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足跡相關作文20篇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

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煙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以煙臺為主體的膠東地區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紅色革命的地區之一。提起煙臺的戰役,人們不禁要提起“地雷戰”。

地雷戰發生在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海陽行村鎮趙疃村的百姓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戰勝了鬼子。

那時候鬼子兩村一崗哨,三村一據點,封鎖打擊我們,對我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他們用極其凶狠的手段殺死我們的同胞,搶光我們的糧食,燒燬我們的家園。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海陽人民沒有屈服,趙疃村的百姓沒有屈服,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會了治地雷、埋地雷。他們用大刀長矛、土槍土炮、與敵人進行抗擊。當時去學制地雷的有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幾人,學會後,他們便開始帶著趙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對付鬼子。他們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製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頭製造了拉雷、絆雷、滾雷等。只要鬼子開始下山掃蕩,他們就提前做好準備,在大小路口、山坡、樹林、瓜田菜園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兒,地雷炸到哪兒,給了鬼子沉重的打擊。

如今雖然戰爭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種團結協作、艱苦奮鬥,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那種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向他們一樣,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尋訪紅色足跡的作文 篇3

尋訪紅色足跡的作文 ,4209字

【篇一:尋訪紅色足跡,血肉築長城】

說起紅色革命,對於現代的中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個同學都在革命的薰陶下長大,卻未真正體驗過戰爭的殘酷。於我,亦是如此。起初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幾曾為難。然而在看過《開學第一課》裡面的一個革命故事後,雖未生在戰爭年代,卻勾起了我滿腔的熱血,以及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珍惜。

國歌人人都會唱,其中“把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一句更是朗朗上口。正是這樣一句樸實的歌詞,實則蘊含著飽經風霜的歷史。

在開學第一課中,秦怡奶奶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在1931年,日本軍隊就霸佔了我們東北三省,而且他們一個勁的打到長城的腳下。我們的戰士在這裡,和敵人進行了很長的殘酷的殊死的鬥爭。1933年3月11日,敵人進攻了古北口長城的防線。他們以重炮在長城上轟開了一個缺口,我們的守軍兄弟們從三個方面湧來,在這個缺口上他們跟敵人搏鬥。幾百個人犧牲在這,他們的身軀將缺口死死堵住,讓敵人不能進到長城的裡面。所以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當這樣一段歷史的故事從一位白髮蒼蒼的奶奶口中講述給我們,我想每個人在唱起國歌的時候,心中都會油然生出一種不一樣的敬畏之情。那是因為,這句歌詞並不是在編歌的時候編出來的,而是真真切切用戰士們的血肉換回來的,是革命的英雄拿自己的血肉填補的長城,建立的中國。

在那個硝煙滿天的年代,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英雄通過殊死的搏鬥,爭取來的。多少個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祖國。當號聲吹響,或許下一秒他們就會永遠的沉睡於戰場之上,而他們絲毫不曾畏懼馬革裹屍還。因為他們堅信,他們身上流下的每一滴血都是建立新中國的資本。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歷史真真切切的流傳了下來,其他的古國或多或少都因為外國的侵略而中斷了歷史。中國的文化之所以可以完整的儲存,都源於中華民族血液中流淌的英雄氣概。每一箇中華兒女,在面對外敵的侵略時,都奮起抗爭,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能出一股勁,都會拼盡全力為了革命的勝利。

在那個血流成河的時代,像我們這麼大的少年,都會參加抗日兒童團。儘管小小年紀,卻從不畏懼犧牲,人人都渴望著有一把紅纓槍。

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不需要我們去為了國家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遺忘革命的精神。每一位青少年都要時刻謹記著和平幸福的來之不易,在年少時認真讀書,將來才能在祖國需要你之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祖國生養了你,你從小飲的是祖國的江,食的是祖國的地,你的血液裡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脈。既然如此,你又有何理由不去認真讀書,回報祖國。

或許你認為和平會一直長久,或許你認為戰爭早已離人們遠去。而實際上,世界並不是時刻太平。但就在此時此刻,敘利亞的戰火還在燃燒。逃難的人民乘船偷渡,卻時刻面臨風打船翻的威脅。一個敘利亞的三歲男孩隨家人一起乘船出逃,然而在途中遭遇風暴兩隻船全數淹沒,沒有一人倖免於難。男孩死去後被海浪送上土耳其的沙灘,引起了世界憤怒以及對於和平的呼喚。

國際形勢急劇變化,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由“冷戰思維”提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為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象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

而值得我們深思和慶幸的則是這場戰爭並未到來,身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做到的則是牢記革命為我們留下的不朽的精神,並在生活中時刻謹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二:重走革命抗日路線揣摩英勇戰士愛國精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在投降書上簽字”短短的一行字,卻是我中華民族無數個英勇無畏革命勇士用生命換來的凝聚著血與淚的歷史過往,無論是日新月異還是千變萬化,那段難以忘懷的國恥都應當銘記於心,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戰士應當永遠存活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來臨之日,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尋訪紅色足跡的旅程。在大巴車的車載電視上我們莊嚴而鄭重的觀看著閱兵儀式,當老兵深情凝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那種堅毅的眼神我被震撼了,強大的閱兵隊伍儘管體現著我國富兵強的時代發展成功,但老兵那無法形容的眼神更是久久閃現在我腦海中,當年日軍侵華時每一個將士誓死保家為國的深切感情我們是永遠無法體會的,在他們的內心對祖國的感情更是用文字語言所無法表達的,就是在當年那樣艱苦的背水一戰中取得勝利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難,我不禁嚮往著接下來的旅程。

走進青州井塘古村,那清雅如世外桃源的村落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環繞著石子路上山,狹窄的小窄道的下面就是滾落的山崖,第一幕看見的是一口井,井的旁邊由一個坐著馬紮子的老爺爺,他向上前詢問的我們介紹道,這口井自打明代就在這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我們村寨里根據地的八路軍同志當年喝的就是這口井,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湧上我的心頭,老爺爺說,在這個村子裡面還有很多大戶人家當時為了抗日爭先撲後的投入到戰爭中去,家裡的婦女則是在敵後為戰士們做好飯菜,當時的那個窮苦條件比現在可是差得遠,我靜靜地聽著老爺爺回憶著過去,這個時候老爺爺的身邊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也都在靜靜聆聽細細揣摩著那個艱苦的年代。

我追隨著紅色足跡,泥濘的道路深一步淺一步的走著,點點嗅著革命的味道向前,又是一戶屋落,還沒進門,便聽見愉快的號子清脆的從一些大媽的口中喊出,是打夯!我立馬跑上前去親身感受了一把,爸爸告訴我說,在當年那個時期,在農家的婦女不光是在敵後為將士們解決生活上衣食住行的瑣事,還有一個更加艱鉅的任務就是將男人們清出石子的路在用這些木頭墩子砸結實,在當時,小日本上山掃蕩的時候,在掃蕩不出我們的游擊隊員時經常氣急敗壞的殘忍殺害我們的勇敢的開路大媽們,即使是這樣,為了讓革命更加順利的進行,一批大媽倒下又有新的一批站起來,這也是當年我們的民族精神體現,全國人民其心,共仇敵駭。

院落裡還有一個小桌子上面擺著茶碗和茶壺,92歲的老奶奶親切的招呼著我們坐過去歇歇腳,在我問起那個革命時期的事情時,老奶奶的面容沉穩,一點一點揭露著日本暴君的罪行,燒殺搶掠,無惡不做,老奶奶說那是她還是一個小姑娘,驚恐的她被媽媽安置在一織布機的後面,眼看著暴君把媽媽和村子裡的女人們抓走,在荒地上逼迫他們說出共產黨的位置,並殺一儆百恐慌這些鄉村婦女,老奶奶說,在那時最讓她難以忘懷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走出來,那時隔壁大爺鄰家的唯一一個男丁,他為了救整個村子的女人們挺身而出,說自己是共黨,在臨死的前一刻,他對著全村人高喊了一聲“保護俺們的同志阿一定”,老奶奶憶起往事不免傷心,轉念又歡快的語氣和我們說,“那時候苦啊,一碗苞米糊糊都能喝三天,戰爭勝利那天,咱村子裡的人都沒有去掛啥鞭炮,全都是一行老淚的惦記著自己死去的親人可以安息,激動著中國終於熬出頭了!老奶奶的話讓我又一次看清歷史,真正懂得了電視劇上那些為國獻身的村民們並不是杜撰,而是真真正正的革命往事!

告別慈愛的老奶奶我們繼續一路上前去尋找抗戰時期遺留下的革命財產,破舊的炮樓子,路上坎坷的高低突起形狀不一的殘石硌著我的腳,感覺真的很累,路上全是些雜草,走一步崴一步,我又想起或許那是的哪個偉大的戰士就曾走過我腳下的路,立馬又讓我渾身充滿著鬥志,在距離炮樓幾十米的地方碰到了一個類似巡山的爺爺,一問才知道,這裡的村民們八十多歲的老爺爺們都身體倍棒,沒事就愛幫著尋尋山看看有沒有迷了路的幫著指指路,那些擔驚受怕的年歲過去了但還是閒不住,我的眼前又慢慢浮現出閱兵式上那些老兵堅毅的身影,那麼令人敬仰。真正到了炮樓面前,那些歷史的印記還存留在上面,炮彈炸後的廢墟,子彈穿過的空隙,真是無法想象當年我們的官兵戰士是靠著怎樣的愛國精神,得到了抗戰勝利!這些,都永遠值得我們去致敬!

一步步,一路路我還會一直在心路旅程上追尋著紅色足跡,體會揣摩著我中國抗日官兵的堅毅勇敢精神保衛國家的信念去走完我人生的旅程!

【篇三:這盛世,如你所願作文】

當年的血脈豪情,如今的老態龍鍾;當年的意氣風發,如今的雪鬢霜鬟;當年的錚錚鐵漢,如今的年華垂暮。70年前的血腥風雨在華夏大地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次戰爭,而是一代人可歌可泣的血淚史。

這盛世,如你所願。左權,一個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領。1942年5月,日軍在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時,左權毅然選擇留在了最後,作為最後突圍的隊伍不幸遭到了日軍敵人尾炮的伏擊,壯烈殉國。當時他只有37歲,左權也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他是“足以為黨之模範”,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士兵眼中有謀略的將領,是妻兒眼中柔情的丈夫,是敵人眼中的釘子。他,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讓我們看到了這錚錚鐵漢對祖國所做的一切。

現在,再也不是那個兵糧短缺,小米加步槍的年代了。在閱兵儀式上,我們看到了多高階的新式武器,看到了現代中國軍人的傲骨,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這樣左權將軍的犧牲便有了更加神聖意義。而中國之強大,源之像左權將軍那樣無數敢於犧牲的中國人。

這盛世,如你所願。周恩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或許中國人都會記住他的名字,周恩來,為中國的抗戰,外交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1976年1月7日,周總理的病情繼續惡化,氣息已變得十分微弱,長時間處於昏迷狀態。醫療組成員、護理人員等晝夜守護在病房,隨時準備搶救。深夜11時,彌留中的周總理從昏迷中甦醒。他微睜雙眼,認出守在他身邊的吳階平大夫,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總理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無論何時,周總理都想著人民。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你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你說出“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的口號,讓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們去實踐吧。我們要為祖國明天而讀書,要為祖國的富強而讀書,因為有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鼓舞著我們不斷向前,向那更美好的明天。而中國之強大,源之像周總理那樣無時無刻不想著人民的中國人。

這盛世,如你們所願。在中國走過來的幾十年裡,經歷過無數風雨,而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是無數老革命者的付出。那些不為名的人們,不畏艱難,創造出現在這盛世。而這盛世的輝煌,源於中國人。

尋訪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篇4

國三作文 ,990字

今天我們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深情謳歌黨的輝煌歷程,表達對黨的無盡忠誠和擁護。讓我們面對國旗莊嚴宣誓,大聲喊出:“親愛的黨,我們已經熱血沸騰了。”

10月1日是一個神聖的日子—偉大祖國的生日即將來臨。在這神聖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那“紅色”的足跡。我們來到大山裡尋找,大山告訴我們:“這裡的花兒這樣紅,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宋學義、胡德林、葛振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胡德林、馬寶玉、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在河北省還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蹟很快傳遍瞭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秋收起義的槍聲,伴隨著領袖的揮毫潑墨,演奏出一曲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壯歌!湘江血戰的情形還依稀可現。瀘定橋上的英姿彷彿歷歷在目,飢寒交迫的士兵們橫跨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它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吹響了衝鋒的號角!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

這些英雄事蹟早已家喻戶曉,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沿著山山水水,追尋英雄的足跡,他們的足跡是用鮮血染紅的。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更多的是對英雄的敬佩。化悲痛為力量,繼承革命先輩地光榮傳統,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讓烈士的靈魂得以安息;讓和平的鴿子永遠飛翔在祖國的天空。

我們現在平靜而幸福的生活是由無數的英雄們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以優異的成績,為黨爭光,為黨添彩!

尋訪紅色足跡 篇5

國二作文 ,1118字

九月三日,對於我們中國人民,對於我們世界人民,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反法西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是啊,回想過去,中國人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難,但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們偉大的革命戰士們,為了保衛這片廣大的土地,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即使被捕也寧死不屈,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所以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去跟隨黨的足跡去探索歷史。

一、回顧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軍攻陷了我國東北地區,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便是“九一八”事變。接著1937年7月7日發生了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正式打響,從那以後日軍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殺害中國人民,數以萬計的人民倒下,大片的鮮血染紅土地,場面慘不忍睹……

二、反抗

雖然日本侵佔了我國大片土地,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許多人民捨身救國,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不管是共產黨也好,國民黨也好,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要打鬼子,不管敵人多麼強大,我們都要堅定信念,為了保衛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但是,勝利不是輕易得到的,在這中間有許許多多的英勇頑強的戰士為此而犧牲: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吉鴻昌,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他們的名字卻因此流芳百世,被人民視作榜樣。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歷經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終獲勝利,三年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南京蔣家王朝覆滅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沒有了!但我們不會忘記,盧溝橋上的烽火,南京城裡的白骨,我們更不會忘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平型關百團大戰來之不易勝利。

三、爺爺眼中的抗戰

我的爺爺就生在那個戰爭年代,見證了日本鬼子的凶殘無道,可憎至極,他常常和我說起那個年代的故事:他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裡,冬天沒有棉衣穿,每天吃著同一樣食物,棒子麵,然後各種燉白菜,炒白菜,拌白菜……而且有時炮彈也會落到附近,百姓們的生活不得安寧。那一次,鬼子來到了威海羊亭附近,把那裡一個村的人全殺光了,血流成河……爺爺說,他至今都不會忘記日軍犯下的罪行,那些鮮紅的回憶時不時的跳出來警示著他!

因為那個時候爺爺小,並沒能參加抗日戰爭,但是長大後想為祖國出一份力,於是參加了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站在戰場上,他也害怕過,但是一想到朝鮮人民那個感激的眼神,便立馬有了動力和信心,在戰場上揮灑著汗與血……那場戰爭以後,爺爺回到了平凡的崗位上,但有時往事就在眼前跳動著、

如今,戰爭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我們現在的社會安定又和平,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武器,新科技出現,這些科學家有時間致力研究與科技,結根歸低還是因為和平,所以我們要維護這個和平社會,同時要銘記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慘痛教訓:落後就要捱打!

尋訪紅色足跡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5字

八月十五,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著豐盛的晚餐,談笑風生,看著電視劇炮神,不免讓我感觸萬分。

電視劇裡,山河和他的小夥伴們正在認真的上課,這時突然衝進了一隊日本兵,把他們全都抓了起來,把六個八路軍的孩子槍殺了。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擔心外面有日本兵會衝進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革命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懷著對祖國的虔誠,對革命的熱情,對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帶領著全國人民建立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平年代,我們不應忘記,南京城被屠殺的30萬同胞;更不應忘記,偉大的長征精神。

開學第一課上的長征故事,依然歷歷在目。“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為紅軍長征寫的一首詩。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不怕犧牲,終於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起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蹟。長征體現出紅軍在面對各種困難、險境時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長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我想起了自己,平時數學一遇到難題,就等著爸爸講給我聽,不愛動腦筋思考;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兒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難而上。紅軍長征路上困難重重,我們的學習之路也不是一路平坦。長征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不應忘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知識,勇於戰勝學習中遇到的“敵人”,為建設我們富強美麗的國家不斷地努力,像長征一樣,終達勝利。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學習這些紅色精神,要有理想,有信念,要為祖國的強盛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的紅色足跡是革命先烈們踏下的,未來的紅色足跡是要靠我們新一代踏下。我們要高舉革命先烈們的旗幟,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的青少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尋訪紅色足跡主題徵文 篇7

尋訪紅色足跡主題徵文 ,3575字

【篇一:尋訪紅色足跡】

我們在這個和平時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聽爺爺奶奶講他們以前的艱苦歲月。野菜、玉米、紅薯是他們的主食,玉米粥是他們的飲料,大白菜則是他們的佳餚。聽起來確實艱苦,但他們的上一代卻更讓我們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輩老紅軍。順著歷史的大潮,我們尋找這紅色的足跡。在我們山東有這麼一個革命老區。今天我們懷著敬佩的心情走進沂蒙山區,追尋紅嫂的足跡,聆聽那感人的故事。

走進常山莊村的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一尊年輕婦女一手攙扶著傷員,一手掀開衣角用乳汁救護的銅像,深深的震撼著我們。這兒保留了沂蒙山區的抗戰古村風貌,房子和牆都是用石頭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歷史了。館內以紅色為主,以文字、圖片、熒屏、雕塑和實物相結合,詳細了介紹發生在這裡的革命故事。看著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聽著她們的故事卻讓我們肅然起敬。她們除了有明德英、王換於、李桂芳、胡玉萍四個代表外,還有一大批紅嫂典型。有智闖虎穴的劉玉梅、有賣女擁軍的方蘭亭等等。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送軍糧、捨生忘死救傷員,不遺餘力撫養革命後代。她們的那幾句,“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衣。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聽著就讓我們潸然淚下。

她們雖然平凡普通,卻幹了出一件偉大的事情,儘管她們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們心中有個信念,那就是為革命出一把力,讓全中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有這麼一群紅嫂的支援,才讓我們的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的不屈不撓的和敵人廝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是革命前輩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的國家也慢慢的強盛起來了。我們作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在當今的和平年代,捨身救人的事蹟也是紅色精神。我們小學生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能夠肩負起建設新中國的重任。讓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不辜負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

【篇二:尋訪紅色足跡】

五星紅旗是火紅的,國徽是火紅的,祖國人的鮮血是火紅的,祖國人的心是火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龍的象徵,是紅色的象徵。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上,紅軍戰士的足跡深深的印在那曾經被蹂躪過的土地上,二萬五千里長徵,千千萬萬個足跡,牽連著龍族億萬人的心,終將被歷史銘記。

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走過,會看到歷史的凝重,會發現野蠻的殘忍,會領悟南京的傷痕。也許你沒經歷過,但歷史牢牢為你記著,那場滿城風雨的大屠殺。

這是一座類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築,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爛的婦女抱著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長嘯,像在抗議命運的不公。幾個黑字重重地寫在灰色的大理石牆壁上:遇難同胞300000。數字大得讓人震驚,標的很粗,但是感覺卻會萬分清晰,誰會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著多少悽慘無辜的靈魂。你們看一面面雪白的牆壁上,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受傷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凌辱的女孩子們,被捆綁著的人們,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有燃燒著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從照片中走出來。他們的檔案,嚴嚴實實鋪滿館內的牆壁,擰巴在一起。

我更不能忘記紅軍。因為舊中國的解放,就是靠他們打下來的;因為新中國的誕生,就是靠他們用鮮血換來的。中國革命的道路總是漫長的。共產黨人經歷了二萬五千裡的行軍,戰鬥,他們捱餓,受凍,他們穿越了地球上最險峻的峰巒溝壑和荒無人煙的廣闊地區。二萬五千裡啊,我不知道有多遠,但我知道是很遠很遠,遠得那麼不可觸控,不可估量。紅軍啊,你們好像一隻筆,在沒有汙穢的白紙上一點一滴的文字,寫上一大片燦爛的文章。

在臺兒莊,我被哪裡的景物迷倒啦,路邊到處都是綠蔭,炎炎的烈日高懸當空,紅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著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時的火焰來。路邊的花朵,嬌豔欲滴,人們在這裡開心快樂地勞作。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戰爭孕育的搖籃,鮮血四濺,血流成河,到處都是屍體。

現在我們只有切身地去感受歷史,回憶歷史,去聆聽那些飽受日本侵掠者欺凌、摧殘的倖存者的含淚傾訴,去聆聽那些真實記錄片的傾訴,才能去了解歷史,認識歷史,看到兩個民族之間無法用時間磨滅的深仇大恨。這個恨,永遠都不能忘記,他們曾經在中國的領土上掠奪財富,欺壓我們的同胞,這個深仇大恨,永生永世都不能忘。

如今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早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身為黨的陽光下的花朵,我們更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

【篇三:尋訪紅色足跡作文】

我們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是在紅色精神的薰陶中長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換來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的社會我們秉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紅色精神。

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簡稱紅軍,全國紅軍發展最多時達到約三十萬人,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戰略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的圍剿,被迫於1934年10月撤離中國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長征歷時兩年,縱橫11個省份,攻戰700多座縣城,進行了300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犧牲了無數的紅軍戰士。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時,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了,到了山腰,小董看隊員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許坐下去,一滾一百多丈,終於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小董才比我大兩歲,她是多麼勇敢多麼堅強,因為有一個堅定的內心在支撐著,這就是長征精神。對於我們新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揣摩。當然,在新世紀中,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篇四:尋訪紅色足跡】

題記:每當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腦海裡總會浮現出他們的身影……

記得偉大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革命烈士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熱血、他們的生命為我們創造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而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也令人讚歎。

那時部隊進入草地,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隊友就此長眠。

眼看犧牲的同志越來越來多,朱總司令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尋出一些無毒的可食用的野草,以度過飢餓的難關。而張思德在嘗百草的活動中,總搶在他人之前。

有一回,一個小戰士在水塘邊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拔起一根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嘴裡,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頭昏腦漲,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昏了過去。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生命的危險讓給自己。

這種精神讓我們敬佩,讓我們回憶當年紅軍那種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精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當唸到這句格言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紅軍長征,我會想到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於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讓我不禁想起毛澤東主席曾就長征作過的精闢總結"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隊",90多年過去了,長征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華夏兒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在國際形式日益緊張、天下尚未太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更需要虔誠的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道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寧說過: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學生就應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用科技來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於世界強林之列。

尋訪紅色足跡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5字

去年,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紅色足跡之旅”我們班級有幸參加了這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上午八點,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穿上乾淨整潔的校服,繫好紅領巾,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革命紀念館。

隔著大門,我遠遠就看見了‘南陽革命紀念館’七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一種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環視四周,同學們也一改剛才的歡聲笑語。我們靜靜地走進革命紀念館,路兩旁的柏樹鬱鬱蔥蔥,彷彿一位位保衛著我們偉大祖國的紅軍戰士。拾級而上,來到大廳,在講解員的引領下,通過展廳的一幅幅圖畫和文字介紹,深入的瞭解南陽抗戰歷史以及紅軍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蹟。其中有一座雕像深深地吸引了我,兩名戰士分別扛著衝鋒槍,一位站著,一位半蹲著,他們目光堅定,栩栩如生。此時此刻我的耳邊彷彿傳來了當年激烈的槍聲和戰士們衝鋒陷陣的吶喊聲,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正是這些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我們今天才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在遊樂場裡盡情的玩耍。這是一種多麼大公無私的精神啊,想著想著淚水不禁溼潤了我的雙眼。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戰士們用過的刀、槍和大炮,這些彷彿還帶著戰士們體溫的武器又一次讓我們肅然起敬。漫步其中,浮想聯翩。高大雕像正是他們高大形象的最好詮釋。為了我們能過上種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他們用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換來我們現在安穩的生活。所以我們都應該倍加珍惜這種來之不易、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想想自己平時的挑食、偏食、不愛惜糧食,我不禁羞愧的低下了頭……

紅色之旅雖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那天的一幕幕還不停在我的腦海中縈繞。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未來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學習紅軍戰士不屈不撓的精神,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為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而不懈奮鬥!

尋訪紅色足跡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5字

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一個個英勇犧牲的烈士,從一名名足智多謀的中國人,從一位位優秀的領導人,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中得來的!那麼,讓我們走進歷史時刻,尋訪“紅色足跡”吧!

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帶領部隊進入井岡山,在井岡山成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從此以後,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勝利。

1940年6月1日開始,膠東日軍對招、萊、掖等根據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掃蕩。6月5日,掃蕩的敵人八路軍的五支隊十四團。為了排斥膠東區黨政機關和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安全轉移,十四團在團政委張諮明、副團長宋子良的帶領下,佔領靈山高地阻擊敵人。面對眾多敵人,戰士們毫不畏懼,浴血備戰,但由於我方寡不敵眾,戰鬥十分慘烈,副團長宋子良、軍需處處長王吉山相繼犧牲,200餘名淨土以血染青山。

現在,新中國早已成立,改革早已開放,我們過著安靜、舒適、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並且,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報效我們的祖國,把革命先烈的心願傳承下去。

走近英雄老人尋訪紅色足跡 篇10

國二作文 ,909字

我的太姥爺朱光武今年已95歲高齡。令我無比驕傲與自豪的是,他還是一位抗日老英雄,然而就在去年,老人與世長辭,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記得去年暑假我和班上的少先隊員們一起參加關於太姥爺的“尋訪革命英雄紅色足跡”社會實踐活動,現在回想起來成為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那是2017年的8月16日,懷著對革命先輩崇高的敬意和激動之情,我和同學們一同走進了太姥爺家。太姥爺動情地為我們講述了他的抗戰經歷。他們家當時7口人,6人蔘加抗日。他16歲參軍,經歷過1937年的“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等。他不但是一名抗日老兵,更是一名歷史的見證者。1932年,他參加八路軍,1945年攻打河北景縣時,擔任隊長的他帶領40多人和日軍百餘人持續戰鬥一天,併成功繳獲日軍34只槍和四箱手榴彈。這些都是我們平日裡在書本或電視裡才能看到的故事和畫面,就在這一天,真實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帶給我們太多的震撼和感動。

太姥爺在作戰中經歷了三次大的負傷,並榮獲了三個一等功。在回憶參加過的平型關戰役時太姥爺還記憶猶新,聽太姥爺娓娓道來他和千百名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事蹟,歷史的昨天在我們眼前漸漸清晰,同學們紛紛留下淚水,為老人講述的可歌可泣的這段歷史,為老人堅持革命信仰的精神,同學們被深深打動著。這一次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從書本里和電視中真正走進每一個前來尋訪的少先隊員心中,成為了同學們最珍貴最深刻的尋訪記憶。這一天,我們對這段厚重的歷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瞭解和認識。我們從英雄老人身上,解讀出了一種精神,那是革命英雄的精神;有一種力量,那是信仰的力量。

最後,同學們爭先恐後的和太姥爺合影留念,英雄老人看著我們,也留下了欣慰的笑容。

通過此次尋訪革命英雄老人紅色足跡實踐活動,使我們更加銘記了歷史,更加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熱愛我們的中華民族和我們偉大的黨。太姥爺和革命先烈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革命信念將永遠指引著我們前行。讓我們一起弘揚傳承革命英雄為祖國甘於奉獻、挺身而出的信仰,繼續追求探尋英雄足跡,以革命英雄為榜樣,學習他們堅持不懈、始終不渝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好好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