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酥肉相關作文20篇

家鄉酥肉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4字

家鄉在四川,可謂是美食眾多,最著名的就是這兒的火鍋了,在這之中,令我垂涎三尺的是——酥肉。

每至新春,家裡也會做許多美食,但,酥肉確實每年都做。

家鄉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小鄉村裡,而四面環山,黎明時,村子裡時常浮著幾層雲霧,宛若仙境。

第一次來到這裡,是五歲那年,我隨外公上山,採集蔬菜,由於一時疏忽,外公竟將我遺忘在山上。幸運的是我暫且還記得回去的路,走到山腳下,卻不知怎麼回去,剎那間,伴隨著一陣微風,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我熟悉的味道,是酥肉。外婆做的,不知是我很愛吃酥肉的緣故,還是我本來就記得路,最後我就順著氣味竟找到了家。

自從這件事後,我對酥肉的迷戀又上了一層樓。它就成了一種家鄉的象徵,一種家鄉的懷念。

酥肉不僅可以直接吃,我還更喜歡一種吃法,就是用外婆特製的一種醬料配著吃,這是什麼醬料呢?其實是一種很普通的醬,就是用糖等調料提煉而成,用它伴著酥肉吃,香辣而又有些許酸甜。兩者合一,真可謂是人間美味。

新春很快就過去了,又得回去了,帶上一些酥肉,本想多帶一些回去,可又覺得很麻煩,每次吃完又只能等下一次了……

家鄉的風味令人嚮往,家鄉的味道讓人難忘,每年都有不同的回憶以及味道,而酥肉將永遠印在我的心裡。

家鄉的肉圓 篇2

國一作文 ,852字

春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蒸饅頭,包餃子,炒瓜子……整個村子都洋溢在歡樂的氣氛。突然有一股氣味撲鼻而來,我不禁叫了一聲“肉圓”,那可是我最喜愛吃的食物。每年春節,我都要幫媽媽炸肉圓,因為在炸肉圓的過程中,我可以解解饞。待媽媽回過神來時,盤裡只剩下幾個孤零零的肉圓躺在那裡,她朝我望了望,我也朝她笑了笑,指著我的鼻子說:“小饞貓!”

其實,肉圓做起來也不算太複雜,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好。首先將肉、姜、蔥都絞成糊,將它們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入麵粉,如果想肉圓可口的話,也可以加一兩個雞蛋。最後,用手將它們攪拌均勻,一邊攪一邊放入醬油、味精、鹽、白糖等調料,一定要用手將它們攪拌均勻,還要攪拌到位,這樣吃起來的肉圓才有勁道。

下面就要開始炸肉圓,等油鍋燒開了以後,可以先捏幾個放進油鍋裡,熟了以後嚐嚐味道,如果覺得不合口味的話,還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調料,使其味道更加鮮美。用手捏一個個小球放入鍋中,如果你想要肉圓更圓的話,可以用勺子一挖,放入鍋中,但是速度一定要快,不然就會變形了。白裡透紅的肉糊捏在手裡軟軟的,黏黏的,好像棉花糖一樣。剛放入鍋中,油麵就像許多小花在綻放,隨之沉入鍋底。炸肉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火候,不然炸出來的肉圓不是像小草那樣嫩,就是像樹皮那樣老,一點口感都沒有。正如當初太上老君創造人類一樣;在爐子裡烤得太久了就成了非洲的黑種人;在爐子裡烤得太短了就成了歐洲的白種人;在爐子裡烤得剛剛好就成了亞洲的黃種人。所以炸肉圓要做到一次性成功。

圓滾滾、金燦燦的肉圓浮了上來,就是在向人們暗示自己已經成熟了。這時,用漏勺將它們舀上來,晃一晃,倒入盤中,一個個圓鼓鼓的肉圓得意洋洋的躺在盤中,互相推擠著,好像在向彼此炫耀自己的光彩,讓人垂涎三尺!咬一口,香中透著絲絲鮮味,讓人吃著碗裡的,還想著鍋裡的!

家家戶戶炸肉圓的香味,飄溢了整個村莊,人們還互相端給左鄰右舍品嚐,各家有各家的風味,讓人讚不絕口!各地過春節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美食,但我永遠忘不了家鄉的肉圓!

吃一盤肉圓,全家團團圓圓!

家鄉的肉夾饃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說到著名的陝西小吃,肉夾饃自然是數一數二的。去任何一家陝西的餐館,如果沒有肉夾饃,那家餐館準是一家冒牌貨。

如果你是上班族,早上爬進車裡,吃一個肉夾饃立馬就精神起來了。學生放學了,當然就得去旁邊的小鋪子,砸鍋賣鐵也得買一個肉夾饃吃了。肉夾饃就是陝西版的麥當勞,吃起來又快捷,又健康,也不貴。

我就是這樣的。

自從五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嚐到它後,我就是它忠實的粉絲,它的香味讓我永遠無法忘記。

可是後來我又去了英國。在那裡我從來沒有吃過一次正宗的肉夾饃,我曾經無數次想念過這個家鄉的小吃,可每每只有流口水的份,卻無法吃到。幸好現在我又回到了故鄉,又能享受到正宗肉夾饃的美味了。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它不叫饃夾肉呢?”這是因為在家鄉陝西的方言裡,“饃夾肉”聽起來很像“沒加肉”,所以“肉”字也就被放在“饃字”的前面了。

肉夾饃是由臘汁肉加在白吉饃裡做成的。臘汁肉是比較油膩的,而這個特點加上白吉饃在味道上的單調,打造出了肉夾饃油而不膩,營養豐富等優點。

在外地人眼中,肉夾饃就相當於一塊麵包,一切兩半中間夾著一些肉。不過,它比泡饃更容易做,比漢堡更健康,味道還比西方的三明治好吃。

在肉夾饃發明前,那些買不起大魚大肉的人們自然只能吃白饃。所以就有人想要一種又好吃又便宜的替代品,肉夾饃就這樣誕生了,人門一吃拍手叫絕,願意吃和願意做的人就越來越多。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肉夾饃就傳遍了陝西。關於這個食品的記載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從戰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可見肉夾饃實在是好吃。

我愛家鄉的肉夾饃。我愛我的家鄉陝西。

家鄉的美味——家鄉的紅燒肉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5字

國慶節小長假,回到老家探望爺爺奶奶,時逢喜事,喝喜酒時,吃的紅燒肉的脣齒留香的味道,讓我不住吃了一塊又一塊,等筷子再也夾不到肉時才知道,一盤紅燒肉大半全被我吃了,我望著爸爸有些責備的目光,不禁露出尷尬的神色,又不禁“哼”了一聲!大不了讓我奶奶做,不吃了!

回到家中,我就纏著奶奶做紅燒肉,奶奶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同意了,“耶!”我歡呼道,奶奶先從冰箱裡拿出一塊五花肉,切成方塊,切好了後,熱油,再把肉倒進去,翻炒多時,加入佐料,蓋上鍋蓋,悶了近20分鐘,又加入醬油,翻炒幾下,紅燒肉變成了黃褐色,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奶奶將肉盛起來,我急想夾一塊嚐嚐,可被奶奶制住了!“還沒完,還要幾小時!”我目瞪口呆的看著奶奶將肉放入電飯鍋,開啟煮飯鍵,洗了把手,揚長而去,紅燒肉要用電飯鍋?我只好耐著性子等了兩小時,兩小時後,奶奶回來了,開啟鍋蓋,只見一塊塊肉鮮紅油亮,一股香濃的氣息襲來,我貪婪的嗅著這香味,一時竟忘了吃,經奶奶提醒才幡然醒悟,趕忙夾了一塊往嘴裡塞,入口微燙,我用舌頭快速翻滾,然後輕輕一咬,胖肉油而不膩,瘦肉濃香入口,真是太好吃了!我一連吃了好幾塊,直到爸爸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微微凸起的小肚腩時,我才放下了筷子。

當我離開家鄉返回常州時,還念念不忘家鄉的紅燒肉,還在回味著紅燒肉的味道。

家鄉山羊肉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7字

在北風瑟瑟的寒冬臘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熱乎乎的紅燜羊肉,是多麼溫馨和諧呀!說起經典的海門紅燜羊肉,那講究可多了,火候、輔料、配料、吃法,哪一種都不隨便,有老食客總結紅燜羊肉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隨之一口鮮湯入口,頓覺心曠神怡”。可不是,要不,羊肉又怎會成為我的最愛呢?

海門山羊肉味道鮮美,做法也是極其講究的。首先,優質、上好的羊肉是必不可少的,將它均勻地切成肉塊,放入清水中沖洗,然後將適量的油倒入鍋中,待加熱後,就將新鮮的羊肉倒入鍋中,加入一系列的調料:料酒、油、醬油、叉燒醬、生薑。可別小看了這些調料,它們可在味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每一樣都不可或缺。然後加上適量的水,蓋上鍋蓋,用大火燒開,緊接著用文火慢慢地燜著一直等它酥軟。最後,再用大火將多餘的湯水燒乾,再撒上甘甜的冰糖,這樣,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紅燜羊肉便出鍋了。

羊肉燒好後,看相特別誘人,通紅的肉塊肥瘦均勻,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肉皮光滑無比,讓人一下就聯想到那種嚼勁十足的口感。米色的湯汁裡浸著可口的羊肉,直讓人垂涎三尺。

當然,羊肉的吃法也有很多種。口味重的,可以選擇純羊肉,不新增任何輔菜,這樣吃上三大塊便會覺得很過癮;有人會選擇將芋艿和羊肉放在一起煮,這樣雖然會沖淡羊肉的味道,但芋艿就更好吃了,外層有羊肉的香味,裡層卻有芋艿本身特有的幹香。而我卻更喜歡將羊肉與黃芽菜一起煮,這樣,不僅湯清味鮮,而且肉質酥軟可口,是我的最愛!一鍋香噴噴的羊肉,還點綴著嫩黃的黃芽菜,一看就讓人食慾大開。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一塊,輕輕吹一吹熱氣,品嚐一下,啊!肥而不膩,入口爽滑,沒有豬肉的油膩,也沒有鴨肉的乾巴巴,不愧為海門的一大特色菜!鮮美的肉質輔以海門人獨到的烹飪技術,令人意猶未盡。

我曾吃過很多美食,有勁道十足的雲南過橋米線,有麻辣過癮的川香火鍋,有入口即化的鴨血粉絲煲……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家鄉一絕—海門山羊肉。

家鄉的桂花酥糖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0字

我的家鄉是有著四千多年曆史的古城徐州,各種特產美食品種繁多,小孩酥、麻片、花生糖、山楂糕……數不勝數,其中我最喜愛的要算桂花酥糖了。

我們這裡的桂花酥糖,可是遠近聞名的。它的色香味都很上乘:白白的酥糖上,透著絲絲縷縷的金黃色,像是白白的玉石上鑲嵌著條條金絲,好看卻不凌亂,顏色還非常的誘人。一口咬下去,外脆裡酥,再加上濃濃的桂花香味,讓人怎麼能停得住口。

桂花酥糖精美的外形和香味,取決於它選料的仔細和上乘。芝麻、精麵粉、蜂蜜、麥芽糖、南桂花、白砂糖等等,經過細心的熬製、打糖、烘烤等十幾道傳統的工藝,最終才能成為我們口中的美食。此外,它還有潤肺、健胃、止咳等功效,是徐州人喜愛的甜食。

桂花酥糖不僅味道甜美,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在徐州任知府時,農曆七八月間,黃河決堤,洪水直達徐州城下。蘇東坡帶領軍民,日夜抗洪,“廬於城上,過家門而不入”,但水勢越來越大,徐州城越來越危險。這時民間紛紛傳言,必須要有一位年輕女子跳入黃河,大水才會退去。蘇東坡的女兒蘇姑知道後,二話沒說,就從城牆上縱身跳入黃河……洪水慢慢退去,徐州城保住了。

人們聽說蘇姑的事蹟以後,爭相帶著桂花酥糖去祭祀蘇姑。“酥”者,“蘇”也,這難道只是名字的巧合嗎?!不信你看,那酥糖的形狀,像不像古代城牆的牆磚?

美味的桂花酥糖和美麗傳說在世世代代的相傳著。家鄉的人們都知道:每一塊酥糖裡包含的都是我們徐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家鄉的牛肉麵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9字

我的家鄉是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的咽喉要道四川內江,這裡美食多得數不清了,但我個人最欣賞的還是內江的牛肉麵。

牛肉麵,是我們內江人最愛吃的,它不僅色、香、味美,而且還帶著一些辣味,這特別符合內江的口味。牛肉麵既然是巴蜀小吃之首,就有它獨特的做法:先把面放進已經燒開了的水裡,讓面煮2、3分鐘,再拿一個大碗,裡面要放一些味精、醬油、辣椒油、等一系列配餐,等到面煮好以後,再把它發進碗裡,最後把煮好的牛肉鋪在面上,放好香菜,這樣,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就做好了。那牛肉麵吃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字“香”,那麵條吃起來,就像遊絲一樣遊進你的胃,讓你難以忘懷面的味道;而牛肉麵吃起來,又嫩有好吃,味道剛剛好,吃碗牛肉麵,讓人渾身都有勁了。

關於牛肉麵都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我們內江以前有個碼頭,叫做小米碼頭,當時的人們相當於黃河的縴夫,整天吃了上頓沒下頓。而那時的麵條賣的相當火爆,因為麵條不但便宜,而且還好吃,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買,那時在碼頭工作的人,就時常把煮好的麵條放進一些擁有鹽和辣椒的碗裡,放上一兩塊牛肉,這就是早期的牛肉麵。到了現在,基本上每條街至少都有一家牛肉麵館,這些商家做的味道不停、顏色的不同。我聽我的叔叔說,現在的牛肉麵光是做法就是200多種,所以會說各家的商戶的牛肉麵都不一樣。

我愛我家鄉的牛肉麵,更愛我的美麗的家鄉四川內江。

家鄉的臘肉 篇8

國二作文 ,690字

在學校的日子裡,每當吃火腿腸的時候,唉,嘴上吃著火腿腸,心裡卻在想著臘肉呢。家鄉的臘肉有一種獨特的味道,顏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深。我們小時候就叫它“黑肉”。

還記得在小時候坐在門口的小臺上每家都開著大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家架子上掛著的臘肉。這也讓每一家都有香味,不會有雞鴨的臭味,在每年有重要節日時,奶奶就會賞我一根,全家似乎都對我抱來嫉妒的目光。每當這時候,我就會一溜煙兒的跑到院裡面。坐在椅子上,滿臉都是幸福,心裡超滿足。再後來,奶奶告訴我當時做的動作,她一邊做一邊笑,可把她給樂呵壞了,我只記得當時我瞪得眼睛老大,似乎還在閃爍光芒。將它捧在手心中,好半天才啃下去第一口。當然,那也只是在過節時才會有。可能心情好,奶奶也會“可憐”我吧。

我家隔壁有一個同齡的女孩兒。我們倆商議了一個驚天大行動,就是偷偷拿走我家的兩根臘肉。我看到奶奶進了房間以後,我便發出暗號,呼叫隊友。我倆躡手躡腳地走到架子旁,我找來一個椅子,我站上去將臘肉取下來。誰知一不小心手鬆了,臘肉掉在了地上。我一個踉蹌沒站穩,掉了下去,還好隊友扶住了我,就在此時,奶奶出來了。後面說什麼也不記得了,只記得奶奶把隊友趕回了家。告訴我,從今以後除了過節,其他時候別想吃。我腸子都快要悔青了,要怪只能怪它誘惑力太大了。

只記得那是秋天,家裡的大樹葉子落在地上,也落滿了整個回憶。

政府說我們這裡就要拆了。我哭天喊地,也無濟於事了。當然要住樓房了很開心。只不過住了樓房就不可以弄臘肉了。後來還是被迫搬走了,我也吃過了各個地方的臘肉。但在我舌頭上最重要的位置是留給我家鄉的臘肉。

有時會在夢中,想到臘肉,品嚐到家鄉臘肉的味道……

家鄉的豆酥糖 篇9

國小二年級作文 ,56字

這下你可知道陸埠的豆酥糖了吧!要吃就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歡迎你!

家鄉的驢肉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7字

我的家鄉在廣東,那裡有許多好吃的:涼粉、米線、麻辣粉等。其中我最愛吃驢肉。

驢肉不但味美,而且顏色也很好看。驢肉分兩種顏色,一種淺灰色,一種深灰色,灰色的像一隻只小蝌蚪。

驢肉的做法很簡單。先用菜刀把驢肉一片片切下來,然後再用一盆清水把驢肉清洗乾淨,在清水裡泡一會兒,然後再放進碗裡,再放一些調料,如蒜泥、紅色的辣椒油等等,再煮熟。要煮的時間久些,因為驢肉的皮比較厚,一碗色味俱全的驢肉就做好了。

在吃驢肉時,我有一個毛病,喜歡用舌頭壓住驢肉的一個角,用嘴吸。吸一口驢肉一下子就會跳到你的舌頭上,這下你再慢慢品味。有一次,我在吃驢肉時,用舌頭壓住一個角,用嘴猛吸,不料,光溜溜的驢肉一下子吸到了嗓子眼,把我噎得滿臉通紅。媽媽發現了,用手在我的背上拍,這下這個“小蝌蚪”才從我的喉嚨裡跳了出來。

所以在吃驢肉時,不要吃得太急,它儘管很好吃,還需要慢慢嚼著品味,小心那“調皮的小蝌蚪”蹦到你肚子裡。

每次爸爸去趕集,我都會懇求他給我帶一碗驢肉回來;每次媽媽問我吃什麼飯,我都會脫口而出:驢肉。

家鄉的驢肉,我喜歡吃你,喜歡你那酸辣的口味。

家鄉的牛肉麵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4字

我吃過很多美食。像道口燒雞,孟津黃河鯉魚,洛陽小吃胡辣湯……真的是舌尖上的河南。但是,我還是最喜歡我們平頂山的牛肉拉麵。在我的感覺裡,那是天下最美的美食了。

我家門前有一家拉麵館,門面不大。但是從早到晚,總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他們有的在店裡吃,有的帶回家去吃。很多時候還會排起長隊。這拉麵館的門口,放了兩口大鍋,一口鍋裡燉的是牛骨頭湯,一口鍋裡煮拉麵。那大師傅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戴著白色的帽子,繫著白色的圍裙,顯得乾淨利索。只見他雙手用力拉麵,那胳膊撐得像拉弓一樣,於是那麵糰在他的手裡漸漸就成了細細的麵條了,這時,他還會把那麵條在案板上啪啪地摔幾下,於是,一大堆拉麵就下到了鍋裡了。這時,鍋下的紅藍相間的火苗,忽忽地舔著鍋底,像多情的舞蹈。麵條呢,在鍋裡上下翻騰著,就像胖娃娃扭動的腰肢。鍋裡的拉麵,還不時吐出一縷縷白煙一樣的霧氣。不一會兒,一股麵條的清香就撲鼻而來了。

這時,大師傅把麵條撈在碗裡,又放了好多骨頭湯,再放些蔥花香菜和牛肉片。哇,桌子上一放,那面的香氣,肉的香氣和湯的香氣,瀰漫開來,再看那碗裡有雪白的麵條,粉紅色的肉塊兒,嫩綠的蔥和鮮紅的辣椒油,真的讓人覺得色彩繽紛,食慾大增啊。

我夾起些麵條放入口中,只覺得是又滑又嫩又香,這時我旁邊的小朋友一邊吃還一邊讚不絕口說真好吃,說是還想再吃一碗。是的,牛肉拉麵那種香氣,在我離開面館時還久久不肯散去。

我喜歡這牛肉拉麵,它不僅有著我們平頂山的地方特色,還是我們心中的一方風情。

家鄉特產牛肉乾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3字

牛肉乾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傳統休閒小吃,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說起最正宗、最好吃的,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發源地之一—內蒙古通遼市。我們通遼是國內知名的牛肉乾生產地,每年賣出的牛肉乾佔全國產量的60%以上,被譽為“牛肉乾之都”。可你知道我們通遼的牛肉乾為什麼這麼“牛”嗎?

“牛”在歷史背景。說起通遼牛肉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時代。800多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伐兵西征,途中為減少軍隊的輜重,把牛肉風乾後食用,既方便攜帶又保留了牛肉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正是靠這種特殊軍糧,當年蒙古騎兵幾乎橫掃亞歐大陸。僅從歷史背景上說,通遼牛肉乾就是小吃界的“成吉思汗”!

“牛”在選材精良。牛肉乾好不好吃關鍵在於肉。通遼是我國著名的科爾沁黃牛之鄉,牛肉乾正是以這種黃牛肉為原料。它們都是草原上散養的,餓了吃天然的牧草,渴了喝流淌的河水,雖然相對飼養場的牛生長週期長,但肉質更鮮美。據說一頭1200斤的牛身上,能做成牛肉乾的肉只有30~50斤,而三四斤的牛肉才能做一斤牛肉乾。選材如此精良,難怪有人說它是牛肉乾中的貴族呢。

“牛”在口味地道。通遼牛肉乾的傳統做法是將醃好的牛肉放在太陽下晒乾,然後放在爐子上用炭火烤制。經過幾個小時的烘烤,牛肉去掉了腥羶,融合了大自然的味道,變成了外幹裡潤、香氣四溢的美味。牛肉乾只加入食鹽做調味,微辣味道的也僅僅添加了相應的香辛料,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防腐劑和食品新增劑。只是在鼻尖晃一晃,就能聞到一股特有的牛肉原香,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等你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這醇香的味道瞬間就會讓你的滿足感爆棚,似乎連牙齒都徹底淪陷了。如果覺得這樣吃還不過癮,就再配上一杯熱騰騰的奶茶,那種濃醇、味鹹碰撞的滋味,再挑剔的吃貨也會被征服。

我們通遼的牛肉乾,就是這麼牛。它雖然樸素平凡,沒有云南過橋米線、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鴨的名氣大,卻是草原人民生存智慧和天人合一的飲食表達。吃了通遼的牛肉乾,你一定會分分鐘感{飄香時作文700字

版權宣告:

1、本網站釋出的作文《家鄉特產牛肉乾作文800字》為作文吧註冊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特產牛肉乾作文800字》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稽核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家鄉的美食——太倉肉鬆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6字

肉鬆是我的最愛,但是我不喜歡吃其它地方的肉鬆,唯獨愛吃我們太倉的肉鬆。每當我看到媽媽買了太倉肉鬆,都會在當天開啟並吃上一口。

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愛吃肉鬆。我吃肉鬆之前,先要抓起一小撮聞一聞,會聞到一股很香的純粹的肉味,然後就會情不自禁地把肉鬆放入嘴裡,入口即化,非常可口,就像天上的美食一般。特別是肉鬆和皮蛋一起吃的時候,美味可口,鹹甜適中,鮮美無比,讓人一想起來就垂涎欲滴。

記得幾年前,我不怎麼喜歡吃皮蛋,有一次,喝喜酒的時候,我看見飯桌上的一道菜,皮蛋肉鬆。我看見大人們都是夾起一小塊皮蛋,再蘸上一些肉鬆後,放入嘴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於是,我也試著夾起一塊皮蛋和一起肉鬆,送入嘴裡,細嚼慢嚥起來。我先吃了第一口,就覺得特別的好吃,於是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因為這道菜中不僅有皮蛋迷人的清香,還有肉鬆淡淡的鹹味,真像是天上的美食來到了人間。

肉鬆不僅可以和皮蛋一起吃,單獨享用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味。太倉的很多老人都喜歡在看望病人的時候買上一包,因為病人剛做完手術的日子,一般是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品的,肉鬆正好入口即化,所以病人在術後吃上一點也是無害的。

太倉肉鬆的做法也不難,只要將肉鬆骨頭上的肉剔下來,精心炒製成鬆鬆軟軟的樣子,就可以食用了。

太倉肉鬆的價格不貴,而且味道鮮美,入口即化,真是價廉物美的商品呀,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很想吃上一點,我保證你吃完以後會回味無窮,想著還要再來一口的。

家鄉的羊肉湯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2字

在我的家鄉山東,有一種遠近聞名的食物—羊肉湯。

每每回到家鄉,羊肉湯定是少不了的。那羊肉湯,湯汁呈乳白色,一片片的油花兒泛在水上,顯得湯汁晶瑩起來。在湯中撒些香菜,晶瑩的白配上翡翠般的綠。別有一番風情。湯裡,便滿是羊血、羊肉、羊腸等了,瑩白上透著點點參差的粉紅,真是叫人垂涎三尺。

羊肉湯看上去美觀,其實味道更加鮮美、誘人。

輕輕拿起勺子,順著碗邊兒挖上一大勺半的肉湯,緊接著撈起一塊肉放在湯裡,一塊兒吃下去,更加美味。羊肉湯裡定然是少不了胡椒粉的,所以羊肉有一種說法:“六月六,吃羊肉”。夏天,人們總吹空調,喝些羊肉湯,便能驅逐不少寒氣,令人精神一振,神清氣爽。

羊肉湯雖是美味,但做法卻是最簡單不過。

先將羊剝皮,放在水中煮開,直煮到羊肉出了香味兒,便撈出來,放到大鍋裡,放一鍋的水,撒適量的鹽、胡椒粉等配料調味,等開鍋後從熱氣騰騰的大鍋裡盛出來,便可以食用了。

盛出來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裡面加醋、辣椒、胡椒粉、鹽……

羊肉湯,粉紅、瑩白與翡翠綠的結合,是美味的代表,它象徵著鮮美,更是山東人們細緻周到的象徵。

這美味的羊肉湯帶著那鮮美,來到了我的心中,在這湯下,卻是濃濃的鄉情,是對家鄉的萬縷思念。所以,我愛你,羊肉湯!我想你,我的家鄉!

家鄉的牛肉羹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0字

每當我吃起牛肉羹,就會想起我的家鄉——石獅。

牛肉羹是石獅的一道美食佳餚。把新鮮的牛肉切成條,抹上一層地瓜粉,放入沸水中,加入嫩黃的生薑絲,一碗香氣撲鼻的牛肉羹就做好了。

牛肉羹q彈可口,湯汁濃郁,寒冷的冬日來上一碗鮮美的牛肉羹,如同雪中送炭讓人暖意濃濃,回味無窮。

我的家鄉也如這暖暖的牛肉羹一般,每個人都是那麼溫暖,每個人都是那麼熱情。

在家鄉石獅,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會做牛肉羹。誰會不喜歡冬日裡熱氣騰騰的牛肉羹呢?

小時候,爺爺經常做牛肉羹給我吃,那時候爺爺總會說:“仔仔,來吃你最愛的牛肉羹嘍!”聽到這,我馬上就會跑到爺爺身邊,狼吞虎嚥地吃起美味的牛肉羹,而爺爺,總是笑呵呵看著我吃。我呢?卻總是吃完了才會發現:“咦?爺爺怎麼沒有吃呢?”

自從到廈門讀書之後我很少再回到家鄉石獅也很少有機會吃到爺爺親手做的牛肉羹了。小時候牛肉羹是我和小夥伴炫耀的美食。

“我今天吃了牛肉羹哦!”

“哼!我也經常吃嘛!”

現在每當我在另一座城市吃到牛肉羹時就會想起那些童年的往事,一碗牛肉羹是我家鄉的回憶。

此時此刻,我多想再嘗一嘗家鄉的牛肉羹啊!

我愛家鄉的牛肉丸子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1字

說到玉林的美食,土生土長的玉林人,是絕對忘不了玉林的牛肉丸子的,牛肉丸子以鮮香,彈為特點。獲得許多美食家的好評。

牛肉丸子的特點,比如鮮,它採用最新鮮的肉來調出湯汁。讓牛肉丸子吸收湯汁,顧客吃了之後就會回味無窮,足以讓顧客垂涎三尺。吃完讓顧客的味蕾還保持著牛肉湯汁的鮮味。

再說到香,牛丸,採用各種各樣的調料來增進它的味道,有醬、醬油、花生油等調料。當加入調料後再放進調好的湯汁。既可以保留它的鮮味,又能增進它的味道。

最後說到彈,據說這些丸子的製作人把它扔進碗裡它還會彈起來,想象一下,客人把這個彈彈的滑滑的丸子放到嘴裡去咬。它像一個球似的在你嘴裡滾動,彷彿整個味蕾都在跟著一起顫抖。

當你夾起剛泡在湯汁裡的丸子,這時丸子已經吸足了湯汁,然後沾上一點調味料。當你想加起他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困難,因為它實在太難夾了,吃進去後咬下一小口,在咀嚼後就連著湯汁和丸子一起吞進肚子裡,伴隨著精華和鮮味,融入你的每一個細胞,讓人心曠神怡,即使燙得滿頭大汗,也樂在其中。

我愛玉林,更愛玉林人制作的牛肉丸子。

我家鄉的特產扁肉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8字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沿海地區福州,那裡物產豐富,有Q彈筋道的魚丸、飄香十里的佛跳牆、酸甜可口的李幹……其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鮮美爽滑的扁肉。

扁肉在我的家鄉十分具有代表性,如果你來福州旅遊的話,一定要嘗一嘗它,不然可以算得上是“不去長城非好漢,不吃扁肉真遺憾”了。

不過要想吃到一碗好吃的扁肉可不簡單。首先要把豬肉剁成肉泥,放入適量鹽、醬油、味精調成扁肉餡。然後再將薄如紙的扁肉皮放在一旁,就可以開始包扁肉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包的時候,手上要有一些水,不然麵皮會像泡泡糖牢牢地把你粘住,撕不下來,麵皮也會破掉,而且包的時候要小心,麵皮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能把它毀於一旦。接下來、就是把包好的扁肉放入鍋中水煮了,扁肉在煮熟的過程中不能閒著,得把䓤、鹽、味精放入一個湯碗中,等著這碗好吃的扁肉出鍋了。

煮熟的扁肉像一個身穿白色衣裳的舞者,又像一隻晶瑩剔透的水母在水中游動。你舀上一勺,送入口中,只要你舌頭稍微一用力,那絲滑的扁肉皮便順著你的喉嚨滑入你的胃中,剩下的肉餡在你口腔中刺激著你的味蕾。這時,你再大口地喝上一口扁肉湯,會感覺極大的滿足,接著你會一口接著一口,將這些扁肉全部吃完。對了,這個肉餡除了用豬肉外,還可以用蝦肉餡,那味道更佳鮮美,我一口氣可以吃下五十個呢!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把扁肉拿去油炸,俗稱炸扁食。它色澤金黃,外酥裡嫩,咬上一口,“卡茲”一聲,鹹淡適中的餡料與酥脆的皮混在一起,那種滿足感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扁肉。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吃上一碗呢?下回你來福州旅遊的時候,我會親自下廚為你煮一碗鮮美爽滑的扁肉來歡迎你哦。

我的家鄉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8字

假如別人問:“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我會不假思索地說:“我的老家。”別人會問:“為什麼?”我會答:“你要是連自己的家鄉都不喜歡,那麼你還能喜歡哪兒呢?”

我的家鄉在農村。那個地方有好多個村子,我家在雙壩村,我家是一個開廠的,面積很大,圍繞這棟房子的是一些花草樹木和蔬菜、水果。

房子的北面的右邊種了些番茄、黃瓜、南瓜、豆莢……周圍圍著一些樹木,中間是一塊空曠地,用來晒衣服或放油菜籽。左邊是用來種西瓜、香瓜、茄子的,西瓜讓我還有一段的童年回憶呢。記得我六七歲那年,有人來拿紗布,開了個大卡車,我捧著大西瓜正準備放在車子旁,準備叫爸媽出來嘗西瓜,結果因為瓜是圓的,竟不安分地自己滾到車子底下。卡車一開,西瓜就裂開了,我坐在地上看著粉碎的西瓜哭了起來。“這可是今年最後的西瓜呀,沒的吃了。”爸見我哭成這個樣,對奶奶說:“媽,你把這塊地也種上西瓜吧!”奶奶立刻動了手,把瓜籽撒在另一塊地上了。

房子西側種了兩棵桃樹,兩棵梨樹,到了收穫季節,那結出來的果實可是美味難以抵擋。每到成熟季節,我會摘一個個梨子嘗過夠。吃不完,我們還會分一下給鄰居們的孩子們吃。

房子東面長滿了花花草草,花開的季節,好看極了。房子南面也種的蔬菜,不過蔬菜都是玉米棒兒。

還是我的家鄉最美麗!

家鄉的小河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2字

家鄉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無論走到哪裡,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

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興奮地跑向大橋中間,扶欄遠眺,河面平靜開闊,陽光射在水面上,柔和而亮麗,水中倒映著藍藍的天和潔白的雲,也映出了岸邊挺拔俊俏的柳樹,河面彷彿是一面明鏡。

“一群野鴨!”我和夥伴們幾乎同時驚呼,極目向遠處的河面望去,嘿,那些可愛的小鴨子,有的拍著柔嫩的翅膀,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有的把嘴巴伸進水裡,似乎在河水中的魚兒嬉戲;還有的把頭深埋進水裡,只露出一個尖尖小小的尾巴……

“譁—譁—譁”,漁船在遠遠地跟我們打招呼,你還可以觀看漁民叔叔捕魚的情景:當那漁網收攏的時候才有趣呢,大大小小的魚兒在網裡惶惶不安,活蹦亂跳,隨著包圍網越來越小,密密麻麻的魚兒有的蹦,有的跳,有的在網裡拼命的掙扎……想要逃出這天羅地網。

漁民叔叔有時還能捕到味道鮮美的青魚、鯿魚,甚至披盔戴甲的龍蝦、螃蟹……

我和幾個女孩子只在橋上觀望,而男孩子不是,他們坐不住,覺得坐著沒意思,便脫下上衣,跳下河去游泳,雖說這小河沒有水尚的游泳館好,但這裡河水清澈,還可以和魚兒們遊玩,他們扎猛子、打水仗、跳水……小河簡直就是男孩子們的樂園。

小孩子們在玩,大人們可沒有閒著,該幹嘛幹嘛。婦女們在河裡洗衣服,一邊洗著,一邊談談家常,男人們在河裡洗菜,淘米,老人們在一起跳舞、練功,這裡似乎就是一個俱樂部。

我愛家鄉的小河,它滋養了一方土地,哺育兩岸的兒女,它令人快樂,令人讚美。

我愛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夏天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6字

在黃海之濱,有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芒,它就是我的家鄉—東臺。

夏姑娘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了這個縣城。清晨,太陽公公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像飄飄悠悠的紅氣球,懸在東邊的樹梢上。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歡笑聲,鳥鳴聲,做成了一部優美的交響曲。

荷花也跟著人們的旋律忙活起來,他們一個個親熱地挨著,無不爭奇鬥豔,荷花千姿百態,讓人賞心悅目。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未出生的嬰兒,白白胖胖的,正在母親肚子裡沉睡;有的含羞待放,似個靦腆的小姑娘;有的剛剛綻放粉紅的花瓣,鮮嫩可愛;有的已經完全盛開,若亭亭玉立的少女,展示著它妙齡時的婀娜多姿。凋謝的荷花,如恬靜的婦人,正靜靜地撫育後代。微風乍起,滿池的荷花都跳起舞來,好像在進行選美大賽,一個個都在說:“我最美,我最美!”

似乎看見人們正在辛勤的工作,太陽公公漸漸打起精神,變得熱情起來,他一改懶洋洋的樣子,原本淡紅的氣球變得火紅起來,像一個大火球,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

人們都躲到了大樹媽媽的懷抱裡,大人們坐在凳子上,一手拿著扇子輕輕地扇著,安靜祥和;小孩子則在蹦蹦跳跳,好似在和太陽公公玩捉迷藏。

過了好久,太陽公公似乎看見人們休息了,他揉揉酸脹的脖子,精神沒有那麼多了,興許已經累了。人們繼續忙碌,大人們收玉米了,我們小孩子也跑進田裡,一會兒認真地收玉米,一會兒調皮地奔跑,又弄到幾種玉米杆,構成了一副鄉下夏天的卷軸。

太陽公公累得快趴下來了,於是他偷了個懶,天空漸漸被染紅了,好像仙女撒下的錦緞。每當這時,媽媽總會指著天對我說:“看,太陽紅的像雞蛋,你知道明天的天氣了嗎?”我傻傻地搖搖頭,媽媽笑著點點我的鼻子說:“太陽越紅,代表明天越熱。”我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原來夏天傍晚的太陽還有預報天氣的功能。

太陽公公精疲力盡,月亮姐姐心疼了,連忙接起太陽公公的職責。月亮姐姐溫柔極了,灑下舒適的月光。記得小時候,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抱著我在月光下納涼,給我講一個又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我總是伴隨著柔和的月光,蟋蟀的歌聲,媽媽的故事,進入甜美的夢鄉。

家鄉的夏天是我心中最美的季節,也是令我如痴如醉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