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風民俗相關作文20篇
蒙古民風民俗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0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樣的民風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風民俗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飲食起居方面都與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別習慣。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盤腿坐在席子上,幾個人圍著一個火爐,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裡。而主人向客人們遞奶茶的時候,客人應端正的接過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對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實在不方便,也要喝幾口,否則主人會傷心。
我們瞭解了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下面就讓我們瞭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飾吧。蒙古族的服飾很鮮豔,頭上戴著別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們,我們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飾,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長袍,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飾。
蒙古族的飲食也別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離不開奶與肉。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那當然就很著名。說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當然是屬烤全羊啦!烤制後的羊肉色澤飽滿,色香味俱全,讓人看著都想咬一口。還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愛的食物之一,相傳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類的當然也要數馬奶酒,馬奶酒是牧民們親自研製的傳統名貴飲料,牧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每天都離不開馬奶酒,每天到處都洋溢著馬奶酒的清香。
怎麼樣?蒙古的民風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來嘗試一下。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欣賞古人 篇2
國二作文 ,1056字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當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魅力。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被奸臣所害而放逐。他在放逐的路上寫下了傳世之作《離騷》。雖然命運坎坷,但他有一身正氣,至今被後人所傳頌。
我九歲那年,過端午節時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爸爸:“為什麼過端午節呀?”爸爸笑著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屈原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有空就查資料,翻閱了許多的書籍,對他的認識也逐步逐步增加。我讀了他寫的《離騷》,他寫到“亦餘心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屈原寧死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質和對心中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無怨無悔,即使前方的道路困難重重,也無法改變他心中的理想。當時楚懷王不辨忠良將他流放,使他滿腹的才華被埋沒不說,美麗的家園也即將毀滅。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滿腔熱血的他毅然選擇離去,他來到泊羅江邊,感慨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說罷,縱身一躍。他用他的生命來表達對楚國的愛、對人民的愛,這種愛如江水,是無盡的,他用他的骨氣向世人證明他的不屈。
轉眼千年已過,他的身軀雖已不在,但是他的靈魂依舊在泊羅江上,他的品格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壯烈、他的愛國,被後人傳頌,他的死是另一種重生,他將永遠感召著我們。
人們認為屈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民俗風情讓我認識了屈原,民俗風情讓我讚美、欣賞、敬佩屈原。古代的人物雖然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正氣、才氣引領後人、感染後人。讓我們從民俗風情中走近他們,在民俗風情中提升自己,他們將在華夏大地上永存。
滿族的民風民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8字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瞭解,慢慢地認識。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如何欣賞藝術之美 篇4
國二作文 ,967字我喜歡過春節。因為我可以感受節日溫馨的氣氛,又可以欣賞美麗年畫的藝術之美。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為新年而作的畫,中國傳統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線條單純、色彩鮮豔、畫面熱鬧,多貼於窗戶和衣櫥上,既增添節日氣氛,又具有藝術氣息。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簡潔,有的繁雜;有的豔麗,有的樸素……而我最喜歡的是細膩而又樸素的年畫,清新質樸,令人心曠神怡。
春節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去“拜訪”老家的老人和年輕人們作年畫,看著他們認真地勾勒線條、刻板、彩繪,然後完成,我很開心!事後,我經常會向她們討幾幅年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心裡好生喜歡。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佇立在那裡,看得那麼專注,那麼入神……奶奶常說:“作年畫啊,一定要心誠,只要心意到了,就什麼都好了。”當時,我似懂非懂地隨聲附和,卻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現在,我常問自己:我喜歡的僅僅是年畫的熱鬧嗎?不,不是,我心裡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輩對我們最真摯、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藝術氣息。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領悟出來的。
家鄉還有共賞年畫的節日。這天,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街上人來人往,互相評論,賞析著年畫。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曾試圖尋覓一個靜謐之地來欣賞年畫,但卻找不到感覺。我發現我更享受的是融入這種熱鬧的氣氛中。當我聽著人們相互的祝福,盯著別人家門上的年畫時,我終於感受到了:其實人們的熱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畫裡了,年畫只有放置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形成景與情的高度和諧。其實,藝術品只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那些花、草、魚、獸不正是他們內心期盼的一種體現嗎?從這些畫中,我領悟到了閤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寓意,體會出了家鄉親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淳樸情感。他們期望著老人身體鍵康,期待著家庭和美、和睦相處。它的美,就是人們心靈之花的外現,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藝術的美,是淳樸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斷地欣賞、體味、總結之中,我明白了:欣賞藝術之美不只侷限於那種高雅靜謐的氛圍之中,越是民俗的東西,越是大眾的,越是要在那種歡樂、和諧的氣氛渲染之下,突顯它的藝術之美與蓬勃的生命力。有時,欣賞一件藝術品,並不只能以藝術的角度來評析,我認為更多的,則是傾聽作者的心靈之聲,感悟作者的心靈之美以及他們所傳達的意境。這樣的美,是質樸的美,是實在的美,才是最純的美!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居安思危 篇5
國二作文 ,811字自從爺爺,奶奶過世後,我們便很少回老家了。每當看到奶奶生前為我精心縫製的棉襖,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家鄉—湖北省老河口市。
那裡是平原,一馬平川的地貌與現今我居住的十堰大有不同,因此也造成了風俗上的一定差異,像群眾自發組織的紀念烈士的活動,神聖而莊嚴,一直震撼著我的心靈。
聽長輩講,老河口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在抗日戰爭期間,囂張的日寇就曾南下至此,與當地的解放軍、游擊隊、民兵進行了鏖戰,為保衛家園,軍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抵禦敵人的侵犯,最終阻擋了日寇前進的鐵蹄。但抗日軍民也損失慘重,為捍衛民族的尊嚴,鮮血幾乎浸染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抗戰勝利後,政府在老河口機場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以緬懷這些為了革命事業獻身的戰士及民眾。這座英烈們的豐碑,不僅矗立在老河口的大地上,更屹立在老河口廣大人民的心上。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除了去祭奠自己故去的親人,往往都會多帶上幾個花環,獻給那些曾經馳騁沙場,長眠於此的英雄,來表達無比的尊重和感激。我仍清晰的記得,天上下著纏綿的雨,人們在那不大的陵園中撐著傘,緩緩走動,虔誠的祝願。儘管有些石碑上的刻痕已有些模糊,但他們的英雄事蹟名垂青史,讓人們永世不忘。此時,我總會感到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淡淡的哀思化作為家鄉這英雄倍出的靈傑之地而驕傲,同時也為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所感動。
而如今,已不再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似乎不用擔心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也不用過著吃木皮、啃草根的艱苦生活。作為一名學生,我已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著日益繁華的商業都市所營造的現代文明,似乎永遠遠離了過去。不,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將來!家鄉的那些鐵骨錚錚的英雄一脈傳承下來的氣節不能丟,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的舉動不能丟,想到這時,我便明確了心中的方向,踏實地努力,不斷進步。
儘管此時已是深夜,但燈光不再模糊,洗把臉,我又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之中。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要居安思危。
民風民俗看山西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5字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我的家鄉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麵食最具代表性,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其名字,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麵食名稱多種多樣,因時因地而異,麵食眾多的名稱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其中刀削麵名揚海內外,它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培面、四川的擔擔麵,統稱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譽。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狀和柳葉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內筋,軟而不粘,很有彈性,越嚼越香,深受喜愛麵食者歡迎。吃麵前,還能參觀廚師高超的削麵技術,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真可謂一舉兩得!
刀削麵的調料,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湯、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美味的調料,再滴點山西老陳醋,簡直十里飄香!
有人曾說過:“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確實,山西作為麵食之鄉,對中外飲食文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
我為我的家鄉—山西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也誠摯地邀請各地的朋友來我的家鄉做客,來品嚐家鄉的美食,來感受山西人民的熱情好客!
蒙古族牧民過“本命年”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4字我們陸河的民俗有很多,例如:做戲、接帝爺等。但是,我曾聽大人們說過蒙古族牧民有個奇特的習俗--過本命年。
“本年”是指逢上自己的屬相的年份,當然12年才會遇上一次。蒙古族人講究過本命年,幾十裡甚至幾百裡以外的親戚都要前來祝賀。
過本年的那天清晨,鮮紅的太陽剛從東方露出半個笑臉,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就穿著名色綢緞做成的蒙古袍子,腳上穿著嶄新的蒙古靴。這家的主人見到客人來到了,連忙把客人請進去。
蒙古包裡被主人打掃得煥然一新,雪白的新墊子上鋪著彩色的地毯,地毯上放著一圈炕桌,桌子上擺放著一盤盤糖果,還有糕點,準備招待客人。
開始拜年了,主人和客人都從懷中取出新毛巾或都手帕,雙手抻開,彎腰讓彼此的毛巾、手帕碰到一起,相互問“新年好‘,拜完年,客人們將自己帶來的禮品從腰間解下來送給主人,主人必須要用雙手接過禮品。
大家一起圍坐著,女主人這時就該要開始給大家斟酒。她雙手捧著酒杯恭恭敬敬地把酒遞到每一個客人手中,大家接過酒,由長輩還頭,大家一飲而盡。
中午,女主人就該把準備好的禮品一份一份地贈送給客人們。客人們走出蒙古包後,告別了主人,在廣闊的草原裡賓士著,人影越來越渺小了……
這就是蒙古族牧民的奇特習俗---過本年的全部過程,我覺得真是很神奇!
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福餃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8字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為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麵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麵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著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麵皮,又糯又軟,寓意著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裡面包著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著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著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裡面,寓意著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麵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著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裡一陣狂喜地叫著,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著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裡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探究端午文化,領略民俗風貌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715字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用各種活動來紀念這個節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馬湖)研究院的孫娟老師來到蕭山日報社,和我們小記者一起探究端午節文化,領略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我們通常認為是紀念屈原。通過孫老師的講解,我們明白了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的是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我們本地也有紀念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家秋瑾的。傳說端午節喝雄黃酒是跟白蛇傳的傳說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鐘馗像鎮鬼、佩香囊、懸艾葉蒲草、吃“五黃”、避五毒、畫額、豎蛋等,內容十分豐富。粽子不僅形狀,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紅棗粽象徵著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誠之心。當孫老師問我們吃“五黃”是哪五黃的時候,小記者們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搶答,一位同學十分流利地就說出了答案,因為我們這裡端午節都會吃到這五種食物呢。
我們原本以為只有中國人才過端午節,經過孫老師的一番講解,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也過端午節的,因為古代的中國非常強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很大,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流傳到了這些國家。當孫老師問我們外國人是怎麼用英語說“端午節”的時候,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了,這個問題可真考倒了大家。原來外國人把端午節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單詞的意思就是“龍舟節”,可能他們認為我們端午節的活動裡面“賽龍舟”給他們的印象最深吧!
這次的端午節活動,我過得非常有意義。它讓我學到了跟這個節日有關的許多知識,使我感悟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會將這一傳統佳節發揚繼承下去。
民俗風情 篇10
國三作文 ,982字“哎,要不然讓她兩個弟弟壓轎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讓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護法”。既有紅包拿,又能坐豪車,我們自然一口答應。
經過四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們駛進了一個村莊,突然司機大叔將車停下,我透過前擋風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陣”,一條條亮紅色的長鞭婉若游龍盤旋於天際,一桶桶煙花像火箭發射器似的,矗立於道路的兩側,“放”只聽一聲令下,巨龍開始了震天動地的咆哮,一支支“小火箭”猶如一個個等待放學的小學生一般,衝出束縛,接二連三直衝雲霄。現在雖然是早上看不到煙花綻放出的燦爛笑容,但從一聲聲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聲中,我感受到了它們體內儲備的無窮能量,在一瞬間釋放,一個個迫不及待地飛翔、綻放,它們的笑容多麼美麗璀璨,多麼無與倫比!
“鞭炮陣”正熱鬧著,盡頭的“鑼鼓陣”也開始了表演。只見鼓手們個個戴著色彩鮮豔的紅頭巾,在風中飄搖著,手持一對短小結實的木鼓槌,高仰著頭,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飛,大鼓也繫上了光鮮亮麗、喜慶紅火的腰帶,舒服地趴在一個結實的手推車上,跟著歡快的旋律,伴隨著擊鼓大爺的節拍,鼓面上下浮動著,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鑼的響亮,還有場邊雷鳴般的掌聲作伴,真是好不熱鬧!
“鑼鼓陣”的表演還沒結束,“啦啦隊”就急不可耐的上場了!他們都身穿亮紅色的大衣,身披喜慶的“大紅袍”,手裡拿著鑼或者鏜,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邁著輕盈的步伐,“?R?R”“咣咣”地邊敲著手中的樂器,邊對旁邊聞聲趕來湊熱鬧的人們說:“鄉親們,今天我們家有喜事,都來吃個喜糖、喜饃!”說著她便開始繞著花車轉了起來。這時有人遞過來一個盛有喜糖、喜饃的大紅瓷盤,瞬間她身邊就被圍得水洩不通,她一會像天女散花般向空中撒著喜糖,一會兒又抓起一個拳頭大小的白膜隨手一拋“喜饃啦!”她大聲喊著,笑逐顏開,鄉親們更是喜不自勝。
“迎新娘下轎了!”嘹亮的一聲喊道。我深知“買賣上門了”。新郎開啟車門笑臉盈盈地對我說“該下車了!”“嘿嘿,不行。我使盡全力拽著車門。新郎搖了搖頭,高聲喊道:“紅包伺候!”身旁便有兩名大帥哥送來紅包:“紅包在此,請壓轎檢視!”我“撲哧”笑出聲來,在確認了紅包金額後,我將一個紅包分給了表哥,然後歡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車。“左右護法”就這樣被兩個紅包快快樂樂地“收買”了。
今天的迎親真熱鬧啊!我不僅滿心歡喜,還體會到了特別的關中民俗風情!
我所熟悉的民風民俗——過年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6字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在那天可以吃餃子、放鞭炮,真的好開心啊!
以前我總感覺過春節也沒什麼特別的,春節是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我已經很久沒跟家人離過春節了,因為每一次過春節我都在想一家過的,這一次,我終於能吃上一次團圓飯了。
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春節前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拜年,外婆準備了三個紅包,我看見其中有兩個紅包鼓得很高,而剩下的那一個卻很薄,弟弟一下拿了一個很鼓紅包,妹妹也拿了一個很鼓的紅包我卻拿了一個最薄的,弟弟的是有五張五元,妹妹的有五張一元,而我的是一張100元,弟弟看見我的比他多,他就雙手插腰生氣起來了,我們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整個屋子充滿了我們的笑聲。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弟弟妹妹打著各色燈籠四處遊玩,煙花又在此刻重新裝點起美麗的夜空。一個個孔明燈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帶著人們的美好願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熱鬧、祥和的春節中。
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1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說注重節日和規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日,三服飾,四建築。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開齋節,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日。開齋節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裡跪拜,然後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裡還會在那幾天裡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基本和開齋節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裡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緻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彷彿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回族還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築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日和規矩的回族人。
彝族的民風民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3字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關於彝族有趣的風俗和生活特點,所以我把這些有趣的特點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男人通常會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女人多數會保留自己民族服裝特點,一般頭上會圍上包頭,還會繫上腰帶和圍裙,有些婦女會穿長裙,確實非常有特點。
有衣服穿了,還要有東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飯和麵食,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時還吃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彝族人雖然也吃麵和大米,但不像我們吃的次數多,他們只是偶爾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他們把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去燉,漢族人稱這種肉叫“坨坨肉”,光聽這名字就能想象這肉好大。彝族吃飯時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對於彝族人是一個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糾紛,而且還是交結朋友等各種場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麼事都很容易解決。
吃的穿的都有了,還差一個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漢族很相似,他們夯起幾面牆,再用長長的“板頂”蓋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節日呢?當然有,比如火把節就是一個,節日曆時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裡的人宰豬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趕回來吃團圓飯,還會有人在村子裡建造祭壇,接著點燃聖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驅趕病魔和災難。第二天叫贊火,也是火把節的高潮,人們會舉行賽馬、唱歌等熱鬧的活動,我也非常想參加,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節的尾聲,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裡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一條條火把組成的火龍向著一個地方前進,等人差不多到了,點起一個大篝火,人們揮舞著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希望日後可以團結有愛,為期三天的火把節就結束了。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彝族的風俗特別有趣呢!
鄉獨特的民俗風情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3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美麗的家鄉——江山,除了春節貼春聯、守歲及一些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些獨特的民俗風情呢。
最獨特的當然是“麻餈節”,又稱老佛節,已沿襲了上百年了,據說當時人們為了慶祝當年豐收並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家家戶戶都要宴請親朋好友來家做客吃麻餈,那場景比過年還熱鬧。
每年的冬至就是我們家鄉的麻餈節。到了那天,奶奶早早起床,把前一天洗乾淨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濾幹、蒸熟,倒入一個石臼裡。然後二叔上場了,只見他倆腳分開站立,二叔高高揚起巨大的木質錘子,用力敲打著石臼裡的糯米糰,奶奶則在二叔舉起錘子砸下去的那間隙,把手往水裡一浸,迅速而靈活地揉一下糯米糰。我看著心癢癢,趁著二叔休息空隙,抓起錘子也想試試,可誰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錘子卻絲毫不動,怪不得二叔在這麼冷的天,還額頭上冒著汗呢。到了中午,家裡的客人都到了,大人們一邊喝著小酒,一邊話著家常,小孩則歡快地搶著美味菜餚。不一會兒,孩子的打鬧聲與大人的划拳聲融在了一起,堂屋裡顯得愈發熱鬧了,這也寓意著這家子來年會有更好的運氣。
“六月廿四賀村墟”也是我們家鄉的獨特民俗。一到那天,來自四鄰八鄉的村民早早來了,在不足幾百米的道路兩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商品,攤前小販的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農村人淳樸,只要你砍的價格不低於成本,他們都樂意成交。小孩子對這樣的交易不大感興趣,他們喜歡前往那些特色美味的小吃攤前品嚐美食。油炸豆腐的香味早就沁入鼻間,被烤得焦黃的紅薯整齊地擺在鐵架上,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皮,伴著騰騰熱氣大吃起來。
像這樣的民俗,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比如鄉下趕集、鳳林的南塢三月三……你們有機會一定要來我美麗的家鄉領略這些獨特的民俗風情。
民風民俗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0字在我們大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地區,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與豐碑,民風民俗中的建築群一直讓我驚歎不已,比如土樓就是其中之一。
土樓的特點是防火防盜,擁有“一座住百戶”的驚歎統計,他的直徑約80米,高20米,在一層一層土樓的包圍之下,真像是中國式的城堡。
土樓的由來是因為有一個人,在山中看見了圓形平地,於是,用一磚一瓦建造了這了不起的建築。這個建築一造出來就震驚全國。還曾有個笑話:曾經美國來了一群特工,看了這個圍屋,覺得像導彈發射臺,於是便潛入進去,想在屋內探個究竟。後來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不僅沒有發現導彈,還被領導罵了一頓,因為他們的歷史知識不淵博。
南方的土樓很接地氣,樓中有嘍,家家相連,戶戶相接,親如一家。其建築結構奇特,圓樓外左右有對稱的半月形館相輔,外觀建築恰似一頂封建官吏的烏紗帽,主體是以我國神奇的八卦樓所佈局,中華五千年為之驕傲。上次我去福建,就親自看了圍屋“土樓”。我看見的就是一個高大的圓圈,走進大門,首先,人還要繞一圈才能進入住處,住處裡到處沉浸著歷史悠久的氣味,黃土坡磚一直經久不衰。
民俗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強烈地顯示著我們這個民族獨有的生活特徵,歷史建築永垂不朽,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民俗建築——土樓,讓我們踏上民俗之旅,走進中國傳統文化尋找祖國文化的根源!
家鄉的民風民俗 篇16
國二作文 ,877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裡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後父母開始把乾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後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後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後後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身邊的民風民俗作文500字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830字【篇一:春節】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春節的習俗。要知道,過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幾年卻規定城區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想過過癮,這裡可不能滿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幹忍著,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這一癮頭給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時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來老廣場對面的停車場,現在被改裝成了年貨銷展會。展銷會更是城裡許多老年人的選擇,出來的人更是讚不絕口,說那個什麼東西實惠啊等等。
臘八這天,粥味也濃濃。許許多多從廟裡趕來的老和尚,照例臘月初八來老廣場施粥。年味漸漸濃了起來。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原來帶些灰塵,掉了色了的春聯也煥然一新了,現在家家戶戶都上了紅,紅燈籠什麼的。大街上早就忙開了。放上了新春的交響曲,大街上的人明顯比原來增加了幾倍,小販們重新排上了攤位,街邊什麼都有,伴著昇天的蒸氣,撲鼻而來的是茶葉蛋,炸豆腐的氣味。
我們小孩盼盼盼,終於盼來了除夕,這一天原本熱鬧的大街突然冷清起來,人們把熱鬧轉移到了家中。在這天下午一兩點的時候,桌子椅子都已經擺好了,小菜也已經上了,只見廚房裡放著各式各樣的食材,一場廚房交響曲也就開始了。不一會大盤小罐堆滿了桌子…。‘吃年夜飯咯’奶奶一聲招呼,全家就圍著桌子其樂融融的坐下開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屬那條魚,新鮮的特別美味。
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守歲,12點鐘的鐘聲一敲,我們就已經從農曆狗年跨到了豬年。
好了,春節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這兒了,咋樣,特別吧!
【篇二:五龍鬧元宵】
我的家鄉壽昌是個千年古鎮,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要舞龍燈,這是家鄉一項傳統的民俗活動。
吃過晚飯,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聚在鎮政府門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氣球,有的高舉熒光棒,翹首以盼,等待起燈。鎮裡鑼鼓喧天,一顆顆煙花接連不斷地飛上天空,又“啪的一聲”在深藍的天幕中炸開。有的像一顆流星,有的像張開的笑臉,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點綴得比白天還要亮堂。
隨著一陣陣鞭炮聲,“龍”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街上的群眾歡呼雀躍起來,耳邊不時傳來:“來了、來了,龍來了!”不一會兒,五條龍披著五種色彩的龍袍有序地從鎮裡向我們慢慢地飛過來,威武的龍頭神氣地高仰著。龍燈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燃起震耳欲聾的爆竹和禮花,整個小鎮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之中。
跟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壽中操場觀看舞龍表演。“五龍獻瑞”開始了,五條彩色的龍披著閃亮的鱗片在臺上搖頭擺尾。先是單龍戲珠,五個耍龍珠的叔叔高舉龍珠,時而往右耍,時而往左耍,龍頭緊跟著龍珠,一會兒往右,一會兒往左。過了一會兒,幾條龍開始纏繞在一起,一下雙龍戲珠,一下三龍爭霸,一下四龍歸海,一下五龍拜壽,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最為精彩的是中間的一條巨龍一柱擎天,另外四條龍在它周圍盤旋圍繞,只見巨龍左右扭動,上下翻舞,龍頭追龍尾,龍尾追龍頭,真的是感覺龍在騰雲駕霧呢!
聽爸爸說龍象徵著吉祥、喜慶、團結、進取、騰飛,衷心祝願我的家鄉如龍飛天。
【篇三:春節】
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那就讓我介紹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大年初一,我來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床,吃完早飯,就準備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媽媽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準備上外公家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鞭炮聲一直在我的耳畔響起,我的臉上不知不覺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進門我們兩兄妹就連忙說:“新年好!”外公一聽到這三個字,就高興地摸了摸我們的頭。接著外公就去燒飯了,我們也坐到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不一會兒中飯就燒好了,我們吃完飯後,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著今天的春晚會有什麼節目。到家後我們立刻打開了電視。今年春晚的內容可豐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術。還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這時媽媽和外婆把年夜飯端到了桌子上,有雞肉、牛排、鴨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後,我一個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菜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過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過年。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69字春節裡的甜蜜
在我的家鄉——嘉興,過春節的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特有的美味在等著我們。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軟軟糯糯的甜蜜——印板糖糕。
以前,我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在春節裡做糖糕?後來才知曉:“糖糕”這兩個字代表了大家對明年的美好期許。“紅糖”表示來年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糕”諧音“高”,表示來年生活節節高!
又到春節前夕,奶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大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倒入盆中混合,再放入一定量的紅糖,分次倒入熱水攪拌均勻。好了,接下來的任務就交給家中的“大力士”——爺爺。只見爺爺的雙手在盆中翻飛,不一會兒米粉就變成了光潔漂亮的粉團。
和粉團工作完成後,就可以印糖糕了。做糖糕的印板每家每戶都會有2~3個,多數還都是祖傳的。在春節,做糖糕的時候都可以和鄰居之間互相借用。現在的糖糕印板比較少能買的到,所以那些有著古老圖案的印板特別“吃香”。都要預約的呢!我家就有3個印板,“如意”、“雙魚”、“銅錢”。在印糖糕前,先要在印板裡撒點麵粉,搖晃印板使麵粉均勻的分佈;再拍掉多餘的麵粉,這樣粉團就不會和印板黏在一起了!我拿起一塊粉團,用力的按在印板上,可是要怎麼讓“它”出來呢?用敲?用摳的?正當我抓耳撓腮不知所措時,奶奶笑著拿起印板,一手託著糖糕,一手用力地在板凳上一敲,糖糕就乖乖地從印板上拓了下來!我按著奶奶的方法,再試了一次,“嘿!”糖糕真的乖乖下來了!一眨眼,一大團的粉團就這樣做成了一塊塊糖糕模子了。我忙去洗了手,往灶臺裡添柴,讓火燒的再旺一點,盼望著可以早點吃到鍋裡的糖糕,想想都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鍋裡的熱氣咕咕地直往外冒,空氣中漸漸地瀰漫著一絲絲的甜味。好甜啊!奶奶說:“可以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掀開鍋蓋,哇!鍋子裡的熱氣一下子湧了上來、再慢慢散開,廚房立刻變成了仙境一般。這時,糖糕也在這漸漸散去的熱氣中閃亮登場!躺在竹篾上紅褐色的糖糕閃著光,彷彿在召喚我!我拿來筷子,夾起一塊“如意”,都來不及吹幾下,就往嘴巴里送。那紅糖甜蜜的味道,粉團又軟有糯的口感充盈著我整個口腔。怪不得會廣受大家的喜愛,真是回味無窮啊!
這就是我在春節裡的甜蜜。當你摸到那些印板的手柄早已包上了一層層厚厚的包漿,變得圓潤光滑。那因為敲打而留下的點點印記,你就會覺得小小的印板糖糕不再是簡單的食物,而是我們一代代,一年年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希望!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3字嘉興的端午節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無疑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傳說在春秋戰國年間,屈原在楚國被楚王否認,因此楚國被攻破了,屈原十分悲痛,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便在江中投了粽子。我們現在過端午節,更多的是吃端午粽,佩香囊,看賽龍舟。
今年端午正逢週末,我睜開眼一骨碌爬起來就看到餐桌上剛出鍋的粽子正冒著熱氣,粽葉上附和著一層水蒸氣,水滴一滴滴地滑下來,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寶珠。洗漱完畢,來到餐桌旁,我剝開箬葉後,裡面的糯米反襯著光,亮晶晶的,香氣撲鼻,咬上去一口,又鹹又粘,十分可口,吃完後嘴裡還回蕩著肉粽的香氣。
我拿來一個小布袋,又拿來了一些媽媽特意準備的中藥粉,小心翼翼地把中藥粉用棉片包住、鼓緊,塞進了小布袋中。我把布袋上一個個拉繩挑斷,隨後抽出,再用彩色的線縫住袋口,最後在香囊上套上鐵壞,把繩子卡在鐵壞上,套在脖子上,香味也就瀰漫在我身旁了。
早飯過後,我們一家人來到南湖邊觀看龍舟賽。每條龍舟上都雕刻著五顏六色的圖案,選手們的比賽服鮮豔奪目,有的桃紅色的,有的青綠色的,有的花紫色……哨聲一響,鼓聲伴著划槳聲開始追逐起來,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朝著終點劃去。划龍舟需要每位船員動作有力,節奏一致,不然速度就會慢下來。看!那艘紅色的龍舟劃暫時領先,船頭的鼓聲越來越急,在為隊員喝彩鼓勁,船員們划起來整齊有序,不慌不忙,眼看終點在望,可不知怎的,突然船頭斜了,整條船偏離了方向,被第二名迅速超上,緊跟其後的綠龍舟獲得了第一名。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爸爸變戲法般變出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還配有黃酒,據說這也是江南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吃著飯,聊著天,分外溫馨、熱鬧。
身邊的民風民俗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8字舞龍
每到過年,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自家院子裡觀看舞龍了!舞龍是要預約的,過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貢品準備好,在家裡激動地等待龍燈的到來。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大年初一終於到來了。舞龍的人一到,我們就高高興興地跑到院子裡觀看,龍還沒開始舞,院子裡的人就激動的不得了。鞭炮響起了,龍也開始飛騰,鞭炮放得越響,龍也舞得越歡!
“喲呵·……”只聽領隊一聲吆喝,龍頭抬起來寓意龍醒了。然後身子也一點點地動了起來,隨著噼裡啪啦的鞭聲,龍開始飛騰了。鞭炮燃起縷縷輕煙,巨龍在這雲間飛騰。周圍的小孩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大人們臉上也都洋溢著快樂。爺爺拉著我的手,在龍的身體下鑽來鑽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飛起來了一樣。
鞭炮聲越來越響,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卻又止不住那種興奮的感覺。只見一位身穿黃袍、手持龍棒的老先生走到龍頭前,雙手作揖,嘴裡唸唸有詞,雖然一些句子沒聽懂,但他那莊嚴鄭重的樣子讓我大氣都不敢出。接下來,只聽他身後的一群人“嘿"的一聲,鞭炮越發地響了,滿天都是煙花。龍也舞得更歡了,龍頭跟隨著“龍珠”的人,旋出一個又一個優美的弧線,龍身隨著鑼鼓的節奏,一圈圈地旋轉,時而俯衝,時而昂首,場面甚是壯觀。
當龍尾和龍頭相對時,也就是高潮時,我們紛紛拿出煙、肉、魚、雞、鴨這些準備已久的貢品,莊重地放到前面那張大的黃色桌子前擺好。聽姥姥說,人們之所以這樣敬龍、愛龍,是因為傳說龍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災賜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權勢。所以它可以讓天下有九年水災,七年旱災。但是我們如果敬重它的話,它也可以保佑我們幸福平安。所以人們覺得龍有威可敬,有德可懷,便著意求龍祛禍布福。大人們紛紛領著小孩子們虔誠地磕頭作揖,心裡默默地祈禱著新年新氣象。
“砰!”隨著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煙花散開,金色的陽光映襯著,彷彿化成了千萬條新的希望墜落下來。剛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紅布條,說是能保平安。平安誰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窩蜂地擁了過去。
那條黃色的龍圍著院子游走了一圈,又遊向別處了,我們當然是不會善罷甘休,於是也跟著那條可以保平安的龍走到另一個地方。但不論走到哪裡,人們對它的喜愛是不變的,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遠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