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蘆葦相關作文20篇

風中的蘆葦觸動了我的心靈 篇1

國二作文 ,750字

競賽成績出來了,我滿懷希望的走向公佈欄,仔細地尋找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一遍復一遍,沒有,上面沒有我的名字!想到自己兩個月的努力付諸東流了,我的心情猶如暴風雨來臨,久久不能平息。

放學了,我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要一想起那慘敗的結果,心就像遭到了芒刺,痛苦地跳動,思緒像觸了電,麻木地翻轉。

腳步彷徨間,淚早已落下……

不知何時,天空下起了漂泊大雨,凜冽的寒風夾雜著冰涼的雨點朝我身上扎來,我抬起淚眼,任由雨點拍打在臉上,雨水淚水模糊了我的臉,走在失落而歪曲的十字道上,我的心猶如水凍結般,冷到極點。

回到家後,我沮喪得不肯吃飯,爸爸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便說要帶我出去散散步,我無所謂的聳聳肩,一副可有可無的樣子。

雨依然下著,我們在池塘邊走著,在路上,只要一想起自己名落孫山,心情就無法平靜。

“女女,過來看看那些蘆葦,”爸爸說,我湊過去一看:蘆葦被風壓彎了。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呀!蘆葦那麼軟弱,就算是微風吹過,它也會被壓彎的。何況風那麼大。我不以為怪地看了父親一眼,並在心裡埋怨他:本來心情就夠糟的了,還帶我出來,出來散心就算了,竟然還只是為了看這些蘆葦,真是無聊透了!

爸爸似乎知道我在想什麼,他微微皺起了眉頭,語重心長的說“女女,蘆葦那麼弱小,都用盡全力去與強風對抗,你不如它嗎?”爸爸的話讓我一驚,對啊!蘆葦能一次又一次的與強風對抗,我為什麼不能走出失敗的陰影呢?為什麼不繼續努力,等下一次競賽呢?

此時,蘆葦還在與強風對抗著,看,用力,用力,蘆葦又挺直了腰。一瞬間,蘆葦觸動了我的心靈,我不再難過,我也要向蘆葦那樣,挺直我的“腰”!

雨漸漸停了,風也漸漸小了。一陣微風拂過,蘆葦輕輕搖曳著,誰又能知道那柔弱的外表下隱藏的堅強?

風中的蘆葦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明白了許多許多……

風中的蘆葦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8字

躺在老家炕上,一片雪白的蘆絮悠悠地飄進窗,耳畔似乎又響起了熟悉的叫賣聲……

“賣孔雀嘍,賣孔雀嘍!”兒時街上總會有個老太太叫賣著蘆葦孔雀。這玩意兒很受大家喜愛。孔雀是用蘆葦編的,蘆管折成孔雀頭,蘆絮則是孔雀的屏。這蘆葦編的孔雀可軟了,可以當毽子踢,也可以當小雞毛撣子。蘆葦孔雀不容易壞,是因為蘆葦更韌一些。蘆葦平日佇立在小河邊,任風吹得它彎下腰、低下頭,可它就是不斷,待風停了,它才慢慢挺直,這風讓蘆葦變得堅韌。

奶奶和我說,這個老太太身世可慘了,原來小康的家庭一下子破了產。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趕忙去找老太太,我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找了很久,終於在蘆葦地裡看到了她。老太太正在摘蘆葦,可她偏摘那些彎彎的,不挺但也不會低到垂在地上的蘆葦。我跑過去問她怎麼摘彎彎的蘆葦。老太太微微一笑:“不挑這些怎麼編孔雀呢?這些蘆葦向來長在江邊,風來了就低頭,風走了就再繼續站著,這樣就不會斷。如果摘太挺的,一折就斷,太彎的反而就不能折了。”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又問起了她的家事,她告訴了我原委,懊悔的對我說:“那時人太直白,不會圓滑處事。若我像這蘆葦般面對大風微微低個頭,就不會像現在這般了!”

老太太折下一隻蘆葦,說:“好在這蘆葦讓我經歷苦難後,仍能再次挺立,過自己的生活。”老太太的籃子滿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走了。

蘆葦在窗外隨風搖動著,但我知道,這場風雨過後,它又會重新挺立起來,正如那記憶中的老太太。

風雨中的蘆葦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7字

挫折,是弱者的深淵,是強者進化的源泉。弱者會在挫折中變得一蹶不振,越來越頹喪。而強者,會在挫折中一次次地變強。

一次,我因考試前沒複習,在做考題時,有好幾題都不會,放空著。今天馬上就要發試卷了,我心驚膽戰地坐在座位上,氣都不敢喘,試卷終於發了下來。哎!只有78分!我驚呆了,眼睛愣愣地看著試卷,過了一會兒,忍不住慢慢在桌上抽泣了起來。等到放學之後,我飛奔出學校,遠離同學、老師和家長。

雨緩緩落下,濛濛細雨落在草上,在昏暗的天空下散發出了黯淡無色的光芒,樹葉沙沙,那從樹林中傳來的寒風,使我渾身雞皮疙瘩瞬間立起。彷彿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風漸漸大了,我不禁抱住自己,獨自彷徨、迷失在這寥落的雨巷中。

我抬起頭,看到的只有那灰色的天空,我彷彿看到了父母的責罵,和那令我驚悚的“78分”。

我走到河畔,河畔邊的蘆葦被風吹彎了腰,真淒涼、無助!當風消失時,它又重新挺起了腰。看著這一幕,我恍然大悟,蘆葦遇到挫折時,最後還是挺起了腰,而我,只遇到了一點點挫折就一蹶不振,於是我又充滿了信心,大步向家走去。

太陽出來了,蘆葦再次挺立了身子,向著未來,向著希望……正如我一樣,78分的噩夢終將過去,只要我發憤圖強,一定能考個好成績。

心中的蘆葦 篇4

國一作文 ,620字

雖不曾去過北方,也不曾看過真實的蘆葦,然而在我的內心深處,常常有一片青春的蘆葦,她彷彿是一個個自由的精靈,遠離塵緣世俗,獨守江畔的一方瘠土,篩風弄月,風流瀟灑,將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

芊芊蘆葦,在灘畔紮根,在路邊搖曳,想象中,蘆葦是最容易拔動歷史蒼桑和人世的痛苦,她彷彿一個涉水的女子遠道而來,從遠古、從歷史、從《詩經》……帶著三千年古國的文化,濃縮成為中國最優美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想象中蘆葦,有說不出的美,然而真正知道蘆葦,卻是在讀書的時候,翻開那一本本的書,無數的故事裡都埋藏著悽美的蘆葦;易水之濱,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後的蘆葦,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蕩。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肝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舞起長劍,用生命當作最後的舞,在她倒下的地方,蘆葦也忍不住悲傷,為這淒涼的訣別嗚咽。汩羅之邊,楚之屈原,掩面嘆息,仰天長泣。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生命的沉鬱寂寞,讓他縱身於大江。於是,青青的枝葉,包裹著粽子,代表著千千萬萬人民崇敬的思念,投入江中,那蕩起的水波,是蘆葦悲鳴的淚滴,成了端午節最深沉的思念。……

每每空閒,一書在握,感覺進入一個蘆葦的世界,同一藍天下,和太白同醉,與屈子同憤,跟蘇軾同發少年狂,在這透明的心情裡,我讀懂了字裡行間的憂鬱、悲慘、辛酸、苦澀和無奈,我們的前人,把歷史的悲痛和苦澀嚥下,寫下飽滿深沉的境界。

記憶中的蘆葦 篇5

高二作文 ,1277字

近段時間,關於新型流感的報道層出不窮。為了預防流感的襲擊,我和母親都變成了素食主義者,母親每天變著花樣買菜,不出多久,菜市場的蔬菜品種都給買了個遍。可今天餐桌上的一道菜,卻令我感到迷惑。我不禁問起母親這是什麼菜,母親訝然地說:“你竟忘記了?這是蘆葦筍,咱們以前可經常吃呢!”

我豁然,原來是蘆葦筍,真是令人懷念……

初春,剛下過幾場雨,蘆葦破土而出,長勢喜人。這時候母親便喜歡領著我和姐姐去採蘆葦筍,才生長出來的筍最是鮮嫩,附帶著泥土所孕育出的獨特風味,只需要簡單烹飪,便是一道美味佳餚。

蘆葦多半生長在灌溉溝旁、河堤沼澤一類的地方。母親顧及我年紀小,便囑咐我在岸邊等候,自己捲起褲腳,領著姐姐下到淺泥區。這時我便喜歡坐在帶來的小板凳上,觀看周邊的蘆葦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隨風搖曳,婀娜多姿。

蘆葦的葉梢很鋒利,採摘時要極其小心。有一次母親沒在意,手被葉梢劃了一道傷口,血珠不斷向外滲,那場面至今想起仍心有餘悸。

端午節前一個月左右,挨家挨戶都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粽葉便是不可缺少的,我的家鄉,粽葉不是用竹葉,而是當年產的新鮮蘆葦葉。這種粽葉包裹的粽子,比起傳統的竹葉包裹的粽子,口味更佳,也更有利於健康。母親也在這時變得異常忙碌。白天從蘆葦上採摘新鮮的蘆葦葉,晚上認真挑選,太嫩的不行,過老的不好。挑選出的最優秀的粽葉,還要用水煮,這樣既能殺菌消毒,也更利於長期儲存。煮好的粽葉,還要晒乾,修剪,若失了哪一道工序,那到了端午節,全家可就吃不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可我卻常常在母親忙碌時,橫插一腳,死活不讓母親去採摘粽葉,只因為那年春天被劃傷的事。母親欣慰地笑著說:“我將要去採摘的蘆葦葉和初春的蘆葦葉,可是不同的哦!”

我按捺不住好奇,隨著母親來到蘆葦蕩。初夏時節,每根蘆葦從杆到葉都是鮮綠的,綠得閃閃發亮,嫩得每片葉子都要滴出水來。我伸手去摸葉梢,果然不同於初春的蘆葦葉那般堅硬鋒利了。仔細觀察,周圍也並沒有發現一圈白色的紋路,這才知道是不同種類的蘆葦,也便放下心來讓母親採摘。

到了八九月份,蘆葦迎來了花期。說也奇怪,梅蘭竹菊一樣也入不了我的眼,卻偏偏蘆葦那樸實無華的花,卻贏得了我的青睞。蘆葦花是有穗狀花絮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下部梗上具有白色柔毛,微微下垂,像極了蒙著白紗的嬌羞的少女。我試圖摘下它,卻還是擺脫不了身高的差距,只好向姐姐求助,姐姐幫我採來幾株,我便如獲至寶,拿在手裡,歡天喜地地跑回家……

母親看著我出神很久,忙追問道:“是不是記起來了?”我收起思緒,應聲:“嗯,還想起好多其他的呢!”母親又向我述說她與蘆葦那一段塵緣往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母親的家境貧寒,十五六歲時便出門打工,當時在一家加工廠編制用來修葺房頂的蘆葦蓆,加工廠就建立在小河邊。每天晚上,母親總是工作到很晚,夜裡,端著小盆去河邊洗衣服,月色籠罩下的蘆葦透著一種神祕感,空中飛著的螢火蟲,發出美麗的熒光,偶然一陣微風襲來,樹葉之間悉悉索索奏出小夜曲,畫面極其唯美動人,好生令人愜意。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大片大片的蘆葦了,但我將永遠珍視這記憶中的蘆葦!

記憶中的蘆葦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4字

我的老家的蘆葦林,如一塊名傳千古的聖地。

知了爬在蘆葦的頂端,懶洋洋地打著盹,時不時發出幾聲鳴叫。在長橋邊一隻年老的貓在橋上趴著,尾尖一下子從地面劃過,把灰塵掃成了一條長長的線,風吹動著,吻過那清秀的水,水面便立即泛起了漣漪,一隻鳥掠過了水面,它的腳尖,輕飄飄地在水中滑起了一道水線。

一塊地的中間,擺著一張桌子,這張桌子已經面目全非,上面被青苔環繞著,給它增上了一條綠色的花邊,椅子的一角也沒了,它被插在泥土裡,蘆葦也腐爛了,被泥土侵蝕,一個塑料罐子被踩扁了,被無情地丟在地上,放在桌上的蘋果裡已經住滿了螞蟻,它們把青蘋果腐蝕了一半。

美麗的薔薇生長在屋簷上,蘆葦與綠葉顯得十分有光澤,一滴雨水順著屋簷的邊緣滑落到了頂尖,然後越來越飽滿,搖搖欲墜。

綠葉上,七星瓢蟲趴在頂尖,晒著陽光,柔和的光散落下來,照射在殼上,光澤變得更新鮮了。

在蘆葦的旁邊,小屋已經褪色了,暗淡地站在那兒,讓人感到無比傷心,裡面的飾品已經沒有啦,只剩下光禿禿的屋子。

風呼呼地吹著,蘆葦不停地搖擺,蘆葦絮飄散在空中,看著這一望無際的柳絮,我笑了。

心中的蘆葦蕩 篇7

國三作文 ,1082字

捧著歡喜,頂著秋日高遠的白雲,帶著對蘆笛的記憶,來問候問候兒時蘆葦繁茂的小河。看望看望那片蘆葦蕩。

“你還好嗎?”

“……”它會好嗎?

蕭條的秋風,蕭條的小河,蕭條的蘆葦,還有蕭條的迴應。

眼前滿目狼藉,河畔殘破的如同撕碎的名畫,塑料袋堆積如山,河水泛著油膩的光澤。心裡是一陣絞痛。本該沁著綠的蘆葦,如今又是怎樣的光景?枯黃的葉片如同乾癟的手指,橫七豎八地依附在瘦削的主幹上。與它相伴多年的風也想喚醒這位老朋友,可它只是晃晃蠟黃的葉,低低地嘆息。這樣的蘆葦已制不成精緻的蘆笛了,那悠揚的聲音或許是聽不到了……

我多麼期望,這裡仍是蘆葦應有的姿態,只要春天一來,一切都會重返過去的純淨。

蘆葦微微搖,陽光忽明忽暗,我的眼神迷離,時空飄忽。河水清澈,蘆葦脆嫩,天上白雲悠悠,牽動著我的思緒……

兒時,依然是這裡。蘆葦是脆嫩的,招搖在雲朵浮動的陰影下,像是從前背滿小玩意的貨郎,搖著手中的撥浪鼓,鼓聲爬上屋簷。而我則是被吸引過去的孩子,踩著輕盈的步子。祖母細心紮好的小辮兒,步搖一般,一步一心歡,一搖一純真、

那最嫩的葉子往往被卷在蘆葦梢的中間,老葉襁褓般裹著嫩葉兒,芽尖淡淡的鵝黃漸漸染成翠綠。清晨的淚珠還遺留在蘆葉上,靜靜睡著了。我用力踮起腳尖,雙手擁抱天空似地盡力向上探。指尖差一點就能夠到嫩芽。風無心路過,蘆葦有心低頭。修長的身子微傾,指腹傳來隱約的癢意。我小心地一點點抽出那最嫩的新芽,蘆葦很聽話地低下腦袋,葉子恬靜地搖曳,很開心的樣子。

小河的漣漪一圈圈平息,我輕手輕腳地剝開一層蟬衣般的葉兒,再抽出中間卷得很緊的芽心,一節中空的蘆葉便是那我與蘆葦的“定情信物”。

我吹響蘆笛,沁著綠的聲音響起,似乎是春天盈盈的腳步,又像是玫瑰花開的笑聲。那樣親切,這就是大地這片熱土的聲音啊!笛聲不絕,一叢蘆葦蕩伴著風,隨著光,頂著雲,起舞蹁躚。“沙沙”應和,“沙沙”舞蹈。雲的影子輕輕飄過,蘆葦半明半晦……

時空飄忽,輕風拂過,眼前的蘆葦似也在低低地嗚咽。我心中默唸道:

“你一定要好好的。”

“……”它一定會好好的。

望著眼前的蘆葦,我默默許下心願:願世間的江河湖海,青山綠水都是它們原本的模樣,願生靈萬物都有一叢蘆葦的純真……

風中搖曳的蘆葦 篇8

高二作文 ,904字

河畔有一片蘆葦。一陣風吹拂過,一枝枝蘆葦便在風裡飄搖、起伏著,像是正在翻湧的波浪。它們也許還是有些韌性吧,並沒有一下子就被折斷,但是纖細的蘆葦杆卻註定了不堪一擊的本性。

海子曾留下如此憂傷的詩句:“我的生命你的死亡,我那繼續的生命和你那繼續的死亡。”我震撼於生命與死亡是如此悲劇一般的並存。原來,生命也如同蘆葦一般的脆弱,也如同蘆葦一般的渺小微茫,卻頑強的生活著,創造出瞭如波濤般壯闊的景緻。

“人是一顆有思想的蘆葦。”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如此說。誠如斯言,哪怕有風吹折了他的軀幹,但他的思想卻還會在宇宙中飄蕩。就如《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聖地亞哥。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當他處身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之上,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就好像宇宙中渺小的葦草。然而最終他卻戰勝了這片汪洋。儘管多天的努力最後一無所獲,還丟掉了漁叉和漁網。但他大無畏的不屈精神卻是不朽的,體現了脆弱的生命在面對自然時的強度。“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如此評價他的這部作品。這樣看來,聖地亞哥的確贏了。因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生命本身擁有著巨大的潛能,能夠賦予生命掙脫一切束縛的勇氣。這不正是外表看似脆弱的葦草卻能在不同環境下頑強生長的原因嗎?看,河畔、荒野、沼澤,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人亦是枝脆弱的蘆葦,會面對太多艱難險阻,然如蘇子之言“有高世之才,必有脫俗之累。”人惟經受住磨難,方能超凡。因此刈割與枯萎,都不能阻攔這枝蘆葦一茬又一茬地生長。

“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生命是在漸行漸遠,而我們如同蘆葦一樣在生長,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追求,道路既漫長又艱難。從綠意盎然到最後枯黃倒地,然後再經過整個冬日的沉寂在下一個春天裡,期待新生。

夢魂空系瀟湘岸,煙水茫茫蘆葦花。祈望我們的生命如同風中的葦草,搖曳生姿。

風中的餘香 篇9

高二作文 ,762字

那輝煌的盛唐早已過去,但詩歌卻千百年來在人們心間流淌;古希臘的城邦早已滅亡,但那自由民主的星火依舊在蔓延,在大地上燒了幾千年。最巨集偉的大廈也逃脫不了被推倒的命運,不留一絲痕跡,但總有一些東西,會化作歷史風沙中的一抹餘香,纏繞亙古,永不逝去。

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無情殺害後,他的喉骨也被磨成粉,被魏忠賢一飲而盡,魏忠賢這才放心:看你還如何上書、進言?他卻不知,自己飲下的,實際上是一生的恐懼。那東林黨人的傲骨永不滅,他們的靈魂也成為奸邪之人永不散的噩夢,化作一曲悲壯的絕響,在歷史中永垂不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的痕跡。身世浮沉,山河破碎,他仍可在伶仃洋上吟出這樣的壯志;大難當頭,身心俱疲,他尚可在人生末路上展現出如此豪情。從此,在滿腔熱情的愛國簿上留下了文天祥的痕跡。

還記得猶太人王大衛在戒指上刻過這樣一句話:“一切都不會過去。”是啊!這些代表著無數人精髓的思想與物質,又怎麼會說沒有就沒有呢?它們會留下痕跡,像一顆又一顆的星星,在時間的天空永遠閃爍!

而今,在現代社會中,你是否會聞到那風中的餘香。古龍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卻想說:“有人生活的地方都要有傳承和遺留。”現今,越來越多的人感慨文化遺產的流失,但這些不都是我們自己的“傑作”嗎?在北京,越來越的四合院和名人遺址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卻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追求,難道說,中華五千年幾點的文化底蘊真的抵不過一棟棟高樓嗎?可悲的人們啊,醒醒吧那文化精神的痕跡正被一天天抹去。人們心中的那一片淨土,也在日益縮減。

痕跡,它只是個載體,但它絕不僅僅是記錄了過往的歷史,他更蘊含了我們當下所缺乏的精神追求。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那些文化精髓理應也要留下屬於他們的痕跡。

此刻,漫步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我隱約嗅到了風中的餘香……

風中的呼喚 篇10

國三作文 ,669字

臘月二十六那天,“遠在”鄰村的三個兒子來電話說今年和老爸一起過年。老人剛掛上電話,就興奮地在廚房裡忙活起來,準備了大兒子愛吃的“鯊魚燒肉”。忙活了一上午,中午扒完幾口飯,就拄著拐?E去了村口,彷彿兒子今天就要回來似的。

風依然在刮,小路上揚起了許多塵土,老人依然在村口焦急地等待著,期盼著。直到最後一縷陽光灑在他滿頭的銀絲上,他才從那條小路上一步三回頭地向家中挪去。

臘月二十七那天早晨,老人迎著第一縷朝霞走上了往昔他無數次揹著三個孩子上學的那條路,他停在村口,雙眼望穿,在心裡拼命地呼喊:“早些回來吧,兒子!回家看看你們年邁的父親吧!”可回答他的只有寒風中揚起的塵土……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九……

老漢好不容易挪到家,剛巧接到電話:“爸,我們哥三個有事,不能來了,下回再說吧。”老人分明從話筒中聽到嘈雜的打牌聲—可老人的腦海裡始終盤旋著“再說吧”這三個字……老伴早逝,如今自己孤身一人,吃穿倒不愁,可那個寂寞呀……老人又照例翻出那張泛黃的照片,三個兒子在對他微笑,老人也在笑。那時,雖缺吃少穿,可孩子們笑得多麼天真啊,現如今,一個個成家立業,日子也紅火了,卻再也見不到他們的影子……

正月裡,兒孫打電話給老爺子拜年,許久許久,無人接聽,於是這一回,三個兒子領著一大幫子人全回來了,可是……

也許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忙吧,也許老人的呼喚他們聽不見吧,也許三個兒子多年未歸,不熟悉路了吧。可那條路,是他們曾經年輕過的父親,無數次前他們上學走過的路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無數的老人在呼喚,年輕的朋友,你們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