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等待》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2348字【祖國不會忘記—觀看《等待》有感】
(作者:汪倩)
看完這個視訊後,我認為一個故事可能並沒有像別人所說的結局一定都是最美好最快樂的。鄧先生的背後有一位最勇敢最頑強的女人—許鹿希。對於她所等待的28年,是漫長的。每一天的日子裡都盼望著那個他,開啟房門,走進來,悄悄地對她說:“希希,我回來了。”而在這28年中,鄧先生和他的同志們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中國第一顆氫彈。這個訊息傳遍全世界,每一箇中國人都引以自豪。
鄧先生回來時,已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他日子還剩363天時,他竟還在工作,臨終時只說一句:“死而無憾。”這句話應該刻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上,讓我們記住了鄧稼先同志。
鄧先生離開後,許女士做出了一個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她竟用了28年晚年時光,寫了一本《鄧稼先傳》,詢問了100多位和鄧先生的同路人。
前28年漫長的等待,後28年漫長的追尋。那後28年所創作的《鄧稼先傳》是許女士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紙上。創作成功時,她可能早已成了一個80歲-90歲的老太太,可她並沒有後悔,值得寫成這部著作。
我相信,鄧先生知道許女士的做法後,一定會緊緊地把她抱在懷中,永不放開;我相信,鄧先生和許女士的故事足以感動所有中國人。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他們。
是誰,為了研發“兩彈”奉獻青春、犧牲身體;
是誰,第一個站出來,大聲說:“它是我設計的,為它而死,死而無憾”;
是誰,出走28載歲月年華,歸來已是白髮滄桑;
是誰,生命最後的日子裡還在奮力工作。
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他們:鄧稼先、許鹿希。兩位同志的做法,永不忘記!
【精神永流傳—《等待》觀後感】
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一九六七年六月,中國第一個氫彈爆炸。因為這兩顆彈的爆炸,使中國站了起來。而創造他們的人就是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然而在這段歷史的背後,有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鄧稼先在34歲的時候,告別了妻子許鹿希。許鹿希以為,這次分別最多也就一年。可是,卻只是28年的聚少離多。
28年後,鄧稼先回家了。但此時的鄧稼先,已是61歲的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是癌症晚期的病人。止痛針從一天一針到一小時一針。醫生說:“鄧稼先只能活最後的363天了。”
最後,鄧稼先逝去了。但是,他所代表一代科學家的精神將永遠流傳的。(作者:汪昕曜)
【死而無憾—觀《等待》有感】
作者:黃意寧
我們知道,每位科學家背後都有一段艱苦的經歷。我們所看視訊,講述的是“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感動人的細節在這裡,鄧稼先匆匆忙忙地告別了妻子和兒女,義無反顧的走進大荒漠;
還有妻子覺得這離別最多也一年,可她不知道,這一走,是整整二十八年。
在二十八年中,鄧稼先一直在大荒漠實驗和研究原子彈與氫彈。在一次空投試驗中,核彈砸向了地上,天空中卻未升起蘑菇狀的煙雲。在科研人員的爭論下,鄧稼先站起來起身說:“不要再爭論了,我去,你們去也解決不了問題,它是我研製的,我最瞭解它,而且責任書上也是我的簽名啊!”鄧稼先還是義無反顧的走進了出事區。他在區域內找到了彈頭。出來的第一句話是:“平安無事!同志們!我們的實驗可以開始了!”隨著報紙上的一串串喜聞,人們知道了中國有原子彈和氫彈了!他們要讓全世界認識一個全新的中國!
二十八年後,鄧稼先回家了。此時的他已是一位六十一歲高齡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了。他剩餘的時間都在病床上,此時他與妻子下相伴的時間只剩三百六十三天了。
鄧稼先去世後,他的妻子—許鹿希走遍全國,前後拜訪了一百多位鄧稼先同路的人,編寫了《鄧稼先傳》。在歷史上有許多令人心痛的巧合,《鄧稼先傳》出版後,時間正好又過去了二十八年。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可親可敬的鄧稼先致敬吧!
【致敬英雄—《等待》觀後感】
作者:何燁
今天我觀看了王洛勇和劉琳演繹的《等待》,為了致敬兩彈無勳鄧稼先,舞臺演講真實再現了鄧稼先夫婦的故事,震撼人心,讓觀看的人們無不淚流滿面。
從1958年匆匆的一別,就是28年。許鹿希等了鄧稼先28年,原以為這一次鄧稼先不會再次離開她,卻不知鄧稼先已經因為核輻射身患癌症晚期,只有一年不到的時間了,永遠離開了許鹿希。
不,鄧稼先並沒有離開,他的精神品質得到後人的傳頌。鄧稼先走後,許鹿希用她的餘生,去追尋鄧稼先這些年的足跡。最後,她寫了一本《鄧稼先傳》。就這樣,她整整用了28年。
鄧稼先為了國家丟下了他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女,他為了國家奉獻了他的一生。鄧稼先爺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永遠緬懷先輩!致敬英雄!
【“三值得”,值得我們敬佩—《等待》觀後感】
作者:唐海軒
1958年,一位年輕的男子離開了妻子和兒女,這位男子,是誰呢?沒錯,他就是我們熟悉的“兩彈元勳”鄧稼先。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發射成功,天空中出現了巨大的蘑菇雲;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發射成功,天空中再一次出現了巨大的蘑菇雲。過了28年,鄧稼先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可已是一位61歲的白髮老人,已是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不久,就離開人世。
1989年,鄧稼先的妻子不停地追尋著鄧稼先的足跡,寫成了一部著作《鄧稼先傳》。這也許是歷史的巧合,這本書的出版時剛好用了28年。前28年等待,後28年追尋。
看完後,我不禁深思。鄧稼先以為了祖國,死而無憾。為了祖國,他覺得犧牲值得;為了人民,他覺得奉獻值得;為了明天,他覺得奮鬥值得。這三個“值得”,真的值得我們敬佩,他這種高尚品質、無私奉獻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像鄧稼先一代的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因為有了他們,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才能迅速發展;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生活水準日益美好;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國家國防科技越來越強大。
《等待》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1998字【《等待》觀後感】
我們都知道,在每一位科學家背後都有一段堅苦的經厲,而今天所要說的是“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在匆匆忙忙地告別了妻子和兒女後,義無反顧的走進大荒漠研究原子彈和氫彈。
妻子覺得這離別最多也一年,可她不知道,這一走,是整整二十八年。
在二十八年中,鄧稼先一直在大荒漠研究和實驗原子彈和氫彈。
在一次空投實驗中,炮彈砸向了地上,天空卻未升起蘑菇狀的煙雲。在科研人員的爭論下,鄧稼先站起來起身說:“不要再爭論了,我去,你們去也解決不了問題,它是我製作的,我最瞭解他,而且責任書上也是我的簽名啊!”鄧稼先還是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出事區。
他在區域內找到了彈頭。出來的第一句話是:“平安無事!同志們!我們的實驗可以開始了!”
隨著報紙上的一串串喜聞,人們知道了中國有原子彈和氫彈了!他們要讓全世界認識一個全新的中國!
二十八年後,鄧稼先回家了。此時的他已是一位六十一歲高齡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了。他剩餘的時間都在病床上,但他人在工作,此時的他,與妻子只剩下三百六十三天了。
鄧稼先去世後,他的妻子—許鹿希走遍全國,前後拜訪了一百多位與鄧稼先同路的人,編寫了《鄧稼先傳》。在厲史上有許多令人痛心的巧合,《鄧稼先傳》出版後,時間正好又過去子十八年。前二十八年等待,後二十八年追尋足跡,對於許鹿希來說,等待是漫長的,追尋是有趣的。
鄧稼先生是偉大的,死是光榮的,所以讓我們一起向可親可敬的鄧稼先致敬吧!
【《等待》觀後感】
作者:嚴文州
一次出門,縱使兩人相隔28年,丈夫的想念,妻子的期盼。
鄧稼先,一位人人熟知的科學家,在接到國家的召喚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為國家而奮鬥”他放棄了家庭,投身到研究事業裡,他拋棄了自己的一切。
當氫彈實驗時,核彈卻沒有爆炸,正當大家爭議誰去檢查時,鄧稼先挺身而去,原因是“它是我造的,我最瞭解它。”可想而知,當時他下了多大的決心啊。進去的話,可能會被炸得面目全非,命喪黃泉,再也見不到家人了,可它是捍衛國家安全的核武器,就算我鄧稼先犧牲了也是光榮的,換來的將是億萬中國公民人身安全保障。
丈夫在外面奔波,妻子留在家裡,許鹿希也是傳奇人物。28年,忠心不變,在丈夫鄧稼先愛國強國情懷、奮鬥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她默默追尋著他,並沒有被孤獨所打敗。我們應該學習她這種“樂觀”精神,沒什麼好怕的!
致敬先輩,精神永傳!
【《等待》觀後感】
作者:張佳妮
這天老師給我們看一個關於“等待”的視訊,我有點好奇,“等待”是什麼?於是,我就拿起媽媽的手機認真仔細地看著,一開啟,我驚呆了,沒想到原來是寫鄧稼先的故事。我覺得還挺有趣的,就津津有味地看著。
當我看到一半的時候,鄧稼先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他從不驕傲,從不公佈自己的偉大事蹟,甚至他死後十三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才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可以說他與世界上一切和他從事一樣工作的人都不一樣,到他臨死前還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建議書》。鄧稼先是祖國的自豪,死而無憾的精神代表。
還沒去世之前,鄧稼先得了重病,只剩下了363天……而他妻子花了28年寫了一部著作《鄧稼先傳》,這時候,我就感受到鄧稼先的默默的付出。
這次的視訊讓我懂得了堅持無懈的精神。
【《等待》觀後感】
作者:蘇子林
我看了來自王洛勇和劉琳演的視訊《等待》,好感人。他們用溫柔的語氣和鏗鏘有力的聲音,歌頌了鄧稼先不平凡的一生。
視訊裡講的是鄧稼先的奉獻精神,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鄧稼先說的一句話:“為了祖國,犧牲值得;為了人民奉獻值得;為了明天,奮鬥值得。”在1979年的一次核彈空投試驗,天空上沒有出現蘑菇雲,核彈從天空上直接摔到地上,鄧稼先不顧生命危險,走進試驗區,找到了這個彈頭,走出來了第一句話是“平安無事,兄弟們,我們的試驗可以開始了。”我還對鄧稼先最後一句話,很是感慨,“死而無憾。”
我覺得鄧稼先是一個很偉大的人,明明知道前方有生命危險,他還是勇往直前。
【《等待》觀後感】
作者:何璇
看完了視訊一切都領悟了,鄧稼先不顧一切造原子彈、氫彈,而且不顧核輻射危險頑強拼搏,好讓祖國強大起來,一顆彈中揮灑著科學家的鮮血。前28年的等待,後28年追尋。28年夫人的等待,等來鄧稼先回來了,可如今他是一位61歲白髮蒼蒼的老人,核輻射卻讓他患上了癌症晚期的病人。留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夫人多麼希望能像從前那樣好好相處,不久後鄧稼先走了,他臨走告訴後人,他死而無憾。
28年後夫人許鹿希到處追尋,問過了上百上千和鄧稼先同道的人,寫出了一本《鄧稼先傳》。
一次次的試驗中,試驗雖小,卻迎來了祖國建設的偉大的新時代,迎來我們追夢奮進的偉大民族復興。等待、追尋多麼簡單的詞兒,卻在夫人和鄧稼先之間變得如此困難,彌足珍貴。
如果沒有鄧稼先,就沒有我們現在。是他讓祖國更強大,是他讓世界認識了全新的中國。
我在耀瓷小鎮等你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706字釉呈失透狀,色白微泛青,恰似鴨蛋殼色澤,柴青白釉小壺,驚動了世界陶瓷界。
嘴角含笑,眼中含淚,這是我在看完《我在耀瓷小鎮等你》後久久停留的狀態。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愛情故事,表達出來的卻是工匠精神,我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堅守,一種心酸。他們的愛情故事不甜,甚至沒有好的結果,他們身處在古法技藝瀕臨失傳的時代,千年陶瓷,或許連我們自己都不記得,耀州窯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名窯,陶瓷燒造歷史長達1400年。
他們是90後,他們鑽研柴窯工藝我想是為了讓著千年陶瓷傳承下去。是的,傳承下去,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我們開啟國門,在這以和平和發展為潮流的世界下積極融入,我們接受好的西方文化,可我們也更不能忘記我們自己本身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這是作為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傳統文化所應該持有的態度。
封建的門第觀念我們要棄,以環境為代價的相關產業我們要棄,但如剪紙,陶瓷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想我們要取,在當下我們也常常看到外國的聖誕節,萬聖節等一些文化被我們接受,在當下,很多人都有著吉他,鋼琴很優雅的觀念,而我們傳統琵琶,二胡,長笛等很少有人去傳承。
我想,這部影片於我們00後,於90後是為了告訴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這是一種使命感,更是一種責任感。而我想它更大的意義是為了讓每一位觀眾在為康清和耿菲的愛情而感到悲傷之餘,也能感受到耀州瓷文化的豐富底蘊,看到面對時代變遷,不需要再遵守舊時代的窠臼,傳播的不僅僅是耀州文化,更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
就像影片最後耿菲在康清父親的幫助下,終於燒製成功柴青白釉小壺,驚動了世界陶瓷界一樣,我也始終堅信,中國文化也會有一天走出國門,驚動整個世界。
等著我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589字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等著我》,差不多看一期哭一期。
好喜歡帥氣的大哥哥舒東,主持的時候態度親切自然,和藹。就像是鄰家的大哥哥。一點架子都沒有,我們全家都直接崇拜了。美女七月,我開始並不熟悉,後來又特意查了一下她的資料,原名李七月。還有強大的尋人團,數也數不清的好心人,都為了一個個家庭的團聚,貢獻著自己應有的力量。感動著我們。
上一次看到哭著我們全家用了一團面巾紙的是:一個叔叔,因為大孩子被人販子偷走,盡全力全家到處尋找無果,他和妻子又連續生了2個女兒,孩子沒有生存下來,大個子叔叔哭得像個孩子一樣的絕望……我們全家跟著哭泣;叔叔沒有放棄,終於在24年後,在《等著我》節目組所有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找到了丟失多年的大兒子。當大門開啟的一剎那,叔叔已經不能站穩身子,和久別的兒子相擁著哭泣,我看到現場所有的人都落淚。
我曾多次發誓,我不再看這樣傷情的節目,每次看過之後,我的心情好就不能開朗,沉浸在悲傷和快樂複雜的交織之中,記得曾經看到一個男孩,在六歲的時候,因為媽媽的責打離家出走,終於在《等著我》這個節目找到了自己原來的家,可,可當男孩知道媽媽已經不在這個人世了,他的呆呆目光一直沒有離開大屏上媽媽的照片,雙腿一軟,……舒東哥哥的安撫……寫到這裡的時候,淚水還是控制不住的流下來。
好希望人販子不再有存在的空間,抓一個殺一個;舒東,七月,所有的好心人都能一生平安!
《等著我》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21字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的電視節目《等著我》,每期看完,我們全家必是淚水漣漣。
在舒東哥哥的主持下,在七月姐姐和善的安撫下,在所有的志願者的幫助下,幫助了破碎家庭的實現了團圓夢。
這一期的尋找人叫王志剛,一個帶著眼鏡一看就是有著淵博知識的人,他娓娓道來的家庭的不幸,媽媽有個北大的夢想,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北京大學,圓了媽媽的讀書夢,後來,當老大王志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吵架,離家到外地打工,一走就是10多年,是媽媽的大學夢讓兄妹幾人一直努力的來實現,當哥哥考上北大研究生時候,有一次想起了媽媽,他們兄妹幾人,幾次到深圳等地,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王志綱說:“找不到媽媽,他一生的愛都是不完整的……”當哥哥和妹妹把大門開啟,七月,一個人出現在大門,兄妹兩人不禁失聲痛哭。哥哥說:“媽媽您在哪裡,我們好希望有生之年能見到你,或者希望知道你到底過得好不好……”我們一家人都跟著落淚了,我緊緊的擁抱著媽媽,很怕我的媽媽也從我身邊消失。
最後,七月姐姐接著說:“這兄妹兩人來自重慶的落後的山村,他們讀書工作以後,定期的回到山村,把先進的知識帶回去,帶領父老鄉親們脫貧致富,讀書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擁有了知識一定會是生活越來越好。”
是啊,《等著我》這個節目圓了多少家庭的團圓夢,希望這個社會的人們家家團圓,幸福一生!
守株待兔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413字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今天看完《守株待兔》以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這部短片主要是講宋國一個農夫,他貪圖小便宜。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之後,便天天在樹底下等兔子,最終地裡的作物都枯死了,沒有了收成的故事。
在這部短片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農夫撿到兔子以後,便天天在樹底下等兔子的情節。看到這裡,我不禁哈哈大笑!原本他能撿到一隻兔子就已經非常幸運了,可他卻貪圖小便宜,居然一心一意的等兔子。像農夫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當中也經常可以見到。
我家附近有一個人,他偶然買中了一注彩票,中了2000元。從那天以後,他就天天研究彩票,還總說自己下次能中500萬!想當然,他沒有中到大獎,反而把之前中獎所得的錢以及他的儲蓄全部賠了進去。他不就像這個有故事中,企圖不勞而獲,最終一無所有!
這則影片讓我知道人不可以只想著不勞而獲,應當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勤勞汗水為自己爭取一片天空!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52字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52字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愛的魔法——《八十一枚金幣》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685字《八十一枚金幣》這部電影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我是帶著四個疑問來觀看的:這是一部尋寶片嗎?為什麼是八十一枚金幣,一枚兩枚不行嗎?誰擁有這八十一枚金幣?是不是因為主人公心地善良,老神仙就給了他金幣?我完全沒想到影片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約四、五歲的山村小女孩丫丫正坐在媽媽的身旁,聽媽媽講故事。但是第二天早晨,媽媽就出遠門打工了,丫丫一邊哭一邊追趕著汽車。我的鼻子一酸,想到如果是我,我一定抱住媽媽撒嬌,不讓媽媽走。但是這麼小的孩子經歷這種事,真的是很可憐!我卻在丫丫的眼睛裡看到了“堅定”兩個字。一個收廢品的老爺爺收購了丫丫的礦泉水瓶,給了丫丫五角錢的硬幣,告訴丫丫這是金幣,有了它,什麼願望都能實現。我終於知道“金幣”是什麼了。丫丫的奶奶告訴她,只要有八十一枚金幣,就能見到媽媽了。老爺爺和奶奶的話,給了丫丫極大的希望,她到處收集空瓶子。我偷偷算了一下,丫丫一共要收集四百零五個空瓶子,才能攢夠八十一枚金幣,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影片中的丫丫,真的令我敬佩!她誠實守信,樂於助人,而且還很膽大、執著。說她誠實,是因為她每次犯了錯誤都勇於承認;說她守信,是有一次老爺爺病了沒來收瓶子,她一直等到太陽落山;說她樂於助人,是一對來旅遊的哥哥姐姐迷了路,她幫他們帶路;說她膽大執著,是她一個人坐車跑到城裡去撿空瓶子,還不小心遺失了金幣;但是最後丫丫終於攢齊了八十一枚金幣,等來了媽媽,我感動得哭了……
原來這是一個留守兒童渴望父母之愛的故事,大人們的善意“謊言”做出的美好“魔法”,讓孩子生活得有希望,也得以願望成真。讓我們多多關心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感受愛的力量!
粵暉園南韻館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73字閱兵觀後感 篇11
國三作文 ,570字清晨,我走出陽臺,街上空無一人,只剩下殘枝敗葉。
一段交響曲在我耳旁迴盪著,首先出場的是習近平主席,他驕傲地登上了舞臺,向廣大士兵們招了招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全場還有肅靜一片,接下來是一些抗日時武器和一些老當益壯的抗日老兵。他們瘦弱的身體支撐著他們精神支柱,一定要把鬼子趕出中國!
抗日時的武器,也並非很舊:坦克,導彈,戰機……僅僅是這些,也讓我感覺到抗日時戰士們的英勇和科學家的努力奮鬥,他們真是為國作出不少貢獻啊!全場的莊嚴,士兵們犀利的目光,這也不過是冰山一角,隊伍的整齊,有力的步伐,這就是努力後的結果,令全場震驚!為中國人增添了色彩!
這就是中國人!
我的心情很激動,我也應該向在場所有流過淚的同志們學習。中國人是不會這麼懦弱的。他們在烈日下站著,神經總是要繃緊,總是不能掉隊,甚至有蟲子在他們臉上爬過也不能去拍走它,這就是中國人!
我記得有一位抗日老兵曾說過:“打鬼子的時候的我,儘管鞠躬盡瘁,也得奮勇地往前衝,我把我的生命都交給黨了。”
我又何曾沒立志過?但我試問,我做到了嗎?
我敬佩那些抗日老兵,他們衝鋒上陣,對死亡已無所畏懼,因為他的這一條老命已交給了黨,已經簽下了最後的契約,就是這種精神,才能打退鬼子。
我也要像抗日老兵一樣,視考試為戰場,視同學為鬼子,視成績為犧牲,以獲取長久的經驗,會更上一層樓!
這就是中國人!
《中國阿甘》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907字“就算身體不像個樣子,但要活的得像個樣子。”患腦癱的“中國阿甘”鄭心意說出的這句人生哲理,激勵了許許多多的殘疾人,也包括我這個身體健全的人。
自小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多病,家境窘迫,這些難以想象的困難遭遇,全部落在了鄭心意的頭上。但他從未說過放棄,也沒有請求別人幫助。觀看他的穿衣過程,我時時刻刻都感到無限的難過。一個很簡單的穿衣過程,在鄭心意那裡就像是一場與困難搏鬥的表演,讓人感到揪心。洗一件小衣服,鄭心意都會把滿院弄得到處是水,但他從不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有力使不上,即使自己滿臉都是汗……
比起鄭心意的生活,我們自稱過著的“悲慘生活”又算什麼呢?我們能握筆,我們能穿衣,我們能在寬敞的教室裡學習,我們能在網上漫遊……我們所有的“能”,在殘疾人幾乎都變成了“不能”。我們擁有的潛力比那些殘疾人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著學習的機會說這是一種“悲慘生活”呢?
觀看完《中國阿甘》,我試著握起自己的手,讓雙手緊貼在一起,一邊慢慢轉動著脖子,感受在骨節與骨節之間默契的配合,感受著我體記憶體在的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超越一切外在的力量。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的體內有一萬臺發動機,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會為你全部開啟”。我們健全的人不應該更有能力開啟自身的發動機嗎?我們比殘疾人的條件更加優越,為什麼不更加努力學習、工作呢?如果只有成為殘疾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這種代價是多麼的巨大啊!
回家的路上,耳邊回想起熟悉的《水手》,我哼著哼著,感慨萬千。是啊,“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現在正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時光,要抓住這個機會,努力拼搏,不要因為一時疲憊點,就放棄追求。努力拼搏、不放棄、不認輸、這才是人生的關鍵精神。想著想著,我不由得全身充滿了力量,加快了步伐,遠方突然升起的煙火,在我眼中像是為我祝賀,祝賀我又懂得了一個人生的真諦。
現在,我絕對不會因為作業多點就“鬼哭狼嚎,”不會因為不喜歡某一科的老師就到處“發瘋”。我要用“中國阿甘”的努力精神,用他的執著來鞭策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為,“我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
《青澀記憶》觀後感 篇13
觀後感 ,650字今天的陽光明媚,微風習習。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排著長龍般的隊伍,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流動影棚,觀看了電影《青澀記憶》。影片主要講述了四個正處在花季中的少年:家庭條件優越但父母經常吵架的高材生杜鵬、整日籠罩在父親暴力陰影下的林紹遠、與奶奶相依為命的陳志以及性格懦弱的許楓,他們曾經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棒球隊隊員,勇敢善良,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們在迷惘的青春期,由於種種家庭的原因,沒有和家長及時溝通,他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選擇了逃學,沉迷於網路。儘管胡老師非常努力地想和他們溝通,但是陰差陽錯,老師的工作每次都是徒勞的。他們選擇在遊戲中釋放自己,在虛擬的世界裡學會了撒謊、盜竊、殺人,並輕而易舉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最後他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杜鵬在良心的譴責下選擇了不歸路,陳志因貪戀遊戲出現幻覺得了妄想症,另外兩個則要在看守所裡度過青春……等他們從噩夢中醒來時,一切都晚了,等待他們的法律的嚴懲……
看著他們的種種不幸,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的家庭雖然不很富裕,但每天都充滿快樂;考試失誤了,父母會及時幫我分析原因,鼓勵我下次努力;我有煩惱的事情,也會及時向父母或老師傾訴,尋求他們的幫助,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願天下的家長,不要對自己的孩子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要多陪陪孩子說說話,架起彼此心靈溝通的橋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愛。願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哥哥大姐姐和即將踏上青春期的我們,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遵守法律,自立自強,讓我們一起來書寫我們以後值得驕傲的甘甜記憶吧!
《吉林好人和最美教師》觀後感 篇14
觀後感 ,811字看了“吉林好人和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滿滿的感動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最美教師”的感人事蹟讓我為之震撼,幾度是潸然淚下……
郭小英老師來自農安縣前崗鄉最偏遠的村小永德小學。從農安縣城到前崗鄉,再到永德小學,先要乘坐40多分鐘的公交車,再騎電動自行車顛簸12裡的土路。1999年的秋天,剛畢業的郭曉英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對工作充滿激情,她教的這個班,有父親亡故的、有母親瘋的、有打架不管不顧的、有偷偷拿家裡錢花的……面對鄉親們教育觀念的落後、面對孩子基礎知識的薄弱,她急切的想改變這一切。她總是找機會走進家長,和他們促膝談心,常常深入學生中間,做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閒暇時就搬個凳子,坐在村頭的老樹下輔導孩子們做功課;秋天農忙的時候,她乾脆就把幾個沒人照顧的孩子帶回家裡,給他們吃玉米土豆,陪他們玩耍。2005年初郭曉英結婚到外地,距離學校70多里路。丈夫瞞著她給他調轉了工作關係,家長給她打電話說:“別走了,郭老師,如果你走了,孩子們就遭罪了!”最終,她決定繼續留在這裡。17年時間,在她所教的歷屆學生中,有考入大學的,有去當兵的……學生進步,家長認可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榮譽。
今年50歲的崔正梅,1992年退休後經營一家飯店,漸漸有了一定積蓄。1996年3月,通化市乙道江區勞動局為安置特困戶和下崗職工,創辦綜合服務大隊。但經營不善,開辦幾個月就欠職工工資千萬多元。此時,崔正梅想;“我這個人能張羅,懂些經營之道,把他們組織起來,掙點生活費總還是可以的。”於是她挑起了經理這份重擔。因為客戶經常拖欠服務費,她就拿自己的存款來墊付職工的工資。1998年5月的一天,她把最後的5萬元拿到銀行抵押貸款給職工工資。崔正梅每年都要堅持兩次訪貧扶困,挑選家庭困難得職工給予救濟。
活著,就是要體現自己的價值;鄉村教師們的堅守,照亮了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之路。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吉林好人,最美教師》觀後感 篇15
觀後感 ,1189字“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這個涼爽的秋天,我們迎來了第32個教師節。在這個節日裡,我看了《吉林好人,最美教師》這個節目,使我感受頗多。其中記得最深的,便是那些最使人感動的老師。
當一首《老師深惜的守候》唱出時,也就告訴我們節目開始了。第一位老師是農安縣的郭曉英老師,她1999年畢業,在一個地方工作17年,兢兢業業為家鄉教育付出著。曾經有一個機會能調離那個山區,可是,當孩子們跟李老師說:“你走了,我們怎麼辦。”她的心軟了,最終留了下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自己每天坐車往返,而且還把兒子帶到學校,讓兒子也同樣吃苦。我清楚記得她的頒獎詞“14年裡,你只做一件事,把愛栽進村娃的心裡。但卻是中國農村教育的血脈中激情奔湧的最澎湃的力量。”您兌現了承諾,不忘初心,也承諾了一生。就在這裡,守護在這裡……”
如果說這位老師讓我懂得了堅持,那麼樑淑華老師則讓我們懂得了在困難中尋找希望。樑淑華老師2001年丈夫離世。這對於她來說是個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她卻依舊堅持教學。帶領學生5年4次搬家。這位年紀半百的老師說道:“困難隨處有,心中有太陽,人生沒有陰雨天!”寒雪掩埋了青春,但山裡娃始終會歸還您綠色的希望!
這些位老師中唯一一位教學方式獨特的男老師就是降偉巖。他曾經在四川教學。回憶起他的教學生涯,他說:“難得經歷,懂得珍惜。”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個人的個性,保護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快樂學習下去。正如主持人所說“古老的阿拉伯數字,在你的課堂上有著神奇的魔力,跨越六千里山河,你的數學魔法脈動著川娃小小的夢想,點亮了巴山蜀水人家的希望。如你這般,春去春回的接力中,許多奔走廣袤鄉間的支教天使,加起來,便是這個時代最美的身影!”這代表了我們的心聲。
在這群教師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劉雪蓮劉老師。她為特殊孩子教學,是特殊孩子的好媽媽。她辦了一個康復中心,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沒有工作的特殊孩子讓她著了急。2014年,劉老師教他們學習手工製作、動畫製作?最終取得了成功。雙崗教學,跨越交流障礙,無形的特殊講臺,獻出人間最溫暖特別的愛。一腔熱情,寒暑不綴細,教誨二十載,追求映亮天數學習心。情似暖陽,催得寒冬綠意生,愛如春風,讓折翼天使也翱翔!這位老師讓我們懂得了無私的愛和寬廣的胸懷。
最後一個頒獎的是最佳團隊—武龍中學,雖然資金不足,人才短缺,教師反對,但是卻沒能阻擋武龍中學前進的步伐,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條農村本土化的數學校園建設之路。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差距在一步步縮小?
義無反顧,因責任在肩,敢做先鋒,壯志薄雲天。傾盡心血,播灑資訊化的種子,戰勝困難,紮下振興教育的信念。因為他心裡有信念,因為心中有愛,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歲月常在,文化長青,但願所有孩子都開心,像老師一樣無私奉獻,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讓我們一往直前,讓夢想長趨盼望的明天!
愛國影視徵文——《綻放》觀後感 篇16
愛國影視徵文 ,1128字不情願背棄了的光芒
假如你無法看見花開花落,你是否還會期待生命的綻放。
假如你無法聽見鳥叫蛙鳴,你是否還會渴望人生的美景。
假如你無法走過自己想要到的地方,你是否還會憧憬遠方的夢想。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會,即使是上帝忘了給他們翅膀,即使是他們的人生沒有像多數人一樣,但他們就像折翼的天使用本能的堅強,讓夢想執著的綻放!他們似乎天生就有震撼生命的力量。
《綻放》讓我感受了生命的力量,這部電影主人公的本色出演,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唯美地詮釋了生命。我被他們的精彩吸引,走進電影的世界,走進他們的世界。他們是一群殘疾人,沒有像我們一樣可以觀看世界的眼睛,沒有像我們一樣表達言語的嘴巴,沒有像我們一樣活蹦亂跳的雙腿,但是他們仍用天生的本能與命運的玩弄抗爭。主人公明月用鋼琴演奏著他的美麗人生,還有曾輝煌一時的大凱把內心深處的聲音唱給每個人聽。聾啞女喬吟也努力地為生命添上久久不散的花香,還有用一條腿跳出華麗舞步的舞者等等。看著他們的故事,欣賞那從心靈流出的藝術,我震撼著,感動著。即使我在他們的故事裡流著淚,我也因看見精彩的演繹而感到幸運,他們的夢想演繹就像一朵朵不會枯敗零飛的花無聲完美的綻放!在這個殘疾人藝術團裡每個人看似是社會上比較特殊的人,但就是那麼一群特殊的人努力著、奮鬥著、期待著自己變得不特殊。總而言之,他們一直開著夢想的天窗、永不言敗地飛翔。但也少不了一個人的幫助,她就是藝術團的團長。在那裡,她不像一個團長,卻更像一位媽媽,一個對明月他們關懷倍至、不辭勞苦的媽媽。如果每個人生命中總需要一個指引方向的人,我想,團長就是那個在迷茫路口漫漫黑夜為他們送上一盞燈的天使。或許那已成為她的一種本能,不論外人怎麼看,她投去的目光永遠是溫暖是鼓勵!我心中又多了一些感動,同時也多了些自責,不禁想起多少次身旁經過盲人、聾啞人,我何時上前扶一把或投去一個簡單的微笑呢?我心中大概最多的感觸就是可憐他們吧!
同樣出生這個年代,同樣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同樣懷揣著夢想,同樣有著一技之長,他們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亮,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人不過是淡然的活著,讓生命徒顯蒼涼。他們無法說話,卻用心靈講述著人生,他們無法看見光明,卻用行動讓生命絢彩奪目,他們無法行走,卻用執著驕傲走在人生路上,他們無法伸展雙臂,卻用堅強描繪著人生最美的樂章!偶然在一本書上看見這麼一句話: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我們可以想象黑夜裡他們留下了多少淚滴,但他們從未放棄,從未逃避,從未退縮,他們的夢想天空格外藍,那份藍是那麼耀眼、那麼美好,美得讓人心碎,美得讓人心痛!
他們不情願背棄了夢想的光芒,而我們呢?生命是個舞臺,不用排練,盡情表演,讓勇敢執著的花完美綻放!
《夜襲》觀後感 篇17
觀後感 ,816字這是一部讓所有中國人熱血沸騰的電影,講訴八路軍129師769團的戰士英勇抗戰“端機窩”的故事。
每一天,戰士們正在英勇抗戰時,頭頂的轟炸機呼嘯而過,然後丟下想雨絲一樣密集的炸彈。每天都有很多戰士就這樣受傷了、犧牲了。顛簸不堪,九曲迴腸的山路,像一條臥龍盤在神州大地上為八路軍戰士墊腳,長長的隊伍走在上面,雖然凹凸不平,幽闢難行,履步維艱,但他們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因為他們是不怕風雨,不怕困難,不怕的八路軍戰士,有他們“不滅鬼子死不瞑目”的鬥志。敵軍的飛機跟蒼蠅似的,走到哪兒翁翁跟到哪兒,並且時不時的投下一顆炸彈,他們卻沉著,冷靜的面對。
有人提議炸掉鬼子的飛機場,便制定了一個夜襲飛機場的計劃。陳團長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夜幕降臨,陳團長呆著戰士們到了陽明堡機場,三營營長趙大刀,帶著幾個戰士剪斷了鐵絲網,衝了進去殺死好幾個哨兵,團長突然吶喊一聲:“衝啊!”769團全兵衝了上去,一個個勇敢地爬上飛機,因為機艙裡有飛行員,於是,戰士們和飛行員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把敵人殺得橫屍遍地,最後,手榴彈蓋一擰,向飛機肚子裡扔去,縱身一跳,飛機“轟”地一聲炸響,手榴彈一下把飛機炸散。後來,日軍裝甲車來保護飛機,但抵擋不住我們堅強不屈的戰士,他們用油桶炸燬了好幾輛裝甲車。三營營長趙大刀已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仍寧死不屈,擰開一串手榴彈的蓋子,背在自己身上,向日軍主機撲去,最後,主機被手榴彈炸燬,趙大刀也與它同歸於盡。到第二天凌晨,激戰才結束。
我軍給敵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有30位展示壯烈犧牲。
這是一次勝利,是一次偉大的奇蹟,在武器裝備和技術都不如敵方,但卻取得的巨大的勝利,因為戰士們有崇高的、偉大的理想和剛毅堅定的信念。讓他們擁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
在電影即將結束時,陳團長回憶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親兄弟們,回憶起和死去的戰士們一起在戰場上拼搏,回憶起曾經與他們度過的一切。但他們在這次夜襲中失去了生命,陳團長發誓一定要打跑日本。
《BBC:鍛鍊的真相》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643字常言道:“健康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了健康,每一天的生活一定缺少某種趣味。事實上,健康是我們進行一切日常活動的基礎。據肥胖資料統計,肥胖症狀正越來越低齡化和擴大化,這意味著更多的年輕人甚至是兒童陷入肥胖的困境當中。越來越多的現代人處於不健康的肥胖狀態中,以至於社會出現一股健身與節食的減肥狂潮。但是,有些人通過鍛鍊重新獲得並保持健康的體態,同時有人卻在減肥與反彈的惡性迴圈中手足無措。如何才能讓鍛鍊起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鍛鍊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BBC:鍛鍊的真相》記錄了一名追求健康的實驗者在相關研究教授以及健康專家的指導下,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親身實踐,逐步為我們還原鍛鍊的真相。在瞭解鍛鍊的真相之前,紀錄片先讓我們看到在鍛鍊時我們的身體機能是如何運作的,有趣的是,當我們鍛鍊到一定時間段,我們的心理是如何改變的。包括在剛剛開始流汗疲憊時,我們的大腦會發出停止的訊號,以至於我們常常沒達到足以燃燒一天脂肪的運動量時,我們就停止了運動。所以在我們運動時,堅持達到目標就是減肥的真理。
還有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道理是,久坐不利於健康。這就是真相,真相就是那麼簡單,而我們卻常常忽視並遺忘它。實驗者穿上用來測試一天運動狀態的衣服,24小時後電腦得出他的運動折線資料。折線圖表明他日常只要走動,身體燃脂就會進行的很順利,但如果是他在辦公室坐上幾個小時,體內的脂肪就會自動囤積,長期如此就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要知道,真正的肥胖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身體肥胖,更是內臟器官被逐漸累積的脂肪的重重包圍。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636字電影開頭講尼克對紐約的人和事物,所有一切東西都感到厭惡,但是隻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尼克會所有一切產生厭煩情緒?蓋茨比是誰?是尼克的朋友嗎,蓋茨比為什麼是了不起的?
電影的背景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經濟騰達的美國,金融業進入史無前例的泡沫時代。紐約喧鬧浮華,人人瘋狂追求物質享樂的年代,來自耶魯的尼克深受影響,並棄文從金融,加入這迷人眼的繁華中去。同時尼克見證了主人公蓋茨比和所深愛的女神黛西的關係發展。
愛情比不上物質,黛西只是個深受傳統貴族教育影響的普通富家女。蓋茨比只是她寂寞的婚姻生活中的一個浪漫調劑品。黛西也許曾經或現在愛著蓋茨比,但她天生懦弱只能依附男人,蓋茨比最終被辜負而成為她生命中的過客。
蓋茨比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女人而斷送了自己的命,他選擇追求所謂上流社會的認可和表面上的功成名就這條錯誤的道路。一切名利都是虛幻如煙雲,蓋茨比的了不起,在於他身在繁華靡麗之中環抱著一顆純真的心,相信純真的愛,至始至終。即使他的愛情是以悲劇收場,即使他被槍殺倒下泳池的那一刻,仍然期盼電話是心愛的黛西打來答應和他一起私奔。蓋茨比這個經典人物,代表著那一年代不斷奮鬥、積極向上流社會往上爬的窮苦年輕人縮影,而女神黛西代表著這些窮人群體所渴望的畢生追求,代表著只要你夠勇氣,夠努力就能實現一切的美國夢思想。
就像影片開頭的那句話:“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in people。”努力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任何時候都要環抱希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觀後感 篇20
觀後感 ,1064字在寫這篇影評之前,我看了一下豆瓣上的評論,一片罵聲蓋過了僅有的幾句讚美。於是默默關上了網頁,決定還是堅持自己內心的感受。
期待已久,終將上映。原本只想單純的看個電影,可巧的是二十九號這一天發生了很多事,讓原本平靜的內心變得波瀾起伏,不過還好,也並沒有跟這個影片路過。所以後來你會發現,所有的情緒真的只是在事情發生的那一刻會隨之起伏,隨即便回平靜,因為有更值得期待的事情。其實生活不就是這樣,一半明媚,一半憂傷,只要你有所期待,有所向往,並且不放棄的往前走,終會與更美好的自己相遇,也終會遇見所有你期待的美好,正如影片中有一句臺詞:“一個人終將會擁有另一個人,對你點點頭,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
影片講述了三對性格迥異的男女的愛情故事,不同的經歷,不一樣結局,自然也帶給人不一樣感受。么雞是一個膽怯孤獨的姑娘,在生活最絕望的時候她愛上了電臺主持陳末的聲音,後來發現他就是之前在塗鴉牆上給了小女孩一把傘的那個男生,於是通過努力,她考上了電臺的實習生,“想要離他更近一點兒”。也許一切緣分真的早已註定,那時候陳末剛因與女友分手而處於低谷,幾經波折,他也最終發現了一直就在他身邊的感動。同是大學情侶,原以為豬頭跟燕子能夠走到最後,可不顧一切的付出終會使人疲倦,在愛之外更需要的是瞭解。在一起八年,豬頭在燕子回國這天準備了求婚,卻跟眾人敬完酒後被通知了分手。燕子坐上車回機場的時候,豬頭一直在車後追著跑,邊跑邊哭,邊哭邊跑,像一個只是丟了糖的孩子,又像,失去了全世界那樣。眼淚不自覺就留下來,在他最後跪倒那一瞬間真的是整個人都被觸動到。雖也會替他不甘,但事實如此,如果你把一個人當成了全世界,那麼你終將會失去她。感情從來都該是平等的,即便再愛一個人,你也不能沒有了自己。作為顏值擔當的楊洋,在影片中卻飾演了一個扮醜的角色—茅十八,每天在他哥陳末家裡混吃混住,一心想著開發自己的軟體,也因此惹出的許多麻煩,成功的引起了女片警荔枝的注意,最終兩人擦出了火花,原本可以這樣相守到老,可導演可能覺得悲情的故事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能夠讓人印象深刻,茅十八最終在一次拯救荔枝的時候被歹徒捅傷,不治身亡。然後荔枝抱著他的發明哭了好久,還好,她能夠從中走出來,也不枉費曾經轟轟烈烈。
有喜有悲,有笑有淚。雖然與原著出入很大,但是所有的故事情節,包括演員的顏值演技,以及畫面感帶給我的震撼使我印象深刻,不像單純的給電影定義它的好壞,但我覺得,只要電影有觸動到你,在某個地方能引起共鳴,那這就是成功的。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讓我留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