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傳承相關作文20篇

藝術的傳承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933字

藝術,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存在,它與人類幾千年來的智慧相互融合,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寶貴的結晶,而這些結晶,也就是歷史的見證物。陶藝也是其中之一,而我今天終於有幸親身體驗一下這陶藝的妙處了。

跟隨著少年文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我來到了做陶藝的地方,立即驚喜地看到這裡到處都是精美的陶製品。有的是罐子,有的是盤子,還有一些小葫蘆形狀的東西。很快,我們組的第一項活動便開始了。陶藝大師拿來了一大塊陶泥,啟動一個酷似圓盤的工具,圓盤不停地轉著,好像永遠也不會停。大師把陶泥放在轉盤上面,雙手如同撫觸一樣輕輕做造型,奇妙得很,不一會兒,一個栩栩如生的小葫蘆出現了。令人眼前一亮,看得我們都躍躍欲試,大師好像明白我們的心思,他讓我們大家挨個製作陶製品。開始看著別人做,我總覺得他們慢吞吞,看上去明明很容易的事情,可他們半天就是弄不好,我在一旁瞎著急。好不容易,總算輪到我了。我眉毛一挑,擼起袖子,一彎腰坐到凳子上,摩拳擦掌,既緊張又興奮。我將手伸到水盆裡打溼,將手放到陶泥上,給它製作起了造型,可陶泥就是不肯聽我的使喚,一下子就歪倒了。一位大師走過來,幫我修正了一下,它又變直了。我好生納悶,為什麼大家手上的陶泥都不聽使喚,而一到幾位大師手上就溫順無比了呢?用了十多分鐘,我竭盡心智也只是做出來一個怪模怪樣的碗,碗邊厚的不得了,感覺裝東西也只能裝一點點,真是失敗啊。“看事容易做事難”我搖搖頭,無奈地想起媽媽常常說的一句話。

接下來就是給陶器上色了,我捧抱起一個米色的大陶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歪著腦袋動腦筋想了想,我把陶罐頂部和底部塗成了藍色,在中間畫了一朵粉色的荷花,再給周圍畫上一圈古香古色的花紋,我的作品便完成了,站在近處欣賞一會兒,再站到遠處欣賞一會兒,我非常的滿意,甚至有些小小的得意。我還和它來了一張帥氣的合影。

快樂的時光總是跑得飛快,讓人難以抓住。很快,無情的時間便結束了這一天的活動。這一天的陶藝給我帶來了很大快樂,藝術帶來的不僅是美,製作美的過程更是讓人快樂,讓人心情愉悅。陶藝是幾千年來老祖宗智慧和心血結晶,是無比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來守護,來學習,來傳承。我願意做其中的一員,希望你也一樣,讓我們更多的人來愛護和傳承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

傳統手藝的傳承 篇2

國三作文 ,785字

前幾日路過平江路,遇到一位買豆腐花的老奶奶。於是便抱著嘗試的心理買了一碗。一碗下肚,咂咂嘴。雖說猶意未盡,但總與記憶中的味道差了些。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天。因為每當這時,會有買豆腐花的老爺爺從村東頭騎過來,高聲吆喝:“豆腐腦,豆腐腦嘞!”每次我聽到這蒼老的叫賣聲,便急忙拉著奶奶拿著碗,去買豆腐腦。

“小朋友,又買來毛豆腐腦啦!”

“嗯!”我努力踮起腳,好讓碗放在車上。

“好咧。拿好,小心別燙著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豆腐腦端在我手裡,輕輕的來回吹著。豆腐腦在碗中輕輕顫動著,些許的蔥花和香菜在上面漂著。我端著這碗豆腐腦,就像端著整個世界。

看著這碗豆腐腦,我的腦中忽然閃現出一副畫面:

房子已經很老了,窗戶上的報紙早已泛黃,些許的冷風從破洞中吹進來。一位老人站在一個鐵鍋前,蒼老如枯樹枝般的手正緊握住一把勺子,費力的來回攪拌著,沒轉幾下便要停下來,急促的喘幾口氣,再換另一隻手攪拌。等燒好後,老人在吧豆腐腦放入一個大碗中靜置,等成型後,再往上面撒上蔥花、蒜末、香菜碎末等。老人長吁一口氣,拿起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望著已經做好的豆腐腦,嘴角隱約浮現出若有若無的笑意。

吃完後,我抬頭看了看奶奶又看了看車上的豆腐腦。在一旁和奶奶聊家常的老爺爺就笑著問“吃完了,還想要嗎?”“要!”於是,老爺爺又給我盛了大半碗。正當奶奶給錢時,老爺爺卻一把推回去,“不就半碗豆腐腦嘛,又不知值個錢,還給什麼錢吶。”說罷,也不顧奶奶的再三推辭,騎車向下個村子,叫賣聲不覺。

如今,現在買豆腐腦的人都是為了錢而豆腐腦,而不是為了豆腐腦而豆腐腦。它們早已被城市給“汙染”了,再也找不到那種令我感動的味道了,再也找不出那種手藝了。

我忽然覺得有些傷感,哪些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中國特色食物漸漸的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水餃、冰糖葫蘆、年糕……難道這些手藝都消失了嗎?

希望這些手藝能真正地傳承下去!

手藝的“傳承” 篇3

高三作文 ,1199字

大樹前的那塊空地,是老人賣糖人的地方。

那塊小小的空地,不知何時,竟已變得杳無人跡。

快入冬了,寒風捲落了幾片凋零的黃葉,在地上摩擦出一道長長的痕跡,緩緩停在了老人那雙黑色破舊棉鞋的旁邊。老人垂著頭,膝蓋夾著顫顫巍巍的雙手,把脖子向衣領裡努力縮了縮。

一個小男孩路過,撥了撥老人攤子上竹盤的指標,一言不發地走了。

老人又垂下頭。突然,一個影子擋住了老人的陽光:“老頭兒,給我來個龍!”這次,來的是個年輕人。

老人看了眼年輕人,默默地拿出幾塊麥芽糖,放入了鍋中。點火,加熱,麥芽糖慢慢融化,融成了透明的金黃的同時,似乎也融化了老人的心。

那佈滿溝壕的手舀出一勺糖漿,緩緩傾斜,細細的糖絲隨著老人的動作或急或緩、或平或斜地不斷變化著。從眼睛,到龍頭,再到蒼勁有力的龍爪,寥寥幾筆,一條龍便赫然屹立在竹籤子上。老人欣慰地笑了,小心翼翼地把“龍”遞了過去。

年輕人的眼睛亮得發光,接過老人遞來的竹籤,問道:“多少錢啊?”

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滑出一個笑容:“這是最後一攤,送你了。”

“真的?”年輕人滿臉的驚訝,“大爺,這可是藝術品啊!那我發個朋友圈行嗎?”

老人點了點頭,嘆了口氣:“明天我就不再出攤了,這手藝也就斷了,哎……”

臘月的天氣更加嚴寒,年輕人偶然間又再次路過了那棵大樹,突然驚訝地發現,原本空空蕩蕩的大樹前,竟然站滿了人。

他連忙擠過去,但眼前卻不是那個有著一面之緣的老人了,而是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子。那個小小的攤鋪,如今成了機械的龐然大物。後面的大樹上插滿了胖男人用來吸引顧客的假葉子。

一位大媽告訴年輕人:老人不知道去哪了,這人自稱是來“傳承”手藝的。

年輕人仔細一看,果然是糖人。機械臂左右擺動著,幾個平淡無奇的圖案就呈現而出。

那胖男子舉起一個剛做好的龍,大聲嚷嚷著:“誰要這條龍?拿走拿走!”

人們相顧無言了半晌,胖男人“嘖”了一聲,轉手就要扔掉。年輕人連忙喊道:“別丟別丟,送我吧!”

“十塊。沒得商量,哪有白送的?”

年輕人一怔。

臘月的天黑得早,看熱鬧的人很快就散了。

年輕人望著手中沒有粗細線條變化、毫無生氣的麥芽糖,許久,無奈地搖搖頭。無意中,他又發現了那個熟悉的舊物——那赫然是老人的竹轉盤。

大樹再也不會抽苗了。

“機器的熱度很快便會過去,而所謂傳承的‘手藝’卻是再無從窺見蹤跡。”

一張印著麥芽龍、竹轉盤照片的舊報紙,被永遠貼在了那棵大樹上。而大樹前,不知何時,早已杳無人跡。

藝術的享受 篇4

國一作文 ,1114字

說起藝術,那我可真得和您好好聊聊。藝術對於人們特別重要,那些先人留下的寶貴的藝術作品,至今讓我們得到許多享受。

藝術它不是技藝,它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那種感情的傳達。

什麼是藝術?這是一個千百年來眾多藝術家、理論家、思想家不懈探求的問題。人們對“藝術”普遍認同的釋義之一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等……我想,也許誰也無法給藝術下一個準確的、毫無疑義的定義,所以,它也就留給了我們極大的想象空間,任人們的想象自由地馳騁。也許,這就是藝術真正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愛書法,愛到無法自拔,每當我完成作業,總是不願意立馬鑽進暖和的被窩,而是拿起自己心愛的毛筆,寫寫畫畫,哪怕寫的算不上是書法。我喜歡用書法這種方式來很好地總結自己每天都收穫了那些經歷、吸取了哪些教訓……書法是一種藝術,它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書法是一種藝術,它讓我變得更加富有情趣;書法是一種藝術,它讓我每天不斷進步;書法是一種藝術,它讓我每天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天的開始……

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最迷人的享受。如果你不去認真享受藝術,而是把拿手的好技藝當作是一門藝術,那你本身在認識藝術的開始就錯了。不能過多的去修飾,不能太“生活化”,不然那就不叫藝術了,反而變成平淡無奇的生活了。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表現美的形式,這可以是一種自然美,也可以是表現自己本身的魅力,也能體現心靈的美麗……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藝術家要叫做藝術家呢?你也許會說:“他們畫畫很好、他們書法特別棒、他們歌唱得很吸引人,他們……”其實這是錯的。他們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他們有發現美的眼睛。為什麼羅斯福說:每當一位藝術家逝去,人類的一些幻想也隨之而逝。因為這個世界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藝術家的逝去,就是美麗根源的逝去。我們要學會欣賞,才能發現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美麗!

現在的人們,常常揹負著各種問題和壓力。他們整天灰頭土臉的生活,迷茫在城市的海市蜃樓下,不在乎每天的感受,慢慢地,都變成了千篇一律的機器,每天都像複製一樣,籠罩著陰鬱。而藝術,正是讓他們恢復往日鮮活的一劑良藥。“藝術”這個詞,乍一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遠。總以為它是屬於藝術家們的,是高雅者的研究物件,很難與我們這些尋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藝術,其實無處不在地存在於我們周圍。它們觸手可及。

在我眼中,藝術就像一顆深埋在泥土中的種子,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念,它就能生根發芽;只要你能禁住風吹雨打,它就能開花結果。我認為,一句幽默的話語、一篇短小的笑話,它們都是藝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同走進藝術世界吧!

感受藝術的薰陶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369字 ,是否嗅到泥土的馥郁芬芳了呢?是否嗅到油菜花的淡淡清香了呢?還是說嗅到了風中捎來的,陽光溫暖的氣息呢?我默默地站在那兒,融入藝術的氛圍,融入這幅春天的畫卷,猶如此刻便置身於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全身心感受這份春意固然。幾幅以動物為主題的裝飾畫洋溢著童趣,讓我不由得回想起兒時記憶的碎片,和父親一起扮鬼臉,聽母親講睡前故事父母的懷抱安然入睡……一幕幕像是就發生在昨天,英鈴般的笑聲還回蕩在耳邊,我緩緩揚起嘴角,會心一笑。

轉身是縱橫馳騁的書法大字。宣紙與墨汁獨有的清幽中沉澱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我端詳著古色古香的書法作品,那一個個神采飛揚的大字,像龍躍,像鷹搏,像蒼石,更像一股清泉,從石縫間直流下來,在我心田流淌,激起令人回味的水花。

我帶著藝術那回味無窮的美,帶著那滋養心田的藝術薰陶,帶著小小心靈中對藝術的嚮往,踏上了回家的路。

展覽,藝術的盛宴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4字

各式的燈籠似火紅的柿子般懸掛在頭頂,童真的剪貼畫稚氣又不失幾分可愛,抑揚頓挫的書法令人讚歎不已……我如蝴蝶在花叢般在展覽之間穿梭,明眸中閃著驚喜。這次的圖書館展覽一定會帶來別樣的驚喜!

隨著圖書館裡神聖不可侵犯的靜謐,我來到了四樓展覽處。“快樂二小,幸福童年”八個大字赫然出現在眼前,心中揣著的小兔興奮地亂蹦亂跳,展覽會!我來了!

頭頂各式自制的利是封燈籠笑紅了臉,我似乎被它們所感染,也咧開了笑臉。隨後我又被門口處的剪貼畫所吸引。各種各樣的昆蟲讓人不由地眼前一亮,恨不得也鑽進昆蟲世界與它們一起交朋友。處於下方的工藝品更是用細膩的畫風呈現不一樣的童真童趣,很容易聯想到小畫家創作時的樂趣。

比起趣味的剪貼畫,書法更讓人賞心悅目。瞧,小書法家們純熟的運筆讓整幅作品充滿生命力。一首首古詩詞讀著有韻味,看著又充滿古色古香。我呆呆望著,沉醉在書法的世界裡,一股淡淡的墨香縈繞在鼻尖,頗有一番風味。其中我特別喜歡小李的作品,工整的楷體讓人過目不忘,細膩的筆觸深入人心,柔中帶細,堅中帶韌的筆畫一看便知道這個小書法家有著很深的書法功底,讓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忽然一個小男孩“嘻嘻”的笑聲把我拉回現實,他正轉動著一輛用一次性筷子組成的風車,我一下子被吸引了過去。不只是風車還有用冰棒棍拼成的小屋!創作者真是獨具匠心,做工精緻又用心。看這間小屋,門前的五彩鵝卵石充滿幻想色彩,小小的木製鞦韆載滿歡笑,幾叢綠茵茵的植物更是錦上添花!我禁不住內心的敬佩之情,恨不得馬上衝去製作者面前合影拿簽名!

不單是這幾種作品,繼續朝前走,你會發現新年氣氛十足的畫冊,色彩鮮明的水彩畫,逼真的素描……如磁石般無不吸引我的眼球,我流連在畫展中,深陷藝術的大海里無法自拔,我正飽嘗著一頓藝術的盛宴!

可惜時光爺爺的步履匆匆,夕陽西下,我不得不離開了。我留戀地望著每一幅作品,心中無限不捨,一步三回頭,這次藝術的盛宴開拓了我對美術的視野,更讓我懂得,每個作品都飽含作者的良苦用心,邁開步伐,如蝴蝶般輕盈地滿足地走上回家的路。

藝術的魅力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31字

那是一個清晨,火紅的太陽已掛在天與地的界線之上,如藍藍海水中的一個大圓盤。鳥兒時而在枝頭歌唱,時而在天空中飛翔……

我興致勃勃地來到圖書館,按照指引來到四樓觀看“快樂二小幸福童年”的美術展。走進展廳,一幅幅莊重的毛筆書法映入眼簾,一張張充滿童趣的圖畫映入眼簾,一件件變廢為寶的手工製作作品映入眼簾……我的左右側都是一張張、一幅幅美術書法作品,栩栩如生,鏗鏘有力,彷彿置身於美術書法海洋之中。

瞧,我來到了一幅畫的跟前,畫中的小男孩坐在一塊光滑的巨石上,十分享受地欣賞眼前的景象,一望無際的草海,一朵朵美麗的花兒,一隻只在花叢中嬉戲的小鳥,賞心悅目。朝前走走,只見在公園小道上的一張小長椅上,坐著兩位小朋友,他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呢。轉身行兩步,看見了一張畫,畫中有兩張凳子,畫得像極了,使我真想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啊!向前行走三五步,我看見了幾朵栩栩如生的荷花,有的還是骨朵兒;有的花全開了,爭先恐後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露出了燦爛的笑臉,還有的則含苞欲放,半遮半掩,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小水珠如同玻璃球一樣在碧綠的荷葉上滾來滾去。

桌上的變廢為寶手工製品多姿多彩,有房子、有秋千、有飛機、有坦克……令我眼花撩亂,每樣作品都是那麼逼真,那麼讓人痴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一間用木棍一根根搭建而成的小房子,它有一個小園子,裡面擺放著一個自制的鞦韆,園子被木棍圍起,在房子的門口,有一條用小鵝卵石鋪成的五彩小路,旁邊還擺放著一輛嶄新的摩托車呢,既大方得體,又簡單好看。

走進書法殿堂,一幅幅莊重的毛筆書法讓我的眼球應接不瑕,每一幅書法的背後都有凝聚著小書法家們的挫折與努力,一個個鏗鏘有力的毛筆字都是用汗水凝固而成的,看著看著,不禁想到:行書流暢,正楷端莊;書法字型,各具特長;左右工整,能簡能詳;狂草奔放,鳳舞龍詳。在他們的毛筆之下,漢字有著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古色古香。

每一個端正莊重的毛筆字都弘揚了二小優秀的書法風範,每一幅充滿童趣的圖畫都弘揚了二小美術的優秀教學,每一件變為寶的手工製作作品都展現了二小學生的無限夢想……

一筆一筆地勾,總會成畫,一步一步地想,總會成作,一點一點地寫,總會寫出一手好的毛筆書法。“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滴水成河,積沙成丘”就是這個道理。

讓我們載著春天的夢想起航,讓我們在藝術的海洋中找回童年遺失的純真,在藝術的世界中感受它所散發出來的無數金光,感受它給我們所帶來的無限魅力!

語言藝術的珍珠鏈——讀《圍城》有感 篇8

讀後感 ,673字

彷彿是上演了一場妙趣橫生而又很實際的喜劇,這便是我初讀《圍城》的感覺,錢鍾書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儘管我之前對他並沒有深刻的瞭解,但通過《圍城》,我便朦朧感覺到他是個帶有些幽默,諷刺並很細膩的人。

書中記敘了圍繞主人公方鴻漸的留洋回來的一系列事情,通過描述主人公包括他身邊的朋友的一些有趣甚至有些愚蠢的事,我也領略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書中上百的別具一格的比喻令我更具體生動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及作者的感受。

如數家珍般地,我拾一顆閃光的珍珠仔細端詳。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後遇見蘇小姐,蘇用來遮陽的是一頂闊邊草帽,“襯得柔嘉手裡的小陽傘落伍了一個時代”。臨走時,蘇小姐站起來,“提了大草帽的纓,彷彿希臘的女神提了盾牌”……

在如今的人才濟濟的時代,“沉默已不再是金”,我們都必須學會用巧妙的語言藝術去表現自我不尋常的交際能力,以此得到公司,社會,朋友的認可。掌握著語言的藝術,就如同在脖子上神氣地戴起一串光耀的珍珠鏈,頓時使自己在人海中放起光彩。

走進院子裡,同樣充滿著用語言的魅力,院子裡水管漏水,修理工被呼叫後很久才趕到,於是終於見到他時,一個婦女道:“在等你來的過程中,我家孩子已學會了游泳!”一陣歡笑後,修理工便紅著臉慚愧地低下了頭。

再走進文學的華麗殿堂,我們還看見這樣一幕,錢鍾書先生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不錯的,在中華五千年的淵博的文化中,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大批有卓越口才的人,如當今當紅的于丹教授,聽她講話如沐春風般清爽。也正是這語言藝術,使中華的魅力更遞進了一層。

我與藝術的一次親密接觸 篇9

國二作文 ,863字

陽光細碎地灑在地上,望著老師手中的那把二胡,呆呆的、木木的,我怎麼也想象不出它可以演奏怎樣的一曲氣勢恢巨集。

小時候,我對二胡的印象多是路邊那些可憐的乞討者,用佈滿歲月劃痕的雙手顫抖著演奏,是怎樣的孤苦淒涼。我一直認為,二胡這種樂器是不被注重的。直到老師坐在我的面前,手裡捧著一把好似歷經滄桑、無力奏響的二胡。老師說她要為我演奏二胡曲《賽馬》。

我心中充滿了好奇,心想這個小小的不被看重的樂器到底能有怎樣的力量呢?幾秒鐘的安靜,一切似乎都凝固了。然而,就在下一秒,一個聲音蹦了出來,是那樣的有力,我感覺連陽光都變得飛濺了。它喚醒了一切沉睡的生靈,空氣變得躁動起來。

是急促的馬蹄聲,我似乎能看見一匹匹脫韁的野馬迫不及待地衝了出去,飛奔向前,有序卻不失力量。老師的手在琴絃上不斷移動,快速落下又彈起,如流水般流暢。

一陣又一陣的馬蹄聲不斷衝擊著我的耳膜,將賽馬的熱烈場面表現的淋漓盡致。樂曲更加高昂、昇華,全曲進入了高潮。老師深深沉醉其中,身體自然地隨著節奏擺動。我的心也不自覺地跟隨樂曲變得愈來愈彭拜,開始前的那份寂靜早被置於九霄雲外,連窗外的風都躁動不安。

馬匹之間好像漸漸拉開了距離,捱得近些的馬便陷入了你追我趕、不相上下的局面,相比先前的急促,這是較為持久的拉鋸戰。我輕輕閉上眼。腦海裡便湧現出了一匹棗紅的駿馬在風中賓士,強有力的四肢快速觸碰地面又像一支離弦之箭彈射出去。奔跑、奔跑,它的鬃毛在風中有節奏地擺動,耳邊傳來激動人心的歡呼聲。是要成功了嗎?我好像已經聽到了慶祝聲。

睜開眼,老師突然把弓一丟,開始撥絃,嫻熟的手法下蹦出一個個強有力的音符。緊接著又果斷拿起弓繼續演奏。樂曲漸入尾聲,一切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躁動戛然而止。我的內心卻久久不能歸於平靜。老師手中的那把二胡又迴歸於平靜,若不是親耳聆聽,誰會想象出這小小的身軀蘊藏的巨大力量!

自此,我徹底改變了對二胡的看法,它可以奏一曲歲月靜好,也可演繹一派氣勢恢巨集,或許這就是藝術,給人帶來無限的驚喜與無限遐想。我與藝術有了一次親密接觸,使我敬畏藝術,融入藝術。

雷鋒精神的傳承 篇10

高一作文 ,1318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者你生活的崗位位上?”這是雷鋒叔叔日記中的一段,從這裡,我知道了雷鋒叔叔是那麼的盡職盡責,他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卻做到堅守自己的崗位,徹底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而去世的,他的死是光榮的,有價值的,是比泰山還重的,我們不也應該學習雷鋒叔叔,做一顆小小的堅守在崗位上的螺絲釘嗎?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的這句樸實話語,在新時代的“雷鋒”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這是發生在幾天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氣非常寒冷,風特別大,但這絲毫擋不住我跟媽媽去探望姥姥的腳步。我們冒著嚴寒,趕赴公交車站,才發現由於匆忙,忘記戴手套。凜冽的寒風颳在臉上,刮在手上,像刀割一樣疼痛。只好不斷地搓著紅彤彤的手,以防凍僵。好在不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我和媽媽趕緊上了車。在公交車發動的那一瞬間,我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不由自主地一把抓住扶手。奇怪的是,就在這輕輕觸控中,一股溫暖的感覺通過我的手傳遍我的全身。頓時,我不再感到手的僵硬和冰冷。我好奇地打量,發現車上原本光禿禿、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都穿上漂亮的毛線衣裳。原來這是細心的駕駛員叔叔為了在寒冷的冬天不讓乘客把手凍僵而想的好辦法。我情不自禁地向駕駛員叔叔投去敬佩的目光。只見駕駛員叔叔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緊握著方向盤,不斷地提醒著大家為老年人讓座,並囑咐乘客在汽車轉彎時抓好扶手……一切都是那樣溫馨,一切都是那樣溫暖。

這位駕駛員叔叔不正如雷鋒嗎?他就像雷鋒叔叔那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默默奉獻,不圖虛名,用自己的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著。

在我們家樓下住著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劉爺爺。他跟其他老人不一樣,每天起得都很早,既不去花園散步又不去路邊樹林打太極,而是一起床就拿著笤帚爬到六樓,然後再一臺階一臺階的往下掃,常常累得滿頭大汗。單元裡的叔叔、阿姨們看見了,都說:“劉大爺,您歇歇吧!樓梯我們自己會掃。”可是劉大爺卻說:“沒事,你們還得上班,每天下班回來很累了,我在家沒事,這些事我能幹,也能鍛鍊身體啊!”於是,每天劉爺爺還是早起掃樓梯。這樣一直堅持到現在,無論颳風下雨,劉爺爺都按時起床打掃衛生,等我們上學的時候,樓梯已經被打掃得很乾淨了。這樣,我們小區的樓梯衛生是我見過最乾淨的了,這都得益於劉爺爺的辛勤勞動。

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活雷鋒,其實,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在一輩子做好事。

我記得雷鋒叔叔有這樣的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那樣殘酷無情。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的人遺臭萬年,有的人卻流芳百世,雷鋒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博得了世人對他的敬仰,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社會愈加和諧,“活雷鋒”不斷湧現出來,這是對性本善的詮釋,也是對雷鋒精神的傳承。

也許我們非常渺小,也許我們做的事微不足道,但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為人民服務的心,就會把我們的愛傳遞給身邊每一個人。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雷鋒精神像陽光一樣灑滿校園,伴我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