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年味相關作文20篇

城市的年味 篇1

國二作文 ,754字

過年了,城市裡不再有曾經的熱鬧,反而是一片寂靜,那裡還有半分年味?

早晨,坐在飯桌上,思緒又轉去剛剛散步時。“現在過年有什麼好玩的!”“對呀煙花炮竹也不準放,過年和平常也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了”!唉,我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過年沒有鞭炮放,果然沒什麼年味了!”心中贊同著。“孩子,嘆什麼氣呢,快來,奶奶煮了餃子!”奶奶說著,手捧著一碗冒熱氣的餃子,剛倒入的醬汁從餃子外部流入內部,輕咬一口,只覺滿嘴幸福,奶奶笑著看我沉醉的樣子,又拿起一張紙小心擦著我嘴邊遺留的醬汁,笑說著“誇張!”我又想起散步時的事,不禁又一陣反對。這不就是過年的味道嗎!我滿嘴包著餃子,幸福的想著。

無聊的寫著作業,看著電視。“孩子,別隻坐著,快來幫忙啊!”“好!”我終於來了精神,扭頭一看,愣住了,全家都忙忙碌碌的。有人正在剁辣椒,有人在洗雞削魚鱗,還有人忙活著包餃子。奶奶看到楞著的我,趕忙塞給我一個木棍,將我壓到一個座位坐下,“奶奶還有事要做,這多辣椒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奶奶邊走邊說,我連連答應,專心於手中的辣椒,我拿著木棍,一個一個小心切著,唯恐有辣椒遺漏,就這樣,一家人從上午忙到中午,從最初的不適應,到最後的得心應手,從最初的一身輕到最後的汗流浹背,一家人熱鬧非凡,準備年夜飯,過年的熱鬧氣息溢滿了整個家庭。

不知不覺到了晚上,每家每戶都亮堂堂的,碗筷已就緒,“最後一道菜出鍋了!”掌廚人爸爸大喊著,小孩子們都忙去倒果汁,桌上擺滿了顏色亮麗的大魚大肉,讓人目不暇接,不知從何下口。“新的一年,祝大家年年有餘,天天開心”。大人們舉杯同慶,杯子碰撞出清脆的聲音,一飲而盡,也預示著過去不愉快的事付諸東流,而小孩們忙著吃年夜飯已無暇顧及。打麻將,看春晚,一家人歡歡喜喜,共敘趣事。

燈光越照越亮,越照越溫馨,難道還有比這更濃的年味嗎?

一座城市的味道 篇2

國二作文 ,1000字

一座城市,因為它特有的味道而讓人難以忘懷,彷彿品了一杯香醇的茶,即使已經嚥下,餘香卻還在腦海裡久久不能忘懷。

我生活在一座名為宿州的城市,但我們這裡的人更喜歡親切地叫它“虛線”。用《尤利西斯》裡的話來說,從小到大,我一直是這個地方的目擊者,它承載著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長大以來所有的記憶,是我的回憶錄的背景,我依賴它,我敬畏它,我深愛它。它的味道,沒有北京上海的物慾縱流,沒有烏鎮麗江的清新文藝,也沒有蘇州杭州的精巧別緻。或許聽說過宿州的人很少,但只要你到這,就不會忘記這座城市給你留下的味道。

關於宿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那時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5000年來,更朝換代,宿州並沒有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在今天仍有著600萬人口的生活,並且完好地記錄了在這裡發生的一切。

從古至今,這裡都從來不缺少故事。當年楚漢之爭,項羽四面楚歌,面對突變的軍情,他的寵姬虞姬自刎於此,項羽受到了失去愛人的巨大打擊,寫下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的詩句成為千古絕唱。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在這裡拉開了為渡江戰役做了基礎的淮海戰役,它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形勢。啊,那是經過艱難戰爭歲月磨洗後的味道。

宿州這個城市既有戰爭洗禮過的紅色印記,也有柔情似水的無限風光。

坐落在蕭縣的皇藏峪是國家森林公園,茂密的樹林在山間蓬勃生長,鬱鬱蔥蔥,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投射在地面上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斑駁剪影,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感,人行在其間,好像渾身都被上了一層薄薄的羽紗。夾溝的五柳風景區有著不同於皇藏峪的美。它依山傍水,因柳樹多而得名。那碧綠的湖面上倒映著湖邊的柳樹,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不遠處朦朧的深色的山是它們的背景,頗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美感。三角洲公園作為新建的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與前兩者相比,更富有現代化氣息。在這裡,你可以聽到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在迴響,可以聽到敢於冒險的年輕人玩驚險遊戲時的連連尖叫,也可以聽到古稀老人緩慢而又沉穩的交談聲……啊,這是清新淡雅、返璞歸真而沉澱下來的味道。

宿州的味道是多元的,既有戰爭後硝煙瀰漫的味道,也有美景中新鮮草木的味道;既有商業繁華的財富的味道,也有農家小院的溫馨的味道;既有現代工業的味道,也有悠久歷史的味道……

我爬過許多城市的山,走過許多城市的橋,行過許多城市的路,最愛的卻還是宿州的味道,那是記憶的味道。

花市裡的年味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6字

今天下午,太陽公公笑開了花兒,我帶著小記者的專用裝備,歡天喜地地來到了新街花木城參加小記者“年宵花市”的活動。小記者們陸陸續續簽到,領取了任務單,緊接著,花木城辦公主任王老師帶領我們這群好奇的小記者,進入了花市大棚。

一進門,各種各樣的花仙子映入我的眼簾,“哇,別看大棚雖小,但五臟俱全哦!”,我深吸了一口氣,陣陣花香迎面撲來,我們彷彿進入了花的海洋。這時候,王老師領著我們邊指邊說,這是蝴蝶蘭,它的花語是幸福美滿……這一串串的是黃金萬兩,可以用在開業典禮上,寓意生意興隆,紅紅火火……”王老師耐心地介紹完各種花,讓我們分頭行動,通過採訪叔叔阿姨們去更深入地瞭解各種花仙子們。

很快,小記者們都熱火朝天地忙開了,我也不例外。我走到賣風信子的攤位,大膽地問了店主阿姨:“阿姨您好,請問風信子多少錢一盆啊?”“十元一盆哦,小朋友。”阿姨親切地回答。“哦,那風信子什麼時候開花呀,花期有多長呢,我可以把它放哪裡呢……”我一連串地問了好多個問題,呵呵,完成一個採訪任務。接著,我又來到賣多肉的地方,這可是我的最愛。瞧,它們胖嘟嘟的,品種五花八門,顏色各種各樣。“您好阿姨,能打擾你一下嗎?”我看到一位跟我一樣喜歡肉肉的漂亮阿姨,買了好多肉肉拎在手上,忙上前詢問,“您為什麼會來到花市啊?”“因為快過年了,家裡要裝飾一下嘍!”“買那麼多肉肉,您肯定是一個多肉達人!能教我兩招嗎?……”“呵呵,小朋友真能幹……”交談中,我還知道了多肉多產自福建,非洲及一些養殖方法。

通過採訪,我不但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自己的膽量。任務完成,我迫不及待地去挑選了紅蓮、雪蓮、鹿角海棠、碰碰香,蘆薈,風信子……哈哈,真是物美價廉,我沉浸在濃濃的花市年味裡。我打探到花市要開到大年三十前一天哦,有空的你們一定要去看一看,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城市的味道 篇4

國一作文 ,778字

農村的味道,怎麼形容呢?山泉的甘甜,麥穗的清香,泥土中夾雜著雨水,小狗小貓追趕時的味道,對了,還有一家人其樂融融愛的味道。城市的味道也是如此嗎?這對於沒有去過城市的農村孩子而言,是個未知的答案。

我想城市的味道,應該比農村的味道更加的五香俱全吧,什麼高樓大廈,什麼車水馬龍,什麼人山人海,我想這應該是所謂的城市的味道吧,我沒去過城市,我不知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從沒有離開過家鄉的我,踏上了去城市的旅途。從坐上通往城市的汽車開始,就初次聞到城市給我帶來的味道,吸上一口,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清馨,並沒有夾雜泥土的味道,而是一般悶熱,刺入心扉的感覺,難道,城市是這種味道嗎,我在心裡自問。城市的味道:煩悶!

隨著汽車的不斷前進,我已進入城市的內部。從進入城市的那一刻起,就覺得這個地方是多麼的奢靡,高大的建築壓得人們喘不氣來,到處人山人海,喧鬧無比,每個角落,似乎都看不出一絲的寂寞和孤獨。城市的味道:熱鬧!

城市的味道,我感到很陌生,它給一個剛走進城市的人—比如我來說,帶來了一絲絲的恐懼感。這車水馬龍的城市,並不給外地人一個融入的機會。街上到處都是寶馬、大型汽車……城市盡現繁榮的姿態,我們國家在強大,這是我得出的結論。城市的味道,繁榮!

城市裡沒有鄰里鄰外的來往,或許你們住在同一層樓,或許你就住在他隔壁,或許的你們只隔著一面牆生活,卻不知道你隔壁住著誰。城市的味道,過於冷淡,給人以冷淡的感覺,不暖心,不暖“胃”;或許不是我看到的這樣,眼見不一定為實,我不敢肯定,我只是一個路過者,我不知道。

放眼周圍的城市,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如果用哲學的眼光來考察“城市味道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應當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次,通過事物各自生動的具體特性,探究其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徵。

城市的味道如同花兒一樣,陽光下的香甜,陰暗處的淡雅。

城市的味道 篇5

國一作文 ,778字

農村的味道,怎麼形容呢?山泉的甘甜,麥穗的清香,泥土中夾雜著雨水,小狗小貓追趕時的味道,對了,還有一家人其樂融融愛的味道。城市的味道也是如此嗎?這對於沒有去過城市的農村孩子而言,是個未知的答案。

我想城市的味道,應該比農村的味道更加的五香俱全吧,什麼高樓大廈,什麼車水馬龍,什麼人山人海,我想這應該是所謂的城市的味道吧,我沒去過城市,我不知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從沒有離開過家鄉的我,踏上了去城市的旅途。從坐上通往城市的汽車開始,就初次聞到城市給我帶來的味道,吸上一口,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清馨,並沒有夾雜泥土的味道,而是一般悶熱,刺入心扉的感覺,難道,城市是這種味道嗎,我在心裡自問。城市的味道:煩悶!

隨著汽車的不斷前進,我已進入城市的內部。從進入城市的那一刻起,就覺得這個地方是多麼的奢靡,高大的建築壓得人們喘不氣來,到處人山人海,喧鬧無比,每個角落,似乎都看不出一絲的寂寞和孤獨。城市的味道:熱鬧!

城市的味道,我感到很陌生,它給一個剛走進城市的人—比如我來說,帶來了一絲絲的恐懼感。這車水馬龍的城市,並不給外地人一個融入的機會。街上到處都是寶馬、大型汽車……城市盡現繁榮的姿態,我們國家在強大,這是我得出的結論。城市的味道,繁榮!

城市裡沒有鄰里鄰外的來往,或許你們住在同一層樓,或許你就住在他隔壁,或許的你們只隔著一面牆生活,卻不知道你隔壁住著誰。城市的味道,過於冷淡,給人以冷淡的感覺,不暖心,不暖“胃”;或許不是我看到的這樣,眼見不一定為實,我不敢肯定,我只是一個路過者,我不知道。

放眼周圍的城市,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如果用哲學的眼光來考察“城市味道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應當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次,通過事物各自生動的具體特性,探究其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徵。

城市的味道如同花兒一樣,陽光下的香甜,陰暗處的淡雅。

城市的味道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5字

城市像是從天而降的驚喜,讓人迷戀,甚至讓人迷茫,隨著城市的進步,人們開始盲從於他。人們蜂擁至城市,但是他們卻從未在意它的味道。

城市的味道是擁擠的。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中,堵車是常有的吧!曾經有一個笑話,一個人來到北來,剛駛入五環,就說都說長城是奇蹟,果然名不虛傳,這長城在夕陽下真是雄偉啊!一旁的計程車司機說,老鄉,那是在五環內堵的車!當你在早晚高峰上堵車時,你是者真正的體味到這城市的味道?

城市的味道是讓人難受的。在任何國際化大城市中都不免多多少少的有些空氣汙染。滿天的濃霧像壓迫在人們心頭的石頭,PM2。5無形地把我們籠罩在它的攻擊範圍,城市像西域的絕命曼陀羅吸引人們,用它美妙而令人窒息的味道使人們欲罷不能,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了這種迷霧,這種味道,這種人們明知道難受的味道。

城市的味道是無情的,城市是一條分水嶺,一種強者和弱者的分水嶺。強者是那些西裝革履坐在高大寫字樓裡、分分鐘上下幾千萬的高層白領,而弱者便是為人端茶遞水有苦不能說的人,你為生活無望而苦惱,你為一張過年回家的火車票犯難,城市不會理睬,它只眷戀強者。

走在燈火通明的街道,霓虹燈在耳邊嘲笑,寫字樓在身邊喧鬧,從未想過的結局一次次上演,問自己當初為何心血來潮到這裡來,只因城市神祕的味道,唉!不如尋一葉偏舟遠離喧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系庭中人,”找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安謐的地方停留。

城市的“守護神”——清潔工 篇7

國一作文 ,614字

提起“城市的守護神”大家可能會對它產生疑問,因為我們都知道在自然界中是沒有鬼神之類的生物,可我說的“守護神”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身邊看著很普通的清潔人員。大家也給他們起了一些雅號,像“掃大街的”之類的名號,但我希望大家能尊重和理解他們。

其實,在那件事之前我對他們也有一些不正確地認識,可自從那一刻我就再也沒有那樣類似於“他們在做無用功”的念頭了。那天,我跟爸爸在大街上走著,爸爸看到了清潔工忍不住跟我說:“你看,他們多辛苦啊!”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我就是不明白,他們為何會任勞任怨地幹這行啊?我問了問爸爸,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以為他們想幹這行啊,可有什麼辦法呢,誰不想當一個領導,整天在別人面前耀武揚威。如果他們不幹這行,那麼我們這個城市還會獲得衛生城這個雅號嗎?我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嗎?要是沒有了他們,我們今天所在的這條大街不就白色垃圾滿天飛,塵土飛揚迷眼睛了嗎?”我想了一會兒,也是啊,他們做的並不是無用功,也不是什麼抬不起頭的事,我們威海的名譽,不光是靠領導者發展經濟生產得來的,最重要的是要有這些辛苦勞動的叔叔、阿姨們的辛勤汗水。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是在無私的奉獻著,默默無聞的工作著,為我們的城市做淨化。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著他們,清晨第一粒灰塵是他們清除,清晨最辛苦的勞動者仍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他們。

我希望人們能對他們多一些理解,真正的給他們多一些雅號,因為他們是最偉大的城市“守護神”。

家鄉的年味 篇8

國三作文 ,1022字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變質的年味 篇9

國一作文 ,640字

過年了。

川流不息的車輛使平靜的家鄉添上一抹濃豔的色彩,走在街上,總得小心來往的車輛。處處充斥著的紅色總令我感到扎眼,摩肩接踵的感覺也讓我不適應。今年的春節好像和往年並不一樣,卻又無法說清楚心中的異樣。春節似乎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的心態而開始變質,散發出庸俗的氣息。

從回家的路上開始,我們四周就充斥著潛伏的危險。今年實施的網上訂票並沒有令人們感到方便,黃牛黨用搶票軟體囤了許多票,再高價售出獲取暴利,這可苦了許多人。上了車,危險仍在身邊徘徊。扒手們會趁你休息時行竊,可能短短几分鐘內,你的財物就會被偷走。過年了,本想高高興興地拿著辛苦一年賺到的錢回家團圓,誰想遭遇到這些呢?

新年最好表達心意的方式無非是上門拜年,可隨著資訊科技的推廣,發信息、使用QQ和微博等送祝福的方式已是屢見不鮮。冰冷的訊息提醒和文字未免讓人感到心寒。在今年春晚的《群發的我不回》更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簡訊群發的方式令人不滿,難道多花些心思就那麼難嗎?

本以為拜年可以體現真情實意,但一個殘酷的現實使我們心灰意冷—斤斤計較的金錢形式主義拜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聽見父母為了送禮,發紅包的問題發生了爭執—既要不吃虧,又要不失面子,的確是個頭疼的難題。母親告訴我:“壓歲錢可不是真的白白送給你的,還不是我和你爸用紅包換來的?”一語道破真相,這樣的金錢形式主義,使人際變得冷硬難處理。

新春佳節,應是一家團圓的大好時機,可這些變質的年味卻使春節失去了些愉悅。

春節,難道要越來越冷淡變質麼?

城市的角落 篇10

國二作文 ,653字

城市,總是燈紅酒綠,繁華喧鬧,連本該寧靜的夜晚降臨在城市的身上早已變得不安全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地方里,人們都只來回於高樓大廈中,徘徊於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穿梭於上流社會裡,有誰曾注意過那不起眼的城市角落,又有誰曾停留在那唯一僻靜的城市角落?

從小生活在城市裡,早已厭倦了那裡的喧譁,看膩了那裡的景物,討厭那裡的不安分。

一個秋日的午後,有心來感受秋天的氣息,卻無意闖進城市的角落。一路東走,發現不遠處矗立著一排灰白色的形式一樣的三層泥石個世俗的地方,我不禁得驚訝了。

三層樓房的屋樑織滿了蜘蛛網,懸掛著幾件寒酸的衣物。一扇窗只有一半玻璃孤伶伶地在忍風吹雨打,而別一邊的玻璃早逃得無影無蹤了,只用厚布獎其封裹住的。我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一棵老榕樹在城市角落的角落,猶如一個年老體衰的士兵在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卻力不從心。幾隻烏鴉在枝頭上發出幾聲慘淡的鳴叫,聲音很嘶啞很悲哀—秋風拂過,葉子簌簌地作響,幾片了無生氣的葉子飄落在地,為地上的腳印鋪了一番。榕樹頂有一節枝幹折了,光禿禿的,很是可憐。樹幹的皮脫落了很多,形如一筆一畫,似乎是某個字的象徵。

城市角落的主人回來了,有的是低階民工,有的是拾荒者,衣衫襤褸。從他們報來的目光中,我看到了驚奇、羨慕,同時還有怨恨。我苦笑著,匆匆離開這個城市的角落。

又回來了那個始終喧囂的城市,心中的惆悵始終揮之不去。那個城市的角落不會被我遺失已久的寧靜和和平。空閒時我會重遊那個角落。城市是時候清醒了,也該去注意一下那個角落,它真的很孤獨,很彷徨—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11

國二作文 ,2752字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記憶中的年味 篇12

高三作文 ,1082字

寂,一片寂靜,亮了大燈的堂屋裡,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著年已古稀的身體,數十年在這無鞭炮聲的除夕夜裡,獨自過無味的年。

靜坐,思緒卻已飛回到那棟老房子,回到那一個,我叫“爺爺”的人身邊。記得年到臘七之時,和爺爺一起趕集去。那天總得要起早些,天尚是矇矇亮時便出門去,銜著那小竹籃去買豆。早些去時買來的豆新鮮,熬出的臘八粥好喝。買來豆後,便把家裡的盤盤罐罐,搬到院子裡的水井旁,我搖水,爺爺洗豆。到了下午,院子裡的幾家人會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來收成中最好的五穀雜糧,鄰里之間相互交換,摻到了粥中去,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晚上,小火溫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靜。

臘八,是年的前兆。臘八的粥香帶來了年尾的絲絲幽香,而緊接而來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爺爺上街去時,總會遇到一些老書生端著臺硯,持著狼毫大筆,捋開紅紙,為求聯者書寫一副副大紅聯。偶爾還會遇上賣樹人,拖來一皮卡的常綠鬆,買來種下以祈求來年鵬程萬里,好運常來,健康比樹。小年後的每個早上,不待太陽照進屋內,我就會被爺爺和鄰居家老人的打紙聲給驚醒。曾經爺爺拿著紙月子,唸叨著“一拍三個,一張九排”一遍遍地教著我。如今,孫子連祖人都不願祭拜,何求他學會打紙?除夕前的日子,看不見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寫春聯,尋不見曾經為千萬小朋友追捧的煙花、擦鞭、禮花,也聽不見那“篤篤”的溫暖的打紙聲……它們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繼續在記憶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時和母親一齊去看年會的場景,時已久遠,記憶卻似陳罈佳釀,歷久彌新。

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東方的魚肚白迎來新年的晨曦時,家家戶戶便燃起了那萬響長鞭,迎接新年的到來。早早地,我著了大紅襖,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齊拜了鄰居家的年,踏在紅紅的鞭末子上看年會去。手裡還啃著小籠包,腳下卻不敢有絲毫的停歇,直奔區政府廣場,那兒是年會的舉行地。廣場前,政府大樓上莊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其下掛了幾個大紅燈籠,更是莊嚴中透出了喜慶。沒至場開,廣場上便圍滿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熱氣驅走了冬日的寒風,喚來了暖陽。“鏘”的一聲鑼響,龍珠先行,神龍後動,珠龍互戲半晌,至高竿奪珠之時,人群中更是掀起一個高潮,緊接的便是民歌賀春,晚稻大戶講經驗,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過年的熱鬧與喜慶。

年味,還表現在……“老頭子,二更天了,我來換你”說著,老伴從裡屋出來,“唉,這年哪裡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無年味,怕是味已逸散於時光的碎片之中了。在這寂而無聲的夜裡,我回味著,那記憶中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 篇13

國二作文 ,849字

華燈初上,燈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頭湧動。叫賣聲,砍價聲,歡笑聲在明朗的夜晚交織成了一部和諧的交響曲。大街上,麥田邊,華麗絢爛的煙火帶著人們美好的祝願飛上天空,在空中盡顯它那美麗的舞姿。今晚,人們將徹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聲鐘響。

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濃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親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踏上歸途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早晨。天還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從東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離吧,我們大概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經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於在次日的14點到達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爺爺奶奶便開始忙活了起來:老家的氣溫只有幾度,而我們只穿了幾件單薄的襯衫。於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爐給我們。爺爺拿出了一大卷火紅的爆竹,走到了門口。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我們回到了老家。

去訪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親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說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給老祖宗上柱香。我還從未去過祖堂呢,於是便興致勃勃地與父親去了。

走在村中那條唯一的水泥路上,我聽見前方的鞭炮聲接連不斷。走到祖堂,便發現這兒煙霧繚繞,地面上鋪滿了鞭炮碎屑。祖堂內,有許多村民絡繹不絕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讓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個頭,上三炷香,再磕三個頭。這是我們老家的傳統習俗。祖堂的裡牆上掛著一張捐款明細表。上面寫著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額。我看到父親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親看到我在看那張表,對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飯

每一家過年年夜飯總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親講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飯不免多了幾盤綠色食品。在我的家鄉,豬腳和豬蹄膀是絕對必不可少的東西。餐桌上,眾人舉杯共慶新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縐縐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幾分豪爽之情。

終要離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終於要離開家鄉,回到東莞了。這次家鄉之旅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卻給了我許多深深的回憶。

我帶著這份回憶,開始了新一年的學習……

我家的年味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8字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它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傳統文化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在這條歲月長河中消失殆盡。有的卻經人們的歷代相傳保留了下來。這裡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中國的舊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歌謠時常在我嘴邊念著,彷彿就是要告訴我們臘八節一過,就要過年了,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用的物資了,打掃塵除,買新衣,醃魚醃肉,貼窗花……可我記憶中的新年要從姥爺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黃酒開始的。

無論你是自家宴客還是走親訪友都離不開吃,而這一桌桌豐盛的佳餚,自然離不開美酒,而自家釀的美酒更是香甜。我姥爺家做的黃酒在當地就小有名氣。這一古法做的黃酒傳到我媽媽這一代已記不清有多少年了。現在我就來說說我們家的酒。酒雖好喝,但酒勁十足,就連我爸爸都要忌憚三分呢!

舊曆九月九是傳統的釀酒日,早在前一個星期,姥爺酒開車進到山裡的認識的農戶家,把頭年定好的糯米拉回來。姥爺說:“山裡的空氣好,氣溫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長得好,好米才能釀好酒。”再把釀酒用的器皿洗淨晾乾,如果做酒的過程沾上油,哪怕是一點點油漬都會使酒變質。頭天把米洗淨,在水裡泡上一天一夜,這是讓米發脹,蒸出來的米就不會反生,發酵就更徹底。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第二天到來。

九月初九這天一大早,姥爺把泡好的米,放進木桶裡隔水蒸上半個多小時,熟透,再倒進大盆裡,散開透氣,晾一下,每次都會蒸上幾大桶。每當這個時候,姥姥就會給我和哥哥捏幾個大大的糯米飯糰,沾上糖,好吃極了,這也是我和哥哥喜歡在這天主動幫忙幹活的原因。米晾到半涼,就要拌酒麴了。酒麴是一個個比乒乓球小一點的白色圓球。拌之前,要把酒麴碾碎成粉末狀,再把酒麴均勻地拌進一盆盆熟糯米中,這個過程是個力氣活也是精細活,記憶中,每次都是媽媽在進行這項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後,在慢慢加進一點涼水,這時糯米飯就會拉出粘稠的糖絲,把這些能拉出糖絲的糯米四周碼好,按實,中間掏空,蓋上蓋子,包上厚實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叫熱發酵過程。姥爺說,這個過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鋼鐵要經過火的淬鍊,人要成才也要經過各種歷練,中間不能放棄,要有耐心和恆心,就像酒在熱發酵期間不能隨意揭蓋一樣,十天後就要收酒了,這裡說的收酒不是說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還早呢,還要把酒用大量的涼開水收進裝酒用的大缸裡,進行冷發酵,這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等過了冷發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時滿屋子都散發著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遠方來的親朋好友,別有味道,這就是我家年的開始。

家家的傳統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卻是一樣的,快樂的心情是一樣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彩多樣,但傳承的精神是一樣的。我也要將我家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濃郁。

家鄉的年味 篇15

國一作文 ,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