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東梓關相關作文20篇

走讀東梓關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3字

我們一起坐在搖晃的大巴車上,因為玩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有些昏昏欲睡。而我卻怎麼也睡不著因為我的腦海裡一直都是我一路走過來的點點滴滴。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梓關對這裡的一切,都是毫不知情。所以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跟著朱老師的講解,一起走進了東梓關。

其中,朱老師帶領著我們走過了許家大院,張紹富的醫德館和長塘等地方!長塘果真是名副其實,那叫一個長呀!那時天氣很好湖面上倒映著藍天白雲,再加上旁邊的一些樹木,真是一副山水風景畫呀。湖水碧綠,就像一塊無暇的翡翠;湖水平靜,就像一塊沒有波瀾起伏的鏡子,而湖邊的柳樹姑娘真對著鏡子梳理自己美麗的長辮子。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張紹富的醫德館了!聽朱老師的介紹說:“張紹富不僅是一位非常厲害的骨科醫生,還是一個醫德高尚的人。當有人沒錢看病時,他就無償給那個人看病,並幫她付醫藥錢,還住的地方。所以覺得張紹富真的是一個大好人。我從心底由衷的佩服他!”

接著就是許家大院了。我就感覺到一股古老的氣息迎面朝我撲來。一根根又高又粗的柱子上還有些許油漆被刮掉了。這無不顯示出它那古老的年代,和經過的漫長歲月!不是,前面還有一個破舊的大水缸,水缸中還有些許的青苔,圍繞著一朵荷花。

通往樓上的是木質做的樓梯。還有一些些的小縫,還有點兒“嘎吱,嘎吱”的聲音。我害怕得趕緊跑了上去。上去後,不由得拍了拍胸口,使心情平靜下來……

想到這兒,我又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漸漸的我進入了夢鄉,這一次的東梓關之旅,我相信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走讀東梓關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6字

今天,展開了郁達夫少年文學院的第二次活動—走讀東梓關。

我們先來到了東梓關的一個介紹館,裡面有許多關於東梓關的資料,讓我們瞭解甚多。之後,我們路過和春堂,經過長塘。我們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村史館和安雅塘,這兩個地方是講名醫—張紹富的故事!這位骨科名醫,只要是老一輩的多知道他的厲害,我的爺爺也曾慕名去看過骨關節。張紹富的醫術可真是一級棒!

去過了村史館和安雅堂,我們踏著青石板路,接著去許家大院。歷史有時候就在那斑駁的牆上,石板路上,那一片片瓦上,每一個地方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段行程都有厚重的過往。走上狹小的臺階,放眼望去,東梓關的房子錯落有致,黑白相間的牆瓦,成了一副美麗的水墨畫。許家大院的房子古色古香,別有一番韻味。朱湘妹老師帶著我們來帶了一座老房子面前,朱老師指著房子的頂端說:“聽老人說這兒就是郁達夫在東梓關住的地方。”有的議論紛紛,有的拍照留念。

我們接下來去親子誦讀的路上認識了一種叫楓楊數的植物,迎面走去,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它的樣子像一架要起飛的飛機,一串串掛下來的,就像小姑娘那長長的小辮子一樣,在大樹的襯托下,顯的格外出眾。

走進江邊亭中,開始了今天的一重要環節,就是親子誦讀,同學們爸爸媽媽們多朗誦的聲音洪亮,穿透著每一個角落,告訴曾在這裡住過的一代驕子,我們懷念你們。

走讀東塢山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2字

五一勞動節上午,我們在盛老師的帶領下,坐著大巴車從秦望廣場出發,來到了鳥語花香的東塢山,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走讀活動,今天我們要體驗如何製作陶瓷作品,心裡很是期待!

我們先到了茂華工貿有限公司的展廳,分好小組後,我們跟著一位阿姨來到了二樓,去畫想要做什麼樣罐子。我想畫一個葫蘆樣子的陶罐,我就手拿鉛筆一筆一畫的把想的罐子畫下來,鉛筆稿完成後,我用記號筆描好,再用豐富的顏色把罐子塗上美麗的色彩,我的草樣就完成了。

畫好罐子後,我們下了樓要準備製作下一步了,我們要把畫好的罐子外形,用陶泥做起來。排了一會兒隊,終於輪到我了,我先拿了一些陶泥放在旋轉盤上,我先用手打造出葫蘆樣子下面的大圓形,在民間陶藝大師周老師的幫忙和指點下,下面的大圓形很快就做好了。要做上面的小圓形了,我用手慢慢的把陶泥先做成尖著的花瓶樣子。再用手往中間的地方,讓陶泥在中間往裡凹進去,把上下兩個圓用手慢慢讓尖著的變圓。周老師教我怎麼把瓶口放大放小。陶泥在周老師的手下,好像一個乖小孩可以隨便把瓶口放大縮小。後來,我把瓶口調到合適大小後,再把陶泥拿下了,一件藝術品就完成了。

走讀東塢山,讓我知道了如何製作陶瓷品的整個過程,體會到了藝術在陶瓷作品中的美麗展現!

走讀東塢山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9字

跟著春風的腳步,我們文學院的同學們來到東塢山的陶藝基地。一路上綠肥紅瘦,鶯舞蝶飛,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到了基地,老師告訴我們今天要做的三件趣事:手畫罐子、陶泥拉胚和彩繪上色,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真的太巨有挑戰性了。首先我們來到一個畫室,每人畫一個自己心目中最美的罐子,同學們拿著紙和筆各個都神采飛揚地畫起來,我也不例外。那些美麗的線條和圖案組成了一個個漂亮而又與眾不同的罐子,不得不說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畫著一條威武的龍,有的畫著一些簡單又好看的圖案,還有的畫了一些美麗的花花草草……

手畫罐子這一關結束了,我們來到陶泥拉胚。同學們有的做碗,有的做杯子,還有的在做花瓶……各式各樣的。有些同學做的不太成功,快要完成時卻一時沒拿穩,就整個塌陷了,又得重做了,有個同學失望的說。有可能是因為手度不均勻,也有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做非常緊張的原因吧。

陶泥拉胚結束後,我們來到最後一關彩繪上色。大家拿起自己喜歡的罐子畫了起來,看,有的是獨自一人畫,也有的三五成群一起上色。瞧,他們有畫飄動的荷花,有畫奔騰的小馬丶還有畫翻滾的浪花……大家畫的顏色各異,形態萬千,十分漂亮。

歡樂的時光總是十分短暫,一轉眼到了該回去的時間,我們戀戀不捨地上了大巴車,離開了陶藝基地。

美麗鄉村東梓關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4字

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裡風景優美,恬靜安然,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古樸的村莊—東梓關,一代文豪郁達夫,骨傷科創始人張紹富使他名聲遠揚。今天,我們就隨著郁達夫筆下的《東梓關》,走進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順著船埠頭往南走,走了一段長滿青苔的古官道,眼前突然開闊起來,一個小池塘出現在我的眼前,池塘旁邊就是許家大院了。推開古老的許家大門,滿院子精美的雕刻浮現在眼前。走進裡院,古老的大水缸上,長滿了青苔,一根根黑漆的木頭柱子,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來到郁達夫當年居住的廂房,透過木頭雕刻的門窗,我依稀看到裡面的模樣。看著看著,我彷彿看到郁達夫在煤油燈下,創作小說《東梓關》的情景: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

繞過長塘,我們來到了安雅堂,這裡是張紹富醫德館,剛進裡院,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鼻而來。裡面有許多張紹富的小故事,張紹富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聽說臥床不起的張老,還要為病人看病,我們都很佩服他。他在我們的眼裡,是醫學上一個璀璨的明星。

來到江邊,一株古樟樹矗立在岸邊,盤根錯節的枝幹鬱鬱蔥蔥,他大約有810年的歷史了,粗壯的樹幹要四五個人才能抱住。古老的樟樹,歷史悠久的越石廟,互相陪伴,一起經歷著風雨的洗禮。往江心望去,姐妹山安靜地躺在富春江中,任憑江水的沖刷,向我們訴說著那淒涼的故事。

郁達夫筆下的東梓關,景點眾多,船埠頭、許春和大藥房、八房十房……,如果你也有興趣,不妨也來讀讀郁達夫的小說,順著他的描述,來東梓關遊玩一番。

東梓關的懷念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8字

“一介書生,踏江而來;心懷天下,文章錦繡!”每每掩卷而思,郁達夫先生就以這樣的形象向我走來,他是我心中的文學戰士和聖人。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以“郁達夫文學院”的名義,循著先人的足跡,去先生筆下的“東梓關”走一走。

走進村史館,受到了土生土長的東梓關人朱老師的熱情招待。她飽含深情地向我們介紹:東梓關有“西下嚴陵灘、東流第一關”的美譽,有許多關於“孝”和“義”的歷史人物故事;許家大院建於百年前,佔地700平米,被人稱為“許十房”……朱老師娓娓道來。彷彿為我們打開了一幅東梓關的歷史長卷,那些人物、那些故事讓我們沉浸其中,遐想不已。

接著,朱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許家大院”。幾處依水而建的老房子傲然挺立,高高的白牆聳立在藍天下,猶見當年的巍峨。牆面有些斑駁,灰色的印記留下了風雨的影子,好幾處已經脫落,彷彿老人眼角的皺紋,那是歲月的痕跡;高高的屋簷上是灰黑的瓦。瓦楞上長滿了青苔,搖曳的瘦弱的小草,無聲地向我訴說著當年的時光。隨著人流走進許家大院,都是木結構的老房子,精緻的雕刻栩栩如生,又有滄桑的感覺。我輕輕撫摸著這樣的柱子、窗臺……彷彿看到了當年的達夫先生正在奮筆疾書,富陽風貌便深深印在了紙上……一處地方,有著這樣的歷史,怎能不打動人呢?

隨後,我們來到了東梓關埠頭。在山水之間,我們郁達夫文學院社一行在江邊的亭廊朗讀起先生的小說《東梓關》,享受著文學帶來的溫暖。我靜靜地坐在江邊,江水緩緩東流,清澈又透明,遠處的青山層巒疊翠,山水相依讓人的心靈無比平靜。幾艘漁船愜意地飄流在江面,盪漾著屬於它們的自由。“家在嚴陵灘下住,秦時風物晉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錦,來往春江有釣船。”我的耳邊響起了這樣的聲響,穿越了時間,穿越了距離。我不由站起身,與小夥伴一起讀起了《東梓關》的片段,用心誦讀先生的文字,這一刻,我覺得我與先生就在一起!

江風徐徐吹過,吹過先生筆下的“姐妹山”,吹過“越石廟”,吹過苔印蒼蒼的石階,我們正走在先生走過的路上。長衫之下,鐵骨錚錚;文字之中,民族風骨;富陽的書生英雄,東梓關的懷念,我們永遠的懷念!

只為走——讀《文化苦旅》有感 篇7

讀後感 ,1646字

開啟書的扉頁,看到的是這麼一句話:“文化的旅程是苦、澀,在這千年的嘆息中講訴苦旅。”這句話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迫切的好奇,恨不得一股腦的把它全部塞進腦袋裡。但是我做不到也不能這麼做,一本好書值得我去細細地品讀,而不是囫圇吞棗。

我是一個沒有真正旅行過的人,什麼名勝古蹟、文化風景、生態花園等等我都沒有真正的體會過,熟悉這些美麗風景也只是影視螢幕上的一剎那。模糊、虛幻、沒有方向感。這些華麗的華麗都顯得那麼沒有真實感。從《文化苦旅》這本書的扉頁到尾頁就像是在作者的帶領下旅遊了一番。西湖、天一閣、道士塔的莫高窟等等景象一幕幕在我腦海中劃過,是那麼的清晰、真實。有質感。就像作者初遊西湖時的感受,如臨故地,我也像是曾經去過這些地方看過、玩過、感受過。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而這其中所受的波折也跟其歷史長度成正比,幾經波折,不斷改變。文化遺產的幾經磨難後有的還屹立於世,有的銷聲匿跡,有的破爛不堪,有的失去原來的本色,沒有了以前的原貌,有的儲存稍好。文化,不只是只有物質文化這一種,還有一種非物質文化的精神文化。各國各民族,各地的風俗人情,傳統習俗都可以被稱為非物質文化。

第一次看《文化苦旅》,是在一個炎熱的午後,無所適從地在書架上翻著書,這本書就來到了我的眼前。從風沙繚繞的莽莽大漠到小家碧玉的江南小巷,作者用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身份,走遍大江南北,也帶著一個個讀者,去感受那華夏五千年曆史的興衰與悲涼。他的語言就如同她所說的莫高窟壁畫一般細膩,每一筆都蘊藏著豐富的內涵。

在三峽畔,綠意喚醒了倦意,湖上飛卷著曼舞的白雲,湖明如鏡,山青如洗,殘陽噴射出的金光從浮雲的指縫中溜走卻難逃水的千手、山的族群,它融化在水裡,隱匿在山裡。湖底有許多小魚追逐著,倏的,霧悄然地瀰漫了,過了一會,風也輕快地來了,吹皺了一湖春水,霧便也順從地退開了。她泛舟湖上,似乎想撫平那湖面,想撫平他悸動的心。此風此景,為停佇在榮華上的世人,招魂。

簷角如懸崖,風鈴似滄海,他無言地扭身看了看柳侯祠中的樹,花被夕陽燃燒,而那一片片輸液早已泛黃,看著那一片片泛黃的樹葉如他的心一般直墜向地面。在造虹的小雨中,蟬聲沉落,蛙聲升起……雨下一整夜,他的愁溢位就像雨水,他的思念如園中的落葉厚厚一疊。天空中慘白的日兒勾住了哀傷,夜似乎太長被你的心凝成了冰霜。晨曦的光風乾了最後的一絲哀愁,雨洗淨了掛滿思念的高牆。

這本書,很苦。寫書的人,更苦。

隨心所欲地慢慢翻閱,與耳邊的喧囂隔絕,留下一片心靈淨土,啜飲著文化的甘泉,印刻著行旅的記憶。只要順從著他的牽引,鬧鬨便是紊然不亂的條理。只需跟隨他的腳印,一路上都是幻美絕倫的風景:枝幹虯曲蒼勁的臘梅,飄渺冷豔的西湖,狂暴雄大的廬山瀑布……餘秋雨鄙棄陳詞濫調,細膩又不失大氣的筆觸下描寫著一幅蒼勁渾厚的山水畫,書寫著一首抑揚頓挫的詩歌,哼唱著一支輕柔婉約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沏人心的歷史感懷,用悠長的歌謠譜寫出心中的悸動。這如同一塊天然的璞玉,把瑕疵與光澤一併展現,一切都未經雕琢,一切都回歸它本來的面目。我領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創造的神話般的都江堰,三峽那翻滾咆哮的長江水,見識了中國華麗的文化瑰寶之地莫高窟與天一閣,拜訪了清新婉約的江南小鎮、精緻的蘇州園林。

山重水複,無言地大地上,總有無端的感動,無端的喟嘆。

既然是漂泊旅程,那麼每一次的留駐都將是新的出發。無需華麗的辭藻來凸顯文章的深度,聽他娓娓道來,感受到那深邃蒼涼的歷史命運和對中華大地深深的眷戀。總有無盡的柔情,總有磅礴的氣勢,總有那份身臨其境。四壁的文字間,可以讓我受到怎樣咆哮的狂風在我指尖遊走,怎樣綿長的細雨帶給旅人無盡的鄉愁,怎樣迴旋的流水唱著抑揚有致的去掉。的確,餘秋雨陛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走,不為那終點,只為這已經劃下的曲線;走,不管能抵達哪裡,只為已經耗下的生命。我願一直走下去,為了在文化旅程中實現自我的價值,為了尋找那一份美的本源。

頌歌獻給黨立志跟黨走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00字

讀了《頌歌獻給黨,立志跟黨走》這本書,我知道了共產黨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黨,無論是黨的領導人,還是普通的黨員,都懷著隨時為共產主義獻身的崇高信仰。

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以改造中華,振興中華為己任,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謳歌我們的歷史,有多少革命烈士投身到了革命事業當中去,是共產黨把人民,從苦海中解救了出來並給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相信“愛黨敬黨頌黨’是每個人的心聲。

為了革命事業,毛澤東主席一家獻出了多位親人的生命,為了解放中國,董存瑞等人用自己的生命為新中國掃除障礙……歷史上這樣的革命英雄數不勝數,其中,我最敬重的是劉胡蘭。劉胡蘭在血淋淋的鍘刀面前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她斬釘截鐵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最終被敵人鍘死在鍘刀之下。她就這樣為了黨的事業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毛主席曾為她提筆:“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作為一名生在21世紀的小學生,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上課,我們應當珍惜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爭當熱愛祖國勤奮好學,活潑開朗的好少年,長大後努力工作報效祖國。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要想到今日幸福生活之來之不易,要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成為一個對社會和祖國有用的人。

我們何其幸運,生在一個和平安逸,科技發達的時代,這是一個幾代共產黨人努力奮鬥換來的時代,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將擔負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繼往開來,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看我走讀企業”——康師傅走讀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3字

今天下午一點左右,我們404中隊冒著小雨到達了康師傅企業的夢想創新體驗園。

我們興奮極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自己知道的康師傅食品。不一會兒,解說員來了,她告訴我們,康師傅的知名產品是紅燒牛肉麵,她還告訴我們,康師傅的卡通人物康寶寶,他又一個夢想。解說員說康師傅的牛肉麵每分鐘可以產出500份。康師傅的方便麵還根據不通的地方口味設計出了只有當地才有的口味。後來,我們又去看了卡通片,片上說到了康寶寶的夢想,他的夢想是:美味、健康、安全、創新。我回答了一個問題,就得到了一個小獎勵:康師傅的新品。

接下來,我們乘坐著夢想創新號,來到了康師傅方便麵的製作工廠。這裡是生產方便麵的地方。只做方便麵分為十幾個步驟,我們還品嚐了方便麵,那真是太好吃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不久,我們就要回去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康師傅夢想創新體驗園。

走讀西湖之“嶽王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47字

這個學期,徐老師指導我們讀《走讀西湖》這本書。書的第三章—“始覺西湖重”裡,第一個介紹的,就是岳飛。媽媽解釋說,這個章名源於袁枚《謁嶽王墓》裡的詩句:“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我最喜歡英雄了,於是,我懷著敬慕的心情,來到了嶽王廟。

嶽王廟坐落在棲霞嶺南麓。為紀念岳飛,對面的那片西湖被命名為“嶽湖”。湖邊的大石牌坊上寫著“碧血丹心”四個大字。往後看,便是嶽王廟的門樓。門樓正面的“嶽王廟”三個字非常的端莊大氣,旁邊的兩根柱子上是岳飛《滿江紅》裡的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讓人看了,感覺一股浩然正氣撲面而來!

庭院裡面的樟樹已有五百多年的樹齡了,依然鬱鬱蔥蔥的,多麼有生命力啊!正殿名叫“忠烈祠”。我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塊橫匾,那是葉劍英元帥題的“心昭天日”。我想起了岳飛臨終前,寫在供狀上的話:“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心裡也悲憤不已。進入殿內,就能看見彩色的岳飛雕像。岳飛坐在那裡,顯得十分英氣。他略低著頭,眉頭形成一個“川”字,彷彿在思考著什麼。旁邊還有岳飛的各種壁畫,刻畫出了他的勤奮、英勇。岳飛的母親教育他要“盡忠報國”,還把字刺在他的背上,讓他時刻不要忘記。

左邊的岳飛紀念館記錄了岳飛的生平。岳飛曾經率領岳家軍攻打金國,金兀朮毫無抵抗之力。岳飛快要大獲全勝時,朝廷內部的奸臣秦檜卻慫恿皇帝下了十二道金牌,迫使岳家軍班師。可惡的秦檜連勝仗都不願讓岳飛打,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害死,我一定要去岳飛墓前看看他跪著的慘樣!秦檜和王氏的鐵像黑黑的,他們低著頭,跪在那裡。周圍圈上了鐵柵欄,牆上還特意貼了“禁止吐痰”的標語。我想,不這樣“保護”,這兩個千古罪人一定會被人唾罵,砸毀。旁邊有副對聯寫得真好:“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我不禁想:“為什麼秦檜的母親不像岳飛的母親一樣,教他做人的道理呢?”

我來到岳飛墓前,圓圓的墳墓上立了一塊碑,上面寫著“宋嶽鄂王墓”。縷縷陽光照在墓頂的青草上,顯得分外的肅穆。我想,這就是“嶽墓棲霞”的樣子了吧?我在墳前獻了一束菊花,端端正正地鞠躬。我看見旁邊的小男孩,在他爸爸的帶領下,也在獻著花。

出岳廟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把扇子作為紀念,讓我向岳飛學習。扇子的正面是“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反面是騎著馬的岳飛,旁邊題著他的《滿江紅》。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生命那麼寶貴,岳飛為什麼不自救呢?他一定是有辦法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文天祥的詩,明白了—古人把尊嚴,看得比生命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