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遠山淡影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遠山淡影有感 篇1

讀後感 ,1336字

模糊,弔詭。

正如這本書的題目所示,一抹淡影。讀完整部書,給人的感覺就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給人以朦朧的感官。初拿到這本書,頗讀出了幾分不知所云,本書共有三個時間線,每一條線相互穿插交錯,似是有所關聯,又無法切實說出它們的紐帶,書中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一旦看到一個重要的事件,想追究其緣由時,章節戛然而止,開始跳到另一時間線講述一些“毫無關聯”的故事。每當這時候,心中總會生出幾分如鯁在喉的鬱氣。直到看到最後,全書終止,所有時間線收束在一起,也還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讀者只能從字裡行間收集微小的資訊,來一點一點地拼湊,自己構建出這本書隱隱讓人毛骨悚然的世界觀。這時,我才姑且放下對作者滿滿惡意的執念。

一個日本女人悅子寡居於英國,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景子是日本血統,小女兒妮基則是與英國丈夫生的日英混血。故事就是從大女兒自殺後,小女兒從倫敦趕來陪伴母親開始的。在這時,悅子回憶起了幾十年前在戰後剛復興時,在長崎遇到的一對母女—佐知子和萬里子。

佐知子和萬里子是一對略顯奇怪的母女,佐知子是一個身處流言蜚語之境的女人,萬里子,性格孤僻乖戾,與母親關係疏遠。也許是出於一種複雜的心理,悅子開始主動向佐知子搭話,介紹她去藤原太太的小店幫工。在一來二往的交流中,二人關係日漸親密。在這段悅子的回憶中,她“扮演”的是一個克己守禮,恭順賢良,並即將迎來自己的孩子的的妻子身份。而與之相反,佐知子是一個嚮往美國生活,厭惡舊日本,急於脫離現狀,急於改變的女人,為了她的美國夢,她搭上了美國男人弗蘭克,想弗蘭克帶著她們母女去往大洋彼岸,在她的眼中,一味安逸的伯父家和她那“不知進取”的安子表姐只是一座有無數空房間的墳塋。對於這個離開日本的決定,佐知子反覆強調“我是個母親,我女兒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萬里子在美國會過的很好的”“日本不適合女孩子成長,在這裡她能有什麼指望呢?”。但萬里子不願意去美國,她更渴望的是在安子阿姨家穩定的生活,而不是將自己的未來,拴在一個“像豬一樣撒尿”的美國酒鬼身上。雖然佐知子口口聲聲是為了女兒,但實際上,去美國這件事應該更切合佐知子自己的利益與願望。這樣的矛盾之中,在之後佐知子淹死小貓的事件發生後,她們的緊張的關係達到了高潮。

看到這裡,悅子和佐知子,景子和萬里子之間好像更有了幾分若有若無的牽連,這種模糊的界線在最後悅子和妮基的談話中終於破碎。“那天景子很高興,我們坐了纜車。”全文構建的那個朦朧的世界轟然崩塌—佐知子就是悅子,萬里子就是景子。悅子通過自己扭曲的回憶,將自己的狼狽與罪惡掩埋在別人的故事裡,妄圖藏在名為“別人”的面具裡苟延殘喘,直到最後,她放棄了自己的偽裝,將自己的虛偽,和內心深處朦朧的一個自己曝在陽光之下。

本書作者石黑一雄說:“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佐知子,也許就是悅子“惡”的情感的外化,她將自己的善惡剖離出來,在回憶的世界裡自欺欺人,最後,與自己的善和惡共犯沉溺。

本書剋制、清淡,擁有濃郁的日式風格。所以說,悔恨是你的,寬恕也是你的,隱藏在遠山中的罪惡終會淡去,只留下回憶投映在歲月裡,淡淡的光影。

“我笑了笑,朝她揮揮手。”

遠山淡影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39字

許多人看遠山淡影,總是把關注點單獨放在佐知子一個人身上。這也情有可原,畢竟她那麼的惹人注意,招人厭惡。她是這樣的一個壞的人,這樣的自私自利,這樣的令人費解。我認為當我們專注於這一個個體的時候,就沒有顧及到石黑一雄寫這部作品的本意了。遠山淡影中刻畫了許多人,出現了佐知子、萬里子、悅子、景子、藤原太太、妮基這幾個女性當然還出現了悅子的第一任丈夫二郎和第二任丈夫弗蘭克二郎的父親緒方先生。其中本書的主角是她。名字已經失去了自身的意義。年輕的悅子是她,佐知子是她,回憶的悅子是她,藤原太太也是她。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就一人而論世。多重人格的體現和時空界限的模糊是本書最大的特色。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借他人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然而,我卻以為是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只是不想面對那一段不知是對是錯的過往。

她剛剛懷上了一個新生命,她對這個孩子的到來充滿了期待,這個時候的她還年輕,什麼都還沒有開始。這是年輕的悅子,她有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有愛她敬她的丈夫。她此時既有少女般的活潑跳脫,也有為人妻人母的成熟穩重。她認識了一個特殊的朋友—十年後的她自己。十年光陰,轉瞬而逝,但於悅子來說,她失去的太多太多,變化的太多太多。原來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悅子不見了,變成了顛沛流離,喜歡擺出一副精緻溫和的面孔只為掩飾內心的傷痕累累的她。她失去了二郎,能依靠的丈夫,卻多了一個累贅,那個她和二郎的結晶。萬里子從期待變成了累贅。不過是一場戰爭。沒有多麼激烈的戰爭,或許是一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但是終歸有人死,有人傷,有人家破人亡。生活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痕跡。一個懷著孩子的女人如何忍受丈夫的死亡的呢?她又是怎麼在左鄰右舍的流言蜚語中艱難地逃離的呢?她一個人又是如何帶大萬里子的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石黑一雄覺得將戰爭的直接傷害展示給我們太過血淋淋,所以給我們展示了後果。

在戰爭後的和平,活的人比死的人更難過。人都是會變的,佐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心底的傷疤再也消不掉了。戰爭,只是野心家之間的博弈罷了,冷冰冰的飛機大炮面前,卻是尚且死者溫熱的鮮血和倖存者一輩子的痛苦。哪怕後來藤原太太開了一家麵館,過上了看似平靜的,與先前無二的生活,經歷過的,就不會忘。只要還活著,就不會忘。

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讀《借山而居》有感 篇3

讀後感 ,975字

冬子,一個80後的詩人、作家,花4000元買下了終南山上的一棟房子,安然的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終南山上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只有春的百花盛開,夏的鳴蟬炎日,秋的落葉飄零,冬的白雪皚皚。

借用我一個喜歡的作家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有人就像野草,給他一畝三分地,一座茅草屋,上有破瓦遮漏雨,下有茅草墊硬床,就算是依靠乞討過活,他也能活得好好的;有人像那瓷器,裝它的盒子得是上等的黃梨木,包裹他的非得是那絲滑的梨絨絹不可,還得讓人細聲細語的伺候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碎了;而有人像那鷹,就算懵懂跌下懸崖也要高飛,不願被束縛只願翱翔於天空,在碧海之上藍天之下自由的長鳴。

冬子就像那鷹,他不願束縛,渴望自由。他不願被束縛在這個到處都是“鐵盒子”的地方。他不願把未來寄託在虛無縹緲的城市,於是他果斷地離開了這個牢籠,選擇了終南山,過上了他的隱居生活。

我羨慕於他的果敢斷然,想要自由,便去追尋自由;我羨慕他的悠遊自在,養上幾隻脾氣溫和的狗,帶著一隻滿臉陰鬱的貓,還有幾隻名字老土的鵝,以及那實行一夫多妻制的雞。閒來無事搭搭門前的石頭路,坐在院子裡畫畫自己的雞鵝貓狗,怎一個閒字了得?

“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是別人在得知他這樣一個“終南隱士”後最常問的問題。生活成本背後的“何不食肉糜”其實只是個一葉障目的寓言故事。事實上,當你的身份和生活水平越高,你對消費的需求也就越大。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成本也就越大。不知不覺間,物質就綁架了你,自由便成了空話。“餓肚子沒什麼,自由被禁錮才是最不能容忍的,反正一夢百年,不過如此。”好一個“反正一夢百年不過如此”,當我們問他“沒有收入怎麼生活”的時候,其實拋開物質束縛後的自由便是最好的答案。

但相比於其他“清華、北大博士生畢業後隱居深山不用水電”的“走火入魔”式返璞歸真,冬子的“隱居”反而顯得更加真實。他並不排斥使用高科技產品,不排斥使用那些一切能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的東西。同樣都是迴歸傳統,該斷哪個不斷哪個,怎麼選擇呢?他的標準就是,哪個讓你的生活更好,就接受哪個;哪個讓你的生活變得焦慮了,就斷哪個。用他的話來調侃,若是嵇康活到了現在,肯定也會和阮籍、山濤在社交軟體上互相關注吧?

這個世界愈加浮躁,我們就愈要冷靜;時代的洪流縱然愈流愈快,我們愈要停上一停。

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

曾經的勇敢——讀《微山湖上》有感 篇4

讀後感 ,590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少年紅色經典—《微山湖上》。我被故事中小駒子的勇敢深深地感動了。

十四歲的小駒子去微山湖上放牛。突然,氾濫的洪水把兩頭牛衝的不見了,於是他便獨自一人划船衝進了嚎叫著的波浪裡去了……這時,我彷彿看到了小駒子身上流淌著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血液。

也許,在革命年代。像小駒子那樣勇敢的孩子多的是,可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有幾個孩子能像小駒子一樣勇敢衝進暴風雨中去救小牛?有幾個孩子不是遇到一點難就往父母身後躲?比如孩子做功課,稍有一點不會做,便大喊一聲:“媽,這道題我不會做。”孩子摔跤了,立即大哭起來,並且向爸爸、媽媽求救……與小駒子相比,我們顯得多麼渺小和懦弱。這樣做只能使我們依賴父母,自理能力差,並且單獨做事時沒有自信心,不能獨自面對困難和挫折。

這個暑假,我每天都是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獨自去韶關市青少年宮學習“開心寫作”。雖然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坐錯車、甚至還在烈日炎炎之下走路去青少年宮……但是,我學會了堅強、勇敢,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相比之下,青少年宮門前還是停滿了私家車,都是父母來接送孩子的,他們在父母的庇廕之下回家。我單獨做公交車的事被同學知道後,同學們都誇我勇敢。可我知道:與勇敢的小駒子比,我遜色多了,我還得向他學習。

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們,不要依賴父母,勇敢的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讓曾經的勇敢,變成現在的勇敢,變成未來的勇敢。

無私的父愛——讀《雪域豹影》有感 篇5

讀後感 ,573字

人們都說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偉大的,但若沒有親緣關係這個鈕釦,一切都是白搭,在人類社會中,尚且難有,何況是弱肉強食的動物界中,去保護和自己毫無關係的動物呢?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但沈石溪卻在《雪域豹影》這本書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女”保護一群小豹崽子的故事。

“泥滾雪”是一隻捕食能力差,社會地位低下的賤豹。只因母豹丈夫不幸遇難死去,答應如果它幫忙養活小豹崽子,它便願意“嫁”給它。短短几年卻經歷頗多磨難。我記憶最深刻的便是沼澤地遇難了。

當時,一隻小豹崽不幸掉入沼澤,越掙扎,就越離死神不遠了,在性命攸關時刻,在母豹的請求下,它終究跳了下去把小豹崽拱了起來,可母豹卻只袖手旁觀,表示無可奈何,可它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雖然“泥滾雪”並沒有死,我卻為它打抱不平,好歹人家也是為了救小豹崽才陷進去的,但母豹的表現也太令我憎惡了,它竟然想棄它而去,之前百般嫌棄它,但“泥滾雪”卻毫無怨言,仍一心一意幫她撫養孩子,甚至拼上了自己的性命,到頭來換來的只是哄騙,就連沈石溪也不禁可憐地感嘆道:“它也許永遠只能做養父。”現在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冷漠,可惡的呢?別人幫助了他,它卻反咬一口,正如當今“社會扶不扶”的問題一般。

我們應該有恩必報,才會讓世界充滿愛。別人幫助了你不要過河拆橋,因為總有一天會有惡報,然而現在社會是多麼冷漠,何時才能有相親相愛的場景?

讀《荒園狐影》有感 篇6

讀後感 ,997字

“只要你在,哪裡的風景都很美。但若少了你,哪裡都不再是風景。”電視劇的男女經典對白又開始了。我有些嗤之以鼻,為了抓住觀眾的心,接下來的劇情肯定是勞燕分飛。因為再怎樣甜美的話語也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腦海忽然飄過兩個熟悉的身影:一對紅狐被驚恐和飢餓逼下了山,來到人煙稠密的小城。它們尾隨一隻黑貓來到一個荒涼的大園子,在那裡安了家。然而不久,住在荒園裡的老畫家發現了紅狐的存在。一次,公狐因偷食塊莖被老鼠夾夾住,隨後被裝進鐵桶。母狐冒險救出公狐,自己卻陷入石灰膏中,被老畫家囚在籠中。為了救出母狐,為了洞裡剛出生的狐崽,公狐不顧一切。

當小狐埋頭吸吮著母乳時,公狐沾著血的毛在微微戰慄。作者沈石溪說:“我們只要用心去觀察,就不難發現,在情感世界裡,在生死決擇關頭,許多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忠貞和勇敢,常常令我們人類汗顏,讓我們自愧不如。”

就在幾天前,家門前石地上兩隻爬行的螞蟻令我兩眼發光。我心裡閃過一個奇怪的念頭:力大無比的螞蟻會游泳嗎?不如—讓我試試看!我在紙杯裡放了約一半的水,然後用牙籤輕而易舉地挑起兩隻螞蟻放入水中。只見那兩隻螞蟻順著紙壁慢慢向對方接近。快碰頭了,我生出了新的想法:不能讓它們這麼輕易地碰在一起!我用手指划水把兩隻螞蟻往反方向推開,但它們還是努力向對方接近。幾十個回合後,我滴著水的手指已經累癱了,螞蟻卻還在痛苦的掙扎著。極小的水波分散開去,好像是被螞蟻的呻吟聲推動著。過了好久,當我去看那兩隻螞蟻時,它們已經靠在了一起,並且一動不動了。我震驚了:就算是死也要緊緊地擁在一起,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生活著許許多多美麗神奇的動物,但我們忽視它們,忽視它們的情感。我們只認為:動物就是低我們一級,它們冷血、無情,生人莫近,沒有思想,沒有情感,不會表達,不會感恩,不懂自我犧牲。它們只是我們人類的食物、工具、玩物,被吞食,理應被犧牲、被奉獻、被宰制、被利用、被剝削、被壓迫—我們主宰著它們的命運。

動物間的真情,也可以同金子一般寶貴。《金色的腳印》中,老狐狸可以為小狐狸身涉險境,《黑天鵝黑水晶》中,不幸喪夫天鵝媽媽可以為了孩子而接近最害怕的人類,牛也有“舔犢之情”,羊也有“跪乳之恩”,這些鍍金閃光的深情款款,無不讓我們折服。

要是世界沒有了愛,沒有了真情,我們人類還怎麼生存下去呢?動物世界的法則也是這樣。因此動物的情感,也應被尊重。

讀《日晷之影》有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7字

日晷,就是日影,比喻對光,也指古代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本文寫作者對時光的思考。

在本文作者是這樣追問時光之影的,時間是不是一種物質?開篇的設問是一個亙古以來的難題。如流水一般?是小時的標籤?還是愛因斯坦的假設—以光的速度奔跑,就能走進歷史?作者試圖以人生中的兩個啟示來回答這個難題,一是小青蟲固執地重複爬樹,二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推石上山的重複勞動。這兩個列子的啟示是:我們常常身不由己。

於是作者探討哭和心靈的意義、哭和悲哀、憂傷、憤怒、歡樂聯絡在一起,當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哭,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心靈之所以博大,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情節會積累沉澱,生命渴望更多的積澱。於是作者仰望星空,嫦娥、達沸涅、周穆王、玻瑙阿斯……生命雖短暫、思想卻能遠走高飛。小花雀來而復去、蘆葦毀於暴風雨……

生命歷程的意義就是活著、愛、恨、尋找、追求、思索、斟酌、憧憬、期待、體會到這些,體會到這些,就會成為自己的上帝。從而戰勝命運!

是的對於自己得內心,自己就是上帝。

逆行之路——讀《萬水千山走遍》有感 篇8

讀後感 ,927字

這本書讓我愛上了三毛。

她的文字就像撒哈拉的野地荊棘,帶著強烈而痛苦的詩意。她用一生告訴世人,有一個人叫三毛,有一種生活叫流浪,有一種對生命的態度,叫逆行。

深深沉醉於她的文章,原來現實生活也可以像書裡那樣夢幻。“萬水千山走遍”,多麼好聽的名字。就像她的人生,在一條逆行之路上失去了很多常人應有的幸福,卻也看到了很多平凡中不曾有過的風景。

在書裡,我和她一起走過中南美洲的街頭巷尾,從燈火闌珊的繁華都市到人跡罕至的沒落鄉村,從她厭倦的墨西哥“大蜥蜴之夜”,到洪國“青鳥不到的地方”。看盡了每一處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也愛極了這條神祕莫測的路。

至今記得墨西哥那一定是迫於生活的苦難和無助而在教堂前用鮮血祈求奇蹟的一家老小,他們虔誠的信仰讓人震撼痛心,和三毛一樣熱淚盈眶。

在貧窮的宏都拉斯艱難生活的同胞,在哥斯大黎加尋求安定的異鄉人,真是讓人無奈和心酸;

也留戀祕魯一場“索諾奇”而邂逅的荷蘭女孩安妮,兩人相似的習慣與性格,彷彿前世有緣,註定今生將會相遇。為她將來的路送一份相知的祝福,也替三毛高興,為這靈魂知己,心靈伴侶。

好想隨她向那些僅為兩位觀眾而做認真演出的印第安藝術家歡呼喝彩,是他們的執著讓我看到了生命中夢想的永恆。

好想隨她踏進厄瓜多的草原去尋找前世的心湖,那是一生只能進來一次的地方,有明淨的黃昏,成群的綿羊,還有淳樸的朋友“吉兒”和臨走時的一碗牛奶燕麥湯……

“世上的歡樂幸福,總結起來只有幾種,而千行的眼淚,卻有不同的疼痛,那打不開的心結,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墨西哥令她好奇的自殺神,安第斯山脈的心湖,敦煌那尊只有她能看見的開了天窗的瓷面菩薩,是否為她打開了心結,參透了人生?又是否告訴了她最後的歸宿?

她失去了很多,只因選擇了一條逆行之路。

總有一些人,當世俗的車輪席捲整個世界,卻在時光的洪流中逆行,不肯跟隨大片的人潮,用堅守的原則與本真撐起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逆行必然孤獨,而孤獨卻並非苦楚。她說“我願用一生去保護自身個性的完整”。她確實做到了,在這條路上,她用最珍貴的東西換取了一生的不平凡,走得堅定而精彩。

自由是所有人的追求,卻並非所有人的歸宿。當某天站在十字路口,我願像她一樣,堅定地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逆行之路。

傳統的召喚——觀山東省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有感 篇9

觀後感 ,659字

在家閒著沒事,便開啟電視消磨時間,這時,一陣婉轉清揚的歌聲吸引了住我,一瞧,原來是“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看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流淌在中華浩瀚歷史長河中的經典詩文居然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整個誦讀比賽真可用“精妙絕倫”來形容。它將音樂、詩歌、舞蹈、樂器演奏等諸多藝術表現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雜而不亂。也許你會說,不就把幾首古詩唱出來的嘛,沒那麼誇張吧!如果這麼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只要你認真體會吟誦,也許你就會和我一樣,有如此深的感受了。

古詩詞文化源源流長,猶如一條流淌的長河,充滿了無窮魅力,迎面襲來的是那濃濃的書香,讓人回味無窮。誦讀比賽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其中有好幾次我被他們精彩的表演感動,後來聽同學們談論這件事,他們也提到被表演感動得差點流下眼淚來。看來被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臺下的好多人都被感動了。

我相信,詩歌的種子已播撒在表演者的心田,優秀詩文的誦讀,將陶冶他們的情操,美化他們的心靈,激勵他們的人生。我想:古詩詞這顆璀璨的明珠終於放射出屬於它的奪目的光彩,如果我們能多誦讀,多積累優秀的古詩詞,讓經典滋潤我們的生活,生命的河流一定會更燦爛,更耀眼。

優秀的經典古詩詞,昇華了在場每一個人的情感,觸動了每一個人的靈魂。這個節目在給了我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我的寒假生活,激發了我對詩歌的興趣與熱愛,加深了對詩歌的認識與理解。我們是經典文化名校,這類活動與我們的《弟子規》《孝經》誦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讓我們一起吟誦經典,讓我們與青春一起飛揚!

海島上的伯爵——讀《基督山伯爵》有感 篇10

讀後感 ,999字

當一個人從原本的幸福中突然跌落,失去了朋友和親人,失去了萬般努力才登上的船長的位子,失去了所有的榮譽和地位,甚至於自己心愛的未婚妻;而迎接他的確實長達十四年的,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活。被迫害至此的人會做些什麼?

這大概是無法想象的,但又生動而那樣真實的呈現在張張紙頁上—《基督山伯爵》。這是一個講述復仇的故事,是說不盡的險惡與絕望,但卻於字裡行間閃爍著仁慈的光芒,如夜空的星點般璀璨發光。唐泰斯是個不幸者,歷經浸洗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他在詐騙和謊言間成長,變得仇恨一切。他是如此不幸,卻又何其有幸;蛻變後的經歷終於迫使他放棄了復仇,而當這時他才發現歡樂的人生其實並不遙遠。

匆匆路上總會有幾個人,幾件事,因為幾種原因打動你,再寒冷的夜晚也會有破曉之時。就像故事中埃黛的出現與陪伴,是海岸上的燈塔,給未迎來黎明的晚上一點溫暖。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相當深刻的,它沒有太過複雜的陰謀圈套,但給人的感覺無比真實。好像真有那麼一段澎湃有輝煌的傳奇,演繹這一場場不落的劇目,一遍遍述說著人生最粗淺又最難懂的道理;只是被塵封在了歷史的長河裡罷了。

仇恨或許可以支援著一個人在危難絕境中掙扎著活下來,但卻絕不能支撐他在幸福的陽光裡活下去。人不是機器,更不是復仇的機器。被仇恨的慾望所控制了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了的,只會在渺茫的不歸路上漸行漸遠。有光的東西是美好的,而每個人都應用有活在陽光下的權利。基督山伯爵,也就是重生的唐泰森,終是在一次次微笑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放手。

不再設計謀害誰,不再咬牙切齒的痛恨誰,不再覬覦什麼,不再利用什麼。單論一場數年計劃的復仇他無疑是失敗了,但放眼看向整個生命,他贏得如此徹底。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滿足。最終伯爵和埃黛乘著小舟遠去,留下了他無與倫比的財富,他什麼都沒有帶走,因為他已經不需要這些了,他有一個迴歸的乾淨聖潔的靈魂同行。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個人的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可能沒有書中所寫得那麼跌宕起伏,沒有那麼多顛沛流離的往事,沒有那麼多起起落落。但終歸是好事幹過,壞事也幹過,抱怨過,憤怒過,瘋狂過,冷靜過……也許有恨過,有愛過;大概只有當人生如夢般走向結束,一片繁華落盡,喧囂不再,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味道吧。

讀一本書,就像品一杯酒,而《基督山伯爵》就像一杯年份久遠的美酒,總叫人回味無窮。每每像是經歷了一場新的人生,於生生死死間不斷追尋,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