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三年級相關作文20篇

數學日記三年級 篇1

日記 ,2641字

【篇一:有餘數的除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

餘數表示什麼?餘數表示剩下的,按要求沒有分完的。有餘數的除法有兩大特點:1、商乘除數加餘數等於被除數。2、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第一步試商,想除數和幾相乘最接近被除數,那麼商就是幾。第二步相乘,把除數和商相乘,算出總數裡共分走了多少。第三步相減,用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第四步相比,將餘數與除數比一比,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學了有餘數的除法,在生活中我們就可以算分不夠的東西了,媽媽買了16個蘋果,我們3個人分,每個人分了5個,還餘1個。

我學會了算有餘數的除法,心裡很高興,但也得感謝我的數學老師,是她教會了我們。

【篇二:我有很多發現】

今天我們認識了四邊形,老師教給了我們很多知識點。

比如,四邊形的特點:(1)有四條邊;(2)有四個角;(3)是封閉圖形;(4)長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對邊相等;(5)正方形是四邊形,四個角都相等,並且四個角都是直角。還有: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對邊相等並且平行,對角相等;特徵是容易變形。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那門一開,人就出來了,門就是按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徵做的。

晚上,我和媽媽去體育場跑步。體育場的周長是400米,媽媽圍著操場跑了十圈,問一共跑了多少米。400個10就是4000米,媽媽一共跑了4000米,可厲害了!

我們家冬天烤火的桌子也是按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原理設計的,平時不用時可以摺疊,收放自如。桌子的邊長是75釐米,那麼它的周長就是75乘以4,是300釐米。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篇三:有餘數的除法—逛菜市場作文】

“好多好多菜喲!”我今天第一次跟媽媽逛菜市場。

媽媽知道我學過有餘數的除法,於是她給我出了一道題:白菜一斤3元,媽媽帶了20元,能買多少斤白菜?還餘幾元?我想了想:20除以3等於6(斤)……2(元),我說:&ldqu?6……2,哦,原來我最多可以買6本,售貨員阿姨還應給我找回2元錢。

看著售貨員阿姨給我找回的2元錢,確定自己算對了,心裡開心極了,因為我能夠準確地運用老師教過我們的數學知識。

【篇五:數學日記】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了一本書。爸爸問:“這本書我給了書店20元,售貨員找給我2元,這本書多少錢呢?”我想20-2=18(元),就驕傲地說:“這本書18元。”爸爸滿意地說:“你真聰明!”

然後,我們回到了家裡,爸爸又問:“如果這本書的長是30釐米,寬是15釐米,那麼周長是多少釐米?”我想:15+30=45(釐米),45×2=90(釐米)。我興奮地說:“這本書的周長是90釐米。”爸爸向我伸出大拇指,誇我真是一個聰明的小女孩。

小朋友們!我們身邊有許多與數學有關的事情,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就一定會發現這些事情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答。

【篇六:平行四邊形】

我們這個星期學了平行四邊形,知道了什麼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就是對邊平行並且相等,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很不穩定,容易變形。我還知道正方形和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的四條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一天,媽媽帶我出去買東西,媽媽看見了房子上的窗戶就問我:“窗戶是什麼形狀的?”我想了想說:“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的,他們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媽媽聽了,笑眯眯地對我說:“銘銘真不錯,又學了好多知識!”

學了平行四邊形,我就像充滿智慧的小鳥,飛上了藍天,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中有了經驗,在生活方面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智慧的火炬,知識是走向文明的橋樑。我要在以後的成長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篇七:我的錯題本】

我的數學測驗常常得100分,其他同學問我有沒有什麼竅門,我告訴他們,我有一個“改錯本”,它幫了我的大忙。

過去,作業本或測驗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只看老師打的等級或分數,從來不考慮錯在哪裡,為什麼錯,怎麼改正?結果每次測驗,不是這兒錯點兒,就是那兒錯點兒,總是得不到滿分。有一次,數學老師對我說:“我們學習知識要真正學懂知識,不能只看等級和分數,題目做錯了,應該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建議你們每人都準備一個改錯本,把錯題的型別抄下來,找出錯誤的原因,並且認真訂正。”從此以後,我就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只有掌心那麼大,在小本子上面端端正正地寫上三個字“改錯本”。

每當作業本和試卷發下來時,我總是認真分析,並把錯題抄在“改錯本”上,仔細分析錯誤原因,在錯的地方用紅筆標上記號,並認真訂正。

【篇八:買藥的故事】

星期天上午,我和爺爺到杏林大藥房買了兩盒藥片—胃康靈。

一盒藥22元,爺爺掏出一張50元,轉身笑著問我:“孫子,你幫我算算夠付賬不?”我心裡想一盒22元,兩盒就是44元,50元減去44元還剩6元。“當然夠了,還要找回6元呢”!我得意地喊道。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問我還可以怎樣付錢,我想了想說出另外幾種方法:

1、先給營業員40元,再付5元,找1元。

2、如果爺爺有零錢,可以先付40元,再付4元。

3、如果爺爺只有100元,那就要找56元。

通過這次陪爺爺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篇九:有趣的圖形—七巧板】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學習了四邊形,四邊形有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圖形在日程生活中經常用到。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到處看了看,公交車上的門、窗、座位大都是長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回到家看到家裡的桌子、凳子、衣櫃等等好多地方也都用到了四邊形,四邊形的用處可真大呀!

忽然我想到了弟弟的一套玩具,叫做七巧板。我和弟弟把它找了出來。這套玩具有七個不同形狀的圖形,有五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正方形共七塊。可是它們能拼出好多好多不同的圖形,我和弟弟一起玩了起來。我按照圖紙上的介紹先拼出了小魚、小松樹、又拼出了天鵝、水鴨、燕子、跳舞的人、體操運動員,最後還拼了飛機、火車、卡車、房子……,他們太好玩了,拼出來的圖形變化萬千。

爸爸見我們玩的那麼開心,就在一邊告訴我們,七巧板又稱“智慧板”,是我國古代的人發明的。它的數目不多,卻能拼出很多種圖形,那簡簡單單的七塊板,拼出的圖形千變萬化。七巧板還傳到了國外,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它在全世界流傳一直到今天。

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原來圖形這麼有趣呀!

數學日記五年級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7字

今天,講了一節有趣的課,題目叫做:認識圓形,當然,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形狀,例如:車輪、方向盤、園鍾、碗……這些都是最常見的。

那麼第一個討論的話題就是:可以用什麼方法畫圓?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同樣也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思考。也有人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如用手比著畫一圈兒、把胳膊掄圓畫一個大大的圈、或是用方形切圓……

討論了許久,一位同學提出的法子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方法如下:

1、將一條鞋帶(或繩子)一端固定在某一個點。

2、再將另一端捆上一根筆。

3、拉直鞋帶,用帶筆一端畫一週(中心不能動)

這樣一個完美的圓就畫好了,這個方法比其他一些方法畫的更標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調節圓的大小,所以我們都十分贊同。

但,有了圓規這樣的方便工具,我們就不用非常費力的畫圓了,那方便的圓規該如何使用呢?方法如下:1、右手握住手柄。

2、將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到指定圓的半徑長度。

3、針尖對準位置用帶筆一端圍繞中心畫一週。

對,這十分簡便,畫得也標準。那麼圓心,半徑,直徑是什麼呢?我們都很好奇,老師耐心地說:“聽著,圓規畫圓時,針尖對準的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連線圓心與圓上的任意一點叫半徑,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要說直徑有幾條呢?那就是——無數條,半徑的道理也是同樣。而且圓還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把圓沿任何一條直徑對摺,兩邊都可以重合。圓還真是個有趣的看似簡單的圖形!

秋天觀察日記三年級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1字

【秋天觀察日記】

譚皓軒

9月8日星期日陰

秋姑娘像一位神奇的畫家,她挎著一籃子五顏六色的顏料,來到大自然。畫了金黃的落葉,笑彎了腰的稻子,紅通通的大蘋果……美麗極了。

在碧空如洗、萬里無雲的清晨,我和小夥伴們穿上長袖,衝出家門,去尋找秋天。

秋天在五顏六色的山林裡。秋風讓翠綠的楓樹變紅了,一片片楓葉像一個個鴨掌。風輕輕一吹,有的在枝頭翩翩起舞,有的隨風飄落,給大地蓋上了毛毯,還有的飄到小河裡,跟著河水媽媽一起去旅行了。

秋天在豐收的田野裡。金黃的稻子成熟了,彎下了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黃豆也成熟了,一個個豆角飽脹得快要炸裂似的,還有的已經炸開了,都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媽媽;玉米高舉著燃燒的火把,正等著農民伯伯來採摘呢!

秋天是一個絢麗多彩、五穀豐登的季節,我愛秋天!

【觀察日記】

田雨涵

9月7日星期六晴

秋天在哪裡?秋天在豐收的田野裡,在成熟的果園裡,在美麗的楓林裡,快樂的秋娃娃來了。

早晨,涼風習習,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山林裡找秋天。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山林。秋娃娃把山林打扮得絢麗多彩,美麗極了。銀杏樹脫下了綠襯衫,換上了黃大褂,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迷你小扇子;火紅火紅的楓葉像媽媽的手掌,映紅了整片山林;只有松樹爺爺還穿著綠襯衫,筆直地挺立在那兒,像一個威武的戰士。

一陣秋風吹過,有的銀杏葉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落在地上,鋪成了一道金色的地毯。小朋友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山林裡玩耍,他們時而把樹葉撿起來,撒在空中;時而在樹葉上踩出一陣陣美妙的“歌聲”。

穿過山林,來到果園,果園裡碩果累累。紅紅的蘋果像小姑娘的臉蛋,圓圓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燈籠,紫盈盈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石榴也笑破了肚皮,露出了紅寶石一樣的石榴籽,好像在告訴人們:我已經成熟了,快點把我摘下來吧!

秋天真美呀,我喜歡秋天!

數學小日記五年級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99字

【篇一:生活皆數學】

高詹

“生活皆數學”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不論是身處現在的大資料時代,還是在日常的瑣碎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簡單的數字或簡單的加減乘除數學運算。開門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的生活開支需要數學,生活及工作中的時間管理也離不開數學,上天攬月及深海探究更離不開深奧的數學應用。

上週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園遊玩,其中就有不少數學題呢!剛要出門,老爸的手機響了,原來老爸的朋友已經在天德湖門口等我們了。電話裡那位叔叔問我們還有多長時間能到?老爸回答說最多還有二十分鐘!“怎麼是二十分鐘呢?”我不解地問。老爸說:“家離天德湖公園約8公里,我們摩托車時速40,還有路口紅綠燈若干估計要等六七分鐘,所以測算二十分鐘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點點頭。遊玩過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騎玩三人自行車,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問我為什麼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說:“一輛三人騎行車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時,我們最多騎行兩小時,二百元肯定夠啦!”老爸聽後很爽快地給了我兩張“毛爺爺”!我們快樂地騎著三人自行車在人群中穿行,繞行天德湖一圈後,老爸突然問我一圈估計有多少米。我只顧著騎行,哪想著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運功計步器說,剛才慢跑一圈示數是六千多步,兩步幅計一米,所以一圈下來差不多3000米。“還有一種計演算法,你自己試試看!”老爸鼓勵我說道。我想了想問老爸:“我們騎行的時速大約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沒有回答。“有了時速,我再測算一圈下來騎行的時間,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離啦!”我信心滿滿地說道!老爸點點頭,指著路邊的銘牌。我看到銘牌上清楚地寫著“騎行單程約3公里”。遊玩中我們買飲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數學。遊玩整個過程差不多兩個半小時,三個小時後我們又回到了家。真是整個過程就沒有離開數學啊!

“生活皆數學”,讓我們做個有心人,運用所學數學來管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吧!

【篇二:買西瓜的故事】

林佳韻

那是一個下午,樹上的蟬兒不停地發出抗議的鳴叫,我突然非常的想吃西瓜,於是嚷嚷著要和奶奶出去買西瓜,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我蹦蹦跳跳地拉著奶奶去買西瓜。

剛走到市場,就看見好多的瓜攤。我和奶奶走近一個瓜攤,只見那些大西瓜的模樣可愛極了,胖嘟嘟、圓乎乎,瓜皮上佈滿一道道淺綠色或深綠色的條紋,已經切開了的瓜是紅紅的瓤黑黑的籽,靠近一聞透著一股瓜香,怎樣都讓人覺得好吃。

“老闆,給我挑個熟的。”奶奶說。

“好叻!”賣瓜的小販敲了敲西瓜然後說“這個包您熟!”他把瓜放在電子秤上:“一斤四塊五,6。8斤,30。6元收您30。”“30?這麼貴?算了不買了!”小販一聽急了,忙說“別,別!我這可是最便宜的價了,我這一斤四塊五,人家那可一斤半六塊五呢!”奶奶本來算術就不好,被他這麼一說就糊塗了,她向我看了看。我想:一斤四塊五,單價也就是4。5÷1=4。5元,而一斤半六塊五,也就是6。5÷1。5,我也沒細算,想想估計比4。5多。於是我向奶奶使了個眼色,於是奶奶說:“再便宜點吧!”“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就虧大了!”於是奶奶付了錢,我興奮地和奶奶一起拎著裝西瓜的袋子回家去了。

回到家裡,我把買瓜的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後想了想,對我說:“你再算算看那瓜多少錢一斤?哪個便宜?”“賣西瓜的說他那兒一斤四塊五,人家那兒一斤半六塊五。4。5÷1=4。5;6。5÷1。5=?,反正他那便宜!”我理直氣壯地回答。媽媽哭笑不得,用手指在我的小腦袋上點了點說:“你呀!就是一小馬虎,6。5÷1。5=4。333……,誰便宜啊?雖然只便宜一點。”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的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不要因為不懂數學而被騙,更不要利用數學去欺騙別人!

【篇三:南京之行】

王海東

今天陽光明媚,我早早地起了床,洗臉刷牙吃早飯,因為我馬上要去南京。吃完早飯,我們整理了一下行李,向南京出發!

上了車,車飛速地開著。進了高速公路,汽車在公路上賓士,我心裡想著:“南京多遠啊!什麼時候才能到呢?”我恨不得立刻就到那兒。於是我看了一下汽車的時速120千米/時,可泰州到南京有多少千米呢?我開啟手機搜了一下165千米。有了,最近劉老師剛講過路程=時間*速度。我算道:“1小時等於60分鐘,車的時速是120千米/時,那麼先求出每分鐘行多少千米,就是120除以60等於2千米。泰州距離南京165千米,每分鐘行2千米,那就可以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分鐘。165除以2等於82。5分鐘,82。5分鐘約等於83分鐘。一小時60分鐘,83減60等於23分鐘。所以泰州到南京一共需要83分鐘,也可以說是1小時23分鐘。1個多小時過去了。我們到達了南京,我們先去雨花臺掃墓,然後我們去逛了逛商場,商場裡的商品琳琅滿目,我這邊挑挑,那邊看看,不一會兒就選完了,我們一起去結賬。售貨員阿姨掃了一下所有的商品,說道:“一共1386元。”媽媽拿出14張100元的人民幣。我算了一下14張100元,那就是14乘以100等於1400元,1400減1386就可以算出要找14元。買好東西就回家了。在路上,媽媽問道:“你知道今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嗎?”我說:“這不簡單!165乘以2等於330千米。

回到家,我吃了晚飯,洗了個澡,寫了這篇日記。今天我覺得過得很充實,不僅去祭奠了爺爺還在旅途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上。我不禁想起數學家高斯的一句名言:“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得知識,而是不斷的學習;不是已有的東西,而是不斷的獲取;不是已達到的高度,而是繼續不斷的攀登。

【篇四:拿棋子的奧祕】

徐思涵

星期天,我去鄰居小明家串門,發現他正在擺弄圍棋。看到棋子,我突然想到在《趣味數學》這本書上看過一個小遊戲“拿棋子的奧祕”,便想按照書中的“訣竅”對付他,保準能贏。

於是,我神祕地對他說:“小明,我們來玩一個遊戲,你肯定輸。”

小明聽了,不服氣地說:“什麼?我可是圍棋四段高手,數學成績也是全校前五名,怎麼可能輸給你這個曾經的‘手下敗將’?”

我使用激將法,說:“你總把過去下圍棋的勝績搬出來,我看你是不敢和我比。”

“哼!比就比,誰怕誰?”小明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取了15個白色棋子放在桌上,說:“這個遊戲的名字叫:拿棋子。首先我們來猜拳一次,誰獲勝了,誰就先拿棋子。猜拳勝利的人,每次都先拿棋子,接著另一個人拿。然後,兩人交替拿棋子。每人每次至少拿1個,最多拿4個,最先拿到最後一個棋子的人就獲勝。”

猜拳開始了,“三、二、一!拳頭對剪刀,我先來。”小明自以為贏得先機,他迫不及待地拿了4個棋子,我不動聲色地拿了1個。

接下來,我們玩了好幾個回合,小明有時候一次拿1個,有時候一次拿3個,可不管他變什麼花樣,都沒有拿到最後一個棋子,急得滿頭大汗。

“哈哈,我就說嘛,你肯定輸。”我得意地說。

“哎,看來這個遊戲比我想象的要難很多。”小明嘆了口氣說。

我們連玩了3局,我大獲全勝。小明急忙問我有什麼奧祕。我慢條斯理地說:“奧祕嘛,其實很簡單:可以把5個棋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5個。如果你一次拿4個,我就拿1個;你拿3個,我就拿2個,只要保證每輪兩人拿的總數是5個,這樣我就一定能拿到最後一個棋子啦!”小明這才恍然大悟。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遊戲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每人每次最多拿2個,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種玩法呢?

【篇五:有趣的單位計算】

楊毓萱

今天,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新奇的計算方法——“單位的乘法”。老師介紹說,在數學上,不僅數字之間可以進行運算,單位名稱之間也是可以進行運算的。比如在計算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時可以用公式“面積=邊長×邊長”來計算。邊長的單位都是“釐米”,所以列出來的單位的算式就是“釐米×釐米”,得到的結果就是“釐米的平方”,也就是我們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再比如要計算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可以利用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寬高的單位都是“米”的話,那麼這個式子對應的單位乘法就可以寫成“米×米×米”,得到的結果就是“米的立方”也就是體積單位“立方米”。用字母來表示單位的話,就更好理解了。前面這個體積公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就是“m×m×m=m3”。單位的乘法就和我們字母的乘法計算非常相似。聽了老師的這一番話,我恍然大悟。以前總覺得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著一定的對應的關係,原來這種對應的關係是由這樣的“單位乘法”計算而來的啊!數學世界簡直太奇妙了。老師在最後還介紹到:“單位之間不僅可以計算乘法,還可以計算除法,大家興趣可以自己課後去研究。”通過這節課,我對單位的計算來了興趣。回到家,我立刻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老師課上介紹的“單位乘法”用體積公式來舉例子,體積的計算除了“長×寬×高”以外,還可以用“底面積×高”來計算啊。要是這樣來計算的話,對應的“單位乘法”應該就可以是“平方米×米”。這可該怎麼計算呀?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對了!單位的乘法就和字母的方法差不多,把它們都改成字母來試試!這樣的話“平方米×米”就可以寫成“m2×m”得到的結果應該是“m3”。哇!真的又變成了之前的體積單位立方米了!這種乘法簡直太神奇了!

老師說過,單位之間還可以算除法呢,這會是怎麼計算的呢?我趕緊從書中找來一道除法的應用題。“甲乙兩地之間距離300千米,一輛汽車用了5小時走完,這輛汽車的平均每小時走多少千米?”根據題目,我列出了算式“300÷5=60(千米)”。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對應的“單位除法”就是“千米÷小時=千米”。很明顯,“千米÷小時”不可能還是“千米”啊!哪裡出了問題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最終,我不得不來尋求爸爸的幫助。聽了我的疑惑,爸爸微微一笑,提醒道:“這裡路程÷時間=速度,一般我們把速度說成是每小時多少千米。其實速度的單位應該寫成‘千米/小時’。還記得這個單位嗎?”看到這個單位,我眼前一亮!對,以前學過這樣的複合單位!這樣一來,原來的算式就有結果了。“千米÷小時=千米/小時”。和這個單位類似的還有“元/千克”、“米/分鐘”……它們都是由“元÷千克”或者“米÷分鐘”計算得到的。

第二天,來到學校,我迫不及待的和數學老師分享起我研究的成果。老師看到我的成果,十分滿意。不過,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卻又把我問愣住了。老師問,你知道“千米/小時”中這個“/”是什麼意思嗎?看著我一臉的疑惑,老師給了我提示:分數在生活中又可以被我們寫成的形式,中間的“/”其實就是分數線的另一種寫法。我明白了!“千米÷小時”如果寫成分數就是“”,然後寫成像那樣的形式就變成了“千米/小時”了!原來這個“/”就是表示分數線!原來這個單位還是由分數演變而來的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數學的世界奧妙無窮,我覺得數學就是一條四通八達的路,有的知識之間看似沒有什麼關係,但其實背後藏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要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奧祕!

【篇六:巧數大米】

李樂晗

今天,爸爸給我佈置了一個課外作業——算出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我很不屑的跟爸爸講:“數數啊,太小兒科了,幼兒園就會啊!”“你確定嗎?”“確定+肯定!”說幹就幹,爸爸趕緊拿來1千克大米給我了。

我接到任務,拿來淘米的籃子,把米往裡面一倒,站著立刻就開始了數米的工作1,2,3……188,189,190……哎呀,站著數真累,這麼多,我拿個凳子坐下來數,255,256,257……終於,坐著我也數糊塗了!看來爸爸這項工作不是個簡單的差事,是我太輕敵了啊!不行,我得想辦法,這樣數下去天黑也完成不了!

我開始冥思苦想,到底怎麼數才能很快完成呢?爸爸過來了,很挑釁的問我“李樂晗,你米數完了嗎?1千克大米大概多少粒啊?”我很慚愧的低聲說:“沒呢,原來一千克大米這麼多,越數越糊塗。”“爸爸就是跟你說大概多少粒,大概啊,審題不清,這樣吧,我給一部電子秤協助你,給你20分鐘,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粒!估算你們不是學過了嗎?”爸爸說完,我有一點小慶幸了,原來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可是又該怎麼估算,我該從哪裡入手呢?

時間已經過去4分鐘,我看著爸爸給的電子秤發呆。就在我一籌莫展時,突然想到,爸爸給我一部電子秤肯定就是提示我,幫助我。一瞬間恍然大悟了,我可以先稱出10克大米,然後再數出10克大米的數量啊。於是我開始稱10克米,但是稱10克大米時秤老是跳來跳去。爸爸又提醒我,米太輕了,讓我加點米試試。當我加到20克時,秤很穩定,可是20克大米顆粒數量還是挺多的,要在爸爸規定的時間數完還是有可能來不及。

就在我擔心時間不夠時,忽然眼前一亮,發現了一個飲料瓶蓋子。哈哈哈,我有更好的辦法了。我可以將蓋子裝滿,數數裡面多少粒。然後20克裝多少蓋,那20克大米就知道多少粒了呀!很快一蓋子數好,剛好30粒。我將20克大米用蓋子盛,一共盛了28次。這樣得出30×28=840(粒),我能求出20克大米大概840粒,接下來1千克大米的數量就迎刃而解啦!

我用1000÷20=50,求出了1000克大米有50個20克。再接著用840×50=42000(粒),很快我只花了7分鐘就算出來啦。我開心的告訴了老爸答案,爸爸說:“是啊,數學的技巧可大著呢,要學會動腦筋哦!”“嗯,是的!”我連連點頭,滿滿的收穫與成就感!

【篇七:鋪設瓷磚引發的思考】

徐胡嘉

新房子要鋪瓷磚,爸爸、媽媽與我商量,如何鋪出美麗的圖案,把地面鋪得更漂亮。於是我們三人設計了不同的圖案,經過民主投票,我設計的方案通過。根據設計方案,爸爸、媽媽買了不同形狀的瓷磚。老師經常給我們講“生活中的數學”,鋪瓷磚這個生活現象一定也包含數學知識吧!為什麼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牆面沒有一點空隙?密鋪,一定是密鋪,密鋪原來在這裡!

用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幾種或幾十種平面圖形進行拼接,彼此之間不留空隙、不重疊地鋪成一片,這就是平面圖形的密鋪,又稱做平面圖形的鑲嵌。

例如,正三角形。眾所周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通過實驗和研究,用6個正三角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再比如正四邊形(正方形),它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正五邊形呢?它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內角和是54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正五邊形不能鋪滿地面。

六邊形,它可以分成4個三角形,內角和是72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七邊形,它可以分成5個三角形,內角和是90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七邊形不能鋪滿地面。

通過實驗和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只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的內角的整數倍為360°的倍數時,是可以密鋪的。

經過分析與研究,我們得出結論: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麼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

據可查資料顯:可單獨密鋪的圖形有以下四種情況:(1)任意三角形、任意凸四邊形都可以密鋪;(2)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單獨用於平移密鋪;(3)三對對應邊平行的六邊形可以單獨密鋪;(4)目前僅發現十五類五邊形能密鋪。

通過家裡鋪瓷磚這件事,我還知道圓形不能密鋪,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是能密鋪的。實際上,有許多圖案往往是用不規則的基本圖形拼成的。現實生活中,只要留心,處處有數學。

【篇八:馬小跳學數學】

楊奕

一天下午放學後,馬小跳帶著杜真子到他家樓下,看見幾個爺爺奶奶正在討論著什麼有趣的話題。

“你們兩個來得正好,我正在讓他們幫我開動腦筋算一算最後一次釣魚是應該是什麼時候,可似乎沒有人知道,馬小跳你來試一試。”

馬小跳從馬爺爺眼神裡讀到了挑戰,心裡不禁有些緊張。

杜真子一聽,高興的說:“什麼問題啊?我來試試。”

馬爺爺說:”我從5月1日起單週一、三、五和雙週二、四每天外出釣魚直到6月底,那麼最後一次釣魚是星期幾?”

馬小跳第一直覺就是拿出自己的草稿紙算一算,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安排,總能找到答案,可是大家都等著呀!

杜真子不愧是數學達人,她說:“爺爺,這問題我能解決,在課外輔導練習卷中有過類似的題目。”

“好啊,你說一說應該怎麼算呢?”爺爺笑著問道。

“5月、6月共有61天,5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那麼61÷7=8(個)……5(天),共釣了8÷2=4個單雙週,剩下最後5天單獨計算。”

馬小跳接過話頭,說:“單週星期一、三、五釣魚,所以最一次應該是在星期五釣。”馬爺爺滿意地點點頭。這時王奶奶湊上前說:“馬小跳,我從下星期開始學習老年舞蹈,一共要上60節課,每單週一、三、五各上一節課,雙週二、四各上兩節課,下週一要去辦理報名手續暫時不上課,請你也幫我算算最後一堂舞蹈課星期幾上。”

“簡單。”馬小跳雙手環胸得意的說:“那麼第一週只上2節,單獨算;60節只剩下58節了,從雙週開始計算,以後每雙、單兩週上7節(每個單週上3節,每個雙週上4節),那麼58÷7=8(個)……2(節),共上了8個雙單週後剩下2節,那麼最後1節舞蹈課應該是單週星期三上。”

馬爺爺豎起了大拇指誇讚道:“馬小跳,小腦筋轉得挺快的,真不錯!”王奶奶微笑著,不禁伸出雙手鼓起掌來:“馬小跳和杜真子,你們太棒了!”

小豆豆觀察日記四年級三則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4字

9月18日星期六晴

我在這一天早上觀察豆子時,發現它的水變得更加綠了,並且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變得更加濃重了。有的綠皮已經不見一點蹤影了,變得很光滑,這白的沒有一點雜色。但是有的才剛長出嫩芽。

我在下午觀察的時候,我先聞了聞水的氣味,水的氣味變腥了。我又看見所有的豆子的皮都褪了。而那些嫩芽都長大了一點兒,不僅是這些長大了,並且豆子也長大了點。這時,我忽然看見那些綠豆皮壓在那些潔白的豆子上。

9月21日星期三晴

我在今天觀察的時候,我發現它的嫩芽又長大了。豆子有的像指甲蓋那麼大,有的卻依舊是那麼小,還有一兩個豆子的芽兒馬上要變成直的了,就像一根香腸把它握住,然後又突然間伸直了一樣。

我在放學的路上一邊走,一邊觀察著我泡的綠豆,綠豆的芽兒開始向左右彎曲了。像一隻老鼠的尾巴一樣一搖一擺。我用手去觸摸了一下。這潔白的豆子還是很硬。我用鼻子去仔細的聞了聞,氣味是腥臭。我真為豆子的氣味變換能力而感到驕傲。

9月24日星期六晴

早上我觀察豆子時,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發現。豆子上粘著不可計數的氣泡,那些氣泡把豆子打扮的晶瑩透亮的,而且更加潔白了。我還記得在昨晚換完水之後有兩三顆是漂在水面上的,現在只剩下一顆豆子了。其它全都從中間裂開了。

我放學就飛快的往家奔跑,我趕緊低下頭看這些沉在水裡的小臉蛋。時間已經到下午了,可這一顆浮在水面上的這個豆子變爛了。裂縫更大了。水沒有變色,但是變渾濁了。氣味真是難聞的想吐。芽變大了,也粗了。那顆爛掉的豆子中間變成紅色了。綠豆的生長環境,我真羨慕啊!

數學日記一則 篇6

日記 ,344字

今天,天氣日常晴朗,我和爸爸的心情也很美麗,爸爸約我一起玩了拿硬幣的遊戲。桌子上放20個硬幣,二人輪流拿而每次至少要拿1個,最多拿4個,拿到最後一個硬幣的算輸。

開始玩遊戲了,我和爸爸每人開心的拿著硬幣,可是不論是我先拿還是爸爸先拿,我總是拿到最後1個硬幣。我很困惑,就問爸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爸爸笑著告訴我,所有的硬幣先減去最後一個硬幣,即為20-1=19(個),然後除以1到4的最小和5,就是19÷5=3餘4。就把餘數4個拿掉,接下來不管對方拿幾個,自己都拿與對方之和為5的數量就一定贏。

我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試了下,最後的結果果然是如此,原來遊戲中也藏著這麼大的奧祕啊!今天,我受益了!

硬幣遊戲不僅讓我愛上了數學,也懂得了數學的很多奧妙之處,今後我要努力發掘更多有趣的數學遊戲!

數學日記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5字

今天,媽媽和我一起去逛南塘老街,我們邊走邊逛。這時,媽媽對我說:“這裡有這麼多小吃,盈盈我給你50元,今天就讓你當家作主。”話音剛落,媽媽就給了我50元,我開心極了!

手裡拿著50元,心裡就已經在想要好好地盤算著怎麼合理地用這些錢,腦子裡立馬浮現出我想吃的那些美食:糖畫、糖炒栗子、榴蓮酥、西瓜汁……我就開始行動起來,這時,我看見了我愛吃的糖炒栗子,跑了過去問老闆:“叔叔,一袋糖炒栗子幾元?”“12元。”叔叔笑眯眯地回答道。

我心想:50-12=38元,我把50元給了叔叔並提醒他要找給我38元哦,叔叔邊找零錢邊誇我口算速度真快。我邊吃著熱呼呼地栗子邊左右觀察,這時又發現了另一種美食—西瓜汁,於是毫不猶豫地花了11元買了一杯西瓜汁,然後把剩下的27元錢還給了媽媽。

剎那間,天空中亮起了五彩繽紛的彩燈,一串串真好看呀!媽媽邊觀賞著彩燈邊給我出了一道題:一串彩燈,7個7個的數,最後多1盞;9個9個的數,最後多3盞;5個5個的數,剛好可以數完,這串彩燈至少有多少個?

我冥思苦想,突然,想到了一個思路,可以表述為“除以7少6,除以9少6,除以5餘0”。然後7x9x1-6=57,檢驗57除以5=11餘2,不行;7x9x2-6=120,檢驗120除以5=24餘0,對了。最後我對媽媽說出計算出的答案120,然後又把解題思路講給媽媽聽,媽媽誇我真是太棒了!

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學奧祕,只要平時努力的學習,樂於探索,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就能學以致用,不斷地成長。

數學日記 篇8

日記 ,506字

我常想,如何能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大方,還能賺到許多零花錢呢?

我想不到,便去問媽媽。媽媽對我說:“不如,你和林俊博一起賣東西吧。”“賣東西?”我驚訝地大叫起來。我從沒賣過東西,也想去試試,於是我連連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我剛一醒就如同猴子一般跳下床,收拾一番後,當媽媽帶我來到賣東西的地方時,我感覺無比緊張,也無比興奮。

林俊博爸爸媽媽賣的水果有:布穀鳥、桃子、藍莓,還有玉米。布穀鳥一斤15元,成本12元;桃子一斤2。5元,成本1元;藍莓一斤25元,成本21元;玉米一個2元,成本1元。

有一位阿姨來買布穀鳥,她買了2斤布穀鳥,所以要用15+15=30元,阿姨付了30元。又來了一位奶奶,她要買10個玉米,因此用2*10=20元,奶奶付了20元錢……

我們就這樣賣了一個上午的東西,賺到了360元錢。阿姨告訴我們,賣出去的東西的成本大約是240元。於是剩下的120元就被我和林俊博平均分了,我們每人賺到了60元。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數學不只能用在學習中,生活沒有了數學也沒了樂趣。這次不正是因為我懂數學、會數學、用數學,才能把日記寫得這麼完整嘛!(備註:水果的成本都是媽媽假設的,但賺到的60元錢是真的。)

數學日記 篇9

日記 ,597字

一次生意小體驗

今天,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方美舒媽媽和我媽媽約好,讓我和方美舒一起做一次“小商人”。

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出門了,爸爸今天從奶奶家拉回來現摘的桃子、玉米還有藍莓和姑娘果。我們剛到賣貨地點,爸爸告訴我每個水果的價格:桃子2元5一斤,姑娘果15元一斤,玉米10元5個,藍莓25元一斤。話音剛落,就有個阿姨問:“姑娘果多錢一斤?”我立馬回答:“15元一斤”。阿姨讓我拿個袋子,我把袋子遞給她,阿姨買了15元的姑娘果。

大約過了半小時方美舒來了,我就把每樣東西的價格告訴了她,還教她怎樣認稱。這時有個阿姨來問桃子多錢一斤?我們一口同聲:“2元5一斤”,我拿了一個袋子給阿姨,阿姨裝完桃子後遞給我,我就去稱重了,一共是13元。阿姨又問:藍莓多少錢?我們告訴阿姨25元一斤,阿姨又讓我們稱一斤藍莓,我稱好後告訴阿姨:“一共是38元”。這時有位爺爺問:“玉米多少錢?”我說:“十元5個”,爺爺說:“要10個玉米”,然後遞給我一百元錢,我裝好了10個玉米給他。算了一下玉米是10元5個,10個玉米就是20元,我就找了80元給了爺爺。

這時已經中午11點多了,正好方美舒媽媽也來了,我們就這樣結束了半天的生活體驗,然後我們找爸爸算了一下半天的勞動成果,除去費用我們一共掙到了120元,爸爸把我們掙的錢平分給我們,我們每人分到了60元錢。我們兩人開心的不得了,這可是我們第一次用自己的勞動掙的零花錢。

數學日記 篇10

日記 ,455字

數學日記-買獎品

今天,是哥哥的升學宴,我負責準備獎品,於是,我和姐姐拿著媽媽給的100元錢去超市選購獎品。

因為,和媽媽事先有約定獎品的標準,要實用、質量好、不能貴、更不能超總預算,這對於我和姐姐來說是個大難題,在超市我們認真的選了好半天,反覆看價格對比,才最後選定要買的一、二、三、四等獎,分別是葡萄酒、水杯、藍莓汁、小碗。

最後決定,購買一等獎葡萄酒一瓶,單價20元/瓶,二等獎水杯兩個,單價15元/個,三等獎藍莓汁三瓶,單價6元/瓶,四等獎小碗四個,單價4元/個,由於我自己沒買過這麼多東西,這下把我愁住了,幸虧在姐姐幫助下我才計算清楚,20×1+15×2+6×3+4×4,最後總共花費84元,收款時付100元,找回16元。

哥哥的升學宴搞得非常成功,獎品好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親戚們都誇我會買東西,我心裡美滋滋的,非常有成就感。通過這次購物實踐,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主要是數學方面的,例如:兩位數乘法,連加法,100以內的減法等,生活中能用到的數學知識真是太多了,以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好數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