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之殤相關作文20篇

象之殤 篇1

國二作文 ,574字

容貌之殤 篇2

高一作文 ,845字

彭幾見范仲淹奇特俊貌,心嚮往之;見狄仁傑的美髯風貌,又極力推崇。並沉迷於偉人有偉貌,偉貌成偉人的理論中。

可是,相貌與成功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嗎?況且終日模仿偉人的相貌真的能成功嗎?

答案不言而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貌欺人。確實,偉人都有別樣的外貌,也許是成功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展現,為他們的容顏增光添彩。但人的外貌就好比是禮品的外包裝,外包裝不能決定禮品的好壞,只有禮品的質量才會讓外包裝更美觀。

但是,說外貌與成功存在因果關係實屬笑談。模仿名人外貌揮去的是時間與精力,得來的只是他人的蔑視,沒有勤奮的積澱,奇特的外表只是一個可笑的心理安慰。

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說過:一個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華、氣質和品格。所以說,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不是我們的外貌,而是我們向前拼搏的鬥志和我們的能力。

再者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容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盡力去模仿名人的外貌以求成功是對自己的侮辱。人應該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自己的一生負責,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模仿名人的外貌求來的成功只是別人的成功,只是名人的影子。舉個例子,靠唱鄧麗君的歌出名的人只是認為是後繼者,模仿蘋果手機的只被認作盜版。正是如此,我們才更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出名,讓自己的相貌受人敬仰。

這種模仿還可以說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將成功寄託在模仿他人的外貌上,不去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自己的外貌。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信任,那又會成就什麼呢?將成功的信念寄託在名人的外貌上與求神拜佛卻不知努力有何不同。這只是在等待自己生命最後的稻草的降臨,與等死無異。作為一個奮鬥著的普通人,信心何其重要,人只有有了對未來對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可彭幾模仿他人相貌求成功的做法,是實實在在的自鄙之舉,又怎麼能獲得成功呢?

人的成功不是由相貌決定,而是人的努力。想要成功就得加倍的努力,而不是模仿名人相貌,浪費時間。作為青年的我們,在考慮未來的成功是更不應該將相貌放在第一位,勤奮努力或許才是成功的王道。

毒之殤 篇3

國三作文 ,1265字

稻田裡,一個個女巫的帽子一樣的草堆立在蕭蕭的晨風中,夏日“啾啾”的蟲鳴鳥語早已銷聲匿跡,一轉眼兩個月已過去了。曉明上學途中都要經過這片稻田。稻田一邊靠山,一邊靠河,在山的那頭是他的同桌,也是好朋友,志強的家。兩層的小洋房,白色的牆壁零散的泛著一片片的青苔。門前一棵枝丫錯綜的石榴樹留下了很多他和志強的清甜回憶,那是石榴果的味道。石榴樹在清冷的秋晨中,被風吹得呼啦呼啦響,葉子也七零八落,秋風吹走了那些年的甜蜜,秋露彷彿給整個小院披上了一層淡淡的淒涼。

兩個月前的一天,曉明如往常一樣,在通往學校的一個三岔路口等志強一塊上學。左等右等不見人來,眼看著就要遲到了,曉明只好一個人先去學校了。心想,肯定又是賴床了吧,他爸媽真好,居然不管他,要是自己上學敢賴床,屁股都被揍腫了。一整天下來,看著旁邊空空的座位,曉明心裡也有空蕩蕩的感覺。畢竟這些年都跟志強是同桌,雖然他偶爾有遲到,但也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一整天不來上課的。心想著,放學之後去他家裡看看是不是生病了。好不容易熬到放學,曉明就急急忙忙的離開了學校,在回家的路上拐個彎就是志強家。走到院子前正想大聲喊一聲“志強”,卻發現志強家裡來了很多人,有些是親戚,有些事鄰居吧。志強媽在哭得呼天喚地的,像天蹋下來一樣,眼睛腫了一圈。旁邊人不是沉默不語的,就是搖頭嘆氣。“這個家以後還怎麼過日子啊!難啊!”,“志強這孩子日後還能再上學嗎?”……志強一臉的驚慌,一臉的無助地坐在角落的凳子上。曉明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看這情形,也不敢開口去問什麼,只能遠遠地,默默地,也有點不捨地看著志強,心想:還是回家跟大人打探打探吧。回到家,才聽到家裡的大人都在議論志強家的事情。原來是志強他爸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染上了毒品,昨晚被警察抓了。

從大人的議論紛紛中,曉明瞭解到,那些毒品一碰就會上癮,之後癮會越來越大,直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吸食了毒品,就等於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條路充滿了肉體和精神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毒癮發作的時候,如果沒有毒品吸食,全身都會像被無數螞蟻噬咬一樣,疼痛難受。如果持續的吸取毒品,整個人都會精神恍惚,日漸消瘦,健康受到極大的損害。不但如此,因為打工的收入遠遠不能維持毒品消費所需的資金,於是吸毒時間長了,當家裡多年的積蓄耗光之後,所以很多人還會走上其他的違法犯罪道路,墜入罪惡的深淵。曉明後來找過志強,志強說,現在家裡的錢都被他爸爸因為吸食毒品花光了,他媽媽為了家裡的生計也被迫要外出打工。家裡沒人照顧志強,志強只有到外公外婆那裡去上學,過飄搖的生活……

曉明回到學校,旁邊的座位已經空了好久。後來聽說,當志強媽要跟志強爸離婚時,志強爸跪下來痛哭流涕,發誓痛改前非,要好好配合戒毒,爭取早日重獲自由,最後得到了家人的原諒與鼓勵。曉明想,哪天志強又會重新成為他的同桌,一塊在石榴樹下玩耍,聞著那清甜的石榴果的香味,摘那一隻只甜甜的石榴果……“鈴鈴鈴”下課的鈴聲響起,打斷了曉明的思緒,遠處的天空,一縷晨光撇開薄薄的烏雲,從窗外灑進來,為深秋的早晨帶來絲絲暖意……

秋之殤 篇4

高一作文 ,883字

清冷的午後,心緒湧動,總覺得,冥冥之中有些悵然,便走進我那沒有北窗的屋裡,隨手關上窗外的世界。不知幾何起,戀上了依窗而坐,手攜卷帙,靜靜地沉緬於那個縹緲而又美麗的世界裡,看斯文圈裡那些高尚靈魂或喜或悲,或仰天長嘆哀人生之艱難,或面朝大海感喟春暖花開,就這樣沉醉,沉醉在那個令人神往的世界裡,不知歸路……

恍忽間,一片落葉飄落於我的指間,輕輕的,微微泛黃,葉脈間又有些青綠,它在指尖靜靜地躺著,似乎在沉吟,祭奠已逝的年華與風韻,又似乎在召示著什麼,恍忽間,明白,哦,秋搭著夏的肩來了……

風乍起,微涼,雖然身上只著了一件單薄的衣裳,可我卻絲毫無添衣之念,我不想把我深戀著的秋拒於厚棉之外,我喜歡讓微冷的秋風拂在臉上、身上,然後,靜靜地沉醉於我所鍾情的清冷的秋。

南國的秋如羞澀的少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然後又在轉瞬間消失了蹤影。盼望著,盼望著,我的秋終於到來,雖僅是一載輪迴,而我,卻似乎等了千年……

一個人靜靜地漫步於林蔭小道上,落日的餘暉對映在楓葉上,如血般殷紅,周圍蕭瑟得如啼血的杜鵑,落英漫天飛舞,迴旋,彷彿蹙眉的西子帶著太息般的目光向西湖縱身一躍時冷豔綵帶的紛飛,又宛如黛玉染血的巾帕被風吹卻,然後在灰幔下飛舞。些微地感覺落英有些許依依不捨、落寞與失意,忽上忽下,最終化作滿地落紅。因為它們知道,只有經過一次凋謝、被掩埋的痛疼,方可在來年風韻依舊,重拾舊時夢,消解伊人眉宇間淡淡的憂傷與愁緒。就像種子在萌芽之前要經歷蛻殼的疼痛一般,有夢就會有痛,只有痛過,才會夢得真,夢得深。花木如此,人何以堪?漫漫人生路,悠悠旅途,太多的失意,太多的傷痛,吞噬著那些載著夢的脆弱的心靈。讓他們找不到希望的羽翼,於是,便開始絕望,以為就這樣選擇了卻餘生。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一場洗禮,靈魂的洗禮。人生之秋,蕭蕭落木,在這冷寂的季節裡,也許會有雨打霜擊的疼痛,但只要執著初衷,那麼,風拂楊柳的季節,將與晨曦一起見證春色滿園……

想到這兒,心不免釋然了些,淡然一笑,輕掩窗扉,然後悄悄拾起這片撞入我的視線,引起我頗多感想的落葉,珍藏於書間,帶著我深深的清秋情結,繼續夢的旅程……

肉蓮之殤 篇5

國三作文 ,456字

餘家事肉蓮一株(又名白牡丹),已近百日,植於盆中,置於陽臺上。

盛夏,肉蓮初至餘家,弱而幼,未嘗加問。於牖外蒙風吹雨落,夏震電,不曾破;溫驟升,酷夏難當,人不可耐,況乎肉蓮?然吸天地之華,生長及旺。至夏末,園內“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叢生而可悅。”以增一倍有奇。

繼而秋至,餘嘗聞窗亂聲,細聞之,初淅瀝以蕭颯,繼奔騰而砰湃,如風雨,似波濤,餘大驚,後悟,此秋風至也。風過處,草色變,木葉脫,餘恐肉蓮不支。待風止,觀之,見其收縮莖葉,簌簌顫之,仍與秋爭,餘贊其韌也。

國慶至,餘舉家遊焉,五日不曾灌溉,至於家中,忽憶肉蓮,以為死亦。衝至陽臺,觀之,令餘大喜,此蓮亦長無水之日,愈加愛。

近日溫降,餘以其搬至內,蓋以無風,故暖;頻澆水,故不幹。次日,此蓮外葉黃枯,無精打采,急閱書,不獲,仍以此待之。及三日,肉蓮遂盡其壽,卒。餘涕泗橫流,告之餘母,母大驚,問其前後,叱曰:“何處之於溫室?何頻澆之?”望其根,皆腐,竟為澇死。

憐肉蓮,居家不百日,經酷夏、歷涼秋,生長茂盛。乃以處溫室而卒。吾母曰:“溺愛者,傷害也。”。

文化之殤 篇6

國一作文 ,1078字

翻開歷史,王道士笨拙地用石灰粉刷看起來暗乎乎的壁畫,用鐵錘砸著著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婀娜的體態變成了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

這是餘秋雨筆下的敦煌之殤,令人無比痛心。我們曾指責王道士的貪戀薄利,批判他的愚昧無知。可是,如果從毀壞文化的角度看,一個小小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風塵中加速了幾面壁畫的風化,也就是給燦爛的敦煌文化劃下了幾道傷痕罷了。今天,世人對文化的踐踏,相比於王道士,真正是有過之而不及。

與王道士不同,現代人譭棄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時下,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口頭上,信誓旦旦復興文化,實際上,是在文化遺產中尋找經濟的賣點,文化已經成為了經濟的附屬品。

現代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藝術珍品賤價出售,現在的人靠自己的想像力,從經典文化中“淘金”,不用花重資贊助黃金時段的廣告,不必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裝袋上多出幾個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滯銷的商品就會供不應求,何樂而不為?至於那些文化,與廠家何關?與唯利是圖的商賈何關?於是乎,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成了一隻大粽子,陶淵明因為迴歸田園,親自勞作,而被消費者爭來搶去!商業利益的驅動,就像一隻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燒,將那些脆弱的文化當作火柴,愈燒愈旺,於是,文化的精髓化作了一縷輕煙,隨風飄散了。

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被汙染,我們引以為豪的深厚文化底蘊正在一點點地被稀釋、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業勁風中風乾的幾個名詞。

經濟本是文化生長的土壤。遠的不說,只要看看徽商的殷實,看看徽文化的發達,我們就能擺正經濟與文化的關係。

徽州商人在經商之初,無疑是艱難的。從小離鄉背井,出外賣藝,奮力拼搏。最後,出現了“無徽不成鎮”的繁盛景象。但是,徽商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財富。遙望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文化”的東西在閃耀:“以誠待人”“以義為利”“以人為本”。徽商創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為原本灰頭土臉的徽州山民戴上了一頂“儒商”的帽子。

回望歷史,我們的文化與經濟,是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可是,今天,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把文化糟蹋到了何種地步!

美國學者解釋類似文化開發時曾經說,當前中國的文化開發不僅有“過度性”,也有“淺薄性”。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嗎?

歷史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縮影,文化,是維持民族發展的生命線。可是,今天,傳統文化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正在哭泣。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的世界是需要文明的。先哲的話,當給我們敲響一聲穿透時空的警鐘:不要讓我們再重演文化之殤的悲劇了!

時尚之殤 篇7

國二作文 ,859字

時者,時代也。尚者,風氣也。二字相連,意謂某時代之某風氣也。當今之世,“時尚”之風愈演愈烈,往往星星之火,迅即燎原。尤以青年一代,競相以時尚為榮。然餘以為,一味狂追“時尚”,誠不可取也。

時尚之風,看似無可厚非,實為值得推敲之事也。餘謂苦追時尚者多不自信者,何也?自信之人,無須時尚之髮型,時尚之服飾,時尚之做派以標榜品位也。趕時髦者,大都憂其臉型,慮其身材,恨其談吐,憾其風度,是故總隨風而動也。此輩唯潮流是瞻,最懼“土鱉”之名。然時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瞬息萬變,無止無休,故趕時髦者只得疲於應付也。君不見此輩常一冊在手,東尋西覓,上下求索,其情可憫,其狀可憐乎?故餘謂其無自信,無自我。古有邯鄲學步,即此類也。

時尚之為時尚,細究之下,無非“新奇”二字也。周董之曲嘔啞啁哳,聽者半猜半蒙,故其成時尚矣;乞丐之服百孔千瘡,著者半遮半露,故其成時尚矣,然眾人皆學之,時尚即不復為時尚焉。且彼時又有更為新奇之人、之物、之事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矣。看那韓寒,文名如日中天之際,竟毅然棄文從“車”,油門一踩絕塵而去,確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為也。

時尚一事,誠有“錢”有“閒”者可以為之。大凡時尚之物,價必昂貴,若非豪門鉅富,敬而遠之宜矣。草民百姓追風之人,時時費錢財於髮型,月月耗光陰於服飾,惑矣。千金散盡,猶可復來;光陰已逝,豈能重拾?尤以我輩青年學子,多為無錢無閒之人也,設若不自量力,盲目跟風,必致荒疏學業,百無一能。及至嚐盡苦果,始知回頭,然當此際,青春不再,悔之也晚矣。

餘觀時尚,猶如觀音土偶,人為之,而後人拜之也。明星為之,可稱時尚;草民為之,便為瘋癲。即如娛界明星,亦大多一閃而過,了無痕跡,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也。

噫!時尚之人,今何其多也!時尚之物,今何其繁也!時尚之變,今何其快也!時尚而成經典,今何其鮮見也!言及此,忽有偉丈夫手持一大幅玉照,拍案而起怒目圓睜,謂餘曰:“今網上有奇女子,千嬌百媚,變化多端,一紅數年,非經典而何!?”近觀之,乃人稱“芙蓉姐姐”是也。

餘狂嘔,至昏迷,遂俯首認輸。

夏雨之殤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7字

天氣,一年四季都是變化無常的,雨當然也不例外……

剛進入夏天,太陽就肆無忌憚地朝向地面“強射”出高炙熱率的陽光,一時間,天上、地面、城市、農村……都無可奈何地成了一個大烤箱,把人們烤得像一塊塊外焦裡嫩的牛排。再這樣下去,“牛排”估計要變“焦炭”了。下雨,無疑成了這個季節人們最盼望的時候。

天陰沉沉的,悶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樹上的知了不厭其煩地叫著。推開門,一股熱氣迎面而來,我像一隻掙扎的小羊一路狼狽趕到學校。

剛跨進學校大門,“轟—”打雷了,隨即狂風應聲而至,閃電夾帶著雷鳴,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而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暴雨則像水柱一樣猛灌了下來……轉眼間,熱浪已被溼氣霸佔,半空的烏雲連成一片,茫茫雨霧在操場上跳起了舞,地上的積水越來越多。雨甚至連我們的身體也不放過,豆粒般大小的雨點砸在身上,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下雨啦!”……“快跑!”……雨簾中,還不時有人的歡喜和慘叫聲。

我素來喜雨,於是乾脆直接跑進雨地裡!但身上不像被春雨溫柔的撫摸,總有股針扎似的感覺,似父親的責罵,像母親的哭泣,永遠難忘記。

雨終於停了,這雨不像是在洗刷世界,倒像是把世界泡在水裡。

人工智慧之殤實則人類之痛 篇9

國二作文 ,1008字

作為一個非科技發燒友,我對於人工智慧的瞭解,除了最近大熱的AlphaGo,主要還是來自影視作品。

這些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作品,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故事線—人工智慧被奴役,人工智慧覺醒、反抗人類。典型的比如《西部世界》中供人類享樂的西部公園,又比如大ip《復仇者聯盟》最新一部中奧創這個角色也借了大眾對人工智慧日益濃厚的興趣與關注。

甚至於人工智慧之外,一些人工創造的另類智慧也有類似的橋段—比如《猩球崛起》、《侏羅紀世界》等等。

這些作品的切入點探討深度或許各不相同,但都瞄準了一個核心,那就是在人類擁有了類同於造物主的能力,足以創造智慧創造生靈時,我們是否也擁有了造物主的慈悲?

在這一點上,我深切的贊同蘋果公司CEO庫克的一句話: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蜘蛛俠裡有句被講爛了的著名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放在此處,也是無比貼切。

講求道德層面的規則,不是要我們每個人成為拯救人類的超級英雄,而靠一個超級英雄就能拯救人類自己,也遠不現實。但只有這樣,我們共同的歷史命運才有可能不終結於人性一時的仇恨、憤怒和貪婪。

我們的能力在越來越大,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只是早晚的事情,甚至是一個人類科技史上的大飛躍,是一件好事,所以如何對我們自己負責才是真正要探討的問題!如果真的擔憂恐懼,早在1945年新墨西哥沙漠裡升騰起第一顆原子彈的蘑菇雲時,我們就應該恐懼。我們早已經擁有了改變歷史程序之外終結一切的能力。

今天的國際社會戰爭和衝突頻發,世界秩序面臨新的挑戰,故而習近平總書記也在講話中不斷強調,我們要追求和平發展路線。這應當是經歷多重混亂衝突之後,世界公民們新的價值觀,而無論是遙遠的異國受戰亂顛沛流離的人們,亦或在我們身邊咫尺可望的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們,都不應當被遺忘,被漠視,而應當受到以人道關懷為基礎的同情。這些事無論科學技術水平發展到何種地步,都必須秉持的。

回到人工智慧上來,完全的遏制人慾不現實,因為我們就是為慾望而追求更美好幸福生活的。但人性之貪之惡,無論如何都不能由於力量的壯大而恣意放縱。如計算機一樣的思考,對利益之外漠不關心,終會釀成我們自食的惡果。

說到底,一切人工智慧之殤實為人類之痛。希望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後的我們,能讓人工智慧真正問世的那一天,“打臉”那些作品中的悲觀推測。

碎片之殤 篇10

碎片之殤作文800字 ,798字

原本晶瑩剔透的玻璃杯,碰上冰冷的地面,嘩的一聲裂成了碎片,互相折射著異樣的光。面對著這樣一片碎片之“鏡”,即使微笑,都只能收穫無數暗藏著黑暗的假面,千篇一律地對著你,勾起僵硬的嘴角,似笑似哭地看著你。生活,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裂成了碎片。時間,被忙碌的日程掐得喘不過氣來;文字,墮落在網路小說中,顯出生硬的面貌;購物,少了鄰里街坊的嘮叨,只聽見下單的通知與快遞員的“你好”;社交,只剩下美圖和點贊,在原本情感之路起跑。這所有的一切,被時代的手掌撥弄,拼成了四個字:“碎片之殤”。

網路時代,效率成了一切行動的主要目標。正是“效率”二字,將生活無情地劈成了碎片。因為效率的提高,人的時間成本提高,匆匆的行色不會再為美好駐足。人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節省”出來,將所有的事情分成小塊,宛如機械般有條不紊。可這看似規律的背後,卻意味著人類的懶惰與煩躁茁壯成長。沒有人再願意為一部經典花下時間細細品讀;沒有人將目光流連於路邊的花草樹木;更沒有人能充分沉下心,去思考人生的價值與目標。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前行,宛若軍人般“剛毅”而“堅定”。孰不知,他們邁向的,不是光榮與勝利,而是迷茫與死寂。古時,以孔子讀《易》至“韋編三絕”為榜樣;到今朝,把洋洋灑灑數百萬言的網路小說翻來覆去讀幾遍的人比比皆是。這堪稱一種時代的“進步”,是“機械化”成果的最好體現。

面對生活的碎片化,我們不能“采薇而食”而應迎難而上,逆以行舟。我們應該做出改變,成為一團熾熱的烈火,將那一攤碎片重鑄、再造。時間應該被合理安排,而不是讓手機塞住我們所有的空隙;經典,應被廣泛涉獵,而不是讓網路小說的更新日程成了唯一的期待;購物,應重新對生活負責,而不是被充斥眼球的廣告砸得摸不著頭腦;社交,應重新成為情感的橋樑,而捨棄敷衍和炫耀。

碎片化的浪潮依舊聲勢浩大,卻不過是紙老虎,只要我們從自身出發,去成為那團熔化碎片的烈火,碎片之殤將徹底成為過去。

河之殤 篇11

散文 ,645字

家鄉有一條很小的小河,但也有一條生機的河水模樣,河邊有青青的嫩草,河邊的泥土總是軟軟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偶爾有被擱淺的魚蝦,在粼粼的陽光下掙扎。水中總有往來不易的魚群,還有揹著沉重的殼的小貝殼。水草在水中搖曳著曼妙的身姿。陽光下,整條河像灑滿了星星的光。

總是有成群的孩子在河邊奔跑,也有放養的老人拿著條結實的鞭子趕著貪吃的羊群。還有抓小魚的小夥子。水中的魚兒好像也懂得與人一起嘻嘻玩耍。這是我記憶中家鄉的河的模樣,也是我童年經常去的地方。

後來我因為上學的緣故遠離了家鄉,在城裡裡讀書,歲月總是不停地趕路,恍惚間從小學到初中,很多年就這樣飄過了。中考之後,無所事事,想起了家鄉的那條河流,甚是想念,滿懷期待的回到了家鄉。車還在行駛,家鄉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竟然感覺家鄉破敗了很多,有了一種魯迅的《故鄉》裡描述的看到家鄉後的落寞情感。原本最後一點期待,在看到那條河後都熄滅了。

河流乾涸地像奄奄一息的老人,河邊的草呈現著一種病態的黃色,原本挺拔的蘆葦竟像一個趴在地上乞討的乞丐,河水依舊清澈,之前澄澈的像死一般的寂靜。河水裡,竟然沒有了魚蝦,偶爾在河邊才能看見許多晒乾了的魚蝦,這條河流,再也沒有了生機。

村裡的人也很少了,年輕的人都聽說了大城市的繁華都離開了,年邁的人因為對故土的留戀難以捨棄,所以這個村莊的年紀彷彿也大了很多,河邊再也沒有年輕的歡聲笑語。

聽說這個村子馬上要化為城市郊區用地了,不知道再過多久就會有很多高樓拔地而起了,河將要被永遠的填滿了,這可能就是河無法挽回的悲傷了吧。

古典之殤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22字

我抬腳走了出去,拂去頭上冒出的一層細汗。眼前,是有些汙濁的天空,稀稀散散的飄著幾朵灰白的雲。倒不像從前那樣,澄淨湛藍。“唉!”一聲嘆息輕輕吹進我的耳裡,“誰還記得從前的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本來?樣子?我拿出揹包裡唯一的一本書,掀開了它的面紗。

我輕輕閉上眼,在腦海中勾勒出詩,勾勒出曲。

“勝日尋芳四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日光正暖,風兒柔柔地吹著,一雙腳悠閒自在地走著,想要去尋那良辰美景,泗水之濱。美,真美。

“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里荷花。”太陽有些毒辣,正值夏天,石榴花一朵朵的開得燦爛,嬌豔欲滴。荷花的清香彌散出來,遠遠飄香。美,真美。

然後,在某一天。自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不再提四季特有的美景,不再提山間、樹叢熙熙攘攘的精靈,也不再提某些時刻的悠閒與樂趣。一切的一切,都就這麼消失殆盡。

然後,在某一天。詩詞畫離我們越來越遠。不再有抑揚頓挫的朗朗誦讀聲,不再有極具韻味的南腔北調,也不再有揮筆成雨的瀟灑墨畫。一切的一切,都就這麼悄無蹤影。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科技發達,車水馬龍。沒有了裊裊炊煙,沒有了芬芳田野,也沒有了那個富有情懷的我們。現在的我們,都被困在了由鋼筋水泥構成的鐵匣子裡。我們開始很輕鬆,很開心。但我們何時才能開始醒悟,開始無趣?

當我們缺失了對自然的熱愛,對情懷的追逐,我們還剩下什麼?我們的信仰又在哪個角落奄奄一息?

去幹一番作為吧!去尋找,去感悟,我們要的不止是獨自嘆息,而是勇敢去尋,回到璞真。

地球之殤 篇13

國三作文 ,914字

第一次如此貼近大地的心,也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心痛。—題記

曾幾何時,颳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環保風”,但多少人心裡依舊無動於衷,波瀾不驚?曾幾何時,瀏覽著網上對環境侃侃而談的段子,開懷大笑後又有幾人掩卷沉思過背後掩蓋的滿滿沉重和無奈?又有寥寥幾個人是稱職的“地球兒女”呢?

當我們背起簡單的行囊,行走在山川湖泊之間時,才真正瞭解到地球的傷,到底有多深。

時值深秋,天氣陰沉昏暗,我不禁想起魯迅《故鄉》中的片頭:“冷風嗚嗚地吹進船艙中,向外一望,蒼黃的天下下橫著幾個蕭索沒有活氣的荒村,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了。”雖然沒有烏蓬船,也沒有荒村,更不是回鄉,但我的心情卻是有過之而不及的—因為我們是去見證人類的累累罪證,是去接受良心的考問。

在我們這個內陸地區,在山彼此連綿起伏,我們的足跡漸漸以繁華熱鬧的城鎮延伸到了人跡罕至的山林裡—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去觀察和記錄今年初春義務植樹樹苗的生長情況,併兼測定土壤質量。可到了目的地,我們接二連三地震驚了,隨之是心靈的憤怒和惋惜—栽種的小樹苗幾乎無一成活,有的甚至被連根拔起,隨意地丟棄在一旁,小小的莖球上包裹上了一層層薄霜,小小的枯莖嫩葉在秋風中搖搖欲墜,我彷彿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我面前無法挽回地凋零,瑟瑟發抖—這只是一棵!那裡,大面積的樹苗成片死亡,有的被摧殘得支離破碎,甚至參天大樹也難逃厄運—枝幹上被小刀割得遍體鱗傷。

統計結果不久出來了,小樹的成活率僅為2%!看著這過了幾個季度依舊遍地耀武揚威的垃圾,我站在大地的脅骨和脊樑上彷彿聽到了那沉重的陣陣嘆息。

大家下山時都不再說話,每個人的心頭都彷彿壓著一塊重石—自然,後面的水質調查和土壤報告十分不盡人意。

這,真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從報刊雜誌上的瞭解真的比不上實地考查的心靈震撼,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說到做到,把責任裝在心裡,把行動落實到位,撿起每一份垃圾,做好每一次義務宣傳,少用一次泡沫餐具,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的活動,這“地球之殤”看似無法完結的血淚史終究會被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就像魯迅說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儘管這很艱辛,儘管要走的路還很遙遠……

一家之殤,社會之殤 篇14

高三作文 ,967字

酒後駕車致人死亡本就放下大錯。卻還要一錯再錯,試圖逃脫法律的制裁。需知大丈夫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我們在面對這件事感到震驚之餘,也不由得思索這樣的社會智商究竟該如何避免。

個人要承擔責任,不能一錯再錯,守底線,勇承擔。還一片公正新天地。一個人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承認犯錯的勇氣。傷人性命,違反法律,就算你腰纏萬貫,卻試圖想逃脫法律的制裁,也未必比那些一貧如洗卻勇於承擔的人要高貴。查爾斯王子說,一個人有一件事不得不做,那就是自己負責的事。或許是內心的怯懦,讓肇事者選擇了這樣做。但逃脫了一時又逃得了一世嗎?從此之後,整日心驚膽跳,午夜夢迴時,回想起來難道不會愧對自己的良心嗎?如果多一份承擔,或許小悅悅就不會因錯過急救時間而滅亡。或許更多更多的人會因此而撿回了性命,承擔比後悔內疚更有力量。

朋友要明智助友,不能推波助瀾,禁濫權,善勸慰,還一片公正新天。孔子有言良友三益,惡友三損一個好的朋友,讓我們懸崖勒馬,回頭是岸,而損友卻讓我們在沼澤中越陷越深,或許在肇事者的朋友看來,這麼做是顧全了所謂的兄弟義氣,然而卻是這看似是雪中送炭火讓肇事者多了承擔些罪責,情急之下,方顯正義與否。有女大學生因父親開車通話而向警察舉報,又有老父親,無奈揭露兒子偷竊罪行,真正的關心與幫助,不是讓你將錯就錯,而是及時對你進行提醒。耳提面命,讓你如醍醐灌頂。與此同時,任何不公正的行為都終將暴露在陽光下,這片公正的新天需要犯錯的人,勇於承擔,也需要有人能對他們做出合理的勸誡。

大眾要擦亮雙眼揭露事實真相,揚正氣,樹新風,還一片公正新天地。縱觀整個世界不由得要對那些盡職盡責的民警們點個贊,要不是有這些人民公僕的堅守,或許真正違法之人渾水摸魚,給欺騙過去了。其實不僅是警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正義的使者,隨手用手機拍下違法之事,維護公正的是屢見報端。朝陽區居民四次揭露吸毒明星。街頭路人隨手拍下肇事者車牌號,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是見證者,或許你的一個堅持就會讓真相浮出水面,由此觀之,這公正新天地建設中,每個人員都需出一份力,此類社會之殤才會有所減少。

希臘有句諺語,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氣一隻蠟燭,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遵紀守法就不會再給一個家庭帶來傷害,相信我們勇於承擔,就會這樣讓這樣的社會之殤有所減少。相信人人監督,共同努力就會還這個世界一片公正新天地!

古典之殤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101字

“誰還記得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合上書本,抬頭望著窗外一點沒有星點的天空,只有那被燈光照得暗紅的顏色,腦中迴盪著王開嶺老先生的質問,我不禁疑惑了—曾經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

作為一個00後和80、70、60後的長輩們相比,我無疑是幸福的了,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二胎政策都改變不了我是爸爸媽媽心尖尖上的存在,從我們00後開始我們就擁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設施、代表時代的高樓大廈、幾乎人人手頭上都有一部手機,高科技的發展使我們受益無窮,我們生活在這樣平和、幸福、高科技的時代,跟爺爺、太爺爺他們那個動盪的時代相比,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嗎?沒有,我們該知足了。

但是住在這個充滿鋼筋泥土的社會中,看著外面濃厚的霧霾中,仰望著沒有一點星光的夜空中,我只能感嘆—生活在什麼時代,就要付出什麼代價嗎?曾經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王開嶺老先生在古典之殤提到過—流螢之美,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螢,那謎語氣質、童話味道是什麼樣的呢?天上自由的鳥兒,草叢中婉轉動聽的螞蚱,有著遠方里程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樹林……它們在那兒?靜悄悄的跑了吧,自然似乎像月球那樣離我們越來越遠。

高度思考的大腦,人們匆匆忙忙的腳步,時代飛躍般的進步,似乎時間不變,但總有著什麼追趕著人們的步伐,什麼都是急迫的,沒有人在關注身邊的美好,所以流螢如天上的星星一起消失了吧。

“我越來越篤信兩點,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應是免費的。”

“誰還記得從前的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

天空是暗紅的,山已經禿了,河早就乾枯了,水裡剩下的只有垃圾,廟快拆光了,菩薩明白了事理,有的只是硬心腸,人臉不紅了,豬不在睡只在吃,房子是有產權的,娃不能想生再生了,燕雀不會住樓房,守信的人很少了,商鋪心裡只有利益……

世界上尚存多少原配?人間還剩幾許古意?”我想我們該停下腳步了,我該試著發現生活中的美,古意快沒了,我該駐足了。

春天,看著小草發芽,聆聽樹上麻雀吱吱喳喳的聲音,體會來之不易的小雨綿綿;夏天,看著長勢旺盛的樹葉,嬌豔盛開的各色花朵,在暑假與朋友來一場痛快的旅行,一起歡笑、玩耍;秋天,吃著媽媽帶回來的橘子,欣賞枯葉紛飛的景色,感受風的作伴;冬天,吃的暖暖的小米粥,舒舒服服的躺在被窩裡,耳邊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捧著一本書,細細的品讀著。

這—才是人生,美總是在不經意的小事中產生,才值得我們發現。

別讓古典成殤,世界自然是美的,不在於你想不想發現,而在於你是否能發現。

“誰還記得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可能不記得世界,不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但我知道生活現在的樣子。

秋之殤 篇16

寫景作文 ,692字

秋天來了,秋姑娘趕走了炎熱的夏天,帶來了花枝招展的秋天。她手提一大袋沉甸甸的碩果,在綠色的樹枝上掛上了一個個像燈籠似的果實,再從衣袋裡取出一把神奇的刷子,把大地染成金燦燦的一片,一不小心,許多葉子慢慢地飄了下來。

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人們聞著果實的香味漸漸進入夢鄉。阿土與阿水兩兄弟卻寢食難安,憂心忡忡。他們正抱怨著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他們明明知道阿樹遇到了困難,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在痛苦中掙扎。

“難道人類不知道人和樹是相依為命的嗎?”阿水著急地問道。

“不,他們知道,只是他們控制不了自己對金錢的慾望。”阿土憤怒地說。

“要知道,樹木可以製造氧氣,也能起到防風塵沙暴以及洪水襲擊,可人們不但沒有保護樹木,反而還去傷害它。而隨著樹木的減少,許多動物也會滅絕的。”阿水又喃喃地說。

“人類真傻呀,明明知道樹木是很重要的,卻依然不懂得采取措施保護,還變本加厲地砍伐,總有一天,人類會後悔的。”阿土附和著。

阿土和阿水的話一直持續了很久……

阿土的擔憂終於應驗了。深秋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百年難遇的大雨,因為人們不斷地砍伐樹木,導致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它們如千萬匹黑馬一般奔騰而來,從東到西,一個接著一個淹沒了山下許多村莊,許多人因此而喪生。

那些倖存下來的人,看到自己的家園一夜之間變成廢墟,他們後悔了,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為了不讓悲劇重演,他們開始反思,努力彌補自己的過錯。於是,他們開始種樹,把之前被砍的樹重新補上。

“經過這次的災難,我相信人類今後一定會用實際行動保護大自然的,讓我們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阿水充滿信心地說。

“是啊!相信人們一定會的。”阿土附和道。

戰之殤 篇17

國二作文 ,1306字

1944年7月18日,諾曼底登陸剛結束不久,英俊就在諾曼底……的曼奈維爾地區,慌忙展開了“眼鏡蛇行動”的前奏——清晨與此地發動“古德伍德大作戰”,英軍坦克正面對著曾令他們發怵的德國“虎式”坦克。

他就是被這場戰爭的魔爪抓去,充當了英軍“勝利者”號坦克的機槍手,托克上尉擔任他的指導員。這是一個歷經戰爭消磨的男人,他的臉上佈滿溝壑,細看還可發現他臉上那道青青的傷痕,那是他與德軍搏鬥時留下的。他隨“勝利者”保衛國家,驅逐敵人,視它為最親的家人。而其他三名“勝利者”的操作員,也和上尉一樣,身經百戰。

只有他是新人!

上尉不滿地打量著這個年輕人,說道:

“為什麼會是你來?”

他只好如實回答:

“我原本是軍中的醫護人員,不知為什麼被帶到前線,這肯定是個錯誤。”

“軍中不會有錯誤,小子。還有,以後要記得叫我長官。”

“是,長官。”

托克上尉只是交給了他用槍的方法,之後就一言不發地走了。

半小時後,隨著英國皇家空軍對德坦克師的轟炸,英軍正式開始進攻。不多時,便從德軍手中拿下一個小村莊,並俘獲幾個德國士兵。

村子內外都是黑漆漆一片。托克上尉對他在剛才的戰鬥中不開一槍的行為十分憤怒,便帶他到這些俘虜面前。接著就將自己的手槍遞給了他,命令他開槍幹掉那些俘虜。俘虜揹著他跪下,苦苦哀求著他。他的同情心壓制著雙手,使它們無法瞄準這些手無寸鐵的俘虜。托克上尉早猜到如此,根本就不顧他的哭腔,用蠻力戰勝了壓制他雙手的同情,“砰”地一聲,打死了一個俘虜,厲聲呵斥他:“再不開槍,下一個跪在那兒求饒的就是你!”俘虜倒在土地上,他也趴在土地上痛苦,四周死一般的寂靜……

他實在不想在殺人了……

不久,坦克又開始了前進,履帶給土地留在了戰爭的傷痕。空襲是德軍元氣大傷,只好派幾輛坦克去阻礙英軍前進的步伐。雙方在一片空地上相遇,英軍一看到“虎式”坦克就肝膽具碎,先鋒部隊一瞬間就被報廢了亮亮坦克,後續又有一輛坦克被炮彈點燃。坦克裡的士兵狼狽爬出燒著的坦克,正要逃向大部隊,無情的子彈卻將他們吞噬,全部倒在血泊中。他拿著機槍瞄準那個探出頭的德國軍人,扣下扳機,開除了他憤怒的第一槍……

“這群德國佬死有應得!”

他的同情心開始腐化……

英軍在殲滅了這幾輛坦克後,又開始了快速追擊,企圖盤踞點。但卻因主指揮官的失誤,使英軍在鐵路前方單個了很長時間,給鐵路後方的德軍一個喘息的機會,在林中設有埋伏。當接到上級的進攻的命令之後,托克上尉率“勝利者”號擔任先鋒。被一位萬無一失的英軍正在此地受到埋伏。四周頓時火炮齊鳴,煙霧四起,所有坦克都遭到了伏擊。一顆穿甲彈徑直飛來,穿透了鐵皮,也穿透了托克上尉的身體,這位歷經百戰的軍人倒下了。

他的神經幾近崩潰,卻又馬上暴躁起來,他徹底掙脫了人道主義的牢籠。人在受傷後第一想到的就是復仇。“轟”,地雷炸斷了“勝利者”號的履帶,它隨他的主人而去了。樹林中的反坦克導彈再一次集中了“勝利者”號,火焰將他所包圍,但他的機槍依然在向德軍吐火,他不願逃跑;其它三個坦克操作員也一樣,所有士兵都會戰鬥到底,他們不會拋棄自己的戰友,無論是生是死!

他終於殺紅了眼,子彈一梭梭射出,他已不顧一切……

文化傳承之殤 篇18

高一作文 ,1491字

看過一個科普節目,講的是宋室風箏的傳承者宋天亨,節目記錄了他製作二百多米龍形風箏的過程。但其中觸動我的,不只是那奇蹟般的風箏,而是節目結尾時博物館館長倪寶誠嘆的那一句:“沒有傳承,人亡藝絕,這些傳統手藝就真的沒有意義了。”

宋室風箏曾經裝點了北宋的天空,但現在卻和豆麵印花、佛山金箔鍛造等非遺一起,即將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國家的保護,若干年後,連“宋錦蜀繡”這家喻戶曉的,都可能淪為今天的“木牛流馬”,空留書中的博引供後人瞻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值得傳承的東西太多,非遺也只是冰山一角,連列入重點保護的非遺都傳承不下去了,更別談其他的文化了。但目前看來,因為傳承非遺收入低,補貼少,人們的認同感也不高,迫使多數非遺繼承人只把傳承當副業。這不得不讓人發問:這樣的繼承,還能延續幾代?

炎黃文化延續至今,如果按如今這種方式繼承傳統,若干年後,可能留下的只有漢字了。可漢字的傳承就順利嗎?漢字的發展從占卜祭祀的甲骨文,到刻寫汗青的小篆、隸書,再到流傳至今的楷行草書,在傳承中不斷創新。但現在湧現的“你造嗎?”、“表這樣”等所謂的精簡的流行語,是不是有異化漢語之嫌?有人在大學生中進行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大學生寫不好字,但耍起手機來卻可以得心應手,打的比說的還快。這樣傳承下去,真怕有一天,漢字被異化了,甚至被拋棄了,這又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載體何去何從呢?

不止非遺、漢字這些“大件兒”面臨著傳承問題,近代後起的文化在傳承中也變了味。《邊城》中描繪的鳳凰古鎮裡,生活是那麼閒適,民風是那麼淳樸。可當我懷抱一本《邊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古鎮時,想象中瓦巷籬牆的鳳凰古鎮,此時卻充斥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古鎮的“面子”沒變,但“裡子”已經染上了浮世的菸酒氣,不再是夢中的那個乾淨的地方了。連鳳凰這樣顯名不過百年的古鎮,都已被現代人糟蹋的面目全非,其中的文化內涵早已異化成了俗不可奈的金錢至上。由此觀之,這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還沒有被完全異化,或許是個奇蹟吧!

在物質文化日漸異化的今天,精神文化也難以“明哲保身”。古人崇尚“仁義”、“孝悌”、“謹信”,現如今的確被大力倡導,但骨感的現實破碎了美好的初衷。“仁義”成了人際交往的鏡花水月,奈何虛與委蛇,笑裡藏刀;“孝悌”成了短視訊裡的逢場作戲,只求博人眼球,賺取流量;“謹信”成了官場職場的羊皮外套,多少阿諛奉承,貪汙行賄?這不僅是傳承的異化,更是異化的傳承。

進入新時代,國人也漸漸認識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從《漢字聽寫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將綜藝娛樂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用競賽的形式完美詮釋了中華文化的魅力,而且在直播機制的監督下,巧妙的規避了功利主義,使文化傳承的骨血脫離癌變,煥發新生。詩詞漢字是中國人的精神禮讚,以這種大會的形式讓其穿越時代來浸潤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或浮躁紛擾或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保持心中的一份恬淡寧靜。大會更是創新傳承的標杆,隨之《國家寶藏》接踵而來,用場景演繹的方式還原國寶的前世今生,藉以向匠人和國寶傳承者致敬。國人向文化之心日熾,掀起了傳統與娛樂結合的文化熱潮,文化傳承當以此為契機,傳承接創新,在為國人獻上精神盛宴的同時,讓文化傳承更具生長力和持久力。

傳承文化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實屬根本,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改造並且規避異化,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這泱泱五千年文化再傳承個五千年,我們不反對創造新文化,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可等閒視之。

五千年後,或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第一項寫著:“炎黃文化”,抑或華夏文明會和其它三大文明古國一起“載入史冊”,誰又知道呢?

圓明園之殤 篇19

國三作文 ,969字

這人群雖然浩浩蕩蕩,卻無人知曉你的憂傷。

——題記

“這裡便是有著‘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遺蹟……”夏令營的導遊還沒有說完,一些遊客便提早衝了進去。

灼眼的陽光如同麥芒一般刺得人睜不開眼來,被擠得滿頭大汗的我在人山人海中盲目地穿梭而過,終於來到了一片相對來說比較開闊的地帶。望著眼前雖然已被摧毀卻依舊巨集偉的大水法,我才勉強相信,這就是所謂的帶有濃厚歷史氣息的圓明園。環視四周,便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發現擺姿勢拍照的遊客:在傾倒的精美浮雕之前,在燒燬的噴泉旁邊,在茂盛的青蔥古樹下面……現在是盛夏,空氣中的熱浪足以使人發狂,可這些遊客總能在鏡頭定格之時留下一個故作輕鬆的笑容。但緊隨其後的便是隨便擦拭臉上的汗水,急不可耐的奔向下一個景點。

“同學,過來拍照了!”遠處,帶隊老師大聲地呼喚著。我不情願地和同樣有些疲憊的同學們拍了一張集體照,背後則是巨集大的大水法遺蹟。“大家千萬別擅自行動啊!避免走失。”汗流浹背的導遊苦口婆心地勸誡終於停下了一些人的腳步。“咳咳,當初就是英法聯軍衝入這裡,將這個世界奇觀焚燒成了一片廢墟……”她激情有力的演講終究還是沒有感動多少忙於繼續拍照的遊客,卻反倒驚起了棲息在樹枝上的鳥雀。即便是大自然,彷彿也在嘲笑著這些無知的人們。與熱鬧的人群格格不入的廢墟中,頑強生長出來的青草,更帶來了一種滑稽的悲傷。一張張擺放好的笑臉,增添出了一絲可笑的滄桑。

從何時起,觀賞風景的標誌淪為了一拍二叫三喧鬧?從何時起,具有滄桑歷史的古蹟變成了遊客的畫廊?從何時起,旅遊,不再是體悟人生,不再是開闊視野,而是隻顧搔首弄姿地拍照片發至朋友圈?或許並不是沒有人,因為圓明園的屈辱歷史而感到哪怕一瞬間的心情沉重;或許並不是沒有人,不是為了和景點合影晒照片炫耀而隨意觸碰古代文物;或許並不是沒有人,看到種種不文明的行為時心中有一剎那的憂傷。可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視而不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失去素質。不曾擁有文明的覺悟,不僅是屬於圓明園的憂傷,更是這個時代的苦痛。

為這圓明園之殤,我不由地黯然神傷。

東莞印象之可園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2字

東莞,有特別多可以讓我們遊玩的好地方。其中可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可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建在城市的道路邊上,門前車水馬龍,熱鬧繁華,兩個石獅子靜靜地站在那裡。

進入園內,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那小小的、方形的荷池。現在是冬天,只能看到枯黃的荷葉。如果在夏天,就能看到美麗的荷花,聞到幽幽的荷香。

往左走就是古建築區。邁入客廳,左邊是草草草堂,是園主當年作畫和休息的地方,現在作為一個展覽室,介紹主人的生平、故事,展示一些國畫。這裡還設定了電子螢幕,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瞭解可園的每一部分。

從草堂走出來,就到了擘紅小榭,它又稱半月亭。那裡有好幾棵枝繁葉茂的龍眼樹和荔枝樹。以前主人就在那裡和客人品嚐美味清甜的龍眼和荔枝,觀景賞花。現在是供人遊玩和休息的地方,小朋友們還可以喂喂池子裡的小金魚。

沿著小榭左邊的環碧廊迂迴前行,就來到了可軒,也叫桂花廳。這個名字的由來很簡單,因為到處都可以見到桂花。可軒的門罩雕滿了大大小小的桂花,連底下的地磚也佈滿了,走在上面,好像踏在朵朵桂花上。

從桂花廳往上走,就來到了邀山閣。邀山閣是可園最高的建築,碉樓式樣,共四層。第四層四面都是大大的窗戶,最適合觀景。站在窗戶前,可園大半的美景盡收眼底。聽說原來在邀山閣,可以看到一大片墨綠墨綠的山色,現在放眼望去是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可園,是我們週末、假期常去遊覽的好地方,我喜歡東莞的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