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匠心相關作文20篇

傳承匠心 篇1

高一作文 ,1272字

雪後初霽,名醫陳濟眾推開自家的大門,發現門前站著一對父子,肩頭已有落雪。

“快點,快跪下。”那個中年男子說道,“老先生,還請您收下這個孩子,讓他在您這學一學醫術。”“這是幹什麼,快起來,大雪天的,別再跪出病來,進來說。”

“孩子尚且年幼,要知道學醫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知道知道,我已經和他說過了,放心吧!老先生。”孩子在一旁也連忙跪下磕頭說:“師傅在上,受徒兒一拜。”

陳濟眾沉吟了片刻,心想:醫術可是門大手藝,雖有勤能補拙一說,但要成為名醫,無天資稟賦不可成也。但又想到自己無兒無女,至今也無弟子跟隨,再想一想自己已經年過半百,摸了摸自己已斑白的鬍鬚,想想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手藝豈不要失傳?且看這孩子舉止投足不凡,不如將這孩子暫且收下。

“行了,你走吧,孩子我收下了。”“好,好,多謝老先生。”那中年男子憨厚的笑著說,在叮囑那孩子幾句後便離開了。

“你叫什麼名字?”“蘇淮。”“好,蘇淮,跟我過來。”蘇淮便連忙起身跟著陳濟眾到了大堂下“跪下,朝著這對聯拜上三拜,記住這對聯上的話:選製藥材嘗甘嘗苦,推敲病理如琢如磨。既然跟我學醫那就得一輩子記著這句話不能忘,醫者,仁心也。凡是醫者上的事都得親力親為、心細如針,既要有仁心仁德,也要有對病者負責的態度,明白了嗎?”“明白了。”蘇淮朝著對聯拜了三拜。

自此,蘇淮對陳濟眾寸步不離,不僅如此,蘇淮還“偷著學”,在陳濟眾教他辨別藥材時便把診脈也學了,就連《黃帝內經》、《本草綱目》也都熟記於心。

陳濟眾見此心中忖度道:這蘇淮不僅天資聰慧、悟性極高,而且勤學苦幹、肯下苦工。自此陳濟眾便手把手的教他,將畢生所學都教授給他。那蘇淮也不負師望,醫術精進,不過八年,便名聲鵲起,方圓幾個鎮上都知道蘇淮這個名醫了。

又過了兩年,一天,陳濟眾對蘇淮說:“我的畢生本領都已經傳授給你了,你也已經學成,可以出師了。這小地方困住了你,你應該到京城去的。”“師傅,徒兒不願離開師傅,還想多學兩年。”蘇淮含著淚說。“不必了,你已學透,我在留你就是誤了你,後日便是個好日子,好好收拾,準備離開吧!”蘇淮見師傅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從堂上退下來。

後日一早蘇淮便在大堂內向陳濟眾拜別,“既要離去,那就在朝那對聯拜上三拜,你要一輩子記住,醫者,仁心也。為醫者,不可馬虎、大意。”“徒兒記住了,還望師傅多多保重”……

一天,十年之後,宮中御醫蘇淮的府上接到下人上報:陳濟眾病危,望蘇淮能前去盡孝。蘇淮一聽便連夜馳馬到陳濟眾府上,發現陳濟眾已奄奄一息,陳濟眾模糊的雙眼看見蘇淮便說:“蘇淮,你來啦。”“我來了,師傅。徒兒不孝,師傅先別說話,快,把我開的湯藥端上來。”“無用了,我已知道我命不久矣,還能看見你我很欣慰。這些年沒有辜負為師對你的期望,但是不要忘記那對聯上的話和為師對你的教導。我死後把我的棺材放在那對聯中間,也算完成我的一個心願。”“徒兒記住了。”說完陳濟眾就閉上了眼睛,頓時全家舉哀。

蘇淮完成了師傅的遺願而且將師傅的葬禮班的風風光光。在守完孝回京的那一日蘇淮又對著對聯拜了三拜且回府之後製作了一樣的對聯掛在大堂之側。

孝心愛心美德傳承演講稿 篇2

演講稿 ,1242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播音的主題是《孝心愛心,美德傳承》。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孫中山先生講:“講倫理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毛澤東同志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予總結,繼承這一珍貴的遺產。”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後,宴請毛禹珠老人,並特別敬上一杯酒。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偉大領袖的以身作則為世人留下了傳世佳話。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古代名將張良下邳橋為老人三納履的故事,見證了敬老積德,助老受益的規律。當代也不乏敬老使人受益的例子。一家大公司招聘職員的一道考題就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那些予以肯定回答的人。這家企業把善待父母、尊敬長者和敬業精神聯絡起來了。細想起來,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能善待他人,勤勉敬業嗎?這也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能千古傳頌的原因。

人們常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瀰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後,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含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優秀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工匠精神爭做行者達人 篇3

高一作文 ,1110字

工匠遠非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工匠具有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工匠精神。

工作成為一種修行,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需要什麼精神支撐才能做到呢?“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這就是工匠們的心聲。

工匠精神在歐洲,是象徵著瑞士鐘錶的品質,德國工匠的嚴謹與準確;工匠精神在中國,表示了航天精神,女排精神,乃至“非遺傳承”。

當今社會,“浮躁氣”濃重,追求“快餐式”的工作、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我們全方位的去考量“馬桶蓋”、“電飯煲”案例的時候,不難發現正是我們缺乏工匠精神所致;也同樣,由於我們的工匠精神才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

《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也不正是:專注產品、重視積澱、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敏銳,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執著。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呢?首先我們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選對的?還是選貴的?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連哈姆雷特也會糾結的問題。

工作不僅僅使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明確目標,把夢想當做信仰”。這句話很對,我們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

工匠精神的價值在於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專業、專注、一絲不苟且孜孜不倦。這就是工匠精神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的要求。

真正的踐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用一生為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擁有修行的狀態,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這也是我校行者文化的體現吧。

讓我們一起開始“真修實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煉自己的心性。精細,嚴謹的將工作做到極致,反思反省,實務精進。帶著“工作是一種修行”的工作觀,每天享受通過努力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也正是帶著修行的心去工作,成為一個快樂的工匠,去實現價值,去創造財富,去創造更燦爛的華夏文明。讓社會明白,褪去鉛華,真正珍貴的,是誠意的用心與對夢想的執著。

傳承工匠精神爭做國家棟梁 篇4

高一作文 ,747字

什麼是工匠精神?字典上解釋到:一種匠人精神,對一件事情,對一種信仰,一絲不苟,做到極致,執著堅守,一生熱愛的精神品質。

說起工匠精神,我先想到的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的工匠手藝和傳統文化。古時的中國,曾是一個立於眾國之首的泱泱大國。繁華富饒,更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沒有小國家敢來侵犯。甚至有許多國家派使者前來拜訪,學習我們中國的優秀文化。

繁華過後是蒼涼,這些古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消逝。但是無論時代怎麼變化,無論還有多少人記得8這些中國文化的精髓,總有那麼一群人,堅定不移的守護著我們中國的瑰寶,並且一代一代傳承,傳承這種精神,這種品質。

具體來說說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吧。分為六個步驟—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來說說掐絲這一步吧。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掐絲工人心裡有譜,不用在銅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的粘成圖畫。他們能自由的在銅胎上粘成山水,花鳥,人物種種圖畫當然也能按照美術家的設計圖圖樣工作,他們雖然不是美術家,但是在這一方面他們並不遜色。製作的工人都知道刻畫的時候用繁筆,為接下來的點藍燒藍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使景泰藍物推陳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愛好。當然這也需要花費他們好大的功夫才能完成。他們心裡明白,所謂“幹一行愛一行”就是如此。他們一生堅守這個職業,一生執著,一生熱愛。其中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心裡知道。所謂幹一行愛一行,就是如此。這就是工匠精神的內涵。

作為一名中職生的我,我的職責是好好讀書,將來爭做國家棟梁之才。同時我們也要發揚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滲入我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當中。向每一位工匠師那樣不忘初心,大膽創新執著堅守。工匠精神,不僅僅是指工匠們所擁有的這些精神,同時這種精神也是傳承中國之美的一種方式。讓我們傳承工匠精神,爭做行者達人吧。

將孝心傳承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2字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養老、敬老方面更是湧現出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有扇枕暖被的黃香,有綵衣娛親的老萊子,有捨身護父的潘綜,有鍋巴奉母的陳遺……也許,你會說這些故事離我們有點遠,今天我不妨向大家講一講我身邊的有關養老、敬老的故事!

我的太爺爺一向身體硬朗,可就在他老人家八十歲高齡的那年春天得了腦梗塞,雖經醫生竭力搶救,但因年歲已高還是落下了後遺症:意識模糊、半身不遂、發音困難。如此狀況,怎麼辦?太爺爺共有四個子女,其中有三個不在身邊,他們經過商量,認為應該請專人照顧太爺爺。而我的爺爺奶奶不忍心,他們認為再專業的人照顧也不如自己的子女照顧貼心。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爺爺奶奶接下了照顧太爺爺的重任!

從此爺爺奶奶只有一個念頭:“只要太爺爺有一口氣在,就要讓他好好活著。”老人患病後,對飲食起居都有很高要求,爺爺奶奶便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一日三餐都要變著花樣為太爺爺做可口的飯菜。太爺爺年紀大了不好嚼東西,他們就把飯菜搗碎了再一口一口地餵給太爺爺吃,有時候太爺爺剛吃下去又吐出來,他們又耐心擦乾淨後再一口一口地喂,直到太爺爺吃好為止。

寒來暑往整整八年,爺爺奶奶悉心照顧太爺爺,任勞任怨,從不叫苦。每天天剛矇矇亮他們就起床做家務,太爺爺要起床時,他們給他穿衣服、洗臉、餵飯。在天氣好時還要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太爺爺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晚上為了讓太爺爺睡個安穩覺,他們還要輪番起床看兩三次。擔心太爺爺得褥瘡,每隔兩小時,他們還要給太爺爺翻一次身。太爺爺大小便失禁,他們經常為太爺爺洗澡擦身、換尿布,不管嚴寒酷暑,每天窗外的晾衣架上都掛滿許多尿布,這都是爺爺奶奶親手洗的,夏天還好,特別是冬天,爺爺奶奶的雙手經常凍裂。可他們從不言苦,他們說:“這是做晚輩的責任。”

如今太爺爺已去世,但爺爺奶奶的孝心已深深紮根在我心中,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將孝心傳承!

共享文化,傳承心態 篇6

國一作文 ,998字

當我再一次穿上土布衣裳,一抹懷念的微笑就浮現在臉上,它將過客的思念在此刻喚醒。每每穿上那暖暖的土布衣裳,心中就有一種暖暖的期待。

幼年時,我身上圍的圍兜,穿的衣裳,睡覺時的被單都是奶奶用織布機一線一線織出來的。各式各樣的花色和整齊劃一的紋理就像奶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穿在身上暖洋洋的,留下一種質樸的香氣。每個寂靜的夜晚,我都在織布機啪嗒啪嗒的聲音中進入夢鄉。月光如鏡,這匹布偶爾送來樹木與河水的呼吸。

曾經每家每戶都有的土布,現在已經很少很少了。常聽奶奶提起,在他們那個年代,過的都是男耕女織的生活。婦女們常常會聚到一起,討論誰織的布精緻,誰搭配的色彩更美觀……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婦女們常常以此為樂,用織布機拼湊著簡單、幸福的生活。現在從父母輩口中,也很少再聽到關於土布的一些事了,偶爾提起,一抹懷念的微笑就浮現在他們臉上。那份光彩,已經被歲月隱沒了。

再次與土布邂逅,已是過了好些年了,在小鎮上的一家布店。布店在小巷的拐彎處,很少有人問津。在大堆繽紛色彩的布里,幾捆青色的土布靜靜躺在其間,顯得格外醒目。細膩的情感向外翻湧,使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

樸素清新的色調,撫摸時略帶粗糙的質感,帶我聽到織布時發出的迴圈往復的聲音。我注視著它,就像注視著久別重逢的朋友。時而有幾個外國遊客來到店內,買走幾匹土布,他們說,他們喜歡傳統的手工藝製品,更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向店長打聽,店長說這些土布都是一些收藏家喜歡買的了,已經很難再進到貨了。

店內有一臺織布機,彷彿是許久未曾用過的了,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童年所有的記憶在此刻被喚醒。當我再一次坐上織布機,那是一種怎樣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我拿起木梭,雙腳輕輕放在木質的踏板上,踩動它,發出無序或有序的聲韻之美。光滑的木梭,穿引著素色的絲線,在時光的長河裡穿梭、往復,混著木質的清香和塵土的踏實感,我聞到了一種叫做年月的香氣。我循著記憶,把時光拼湊,木質的清香,淡淡的,有著沁人心脾的安定力量。

我清晰地看到我的手跡與奶奶的手紋重合,連線起幾代人的青蔥歲月。青春的花紋在絲線的交錯中漸變,填補著失落的時光之衣,也連線起文化的橋樑。手紋在此刻重合,我體會到了祖輩的樂觀、堅強,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直到現在,我依然會把那匹承載著我童年所有回憶的土布拿出來,驕傲地向別人介紹:這就是土布!這份情愫,在此,我願與你共享。

孝心傳承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5字

墨黑色的天空中懸掛著一輪明月,月光猶如一地水銀灑在昏暗狹窄的樓道里。透過一個泛著古銅色的鐵門,一位媽媽正一邊給年過七旬的婆婆洗腳,一邊聊著天。趴在床上的兒子躡手躡腳地爬起來,悄悄地躲在門後,注視著門裡的一切。媽媽那蒼白又泛著一絲紅潤的笑臉,在暗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慈祥與美麗,彷彿童話裡那個溫柔善良的蓮花仙子。兒子慢慢地轉過身,進了衛生間……

媽媽給奶奶搓完腳,讓奶奶躺進被窩裡,留下一句溫暖的叮嚀。這時,只聽見樓道的另一側,傳來了一陣陣走也走不穩的腳步聲,同時還摻雜著水灑出來濺到地上的聲音。

媽媽循著聲音望去,啊!兒子纖弱的小手緊緊握著水盆的兩邊,用肚子向前頂著水盆,背往後彎,再將胸口抵著水盆的一側。儘管他彷彿已用了所有的力氣,但還是不能準確掌握平衡。就這樣,他步履蹣跚地一步一步,滿臉笑呵呵地走過來。水盆左右搖擺,水不斷潑灑,水花四濺,滴在衣服上、臉上、頭髮上……額頭上沁出豆大的汗珠,與四濺的水滴合為一體,分不清是汗還是水。

媽媽又驚又喜地盯著眼前這個彷彿從水裡撈出來似的人兒,伸手接過水盆。兒子仰起喜悅的笑臉,奶聲奶氣地說:“媽媽!洗腳!”一瞬間,媽媽一把摟住兒子,眼裡閃爍著幸福的淚花……

這個家,並不富有,但他們傳承著一件偉大的事—“孝”。我相信,孝的故事會在他們家一幕幕不斷上演……

傳承愛的心家風永不斷 篇8

國一作文 ,820字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是什麼,你家有家規嗎”可能很多人會迷茫。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言道:“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愛心如一眼清泉,伴隨布穀的啼唱潺潺流動;愛心又似一盞明燈,為你在黑暗的遠方點亮一抹光明;愛心又是一爐煤炭,在寒冷的冬天溫暖身心……每個人都是愛的使者。愛他人,愛社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偉大舉動,只是要從小事做起,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

就比如說我們學生吧,每個班級都會成立各種假日小隊,組織開展一系列公益實踐活動“探訪孤寡老人,擦洗公共自行車,在醫院做引導……”而愛心也就體現在這些尋常小事上,這就是愛心的傳遞,一次次感動,一股股暖流會聚整合強大的正能量!

再來說說我自己吧,年初,我的媽媽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參加了“夕陽入畫—定格最美幸福晚年”的公益活動,從那以後,她只要有空餘時間就會積極參加。漸漸的,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加入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前不久的那次活動。天空不作美,大雨不斷,又似乎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原本窄小的鄉間道路在雨水的沖刷下,路面變得溼滑,這讓我們的拍攝程序更是緩慢。志願者們不怕苦,不怕累。一次次拿起相機,一遍遍挑選角度,只想為老人留下這一刻的美好。領取時間未到,老人們就興沖沖的走來。想必此刻他們心中是如此興奮,如此期待,如此歡愉。當拿到沖印好的相片,他們猶如孩子般的露出了天真爛漫的笑容,豎起大拇指連聲誇讚。此刻我們的內心也是如此高興,惡劣的天氣也渾然不是問題了。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多數情況下,我們幫助他人只是舉手之勞卻總能贏得周圍人讚許的目光。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從點滴做起,樂於奉獻,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和平凡的善舉,傳遞社會正能量,成為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

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成為更優秀的自我,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愛心,需要傳承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0字

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生;好的家風可以代代相傳,影響萬代。人的觀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部分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丟棄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所以我們應該發現自己的美,提升自己的美,做一個品質高尚的人。

在我們家中,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要有一顆憐愛之心。開始我不懂,就問爸爸:愛心是什麼?爸爸笑著對我說,愛心是能夠揚起你生命風帆的激勵,是雪中送炭式的資助,是撫慰你受傷心靈的一個微笑。在家庭的教育和薰陶下,我的心靈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去年冬天,媽媽帶我去參加了由肇慶義工團隊組織的扶貧奉愛心活動。我記得那天的天氣很冷,還下著小雨,我們帶著社會人士捐贈的米和油來到了其中一戶貧困家庭。這個家庭只有兩兄弟,弟弟患有精神病,生活上無法自理,哥哥則在一家小工廠做保安,月收入只有800元,生活非常艱難。

我一進家門,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低矮的小平房陰暗潮溼,破舊不堪的傢俱,牆上發黴的電線,還有那個三十多歲的弟弟傻呆呆的捲縮在床頭邊上。看到這些,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哥哥見到我們的到來,激動地握住了我們的手,眼泛淚光,不停地說著感謝。那一刻望著哥哥眼角的淚水,我內心百感交集,我突然意識到能夠幫助他們,被他們需要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我們探訪時送的一包米、一罐油,可能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於這兩兄弟來說卻是當前生活的大滿足。朋友們,你可知道,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裡,還有他們這樣一群人,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只有我們的關愛,才能讓心貼得更近,才能讓他們感受到世間上的溫暖。

愛心需要傳承。我感謝我的家庭給了我一個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讓我知道愛的意義。在這裡我也呼籲所有的人,奉獻出你們愛心,讓愛心點亮我們的生活,讓愛心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傳承工匠精神 篇10

高一作文 ,1025字

一提到工匠,我想起了歷史中學到隋朝著名的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現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它經歷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響,8次以上的戰爭考驗,承受了無數次人畜車輛的碾壓,飽經無數次風刀霜創,冰雪雨水的沖蝕,卻雄資不倒,仍巍然屹立至今,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也是最古老的石拱橋。

同時我們還想到魯班,因為他勤於勞動與思考,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創新制造了“魯班傘”,在今時代中,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的啟發,經過反反覆覆的研究,推敲,實驗後才製作出來的,魯班後被後世稱為“工匠始祖”。

在現在的時代,我們看到了許多汽車,而每個車子都有它固有的牌子,他們在工業化方面精益求精。

工匠在推動人類文明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工匠們是勤勞的、敬業的、穩定的、幹煉以及遵守規矩,一絲不苟,高尚的工匠精神是在任何時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給予弘揚,如果我們忽略了它,那麼社會不斷髮展和人類文明化建設持續走向輝煌就會受挫,工匠精神這股有生力量推動人類進步的願望就不能好好實現。

什麼樣的工匠是合格的工匠,做一個合格工匠的基本素養和他需要怎樣的付出和意志,工匠精神的核心: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及其內涵是: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二是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三是耐心、專注、堅持、四是專業、敬業。

自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貢獻的一種肯定關係,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不完善,在我心中的工匠精神是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的態度;是以一雙妙手去傳承千年以降的智慧,通過千錘百煉的手法和技藝,呈現出驚豔的美感,傳承古老的工藝,在漫長的耗時中成就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工程師有工匠精神,科學家也有工匠精神等,可能於個人而言,工匠精神沒有那麼高大上,但你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就足矣。

工匠精神是我們中學生應該傳承下去和弘揚的,我們不能讓它遺失,時代需要它的存在,所以,在這個資源日漸匱乏的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更塑造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要越走越好,創造在時代中屬於我們的輝煌時代,從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全面跨越。

傳承——觀《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有感 篇11

觀後感 ,547字

古詩,古詩,顧名思義,古代詩歌。

古詩最鼎盛的時期在唐朝,所以也叫唐詩。古詩的每一句都是詩人們經過反覆琢磨出的,講究“對應”,字字對照,朗朗上口,極具韻味。

雖說古詩具有獨特的韻味,但在大多數人看來,並非如此,看前人的詩,反倒有些枯燥了,但這次的《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卻是令人們對古詩的映像有所改觀。

往年的古詩都是要求“記”,而這次則要求人們會“用”。雖說是比賽,卻也增加了一絲娛樂性,讓古詩不再枯燥,讓人們願意親近詩文。古詩是華夏民族百年的文化,是一種值得傳承的文化,這次大賽倒是讓人們對古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傳承,這是對華夏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它的記憶,以致使它不會在時光的消逝下丟失。創新而不能忘本是本次大賽的中心。

古詩美,“美”在何處,是它獨有的韻味。“詩歌”是什麼,它不是說“詩”和“歌”,而是“詩歌”這是一個整體。在早期,人們創作的詩歌是可以唱出來的,有名的有“漢樂府”,所以早期是也叫“詩歌”,是非常具有音樂美的。詩不像詞,詩的字字照應,而詞卻是段段照應,詩也不似曲,詩雖可唱,卻簡短且有韻味,但曲卻是可唱的詞,自然不同。可以說,詩歌是獨有自己的韻味的,且它的流傳廣、簡單卻又有強烈的感情的獨特性讓它一躍成為人們最喜愛的表達方式。

喜愛詩,是對詩的傳承,更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承。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2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

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13

國二作文 ,975字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煙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以煙臺為主體的膠東地區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紅色革命的地區之一。提起煙臺的戰役,人們不禁要提起“地雷戰”。

地雷戰發生在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海陽行村鎮趙疃村的百姓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戰勝了鬼子。

那時候鬼子兩村一崗哨,三村一據點,封鎖打擊我們,對我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他們用極其凶狠的手段殺死我們的同胞,搶光我們的糧食,燒燬我們的家園。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海陽人民沒有屈服,趙疃村的百姓沒有屈服,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會了治地雷、埋地雷。他們用大刀長矛、土槍土炮、與敵人進行抗擊。當時去學制地雷的有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幾人,學會後,他們便開始帶著趙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對付鬼子。他們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製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頭製造了拉雷、絆雷、滾雷等。只要鬼子開始下山掃蕩,他們就提前做好準備,在大小路口、山坡、樹林、瓜田菜園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兒,地雷炸到哪兒,給了鬼子沉重的打擊。

如今雖然戰爭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種團結協作、艱苦奮鬥,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那種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向他們一樣,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傳承的美好 篇15

高二作文 ,932字

日過午,光影恰好,媽媽挨著姥姥倚在小廳的棉布沙發上,我瞧著她們的神情,似乎是又沉浸在那瑣碎的回憶中了,我的思緒便也趕上她們,向著遠方肆意流淌,兀地瞧見陽臺上的水仙開的正好。

姥姥愛花,這事兒除了家裡人誰也不知道。逢著樓下的老太太們尖聲利調賣弄自己家的繁花,姥姥就挺挺她小丘似的駝背,一言不發地微笑。所以說,姥姥就是一個鄉下來的平凡女人,沒啥特別。

但我不這麼覺得,總覺得用在那些花的情趣和心思大抵沖淡了姥姥的平凡。記得看姥姥侍候花,姥姥用乾癟的手輕輕地握起花骨朵送到陽光下,好像握著羽翼沒豐的雛鳥,我分明瞧見姥姥臉上的柔情水袖一般綿長,竟不像是手粗腳粗的鄉下人,倒像了江南水鄉的繡娘。

我那時才信了媽媽所說,年輕時的姥姥哪怕捱餓時,也曉得用地瓜做出百般佳餚,還不忘從門前香椿樹上掰幾片葉子。

我也曾細細端詳儉樸的姥姥,實在是沒什麼脫俗,我打趣的問她的美麗呢,她笑道:“傳給你媽媽嘍。”

至於媽媽,朝九晚五的上班,掐著腰算數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喜歡黏著我要我陪她,年底咬咬牙買一件不算昂貴的小外套,所以說,媽媽就是一個小縣城的平凡女人,沒啥特別。

我一度以為她是庸俗的,所以總是奉上自己的口頭禪:您懂什麼呢?把那個“您”加重,再拐個彎。後來收拾屋子時,無意中翻出了一本精緻的筆記,娟秀的字型,抄下了汪國真和席慕容,寫下了《月光女神》和莎士比亞。扉頁上只一個含羞的名字:華。

我恍然發現了媽媽曾經美麗的羽衣,從姥姥那裡繼承的羽衣。我又記起童年時媽媽分享給我的那一抽屜的磁帶,燒錄她的歌聲和記憶的珍藏。

我也曾鄭重凝視媽媽的雙眸,實在沒什麼脫俗,我打趣問她的才情呢,她笑道:“傳給你了唄。”

於我呢,在最美好的年華慨嘆命運的多舛,自以為超脫地吟一句不成韻的詩,眼高於頂地悲花憐月。所以說,我也是一個平凡的人,沿著人生的軌跡,承著姥姥和媽媽的衣缽。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像她們一樣在平凡的日子裡活出自己的味道。也許我也終會被歲月打磨地麻木庸俗,但我會把這些瑣憶傳給下一代,傳承這不變的平凡與獨特。

我走到她們身邊,也靜靜地坐下。歐洲的貴族總會將自己的婚紗留給自己的女兒,女兒再傳給下一代。我們沒有這貴重的禮物,我們所能代代相傳的,只有這些關乎傳承的美好,和那平凡日子裡別樣的情懷。

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 篇16

演講稿 ,1335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網。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誦讀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3字

《論語》、《孔子》、《荀子》、《莊子》、《道德經》、《三字經》、《弟子規》、《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可是現如今的我們很少涉及到我們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這些精髓,最多也就是在課本上學到一些古詩文或是散文,而真正瞭解其深意又懂其背景的同學還是屈指可數,這樣的現狀不禁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堪憂。

瞭解這些古籍,並不是為了單單的傳承文化,還是為了讓我們先輩的精神理念傳承下去,每一次讀古籍的過程,那都是一次心靈的淨化。

這些古籍給我的心靈開啟了一扇進修的大門,以其不自生;外其身而身存,要做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不自命清高,待人友善,待人待事不要有偏見,不要因為一個同學沒有跟你說要借你的什麼東西,就借走了,沒有跟你打招呼,你發現了,就認定了他是一個小偷,且以後、將來都不會變,那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同學可能只是無意的拿走了沒有跟你說,但是,他還回了,就說明他不是偷,你不應該去傷害你的同學,可能你的這一句話就影響了他的一生,你因該告訴他,下次要記得告訴你,畢竟“人之初,性本善”,世界本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全是憑你自己的判斷,可能他是無意識的,卻被你誤會成了有意的,所以人要學會寬容大度的待人、處事。

凡是並不是你表面所看到的那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難言的苦衷,你做不到了解每一個人,瞭解每一件事,不如學著去包容別人,體諒別人的苦衷,多去發現身邊、生活中的美,學會感恩,感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討厭你的人、還是愛你的人……你都要感謝,因為正是有他們你才會進步,才會成長,才會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5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千百年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時代的象徵,他們就如中華文學海洋中那價值不菲的珍寶,這些珍寶的內質,是我們獨有的美德,而我們誦讀中華經典,就是為了將這些文學珍寶傳承下去,將我們的中華美德永遠當做標籤貼在我們的心上。

看了“誦讀中華經典,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我心裡很受影響,我眼前的這些陽光的和我一樣的中華兒女,用全新的形式將我們的經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裡,這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比賽,這還是參賽的每一位中華兒女對祖國文化的忠誠,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樂於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我們自己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也都與時俱進,對於時代的變化我覺得只能說是太快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藝術,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但是,現在許多人不去傳承更不願意去傳承我們中國自己的藝術文化,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樂,西洋藝術。90後的長輩們,00後的兄弟姐妹們,孩子們學著鋼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揹著吉他……學習一些別的民族的文化藝術並沒有錯,熱愛更沒有錯,但是,在學習這些的同時,又有誰想過,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藝術在西洋藝術的熱潮中漸漸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光輝,漸漸散去的不只是去傳承的人,少的,還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熱情,曾經拉著二胡滿面歡笑的孩子們不見了,曾經熱愛京劇的人們消失了……

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後的時光會更加冷門,或許,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後的時光會被剛剛睡醒的人們重新熱愛起來,每一箇中國文化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拋棄,永遠都不用擔心被人遺忘,永遠都不用擔心失去了傳承者。曾經輝煌過的每一個文化,我們都有責任讓他延續下去,這是對藝術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資格傳承的人。

藝術被前人附上靈性,我們又何必叫他們寂寞,尊重他們,他們將更有力量,無聲的侮辱他們消受不起,最後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時,這個世界也將永遠失去一個深愛著的卻無人問津的孩子。

誦讀傳世經典,傳承中華美德 篇19

國三作文 ,1032字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容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當唱起她,心中就湧起說不完的溫暖。

—題記

經典篇目,曠古詩詞,典雅美文是怎麼來的呢?

她是精神的昇華,意志的濃縮,是一種百折不屈、艱苦奮鬥的美德。她從口口相傳中獲得生命,從高尚的中華品行中得到靈魂,最終落在紙上,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啟迪。在歷史裡,在書籍裡。

她是《論語》中掉落的珍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孔夫子的諄諄教誨,是眾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華夏五千年一脈相承的知識信仰。多少學子因有她而奮起,多少學子憑藉著她的激勵走過了寒窗苦讀的歲月……如今,《論語》學習納入了中小學生課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讀書聲從視窗傳出,我就知道,這種文明,又得以傳承了。

她是從《史記》的竹簡間落下的繁花—在濃墨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偉大王朝的背影。現在的我們,面對如此曠世之作,又會有誰理解司馬遷在牢獄中創作的辛酸!那是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與鬥志,在血與淚的沖刷下驚世而出。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作,只有時間會懂,歷史會懂,意願傳承經典的人,才會懂……

她是經歷史長河中的浪潮淘洗過的金沙—是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偉志;是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儉樸;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骨氣;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是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愛國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巾幗之志,更是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報國之心。

茫茫歷史長河,賜予了我們無盡的美德與精神,為子子孫孫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且欲仰天高嘆—噫,吾之大國經典,萬古長生!

在經濟大潮波浪翻滾的今天,她融入童聲中的《三字經》《弟子規》。言語精短卻意味無窮—教我們文化,教我們生活起居,教我們做人……總之,作為啟蒙經典,她有獨樹一幟的魅力,為純潔的心靈上種下了可貴的美德。

這是一份信仰、一種精神、一種毅力。

我們更應該繼承,並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引領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願身體力行,將那經典美德發揚、光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徵文 篇20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 ,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