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我見相關作文20篇

生活之我見 篇1

國二作文 ,1053字

掌聲加汗水

我們的一生其實很簡單,就像一個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小時候,總以為成長很簡單,就像童話書的結局,王子和公主能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長大後才明白,成長的旅途,不僅有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遇到的挫折和揮灑的汗水。

憂愁莫教爹孃耽

父母是一生的陪伴,是良師亦是益友。小小的我們總是盼望著長大,長大後可以分擔父親的重擔,長大後可以撫平母親額角的白鬢,晴天可以陪父親暢談,雨天可以為母親撐傘。漸漸長大,百依百順的乖乖女開始學會獨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逐漸與父母發生分歧,時不時發點小脾氣,認為父母根本理解不了自己。其實我們深知,自己愛父母,只是成長的後遺症讓他學會保護自己,忘了怎麼表達自己的內心。

馬克思曾說;“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是啊,父母之愛,人間至愛。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陪伴著我們成長懂事,陪伴著我們度過難關,陪伴著我們迎接掌聲,陪著我們笑,陪著我們哭,包涵我們的一切無理取鬧。勞苦莫叫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其實相比和爸爸爭吵,互相包容才是生活,相比獨自一人徘徊街頭,在溫柔的燈光下和媽媽一起吃完一餐飯才是生活。

我輩豈是蓬蒿人

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太多荊棘,我們總是為此陷入痛苦,停留在原地等待著他人的幫助,逐漸忘了自己其實可以擺脫困境。我們的心靈總是不停的趕路,永不停歇,爭取比之前優秀一點,再優秀一點,這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鞭策著我們。關於未來,有太多的未知,有太多的迷茫,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希望化身為蝶,那你就得忍受在蛹裡掙扎的痛苦。關於你的未來,只有你自己知道,沒有人在意你的努力,也沒有人能夠左右你的選擇。這,便是成長。

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們可能無法阻止他人對你的差評,但我們可以不斷地鼓勵自己,不斷的肯定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有我的夢想,我有我的守護。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讓這個世界,因為自己而更加精彩。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有一句話:“我們只要把門開啟一條小縫,陽光就會照進來。”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成長,成長是一段走心的疼痛,把我們的心撕開一條小縫,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我們終將感到溫暖。成長比期待中還要美麗,當你破蛹而出時,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生就是一場充滿磨鍊的旅程,有歡喜有快樂,也不乏苦澀和失措,但唯有經歷了磨鍊,才會解讀成長的內涵。我們終將一個人踉踉蹌蹌的趕路,跌跌撞撞的堅強,然後攥緊拳頭努力地學會成長。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2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787字

碎片化生活是一個新生名詞,它的意思是我們無法將思想集中在專一事物上,而是在一段的時間裡,一會兒做做這個,一會兒又做做那個。

現在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十分明顯。在吃飯時,我們刷刷手機,看看朋友圈,調侃調侃他人;工作時,看看微博,刷幾個粉絲;上班途中,點開b站,邊走邊看;回到家,約幾個好友,一起組團開黑。這些事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沒有了微信,你看不見好友的動向;沒有遊戲,你釋放不了壓力;沒有二次元,你的生活不完整。

碎片化代表著快節奏,快節奏代表著效率高。所以碎片化是有優點的,他讓我們能最高效地利用時間,將每一分每一秒利用起來,不會浪費時間。當碎片化生活到來,高科技也給予我們一些幫助。手機app就隨之而產生,比如你可在幾分鐘時間背一會兒英語單詞,可以在幾分鐘時間看一本書,也可以在幾分鐘時間開一次視訊短會。

但是當我們再一次回看到碎片化生活,會覺得這樣有些浪費時間。我們無法專心做一樣事情,停下來時,你的思路會打斷,當你再回想起來,會浪費時間。從這個角度看碎片化生活,它或許並不是幾件好事。

究竟我們應該怎麼來面對它呢?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1、在外出遊玩或放鬆時,放下我們的手機,去欣賞大自然的美。2、在家或工作時,專心工作,不要將心思放在手機上,這時的手機是工作的工具,不是放鬆用的。3、在吃飯時,你可以刷手機,這是的手機是用來放鬆的。作為一個學生,我認為我們的碎片化生活和大人的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在學校的生活是忙碌的,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面前,我們要見縫插針,將碎片的時間利用起來,這樣你的學習會輕鬆。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要拿出手機,我們應該和小夥伴聊聊天,談談今天的學習,分享有趣的故事。

碎片化的時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肯擠,總還是有的。”今天利用1分鐘,一年就利用了365分鐘,積少成多,你會發現你似乎比別人多了很多時間。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3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862字

人類,是一種勇於創新的生物,自從網際網路進入人們的生活,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地研究它,科技飛速進步,最終迎來了網際網路的年代,大家生活地越來越便捷,但人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生活,逐漸地被碎片化了……

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使得我們效率降低,做事不專心,瞭解不深入,等等。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麵,一煮就熟,十分方便,美味又能填飽肚子,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不計其數的病都是由於這“絕世美味”導致的。人麼的生活被碎片化後,他們看書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認真思考,而是在吃飯時,下班後,睡覺前,當想人們想起看書時,拿起手機隨意瞟幾眼,有時要一個月才看完一本書,而其中的道理可能早已淡忘。這難道不是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的危害嗎?

在以前,人們的生活就像一頓香噴噴的飯,雖然你為了燒飯而付出了許多時間,精力,但最後回報你的是健康,美味的混著你的汗水的飯,吃起來倍兒香,如果你沒有做好,也沒有關係,你從中學到了做飯的要領,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反過來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只是零零碎碎的告訴你如何做飯,你每天只做一點點,最後做完才發現,這道菜我依然不會做。

然而,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好處,例如離我們學生生活最貼切的東西学習,也採用了碎片化方式,碎片化學習分割了學習的時間、內容,使學生們學習的更加快速。他們可以選擇率先學習哪一部分內容,最擅長的或是最薄弱的。並且由於碎片化學習每一塊內容稍短,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容易讓他們理解內容,到最後把學習的重點做統一整理時,學生們都會記得很牢固。好似一塊蘇打餅乾,把它摔碎後再拼合在一起,餅乾的香甜不變且因為拼合過而變得更加堅硬,類似的還有許多例子,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直到現在,網際網路上還在爭論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偏向弊大於利,但無法否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經在人們的腦子裡紮根生長,短時間內我們也離不開這種生活方式。我認為隨波逐流就好,做一個了不起眼的沙彌,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科學家去討論,我只要過好我自己的碎片化生活就好了,不是嗎?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4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961字

生活中的負擔越來越大,以至於我們失去了耐心,長篇大論我們已沒有時間與心情去看完,這意味著,我們步入了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說碎片化的生活是好的,是人類進步的表現。步入了碎片化生活後,我們涉及的知識面更廣了,想了解什麼東西,只需百度一下,詞條清晰明確:時間的利用也更加充分,在工作和學習之餘,看看新聞,甚至在上廁所時,也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扒一些明星的八卦呀,日常的生活呀。碎片化的資訊與社交,使得我們知道的更多,認識的也更廣了。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看來,碎片話的生活缺乏了人類的深度,甚至可以說是退化了。

就以碎片化的閱讀為例。

首先,碎片化,即不完整,收取的資訊斷斷續續,零零散散,人們自然會斷章取義,不僅無法全面瞭解資訊,還缺失了“思考”這一過程。由於資訊的不全,我們沒有辦法更深層次地去探究資訊背後到底還隱藏了多少更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一本小說,如果由於時間的限制,只快速地讀個大概,閱個前言,根本無法瞭解到作者內心真正想表達的內涵。

其次,現今生活步伐很快,科技發展也很迅速,很簡單就會接觸到許許多多碎片化的資訊,老師文章,新聞。想要知道什麼,動動手指,資訊便琳琅滿目。在短時間內,我們好像瞭解了許多,懂得了許多知識,實則不然:沒有多久,這些印象不深刻的點滴,會被時間消磨得一乾二淨!這不僅沒有節約我們的時間,還不如說是浪費了那些時間!小時候,我們不認識字或成語,老師父母總是鼓勵我們自己去查字典,這樣做就是為了加深印象,觀察到這個字背後更多樣的含義,也是我們更瞭解這個字,也就記住了這個字。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告訴我們,或者在字的一旁就標有註釋,“眼下匆匆,心中了了,方寸無多,就如同看場中美色,於我何與也?”

第三,不完整的資訊也許還會令人產生誤解。字的含義,文章的轉折,都需要全面的瞭解再能體會,而如果只是單純的草草了事,根本不可能意識到,也許就與原本的含義相差甚遠。

碎片化的購物,社交亦是如此。對商品或生人的認知不夠全,深,亦或者接觸的時間的短暫,都會使得最終得到的商品或友人與最初所展望的大相徑庭。

步入碎片化的生活已成定局,我們要做的是儘量避免簡單了事。還是要下功夫,花時間,深刻印象,在接觸形形色色的“碎片”後,能仔仔細細地弄明白,看完整。現在你好像比別人多費了時間,不久之後,你就會在迷惘的人群中獨醒。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 篇5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作 ,1007字

在網路不斷高速的發展中,我們的生活也不斷地被網路慢慢化成一片片細小的碎片—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社會,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世界已經與我們形影不離了。這一點既有它的好處,也亦然有其壞處。

碎片化的時間使我們更珍惜時間,更加善於利用時間。

時間只是相對的:當作業非常多的時候(普通要做2小時),你只做了1個半小時,就是很快,而光從時間來看,則會使人覺得長;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過了幾個小時,你也會只覺得過了一會兒,而做不喜歡的事時,只過了半小時,卻感覺過了一天。碎片化的時間,我理解為自己規劃的時間,也就是“時間分割”,可以事半功倍。這會使人更快地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分割時間後,會使人們感覺時間更加緊迫,以至速度的飛速提升。

碎片化的學習使我們減少對學習的重視與關心。

學習的碎片化,是由學生的不自覺而產生的:下課後應先歸納筆記,歸納出重點、疑點和難點,然後找老師或同學進行質疑、學習和討論。然而事實卻是大部分學生一下課就開始與同伴玩耍,疑點、難點、重點都不知道,結果不懂的章節越積越多,最後考試成績就變得不理想。然後,心情就開始低落,學習效果就越來越差,形成了惡性迴圈。而自覺的學生就越來越好,考試分數越來越高,信心越來越滿,就形成了良性迴圈。由此出現了“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說法。

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知識越發豐富,眼界越發寬闊,積累越發增多。

閱讀是需要長年累月不斷持續,才能結出優秀果實的事情,而且這個果實是非常碩大、充實的。那麼就會有人說“那我每天讀3本書!”;“我每天讀10本書!”等等的話語,使閱讀變成了非碎片化的過程,那不就變成了囫圇吞棗了嗎?這就好像吃飯,狼吞虎嚥地吃一點也許就飽了,而細嚼慢嚥或許要吃很多才能飽,這樣閱讀才能有效果。試問:如果一天讀10本書,能獲得什麼呢?能有什麼作用呢?所以我建議一週一本書,速度非常快的一週兩本,每天看一點點,有好詞好句就記下來,積累成為自己的知識,在以後的寫作中運用,這才說明了讀寫不分家。還可以每天看一點,並歸納中心思想,概括全文,這樣就可以訓練自己的概括能力,提升自己的閱讀敏銳度。

碎片化的生活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只有我們熟練且正確地控制其碎片化程度,控制是否使事物碎片化,才可以使自己進步。因而,我們要善於使用碎片化的週遭事物來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水平,以使自己成為優秀人才。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 篇6

碎片化的生活之我見作 ,826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以我之見,碎片化的生活是弊大於利的。

首先,是關於碎片化的時間的利用。能夠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固然是好,可是碎片化的時間是緣何而起呢?可能是課與課之間的十分鐘休息,也可能是體育課最後幾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所謂的抓緊碎片化的時間是在課間做課後作業,在體育課上覆習下堂課的作業或默寫。殊不知,這是萬萬不可取的。他們不知道勞逸結合的重要性,列寧同志曾經說過: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我們應該有計劃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濫用碎片化的時間。

其次,是碎片化的閱讀。對閱讀來說,它需要一個持續性。可如果是碎片化的閱讀,這就沒有一個連貫性,缺少了閱讀的樂趣,而僅僅是完成任務,這並不是閱讀真正的目的。而且,如果是碎片化的閱讀,就會忘記之前的情節,而回憶之前情節所花的時間可能還大於碎片化的時間,這樣就從增加效率變成了降低效率。所以我認為一段長時間的閱讀是好過於碎片化的閱讀的,長時間的閱讀能使你積累更多好詞好句,邏輯嚴密,思考周到,更能瞭解書中人物的個性和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再者,是碎片化的購物。購物,大多是成人做的事,而他們購物所花的碎片化的時間是哪來的呢?是工作時間忙裡偷閒呢,還是雙十一等購物節熬夜秒殺呢。這些其實都是不應該的。有些人抱怨天天加班,那是因為他在上班期間做自己的事;有些人上班總是遲到,那可能是因為她熬夜秒殺,我們應該抵制碎片化的購物。

最後是碎片化的社交。對於社交,應該是一對一面對面的談話聊天。可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社交的方式也越來越便捷,導致了碎片化的社交。這種社交給人的感覺就是與機器溝通,缺少了人與人之間那種最初的人情味,也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漠了。

而以上這些,究其根本還是碎片化時間的處理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善用碎片化的時間,而不是濫用碎片化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7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839字

“碎片化”這個詞已經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碎片化。很少會有一大段的時間供我們做同一件事,可見,合理運用碎片化的生活是多麼重要。

就拿我暑假裡的一天為例。上午,我正在看書,突然手機震動了一下,我開啟手機,發現有同學來問我作業。我翻書包找備忘錄,卻怎麼也沒找到。翻箱倒櫃,最後在兩張卷子間找到夾在其中的備忘錄。之後,我便拍照給同學傳過去。這時我才吁了一口氣,繼續專心地看書。沒過多久,我正看故事的高潮部分時,一陣刺耳的電話鈴把我拉回現實,我趕緊去接電話,原來是朋友約我下午出去玩。我正好有空,便欣然答應,提前把出去玩要帶東西收拾好,又坐到書桌前去看書。又看了沒一會兒,外婆進來問我中飯要吃什麼,選擇困難的我思考半天才給出答案。這麼一來,我才能夠把書看完。但是短短一篇小說,卻耗費我將近一上午的時間,可見碎片化時間佔據我大部分的“整段時間”。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就是八個小時上班上學,回家後吃飯睡覺,其實不然,碎片化的時間無處不在。就學生而言,每天早晨上學等車的十幾分鍾和坐車的二十分鐘,與其打盹玩遊戲,不如複習昨天學的新知識或者預習今天的功課。到達學校,發現離早自修開始還有十幾分鍾,這也是背英語單詞和語文古詩的好時機。每節下課十分鐘和午休的半小時,可以做今天的回家作業,這麼算來,每天都能多出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如果這些時間都用來和同學玩鬧,晚上回到家裡,發現作業又多又難,因此做完作業會很晚,每天都處於一種疲憊狀態。

生活中還有很多“碎片化”比如碎片化學習,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購物。就碎片化閱讀而言,我不是很提倡。碎片化閱讀是指用碎片化媒體進行的閱讀,也就是在網路上閱讀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等。這種方式很難仔細地去讀,並且文章也不深刻,因而不能學到很多知識,提高自己的閱讀學習能力。所以讀書還是要抽出時間認真地去讀,碎片化閱讀只能起到放鬆身心,舒緩休息的作用。

總而言之,人們進入了一個“碎片化”的生活。只要合理運用時間,碎片化的生活能給人更多的收穫!

寒假生活之我見 篇8

國二作文 ,1043字

一開始,寒假令我充滿期待。我總覺得我可以在寒假做很多事情,讀很多書,做很多題。我一定可以埋頭努力,在下個學期讓所有同學驚豔!因為我已經買了一套關於時間管理的課程,裡面講的十分精彩,我深有感觸。我甚至想給他畫一幅思維導圖!

寒假的第一天,我就拿出了厚厚一沓的練習冊。一大早開始做練習,不停、不停的做。我把那個什麼鬼時間管理法早就拋在腦後。我想,我沒有時間管理法,我也可以試圖創造出自己的幻想!我把想做的筆記都標上了,還開始慢慢的分析我的那些錯誤百出到狗屁不通的練習。費了我好久的時間,一整張考卷紙都是紅紅的。見到這“江山一片紅“,我甚至還頗有成就感。

到了晚上,我還是充滿了鬥志!我拿出了一直沒有時間寫(其實是不願意寫)那本心愛的字帖。這已經是我一年以前買的了,它價值不菲!暑假那年我買來,到現在才拿出來,書上已經有一層薄薄的灰塵。我在字帖的第一頁,安排了我每天的練習內容,我想我每天寫一點,一定能練完所有的內容。老師再也不會說別人就算用腳寫都比我寫得好了。

就這樣,我堅持了一週。然後,我就被送回了老家,“好日子”終於開始了。

到了老家後,第一天就是去讓人請。我也覺得這才是第一天,沒有必要給自己完排太多的任務。再說我也好久沒有吃到美食,我那被快餐折磨壞的腸胃也需要安慰。於是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請。這一頓飯我就吃了三個小時,真是太開心了。晚上奶奶,早為我做好了鴨肉,她總說到廈門就吃不到這種正宗的鴨肉,我又死撐著吃了幾塊鴨肉。果然很原始的香氣,比餐館那些亂七八糟的香氣,真是大有不同。晚餐時,因為弟弟飯吃的慢,我給他限時間,他和我講條件,我們又鬥智鬥勇了好長時間。吃完飯,我真是撐得不行,只能出去玩,要消消食,不然不利於健康。第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第二天,是伯伯請客,伯伯是長輩,不能不去的;第三天,是表哥請客,表哥家有一口大魚塘,我好久沒釣魚了,不能不去的;第四天,又去了外婆的老家,那裡有每年一次的殺豬祭天的活動,我怎麼能不去?然後,就新年了。於是乎,我們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走親訪友。煙花爆竹、呼朋引伴、美食佳餚、手機電視……辛苦了一年的我,有什麼理由新年不好好地玩玩?做人不可以太苛求自己。

在老家的我就是這樣。我每天沒有運動、沒有學討厭的科目、沒有孤獨的寫作業、沒有討厭的老師嘮叨,只有潺潺的流水,碧藍的天空,還有生機勃勃的大田園。有什麼理由不快樂的呢?

當然,這就是我被老師罰在這寫作文的原因了。

寒假生活之我見 篇9

國二作文 ,1002字

看著寒假作業本上封皮四個大字“快樂寒假”,不少人都在笑,那麼多作業,“快樂”不是個笑話嗎?我也這樣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快樂?

有人認為,寒假是拿來放鬆的,並不需要把所有時間放在學習上。確實能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而要學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寒假的時間用來旅遊,可以開闊眼界,也可以勞逸結合,可以讓緊繃的神經得到舒緩,確實是非常棒的寒假選擇。但是更多人,就不僅是放鬆,而是用來放縱了。有的同學整個寒假都在瘋玩,熬夜看手機,熬夜打遊戲,到了最後一天才開始寫作業,質量可想而知。不僅僅是那些同學,我在寒假期間,常看到一些QQ的動態,他們自稱是“奇蹟女孩”,就是一夜完成所有作業的奇蹟。還有人沉浸在“抖音”等視訊的軟體,把大好時光都浪費了,卻無法自拔。

於是,他們開學考試一塌糊塗,老師家長批評,重新補各科作業。假期的快樂要開學好幾倍的痛苦來補償。這可真是得不償失啊!這不是真的快樂!

當然,有人總在紙上談兵,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理由原諒自己。無限寬容自己的不堅持、自己的放縱、自己的空空如也。也有人堅持學習、堅持計劃、不懈怠、不驕傲。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們相信“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能自律,能安靜地做題,外面格外喧鬧的世界也沒有影響他們的堅持;他們喜歡閱讀,在書中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知識,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行走,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們也喜歡寫作,與自己的靈魂深處的對話,重拾心靈,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在我看來,人總是有惰性的,這無可厚非,在枯燥的學習中可以堅持下來的人,無疑是有著堅定意志的人。他們沒有那些喧囂的快樂,卻收穫了精神上的滿足。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那些假期沉浸在“垃圾快樂”麻木而不自知的人,彷彿坐在一個沒有槳的小船上,無奈地順著河流向後退;而那些在假期裡努力的同學划著槳,猝不及防就實現了彎道超車。人們總驚歎,怎麼這麼歷害。卻不知道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學習是辛苦的腦力勞動,但是學習也是快樂追尋的過程。學習中創造的樂趣過程才是深層次的,是思維的樂趣,是自我實現的樂趣。我才是“快樂寒假”的真正意義。

這個寒假,你快樂嗎?

生態之我見 篇10

國小二年級作文 ,423字

媽媽說讓我寫生態的感受,我問了老半天生態是什麼?說實話到現在也不是很清楚生態到底是個什麼?

我只記得有一次到公園玩,摘了一朵花送給媽媽,被媽媽好一個教育,媽媽說:小花小草都有生命,摘它們會疼;我還記得晚上怕黑要求開燈睡覺,被媽媽拒絕。媽媽說:我們要節約用電,有些地方的小朋友都沒有電用;我還發現媽媽每次洗衣服,都會把乾淨的水留下,再用來衝拖把。

我受媽媽的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護花草,節約用水,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等等好習慣。

上學後,老師也教了我們許多講文明懂禮貌的知識,使我們同學之間能夠文明玩耍、友好相處;學校還組織讓我們上網學習安全知識,從美麗多變的大自然到消防安全,再到交通安全等,使我們掌握安全技能,從容應對成長路上的各類危險;老師還帶我們去拔蘿蔔等社會實踐,讓我們體驗收穫的喜悅。

最後我覺得大自然真是個神奇的東西,能颳風下雨,還能長出那麼多好吃的果實,我要愛護我們的大地,愛護我們的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我們的生態奉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