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江姐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273字今年是建黨九十週年,學校和老師都在提倡、引導我們看紅色革命書籍。於是,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江姐》。
這是一部長篇小說,我們從中看到了舊社會的殘酷制度、黑暗,也讓我感悟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江姐,名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江雪琴,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跟隨母親和弟弟到重慶謀生,十歲開始當童工。十歲,這個年華本該在教室裡學習,是爸爸媽媽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江姐卻要當童工維持生計。因為她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江姐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苦難的生活讓江姐更加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更加刻苦學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過生活苦難磨礪的江姐對舊社會充滿了憎恨,江姐憑著自己對共產黨一定能建立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江姐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說:“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1948年6月14日,江姐在萬縣被捕,被關押在渣滓洞,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他們讓江姐坐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甚至把竹籤釘進她的十指。十指連心哪,這是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可江姐卻忍住了,她堅毅地說“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在獄中,江姐仍然堅持鬥爭,還組織獄友一起繡制心中的國旗。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敵人殺害並毀屍滅跡,年僅29歲。敵人的殘酷,江姐堅貞不屈的氣節和鋼鐵般的革命意志,讓我再次深深感到當時的不公,感到了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在讀《江姐》的過程中,我總有一個問題:江姐為什麼能夠那麼堅強?媽媽說,那是江姐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就是這信念支撐著和江姐一樣的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是啊,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我們的任何理想都將變成空想。
老師曾告訴我們,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所有革命者都是我們的驕傲,是中華兒女的驕傲!如果沒有了他們,我們哪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了他們,我們哪能坐在教室裡學習?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崛起!雖然我們不能感同身受去體驗,但我們通過閱讀了解他們的事蹟,也能夠感悟他們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英勇無畏的革命氣節!
“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這是我在加入少先隊員時面對隊旗莊嚴的宣誓。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誓言,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擁有一顆愛國心,像江姐一樣堅定理想信念,遇事沉著冷靜,面對困難不退縮,堅持不懈……我相信,只要我堅定,面對困難我就無所畏懼;只要我自信,面對挑戰我就不會退縮;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們的祖國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笑傲江湖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29字初讀《笑傲江湖》,是奔著令狐沖來的。經常聽說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大多瀟灑,有俠氣,我便一本一本的讀。可是,讀完以後我才發現,最令我難忘的不是豁達不羈的令狐沖,不是嬌美任性的任盈盈,不是單純堅定的儀琳,而是那亦正亦邪的林平之。
林平之,聽這名字你或許以為這人生活平坦,可是,他其實與遊坦之(《天龍八部》人物)一樣,一生悲壯而慘烈。
書的開始,林平之是一位錦衣少年,在雪白的坐騎上打獵,生活輕鬆無比。他是“福威鏢局”的少鏢頭,錦衣玉食。可是由於他家的《辟邪劍譜》是江湖上的武林祕籍,餘滄海為了修煉此功殺了林平之的父母。
這本是大仇,加之林母的遺言是“為父母報仇”,林平之生活於復仇陰影中,便不顧一切學好武功,先拜了人品極差的木高峰為師,再拜了“謙謙君子”嶽不群為師。為了練《辟邪劍譜》自殘,殺了世間唯一真心待他的嶽靈珊,最終淪為惡人,被囚於西湖之底。
林平之可恨嗎?他可恨。為了復仇變得非男非女,狠辣凶殘,最終手刃仇人,殺了最愛自己的人。
林平之可憐嗎?他可憐。他本是貴公子,卻慘遭滅門,一直活在復仇的陰影下。
可是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自生自滅。
讀《笑傲江湖》,世人多愛令狐沖,而我獨敬林平之。無論前方有多危險,他都執意為父母報仇,是個孝子;他絕不濫殺無辜,即使最後一刻刺死嶽靈珊,也是不想讓她受左冷禪的侮辱折磨,自己也好在這世上了無牽掛,專心復仇;他是弱者,在被逼無奈下仍心性純真,一腔正氣。
可是他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時代使然。
一個惡劣、爾虞我詐的時代毀了他,他用自己微弱的能力反抗,反抗這殘酷的命運,可他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潮流。
在西湖深不可測的湖底,他如同一隻孤傲卻仍舊高傲的狼,也許,他更希望耳畔傳來昔日那清脆嬌柔的“小林子”吧。
只是紅顏已逝。
江巖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69字我讀《江巖》已經是第二遍了。看到這本書,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那天真,可愛的小蘿蔔頭的形象。我不知不覺地發自內心去喜歡這個角色了。
《江巖》裡的小蘿蔔頭是個九歲多的孩子,看上去卻像個五六的孩子,他的手又小又瘦,腳也只有一點點大,可是他的頭髮育得比較大,和身子不相稱,顯得異常。看見他的人,都愛摸著他可愛的腦袋,叫他“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從小失去了自由。當他還是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時,萬惡的國民黨反動派就把小蘿蔔頭的父母和他一起投進了監獄。嬰兒何罪?從此,小蘿蔔頭過著暗無天日的鐵窗生活,他認識“城”字,卻不知道城市是什麼模樣,自然也看不到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他看到的是皮鞭,血跡,手銬,腳鐐,高牆,電網……。放學回來,最多隻能雙手抓住比他只高半個頭的樓欄杆,踮起腳跟,看一看白公館牆外的群山。小蘿蔔頭當時只有九歲,像這樣的年齡,該是多麼愛玩啊!現在祖國早已解放,小蘿蔔頭要畫“祖國黎明”的畫的願望已變成現實了。我們今天自由幸福的生活,不正是一大批革命者和像小蘿蔔頭那樣的“小革命”流血犧牲換來的嗎?我們應該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才是呀!
小蘿蔔頭即使在獄中上學,也是通過他媽媽的鬥爭得來的。特務們怕孩子出去洩露魔窟的祕密,不讓孩子出去唸書。於是黃以聲將軍每天上午教他語文算術,下午教他俄文和繪畫。小蘿蔔頭讀書非常用功,在黃將軍的指導下,很快就學會了俄語。遇到特務監視時,一老一少就用俄語對話,使不懂俄語的特務乾著急,沒辦法。想想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好啊!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革命者的勇敢,正直,敵人的凶狠,狡猾,從正面和反面教育了小蘿蔔頭,促使他在政治上早熟起來,他小小年紀就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小蘿蔔頭就是這樣,他用自己純潔的心靈準確地辨別著各種和樣的人。他的愛憎是多麼分明啊!
小蘿蔔頭小小年紀就擔負了偵察,聯絡,傳遞訊息的革命工作。他聰明機智,幹得多麼出色啊。可是敵人連這樣一個孩子也不放過,最終還是把他殺害了。
和小蘿蔔頭比童年,我們真是驗證了那句話“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要知道,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不再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要成為國家之棟樑,使祖國的未來更加輝煌!
《阿七先生和拼圖小姐》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63字《阿七先生和拼圖小姐》這本書是我的同學吳悅仙借給我的。這本書的作者是蕭袤,蕭袤先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童話世界,在這個童話世界裡,有一個先生小姐城,還有比劉謙還要高明的魔術師—巴特先生。
這本書由好多個小故事組成,其中一個小故事就叫作“阿七先生和拼圖小姐”。阿七先生的名字來源並不是因為他是家裡的老七,而是因為他是個愛打噴嚏的傢伙,噴嚏聲聽起來就像是“阿七”。但他是不感冒才打噴嚏,感冒了反而就不打噴嚏了,所以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什麼時候感冒多好哇”。拼圖小姐是由拼圖拼出來的一位美麗的小姐。她跟阿七先生一樣,生活在非常有趣、充滿幻想的先生小姐城。儘管阿七先生打了一個巨大的噴嚏,讓拼圖小姐散了架,但她的嘴巴還能說話。除了阿七先生和拼圖小姐,還有%先生、一句話先生……%先生把一切都算成了百分比,鬧出了很多笑話。一句話先生每天只說一句話。他看到一個小偷,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把案情說清楚。所有的先生、小姐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故事也因他們的特點而產生。媽媽說:“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故事,”
至於高明的魔術師巴特先生,他的魔術表演令人驚歎,他竟然變出了一座城市,小猴子在裡面大吃特吃,卻怎麼也吃不飽,大狼和小狼能穿過這座城市的所有牆壁……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夠來到這座城市中。
我非常喜歡這本有趣的書,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寫出這樣一本書。
滿江紅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82字我讀過很多的讀詞,如《浣溪沙》《採桑子》《水調歌頭》等等。可其中最讓我受教育的是《滿江紅》這首詞了。
記得上幼兒園時,我曾經為《滿江紅》編排的節目伴過舞,印象猶為深刻。那時,我雖然不知道它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但聽見歌唱演員鏗鏘有力的聲音,就覺得它很振奮人心,鼓舞士氣。
讀完了《滿江紅》,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頭戴鋼盔、身披鎧甲的威武將軍。他面對強敵入侵,內心充滿了愛國激情。詞中嶽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表現的淋漓盡致,對“還我河山”有信心和決心。“架長車,踏破賀蘭山身缺。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句話表達了岳飛憤怒的心情,更表達了英雄壯士之氣,讓人讀完都熱血沸騰。
在這首詞中,我最喜歡的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話,意思是讓我們小時候不要浪費美好時光,要發奮讀書,不然等到長出白髮時都後悔了。
因此,我們要學習岳飛的壯志豪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定要抓緊時間好好學習,發奮讀書,不要虛度年華,長大之後報效祖國,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八女投江記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88字永不凋謝的花朵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大家都經常聽說吧。這幾天我看了一篇紅色故事文章——《八女投江記》看完之後我立刻被這篇文章深深地感動了,看完之後我立刻熱淚盈眶。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在牡丹江支流烏斯河下游西岸,遭到幾倍於幾的敵軍圍攻。女戰士冷雲率領婦女團僅存的7名戰士,為保護大部隊可以順利的突圍,毅然挺身而出,吸引了敵人的攻擊視線。直到戰至??盡緣絕,就砸毀槍支,一齊投入滔滔江水,為國光榮犧牲的事蹟。
讀到這裡我既憤怒又感動惋惜,憤怒的是當時政府的懦弱無能、祖國又脆弱、敵人的殘暴和戰爭的殘酷。文中的八名女戰士,最小的只有13歲,卻絲毫不畏懼敵人的槍林彈雨,不顧自己的生死,同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直到最後子彈一顆也不剩,而手榴彈只剩下3顆,她們卻絲毫不畏懼、慌亂……“突然,一顆拍擊??在八女之間爆炸,河面上只剩下一片耀眼的獻血……”八名女戰士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的安全,帶著抗日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從而自信了。
我們現在所謂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一定要學習她們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現在仔細想想自己有時候遇到一些芝麻大的小麻煩就選擇了退縮,真是不應該。這些小麻煩和革命前輩面臨的困難相比,簡直就像老鼠碰了一下胳膊!想到我這種表現我就羞愧萬分!
所以,我決定以後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裡在遇到什麼困難,就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34字“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說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說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閱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閱著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長江之歌》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07字讀了長江之歌,我彷彿看到了長江那漫長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看到了發生在那歷史長河中的興衰屈榮……
長江,有多少神奇的自然景觀!那是因為“長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國旅遊勝地長江三峽第一峽的瞿塘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白帝城,劉備託孤的永安宮,諸葛亮的八陣圖,瞿塘峽內的摩崖石刻、懸棺群等,哪一處不讓世人心馳神往啊!
“長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站在赤壁之戰遺址之上遙想: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若定;少壯實力派周瑜意氣風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真乃天造之才呀,出奇招兒“火燒連環船”使得曹氏基業毀於一旦,令一代梟雄曹操掩面嘆息“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更有無數為葛洲壩這一世紀巨集偉工程出謀獻策,流血流汗的專家、工程師和普通勞動人民,是他們讓我們領略到人間奇蹟!長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魂!
長江有許多人造工程;有防洪、抗旱抗災,利用水力發電的綠色工程葛洲壩工程;有給我們出行帶來巨大便利的的長江大橋……“長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了一個新的時代”是啊,你推動的是一個新的時代,一個知識的潮流,一個民族的興盛,一個國家的富強!越來越先進的輪船在江面行駛,越來越高樓盤在江邊矗立,越來越多的橋樑在江上飛架……
滔滔長江,恆古長江,《長江之歌》這最美的詩篇是對長江母親的不朽讚歌!讓我們千萬遍地唱響“你是無窮的源泉……你有母親的情懷……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歌聲迴盪在天外!
啊!長江,我醉了!
陽光姐姐小書房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4字浙江好家風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32字這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浙江好家風》這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本書有五個篇章: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裡面有很多名人名言,那些讓人尊敬的名人,每一個都是嚴於律己,熱愛學習的。每個名人的背後,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正是父輩的細心教導,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了優秀的做人品格,他們才取得讓人尊敬的成就。在眾多的故事中,讓我受益匪淺的莫過於學習篇裡的王陽明的家風故事。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王陽明在幼年時期,雖然聰明伶俐,但也十分頑皮,經常忘記讀書。他的父親王華就以家族的優良傳統薰陶他,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王陽明從此振作精神,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學習。為了把之前因為貪玩而浪費的時間補回來,同學們在玩耍時,王陽明卻在爭分奪秒地學習。在他11歲那年,先生告訴他最重要的事是“好好讀書,金榜題名”的時候,他卻說,考取功名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讀書是要做一名聖賢。不在意功名的王陽明一心只讀聖賢書,最終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在他兒子10歲的時候寫下家訓《示憲兒》,第一條就是:勤讀書。在家訓中,他還對他兒子強調“心地”的重要性,只有從心入手,心懷德善,才能成為真正的“良人”。受他這份家訓的引導,他的子孫都頗有建樹,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看完這個故事,我思緒飄回到過去。以前的我無論是學校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要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才能完成。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到家裡,我把書包往書桌上一扔,就準備跑出去玩。媽媽一把拉住我,語重心長地說:“振杰,從小就要養成好習慣,先認真完成作業再出去玩。你這樣一心只想著玩,可是不行的。讀書寫作業是自己的事,不能每次都要媽媽提醒。”我甩開媽媽的手,大聲嚷道:“不行,我就要出去玩,作業晚點做。”最終沒有拗過媽媽,還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拿出作業本亂寫一通,結果作業錯誤很多,慘不忍睹。看完《浙江好家風》後,我不但懂得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學習並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今天,我也要讓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家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風,家訓。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約束下,我一定會成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浙江好家風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013字初次聽到"家風家訓"這個詞,我不是很理解。後來,讀了《浙江好家風》後,我才真正明白它的含義。但它們還離我挺遠的。
在不知何時起,外公家客廳的醒目位置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外公家的好家風:勤勞質樸,踏實做事。去年媽媽也捧回一塊"臨安好家風家庭"的獎牌,我突然覺得好家風離我那麼近。作為這個家庭的一員,我的言行也受到"好家風"的耳濡目染。
記得有一次,媽媽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太姥姥生病住院了。外公在醫院裡照顧她,但是後來外公由於肋骨骨折,媽媽就承擔起照顧太姥姥的重任。那個週末,媽媽要帶外公去骨科醫院檢查,爸爸又要去省委黨校上課,媽媽正為誰來照顧太姥姥而發愁,我就主動請纓去醫院照顧太姥姥。媽媽把我送到醫院大門口,讓我自己上樓,就和外公去骨科醫院了。
我在去太姥姥病房的路上,心中暗道,我一定要像媽媽一樣照顧好太姥姥,頓時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是個小小男子漢了。
到了病房,太姥姥已經在掛鹽水,我叮囑太姥姥:"如果有什麼事情,您就叫我,今天上午就讓我來照顧您吧!"太姥姥雖然眼睛看不太清楚,但是耳力挺好,直誇:"乖孩子,乖孩子"我就在邊上,一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吊瓶,生怕一沒看住掛完了,一邊和太姥姥聊著學校裡發生的趣事,太姥姥被我逗的哈哈大笑!她一直不停的誇我孝順……很快,三瓶鹽水順利掛完了。
沒過多久,一個護士走進來讓太姥姥去檢查室檢查。太姥姥緩緩地從床上坐起來,移到床沿,我連忙把鞋子給她穿上。看見她去拿柺杖,我又飛快地把輪椅推到太姥姥身後。太姥姥好像有點不太放心我,問我:"你會推嗎?"我拍著胸脯說:"您就放心吧,我這個曾外孫啥時候出過錯!"其實,第一次推輪椅的我心裡還發虛呢,但是此刻我得給太姥姥足夠的安全感啊!沒想到,輪椅在我的手中聽話極了,我駕輕就熟,快步推著太姥姥來到了檢查室門口。突然發現檢查室的門有點小,我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推進去,推進去就有一堵牆,我就握著右剎車,讓左輪緩緩地繞著右輪轉動,讓太姥姥向右移動,再鬆開右剎車朝右邊推去,就這樣到了醫生檢查的地方。檢查完,推回病房對於有經驗的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
正在我和太姥姥聊得正歡的時候,媽媽也回到了病房。媽媽說:"兒子雖然調皮淘氣了一點,但是關鍵時刻還是很有用的!看來我可以光榮下崗了!"其實我覺得這都是我在這個家裡潛移默化所造成的啊!
這樣的好家風就像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它代代傳承,從祖輩影響到父輩,又從父輩影響到我,以後也將會影響著我的下一代。
八女投江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972字抗日沙場上,湧起無數英豪。那壯烈的戰士口中,又誦起一首首豪邁的讚歌。拋頭顱,灑熱血是男兒英勇的寫照。直至今日,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有這樣八位女戰士也做出的這樣英勇的壯舉。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激戰。她們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擺脫敵人攻擊,卻被日軍圍困河邊。在彈盡的情況下,面對逼降,她們涉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裡感慨萬千。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她們手挽手,一同沉江的英勇畫面。她們的神情毅然,毫不猶豫地一起沉入江底,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口中還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壯烈口號。似乎她們不是面對死亡,而是又投身了一場新的戰鬥。面對日本人那一聲聲“快點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女人!”的叫囂,她們似乎充耳不聞,明知投降不會死的那樣悽慘,那樣悲壯,但她們的耳中彷彿只聽到了那壯烈豪邁的口號聲。她們對敵人的恨以及對黨和人民的愛,是她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力量之源,也更是敵後抗日根據地英雄兒女的力量之源。若是她們聽到了敵人的叫囂,那心情也只有“江風蕭蕭雲佛地,笛聲憤怒哀平流。”誰不珍惜自己如鑽石般璀璨的生命呢?畢竟,她們當中最大的不過二十三歲,最小的才十三歲。本該好好享受青春花樣年華的她們,卻遭到國家的災難。於是,為了黨,為了人民,她們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不是偉大的壯舉嗎?誰道女子不如男?難道她們還不如那些苟且偷安的男子嗎?正是她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部隊主力,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啊!“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而她們的犧牲便是重於泰山的。她們那崇高的精神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生命誠可貴。”但在她們的心中只有黨和人民,若她們只顧自己的安危,便斷然不會做出如此壯舉。
她們以及抗日時期其他戰士的壯烈犧牲,深刻印證了落後就要捱打的現實。如果我國當時強盛,便不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的發生。
而現在,我們中國變得強盛了,成為了東方大國。就說高鐵吧,我國高鐵總里程超過第二至第十位國家的總和……。類似這樣的訊息真是喜訊頻傳,它們都印證了我國的強大。
生活在如今這幸福生活中的我們,自然感到無限的驕傲、自豪與快樂。
同學們,正是因為抗戰時革命烈士們的捐軀為國與如今科學家們的積極研究,我國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創建出祖國更美好的未來!
八女投江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611字歷史的滾滾洪流,埋沒了多少戰火往事,卻將無數英雄的光輝形象送入人們的心中,讀完《八女投江》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中又多了八座不朽的豐碑。
故事講述了八位抗日女戰士面對凶狠的敵人,毫不畏懼身後的河水,她們寧願冒死渡河也不去做敵人的俘虜,毅然決然地跳進河水中,在烏斯渾河中壯烈犧牲。
讀完這篇文章,我心中震撼不已,女戰士們也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她們更珍惜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她們心中,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幸福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她們知道渡不過去,還是毅然決然地渡河,他們寧死也要保衛國家!現在想起來,中國勝利多麼不容易啊!是多少英雄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我閉上眼睛,彷彿看到左權將軍為了人們更安全的撤退,用自己的生命為他們開闢了生的道路。袁隆平爺爺為了能讓人民吃飽飯,每天生活在稻田裡,面板都被晒黑了,他的水稻救了多少飢餓的人。那些殘暴的日本人,見中國人就殺,他們舉行殺人比賽,吃人肉,用活人做試驗……每每讀來,心中的憤怒便覺得難以抑制。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如果沒有這些英雄,我們會有這樣美好的生活嗎?如果外國侵略者現在還任意殘殺中國人,沒有了那些抗日英雄的英勇抗戰,奮不顧身,我們中國人會站起來嗎?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這些英雄,也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們的國家已經強大了,正以強盛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併為祖國的未來和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陽光姐姐小說派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378字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QQ群裡的臥底》《鋼琴班的友誼》……但《陽光姐姐小說派夏日的美好》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主要講述了女孩林月櫻在六年級夏天時發生的趣事,以及在六年級中被父母逼得無法喘氣的事。
書中有許多有趣的人物,其中主人公林月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和我一樣,是一個愛玩的女孩,可總是被老師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她也是個愛臭美的女孩,在參加蒲公英舞會時,竟請了專業的化妝師給她畫上了漂亮的妝,還穿上了漂亮的百褶裙,在場上光彩奪目;她也是個調皮的女孩,總喜歡欺負同桌劉羽翔,連上了高中也要欺負他;當然,她也是個善良的女孩,知道同學得了心臟病活不了多久了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同學們,讓他們去醫院看望她……她真是一位多面女孩呀!我與她多麼相像呀!
我覺得如果陽光姐姐把結局寫得歡快一點就好了!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39字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鍾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託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說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人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著讀著,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遊。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將永遠照耀著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草原英雄小姐妹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44字今年寒假,我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我參觀了革命根據地舊址,也讀了很多關於革命英雄人物的書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本書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對姐妹從小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決心要向毛主席、雷鋒等革命英雄學習。有一天,隔壁的一位大伯要去幹點事情,請姐妹兩個幫忙照顧一下羊群。小姐妹為了讓羊群多吃一些新鮮的草,把它們趕到了遠處的大草原上。可忽然下起了大雪,但她們還是沒忘掉毛主席的話,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讓一隻羊走丟,也不讓集體的財產遭受一點損失。在暴風雪中,她們姐妹互相關愛,互相鼓勵,向我們展現了捨己為人的姐妹情。最後,她們才被村民找到,可就算這樣,醒來後,第一時間她們還是先詢問羊群是否有損失。
回想自己,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不用打仗,不用放羊,甚至有時候活得像個大小姐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不感謝家人,還挑三揀四的。就算接受了別人的任務,也是做得馬馬虎虎,遠遠不如這對姐妹有責任心,甚至有時候忘記做了。記得在我還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要去上班時,交給我幾張紙,讓我交給爸爸,說完就走了。可我正忙著要看電視,拿過來看都不看一眼,就趕緊飛一樣跑到房間裡去找爸爸了,可找了一圈,怎麼也找不到,我納悶極了,這才想起來他去出去買菜去了。算了!還是看電視要緊,這些紙還是等會兒再給吧!我趕忙把手中的東西一扔,跑去看電視。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他對我說:“讓你給我的東西你放哪兒了?”我看都不看他一眼,繼續看電視,手指隨便指了個地方,讓他去找。可沒想到,他仔細地找了一圈回來,奇怪地問我:“你到底放哪兒了?我怎麼找都找不到?”“什麼?”我趕緊關掉電視機,手忙腳亂地跟爸爸一起找了起來。找了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原來,我一不小心把紙扔進了沙發的縫隙裡。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我們以後要向英雄小姐妹、毛澤東、雷鋒等革命英雄學習,做一個有禮貌,有責任心的陽光少先隊員!
我的姐姐住在壁爐上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41字在清明節假期間,同學們有的去掃墓,有的回家鄉,有的外出遊玩……不過我的假期卻與之不同,我展開了閱讀之旅,其中最令我回味無窮的還是《我的姐姐住在壁爐上》。
這本書是由英國作家安娜貝爾·皮切創作的。它講述了傑米的姐姐蘿絲因一次事故而意外離世,另一個姐姐賈思明則活在
蘿絲的陰影下。緊接著傑米的家庭分裂了,媽媽跟一個叫奈傑爾的人走了,爸爸整天酗酒,傑米又在學校交到了殺害他階級的種族的朋友—桑亞,從而使他的爸爸大發雷霆……但最後傑米與姐姐賈思明和爸爸又一次將歡聲笑語帶回了這個家。
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到,假如姐姐蘿絲沒有去世,那他們的媽媽也許就不會跟奈傑爾走了吧,蘿絲在這個家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不過我又想了想,也許都是一樣的,因為媽媽在家時,家裡總是很令人傷心,可媽媽走後,他們不僅還懷念著蘿絲,也使這個家又有了快樂。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用勇氣和樂觀的態度面對任何事。我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我每次一遇到難事就先唉聲嘆氣,我也總是在上臺之時突然害怕然後開始動搖決心。讀完這本書後,我要改掉這種行為,學會用樂觀和勇氣面對任何事。
這雖然是一本平凡的書,但它的意義卻是不凡的。
江湖不遠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94字《水滸傳》,此書描述了北宋年間,官府腐敗,滋生無數貪官汙吏,小人把持朝政,一些有志之士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好不容易得個一官半職,卻因種種原因,被小人捕風捉影,且遭到陷害,被迫流走江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英才聚集之處,找一個容身之所,卻被官府扣上一個“反賊”的大黑帽,並派重兵絞殺,被迫反擊,竟成為皇帝的心頭大患,後再經眾頭領商量,受招安,平大遼,徵方臘,立下赫赫戰功,受封后,卻仍遭小人嫉妒,下毒藥,贈毒酒,害死一群英雄,若僥倖存活,也只得小心翼翼地度過餘生。
而在《江湖不遠》此書,詳細地盤點了幾個水滸英雄的細節,但更令我思考的是一個共同點——群眾的反應。在陸謙欺騙林娘子去他家後,高衙內正在調戲林娘子,錦兒來報林沖,林沖衝入陸謙家,趕走了高衙內,而高衙內跳窗逃走時,儘管林沖不追,但卻無人阻攔這個調戲婦女的潑皮,並且每家都緊閉家門,這可是京都,而且是大白天的,有什麼好怕的,但他們怕,怕什麼?就怕那個剛剛逃走的高衙內。家家肯定知道高衙內調戲林娘子的事情,無論門的開關,林沖砸陸謙家和高衙內逃跑,那麼大的動靜是絕對聽得到的,若與高衙內撞上了,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一個是三公之一太尉的義子,另一個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哪一個都不好惹,所以就只能裝作不知道了,讓事情過去算了。
而在潘金蓮藥鳩武大郎也可以看到群眾的反應,也與林沖類似,“皆關大門”,在武大捉姦時,被人踢傷了,也沒有人替他講理,就只是默默的讓事情過去了,即使是後來的何九叔,也是武松找上門來時,才說出真相,可見如果武松沒有去找何九叔的話,何九叔很可能就將事實掩蓋過去了,為什麼,群眾不願意說出真相,因為他們也怕,怕西門慶啊,因為西門慶很有可能就找個理由,就把自己全家趕盡殺絕了。
而就是這種事情敗壞了社會風氣,讓正義無法聲張,邪惡勢力卻愈發強大,當國家處於這種環境下,就會愈發衰亡,民族就會愈發落後,處於一個黑暗的時代。所以我們要讓社會充滿正義感,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而社會風氣正了,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民族就會越來越進步,人民就會越來越幸福。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50字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0字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