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受益相關作文20篇

傳承,受益 篇1

國三作文 ,772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經過弟弟的房間,只聽見從房內傳來一陣洪亮的讀書聲,我忍不住站在門口,跟著他一同背起了那陌生而又熟悉的《三字經》……

《三字經》這本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作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不知道陪伴多少代人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書中包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讓我們既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又明白瞭如何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

在這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國學像一顆最亮的星,在夜空中閃爍著自己獨特的光芒;似一杯清茶,散發著淡淡清香,細細品味,更能使脣齒留香。所以只有去讀,去細細品味,才會領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小時候,父親常在夏夜時,抱著我坐在家鄉的小院,有時會指著滿天繁星,給我講一些美麗的傳說,雖然現在已記不清了,但更多的時候,父親都會給我背誦《三字經》,似乎是啟蒙要趁早的緣由吧。小小的我,聽著他流利的背誦,也咿咿呀呀地想要背上兩句。

時光荏苒,我漸漸明白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道理,而這句話也時刻提醒著我,孝心就像“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小事一樣,並非整天紙上談兵,一句空話。所以,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做到時刻為父母著想,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兩袖清風、孔子學琴、不食周粟”等故事也讓我受益匪淺。

讀國學,使我明智,不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養,更讓我懂得了人世間的善惡冷暖。

所以,同學們,國學是國家、民族的思想根基,我們要好好學習國學,領會其精華,傳承其中華文化,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一顆璀璨的明珠。

感受古法造紙傳承文化遺產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5字

10月21日下午,我們一群小記者來到戴村鎮顧家溪村,實地探祕“古法造紙術”,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到顧家溪村委會,我就被眼前的一臺臺特殊裝備吸引了,於是我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可是毫無頭緒。古法造紙傳承人顧爺爺,看出了我的疑惑,叫我不要著急。等大家到齊了,顧爺爺先給我們看了一個小視訊,讓我們大致瞭解了顧家溪手工造紙的過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造紙術有二十多個步驟,比如拖竹、削竹、拷白、斷料、漿料、熱鍋翻攤……一直到挑紙,非常複雜,每個步驟都需要嫻熟的技術,難怪現在越來越少人能掌握這門手藝了。

我還在顧爺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腳礁??料、抄紙和開紙三個步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抄紙這一步驟。我捲起袖子,先把一個帶有竹簾的木頭框放進一個抄紙槽中,裡面是混有原材料的液體。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個框拿出來,讓紙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溼紙頁,最後把抄成的溼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溼紙堆上。這就是抄取紙漿,瀝去水分的過程,這樣可以初步完成脫水。據說就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可以疊到大約20釐米高。太神奇了!

經過今天的活動,我親身感受到了“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學的知識告訴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老祖宗的東西也不能忘記。我真心希望這項從南宋開始,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手工技藝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能一直傳承下去。

傳承——觀《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有感 篇3

觀後感 ,547字

古詩,古詩,顧名思義,古代詩歌。

古詩最鼎盛的時期在唐朝,所以也叫唐詩。古詩的每一句都是詩人們經過反覆琢磨出的,講究“對應”,字字對照,朗朗上口,極具韻味。

雖說古詩具有獨特的韻味,但在大多數人看來,並非如此,看前人的詩,反倒有些枯燥了,但這次的《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卻是令人們對古詩的映像有所改觀。

往年的古詩都是要求“記”,而這次則要求人們會“用”。雖說是比賽,卻也增加了一絲娛樂性,讓古詩不再枯燥,讓人們願意親近詩文。古詩是華夏民族百年的文化,是一種值得傳承的文化,這次大賽倒是讓人們對古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傳承,這是對華夏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它的記憶,以致使它不會在時光的消逝下丟失。創新而不能忘本是本次大賽的中心。

古詩美,“美”在何處,是它獨有的韻味。“詩歌”是什麼,它不是說“詩”和“歌”,而是“詩歌”這是一個整體。在早期,人們創作的詩歌是可以唱出來的,有名的有“漢樂府”,所以早期是也叫“詩歌”,是非常具有音樂美的。詩不像詞,詩的字字照應,而詞卻是段段照應,詩也不似曲,詩雖可唱,卻簡短且有韻味,但曲卻是可唱的詞,自然不同。可以說,詩歌是獨有自己的韻味的,且它的流傳廣、簡單卻又有強烈的感情的獨特性讓它一躍成為人們最喜愛的表達方式。

喜愛詩,是對詩的傳承,更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承。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4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

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書是我一生受益的夥伴 篇5

國二作文 ,927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不斷地涉獵書籍,豐富充實自己,攀到書山潛入深海,更加開闊自己的視野,從而瞭解世界。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是的,讀好書,就像結交了良師益友,使我們獲益匪淺;讀好書,就像沐浴在溫暖的春風裡,使我們心曠神怡;讀好書,就像找到了快樂的源泉,使我們領悟到快樂的真諦!

乘著一葉扁舟,我們遨遊在書的海洋裡,各式各樣的書籍映入眼簾,使得我們眼花繚亂。

翻開厚厚的歷史書,古今的一幕幕掠過眼前。看到那聞名中外的四大發明的記載,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之情,情不自禁地讚歎一句—中國人好樣的!看到所記載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凶狠殘暴的惡行,罄竹難書,令人髮指,可謂人人得而誅之;同時也為那敢於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們所敬佩……

歷史記載書,不但讓我們瞭解塵封已久的往事,也交給我們許多人生道理。

翻開散文書籍,給我們的不是一種沉重的感覺,相反,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清新脫俗,與眾不同的感受。閱讀朱自清的《背影》,雖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通篇的語言都十分樸實,但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父子間深沉的愛,讀者為之深深感動。,再試想在午後懶洋洋的陽光照耀下,你正拿著一杯花茶,捧著泰戈爾的《園丁集》—優美的詞彙,細膩的感情,深遠的意境。那茶香書香融為一體,我們沉浸於此,給我們無窮的享受,讓我們流連忘返……

散文,使我們從《繁星春水》中感受到那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從《樂觀》中學會“不畏挫折,終將獲勝”的信念;從《給亡婦》體會到夫妻間的深情。

翻開名著,看到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讓我們愛不釋手。我們也從保爾身上學會了“鋼鐵精神”;從海倫的身上學會了勇敢戰勝命運,永不低頭的決心;被《巴黎聖母院》裡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善良美好的心靈所感動……

在此,我引用冰心奶奶說過的一句話:“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確,書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著我們去挖掘;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書帶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道理。

讀書,充滿了樂趣,就讓我們在讀書中共同尋找快樂的源泉吧!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認識自我,認識世界,這就是讀書教會我們的事情。

孝心愛心美德傳承演講稿 篇6

演講稿 ,1242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播音的主題是《孝心愛心,美德傳承》。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孫中山先生講:“講倫理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毛澤東同志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予總結,繼承這一珍貴的遺產。”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後,宴請毛禹珠老人,並特別敬上一杯酒。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偉大領袖的以身作則為世人留下了傳世佳話。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古代名將張良下邳橋為老人三納履的故事,見證了敬老積德,助老受益的規律。當代也不乏敬老使人受益的例子。一家大公司招聘職員的一道考題就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那些予以肯定回答的人。這家企業把善待父母、尊敬長者和敬業精神聯絡起來了。細想起來,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能善待他人,勤勉敬業嗎?這也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能千古傳頌的原因。

人們常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瀰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後,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含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優秀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7

國二作文 ,975字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終身受益的家教 篇8

國二作文 ,727字

迷茫時,有媽媽的引導,失敗時,有媽媽的鼓勵,開心時,有媽媽的嘮叨,我就是在媽媽這樣的指引和教誨下成長的……

樂於助人

從我記事起,媽媽就一直為我講述雷鋒叔叔或其他人熱心幫助人的事情,並鼓勵我幫助別人。在外面遇到一些步伐蹣跚的老人,我都會主動上前攙扶他們,碰到需要幫助人的同學,我一定毫不猶豫伸出自己的雙手。媽媽還特意與我共同看訪兒童村,買一些食品和一些日常用品送給他們,現在我幫助那些住在貧民窟中或失去家庭的孩子的兒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希望他們順利學習健康成長。送人花束,心有餘香。我—快樂於此。

陽光自信

小時候的我不愛說話,有點內向,秉著只要學習好的信念走進小學,其他什麼也不顧,媽媽發現後,教育我:“男孩子應該陽光開朗一點,不要做一個悶葫蘆或者是書呆子。”此後,每天放學,媽媽都領我找比我高年級的小朋友玩,假期更是呼朋引伴一起遊覽名勝古蹟山川田野,習圍棋打網球參加記者團,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逐漸的,我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開朗,交的朋友也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自信。

從那時到今天,我將陽光自信變為一種習慣。

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然是媽媽家教的重中之重,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到曾子殺豬、烽火戲諸侯;再到季布得到人們的評論“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些耳熟能詳的小故事,都讓我感到誠實的重要。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在任何地方都會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在學校無論犯了什麼錯誤,我都會把事實告訴老師,耐心聽取老師的教育,不會隱藏,虛心改正。

樂於助人,陽光自信,誠實守信……媽媽對我的教誨很多很多,都是能讓我終身受益的東西,現在的優秀,是源於小時候受到的良好教育潛移默化形成的,家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煙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以煙臺為主體的膠東地區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紅色革命的地區之一。提起煙臺的戰役,人們不禁要提起“地雷戰”。

地雷戰發生在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海陽行村鎮趙疃村的百姓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戰勝了鬼子。

那時候鬼子兩村一崗哨,三村一據點,封鎖打擊我們,對我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他們用極其凶狠的手段殺死我們的同胞,搶光我們的糧食,燒燬我們的家園。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海陽人民沒有屈服,趙疃村的百姓沒有屈服,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會了治地雷、埋地雷。他們用大刀長矛、土槍土炮、與敵人進行抗擊。當時去學制地雷的有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幾人,學會後,他們便開始帶著趙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對付鬼子。他們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製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頭製造了拉雷、絆雷、滾雷等。只要鬼子開始下山掃蕩,他們就提前做好準備,在大小路口、山坡、樹林、瓜田菜園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兒,地雷炸到哪兒,給了鬼子沉重的打擊。

如今雖然戰爭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種團結協作、艱苦奮鬥,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那種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向他們一樣,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傳承的美好 篇10

高二作文 ,932字

日過午,光影恰好,媽媽挨著姥姥倚在小廳的棉布沙發上,我瞧著她們的神情,似乎是又沉浸在那瑣碎的回憶中了,我的思緒便也趕上她們,向著遠方肆意流淌,兀地瞧見陽臺上的水仙開的正好。

姥姥愛花,這事兒除了家裡人誰也不知道。逢著樓下的老太太們尖聲利調賣弄自己家的繁花,姥姥就挺挺她小丘似的駝背,一言不發地微笑。所以說,姥姥就是一個鄉下來的平凡女人,沒啥特別。

但我不這麼覺得,總覺得用在那些花的情趣和心思大抵沖淡了姥姥的平凡。記得看姥姥侍候花,姥姥用乾癟的手輕輕地握起花骨朵送到陽光下,好像握著羽翼沒豐的雛鳥,我分明瞧見姥姥臉上的柔情水袖一般綿長,竟不像是手粗腳粗的鄉下人,倒像了江南水鄉的繡娘。

我那時才信了媽媽所說,年輕時的姥姥哪怕捱餓時,也曉得用地瓜做出百般佳餚,還不忘從門前香椿樹上掰幾片葉子。

我也曾細細端詳儉樸的姥姥,實在是沒什麼脫俗,我打趣的問她的美麗呢,她笑道:“傳給你媽媽嘍。”

至於媽媽,朝九晚五的上班,掐著腰算數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喜歡黏著我要我陪她,年底咬咬牙買一件不算昂貴的小外套,所以說,媽媽就是一個小縣城的平凡女人,沒啥特別。

我一度以為她是庸俗的,所以總是奉上自己的口頭禪:您懂什麼呢?把那個“您”加重,再拐個彎。後來收拾屋子時,無意中翻出了一本精緻的筆記,娟秀的字型,抄下了汪國真和席慕容,寫下了《月光女神》和莎士比亞。扉頁上只一個含羞的名字:華。

我恍然發現了媽媽曾經美麗的羽衣,從姥姥那裡繼承的羽衣。我又記起童年時媽媽分享給我的那一抽屜的磁帶,燒錄她的歌聲和記憶的珍藏。

我也曾鄭重凝視媽媽的雙眸,實在沒什麼脫俗,我打趣問她的才情呢,她笑道:“傳給你了唄。”

於我呢,在最美好的年華慨嘆命運的多舛,自以為超脫地吟一句不成韻的詩,眼高於頂地悲花憐月。所以說,我也是一個平凡的人,沿著人生的軌跡,承著姥姥和媽媽的衣缽。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像她們一樣在平凡的日子裡活出自己的味道。也許我也終會被歲月打磨地麻木庸俗,但我會把這些瑣憶傳給下一代,傳承這不變的平凡與獨特。

我走到她們身邊,也靜靜地坐下。歐洲的貴族總會將自己的婚紗留給自己的女兒,女兒再傳給下一代。我們沒有這貴重的禮物,我們所能代代相傳的,只有這些關乎傳承的美好,和那平凡日子裡別樣的情懷。

讓我終生受益的一本書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5字

人們都說“有些書,一生只需讀一遍,就能改變命運。”我認為《魯濱遜漂流記》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魯濱遜出身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經過精心的準備,他瞞著父親出海了。這一路,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一路上,他經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有一次他出海時,他的船觸礁了,只有他活了下來,他隻身漂到了一座孤島上。雖然逃離了危險,但這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有房子,沒有糧食,怎麼生存下去呢?這又成了魯濱遜必須解決的問題。艱難的環境並沒有嚇倒他,他立即動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砍伐樹木,建造房子,製做傢俱,馴養動物,還打造了武器和灶具,進行捕獵,吃到了粗糙但香噴噴的自制麵包。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魯濱遜已在島上生活了18年。有一天,他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他竟然在島上發現了成群的野人,而且他們還把抓到的俘虜,撕成肉塊烤著吃,真是極其野蠻。魯濱遜並沒有害怕,而是積極想辦法,與野人作戰,最終打敗了野人,並救下了一些人,他們和魯濱遜成了真誠的朋友。後來,一艘路過的船隻搭救了他們。魯濱遜還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大家齊心協力,共同航行,終於回到了離開27年的家鄉。他結婚後,又一次出海,路過那個小島,將一些移民留在那兒,並留下了很多日用必需品。

魯濱遜之所以能生存下來,是因為他有著堅強的毅力。如果換成我,我一定會癱坐在島上傻笑或哭泣,然後就是等死,因為我什麼都不會幹。

魯濱遜能活下來,不僅因為他有驚人的毅力,而且還有其過人的智慧和豐富的生活技能。平時我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不做家務,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讀了《魯賓遜漂流記》以後,我不但要鍛鍊自己的毅力,還要好好學習知識,學習生活技能,做一個知識豐富、樂觀向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

面對壓力,我承受著 篇12

國三作文 ,915字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當這首熟悉的老歌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的心隱隱有些痛,是的,這點痛算不了什麼,我們還有夢想,我還有夢,牽引我們的腳步,讓我們去追逐。在追逐夢想的途中,我們必然要飽嘗各種滋味,而這些滋味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但最後的風雨無阻必須要承受住這種種的掙扎,方可實現蛻變,就像這一次。

校園裡,樹葉全變黃了,不斷的落下來。小道上滿是枯葉殘片,走在上面伴著吱吱的壓碎聲,使人心生涼意。一陣風吹過,地上殘葉隨風飛舞,讓人心神迷離。一會兒,校園裡又飄起無邊的冷雨,心裡不禁打了個寒顫。上了樓,雨漸漸大了,窗外雨滴無情地拍打著玻璃,發出啪啪的響聲,整個天地昏沉沉的一片。

“你到我辦公室來”,英語老師的容顏平靜如一潭湖水,聽不出任何的語氣或強或弱,我沉著心,不願去想發生什麼事。老師拿著我的試卷,指著上面的錯題說:“剛剛學過的語法,你竟然錯了這麼多?”你是班裡的尖子生,既然是“尖”就要拔出來,就要脫穎而出,絕不允許有任何的鬆散和懈怠!從老師的話語中,我感受到老師對我的殷切希望,同時也感受到老師的質問和堅決不容置疑。

“絕不允許”,想著老師說的話,我早就知道我別無選擇,學習和成長是必然的過程,只是一直的優秀常使我感到壓抑和心痛。我怕努力並不一定成功的殘酷,怕自己承受不住這種滑落。

我家有我和姐姐兩個孩子,姐姐的成績不是很好,只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我自然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尤其是爺爺,他的外孫們都上了重點高中,對他的孫子更是期許甚厚。我也不負眾望,在中學一直保持在令人矚目的名次上。但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後的日子,如果考得上那就好,考不上我將如何面對?也許這種顧慮是多餘的,但我的心如一個石坨,它那麼重,卻不肯穩當地呆在地上,它使我茫然而又紊亂。

心很重,是一種事實,是一種活法。有時也想散開來,隨他去,卻發現沒有誰會心甘情願的下降低落。是的,努力不等於成功,成功卻是努力的表現,我已經明白只有盡力才不會後悔。在前行的途中,不要讓無謂的外力阻止你的追求;在茫然無助時,在巨大壓力面前挺住,學會承受,將是你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步。

雨過天晴,萬物清新,我豁然開悟,會心的笑了,快步向前走去……

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 篇13

演講稿 ,1335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網。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誦讀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3字

《論語》、《孔子》、《荀子》、《莊子》、《道德經》、《三字經》、《弟子規》、《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可是現如今的我們很少涉及到我們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這些精髓,最多也就是在課本上學到一些古詩文或是散文,而真正瞭解其深意又懂其背景的同學還是屈指可數,這樣的現狀不禁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堪憂。

瞭解這些古籍,並不是為了單單的傳承文化,還是為了讓我們先輩的精神理念傳承下去,每一次讀古籍的過程,那都是一次心靈的淨化。

這些古籍給我的心靈開啟了一扇進修的大門,以其不自生;外其身而身存,要做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不自命清高,待人友善,待人待事不要有偏見,不要因為一個同學沒有跟你說要借你的什麼東西,就借走了,沒有跟你打招呼,你發現了,就認定了他是一個小偷,且以後、將來都不會變,那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同學可能只是無意的拿走了沒有跟你說,但是,他還回了,就說明他不是偷,你不應該去傷害你的同學,可能你的這一句話就影響了他的一生,你因該告訴他,下次要記得告訴你,畢竟“人之初,性本善”,世界本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全是憑你自己的判斷,可能他是無意識的,卻被你誤會成了有意的,所以人要學會寬容大度的待人、處事。

凡是並不是你表面所看到的那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難言的苦衷,你做不到了解每一個人,瞭解每一件事,不如學著去包容別人,體諒別人的苦衷,多去發現身邊、生活中的美,學會感恩,感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討厭你的人、還是愛你的人……你都要感謝,因為正是有他們你才會進步,才會成長,才會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5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千百年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時代的象徵,他們就如中華文學海洋中那價值不菲的珍寶,這些珍寶的內質,是我們獨有的美德,而我們誦讀中華經典,就是為了將這些文學珍寶傳承下去,將我們的中華美德永遠當做標籤貼在我們的心上。

看了“誦讀中華經典,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我心裡很受影響,我眼前的這些陽光的和我一樣的中華兒女,用全新的形式將我們的經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裡,這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比賽,這還是參賽的每一位中華兒女對祖國文化的忠誠,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樂於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我們自己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也都與時俱進,對於時代的變化我覺得只能說是太快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藝術,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但是,現在許多人不去傳承更不願意去傳承我們中國自己的藝術文化,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樂,西洋藝術。90後的長輩們,00後的兄弟姐妹們,孩子們學著鋼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揹著吉他……學習一些別的民族的文化藝術並沒有錯,熱愛更沒有錯,但是,在學習這些的同時,又有誰想過,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藝術在西洋藝術的熱潮中漸漸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光輝,漸漸散去的不只是去傳承的人,少的,還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熱情,曾經拉著二胡滿面歡笑的孩子們不見了,曾經熱愛京劇的人們消失了……

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後的時光會更加冷門,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後的時光會被剛剛睡醒的人們重新熱愛起來,每一箇中國文化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拋棄,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遺忘,永遠都不用擔心失去了傳承者。曾經輝煌過的每一個文化,我們都有責任讓他延續下去,這是對藝術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資格傳承的人。

藝術被前人附上靈性,我們又何必叫他們寂寞,尊重他們,他們將更有力量,無聲的侮辱他們消受不起,最後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時,這個世界也將永遠失去一個深愛著的卻無人問津的孩子。

誦讀傳世經典,傳承中華美德 篇16

國三作文 ,1032字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容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當唱起她,心中就湧起說不完的溫暖。

—題記

經典篇目,曠古詩詞,典雅美文是怎麼來的呢?

她是精神的昇華,意志的濃縮,是一種百折不屈、艱苦奮鬥的美德。她從口口相傳中獲得生命,從高尚的中華品行中得到靈魂,最終落在紙上,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啟迪。在歷史裡,在書籍裡。

她是《論語》中掉落的珍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孔夫子的諄諄教誨,是眾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華夏五千年一脈相承的知識信仰。多少學子因有她而奮起,多少學子憑藉著她的激勵走過了寒窗苦讀的歲月……如今,《論語》學習納入了中小學生課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讀書聲從視窗傳出,我就知道,這種文明,又得以傳承了。

她是從《史記》的竹簡間落下的繁花—在濃墨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偉大王朝的背影。現在的我們,面對如此曠世之作,又會有誰理解司馬遷在牢獄中創作的辛酸!那是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與鬥志,在血與淚的沖刷下驚世而出。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作,只有時間會懂,歷史會懂,意願傳承經典的人,才會懂……

她是經歷史長河中的浪潮淘洗過的金沙—是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偉志;是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儉樸;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骨氣;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是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愛國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巾幗之志,更是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報國之心。

茫茫歷史長河,賜予了我們無盡的美德與精神,為子子孫孫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且欲仰天高嘆—噫,吾之大國經典,萬古長生!

在經濟大潮波浪翻滾的今天,她融入童聲中的《三字經》《弟子規》。言語精短卻意味無窮—教我們文化,教我們生活起居,教我們做人……總之,作為啟蒙經典,她有獨樹一幟的魅力,為純潔的心靈上種下了可貴的美德。

這是一份信仰、一種精神、一種毅力。

我們更應該繼承,並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引領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願身體力行,將那經典美德發揚、光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徵文 篇17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 ,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