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從勞動中來相關作文20篇

喜悅從勞動中來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8字

我是家庭的小成員,經常參加家務勞動,幫爸爸媽媽分擔辛苦。

星期六,爸爸說:“淼淼,晚上我們磨豆漿,明天早上喝鮮豆漿,好不好?”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一個勁兒地向爸爸申請承包磨豆漿這項任務,爸爸禁不住我軟磨硬泡,終於答應了。

晚上,爸爸把手動豆漿機給我架好,讓我自己學著磨。我把事先泡好的黃豆放在一個大碗裡,裡面加上涼水,用勺子舀出一勺水,裡面有少許黃豆,倒入豆漿機,再在豆漿機前放上一個大碗接著。接下來,就是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我用手握著豆漿機的把手,一圈圈從左至右地搖,頓時,碗裡就有了一些白漿。我很高興,右手不停地搖著,左手拿著勺子不時地往豆漿機裡放豆,不一會兒,就已經磨出一碗豆漿了。我很興奮,把第一碗豆漿倒入鍋中。可當我磨第二碗豆漿時,手就有些不聽使喚了,兩隻手也配合得不好,覺得很累,真不想磨了。但我轉念一想,幹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像我這樣半途而廢,能幹得好什麼呢?於是,我掄了掄發酸的胳膊,堅持把黃豆磨完。之後,我又用紗布把磨好的豆漿過濾了一下。此時的我已經非常疲憊,但是望著白花花的豆漿,心中卻有說不出的喜悅。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起床,把昨晚磨好的豆漿放在一口鍋裡,蓋上鍋蓋,點燃煤氣。一會兒,豆漿煮好了。我把鍋蓋揭開,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情不自禁地說:“好香啊!”

吃早飯時,全家品嚐著豆漿,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樂呵呵地說:“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淼淼為大家做了一頓味道鮮美的豆漿。”我聽了,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我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喝了一大口豆漿。啊!那白色的豆漿是那麼地鮮美,那麼地好喝……

暖暖的豆漿滋潤著我的心田,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只有付出勞動,才能收穫喜悅。

快樂從運動中來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732字

天氣漸漸涼了,我已經好久不出去運動了。這個星期六的晚飯過後,媽媽提議全家到公園去打羽毛球,活動活動筋骨。我一聽,立刻興奮起來,馬上取出羽毛球拍,跟著媽媽出門,順便帶上小狗“丟丟”向公園走去。

夜晚的公園真熱鬧啊!高高的燈塔把黑暗一掃而光,照亮了每個角落。女人們在公園的中央,不管年紀大的還是年紀輕的,她們都在翩翩起舞。音樂時而悠揚,時而舒緩,時而歡快,舞蹈動作也跟著高低起伏,不停的變化著,這麼多人跳得是那麼整齊劃一,真是讓我佩服啊!小孩子們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做遊戲,他們在石子小路上奔跑著,盡情地玩耍,讓我看了就想加入他們的自由中。“丟丟”更是撒歡起來,在人群中竄來竄去。

媽媽找到一片場地,我們也開始運動了。媽媽先發球,球如飛燕般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直向我襲來,我不知所措,剛想舉起球拍,可是為時已晚,那球早已“平安著陸”了。我懊悔的準備去撿球,這時,“丟丟”連忙跑過來,搖著尾巴把球叼起來送給我,好像在說:“小主人,你看我棒不棒,你也要加油哦!”受到了“丟丟”的鼓舞,我信心百倍,決定以牙還牙。我先發了一個遠球,媽媽不慌不忙的打了回來,我故意裝出一副大猛扣的樣子,果然,媽媽連忙往後退,其實我只是輕輕擊了一下球,那球便遠遠的落在媽媽的前方,媽媽一愣,傻眼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就這樣精彩的比賽進行了半小時。

公園裡的人們漸漸散去了,我和媽媽也玩累了,帶著“丟丟”一起回家了,今天打羽毛球打得真開心!看來人需要運動,運動之後的舒心是我們無法形容的快樂!你也快點加入運動的行列裡吧!

喜悅從何而來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2字

喜悅從何而來?對我而言,只需睜開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的喜悅來自朝霞。

大地酣睡了一夜後,在第一聲雞鳴聲中醒了過來。萬物漸漸由靜態轉為動態,一切變得生機勃勃,被夜幕籠罩的天空,彷彿被一道淺橙色的雲層漸漸撕裂,我的喜悅也隨之而來。

天邊泛起了魚肚白,雲層下抹上了一層迷人的淡紅色,慚慚地,淡紅色變橙紅、深紅……

這時,朝霞悄悄地從東方泛起,就像千萬把劍透過樹梢,剎那間,天域變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瑰麗世界,金色的霞光,猶如一隻神奇的巨手,徐徐拉開了柔軟的霧,整個大地充滿了生機,像溶解的水彩,在地平線上朦朧地散開。

此時的天空,像個變化莫測的藝術家,在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一會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又變得紅彤彤的……

朝霞的體態變化萬千,有時宛如一隻乖順的小綿羊,有時好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又化作隨風飄蕩的一縷清煙……美不勝收。啊!難道這就是童話裡的“仙境”?如畫?如詩?

眺望天邊,朝霞的顏色慢慢變淡,太陽已冒出了地平線,升上了天空,朝霞在太陽的光輝中,漸漸消失在蔚藍的天際,太陽射出萬丈光芒,穿過濃霧,透射在大地上,霧慢慢地淡了、散了……

我的喜悅,來自清晨的朝霞,清晨的朝霞,帶給我每日的第一份喜悅。

創新從勇氣中來作文 篇4

高二作文 ,3040字

【篇一:創新從勇氣中來】

有這樣一句話:“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蠢材。”的確,對舊事物的唾棄和對新事物的熱忱,對人類而言,像血管中流動著的汩汩的血液一樣,與生俱來。造物主造出的人類,可以有不同的外貌、性格、習慣、嗜好,卻無法擺脫一個共同的惡習--“喜新厭舊”。

一個疑問,可以有千萬種豐富多彩的答案。然而,最好的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最具有創新性的。在眾多答案的比較中,人們必定會厭倦某一種千篇一律,而一旦有一種創新,它便是最受青睞的。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必須付出艱辛。有商鞅的五馬分屍,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羅斯福遭政客的排擠,才有美國的恢復和強大;鄧小平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運,才有如今邁向新世紀的中國。因為創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氣,才需要付出。也因為創新,才值得付出。

創新才能產生科技。當無數個宗教信仰者守護著“地心說”來愚昧生靈時,哥白尼揭穿了他們的陰謀;當無數個聰明的腦袋推崇著牛頓的經典體系以視為物理學大統一時,愛因斯坦打破了他們的美夢。新科技的生產必然是一種創新,創新就必然會有出路。讓我們的思路回到一個小小的資料夾上來,它的產生者愛立信會計紙業有限公司可用彈丸之地來形容,面對市場上資料夾的厚重使用不便的問題,他們推出了一種輕便靈活的資料夾,投入市場後供不應求。當其他企業開始效仿時,他們又推出了一種更新型的產品。對於企業而言,創新是血液,是競爭中制勝的法寶。而不斷的創新,又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哲學家的心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是發展的趨勢,歷史的必然。因此,不必覺得新事物就必須帶有一種負罪感,更不必為舊事物的大勢已去而惋惜,記住,一切都自然,一切也都必然。當微軟公司瞄準市場正積極研製適合消費者的微型軟體時,IBM公司還在為巨型計算機而大傷腦筋,因此,有了IBM公司的失敗,當然,比爾盖茨成了首富。

讓我們鼓起勇氣,做出創新。未來在創新中孕育,創新在永恆中成長,對於人類而言,創新便是勇敢。

【篇二:創新從勇氣中來作文】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勇氣是一個民族要想不斷進步,永葆活力的一種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

創新需要有跟著自己感覺走的勇氣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或個人,要進步,要發展,都要有一股推動其不斷向上的動力,並使人們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新力,由此推動人們自強不息,努力奮鬥。

看看當今風靡全球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細數他的經歷:從早期求學到當教師的經歷,看出了他永不放棄,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之決心。再從放棄教師職業到首次創業,看出了他的勇氣,看到了他的創新。是他的創新,開起了中國大眾的網購模式,建立起他的網路帝國。所以創新,只要跟著感覺走,走出自己的思想,走出自己的勇氣,就能創造一片新的天地。馬雲跟著自己感覺走,創造出了中國新的網路世界。

創新需要有忍受孤獨和寂寞的勇氣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的第二大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啊,有哪一項重大發現是在歌舞之中的鬧市誕生的呢?有哪一項偉大的壯舉,是在觥籌交錯的杯盞中完成的呢?而創新,卻大多需要忍受孤獨和寂寞。

我國“兩彈”之父鄧稼先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通過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取樣,以證實效果。試爆成功後,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孤獨和寂寞為他帶來了身心和健康的折磨,同時也為他帶來了清醒的頭腦,只有真正的創新人才,才有勇氣守住那份孤獨和寂寞。讓我們擁有鄧稼先一樣的享受孤獨和寂寞的勇氣吧!秉持這份孤獨與寂寞去創造屬於我們的新天地。

創新需要有艱苦儲備知識的勇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21世紀更需要與時俱進,自覺地把創新作為一種不懈的追求,始終保持一股闖勁、衝勁、韌勁。我們中學生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寬廣胸懷與氣度,不懈努力。善用年輕的資本,做好艱苦學習知識、儲備知識的心理勇氣,開拓創新。

我校聯合國“模聯活動”—培養國際型的創新人才就是活動的宗旨。今年的8月24至28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APEC教育部長會議配套活動—2016年MODELAPEC(模聯--亞太經合組織)大會順利舉行。來自APEC15個經濟體的百名優秀代表齊聚北京,最終,來自我校陳星宇同學憑藉著出眾的綜合英語能力,對國際時事和國際關係的瞭解,對商業及經濟知識的掌握,得體的外交禮儀,溝通交流能力等創新能力脫穎而出,作為唯一一位中學生代表,與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兩名代表一起獲得了中國區選拔總冠軍。

創新,源於心靈的頓悟;創新,始於年輕的悸動;創新,成於卓絕的奮鬥。每一項創新,都在改變著人類歷史的程序,每一次思維的火花都在為下一次創新埋下萌發的新芽。當下的我們,要有“甘坐十年板凳冷”的決心,沉心靜氣地積累素養,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當水到渠成那一刻,我們便可靜待創新之花燦爛盛開。

【篇三:創新從觀察中來】

法國作家雨果的《九三年》中說過:“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拖著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每個人都不想落後都想著進步,而創新便是另一種進步。

但怎樣才算是創新,創新從何而來?記得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講魯班的故事,就說他是一個能工巧匠,能從一葉草中得到靈感,發明了鋸子。最後老師會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能從中學到知識。

是的,沒錯。創新不是簡單的事,它需要機緣巧合,但更需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因為人類善於觀察,才發明了飛機;瓦特善於觀察,才改良了蒸汽機;牛頓善於觀察,才提出萬有引力……生活中有許多我們前所未知的東西在等著我們去仔細觀察。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會從生活中挖掘靈感,才能進步。

創新使我們更加努力奮鬥,但觀察往往更重要。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很聰明也善於觀察。有次上數學課老師問:"1+2+3+……+99+100=?"問題一出,同學們都拿著筆把數字一個一個的加起來,只有他一人在仔細觀察,最後沒人算出結果,他站起回答說:"把1到100和100到1加起來,就可以得到有五十個101相加,等於5050。“結果所有人都震驚了,佩服他真聰明。但其實高斯並不是天才,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善於觀察,在別人都在埋頭苦幹時,他卻在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的實質,才從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值得觀察的地方。人類是高智慧的生物,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不僅是一雙能手,還有善於觀察的眼睛。我們能創造世界上本沒有的東西,但也能將世界上有的東西改造的更美妙。就連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也都是工程師們通過觀察鳥巢的構造才建造的,它不同於以往的建築結構但更巧妙。從不起眼的東西中發現美好有價值的東西,這才是創新。

所以,觀察是如此重要,記得常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沒的眼睛。”發現世界盡然如此美好。

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發現其中的奧祕,此乃創新之源泉。

創新從突破中來 篇5

高二作文 ,672字

創新是個人成功的源泉,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要創新,就要敢於突破。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普朗克教授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但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原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最終,他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為權威為受害,由此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而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破,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偉大的權威。

由此可見,突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敢於突破,不迷信權威,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才會有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五易畫風,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創新。正因為齊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任然能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成熟完美,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他曾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應該有自己的風格,不是一味地模仿前人,而是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所以,無論是科學的發展,還是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創新與突破,創新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必須敢於創新,勇於突破,不能被權威所束縛。記住,創新從突破中來。

創新從模仿中來作文 篇6

高一作文 ,2436字

【篇一:創新從模仿中來】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新,也是如此,但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創新,同樣,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成功。

山寨,國人深知也深為討厭的存在,但是我們卻不能一概抹殺其存在,因為也有那麼一些人通過模仿,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做好自己最終超越自己然後讓其不在被上山寨的罵名,做種成為完美的自己。所以,創新從模仿中來。

洋務運動,史學家們眼中的封建主義失敗自救運動,但是這真的一無是處嗎?不,不是的,至少他為後來的辛亥革命留下的工業的基礎,同時正因為打不過外國人,才讓當時的人發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是的,他們明白模仿你,然後超越你,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可惜因為國情而未能成功。但,那也只是因為國情,至少方法是沒錯的。所以,創新從模仿中來。

新中國成立,革命的老前輩們學習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模仿著蘇聯,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最終,打造出了這隻屬於全天下華人的,強大的,美麗的,中國!所以蘇聯不在了,我們卻還在,只因我們模仿,切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只因那一句口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創新從模仿中來。

文章,同樣是這個道理,雖然一味模仿不可能有好的文章,但是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有好的文章的思路,就有好的文筆,這些,都是靠練習換來的,剛開始學文章是可以模仿的,這能更快將你帶入這個文學的世界,為未來的自己打造良好的基礎,“取其淨化,去其糟粕”說的,便是這個道理。再者,即使是模仿,但如果沒有自己的所思所感那也是不行的,而且,過度的模仿也會迷失自己,讓自己邊城傀儡一般的存在,失去原來的自我,這也是不行的;但同樣,如果把握適度,去同學間互相模仿,超越對方,然後寫出真正的自己的文章,最終與同學共同成長,這不也是很好的嗎?所以,創新來自模仿。

但是,模仿也不是隻有好處的,就和寫文章過度模仿迷失自我一樣,在別的方面過度模仿也有諸多的不良方面。正如那句話所說的一樣“所有東西都得有個度”,模仿也是如此,而其中的度量,需要每位同學自己把握,需要每位同學心中的那桿秤。模仿,也不是萬能。

冰出於水而寒於水,模仿,然後超越,所以,創新來自模仿。

【篇二:創新從模仿中來】

我曾經試圖去模仿我所羨慕的人。我喜歡看小說,羨慕那些作家能夠寫出我愛看的文字,我渴望寫出同樣美好的文字,所以我拋棄了自己的主心骨,去模仿他們的文風。

我試著寫出相似的小說情節,試著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當自己讀自己寫出的這些模仿出來的文字時,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樣沒有屬於自己靈魂的作品,永遠滿足不了讀者的心,更是滿足不了自己寄託在文字上的靈魂。當時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僅如此,更是失去了本有的個性、風度、性格、魅力、思想,失去這些之後,我承受的代價更是可怕,我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模仿一部連我自己都取悅不了的作品。說來慚愧。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夠警醒大家,不要犯這樣低階的錯誤。

自然,我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模仿別人是錯誤的。只是在模仿別人的過程中,借鑑的比例佔小一點,而代表自己本心的東西佔多一點。這樣寫出的作品,即使不能夠讓讀者喜歡,但總歸是自己的東西,總歸對得起對文字的敬佩。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一種進步。

我記得韓國著名歌唱家權志龍說過:“比起追趕潮流,不如走在潮流的前面。他們克隆我,他們就是贗品,俗氣的就像意粉,我是原版,是真品。你臨摹的是從前的我。潮流引領者,從來只有更好,風格從不受限制。”

這段話雖然狂妄,卻句句在理。我們所應該做的,是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我。現如今的文學界真的很單調。即使有好的作品,但細細一扒就會發現其中的細枝末節總會找到些許與前人類似的東西。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模仿很成功。而作為一個勵志成為新一代作家的我,要做的不是迎合大眾的口味,而是要使自己的口味讓大眾喜歡。這兩者唯一的不同區別大概就是,前者是順從,而後者是征服。

永遠不要copy別人已經擁有的,勇敢創造屬於自己的style。

【篇三:創新從模仿中來作文】

美國的金門大橋以建築奇偉、氣勢恢巨集而著稱於世。在金門大橋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橋—彎曲大橋,除外觀外,其高度、實用價值等均勝於金門大橋,但知名度遠遜於金門大橋。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區別是什麼呢?金門大橋經過設計師長期思考醞釀才設計建成,具有獨特風格,是創新的大橋;而彎曲大橋只不過是金門大橋的翻版,是模仿的橋。他們的造型相似,內涵卻大有區別,因為模仿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思維活動,而創新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所以他更高階,更被人們重視。正是創新推動這人類社會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錮,需要冒風險,而模仿徘徊於別人的老路,無風險更無需勇氣。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並不滿足於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以無窮的勇氣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創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高爾基說過第一個把少女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才。的確,創新的作品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他經過了人腦思維活動,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智慧的結晶。而模仿只是淺層次的再創造,如果把創新比作撰寫一篇文章的話,模仿也只是將其化為鉛字,在引出幾篇來而已。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一味的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人們可以從模仿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找到創新的途徑。但不能囿於模仿。齊白石說:“學我者也,似我者死”。這個“學”字反映出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似”便是滿足於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彎曲大橋設計者“學”而不“似”,想變世上又能多了一種奇觀吧。

新事物不斷湧現,我們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創新,我們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以自信勇氣和創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通往美好未來的大橋!

創新從發現中來 篇7

高一作文 ,1700字

“道在日新,藝亦須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創新,顧名思義,創造新的事物。

人類日超擁擠競爭激烈的生存空間裡,唯一可以使人擺脫擁擠感覺的,不是別的什麼,而是創造之路。

過去,有一家酒店的生意十分紅火,以至於電梯不夠用了,經理打算再安裝一部。專家們請過來了,他們研究一致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每一層樓打個洞直接安裝電梯。就在專家們商談的時候,一個清潔工聽見了說:“在裡面裝不僅工程大而且灰塵多,我要是你們,我就直接在外面裝一個。”專家們聽了他的話陷入沉思,但隨後立馬拍手叫絕。從此,建築史上多了一個新生事物—室外電梯。

像這樣的創新還有很多,比如1849年美國淘金潮,美國大陸的移民,一窮二白,不得不拼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有一個叫利維斯特勞斯的的猶太人,利用熱那亞的帆布做成的褲子堅實耐磨,大受歡迎,而他也因此賺得缽體滿盆。

跟創新有關並且獲得成功的還有齊白石老人。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看了這些前輩的創新,我也有個自己的小創新想分享一下。

因為妹妹的到來,家裡一下子要依靠爸爸一人之力養一家人,所以母親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一直在兼職做夾子。

兩瓣夾子合在一起,然後用個U形的小鐵環固定,這夾子說容易也容易,說難做也難做。本來鐵絲一按就可以固定好夾子的,但是每次按鐵絲大拇指都會因為用力壓非常疼痛。常常母親壓的連握筷子都很辛苦。

看著家人如此辛苦,我深深得感到自己的無力。

偶然,在一次發呆中,我目光散漫的瞟到了父親放在牆角的兩塊鐵板,一個靈光乍現,我立即拿筆在白紙上畫出了我心中所想做的東西。

這是一個很新奇的東西,底部是一塊木板,中間有一塊凹下去的地方,上面是一塊長方形鐵塊,與木板的交界處用一個彈簧焊接在一起。就好像是訂書機一樣的訂書的動作。只需要把合攏的夾子放在凹處,拿住一邊,然後把鐵絲放在要壓的孔,另一隻手輕輕往下一壓,鐵絲就輕鬆的嵌入了夾子,一個夾子就不費吹灰之力地做好了。

我看著白紙上打滿註釋的圖形立即跑去找父親,詳細地跟父親講解了自己的設計之後,他欣慰地摸了摸我的頭,表示了支援與讚賞。

後來,這個新奇的壓夾器在父親的幫助下做了出來,母親對它愛不釋手,就是不做夾子的時候也擺弄著。那一刻,內心的感情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懦夫和懶漢是不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魯迅先生說過:“既然像螃蟹這樣的東西,人們都很愛吃,那麼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只不過後來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個勇士。”

就像那個普通的清潔工,因為工作的實踐讓他不去因為漸進思想而有這樣的歷史創造;就像猶太人勞斯,他擁有獨特的眼光和大膽的創新才獲得了成功;就像齊白石老人,不因為已經獲得的成功而怠惰反而更努力的去發現,去改變,去創造……

現在的有些國人不去嘗試,不願創新,只是亦步亦趨的踩著別人的腳步前進,而不願意去創造、去改變。

外國的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就學著做家務,而中國的孩子卻被父母要求去精通各種樂器,美名曰從娃娃抓起;外國的孩子少年時期在打工兼職,鍛鍊能力,而中國的孩子被各種補習班鎖住,一定要進重點高中,考上重點大學;外國的孩子十八歲就已經完全可以脫離父母獨立生活,而中國的有些孩子到了大學連衣服都還不會洗!

我們要記著,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蠶殼外的世界的。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我們,在這些前輩面前,有什麼理由不去以空前未有的熱情,煥發青春的創新功能,激發人人獨特的創新精神,使民族的、國家的創新智慧來一個總髮動!使個體的、群體的創新潛能來一個大爆發!

行動起來吧,我的同胞們!

創新從實踐中來 篇8

高二作文 ,728字

在如今的世界裡,假如沒有創新那麼就會被淘汰。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所以我們需要創新。

踩著別人的腳步走,走的永遠是別人的路。

在大自然中只有實踐才能帶來創新,才能認識世界。烈日下,一群飢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一隻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苟且倖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乾涸了,惟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飢渴而死去了。然而,那隻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乾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沒有實踐就沒有如今的生活,在那個夜晚沒有燈的年代,人們只能點著蠟燭,藉著微弱的燭光工作和學習。勤奮好學的愛迪生突發奇想:或許可以發明什麼來改變這種現狀。帶著這種對發明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熱愛,他開始了探索之路,一次一次的失敗沒有使他氣餒,反而給了他前進的動力,激發了他的鬥志。有多少人勸他放棄,不要再浪費時間,又有多少人看到他一次一次的失敗而嘲笑他。在人們的嘲笑和數不清的失敗之後,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燈泡亮了,在黑夜裡發出奪目的光。愛迪生也得到了“發明大王”的稱號。

愛迪生是幸運的,他敢於突破自我,勇於實踐。是他讓人們在夜晚過上了有光的生活。如果當時愛迪生也和其他人一樣,甘願在無光的夜晚忙碌,滿足於當時的環境,那麼電燈就不會被髮明,或許在今天的某個黑夜裡,你仍要躡手躡腳的學習和工作。愛迪生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活需要實踐,科學需要創新。

如果你有思想,有想法,這點很好,但是如果你不實踐的話,再好的想法也沒有用。

創新從需要中來 篇9

高二作文 ,1414字

讓我們閱覽人類歷史,古往今來,作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承認:創新是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推動一個文明發展下去的不懈動力。

然而,當我們再次回頭,便不難發現:歷史上創新的例子確有不少,可實際上體現了價值的又有一個?

做出了創新,卻毫無作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永動機,一個曾經被許多人研究過的課題,這許多人中同樣包括了不少赫赫有名的科學家。儘管他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結果是殘酷的: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永動機不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其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另一方面在於:其所發揮的作用遠遠超出了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即一種實際需要。無論在哪個年代,不管人類發展到何種程度,與永動機所創造的“無限大”能量相比,人類的實際需要永遠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永動機完全不符合需要,其也就不存在了。

由此可見,一個創新的出現,必定出於一個實際的需要,不存在脫離實際需要的創新。否則,這類創新只能像永動機一樣:只講求理論,可現實中毫無價值可言。

一九零三年,一個值得被銘記的年份—就在這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首架飛機。這是個極其有用的科學成果,而其發揮作用的前提,便是符合了人類的實際需要。

飛機誕生於第二次工業革命,那是個歷史上人類高速發展的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原先的鐵路等陸路及船等水運的方式已經開始體現他們固有的缺陷。出於進取,人類必須在交通運輸上做出革命。而飛機的出現,正好儘可能地補全了當時交通方式中的空缺。所以飛機的誕生,這一創新的出現,是社會發展中存在實際需要的必然結果。

創新的存在,實際上便是發展中的必然,是實際需要在不斷明顯中的主要結果。

試想想,假使當初萊特兄弟發明的不是飛機,而是航天火箭,暫且不說科技的發展程度,在當時人類的實際需要還未如此超前的情況下,火箭有用武之地嗎?

如果當時採用火箭作為運輸工具,那麼結果將是無法想像的:成本過高、危險性太大等一系列威脅當時社會有限生產條件的問題,都將影響社會的穩步發展,這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了。

所以,一個符合實際需要的創新,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有利於人類的發展。過分的創新是無用的,甚至是會阻礙人類發展的。

創新對於人類的影響固然是大的,可我們也不該忽視:一切生命的存在,都必須有創新的支援。而這種創新所針對的根本性實際需要,便是維持某一物種的存在。

巨集觀生命的發展歷程,無數的物種由於不同的不利條件而滅絕了。這便是其無法在實際需要中通過創新來改變現狀的結果。

猛獁象是更新世時期的強大物種。其因逐漸失去了原本適應的環境,數量大大減少,直至滅絕。

在那個年代,猛獁象的實際需要已經改變,而它們卻不知及時變通,導致這一物種必將被自然所淘汰。

生命對於實際需要的創新,是必要的。創新要有時代性,一切創新都必須隨著實際需要的變化而變化。

即便在當今,物種的分佈仍是不均勻的,也不會均勻。拿老虎的例子來講:中國東北部有東北虎,孟加拉地區有孟加拉虎,美洲地區有美洲虎。同樣屬於老虎這一類,可它們任意一種的分佈地區都是不可以隨意更換的。

可見,不同物種各自的創新,總是符合各自的實際需要,一種實際需要只能有一種或幾種差別不大的最適宜的創新。生命對同一實際需要的創新能力必然是有限的。

綜合人類與其他物種的發展歷程,總的來說:創新從需要中來,有需要,才有創新的必要。

現在,人類的發展也遇到了難題:全球變暖,臭氧層破環、環境汙染等。

如今的人類,又會如何去創新呢?

創新從勇氣中來的作文 篇10

高一作文 ,3438字

【篇一:創新從勇氣中來】

創新是荊棘叢中的一束鮮花,想要採摘,必須無畏尖刺的危險;創新是天涯海角的一汪清泉,想要品嚐,必須無畏風餐露宿的勞苦。所以說,創新是需要勇氣的,勇氣是創新的源泉。

一個人需要創新,一個社會需要創新,一個國家更是需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創新有很多種方式,例如:來自突破,來自實踐等等。但這些的前提是需要勇氣,如果一個人想要創新,但卻沒有勇氣,那這也是徒勞的。

大家都知道“發明大王”愛迪生吧。因為他的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但由於晚上沒有電燈,不能實行手術,他的媽媽危在旦夕,他也因此很著急,在這種情況下,他利用鏡子反射原理,讓手術檯前一片光明,因此他解救了自己的媽媽。還有當時的科學技術很落後,到了晚上人們只能用煤油燈來照明,只要一進入夜晚,世界便是一片漆黑。在這兩個情況下,他便產生了發明電燈的思想。如果不是他這種思想萌芽的勇氣,也許到現在為止,我們都還是生活在漆黑的世界裡。也正是他這種經歷了一千多次的失敗但卻從來不放棄的精神,直至成功,才使人們有了新的照明工具。

所以,創新從勇氣中來。如果不是他這種大膽的想法,我們也許還在一片漆黑的世界裡。雖然失敗了一千多次,但只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斷創新的勇氣,總會成功的!

在近代,中國曆經坎坷,飽受滄桑,湧現出了一大批文人武士探索中國應該怎麼樣才能走向成功,直至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中國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在俄國社會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中國在這裡面不斷的創新,與自己的國情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去。使之中國日漸發達。如果不是中國在俄國社會主義道路下的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那怎麼會有今天繁榮昌盛的中國!在當時,很多國家走資本主義而變得富強、繁榮,但中國卻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來證明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國的正確道路。如果不是中國這種敢於創新的勇氣,也許現在中國也還在一直探索著一條合適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只要有勇氣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總會成功的!

所以說,創新從勇氣中來!

【篇二:創新從勇氣中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豐富,但是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我們仍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一些距離。那麼?我們要怎麼縮短這段看似差之千里的距離呢?是的,要創新!

創新需要什麼呢?當然最重要的是敢於創新,且不斷創新的勇氣。生活中,總有一部分的人,對創新持畏畏縮縮的態度。顯然這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身為中學生的我們,要有勇氣!要有決心!要有毅力!要吃得苦!耐住艱難!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不能成功,即便他們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完成自己心中那份理想,那份執著?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一種觀念,一種攜著勇氣的創新觀念。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像齊白石這種有著創新觀念而取得成功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在原有的基礎上敢於創新,有著創新的勇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楷模。

現在很多學生,都有一種懶散心理,對待什麼都缺乏主見,所以總是一味守舊,害怕創新,逃避創新。然而創新是我們主動應該去實踐的,只有主動地參與實踐,只有主動地探索創新道路,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多彩,未來才會更加美好,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祖國才會更加強大。不是麼?

勇敢地站起來吧!大膽創新,勇於創新。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的靈魂不再受束縛,為了我們能夠亭亭玉立站在心中那個高巔。所以站起來吧!勇於創新,讓我們的思維從此得到解放,從那個牢籠裡得以釋放!

【篇三:創新從勇氣中來作文】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勇氣,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永保活力的一種必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莎士比亞曾說過:推出陳新,是我無尚的訣竅。是的,只要你擁有創新的思維和不怕困難的勇氣,那麼最終你會登上成功的最高點!

如今,社會正經歷著鉅變,人人都看到創新的重要性,但不是人人都有創新的舉動,因為人們沒有創新的勇氣,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一提起有關於創新的話題,就會想起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發明的電燈並不是一次就成功的,他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與精神上的打擊,最終才發明出了電燈,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他一次失敗子後就放棄,也許現在的我們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

同時,創新,也必須要忍受孤獨與寂寞。孤獨和寂寞帶來了清醒的頭腦,但同時也帶來了身心和健康的折磨,不少人因為難以忍受這種孤獨和寂寞而輕生只有真正創新的人才有勇氣守住那些孤獨和寂寞。俄國的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就瘋了,他就是經受不住孤獨和寂寞的煎熬,本來是一個貴族人家,最後因貧困潦倒而在痛苦中死去。要創新就必須戰勝前方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我國的“兩彈”之父鄧稼先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八年的“單身漢”生活,通過十五次在現場領導和試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終於,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最後由他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取樣,以證實效果。接著又製成了氫彈,並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就是因為那份勇氣,他守住了孤獨與寂寞。

創新加勇氣等於成功,這是以經證明的。一個成功的商人,背後都有許許多多的血淚史,而他們為什麼沒有屈服呢?這是一種勇氣在支援著他們向一切希望的光芒靠近並利用這一光芒讓自己得到成功。有些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去做,只是因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很困難。其實,更多的困難只是在人們的想象中,只要你能拿出勇氣去試一試,也許很快就能排除想象中的障礙,踏上成功的道路。

生活可以沒有魚肉,但卻需要創新。沒有紙筆,但卻不能思考。交友可以沒有菸酒,但卻不能沒有真誠。賺錢可以沒有利潤,但卻不能沒有勇氣。若果說創新是一株幼苗,勇氣就是澆灌它的陽光雨露,唯有勇氣才能長出一株株創新的參天大樹。

勇於創新,去發現我們的新大陸吧。

【篇四:創新從勇氣中來】

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有創新與守舊的影子。選擇創新還是守舊?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守舊,顧名思義,就是堅守舊傳統,信仰舊觀念,按舊的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舊現象,是因為無知,見識淺短和接受一些舊的思想,而不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切合實際,用舊的方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守舊的多半是書呆子和沒有見識的人。雖然他們身份有異,但都同時犯了一個錯誤:沒能看清歷史發展潮流,緊跟社會的步伐。

在科學界,守舊的人,往往會墨守陳規,不能有充分大膽的設想,從而阻擋了科學探究的程序。在政治界,守舊的人目光短淺,往往會誤國誤民。總的來說,守舊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守舊的人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創新,指創造发現新興的事物。創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人大腦的充分想象與邏輯思考,進一步發現事物的其它方面。為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氣息,使之與原物有所差異。也可打破傳統的觀念,創立有根據又新穎的理論,也稱之為創新。創新的人具有過人的只會,非凡的想象力一級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的勇氣。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必須付出艱辛。有商鞅的五馬分屍,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羅斯福遭政客的排擠,才有美國的恢復和強大;鄧小平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運,才有如今邁向新世紀的中國。因為創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氣,才需要付出。也因為創新,才值得付出。

善於創新的人也會有所成就。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伽利略打破傳統封宗教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理念,促進了科學進步。從而萬古流芳。比爾蓋茨放棄哈佛學位,致力於當時並不吃香的電腦行業,成為了世界首富。因為創新,電燈取代了蠟燭,樓房取代了平房,空調取代了風扇。因為創新,人類社會日益進步。

發展中國家為何落後?因為它們守舊。發達國家為何發達,因為它們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祕訣,也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守舊與創新面前,我們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創新,擁有善於發現創新的眼光,敢於創新的勇氣。讓我們鼓起勇氣,做出創新。未來在創新中孕育,創新在永恆中成長,對於人類而言,創新便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