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與物質相關作文20篇

精神與物質 篇1

高三作文 ,1120字

信仰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誠的信徒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會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為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為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裡,人們會為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的間,因為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為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才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史上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就是政府為了社會安定而採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廟宇、道觀。結果使得社會安定,國祚綿延。由此可見,一旦宗教信仰侵佔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反而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信仰之所以成為信仰,便在於其催人向善,若是僅僅著眼於禮神之地、禮神之人、禮神之物的奢華,恐怕就是捨本逐末了……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為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五老”精神與中國夢 篇2

高一作文 ,1274字

關於“五老”,在我慚愧的淺顯認知裡,所能道出的只是它們的全稱: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僅此而已。

進一步探尋,便可知“五老”精神的蘊意,即忠誠敬業、關愛後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可如若只是這麼幾個乾巴巴的字眼,我們很難真切感受到這四大精神的引領。我不想在這裡充當新華詞典的職責,將這四個詞語做過多的口頭翻譯,反而我想從這些奉獻家們著手,深入瞭解“五老”精神的寶貴之處。

老幹部,這個讓人肅然起敬的代名詞,用開國元勳來形容這些英雄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在祖國最虛弱、最無助時挑起大梁的革命者,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和超群的智慧深入敵人腹部,不畏恐懼、不懼強敵,一步步將中國引領回了光明的大道上。我敬佩這些革命者,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都是仰仗他們的無私奉獻。

在去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我們所觸及到的最偉大的勇士們,當數這些曾經為祖國揮灑熱血的老戰士們了。是他們,奉獻了自己本可以無憂無慮的青春熱情,在祖國千瘡百孔的大地上注入新鮮的血液和生機。他們見證了一代人,一個時代,一抹傳奇色彩。這些為祖國出生入死、決戰沙場的英雄們,我崇拜你們。

除過這些,還有一些人,他們把弱小的中國發展壯大,使中國在科學以及其他諸多領域上的實力一步步攀升,以致屹立於世界不倒之林。這些人,便是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化身:老專家。不論是“兩彈元勳”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些做出過巨大貢獻讓後人永世難忘的偉大人物,還是一生堅守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老專家們,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而在處於和平盛世的今天,教育事業成為了一個國家能夠持之發展的不竭源泉,“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最是能闡述這一觀點。我們一直都在強調“科教興國”,而在教育事業日益壯大的背後,不能抹去的是教師們為祖國辛勤奉獻的背影。這些一輩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恪守崗位的老教師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們。我們所不能忘記的,是老師在多少個日日夜夜裡為我們揮舞的粉筆,又在多少個人生的岔路口,化作引路人苦口婆心地勸誘我們。人們常說少年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誰又曾想:灌溉了我們這些花朵的園丁們,正是老師啊!老教師們,我敬愛你們。

道德模範,相信大家對這個詞語並不陌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社會上才出現越來越多的正能量。真善美成為社會主流,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而這些老模範們,便是傳遞正能量接力棒的領頭羊,引領我們樹新風,守道德。

正是這“五老”,正是有這些人的存在,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生活是由上一代人創造的,那我們的下一代人呢?這就需要我們將“五老”精神傳承下去,將忠誠敬業、關愛後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正如中國夢,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夢,往小了說是每個中華兒女寫在掌心上的夢。但無論怎樣,就像俄羅斯民間故事的三十二個模板一樣,中國夢,正是由我們的一個個小夢拼湊嫁接而成。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心繫中國,每個人都履行應該履行的義務,並能將我以上所說的“五老”精神發揚光大,我們的祖國,世界的中國才能夠巍然屹立,經久不衰。

刷出精神與人生 篇3

高一作文 ,906字

如今,在這個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有很多人反對老師給學生布置過多作業,反對學生刷題,但是或許他們並不知道,題海中卻蘊含著大道理,並非僅僅唯刷題而刷題。

刷簡單的題,例如基礎題,概念題,不是簡單的重複。這考驗的不僅是你的耐心,還有細心。不僅要注意做題的速度,更要確保正確率。在反覆的練習中,可以把所用的時間無限趨近於零,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頗有成就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在生活中做一件極其細小的事情,需要你去反覆完成,反覆練習,反覆琢磨,熟能生巧後,便能為自己的生活節約更多的時間,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樂趣呢?

較為耗時的中等題對於我們這些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最為苦惱的,因為它們既需要時間去計算,又不能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無疑是一項耗時又耗力的工作,但沒辦法,我們必須去完成,這就好比生活中那些不太重要,但又因某種外界因素而必須完成的事,我們只有拿出刷中等題的態度,靜下心來克服心中的煩躁,認真而耐心地完成它。

對於那些壓軸的難題,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認為它難,覺得它是一道無法超越的鴻溝。那麼,這種人到最後,就一定完不成這道題。而對於我來說,刷難題是極富吸引力而又具有挑戰性的。雖然難,但它能使我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也總堅信自己能夠完成。為了去品那一小段成功的甘甜,我會迎難而上,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去攻克,當完成之後,內心就會有說不盡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如同那些艱難得看似無法完成的事情,在你面前就像一堵牆,你認為無法越過,或許你就真的不能越過了,但倘若你有信念,相信自己的實力,或許便能在某個靈感突現的時刻,帶著對成功的渴望,突破這一難關,而在這之後湧來的,不僅會有外界的讚美與崇拜,更會有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甘甜,如同站立高山之巔,心曠神怡。

其實我們並不是在為刷題而刷題,就好比賣油翁那樣,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這才是我們刷題的目的,那些能工巧匠們之所以最後取得成功,甚至成為大國工匠,也是在熟練地掌握基本的技能基礎上,不斷地攻克一道道難關,方可成就最終的輝煌。即使在過程中感到厭煩,或是遇到困難,我們都會保持堅韌去努力克服,這刷的不是一種單一而又機械的重複,而是刷的一種態度,更是刷的一種精神與人生!

中國精神與我 篇4

國三作文 ,1053字

中國精神是由中國人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鑄造而成的。它象徵著中國人民勇往直前、團結一致、百折不屈的精神。

他是我們前進的指路燈,他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他號召著我們前進!前進!在前進!

在中國精神的感召下湧現出無數位愛國兒女,無論他們身處何境,無論中國多麼貧窮,他們也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利益,留下姓名,惹人注目。因為他們只有一個名字:中國!

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的開拓者,他為了這項工作不管家庭,在1979年初夏,他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頑強工作,還說如果有來生,他仍然選擇中國,仍然選擇核事業。他先幹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數十年,他堅決放棄了國外優裕的生活,毅然決定回來建設一窮二白的祖國。他令我非常感動,我們國家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這些先輩們對祖國無私的奉獻,他們甚至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鄧稼先是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他不等待什麼特殊的機會,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方誌敏臨死前不忘中國,在獄中那艱苦的環境下,用他那堅持不懈、永不屈服的精神寫下了《可愛的中國》和《清貧》等作品。他死時僅僅才36歲。

你們還記得嗎?中國人在瀰漫硝煙的戰場上堅強不屈;記得嗎?中國人在被稱為“東亞病夫”時那破忍功忍得覺醒;記得嗎?中國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一線中,為救亡國存振興中華的奮不顧身……這些,你們記得嗎?

今天,我們中國站起來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受盡屈辱,受盡欺侮,開啟世界地圖,中國像一頭大公雞似的,挺起胸膛,大聲呼喊:中國站起來了,不再像以前那麼懦弱了!中國站起來了!

站在中國的珠穆朗瑪峰往下遙望,祖國的大好河山雄偉壯觀,大樓一幢一幢的“升”起,中國要向全世界宣佈:中國繁榮起來了!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雄偉的長城,像一條巨龍縱橫的穿梭在鴨綠江和嘉峪關之間!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柔美的運河,像一條飄帶輕柔的漂浮在北京和杭州之間!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剛強”的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中國精神在於奉獻:那些應急搶救工人,深更半夜的時候,別人在睡覺,而他們卻在默默無聞的為我們奉獻著,元旦節時,別的人們都在為家庭團圓而快樂,而他們卻頂著寒風做著搶修……他們身上顯現出一種剛強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在於互助:記得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許多人而因此失去了自己溫馨的家庭,但是他們不放棄,不灰心,他們手連手,心連心,組成了一種團結奮進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是無私的、是友愛的、是奉獻的、是互助的……一種無私的精神+友愛的精神+奉獻的精神+互助的精神=中國精神!

讓物質與精神之花同開 篇5

高二作文 ,960字

哲人說,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啊,只有物質與精神的同步文明的弦,才能奏出有深度的人生之樂。

佇步在社會的十字路口,靜心諦聽。大千世界,五彩斑斕的誘惑之雲下,只見人們如蟬般為著更多的“麵包”聒噪。君不見,多少人帶著欽妒的語言談論著福布斯富豪榜上誘人的數字,卻忘了自己的靈魂是多麼單薄;多少人又愛又恨地仰視這個老闆、那個總裁的腰包,卻不肯俯下身來靜靜品讀一篇哲趣的小文;我們在富足之後,又開始為LV、愛馬仕節衣縮食,卻忘記了向心靈充一點氧,於是,那朵水仙花便無助地枯萎了。

掩卷而嘆,情何以堪!物質已初步充足的今日之中國,又有多少人汲汲於更多面包的香氣,扭曲了心靈的航向?要知道點亮生命燈塔的不僅是物質的泛濫,更應是靈魂的熱度啊!

人,當生如夏花,之前所有對養料拼命的吸收,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那朵驚豔的靈魂綻放。“物質以自足,精神以富足”,智者如是說。

印度王子釋迦牟尼原本生活無憂,但他卻沒有漫然迷失於物質的海洋,僅帶清水乾糧,訣別嬌妻愛子,毅然踏上尋覓真諦的旅程。菩提樹下苦禪無數日夜,一朝之間猛然頓悟,於是佛教之光從此照亮亞洲大陸。拋下的是多餘的富足,捧回的是心靈的蓮花。

一座小房子,一把錘子,三把椅子。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為那個工業時代染上了一絲澄明的藍意。他說,自己只想證明,基本的物質保障之下,精神的財富更加重要。他躬親播種,親手收穫,並藉此深刻剖析自己,直擊靈魂,他用內心的強大擺渡過所有寂寞或喧囂,欣然駕船遊弋於“麵包”和“水仙花”的兩岸之間,最終定格在了一個萬人景仰的高度。

又如喬布斯,願意“放棄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共度的一個下午”,早年去印度修行的他,多年以來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過多的錢毫無意義”,他說,“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重視締造了整個文明。”

掩卷深思,智者的聲音帶來氤氳的香氣,真正的“富豪”,絕不應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所堆砌成的,而是一種“左手面包,右手花香”的從容,是一種“半身溫飽,半身書香”的霸氣,是一段“物質為底色,靈魂作音符”的樂章。當我們迷亂於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請停下匆匆追尋的腳步,收住汲汲探求的目光,為自己的生命栽一朵水仙花吧!

祈願,人類終將能如雨燕,在物質的驟雨淋溼身心之後幡然醒悟而飛回心靈的家園,在閱盡千山秀色之後,魂兮歸來。

物質與精神 篇6

高三作文 ,789字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豐富,對於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痴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高於物質,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為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家寶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捱打受餓時,無什麼電視節目宣傳“中國文化”,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著價值連城的瓷器、國畫、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並傳之後世。

於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著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資源時,種子便萌發。一時間,電視節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後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著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為宣傳文物文化的?基於工業時代物質富足產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遺產為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後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遺產”—影像。當百年後人類同時拿起“清明上河圖”和《國家寶藏》節目中關於它的解說錄影,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迴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家寶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目存於U盤,鄭重的交給後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願此輪迴之火,永不熄……

從共享物質到共享精神 篇7

國二作文 ,967字

清晨醒來,清涼的秋風拂面而來,T先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公園開始晨跑。沿著兩旁火紅的楓葉,在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徑上穿行,望著路旁各種各樣的共享資源:共享飲水機、共享書店、共享棋具,T先生突發奇想:為什麼只是共享物質,沒有共享精神呢?

這個想法一旦在T先生腦海中閃過,便再也甩不掉了。經過一番設想,T先生決定開一家“共享成功”公司,讓失敗者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過了幾天,T先生的門面公司在淮海路順利開張了。各色各樣的人在開業頭一天湧進這家公司,尋找可以共享的成功。在底層奮鬥了十幾年的工人買了一個月的“共享工程師”,想感受一下統領別人的滋味;高考成績平平的學生來這裡買了一些“重點大學共享券”,蹦蹦跳跳地去享受重點大學的生活;創業失敗的人買了一天的“CEO享受票”……很多未能成功的人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成功。T先生望著潮水般的人群和秋日高升的太陽,開心地咧嘴笑了。

可是過了一個星期,各種各樣的投訴信紛至沓來。人們紛紛訴說這些買到成功的人根本無法勝任,把原來的好秩序搞得一團糟。甚至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要求T先生不要再開下去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T先生不知所措,彷彿小船駛進了一團迷霧之中。

為了尋求幫助,T先生去找S教授談心。T先生不解地問:“為什麼不能共享成功呢?”S教授語重心長地教導他說:“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換來的。聰明的人也得獻出汗水才能獲得成功。而這些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夠努力或不知正確的方法,自然不能正確地享受成功。生活中的一些物質資源是可以共享的。但成功是一定要經歷一定過程的,不能直接用錢財來一步登天。就像一些人,用金錢買到一個官職或仗著後臺直接飛到很高,可再怎樣也沒有能力把這份官職做好,最終也只能被民眾趕下臺。”T先生仔細思考了S教授的話,又迫不及待地問:“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S教授捻鬚大笑:“你現在來請教我不就是一種共享嗎?”T先生豁然領悟。

第二天,淮海路上的“共享成功”公司不見了,取代而之的是“共享教導”。上門求教的人數不勝數。S教授正認真地分析這些失敗者的問題並給他們正確的方向。有一名記者問T先生:“您為什麼放棄共享成功,採取共享教導呢?”T先生笑著說:“錢財買來的成功只是一時的,是弊大於利的,而有了正確方向而努力奮鬥得到的成功,是永久的,是真正可以共享的。”

共享的物質·獨有的精神 篇8

記敘文 ,935字

當今社會之發達,實非古往之能比。當科技的衍生事物—共享,剛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人們就像猶太人看到摩西一般,不由地盲目推崇;而一旦出現問題,人們又想簡單扼殺。其實,就我看來,共享之事物的利與弊是矛盾伴生的。不信?講個例子給你聽聽?

某週日的一大早,我騎著很火的摩拜單車去圖書館,陽光很好,街市也很煩雜,小販們各自吆喝生意,煞是熱鬧。看著市井的繁榮,不得不感嘆社會發展之快。一切都很美好時,突然嗚呼哀哉,鏈條斷兮!太讓人心煩了。但是,圖書館還是得趕去的,四下張望,還是叫輛計程車,比共享單車貴上不少,但明顯更加靠譜,更不會出現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打不開彈藥箱而被全殲的事情。

不愧是書籍的海洋啊!圖書館裡老者圍在中醫藥書籍那邊駐足;幾對夫妻則停留在烹飪區;孩子們面對巨大的書櫃不知所措,像被鵬、鯤震撼的莊子。我一摸口袋,哎呀,完了,我沒帶借書證。這下白來一趟。不經意間,看見只要出示共享書店的證明,便不須帶借書證。太好了!這可比以前沒共享服務時方便多了。出示證明後,我也遨遊在浩渺的書的海洋中了。

讀完書,也接近飯點,肚子也早已不消停了。我走了出來,忽然間,一個籃球飛過頭頂,嚇死人了!這是誰丟的?怎生得這般討厭。正要興師問罪時,又一個籃球飛來。原來在一旁,一群男孩子在玩一個共享籃球機。手機掃一下,就會飛出一個籃球,看著是好玩,可是要是隨意飛出,砸傷人該當如何啊?

制止他們後,我又想起了吃飯的事,就近找了一家餐館。進去之後,才發現餐廳是自助點餐的,用手機一掃,選想要的菜名,確認一下就算點好了。可沒有APP怎麼辦,難不成現場下載?要不像以前一樣,叫個服務員?揮手叫了服務員,沒想到,他還愛理不理的。我在點單,又不是收他們錢,為何不管我?細察之下,原來在網上訂餐,是有額外的回扣可拿的。迫於飢餓,我不得不多付小費換來一份飯菜,怎麼用了新的科技,反而顧客更加拘束不便了呢?巨人安泰被陸地所限,我難道也就這麼被共享限制了?

古往今來,矛盾常見,像陶淵明,像王陽明,像張居正,無一不在矛盾中糾結。當今之共享的種種事物,正是又方便又不易啊!

在共享的道路上,有驚喜也有困惑,我們既要上下而求索,更要揚長避短。共享物質和服務的同時,人們還需要有獨有的精神,才能真正實現自由。

貧窮的物質精神說 篇9

高二作文 ,783字

有人說,貧窮是物質的。是別人有豪華的別墅,而你只有幾間平瓦房;是別人開著賓士寶馬跑車,而你開著三輪車來往于田地間;是別人吃著雞鴨魚肉,而你卻容膝之所粗茶淡飯。是別人穿著名牌穿梭各大都市中,而你衣著平凡毫不起眼。沒有錯,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這是真真實實的貧窮。

中國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首先就是讓老百姓在吃穿住行等物質上無憂,貧窮的物質性是一個古往今來最最實在的話題。中國現在仍致力於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目標,誰能說,貧窮不是物質的?

其實不然,人們往往只看到最普通的那一種貧窮,卻忽略了貧窮的精神性。

貧窮的精神性也是真實可感的,是你是你生活在繁華都市每天煙塵肆虐,而我享受著鄉村環境中天然氧吧的滋潤;是你滿肚肥腸一身疾病而我辛苦勞累百病不侵;是你身著名牌空有外表而我普通平凡內心充實。無疑,貧窮也是精神的。

陶淵明貧窮中自有久在樊籠裡一復得反自然的恬靜,居里夫人貧窮中也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喜悅和滿足。陶淵明不為官場的渾噩所牽絆,終於選擇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山間田園;居里不為世俗名利所牽累,願意堅守一份自在舒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多少人能夠深味陶淵明的那一份心境,還有誰願意獨守一份精神的富足而不甘於物質的追逐?

從古至今,多少人厭惡了物質利益的追逐,而在老後開闢一間鄉間茅舍,聽流水潺潺,看山樹環繞,感花開馥郁,聞鳥語花香,多少人在貧窮和富貴的漩渦中迷失了自我,最終得不到物質的享受也終未獲得山水的樂趣。

貧窮是真是可感的東西,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只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它物質的一面矇蔽了雙眼而忽略了精神的富足。所以,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認識到貧窮的物質性和精神性,無論你願追求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還是願如陶淵明、居里夫人一般擁有滿足恬淡的心境,你都不會是貧窮的代名詞!

我與市北精神同行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大家知道市北精神代表著什麼嗎?市北精神是屬於我們市北的精神體現,是我們市北區精神追求和文明的標誌,每一個市北人都應該更好的履行市北精神的橫條:包容、創新、激情、超越。

一個住在阜新路街道安泰社群的一個普通的警察:康龍,以自己的激情當選了“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被安泰社群的人們稱為“溫馨民警”,小區居民白大姐說起了他是如何用自己那永不消退的激情工作;看見那間小屋沒有?那就是康龍警官“溫心計劃”最早的工作室,白大姐說:“康警官經常為了一個案件和團隊探討到深夜,溫心工作室的燈常常亮到很晚。”她為此很是感動,在她眼裡,這就是為迷茫的孩子指路的一盞明燈。他,所具備的市北精神就是激情。

包容是市北精神中最為重要的,包容就是忍讓,所以不要時時刻刻都為小事計較,應該做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如果你每天給他人多一個微笑,少一份埋怨,那不僅會對自己有益,還可以把微笑傳染給每個人,讓我們的市北被微笑點燃。

不僅僅要學會包容,還要學會創新,人類有了創新,才有了新的生活,我們雖然不能說是無私奉獻,但每個人只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為建設我們更美的市北出一份微薄的力量,那也是我們的一份貢獻。只要我們愛市北的情意還在,就算奉獻了一點力,也表達了我們對市北的感情。

激情,是我們每個市北人所要具備的,激情是創新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了激情,那我們就沒有前進的勇氣,創新的精神。每個市北的人,有了激情,就會創造出跟美好的明天!

超越自我,是我們所缺乏的精神,每個人都要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我們才可能做最美的自己,收穫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