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慢慢來相關作文20篇

媽媽,你慢慢來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4字

窗外,幾棵斑駁的銀杏樹在昏暗的燈光下變幻莫測,閃動著婆娑的樹影。明朗的月光讓我心生惆悵……

話說週四晚上,我被媽媽數落了一頓。

“才這點作業都要做這麼久,你看人家隔壁的小周早就做完去玩去了!你每天磨洋工嘛!看到你蝸牛的樣子我就上火!……”這是媽媽歇斯底里的吶喊。她那臉上的皺紋斑點掩飾不住過早的蒼老。接著她長短句,四六體,一氣呵成,唾沫橫飛,直到噴地我無地自容。在我眼裡,她哪像一個媽,分明是一個活雷公。

我漲紅了臉,如同熟透的柿子,天真無邪的小眼凝視著年近四十的媽媽。以前那親暱的稱呼,甜蜜的擁抱到哪裡去了?

“做完作業,再做兩道題!數學是練出來的!”

頃刻間,空氣裡死一般的寂靜。

坐在書桌前,我不禁淚眼縱橫,肝臟上好像捱了一計達摩克里斯劍,“吧嗒”一滴豆大的淚珠滲進了作業紙。我發洩、我氣憤,在作業紙上胡亂揮兩筆,使勁將筆狠狠地往窗邊摔去。

大概媽媽聽到了動靜,便推開了門,只見我通紅扭曲的小臉和寫滿義憤填膺的表情,她走過來坐在了我的身邊。

“我還不是為你好,如果慢了,以後你連考試題都做不完,那可怎麼辦啊……”

我抽噎著,感覺媽媽離我好遙遠。我真想對她說:媽媽,你慢慢來!不是有句話叫“牽著蝸牛去散步”嗎?有些時候我的確不能一步登天,一口吃胖,只有自己腳踏實地才能達到自己的終點!

媽媽你慢慢來 篇2

國二作文 ,1185字

中秋的日子裡,除了那不時燃放的爆竹外,只剩下那無邊而孤寂的雲了,盼望的好天氣自然未曾出現,又正好是中午,路上的人並不多,卻也都是匆匆忙忙。

剛從姥姥家出完餃子的我馬不停蹄的趕往奶奶家,剛進小區,便看到一長髮飄飄的女子,正俯下身做些什麼,身子已經彎成了45°的鞠躬模式,再細瞧,原是在教女兒學騎自行車,一邊在後面慢慢的推,一隻手幫女兒扶著手柄,還不是用母親的溫柔口吻說道:“哎~對~就這樣~慢慢來~”“哎~我們家甜甜真棒!”,一邊還不忘時時起身,左右看看有沒有什麼過往車輛,生怕有什麼危險,仔細看她,不過二十來歲的模樣,頭髮已染成了當今最為流行的棕黃色以及那一個個的時尚小卷,圓圓的鏡框顯得不免有些小俏皮,時間好像真的很會磨練人,從少女到為人妻再到為人母,一步一步都在不經意間改變。本應可以抄近路回去的我放棄了這個機會,還是假裝毫不在意的走著,很快,一個體型微胖的男子騎著摩托車來了,那是我已經走到了她們前面去,但還是聽到剛才的母親在喊“看,爸爸回來了,我們家甜甜能騎一圈了!”話語間,透出了強烈的自豪感,那種只有為人母才會表達出的情感。

當時間追溯到我7,8歲的時候,每晚母親也是極愛帶我出來騎車的,不過現在看來,那才不是什麼愛,而是對我學會騎車的迫切,當時,我是極不愛與她練車的,她總是顯得十分笨拙,自己卻好像毫不知情,因為無論她在我的哪一邊扶著車,我的車就自然而然的往哪裡偏,以我的力氣怎麼可以壓制得住我的手和她的手加在一起的力氣呢?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起初還覺得挺好玩,母親還覺得挺有希望,可時間一長,就都不這麼覺得了,我怪她不懂,她嫌我笨,慢慢的,也算是擱置下來了,或許是一時興起,週末時母親照常帶我去姥姥家,順便把自行車也帶去了,吃完飯後,正好也有時間,大家也都沒事做,恰巧二姨和二姨夫也都在,便一起幫我學車,二姨夫果然是有經驗的,直接從後面幫我控制車的平穩,前面完全是我一個人掌控,哪邊輕哪邊重,我只當然明白也都有迴旋的餘地,十幾米後,才聽到後面在喊“這不就會了嗎?”,也直到那時,我才感覺到後面的力量早已消失。母親也算是明白了,對孩子,是要有一定方式的。

總覺得,母親也像我一樣笨拙,我是第一次為人子女,她又何嘗不是第一次為人母呢?我成績不好時,她也總愛說我,那該是有多麼無奈呢?畢竟她除了說我,也根本幫不到我什麼啊。想來在最好的年紀,她本可以享受生活,享受青春,她卻選擇了婚姻,選擇了生活的束縛,但即便是束縛也該是無悔的幸福吧。

母親啊,我想我會如冰心那般時常躲進您的懷裡,我想我會像葉賽寧那樣讓你別那麼想我,別在大街上一直等我,可,我最想的,確實想與你一起笨笨的走向未來。

龍應臺說孩子你慢慢來,我說,媽媽你慢慢來。

媽我不想陪你慢慢變老 篇3

高二作文 ,794字

“媽,你知道嗎?我不想陪你慢慢變老!”

歲月總是那麼無情。不經意間,它已在母親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母親那本來就消瘦的臉龐顯得更加蒼老。有一天,我望著母親的背影,哭了。因為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人,因為我是一個太堅強而又太脆弱的人。我對母親的愛,曾沒有開口對她說過,可是母親卻在我的背後為我佈置了一片燦爛的星空。

於是,我便把對母親的愛留在了夢裡。於是,時間也就這樣從我的夢中一點一點地逝去。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一直是一個懂得愛惜自己的女人。但不知何時起,母親變了,變得年輕了。

“你說這樣穿怎麼樣,好看嗎?行不行?”“我想要一個緊身一點的褲子……”母親開始問我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當然,有時我會被問得摸不著頭腦。以前,這是從來都不會出現的情況。但由第一反應,我聳聳肩膀,笑了笑:“挺好看的,不錯。”再後來,我就變得習慣了。有時,也會時不時的誇她兩句:“哎呦,變年輕喲”“媽,今天穿得那麼Fashion”聽到這些話,母親會開心地笑起來,但也不忘自我嘲笑一下:“背後看十八,正面看八十。”笑起來的母親就像得到老師表揚的孩子一樣,那麼高興。

從此,母親變得越來越孩子氣了。

有一次,我和妹妹正躺在床上看電視,媽媽走了進來,對我們說:“今天,我又換了幾個舊式的五角的硬幣”我翻過身來,苦笑:“不會吧!媽,你不會受到我的“慫恿”,“太深了吧,幹嘛又換。”因為一開始是我想換幾個舊式五毛銅幣收著玩的,所以就“慫恿”了母親替我收著點,誰知道,母親竟會這樣熱心。”“可我就是想換。”母親一臉無辜相。“收著,挺有意思的。”說著,就掏出那個錢包,“噹噹”清脆,悅耳。母親會心地笑了。

母親陪我走過了青春的歲月。雖然我知道,時間不會倒流,也許,未來的時光會洗滌一切的記憶。我不想再把對母親的愛藏在夢裡邊。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在紙上鄭重地寫下了埋藏在我心裡多年的意願:

“媽,我不想陪你慢慢變老!”

媽媽,你來追我呀 篇4

國二作文 ,709字

小時候,我特別皮,像男孩子一樣活潑貪玩。闖禍了,媽媽總會很生氣地操起一根棍子向我奔來。看到這架式,我撒腿就跑,還不停地嚷:“媽媽,你來追我呀!”嚷完還會不時地轉身去扮個鬼臉。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會慢下來,媽媽便很快地抓住了我。不知何故,那時她手中的棍子落到我身上,癢癢地並不疼,可能是媽媽在打我的那一刻先笑了吧!“看你以後還皮不皮?”她笑著。我也跟著傻傻地笑了,依偎在媽媽地懷裡很溫暖。

然而時光像神偷,不知不覺中換了日月。我也從那個奶聲奶氣的小屁孩長成一個可愛的小姑娘。有時大人們也誇我說,懂事了。我不當回事,自我感覺還是懷念過去貪玩的時光。每週日回到家裡,看到七八歲的小孩在玩,我都忍不住地參與進去。為此,總是少不了媽媽苦口婆心地訓導,可我左耳進右耳出,全當耳邊風,依舊我行我素。

那天陽光明媚,我正跟幾個小朋友快樂地玩著跳房子呢,突然看到媽媽操著一根棍子就向我奔來,氣沖沖的樣子很像小時候。我恍惚間也回到了久違的童年,於是衝著媽媽喊了一聲:“媽媽,你來追我呀!”喊完便一個人咚咚地跑開了,大概跑了十幾米,我轉身正想扮鬼臉,卻震驚了。媽媽並沒有跟著追來,她在離我不遠的地方不停地喘氣。我跑回去,拍了拍媽媽的背,心中不免一陣心慌:“媽,你怎麼了?要不要緊……”媽媽抬起憋紅的臉,抹了一把額上的汗珠,輕聲地說:“沒事……只是咱家的丹丹長大了……”說著媽媽便轉身向家中走去。

我默默地跟在後面,突然感到一股說不出的沉重壓在心頭,挺難受地,卻哭不出來。媽媽變老了!在我長大的時刻她就變老了!我突然有一股強烈地衝動,真想對著前面那慈祥的背影說一聲:“媽媽,等著我,一定會給你幸福的!”可說不出口,我的眼淚便終於落了下來。

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5

讀後感 ,838字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檯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說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臺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著它說:“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說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說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臺說,當一位母親低著頭微笑地看著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著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說:“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臺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慢慢來——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6

讀後感 ,874字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臺與筆觸犀利並有著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嘆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著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溫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著初識的喜悅,有著懵懂的困惑,有著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著看著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脫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臺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為“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臺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為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閱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臺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控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臺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

請你慢慢來 篇7

高二作文 ,735字

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寫道:“記得早先少年時,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許多人都想“留得住鄉愁”,其實也是在找回從前的生活方式,從前的價值觀。“慢慢來”並不是要和這發展迅猛的時代隔開,也不是懶怠拖沓的消極方式,只是超拔於物欲與喧囂之上,為自己的心靈找一處地方,偶爾回頭,看自己的靈魂是否跟了上來。有些東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時間也許會更好些。這社會追逐效率與利益,卻也使很多人只顧匆匆,忘記潛下心來,忘記了生活本身。真正的滿足是精神的,這恰恰是最需要時間放置的。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說:“心靈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更大的樂事。”其實我想大多數人是有“另一個我”的幻想的,如山本文緒所言的“世界上肯定有另一個我,做著我不敢做的事,過著我想過的生活”。也許如今的“房奴”曾幻想自己能周遊世界,也許現在的木材承包商幻想自己是一名護林工,也許忙碌焦躁的你只想在陽光明媚的下午煮一盞薄荷茶,如葉芝所說,“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如果你能“慢下來”,只是一個下午茶的時間,只是一次雙休日,將疲憊倦怠無處安放的靈魂慢下來,別去功利得到什麼,去做一次“麥田裡的守望者”,給自己一個源自內心的熱愛與動力。“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去,不畏將來”,豐子愷先生不寵無驚過一生,有滋有味;弘一大師一碟蘿蔔鹹菜卻嚐出世間百味。所以很多事,急不得,需沉下心俯下身,叩叩心房問問自己,是否做了一個“過於勤勞的人”?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他的心靈小屋,我們何時才能穿梭於自己的心靈樂土?我期盼有一天,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坐在時間的溪水裡垂釣天上的星星,而不必終日奔波於風塵。

我期盼有一天,我們能慢慢來看,大地寒來暑往,四季消長分明……

孩子你慢慢來 篇8

高一作文 ,1104字

當我傾盡所有,還有什麼能夠留給你—孩子。

—題記

那是有藍天白雲作背景的一天—我那時還小,記不清什麼細節。母親拉著我擠進沸反盈天的中福會少年宮,我們幾乎要被人流擠散。周圍吵吵鬧鬧,全是做家長不久的母親,也不梳妝打扮,提高嗓門談論著教育心得,一眨眼又鑽進了報名各項課程的隊伍中。我仰望著純白色外牆的老大樓,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那曾是我夢中的城堡。但自此,我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跋涉。

不能輸。你這樣對我說,我便也這樣告誡自己。

縱觀中國式家庭教育,“不能輸”在我眼裡大概是最恰當的概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於是家長便嘔心瀝血催促著孩子時時刻刻向上爬。眼看著別的孩子走在了自家上頭,高傲地施捨一個同情的回望,就更焦急,苦苦推著自己的孩子去追,勢必要做第一名。

學習上不能輸。每當春秋季開學,人生鼎沸的莫過於輔導機構。家長們四處打聽課程,東奔西走,心裡只覺得花的時間還不夠多,課程要價再高,只要是為了孩子的學業,都在所不惜。清晨不顧工作勞累送孩子上學,頭髮都來不及梳理就上了車。沒有私家車的,就用摩托車載。寒冬,孩子總穿著羽絨服、戴著羊毛圍巾,被裹得嚴嚴實實。進學校時回眸一望,只看見家長被凍得通紅的鼻尖,連朝陽都為之失色。反倒是家長不顧一切為孩子付出的這份心,讓孩子肩負了更重的壓力。這份虧欠,讓他們旅行的行囊更重,讓他們離彩虹色的夢想更遙遠。

需要競爭的不僅僅是學習,在才藝方面,家長的野心也隨著綜合素質被強調而越來越大。常看到才四歲的孩子,被束縛在高高的琴凳上,又小又短的手在家長的注視下重複地摸索著黑白琴鍵;或是忍著淚水,在幾乎要沒過頭頂的游泳池中練習划水。“別人家和你同齡的小孩已經學會兩門樂器了!”日復一日的比較下,未知的將來在每個家庭面前鋪展開來,佈滿荊棘,道阻且長。

如果我能為孩子多付出一點,孩子就會變得更優秀;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我付出得不夠多—這是中國式家長共同的心理。實際上,孩子的一生是不屬於家長的。因此,家長們應反思的是,比起“不能輸”的這份人生態度,什麼才是最值得留給孩子的。

週末,開越野車和孩子們去野餐,讓他們自己準備食材燒烤,隨他們追逐嬉笑……這不是每個家長都幻想過的嗎?這個世界很殘酷,只有在每場競爭中取勝才能獲得最長久的勝利—這並不是孩子們應當被教會的。家長應抱著一顆愛孩子的心讓下一代明白:來到這世上並不只有“使自己最優秀”這一個任務要去做。沒有什麼絕對的輸和贏,更值得去體悟的,應該是傾聽、融合……

我將把我的孩子領到少年宮裡去,在同樣明媚的好天氣裡。我將只陪他走到這裡。“接下來,請盡情享受你的人生吧。”

孩子你慢慢來 篇9

高一作文 ,954字

“苦難”與“殘酷”彷彿從來只是成人的字眼,似乎讓其進入孩子的象牙塔,長長見識也未嘗不可。然而這樣自以為的行為,無疑是懷著純真的目的,扼殺了世界的寶藏—未經人事這潭汙水沾染前最真實的懷想。

誠然,孩子們的世界不應只是瓊樓玉宇,被過度保護的後果將是面對社會無情現實時的手足無錯,最終被淘汰為人世的棄兒。但這些成人摸爬滾打多年後觸及的真相,決不該被如此生硬地拋擲於孩子面前,更不該以故事的形式,強迫他們去代入,去感知,甚至所謂的“成長”。教育應循序漸進而捨棄急功近利。在本該培養好奇心、求知慾,發掘無限潛能的時間段不合時宜地加入與社會接軌的內容,未免有點本末倒置。換言之,殘酷的事實揭示是必要的,但教育者理應採取最溫存的方式,將世界的真相一點一點展開,小心翼翼,步步謹慎。

再者,若真要培養孩子的現實觀,給予其歷練,故事之類並非正確的載體。“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言便是明證。人生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其跌宕起伏,與各種經歷不期而遇的隨機性美感,在於我們共持利劍,共飲熱血。惟有真實體驗過絕望與深淵,而不是讀讀別人的故事,想象自己的人生,才能真切地體悟到“苦難”與“殘酷”的含義,實現心智的雙重成長。實踐才是獲得真知的最好方式,愛過,恨過,才是活過。由此觀之,王安憶的行為,不但很可能達不到其原始的渴望,反而有些急進之感,不免飽受爭議。

這一切的出發點是值得尊重的,但我深以為,對孩子這一特殊群體而言,童真的保護遠比與世俗接軌更為重要。試想,倘若所有的孩子將時間的殘酷與苦難了然於心,心智成熟、冷靜理智,世界上豈不是又少了一批孩子?再合理的行為,放在不合適的時間段,便是有違道義的。而當今社會正是有這樣以溫存與善良教養大的孩子,永遠懷抱熱望、閃爍著琥珀光芒的孩子,才得以生生不息,奔騰前進。等待孩子心智成熟之後,再給予現世的滋養,反而會形成其擔當的一面,造就其豐厚的靈魂。而不是像兒時對世界的美好遐想幻滅以後,徒留無助的悲傷與無盡的距離感。

因而,願為所有世上“倖存”的孩子們請命,懇請他們被時代的急進所寬恕,慢慢來。慢慢攜手看盡長安花,慢慢成熟、穩重,歸來時,仍是一身純潔無瑕的正氣與一顆像藍色羅馬柱火焰般燃燒著的靈魂。

孩子,你慢慢來,別辜負了好時光,這世界值得你為之喜怒哀樂,為之盡心瘋狂。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90字

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著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著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著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著,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著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臺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臺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臺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溫柔的語言。一開啟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著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他、關心著他,呵護著他,那就是母親龍應臺。

龍應臺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裡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著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著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溫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裡來,雨裡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裡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溫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著:“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