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學習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學習 篇1

碎片化學習作文800 ,810字

在大屏智慧手機、APP、4G行動網路所驅動的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被打成了一塊塊碎片。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學習也被碎片化了。我們大多數時間不會拿著一本書苦讀,而大多是拿著手機粗略地泛讀一篇篇來源可信度存疑的短篇文字。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形呢?

這是由於知識碎片化,資訊不繫統引起的。何為碎片化?比如以前的活動界限分明現在就可以彼此穿插融合,這就是碎片化。

移動網際網路與過去的老式學習方法存在差異的是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了,過去看著書的你現在可能在地鐵三站路的時間裡就聽完了一本書。

變化的還有資訊量,之前就說過了,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雖然人們都閱讀了朋友圈的“權威”文字,但我們有沒有仔細想想,這些東西讀了有什麼幫助?對於閱讀,現在的人都傾向於標題黨。我們讀一篇篇新聞時,只會這篇讀完了繼續下一篇,不會仔細地遐想。況且大多數人喜歡點進那些標題奇特的文字,就會構成一個本來是學習後來變成逃避的現象。

現在的資訊不同以往,它們從被搜尋轉換成了主動推送,這樣人們獲取資訊就轉主動成為了被動。而且在你做事時,身旁的手機“嘟”地一聲,如果你沒有自制力,可能就會停下來去看手機,而看手機卻也是粗略地泛讀,既耽擱了你原本手頭的事情,又沒有獲取什麼新的知識,這就構成了惡性迴圈。

科學家驗證表明,學習時應採用721原則。何為721原則?10%學習新的知識,20%與好友交流或查閱文獻,70%複習理解並構成框架。也就是說我們平常網路閱讀應該先挑選所好,理解透徹,再在有社會熱點的時候用自己的資訊與其直接聯絡,這就是構成框架,框架越搭越牢,資訊儲備越來越多,這樣長期儲備就會達到與讀書同樣的效果。

知識碎片化有利有弊,我們應該趨利避害。我們要規劃時間,加強自身時間管理能力,提高求證意識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歸門別類,深度思考。做到以上的所有點,我們就可以將碎片化學習中的所有碎片化知識做到零存整取。

碎片化學習 篇2

碎片化學習作文100 ,1029字

碎片化學習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比較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比如上下學路上,比如睡覺前,比如用餐時。

歌德說過:“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裕的時間。”看,歌德很早就告訴我們他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

有一個學生會長,他平日上課,開會工作,經常出國比賽,還發表過文章,但在QQ還能經常看到他在。發一些小段子。

很多同學都好奇他怎麼有這麼多的時間,尤其是寫作這件事,需要大把時間,他是怎麼做到的,一天能睡多久呢?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學生的苦惱。放學後要完成作業,週末又要去上補習班,時間會變得支零破碎,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間都沒有。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很多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工具,能讓大家很好地打發碎片化時間。這個如此成功的學生會會長,他一定是很會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積累!

接下來我就來談談我是如何用網際網路科技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英語的。

剛入學時,我就發現了自己在英語上和班中其他人的差距。每次考試都讓英語拉了大大的分數。我也試了很多種方式來提高英語水平,比如做卷子,比如上補習班等等。可效果終究不明顯。後來在暑假中,老師佈置了一個用英語給電影配音的作業。當我用軟體成功給電影配玩音時,我發現這個軟體使我的英語語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這與聽錄音讀單詞相比,不僅有了趣味性,還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此,配音成為了我每週空閒時必做的事。經歷了幾周後,我迎來了期中考。過了幾天,英語分數出來了,這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預料,比月考前進了十名!老師說:“這次考試選擇題的第一題考的是語感,只有平時多讀才能做出來。”身邊不少同學嘀咕著:“怎麼有時間讀課文?雙休日幾乎一直在補習班裡!”我聽後不禁對他們說:“怎麼會沒時間呢?如果做事不拖拉,在合適的時間裡處理掉不就能有閒餘時間來讀課文了嗎?”那幾個同學聽後不服地說:“我們沒有做事拖拉!”“那你們做事時一定沒有專注。”老師說道“很多學生做事的時候,開著微信、QQ或其他網頁,不時會去看看有什麼新聊天提醒。你們以為它們只會佔居你很少的時間,其實這些時間碎片嚴重影響了你的效率!做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把這些都關了,郵件也儘量定期去檢視,免得經常被新來的郵件打斷。”那些同學聽後不禁低下頭羞紅了臉。

靜下心來,把平時積累的東西書面化、條理化、清晰化,實際上也是對思維方式,邏輯的提高,把零散的知識和體系化,結構化,都是方便我們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研究、思考工作。

讓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就從今天做起!

我們為什麼需要碎片化學習? 篇3

我們為什麼需要碎片化 ,818字

“碎片化”已經成為一個熱詞,隨時隨地可以遇見它。人們對它也頗有爭議,比如“碎片化閱讀”就是長遭人詬病。可是我認為萬事萬物“存在即合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出現,是有一定道理的。

“碎片化知識”的一大作用在於,它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過渡。有人認為“碎片化”的對立面是“體系化”,但我認為它們是彼此相通的。學習應該由接觸碎片化知識開始,慢慢建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體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個每天窩在沙發的人有一天突然擁有了健身房,但他未必會去健身一樣。學習的開始源於興趣,而興趣是可以通過接觸碎片化的知識來培養的。就像一位畫家,可能是最初因為幾張簡筆畫而引起了對藝術的興趣,這之後才去系統地學習了繪畫;程式設計師一開始可能是看到網上教程,而自己編了一個小程式,從此愛上了計算機……想象一下,你一開始學唱歌是希望學幾首簡單的小調,還是第一節課就聽著老師講發音技巧和聲樂常識?你學樂器是先練小曲兒,還是先背樂理常識?你學語文是先讀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是先學習寫作手法和藝術表現形式?這足以說明建立知識體系是在碎片化知識的積累之後才能進行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買來一大堆《零基礎教你***》和各類知識乾貨書籍卻常常讀不進去的原因。

對於人們所說“碎片化”的壞處,其實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導致的時間碎片化帶來的弊端,但這本身並不是碎片化的過錯。就像我所說,碎片化的知識積累只是過渡,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體系,做到融會貫通,然後學以致用。不能因為碎片化知識不能支援你學以致用就說它沒用,甚至是有害的。就好比在一局遊戲中,你用新手村裡就練就的技能去打最後一關,然而沒有通關,於是你就得出結論:這種技能不但完全無用,甚至都不應該存在。這很顯然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邏輯。

“碎片化生活”是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帶給我們的必然產物,它固然不能代替原本的深度閱讀或是體系化學習,但它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再見了,碎片化學習 篇4

再見了,碎片化學習作 ,591字

現在,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社交功能也愈發強大,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生活著:早上起來,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微博,吃頓早飯,美好的早晨!中午,吃完午飯,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微博,睡個午覺,一覺醒來,愜意的中午。晚上,吃頓晚飯,刷一下朋友圈,逛逛淘寶,看看新聞,美好的晚上,真是充實的一天。這種方式,就是我們所講的碎片化生活。

所謂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利用短暫的時間來非正式的做一些事情。雖然碎片化生活讓生活方便了許多,也使生活更充實更休閒,同時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也讓這種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學習中,使學習變成碎片化。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好的學習方式。碎片化會打亂我們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

自從買了手機,時間是過得越來越快,以前我基本是一個小時能把吹笛子的任務完成,現在最起碼要一個半小時,“叮噹”一聲去看一下手機,是誰給我發信息了;“叮噹”一下再去看一下,朋友圈裡有什麼好玩好笑的事;再“叮噹”一下又去看一下,誰發了微博。這樣不但浪費時間還分心,使我不能認真吹笛子。

平時寫作業也是,本來完成一項作業,就去喝杯水,休息個五分鐘,現在好了,一有空拿起手機,看看新聞,聽聽音樂。原來計劃的五分鐘,變成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

碎片化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我們數不清的時間,更讓學習變成了碎片。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讓我們珍惜每一分一秒,與碎片化學習說再見。

碎片化學習 篇5

碎片化學習作文900 ,884字

生活在與時俱進,時間被碎片化了,學習也被碎片化了。

從古至今,人們的腳步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著。如今,網際網路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是的,原本有條不紊的生活隨著網際網路而“碎片化”。

碎片化的學習,有人說,如此的學習方式或許帶給人的是一種浮躁,讓人無法把心沉靜下來專注於整篇文章的閱讀、對題目的理解思考。對於我們初中生,當下最主要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這資訊化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掌握零零散散的片斷時間,去有效的進行碎片化學習呢?

這個問題,感覺似乎有些熟悉,耳邊還有回聲呢。不錯,在學校、在家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聲音。

一天24個小時,每個人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時間的碎片化卻不同。我常常感覺一天是如此的短暫。在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微信、QQ等社交軟體,通過手機去打磨、消遣哪些碎片化的時間。逐漸地,機不離手,讓人總會不由自主地去想要刷屏手機,生怕錯過各種網路資訊。因此,真正在碎片化時間中通過網路學習的時間是極少的。在成人的世界裡,這些都無可厚非。然而,在這手機“多樣化的世界”裡,我們學生也慢慢依賴上了它。面對一道難題,有些人學會了惰性思維,通過網路獲得了答案,表面上全部正確,可是是否真的理解了?閱讀一篇文章,看著網路的答案,是否理解了文章的意義、精髓?這就是碎片化學習的一種不良現象之一,學習的不連貫、不思考。這種學習並沒有把知識變成自己的,還有點浪費時間。

如何加快節奏有效的碎片化學習,我們學生必須認真思考。在課間、休息日,要做到勞逸結合,開始學習了就要抓緊每分每秒,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這就是我們要學會做到的碎片化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這個時間段不能解決的問題,沒關係,等到下一個碎片化時間裡去解決,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努力,不要半途而廢。記得語文老師說過這樣的話:當你面前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鴻溝時,用勇敢去面對它;在你跨越過這條鴻溝時,彩虹將引領你前往成功的大門。

魯迅先生說:“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學習,學會有效的碎片化學習,這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更助於幫助提高學習成績。

“碎片化學習”的利與弊 篇6

“碎片化學習”的利與 ,784字

從所周知,“碎片化”早已慢慢融入社會,漸漸也已成為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其實“碎片化”一詞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漸漸地,“碎片化”被引入生活,也出現了許多“碎片化生活”,“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等耳熟能詳的專業名詞。而作為學生黨的我們可能遇到最多的就是“碎片化生活”中的“碎片化學習”。我還記得初中時班主任一直在給我們灌輸的“碎片化學習”的好處,即利用生活中所有零碎的時間來學習的好處。乍一聽,確實覺得不錯,可細想,“碎片化學習只利無弊嗎?

我看到過利用“碎片化學習”後成績突飛猛進的,也看到過毫無效果的。那麼同是用“碎片化學習”的方法為何結果差距那麼大呢?經過我的觀察成績突飛猛進的那那些同學一直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一些拓展的內容,而毫無效果的那此同學只是利用碎片時間把作業趕完,剩下的時間僅僅用來玩樂。這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覺得你利用“碎片化學習”的時候第一重要的是你的目的,你是真的想要提高成績呢還是想趕快完成任務而把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的最重要的東西拋之腦後呢?

此外,我覺得堅持也是決定“碎片化學習”利弊的重要一點。有的人偶然一次興致很高,利用了碎片時間去學習,但是之後卻是三分鐘熱度,轉眼就放鬆了,玩手機了,這其實根本算不上是“碎片化學習”。還有的就是有時用碎片時間背背英語,有時卻用碎片時間聽聽聽力而不是從頭至尾都認定一件事情去做。這樣你的學習常會被中斷,無法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碎片化學習”的利難以在你的身上所體現。

中山大學的王竹立教授在他的新建構主義的文章中這麼說:“知識的碎片化與時間的碎片化共同導致學習的碎片化。”“碎片化學習”利處在於能有效節約時間,充分利用時間來學習,而其最大的弊端卻是有人不知如何去運用它並無法在“碎片化學習”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如何能很好的運用“碎片化學習”變得頗為重要。

碎片化學習 篇7

碎片化學習作文800 ,828字

在21世紀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中,人們總是得不到一塊完整的時間,美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經統計過,大部分的人都喜歡在飯後花一到兩個小時玩遊戲或是網上購物。我們如果想要在無人打擾的情況完成一件事,怕是空想咯。

9月17日,週末,早上起床時,我正醞釀著如何在今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英語老師的“黑抄”默寫作業後,好好的happy一場時,媽媽打著哈欠從房間裡走出來,對我說:“今天你去你爸值班室,他今天值班。”我立刻變得焦躁不安,想賴我家裡不走,可是母命難違,我只好拿上我的作業出發了。

上午9點12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的第四個包子,並忍著體內的不適,吃完了它。終於,我坐在了桌子前,翻開黑抄,提起筆想開始寫,“哎呀!”我突然想到了什麼,立刻跑回了家,三分鐘後,我氣喘吁吁的拿著修正帶跑了回去,誰知,我前腳剛進門,爸爸的手機鈴聲就響了起來,原來是奶奶找我聊天。哎!奶奶一打電話,少不了半個小時,絕對說不完。

十點鐘,我心滿意足地開始做作業,這次,我又做了15分鐘,做了一半。爸爸突然在外面吼道:“明天就考試了,你在幹什麼?趕緊給我複習。”我只好又停下手中的作業,開始複習。12點鐘,中午飯來了,一向吃飯很慢的我,終於在20分鐘內吃完了飯。並於13點鐘複習完成,我心想:爸爸要睡中午覺了,現在應該有時候做作業了吧!誰知爸爸喜氣洋洋的衝了進來,說:“你的朋友找你游泳來了,快去吧!”他語氣一轉,”下午回來時,順便把你週二的思想品德小報做了,就寫那個偉大的南仁東先生逝世的事吧!”

16點鐘,我滿身疲倦地回到了爸爸的值班室,按照爸爸的要求,又看了兩小時的書,18點鐘,吃晚飯,一吃完飯,便飛奔至籃球補習班,晚上回來時,已經有20點了,我卻連一個只需要半個小時的作業都沒完成,等到20點,才做完了這一個作業。窗外下起了暴風雨,風颳得呼呼的,彷彿是在嘲笑我,雨滴也滴滴答答的,彷佛是在為風助威……

是啊!在我們這樣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每個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終究一事無成。

碎片化學習 篇8

碎片化學習作文800 ,800字

在如今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碎片化”成了我們生活中的新詞。我們經常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來學習汲取知識,瞭解最新的訊息。碎片化生活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提升時間使用效率。

碎片化生活固然有好處,但是有時候,它卻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細小的問題。

現今,你若一個星期、一天不學習,就會感到好像落伍了一樣。因此,我們不得不要關注上百個微信公眾號等等。只因沒有辦法,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只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但是隨著這種碎片化學習越多,我們越焦慮,我們越迷茫,我們越困惑。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我們學習被碎片化時間分割開的時候,我們的思想也會被分割開,我們看的多了,聽的各種專家講的多了,我們就會迷失自己方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不知道誰對誰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消化,沒有時間獨立思考,很難形成我們自己獨特的觀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碎片化知識往往只告訴受眾最表面的並不嚴謹的結果,而知識點的背景以及推理過程被大量簡化省略。在陌生領域內長期接觸碎片化知識,沒有系統的學習,會造成誤解甚至曲解。倘若整個人在網際網路時代都是碎片化的,那我們就會陷入了學習的困境與死循壞。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清楚自己想要的,再掌握好碎片化時間,使所做的一切帶有目的性,而不是被碎片化所掌握。

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學習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手機便成了這重要的工具之一。有了手機,彷彿一切變得觸手可及,能立刻搜尋到想要的資訊,將碎片化的時間得到很大的利用。但是每天推薦的新聞有很多,如果每篇都看豈不是要把精力耗費完?但如果是和你切身利益有關的,那麼你可以細讀。我們閱讀任何東西都要保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追求數量,只在乎質量。

總而言之,只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正確利用碎片化的合適的方法,那麼碎片化生活將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好處,反之亦然。所有的事物都應該得到好好利用,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減少負擔,助我們越走越遠。

碎片化學習 篇9

碎片化學習作文800 ,871字

零零散散,一個個碎片無法接上他們互相的缺口。可一個個碎片又何嘗不會給人帶來快樂或者滿足。就如那碎片化學習。雖然有些零碎,有弊處,但也有它獨特的地方。

在這屬於資訊與科技的時代中,一切都顯得零零散散,不再完整。拿下書架上的一本書,只是大概的看了看,一掃而過,並未一字字去專研。看完書後只能記得一些零落片段,只能瞭解一些零散事件。其它的一切被夾雜在碎片中,凝固,消失。或許一些重要的事沒有記住,只記清了一些沒什麼用的。但不是隻有壞處。當我們碎片化閱讀後,其實一點點累積起來也就多了,一個又一個碎片也可以拼湊出一幅美麗圖案。

說到閱讀,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還有就是碎片化學習。

坐在桌前,最令人焦躁不安的就是那沒有規律,無從下手的複習時段了。下個星期將開展月考,雖不是期中期末等大考試,但也不能放鬆。此時呆在家裡,翻開一本本書,漫不經心得看了一遍又一遍,整理的筆記也只是粗粗略看,感覺浪費了我所記下的東西。這樣子的碎片化,可以見得並沒有什麼大的用處。只能略微加深記憶,記的都是自己想去記的。許多的重點其實就在碎片與碎片的空地裡,未去吸收,未去拼撿。不過不是碎片化學習沒有利,只是方法不對。

像有一些考試,複習時間緊迫,碎片化學習其實是不錯的選擇方法。在較短的時間裡,我們不可能去記住所有的內容,所有我們可以撿取重點,把知識變成一塊塊碎片,撿的只是我們所需要的。只要把這些碎片大概的記住甚至全部記牢,這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不用熬夜去看無數遍知識點,到最後其實反而是什麼也沒記住,適得其反。碎片化學習和閱讀是必要的,雖說效果並沒有一塊玻璃來的好,但一塊又一塊碎片,或許可以比玻璃更大,更有用。學習不僅僅是埋頭苦幹,也要懂得在滿地碎片中拾取自己所看重的,所求的那塊。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

在這零散的空間與不完整的生命中,我們拾取了些許碎片,放進自己的口袋中。也許它會劃傷我們的手,但它所蘊含的內容比玻璃更堅韌。碎片化學習就是一把利劍,有利有弊。雖不完美,但又有什麼是可以達到完美的呢?在這平行空間中,碎片化的事物很多也令人出其不意。

碎片化學習 篇10

碎片化學習作文900 ,870字

當今社會,已成為一個“碎片化”的社會,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現在學習不是系統地學,而是盯著手機,就能獲得許多資訊,但長期以來,你只是一味的瀏覽,而不考慮它背後的深層含義,就會讓我們的大腦變的只能接收資訊,不能消化且輸出的“廢銅爛鐵”。在微信,微博中,你可能沉迷於許多新知識中,以為自己學到了許多而感到自豪,沉浸在這種快感中無法自拔,但等你熄滅手機螢幕。第二天,有人問你一個問題,你明明記得在手裡機看過,卻一點也想不起來。這樣的碎片化學習很難被我們記住,十分容易遺忘,一點好處也沒有。

但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歐陽修是宋朝大文學家,他曾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寫的。”意思就是:“我平生所寫的文章,就是在馬上、枕上、廁上寫的。”這裡所訴便是碎片化學習的好處,現在在生活節奏極快的上海,很難抽出一大塊時間來學習某種東西,碎片化學習就滿足了我們的需要。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利用我們自己所有的瑣碎時間來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可以保證時間、可以利用充分,十分靈活。

最近,微信裡有一款英語閱讀產品“薄荷閱讀”。學員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在100天內完成4本英文書的閱讀。它的系統會先測試詞彙量,並根據水平讓學員選擇不同的英語教學課程。

我也報讀了這個“薄荷閱讀”,想在課餘時間內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在測試後,報讀了“經典名著課”有“黑駿馬”、“海底兩萬裡”等經典外國名著,全英文版。它會在每天早上,用推送連結的方式,發來每天一章的閱讀內容,是以文字加音訊為模式的。每天,在閱讀後,做完該課時相應的題目,在朋友圈進行“打卡”在晚上,會有老師在班級群中進行講解。

日復一日,讀過的章節好似一個個小點,在我腦中拼起,形成一副巨大的拼圖。而每天的新鮮內容也讓我耳目一新,提高了我的學習興趣,且一天讀的也不長,十分鐘內搞定,也能讓我集中注意力,吸收更多知識,我認為這樣有效率地學習,會讓我高人一籌。

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不能讓自己被那些“外強中乾”的碎片化新聞而勾去魂魄,而是要利用好這種時間,為自己“充電”,為自我的夢想努力。

我的碎片化學習 篇11

我的碎片化學習作文7 ,753字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網路時代,無論是未成年人、成年人還是老年人,生活中都與網際網路息息相關。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資訊……如今,碎片化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午飯後,我連忙跑到教室裡準備寫數學《中學生世界》。不料,一位同學傳話叫我去老師辦公室。無奈之下,我放下手中的筆,來到了辦公室。剛回到教室後,誰知,午自習已經開始了。英語老師抱著一小疊作業步伐輕盈地走了進來。唉,又不能寫作業了!我嘆了一口氣,心裡百般失落。

週末,平時就有書法愛好的我在家練起了書法。這時,手機鈴聲響了。會是誰呢?我放下毛筆,心中充滿了疑惑,拿起手機一看,原來是媽媽!“喂,媽媽!怎麼了?”只聽見電話另一邊的媽媽心急火燎地說“快,今天家裡要來客人。你幫我煮米飯!要來不及了!大米就在櫃子的米缸裡,盛5次左右!別忘了要淘乾淨!我在菜場,馬上回來!”嘟嘟嘟—我還未反應過來,電話那頭就傳來一陣忙音。我嘆了一口氣,按照媽媽所說的開始淘米。按下開關,我終於可以寫書法了!

嘀—原來是媽媽回來了,她三步並作兩步地走進了廚房,開始炒菜。5分鐘後,一聲大喊令我把“水”字寫得歪歪扭扭,就像一個跳舞的小丑!“又怎麼了!”我不耐煩地問道。“去買醬油!”十分鐘後,我買號回到了家。“收拾東西,準備吃飯了!”唉,原本打算認真練字的我不得不被種種原因而打斷。

生活就像是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應有的美點;生活亦如同雕琢一塊寶玉,只有細心雕琢,才會體現出其溫潤和諧美好的光澤。生活的藝術性才會慢慢顯露出來。碎片化生活可以發揮出其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將精神上的陶冶與昇華滲透入你的生活每時每刻中的點點滴滴。

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我相信,只要我們好好利用時間。努力、認真、堅持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樣可以活得有意義,又價值!

別讓碎片化學習淺化你的深度 篇12

國二作文 ,854字

在這個越來越“快”的社會,“碎片化”一詞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人們爭分奪秒地利用瑣碎的時間來學習、工作,大家也紛紛在社交網站上晒出自己的碎片化學習。積少成多、厚積薄發的確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是這樣的碎片化學習真的算得上是積累嗎?在我看來,碎片化學不但不能夠促進學習效率,反而會淺化學習的深度。

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學習,乍一想,這不正應了魯迅先生那句:“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嗎?無時不刻都在想著學習,連零碎的時間都在學習,積少成多,學習效率自然是會提高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的碎片化學習不過是裝模作樣地看了兩頁書、草草讀了一篇文章或是看了幾個新單詞,頂多只能算得上是給自己心靈上的慰藉。試想,碎片化的時間能有多長?兩分鐘、五分鐘、還是十分鐘?而在有碎片化的時間的時候,人們大多處在嘈雜、喧鬧的場合—至少是不適合學習的場合,而人們往往剛從一項活動中抽身而出,又要在短暫的的休息後投身於另外一項活動,而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大多數人根本無法保持冷靜的心態。所以,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合適的環境、沒有平和的心態,天時地利人和,碎片化學習一樣都沒有,人們是極難在碎片化的學習中有所收穫的。

況且,碎片化學習不但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反而意味著人們隨時都處於緊張的狀態,無時不刻不在想著自己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想著自己的時間有多麼多麼的緊張,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壓力,讓自己患得患失、浮躁不堪,到頭來,心理負擔只增不減,而真正所得又少之又少。

其實,學習需要的是有深度的思考。往往十分鐘的反思比一個小時的埋頭苦幹要有效得多,而這樣的反思需要的是大塊的時間、安靜的環境以及平靜的心態,這樣才能真正有所學、有所得。

當然,並不是說碎片化的學習完全不可取,畢竟人們能夠用來學習的大塊時間並不多,只是碎片化的學習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的定力和獲取知識的效率,要能夠在不適合的時間地點裡迅速靜下心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率地獲取知識,這樣的碎片化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我的碎片化學習與生活 篇13

國一作文 ,1011字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也由系統化變成了碎片化。我們的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等等。而我也發現了一些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我碎片化的學習了。

在我小時候不認真學習時,媽媽總是會告訴我她小時候每天去圖書館,客戶,查資料的事,然而等我長大一些。卻發現不是這樣子。我有不清楚的知識點,可以上網查詢資料;題目不會時可以通過微信詢問好朋友和老師。我可以從許多地方獲取我想要的,而不需要每一次去同一個地方,辛苦的尋找答案。我繼而發現與我媽的話完全不同,我很疑惑。

等我去問的時候,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提到了一個我從未聽說過的詞——碎片化,她說:“現在科技發展迅速,你可以從許多渠道獲取你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碎片化。而不同於我們以前那樣。但是碎片化的學習生活有利有弊,你獲取知識時,也可能看到一些娛樂的東西,一定要在上網時,專心啊!”我媽提醒我。那時我懵懵懂懂。只知道碎片化的生活,很不錯。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了弊的存在。經常在作業時,需要上網查詢資料就會跳進來一個遊戲的動畫廣告,或是一條新聞。我有時候被這個遊戲吸引,就下載一下;這條新聞挺有意思,就瞭解一下;有時看到一些資料旁的科學和知識連結,感興趣也去點一下。就這樣,我的知識是越來越多,可卻都是些碎片,串不起來,一會兒就忘了,而且佔用了我的休息時間。使我的成績迅速下降。

久而久之,我媽對我的碎片化生活和學習漸漸不滿,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說:“我上次不都跟你說了,在查資料時不要看別的,你現在知道碎片話生活的苦頭了吧?不要再看了,如果你考不上高中大學,就沒有了學習更高層次知識的機會了。”我媽警告道。

捱了我媽的批評後,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相處一個好主意來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兩全齊美的辦法呢?或許我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識串起來,這樣就能瞭解更多的知識,而不影響成績了”。於是,我開始把平時獲取的各種碎片化的知識寫在本子上。經過一段時間,在我養成了這個習慣後,我不僅成績恢復了,而且瞭解到許多其他的知識,成功地把碎片化的知識與我的課本知識融合在了一起。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裡,有許多人在碎片中無法自拔。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能把碎片看成一本書。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在碎片化與系統化中來去自如。

碎片化學習 篇14

國三作文 ,1053字

社會日復一日不斷髮展,時間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得寶貴。為了在少量的時間內瞭解到更多的資訊,“碎片化”一詞應運而生。“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現在則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化已充斥於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作為一名高中生,碎片化給我們的學習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常常出現在身邊的是“碎片化學習”。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都擁有手機。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在這些閒散的時間裡,學生們有的會拿起手機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他們認為通過碎片化的學習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知識。這減少了學習時間卻增加了知識量,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片佳文,小時間大收穫;或者看到好的內容就直接收藏在手機中,準備著下次空閒繼續學習,這看起來很不錯。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再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會發現真正吸收到的知識幾乎為零。

碎片化學習帶給我們的只是一閃而過的知識。作為一名學生,我並不提倡這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現象:當我們想引用一條名人名言或古詩詞時,往往只記得半句,並不理解它的涵義,也不知道它的出處。例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滿京城”、“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都是碎片化學習帶來的弊端。

它的最大缺點是廣而不深。由於網路中充斥著大量資訊,讀者往往用少量的時間進行淺顯地閱讀。有時只是匆匆一瞥,並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各種駁雜的觀點和紛亂的資訊充滿著大腦,我們卻以為自己領悟了其中要點,而沒有對所得到的資訊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以及歸納。通過我們的頭腦真真正正地發掘出來的知識少之又少。雖然吸收了大量知識,但無法成為完整的體系,因而可能難以發揮作用。並且有些碎片化資訊中大量的虛假、劣質、不完整、不準確地成分,佔據了有限的時間,遮蔽與淹沒了真正有價值的資訊與知識。其三,碎片化學習易令人產生思想惰性,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與判斷力。

但也並不是說碎片化學習不好。它可以讓閱讀變得簡易化、輕鬆化。同時,我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大量的資訊,但僅限於消遣和放鬆。

碎片化學習也是一種新模式。我們要在正確的時間內有選擇地使用這種方法。這不僅不會再真正的學習中產生不良影響,還拓寬了我們的視野。

忌碎片式學習 篇15

忌碎片式學習作文80 ,846字

學習,提起來是最平常的一件事,是幾乎所有人都在做的事。人每天都有許多新鮮事物接觸,好的知識當用心記下,無用的東西大可一笑而過。

在學習上,多學不如學得精,多懂不如懂得透。

如今許多孩子從小都在學不同的興趣,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多學幾樣技能,或想著以後能派上用處,或只是豐富課餘生活。但是,如果學得非常多,可樣樣都不精通那就不好了。除非只當認識這樣東西,不然即浪費精力,又浪費錢。兩千多面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願意學,喜歡學,才能更好地去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無興趣,只會覺得枯燥乏味,學得再多也只是半桶水。

記憶知識,要成系統,有了自己的體系,知識才算得上被把握。

學習,要懂得歸納。不能只將一個個知識點單獨記誦,這樣不僅會理解得慢,記憶得慢,取讀起資訊來也會更加困難。若資訊在腦海中不成系統,要翻閱起來便只能一項項去查詢。而且一旦遺忘,就會比較徹底,因為沒有關聯可以尋找。若是將那些散落在海邊的貝殼好好拾起,再精心串連起來,便成了完整的項鍊。每一串再分上類別,就在腦中成了體系,要想尋找起哪個來就方便得多,且一整串知識鏈就會被一同浮想到,不僅取讀起來流利,還順便鞏固了整條知識鏈。當然,如果能將一條條鏈再形成知識網就再好不過了。

朱熹如是說:“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咀大嚼,終不知味也。”

閱讀,是學習中重要的一步。但閱讀不能零散,讀讀東家的,再讀讀西家的,覺得那樣讀到的更多,學到的也更多,其實不然。閱讀得零散,記憶得便也零散,更別說對於學到的歸納總結了。這樣的閱讀方式只會讓遺忘得更快,且不做深究知識便不能很好得吸收。讀書要細嚼慢嚥,讀到重要處可以多讀幾遍,好去理解透它。閱讀也要整體,將讀過的一類書稍做歸整,在不同的書中找到共同之處,便又能得到深一步的理解。

“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自知。”

學習忌碎片化,將零星的知識彙集並化為整體,將分散的精力集中並付出心力,才能更好地學習,學到更精之處。

碎片化使學習更精彩 篇16

碎片化使學習更精彩作 ,802字

現在網際網路已經無處不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這張無形的網能化零為整,把許多碎片收集並拼徹在一起,使之成為強大的一整片。10多年前,當網路還未盛行的時候,各類資訊資源有限,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離開了課堂我們雖然仍舊可以通過書本、報紙等渠道來學習,但是要隨身攜帶各種書籍,十分不方便,想要多獲取知識也是有很多的阻礙。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上各種資源豐富,獲取途徑也多種多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捷。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我們想要學習,都能找到合適的途徑:有網路學校,你只要開啟相應的課程軟體,選好你想學習的內容,老師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想提高英語口語,也很方便,外國老師隔著重洋一對一的陪你練習;在路上等車的間隙,你也可以拿出手機,開啟網路,獲取各種新聞資訊。至於看書,現在我們都像隨身帶著一個圖書館,只要你隨身帶著手機、平板電腦,想要看哪本書,網路上都能搜尋到。也不受地方的限制,網路發展到現在,無論是飛機上、輪船上、火車上都能夠順利連到網際網路,可以說無處不在。

作為一個學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作業也有了靈活多樣的方式。不僅通過傳統的學習方式按時在學校交作業,特別是口頭作業,原本我們需要在課堂上逐個背誦,十分耗費時間,現在能通過網際網路,即便是在家裡,我們也能完成口頭作業,通過網路隨時傳送給老師,老師也能隨時收到進行檢查,並能在第一時間反饋給每個學生,這樣課堂上老師就能利用時間給我們講解更多的知識點。除此之外,很多練習還能直接在網路上完成,並且有些具備識別功能的軟體還能及時幫你批改,讓你在第一時間獲得正確的結果並訂正。

現在的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上固定的時間,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影響,這樣可以把零碎的時間積累起來,學習的時間反而更多了。這種方式大大增加了學習的時間,更是提高了學習效率。

“碎片化”的培訓學習 篇17

“碎片化”的培訓學習 ,802字

現代生活中,家長總是希望我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我們總是忙於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學習班,特別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從早到晚,都是在參加藝術,體育,語數英等各種各樣培訓學習中度過,這種各式各樣零碎的學習培訓就是碎片化的培訓學習。它已經是我們青少年成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在爸爸媽媽眼裡,碎片化的培訓學習都是為了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未來。的確是多學一樣本領就多一份優勢。多參加一次培訓,學習成績就會多一次提高。特長培訓使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習培訓是幫助我們補充課堂不足。我自從小學四年級自願參加奧數培訓以來,數學成績提高很快,也多了一份學好數學的自信,這不僅是我興趣愛好,也是培訓學習的效果。同時,在培訓班裡,我們可以結識新的夥伴,可以幫我們消化不懂得知識。但是,我們還是小孩子,玩是我們的天性。如果培訓班太多,內容也很多,又沒有雙休日休息,我們會感到很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同時,我們會感到很有壓力,效果也不好。我的同學為了擠時間,一邊學習一邊玩,甚至放學後不想回家,玩好後回家在做作業。有的同學雙休日裝病,不起床,就是為了不去上培訓班。特別是有的爸爸媽媽不管我們的感受,不徵求我們意見,無論喜歡和不喜歡,有沒有興趣,硬逼著我們上多個特長班和輔導班。不僅加大了我們學習的負擔,甚至因選擇不實際,導致有的同學感到害怕學習,結果不是中途而廢,就是學習一點成效都沒有,還浪費了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錢。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我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愛好。我們不反對參加培訓班學習,多學點知識,就多一份力量。培訓學習要選擇好。特長培訓學習要根據我們的愛好,否則,我們即使學也不會成功。學習培訓要根據自身不足來選擇,這樣才能達到各科成績平衡進步,不會偏科。我們還希望每週多留點自由支配的時間,讓我們放鬆一下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緩解一週學習的壓力,為下週更好的學習做好準備。

碎片化的學習 篇18

碎片化的學習作文60 ,614字

我們的生活是碎片化的。

近幾年來,一個詞語開始流行,並漸漸成為現實生活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低頭一族”。這也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在這其中,最讓我們關注的,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方式—碎片化的閱讀。

該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學習?這是我們從以前,直至現在,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不知是從誰開始,我們開始利用周圍一切的時間“學習”:乘地鐵時,睡覺前,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我們利用這些時間來看手機上的文章,而不是書。這樣零碎的時間還能看書,許多人都會覺得大賺了一把。其實則不然,這樣的學習並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想必我們都聽過類似於“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的句子吧,性子太急並不會有好的結果。學習也是這樣,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優異的成績。

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這是可取的。一些我們在書上得不到的東西都可以從中瞭解,並且深入。有些人天生就可以快速的隔離周圍的噪音,並且汲取手機上的知識,這也就是它們的特長。

對於碎片化的閱讀,我們不能反對也不能支援。而我認為碎片化的學習並不能讓我們真正獲得一些幫助,只能作為一種娛樂的消遣,這種學習的方式太容易在中間因為一些極其微小的事情而被打斷,從而降低學習的效率。而我也沒有能隔絕噪音的能力,因此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書籍對如今的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看完後多多交流想法,更能從這本書裡得到最多的知識。

當今的生活讓我們不得不採用碎片化的學習,因此,我們也不可以僅僅是逃避,更要想出更好的方法迎接他。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的生活 篇19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 ,740字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的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什麼是碎片化?本意是指完整的東西被破成諸多零塊。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各式各樣的軟體在幫助我們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學習的同時,大量資訊的泛濫也使我們陷入困惑之中。低頭刷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資訊檢索最終導致個人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的膚淺與低下。在知識碎片的海洋裡,大量時間用於膚淺地瞭解方方面面的資訊,什麼都懂點,什麼都不精,尤其是智慧手機的使用,微信的使用,佔用了人們大量時間。碎片化的閱讀改變了閱讀方式,由於缺乏深刻的思考,必然導致無根文化的蔓延。

然而,社會將來需要的是專才而非通才。想要出色,使自己有創新能力,那我們必須要學會深度學習。著名心理學精神分析大師榮格為了免受他人的干擾,過起了隱居生活,撰寫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從而奠定了他的學術和思想地位,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改變碎片化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當我們奔跑在網路科技的大道上時,有誰想過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閱讀?不改變自己,碎片仍是碎片。

如何避免碎片化的生活呢?首先要學會剋制使用手機,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使每個人都生活在真實、內涵豐富的環境中,簡單並快樂的生活。

當一個嶄新的資訊傳播方式反駁了舊有傳統的相關認知時,我們不應一味的否定。資訊時代的碎片映像,僅僅是資訊表達形式一次轉變,並不值得引起一場思想界的大討論,或是一些人的無病呻吟杞人憂天。歷史永遠不會倒退,面對變化發展著的實際,破除舊有觀念,抓住時機,促成飛躍。讓其從映像成為真實,更富有內容,推動人類認識的進步。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篇20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作 ,865字

在這個與時間賽跑的時代裡,資訊化變革正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並貫穿於我們忙碌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在時間中的生活方式也持續地在改變。時間的有效利用,是效率的體現,於是將碎片化的時間用於學習和積累,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新學期開學以來,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變得充實了許多,但還是有很多可以得用起來的時間被浪費掉了。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這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碎片化時間。不浪費時間,在生活中不斷自我提升,那麼就應該有效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方法有很多,但首先要懂得珍惜時間,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改變懶散和拖延的壞習慣。曾經讀過這樣一篇童話,講述的是:有一隻小猴子,住在森林裡。一天下起了大雨,小猴子在大雨中淋得瑟瑟發抖,看到別的動物都住在溫暖的家中。他便對自己說:“明天,我一定要把房子蓋好。”到了第二天早上,陽光明媚,於是,他便說:“明天再蓋吧!”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到了第三天又下起了大雨,於是他又說:“明天,明天我一定蓋。”就這樣今日復明日。到了最後,他的房子也沒有蓋好。從這個童話中,我們不就應該懂得珍惜時間的寶貴嗎?

其次,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用於閱讀以及各個學科的學習,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進行學習的目的和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例如:早晨起床後,也是一天精神最好的時候,可以記背一下單詞、語法、課文或概念公式等;上班途中、等候間隙、睡覺之前等一小段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學習;閱讀不方便時,可以嘗試聽學習音訊等。閱讀可以分時段完成,讓知識更廣博,可以進行海量資訊瀏覽,來了解這個世界;閱讀者可以更有選擇性進行個性化閱讀;更容易抓住關鍵資訊,發現問題並深入思考。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現代人生活時間本身就是零零碎碎的,看似一天到晚都在忙,但又看似一整天都有無數個小空閒。有效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習成效的關鍵所在,持之以恆,便會得到可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