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的經典相關作文20篇
飄香的經典 篇1
國一作文 ,871字經典,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是那樣的光彩絢麗;她更如一根陳年的沉香,散發著彌久不散的幽香,令人陶醉其中。
朝陽,總是那樣柔和,溫柔地喚醒沉睡的大地。
曾記得,兒時,媽媽給我買來了《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當我能清晰地大聲地背誦這些句子時,我的心被興奮和激動填得滿滿的。當聽著媽媽給我解釋句子的意思時,我總會似懂非懂地點著小腦袋,因為我羨慕那些揹著書包去上學的哥哥姐姐們。
時光在我身邊流淌,但《三字經》卻是愈加深刻地烙在我的心上。我彷彿在沉睡中逐漸清醒了起來,讓年少懵懂的我逐漸醒悟了起來。真善美的元素也慢慢地向我的心靈滲透。
就這樣,我敲開了知識的大門。在這經典的世界裡,我聞到了那溫馨而又淡淡的書香。
懷著心中的不捨,我告別了幼年,成了翩翩少年。
一路起來,迎接我的有膾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還有那儒雅大氣的《論語》《孟子》《禮記》……在經典這座知識大山上,我沿著階梯,一步一個腳印,向上前行。
曾記得“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給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美麗如畫的春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眼前總會出現恢巨集壯麗的瀑布,讓我身臨其境,讓我心靈震撼。飛瀉而下的“銀河”在詩人李白的心裡是那樣的雄偉壯觀,令人為之讚歎!這不正是大自然那美麗的風姿嗎?
更記得“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句句經典,陣陣清香,瀰漫心頭,愈沉愈香。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一路經典,一生受益。
面對經典,猶如面對大海。失望痛苦時,拾起海邊的一個貝殼,看那海浪的時起時落,一切都會平靜、坦然;成功喜悅時,看那日出日落,聽那雲聚雲散,一切都是美好、自然。
閱讀經典,猶如行走山間。儘管山路崎嶇,但一路花香,一路芬芳;儘管前行艱辛,但一路風景,一路收穫。
經典,在時間的長河中,日夜流淌;經典,在人生的路途上,日夜相伴。飄香的經典,因為有你,青春更加美麗。飄香的經典,感謝有你,人生更加精彩!
經典中的經典——讀《水滸傳》有感 篇2
讀後感 ,439字暑假裡,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北宋末年宣和年間爆發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規模雖然不大,但一度聲勢很盛,後來卻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最終宋江等人又被殺害了。
《水滸傳》是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書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中至少有70位以上是形象鮮明,令人久久不忘卻的。此外還有一批非常生動的人物,如高衙內,王婆,潘金蓮,何九樹,牛二,黃文炳等等。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每個人都有一個能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質特點的綽號,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宋江是梁山上主要領導人,晁蓋死後一直坐第一把交椅。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仗義疏財,廣交江湖好漢,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而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出的旗號是替天行道。
讀了這部小說之後,我感覺寫的太精彩了,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讀了之後回味無窮,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
槐花飄香的日子 篇3
國二作文 ,974字小時候,姥姥家的院子裡有棵老槐樹,那棵老槐樹記載了我的童年。童年那飄蕩著槐花香的日子,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粗壯的樹幹,青翠欲滴的枝芽,還有那隨著風吹時淡時濃的槐花香,是我幼時的全部歡樂記憶。當然,這些都有著姥姥的陪伴。
我幼時最喜歡做的一件事便是在濃密的槐樹葉的遮擋下,感受著那時隱時現的斑駁陽光打在身上的陣陣暖意,聞著那淡淡的卻分外舒心的槐花香,在姥姥的溫馨的臂彎中,聽著姥姥輕輕的歌聲,漸漸進入夢鄉。
一覺醒來時,多半已到了傍晚,每每一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那小小的,白白的槐花,彷彿被炙熱絢爛的夕陽感染了一般,一掃往日的安然恬靜,奮力的綻放著那顫顫的花瓣,散發著那沁人心脾的香氣,帶給我心靈的震撼與昇華,即使那時我很小,卻也著實被驚豔倒了。
我總會在睡意褪盡之後大聲呼叫“姥姥!姥姥!快過來!”,因為我這一天最重要的時刻到了—採摘槐花。
說是興奮,可這並不代表採摘槐花是極其有趣的,畢竟我那時還小,槐樹太高,梯子幾乎垂直於地面,姥姥無論如何也不會讓我去嘗試的,我所做的,便是在姥姥用棍子打槐花時,在樹下轉幾個圈,享受一下槐花雨的樂趣。
其實槐花雨的時間並不長,因為我在春季幾乎每天都要品嚐槐花製品,所以要省著為以後用。雖然時間不長,但槐花雨是絕對的美。現如今我仍記得:在風中揚揚灑灑的槐花,夾雜著幾片濃綠的樹葉,和煦的陽光撒下來,泛著點點淡金色,估計哪個唐代大詩人見了此景都會忍不住為之動容吧。
彎下腰,把槐花一朵一朵地撿入筐中,輕吹花瓣上的星點兒塵土,也會捲起幾朵不完整的花,又是一陣香氣在空中瀰漫開來。
“走啦,回家吃飯了!”,姥姥總是在我沉醉於槐花香中之時把我拉回現實,我也不得不回到飯桌前扒拉著米粒,可心思全在飯後的甜食—槐花糕、槐花餅、槐花糖上。當然,還有幾壇槐花酒,只是我未曾嘗過,至今還不知曉它的醇香。
一天過得很快,我躺在床上,聞著白天身上沾染的槐花香,看著月光下那美麗柔和的槐花,慢慢入睡……
後來,房子要搬遷,我親眼看著老槐樹在我面前轟然倒下,我趴在姥姥懷裡哭了好久,恍然間,腦海裡再次浮現出我在槐樹下,槐花香中歡樂的樣子……
如今回到那裡,早已物不是,人亦非,再也沒有那參天的老槐樹和淡淡的槐花香,也沒有了我那一去不復還的童年。可是童年的槐花香卻久久縈繞在我心頭,最近夢中,我似乎還聞到了那槐花香……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4字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無疑便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那還是幾年前的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一眼看到了那本封面酷酷的《三國演義》,就對它愛不釋手,歡歡喜喜地捧回了家。
我由最初的被圖畫吸引逐漸轉變成被書中那一個個蕩氣迴腸、曲折離奇的故事所折服。就這樣,我和《三國演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有閒暇時間就沉浸在書中,體味故事中為人處事的道理和用兵打仗的策略,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裡面的人物,我最喜歡的就是關雲長了,他英姿颯爽,威猛神勇,多有男子漢氣概啊!最讓我著迷的故事那就應該是“空城計”了,正是因為這個計謀能夠使司馬懿的20萬大軍全線撤退,真的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不僅僅是故事情節,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在戰場上要做到粗中有細,小不忍則亂大謀;在生活中,對待家人和朋友要以誠相待,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只有這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這本書就成為了我的最愛,每天伴隨著我,教育著我,指引著我的成長!
現在我國的四大名著我已看過多遍了,在書的這片海洋裡我吸取了太多的養分,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家裡的“百科全書”,感謝我擁有了書這一好夥伴,更感謝《三國演義》,是它教會了我太多做人的道理。
我愛我的書,我更愛《三國演義》!
我最喜歡的經典名著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5字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部經典名著,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愛不釋手的還是《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採取日記體形式,以純樸的兒童語言,生動的描述了一個19世紀義大利一個外省城鎮三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課堂內外,記錄了一個少年道德情感的成長過程,共計一百多篇。這一百多篇日記,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敘述了國家民族之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表達了高尚純真的人性之愛,使我十分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被文中的朋友之間的友誼深深的打動了,於是,在班裡我便常常像文中的安利柯那樣在班裡播著一點一滴的小愛,如:同學之間有了困難主動幫助他們,同學之間有了矛盾,我主動去幫助他們化解矛盾。剛開始,我做的還不好,時常會起到火上添油的效果,不過我幹得越來越好了。有一次,有些人叫好友孟慶旭的外號,孟慶旭十分氣憤,我發現後,便連忙寫紙條安慰他,不讓他放在心上,又勸說那些人不要叫同學外號,於是就沒有人再叫他外號了,他對我更加友好了,同學們也漸漸支援我,因此,我就更喜歡《愛的教育》這本書了。
我認為愛並不表現在緊急關頭,更多則表現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上,《愛的教育》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愛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她包含了尊敬、溫柔、無私等一切美好的品質。我們每人都要用愛對待他人。如果我們每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永遠的經典,永遠的朋友——我和母親共讀《紅樓夢》 篇6
讀後感 ,1131字兩本沉甸甸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紅樓夢》擺在面前,我與媽媽相視而笑:這個寒假我們母女要一塊兒看《紅樓夢》。
對我而言,《紅樓夢》是文學顛峰之作,雖斷斷續續地看過幾段電視劇,平日也多提及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但對於原著,卻至今未完整地讀過。總以為大家之作高不可測,平平小輩不能徹悟其意,因此不願細細地通讀。媽媽“聊發少年狂”的理由很新奇,她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對《紅樓夢》瞭解很多,頓生羨慕之意,於是決定和我一起看《紅樓夢》。
經典果然不凡,兩本手捧在手裡,明顯的沉重感,我有些擔心:“咱能看完嗎?”媽媽笑了:“咱們慢慢看。”於是我們就向《紅樓夢》“開戰”了。
最初我們的勁頭兒都很足,一有空兒就捧著看,因此每天都能看好幾回。記得老師說過這本書的前5回,對於理解整部書很重要,應當作重點來看,我也提醒了媽媽,於是我們在前5回上,花了較長的一段間。隨著春季的臨近,家裡越來越忙,讀書的時間被擠的少之又少,而且與看電視、玩遊戲、找同學玩這樣豐富的假日活動相比,安靜地看書似乎成了最不可理喻的事,在娛樂大潮的衝擊下,我們的讀書活動漸漸被荒置了,有時一天也看不了一頁內容。
有一晚,我拖著玩了一天的疲憊的身子準備睡覺,忽然瞥見了桌子上的《紅樓夢》。這本幾天前我還痴迷其中的書如今安靜地躺在那裡,與這節目的歡樂與躁動格格不入。我靜靜地拿起它,同樣的厚實;翻開幾頁,熟悉的內容:它一直都沒變!我忽然明白:這喧囂的世界,節日在變,歡樂在變,但一本書不會變,它內在的文化知識是長盛不衰的。一本書可以享受追捧,也可以容忍冷漠,無論你何時想讀,它都可以安靜地做你的朋友,最冷靜的朋友。
第二天,我對媽媽說:“我們繼續看《紅樓夢》吧。”媽媽笑了:“這些天咱們都把這事忘了。”於是閒暇時分,我們母女又捧起了《紅樓夢》。
兩代人同讀一本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悟。黛玉的孤高冷傲,寶玉的頑劣多情,寶釵的精於世故,當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母女間也有了新的交流話題。我喜歡寶黛之間的純真愛情,認為薛寶釵是這份美好愛情的“第三者”,而媽媽則以她更成熟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愛情,她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都不夠成熟穩重,黛玉的性格過於孤傲,即使沒有薛寶釵插足,寶黛也不一定有結果。可能這就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同認識吧。
可是我們也有相同的觀點,比如在看待賈政教育寶玉的問題上,我們都不反對這樣的教育模式,都以為這樣的教育完全沒有尊重孩子,一味地責罰、辱罵只會導致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不覺間假期就要結束了,雖然沒有讀完《紅樓夢》,但這次讀書的最大收穫並不是對《紅樓夢》有多麼透徹的理解,而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多變的時代中,一本書是你永恆的朋友。
我的經典啟蒙老師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83字我有一位可敬又可親的好老師,她高高的個子,一頭漂亮的捲髮,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嵌在她那白白的臉頰上,可好看了!這就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汪老師。
汪老師不僅語文課講的生動有趣、繪聲繪色,就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這本雖然積累了內涵十分豐富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和文化,但對於我們來說卻非常難讀難懂的書都剖析的很有意思。汪老師可以說是我學習經典作品的啟蒙老師。正是因為汪老師,我第一次接觸了《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文化啟蒙經典,《論語》、《老子》等先哲經典和廣為傳誦的古代詩文以及《劉鄧大軍南征記》、《毛主席指導的十一個戰役》等記錄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革命詩文。是她,讓我們愛上了誦讀經典。
記得剛開始接觸時,為了讓我們從心裡面愛上中華經典作品,汪老師煞費苦心,蒐集了很多相關的故事和圖片,然後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我們自讀、自說、自評,有時還會配上表演,一下子就把我們吸引住了。對於經典中難懂的詞句,汪老師總是用最簡單,最形象的語言來解釋。為了讓我們記住經典名篇,汪老師和我們一起背,一起學,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潛移默化中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父母是我最早的啟蒙老師,汪老師則是我的經典啟蒙老師,是她讓我懂得了“天下為公”的理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準則。我愛我的經典啟蒙老師—汪老師。
飄香的校園風 篇8
高二作文 ,678字清風洋溢,墨汁飄香,我們嶄新的校園在用心呵護一個美麗的夢。
—題記
帶著對知識一片深情的嚮往,我像一顆種子,投入實驗中學的土壤中。,學校用純正的風氣帶領我們向著“我要努力,振興中華”的方向紮根生長。
校風
我們的教學樓裡沒有很先進的裝置,可我們有刷的潔白無瑕的牆壁,擦的晶瑩的地板以及整整齊齊的黑板字。青青嫩嫩的草地,探出一朵黃黃的小花,偷偷滴窺視著校園的一切……
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在國旗下宣佈:“忠於祖國,服務祖國”;我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校園每一個角落的整潔;我們用激情的青春,奮戰高考,共創輝煌。
教風
“言傳身教,善誘精導”。這是學校老師們執教的宗旨。他們不辭辛苦地挑燈備課,只為了給我們展現更精彩的40分鐘;他們費盡心思,只為了幫我們找出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他們無私奉獻,只為了把自身的知識一點一滴轉化成我們的糧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教師的精神,也是我們最淳樸無私的教風。
學風
一盞燈,一本書,一陣陣的晨風,我們用朗朗的讀書聲迎候旭日的東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在學習中,找到了自身所需的樂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我們用一顆好學的心,感受校園裡的每一寸土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用三年的辛勤在這裡默默耕耘,汗水灌溉著實中的土地。我們在這裡努力,在這裡奮鬥,堅持著“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精神,只為對得起那課桌上用父母的血汗錢換來的一摞摞資料,對得起自己的夢想,對得起自己在國旗下的吶喊宣言……
純正校風,無私教風,辛勤學風。願明年六月喜摘勝果。
桂花飄香的時節 篇9
國二作文 ,766字九月的大街小巷到處溢滿了桂花的清香。秋風中,漫步在婆娑的植樹從中,往事不禁隨著陣陣花香在腦海浮現。記得那年去外婆家,也是桂花飄香的時節。
那天,晚飯是外公做的,煮了一大鍋大家都愛吃的餃子。吃飯時,媽媽特意將外婆的碗裝得滿滿的,並不時地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她。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只認外公,或許她認為這一生只有外公才是可以依靠的人。也許因為外婆覺得我較面生,她不吃飯,瞪著眼睛時時刻刻監視著我,嘴裡嘟嘟嚷嚷地說:“餃子都讓她吃了。”外公只好騙她說,這個人是警察,她會抓人的。外婆顯然怕了,低著頭不時用眼睛瞟我。我不忍心嚇她,就說:“您放心吧!我不抓您,我吃飽了飯就走。”外婆卻撅著嘴,小聲嘟噥著。
正吃著飯,一個鄰居有事過來找外公。外公叮囑了外婆幾句話,出去了。媽媽又進廚房端了幾盤餃子出來。餃子剛放到桌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情景:外婆一面緊張地偷看著我的臉色,一面飛快地伸手將一個餃子拿過來塞進衣兜裡。我看她時,她就不拿了,還很不自在地朝我笑。媽媽捅捅我:“你們繼續說你們的話,看著她幹什麼?”我於是假裝什麼也沒看見,繼續和親戚聊天。外婆見我不看她了,趕緊又塞一個。這樣停停塞塞,塞塞停停,直到拿光了一盤餃子,外婆才如釋重負地噓了一口氣。
外公終於回來了。一見到外公,外婆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走到外公跟前,揹著我們輕輕拉外公的衣角,暗示外公到一邊兒去說話。我們都悄悄注視著外婆,不知她要幹什麼。只見她把手伸進衣兜,掏出一把東西塞進外公手裡,小聲而神祕地說:“快吃,你快吃,要不然都讓警察吃了。”外公捧著那些“皮開肚綻”的餃子,
兩行眼淚無聲地滑落了下來。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愛。雖然病魔奪走了外婆的一切—健康,思想,甚至殘忍地讓她感受不到親情;然而她的記憶中,始終有一縷真情留給她生命中至愛的人。
桂花飄香,愛更香啊!
致那些我們讀過的經典 篇10
國二作文 ,751字《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繼而五千年之間,美德源遠流長。從李杜到三蘇,從竹林七賢到初唐四傑,從先秦諸子到獨尊儒術,從“明月出天山”,到“日滿門前路”……逝者如斯,中國的文化思想在時代浩蕩中幸運地縛在文書上,經由歷代洗禮,形成國學,不斷傳承。
國學在哪裡?老聃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只有一個,個性的文化卻好像有無數個。從膠州灣趕到太行山,沿途就有不下三種彼此不懂的方言。但語句間共同的感受就是滲透到了各個層次的國學。經典在哪裡?西方家庭家中往往能找到一本《聖經》,在東家庭或許就是《論語》。古代私塾的必修,現在依舊耳熟能詳。陸九淵和朱熹年代的白鹿洞書院,現在依舊熠熠生輝;千年之前的仁義禮智信,現在依舊有指導作用。
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個才人的功力能採擷下多少精妙?柳永不言,只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從此落榜何懼?才子詞人要淺斟低唱。或許你不瞭解李太白,但你一定曾聽聞“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或許你不瞭解王少伯,但你一定能成誦“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知道晏叔原,看見中秋月圓也能感慨“當時明月在”,學子瞻“但願人長久”;秋聲悽切,呼號奮發,不覺追憶秋夜讀書、聞聲成賦的歐陽子……國學精華口口相傳,早已融匯在語言深處,成為民族的共識。正如我們望到渡頭落日,不禁興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古人的經典歷經了時代的檢驗,奠定我們文化的基礎。今人誦讀經典,就像解釋儒家“修齊治平”的道理—“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品評經典之味,恰似顏回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
時維九月,驟風吹白雲,何不效仿古人“風簷展書讀”,看古道照顏色;何不仿張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