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民俗相關作文20篇

家鄉民俗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5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係,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並不陌生,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麼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觀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裡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裡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髮展而演變為模仿排兵佈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髮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杆,頂端紮上帷帽,周圍掛上五彩繽紛的綵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餘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綵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后“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00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08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家鄉婚俗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4字

在我們家鄉最熱鬧的就是結婚了。

結婚之前,男方要給女方送聘禮,這聘禮中一定要有鵝和半頭豬,“鵝”的意思是說女方像天鵝一樣美麗;豬,兩家人一人一半,意思是說,他們兩個要和和美美,永不分離。當然女方也要給男方回禮。這禮中一定要有一個小桶和兩床被。“小桶”的意思是永結同心。被子上一定要有兩隻鴛鴦它象徵著男女兩方百年好合。

在新娘出嫁前,一定要有其兄弟背上車。如果無兄弟,那新娘便要踩在桂花糕上,這是因為不能讓新娘腳沾孃家泥土,帶走孃家財氣。等女兒走出十幾米後就要向外潑一盆水,這就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祝願女兒永遠純潔如一汪清水”。

在新婚之日,桌上一定要擺著花生,桂圓,棗子,蓮子。來喝喜酒的人一般都會帶這些東西,意思是祝新娘早生貴子,子孫興旺。

男女新婚後第三天要回門看望父母。在吃飯時,如長輩給新姑爺夾菜,就一定要吃完,否則就是對長輩不敬。若新姑爺實在吃不下,就要按“吃不了,兜著走”的說法,將菜倒進新姑爺的衣袋中,這目的就是要看新姑爺失態的樣子,以此逗樂。另外要將胭脂,口紅等強抹在新姑爺的臉上,而且不許洗掉,這種玩笑不分長幼,新姑爺不許生氣。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結婚習俗!

家鄉習俗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在運城,運城的晉糕,拌菜,甚至是笑話都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運城的旺火。

旺火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以前,人們用大塊的煤炭壘成塔狀來點旺火,而現在呢,我們運城有些地方換成了柏樹枝。傳說,孫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大怒,辱罵了孫悟空,孫悟空不服,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用的八卦爐,其碎片灑向人間,所落之後,燃起熊熊大火,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拯救人間,天王將他的寶物玲瓏寶塔化作無數小塔飛落人間,將烈火及濃煙統統收回。人們為紀念此事,便在每年除夕或初一點起塔狀烈火,即稱旺火。

每年過年,我們回到家鄉,爺爺早已準備好了柏樹枝。除夕晚12點整,我們全家人都要圍在柏樹枝堆前,由爺爺來點。先點燃一張紙或其中一根柏樹枝,將其塞入柏樹枝堆中,儘量引燃柏樹枝堆,然後來回翻動,挑動,將所有柏樹枝都點燃,全部點燃後,所有人可圍著旺火席地而坐,為新的一年中的自己祝願,也可圍著旺火放一圈鞭炮、煙花。跳動的火光在絢麗的煙花和“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顯得格外美麗、明亮。這熊熊燃燒的旺火,寓意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運氣會一年旺盛。家業、事業會興旺發達,福氣東來!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民風民俗,如貼門神,掛燈籠等。知道了我家鄉的民風民俗,你家鄉的民風民俗又有哪些呢?快來說一說吧!

我的家鄉風俗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28字

今天,我和大家講下我們家長過年的風俗。

相傳很多年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經常打擾村子,後來有個聖人告訴鄉親們,“年”怕鞭炮、紅色,只要誰家沒有,“年”就會到誰家去。所以現在挨家挨戶們都會在自己門口貼上紅色樣式的福字。我們不僅要做這些,還要祭拜、登山。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步步高昇。不過放煙花是我們小孩的最愛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啪啪”響著,這時,我們就會陶醉之中,過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欣賞了“煙花晚會”後,我們就要一大早被叫醒,更糟糕的是要登一天山,一家人在長輩的陪同下,開始向山頂前行。這次我跟爸爸打賭過,我要成為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為了我的諾言,我充分做了準備,帶上我足夠的物質出發。我踏著輕快的步伐,奮勇向前,一會兒功夫,我的家人都被我甩到了後面,連人影都看不見了。山路十八彎,以耗盡了我的力氣,心底在想還有多遠呢?離山的頂峰還要多長時間呢?我的精力還能撐多久呢?正當我在思索的時候,隱隱約約聽見爸爸他們的喊聲,更能清楚的聽見媽媽在叫,你慢點兒,勻速前行,才能抵達終點。我心裡暗暗在想,今天的第一名,可能要“泡湯”了,當我垂頭上氣時,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小夥子加油!突然,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拿出了在運動場上堅持不懈,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向著我的目標繼續出發。山路雖然不平整,但我有信心,有耐心,肯定會成功,一串串的聯想,把我帶到了山頂。哇!山頂好美呀!我成功了一次,我是第一個登上峰頂的。爸爸便在身後,預祝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一次難忘的登山,一件記憶深刻的故事,讓我永遠忘不了。

家鄉的民俗 篇5

話題作文 ,723字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面板,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晒,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藝術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26字

我的家鄉在建甌,有著與眾不同的民俗:每逢節日到來之際,人們都要舉行挑幡活動。

我很早就聽過過挑幡。傳說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了奪回寶島臺灣,在建甌這一帶地區招兵。最後,戰爭勝利了,將士們回到了建甌,家家都辦喜宴迎接,還搭臺表演,將帶回來的軍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搖擺,來紀念犧牲的戰友,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來到了江濱公園,終於要近距離接觸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徑起碼都有30釐米,幡的頂上有著很美麗的立體圖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頭拼成的,再用一層一層透明的幡布黏上去,還有一面紅色的小旗,隨風舞動,真精緻!每一個幡下面都有一個老人扶著它,準備表演。

我心想:“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麼粗,這些老人不要說表演,我懷疑他們連舉起來都很困難。”

突然,一陣悠揚的歌聲響起,打斷了我的思緒,表演開始了!伴著歌聲,那位金髮的老人,一下子舉起了幡,那姿勢,那力度,一點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歲的壯小夥更有力!他將幡的頂部放在腳背上,突然,用力一頂,整個幡懸了起來,臺下瞬間想起了掌聲,完了,要倒了!我想錯了,轉眼間,幡已經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細細的,小小的掃把棍子,也會歪來歪去,馬上就倒,可是這個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卻像定型了一樣,不管老爺爺做什麼動作,幡都穩穩地立在他手上,一動不動,真像一棵長在地裡的巨大竹子。

高難度動作來了,他行雲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樣,手十分柔軟,彷彿沒有骨頭一樣,一下轉到後面,轉眼間又到了另一隻手上,讓我們這些觀眾眼花繚亂。雖然老爺爺目不轉睛地盯著幡的頂部,但他絲毫不緊張,左右手不停地交換著,而幡卻紋絲不倒,小紅旗也迎風飄動。

然後,兩個老奶奶上場,老奶奶們和老爺爺們比起來絲毫不遜色。只見老奶奶們一手接過巨大的幡,和她們瘦小身體比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奶奶將幡放在腳上,用力一頂,瞬間,幡已經穩穩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學們鼓起了響亮的掌聲。

還有更高難度的!只見後面的老爺爺們掏出了手絹,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絹像一個傘一樣旋轉了起來,腰上也轉起了呼啦圈,我以為老奶奶堅持不住了,可那個幡仍然一動不動地立在老奶奶額頭上。

此時沒有掌聲,並不是因為表演得不好,而是觀眾們驚呆了,呆得連掌聲都忘了。表演,最後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中完美謝幕了。

後來,我去試著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開始,我將它抱了起來,正要說不重時,突然頂上的重心倒了,我趕緊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爺爺扶住就要倒了,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們卻能撐住,還表演類似雜技的挑幡,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灑下了無限的汗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他們之所以創造了奇蹟,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努力。在年少時,可能別的孩子在那裡玩耍,他們在那裡練習;別的孩子在享受父母們帶來的濃濃的愛,而他們,還是在練習;別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們在練習中受傷、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斷地練習,才有了今天的輝煌,今天的奇蹟!在他們這一輩的努力下,才讓我們這個傳統民俗入選了吉尼斯紀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家鄉的藝術—挑幡,不僅是高難度的藝術代表,還是一種精神。我對家鄉的獨特民俗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家鄉的民風民俗 篇7

國二作文 ,877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裡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後父母開始把乾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後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後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後後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家鄉的民居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4字

我的家鄉在德慶縣的一個小鎮上,那裡民風淳樸、風光秀美,被評為廣東省的文明村,尤其是那些歷史悠久的泥磚房子,被譽為武壟鎮的“奇葩”呢!

家鄉的房子都是用泥磚、瓦片、木材等材料建成的。雖然簡單,但是每一個角落都做得一絲不苟,屋子的窗臺、橫樑上,都雕刻著精緻的花紋,還有雙龍戲珠等圖案,那些磚雕泥塑栩栩如生,在古樸的老屋裡起了畫龍點睛之筆,使人看了覺得有一種特別的美。

家鄉有近千幢的泥磚房,大多數都是解放前建成,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那泛黃的牆壁顯示了時代的印記。雖然經過歷史的重重變革,但她還是屹立著,沒有倒下,就像中國人的那種不屈的精神。

走進屋子的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抬頭就可以看得見藍天的天井。天井呈長方形,屋角有一個人工的抽水井,那可是以前的“自來水”呢。天井的右邊是一間廚房,每當從這裡經過,都會聞到香噴噴的菜香。天井的另一邊是一間雜物室,裡面是圈牲口的或放雜物用的。

穿過天井往裡面走,就是客廳了。客廳的最裡面擺放著一張長方形的供桌,上面擺放著許多供品,是用來拜祭祖先的;客廳的左右兩邊各有兩間房子,是供家人起居休息用的,一般其他人是不能進去的。整間屋子通風透氣、冬暖夏涼。

家鄉的民居,不同於城裡人的別墅,但是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卻有很高的價值,她為我們遮風擋雨,使我們生活安定。我愛故鄉的民居。

家鄉的風俗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巨集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嫋嫋輕煙從煙囪裡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嚐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鬆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裡,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唱響家鄉那首民心曲 篇10

國三作文 ,993字

歲月的年輪不停地轉,各國都在翻天覆地變化。老奶奶臉上的皺紋印記著歲月的滄桑;家鄉的變化見證了現代社會的程序;朝氣蓬勃的我們正在接受著祖國母親辛勤地培育。

最忘不了的是家鄉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帶著我東走走西逛逛,那混黃的泥土不知被踩了多少遍。到了我走路的年紀,穿上了漂亮的小鞋,東搖搖西晃晃的像是喝醉酒似的,每當摔倒的時候,那柔軟的泥土接住了我、輕撫著安慰我,似對我說:“小朋友,起來吧!”這時,媽媽見了,笑著鼓勵我,讓我自己站起來。大些了,有時還跟小夥伴在混濁的泥濘裡不停地追逐打鬧,鞋子沉下,腳使勁地拉,太沉了,乾脆把腳拉起來,後腳鞋子掉了,前腳變後腳鞋子也掉了,乾脆一股腦兒坐在泥濘裡,不停地打滾,衣服、頭髮、臉蛋都粘滿厚厚的泥土呢。傍晚時,大人們東找西找才找到鞋子,拽裡帶拉地把我帶回家,並讓我站在石頭上或空闊的乾淨的地方,挑來兩桶水,當頭瓢倒去,才活生生地還原回活潑調皮的我呢。現如今,到處都是水泥馬路,再也找不到髒兮兮的牛糞、找不到水溝和水溝裡的魚、找不到昔日的玩伴,因為她們都到不同學校尋夢去了;也找不到童年記憶裡那如夢似幻可愛的家鄉了。

偶然看看歷史課本,看著了裡面一張張黑白相片,記載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輪迴。改革開放初期,購買物品都是使用票證,布料衣服都是粗糙的染料;再看看現在,商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接不暇,各式各樣的衣服,各具特色的物品,物美價廉!

再看今天,科學技術讓我們告別了窮困。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也是個農業大國。當年人們生活品水平很低,種出來的糧食不能自給,養家餬口都很困難。如今,袁隆平,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為科學技術奠定了基礎;從雜交水稻到兩彈元勳再到克隆技術,無不體現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達和現代人類的超凡智慧。

科學技術還使我們告別了通訊困難。資訊科技遍及全球,因特網把人們的心連到了一起。來個電話,便把親人朋友思念的心拉近了;發個資訊,便可向親人朋友報平安;開個視訊,便可面對面開懷地暢談,又快又方便呢。

還有“娛樂”不單是年輕人的事,也是老人口頭禪:跳舞去。年輕人組織了娛樂團,小孩子也有“歌唱團”或“舞蹈隊”,就連老年人也有自己廣場舞、太極拳等。看他們那神采奕奕的神情,很難看出他們是年過半百的“頑童”呢。

家鄉的變化是時代的變化,更是我們的希望。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它的那首高昂的民心曲令我自豪、令我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