。在這三篇傳記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貝多芬傳》。
貝多芬是一位音樂大師,他身材短小,長得結結實實,略顯臃腫,但他穿著講究,目光犀利,有著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大家都能知道,要成為一個音樂家,首先要具備的一條就是要有敏銳的聽覺,但不幸的是,貝多芬不到三十歲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不光如此,他的內臟也時不時地疼痛,越來越劇烈。他還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結局是一次次地失敗,備受情感的煎熬。一連串的打擊,一次次的挫折,並沒有讓他頹廢、消沉,反而鑄就了他激昂的性格,他憑著一種對音樂的狂熱,憑著滿腔的熱愛,用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馳騁起無垠的想像,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中,終於寫出了一部又一部氣勢恢弘、震撼人心的偉大樂章。《英雄交響曲》、《第四鋼琴協奏曲》、《第五交響曲》……一部部輝煌的鉅作,滿載著彩虹的憧憬,奔跑著天馬行空的想像,綻放著綿綿的情絲和璀璨的光芒。他不是用耳朵去感受音樂,他是用心靈去感知、去觸控。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動。
在以後的日子裡,貝多芬一點點地戰勝了情感的煎熬和病痛的折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創作中去,掌聲、鮮花、成功、榮譽沒有讓他驕傲,迷失了自我;經濟極端窘迫、體質日益衰弱沒有讓他退步,停止了追求;他只是一路前行,一直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維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墨守著高尚的道德標準,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向命運屈服。
在我的心目中,貝多芬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英雄,他的忍耐和堅強,他的執著和勇氣,他的想像和創造,他那用心靈觸控音樂的偉大創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想,如果我們能用貝多芬的這些精神來對待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那麼,我們還能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能有什麼堡壘不能攻破?如果我們能用貝多芬的這些精神來對待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那麼,我們的學習將會一日千里,我們的生活將會天天向上。
名人傳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736字為藝術做傳
音樂,雕塑繪畫、寫作這三樣毫無疑問可以說是藝術的代名詞。而羅曼罗蘭為沉醉與藝術的三人而寫的傳記,便可以說是為藝術做傳。
羅曼罗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音樂史學家。20世紀初,羅蘭有感於世風日趨頹糜,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他把變革現實的希望寄託於“英雄人物”的力量,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在這些傳記裡,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意志。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裡的三個人物,一個是音樂殿堂的璀璨明星,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大師,一個是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家。相對於他們不同的職業,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追求和表達藝術的完美和真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羅曼罗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世界的人而是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人。
“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路德維希冯贝多芬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個不聰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鋼琴,母親在貝多芬17歲時就去世了,使得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憑著自己超乎尋常的毅力完成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等他把自由、平等、博愛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和奮鬥目標。
“就像熱離不開火一樣,美也無法離開永恆;我讚頌一切來源於它或是與之相似的東西”。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他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但6歲時喪母,被寄養在一個石匠家裡,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1501年,他在佛羅倫薩雕刻了《大衛》,是他無數心血的結晶。1508年為西斯廷教堂創作了壁畫《創世紀》,歷盡四年的時光。米開朗琪羅一生創作了很多出色的雕塑和繪畫作品,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藝術。他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過程都是相當漫長的,他不在意自己作品的完成速度,而是精益求精的對每一件作品傾盡心血。
“美與愛是生存的兩大意義”。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史上奪目的里程碑。1828年出生在一個有名望的貴族世家,後來繼承了爵位。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由姑母監護長大,童年和少年時代受過嚴格的貴族家庭教育。早期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自傳體三部曲。60年代初,他的創作進入高潮,完成了史詩性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70年代撰寫了《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寫成了長篇小說《復活》,可以說是作者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高爾基曾說,托爾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這世界的財富。
羅蘭在《名人傳》中,再現了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的社會風貌,透過種種渾濁的人生圖景,褒貶人性的善惡,並揭示出蘊涵其中的人類永恆的本質心理、生活哲理和價值觀念。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書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有著一種淳樸的毅力和堅強,或許也夾雜著一絲無奈與隱忍,但卻有一股力量—一股鬥爭與征服的力量。他們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挫折,仍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們為了追求一種更大的快樂,滿足一種強烈的願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生命的缺憾在於太過短暫,但英雄的人物即使死了,也會像流星一樣,用自己的光劃破沉沉的夜空,在善良、仁慈、堅持、美麗、不朽的追求中獲得永生。
用生命凝練而成的藝術,滲透了飛蛾撲火般的生之激情,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有限的時間中追尋無限生存價值和意義的信念。這種精神是一種悲壯的激情,是一首以熱血和生命高唱著的撼人心絃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的聆聽,歷史也在無盡蒼穹中微笑。
我想,藝術品之所以從歷史長河中踏浪而來,跨時間跨地點點燃無數充滿激情的熱血之心,是因為它們蘊含了作者的靈魂。為藝術而生的靈魂,將隨著這些藝術品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繼續為這世界歌唱。餘音繞樑,永垂不朽。
名人傳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969字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鬥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鬥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髮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著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著什麼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為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並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後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造出了無數的樂曲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彷彿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在佛羅倫薩,在那裡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著。那裡,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於其他人。
那是一張充滿憂傷和疑慮的臉,額頭凸出,佈滿皺紋,小而敏銳的眼睛顏色常常變化,鼻子又寬又直鼻翼下是深深的皺紋,顴骨凸起,面頰塌陷,分佈者稀疏的鬍鬚。
他是個天才,可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的束博,因為天才的聰穎所以非常多的人找他,讓他雕刻,他的每一天都用在了雕刻身上,甚至失去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和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
米開朗琪羅告訴了我要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併為之努力。
為理想奮鬥的列夫托爾斯泰
他生活在富裕的貴族家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文學天賦,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去寫作,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82歲高齡時懷揣著69盧布、毅然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不幸因風寒感染肺炎,在此與世長辭……,他出版了下層人民三部曲,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俄國。
《名人傳》告訴了我,要有他們一樣的精神,有夢想就要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納蘭性德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86字柔中之水之人
執一筆,畫眾生。聲淚過天,他總是無法從這世間的情與淚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帳燈,他曾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原型;壚邊人似月,他又是妻子盧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則是思家思國的重情之人。
他是滿清詩人納蘭性德,是那個未聞其名,先誦其詩的人。
安意如,那個寫盡風華絕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盡柔美再三措辭。他的細膩,他的心思彷彿皓月當空的飛燕而過;彷彿對鏡淺笑的女子的朦朧;彷彿隻身單飛的鷓鴣的淒涼;彷彿初次淺嘗咖啡豆的苦澀。他將如數的幾多感情埋藏在心裡。家庭沒有帶給他一絲安寧的恬淡生活,而是讓他嚐盡了落魄的苦;貴族沒有帶給他想象中的快樂,而是失去的絞痛在生活中烙印;他的愛情沒有帶給他一點點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間難捨難分的決絕。他這輩子或許是太苦了,如同夏末開的最後一株荷花,連認真“把玩”的人都沒有。他這一輩子或許是幸福的了,執筆研墨間寫下的感情讓不少人的感情為之動容。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是他對亡妻的絲絲回憶,引得他對趙明誠與李清照舉案齊眉的羨慕。思如風輕,念如月明,彷彿他揮一揮衣袖就帶走了每一個人內心最最隱處的感情;“聒碎鄉心夢不成,夜深千帳燈”一曲寫盡他的執念,對家,對國的執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他對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緒。在那樣的日子,彷彿單單憑藉他的詩,便可以慰藉最乾涸的心靈。
作者彷彿太難以措辭,只能用無端的許多感情來慢慢烘托,又或許他太難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難以自拔的詩詞一遍遍的誦讀他的精彩,彷彿一輩子也道不盡這緣去緣由。
書中全篇貫穿著如水的詩詞,不用作者講,我們便與詩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華麗都說不盡他的一字一句。
他沒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顏,卻將回字千百轉的人生寫進了永恆的歷史裡。曾幾何時,夜沉著的時候,他幾番輪迴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歸於零的時候,他的夢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間成為永恆。
名人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14字假期裡,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讀完後,我獲益匪淺。
這本書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坎坷的一生。他們身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貝多芬出生後不久母親去世,父親酗酒,年幼的他開始獨自承擔家庭的重任。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他去波恩大學學習。不幸的是,在26歲那年,他患了耳聾。這對任何一位音樂家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他卻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憑著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小學時,米開朗基羅因喜愛素描所以經常被人看不起,還多次遭到父親的毒打。1489年,他去雕塑學校研讀,老師非常賞識他。他努力學習雕刻可卻被教皇徵去替他造陵墓,他忍受著學非所用的痛苦,但他並未放棄對雕塑的追求,最終成為著名的雕塑家。托爾斯泰3歲喪母,10歲喪父。但他並沒有消極悲觀,而是刻苦鑽研。並創作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著名的長篇小說。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受啟發,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都是在挫折中獲得成功的。舜出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名人原來都出身貧寒,經過一番挫折後才獲得成功的。
我們在小學課本中曾學過一個叫談遷的人。他完成《國榷》的底稿後,底稿被小偷偷走了。但他沒有被厄運所擊倒,而是四處奔波,收集資料,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國榷》。在英國,也有一位史學家的命運與談遷極為相似。他就是《法國大革命史》的作者卡萊爾。卡萊爾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底稿全部託付給自己最信賴的朋友米爾,請他提出寶貴的意見。可是底稿卻被米爾的女傭當廢紙燒成灰燼了,而卡萊爾又沒有一絲底稿。開始他十分沮喪,但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嘔心瀝血地寫出《法國大革命史》。讀了這則故事,我為卡萊爾越挫越勇的精神感到敬佩。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當我們遭受挫折和坎坷之時,我們應想想這些名人的事蹟。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當我們遭受苦難與災害時,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