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味相關作文20篇
故鄉味 篇1
高一作文 ,901字小時候,我隨爺爺奶奶住在老家,老家在鄉下,是個很美的地方。那兒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心之所向。
我最鐘意的味道莫過於梔子花的香味兒了,因為我很喜歡梔子花。在所有的花兒當中,我對梔子花可謂是偏愛。
老家有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裡面是一個專屬於我的小小世界。地上長滿了小草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夏天時,光著腳丫踩上去,軟軟的。院子裡有一棵梔子花樹,家人在我出生那年栽下它花樹很高大,枝葉繁茂。梔子花在每年的六月份就陸陸續續的開了,不同於其它有顏色的花,梔子花的花瓣是白色的,給人一種清新恬淡的感覺。所以劉若英才會在她的歌詞中寫到:“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的百褶裙上……”
不光看起來美,梔子花的味道也是很有辨識度,很好聞的。所以,到每年的六月份梔子花開的時候,會引來許多的蝴蝶以及其他的一些小昆蟲。蝴蝶圍繞著梔子花樹飛,彷彿它們之間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這是專屬於夏天故鄉的景象。
因為是女生,所以爺爺奶奶有時候會在衣服上給我別一朵梔子花,或者在頭上給我戴一朵。那時候小,總是能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感到滿足,所以每當爺爺奶奶這樣做,我都會很開心,因為覺得那一刻的自己是最與眾不同的。
因為大家都很喜歡梔子花的味道,所以有時候熟人經過我家院子時,都會因為這沁人心脾的味道而停下自己的腳步。走進我家院子去摘下一兩朵花帶走。爺爺奶奶人很樸實,待人也很好。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笑著對別人說:“摘幾朵吧,很香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很喜歡梔子花的花香味,所以也會經常摘下兩三朵放在我的房間裡,只有兩三朵,但花香味卻瀰漫了整間房。
可惜的是,在我六歲時,已到了該正常入學的年齡了,爸爸媽媽就讓我搬離了老家。但不管搬得多遠,隔的時間有多長,我都永遠不會忘記故鄉,不會忘記院子裡的梔子花,因為對於我來說,那是故鄉的味道。
現在有時候也會在一些地方看見梔子花,那香味真的可以飄得很遠,遠到了我的心裡……
我家雖然沒有種梔子花樹了,但是在我的房間裡卻依然可以看見梔子花的身影,那是爺爺特意跑回老家為我摘回來的,因為知道我喜歡。
我聞著故鄉的味道入睡,這故鄉味悄悄地鑽入了我的夢鄉,在夢裡,我看見我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坐在院子裡聊天說笑……
濃濃的故鄉味 篇2
高二作文 ,852字4月佳期,槐花飄香,故鄉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瀰漫著槐花香,盪漾著故鄉的獨特香味。
不論身處何處,無論處於何時,家鄉的味道總是讓我魂牽夢繞。
身處春天,家鄉的味道是人們農忙時勞動的味道:一塊塊整齊的黑土地上,農民們正低著頭,彎腰將手中一株株幼小的秧苗插入稻田中,一株株秧苗在風中搖曳著身姿,它們紮根於這塊厚重的黑土地上,等待著豐收。在孕育著希望的春天裡,故鄉是勞動的味道,這味道蘊含著豐收與希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天的故鄉是清香味,滿地的荷花似亭亭玉女,盛開於池塘中央,荷香嫋嫋,沁人心脾,但只因這荷香中參雜著許許炊煙味,使荷香更加有味了,家家的煙囪上升起徐徐炊煙,那是許多遊子心中故鄉的味道。炊煙升起,煮飯燒菜,在外頑皮的小孩,在田地裡幹活的農民,一看到炊煙便知該吃飯了,便紛紛向家裡趕去。自古以來,裊裊炊煙寄託了許多遊子的相思之情,荷香夾雜著炊煙味,這是故鄉的相思之味。
秋季的故鄉味不必多說,想來也就知道,這便是豐收的味道。春天綠油油的秧苗早已褪去青澀的外表,轉而換上了金燦燦的外衣,過去是農民們拿著鐮刀在田裡收割稻子,現在有收割機,不出幾天稻子被收割完成,農民們捧著這金燦燦且又飽滿的稻粒,臉上盪漾出一種滿足的笑容,秋天的故鄉最唯美,秋天故鄉的味道也是最好聞。
一旦過了深秋,冬天,也就接踵而至。雪花將大地裝扮得銀裝素裹,冬天意味著團聚,在外奔波一年的遊子們紛紛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團圓飯,隨著爆竹的響聲,一家人共同舉杯喝下這重逢的故鄉酒。奔波的遊子也放下重擔,陪父母子女聊聊天,與他們分享著外面世界的新鮮事。
冬天故鄉的味道是團聚的,卻也是分離的,新年一過,遊子們又要提著大包小包去外面打拼,留下老人與子女,所以故鄉是他們情感的棲息地。
領略了四季故鄉的味道,“故鄉”真小,小的只裝下兩個字,但故鄉的味道卻是濃厚的,它在那些悠久的小鎮中,也在每一位遊子的心中。
我只願能躺在故鄉田野的草地上,細嗅故鄉的味道。
濃濃故鄉味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1字我在外地工作已經有十五年了,現在有了車,有了房,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忽然,一陣嫩竹的清香飄來,這是什麼?它很陌生,也很熟悉。我猛然想起了我的故鄉一一建德。於是,我決定帶著全家一起回一趟建德。
下了飛機,我又一次聞到了故鄉的味道一一獅子頭的香味。遠處,一輛計程車停在那兒。我一招手,它就慢慢開了過來。上車一看,我大吃一驚,現在的計程車竟然都是無人駕駛的。下了車,來到了我原來的家,但又感覺不對,它的周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馬路變寬了;綠色植被也變多了。
我敲了敲門,門竟然自己打開了。家裡人一看是我回來了,便紛紛擁了上來。這個說說,那個講講,說我長高了,說我變漂亮了。進家後,我發現家裡的好多東西都變了:電視換成了數字的;電腦也連上了高速網;滑鼠也變成了感應的。我們還可以把電視螢幕上的圖片投影到空氣中,甚至還可以放大,這樣的話我們看著不累眼。
我又出去逛了逛市場。以前的露天小攤都沒了,地上的汙水不見了,就連清潔工也沒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地上的石頭,石頭可以自動把汙水吸乾。
在故鄉住了幾天,我便離開了,又回到了工作的地方,但心卻留在了故鄉一一建德。在外地我彷彿又聞到了那種故鄉的味道,它比以前更濃了……
細細品出故鄉味 篇4
國一作文 ,991字清晨,躲在山後的那一輪太陽,爬上山崗,像個勤勞的巡邏者,把角角落落都巡視,所到之處,是一片繁榮的豐收盛景。
稻田一塊疊著一塊,一片連著一片,像繞山繞過水的無盡畫卷。其間落葉杉,楓樹,烏桕用尊貴的黃、鮮豔的紅點綴。清清的溪流,淙淙的流水,不時飛過天空的鳥影寂寥的大山融為一體。他們就那樣安靜地擺放在秋天的大地上。
風,肆意自由的吹過連綿的金綠色的山。葉,波浪似的,層層疊疊,發出????的聲響,柔和的清涼,觸控到我的心裡,撩動玩耍的心思。
開啟窗,眼中也湧起綠波,胳膊支在窗臺上,看著看著竟已沉醉。我下樓了,到了那片蜜柚林,一個個嫩綠,金黃的“燈籠”,在樹枝上搖曳著。
我伸起手,抓住柚子,用力轉了幾圈,往下一拉,燈籠掉了下來。我剝開柚子皮,撲鼻而來的是柚香,沁人心脾,塞一瓣到嘴裡,感受著柚子肉在嘴裡爆出汁的快感。那是沁人心脾的甜啊!清涼的柚汁帶著濃郁的柚香,從喉嚨滑下,回味悠久。我靠在樹下,微眯著眼,感受著陽光的溫暖,一份樸素的踏實,融入內心,任他外面的世界喧囂熱鬧。
在回家的路上,稻香味兒襲來,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那像是汗水味,又像是草野的味道,帶著歲月的成就和年代的創傷,悄悄地在我心尖上瀰漫開來。家鄉人就是這樣,土地是他們的摯愛,家鄉人永遠不會讓土地裸露著,土地長出了金黃色的稻穀,黃燦燦的稻穀走出福建,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是啊,現在這遍地金黃,都是在田裡還在萬紫千紅時辛勤的耕種和荷瓣初定時精心的照料換來的啊,都是豆粒大的汗珠一顆一顆砸出來的啊。
走到家樓下了,抬頭看著頂上的瓦片。在我眼中,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瓦像是一面籠罩在屋頂上的蓑衣。若是雨日來臨之際,瓦便能顯示出他獨特的神韻。看!雨來了,那一顆顆大小的雨珠從天際自由飄落,膽大的會在網上舞蹈,膽小了會躲開,多情的會悄悄滋潤著瓦縫,然後過渡到屋背,下去,迴歸大地,翻起一片水花。這從而完成一方方瓦片存在的意義。我彷彿聽見瓦片說:“為人的使命是去活,而不是存在。”
此時竟到了黃昏。夕陽西沉,特別圓,映著醺黃的黃昏,像一隻大柚子。
鄉村的煙窗,冒出煙來,徐徐斜升,又自如地隨風散去。家鄉的炊煙是一張水墨畫,煙染了家鄉人的精神,家鄉人的品質,家鄉人對未來的期望。
漸漸地,夕陽落下來了,蟲聲悠悠,墨色的蒼穹上繁星點點,柚子的幽香沁人心脾。
故鄉的人情味 篇5
國一作文 ,989字我的故鄉在榮成市,她是一個美麗但不十分出名的地方。但我卻認為:故鄉的人情味勝過所有其他地方。
“人”是指故鄉的父老鄉親,他們的熱情像七月火熱的太陽。看,今天李嬸又燉了一大鍋雞湯,熱心的她正準備請鄰居們去她家做客呢!
暑假時,我總是回老家過一段日子。那兒沒有4G網路,姥姥也不肯裝WiFi,我就只好寫作業,等寫到無聊的時候,“串門”就成了消磨時光的好辦法。
我最喜歡去我的好姐妹涵兒家,他們家有許多零食,還有很多書籍,涵兒的奶奶知道我愛吃愛看書,就在我去他們家時給我美食吃,讓我隨意看書,享受“貴賓”待遇,在我累了時,涵兒還陪我到處玩。
張姨家也是個好去處,那兒有空調,還有數字電視,我也愛我去她家,張姨看我愛去,就準備好餅乾飲料等著我光臨。
“情”是指鄉親們對家鄉熾熱的感情與濃郁的親情。
最愛家鄉的當屬我姥爺了,他聽說文登歸屬於威海市了,就不停地說為什麼榮成沒有劃歸威海,那樣榮成也就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了。晚上串門時,姥爺和張大爺高談闊論,把政府機構有些人浮於事的弊端說了一通,但最後還是感謝他們的英明,沒有使榮成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受到嚴重汙染。
秋收的時候,家中的老人與年輕人全體出動,我雖然身在威海,卻關心著農活的情況,與小舅在電話中談論著人們對土地原野的感情,小舅說:“本來多施化肥既省事又能使糧食多產,但為了使土地不板結以及保護周邊生態環境,鄉親們寧願施用人糞肥,並親自除草、拔草一直到收割,對土地進行保護性耕作。”我聽後感慨萬分,不愧是榮成市人!
“味”是指家鄉美食的可口滋味,說起美食家,首當其衝的要屬對製作美食情有獨鍾的李嬸了。
看,李嬸又在餐館跟大廚學做飯了。說實話,李嬸做的飯堪比“山珍海味”了,實在不用再費工夫學,但李嬸很執著,學無止境啊!
有一次過年,我們一家去李嬸家拜年,還沒進門就有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進去後看見了驚人一幕:李嬸一家圍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應有盡有,香甜的烤玉米、肥美的大螃蟹、新鮮的溜大蝦,還有可樂雞翅、薰魚、吉祥餅……我們看呆了,李嬸一家卻沒呆,“快坐下一起吃。”他們邊招呼邊添碗筷、搬凳子,溫暖在心中泛起層層漣漪。盛情難卻,我們坐下邊品嚐各色美食邊由衷讚歎道:“不光好看,還很好吃啊!”李嬸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鄉的“人情味”永遠是我最珍貴的記憶,淳樸的鄉親,樸實的親情,更有回味無窮的美食,你說,如果這裡不是頂尖的地方,那哪裡才是呢?
故鄉的味道 篇6
高一作文 ,1422字列車在飛奔,我帶著對故鄉的無限依戀,踏上了求學的征途。耳邊又傳來了母親的呼喚,母親扯著嗓子呼喚我的乳名,帶著濃濃的故鄉的味道。母親的呼喚喚醒我內心深處塵封的美好片段,魂牽夢繞的故鄉一點點地延展在我的眼前。
忘不了故鄉春回大地時節,萬物復甦,野花、野草紛紛探出腦袋,好奇地望著悠然而逝的溪水和唱著銀鈴般歌聲的鳥兒,柳枝在風中搖曳,燕子銜泥築巢分外繁忙。春天是小夥伴們的天堂,我們在春風中追逐打鬧,我們挎著籃子挖薺菜,我們在麥地裡放風箏,比賽誰的風箏飛得更高,歡樂無比。忘不了盛夏家鄉那一望無際的荷藕,“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分明是對家鄉荷花的禮讚;雨後,青草池塘處處蛙鳴,我們盡情的欣賞這大自然的交響樂。忘不了金秋九月,大豆咧開了嘴,玉米棒子金黃燦爛,柿子掛滿枝頭,像一盞盞紅燈籠為故鄉增添豐收的喜慶。忘不了故鄉冬天的雪景,白雪覆蓋了大地,鳥兒時而飛到這裡,時而飛向遠方,它們在辛勤地覓食;路兩旁的白楊樹,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在風雪中傲然挺立;小麥在雪下暖暖地睡著,吸足了養分,為來年的豐收積蓄力量。故鄉的味道融合著泥土的氣息,草兒的清新,花兒的芳香,豐收的喜悅。
故鄉的味道是濃濃的親情。有多少次,爸爸用他那又粗又硬的胡茬扎我的臉蛋,逗我開心,又有多少次高大的他趴在地上給我當馬騎。媽媽總是用她那靈巧的手,給我做出可口的飯菜,我在一邊吃,她在一邊欣賞。有多少個夏夜,她坐在我的床邊,用芭蕉扇替我驅趕蚊蠅;有多少個冬天,她親自給我暖被窩。長大了一些,要去縣城上學,每次出門前爸媽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我在他們面前永遠都長不大。每次週末的傍晚,媽媽總是站在村口的路旁等我回家。爸爸媽媽,我從你們的疼愛中嚐到了幸福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是淳樸,是友愛。那年夏天,天氣酷熱難耐,小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無精打采地趴在路邊打哈哈。我和幾個小夥伴從河邊打鬧歸來,口乾舌燥,這時李大爺家的瓜田映入眼簾。長勢正旺的西瓜又大又圓,惹得我們心裡癢癢的,真是饞涎欲滴呀。幾個小夥伴經過商量,每人摘一個抱著從屋後跑回家。回到家,我正準備美美地享受,卻被下田回家的媽媽發現了。她嚴厲地訓斥了我一番,拉著我去給李大爺賠不是。李大爺笑著對媽媽說:“小孩子懂得啥,瓜桃梨棗,見面就饒嘛!”他不但沒有怪罪我,反而低聲對我說:“瓜還沒有熟,摘了怪可惜的,等瓜熟了,大爺一定送兩個給你嚐嚐。”瓜開園後,李大爺真的送來兩個大西瓜,看著我甜美的吃相,他開心的笑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故鄉的味道里又有了現代文明的氣息。耕田種地已經現代化,不需要牛耕馬拉,種田不僅不收農業稅,政府還發放種田補助款,種田收入不斷增加。搞養殖,搞承包,更多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多種經營,致富道路多種多樣。村民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著美好的生活。許多家庭磚瓦房已經變成小洋樓,手機、電視、網路樣樣不缺,有的村民已經把轎車開回了家。村裡有衛生室,有閱覽室,還有集健身、娛樂於一體的農民文化之家,物質豐富了,精神生活也不比城裡差。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故鄉會越來越美,故鄉的味道中現代文明的氣息會越來越濃。
故鄉是我人生的小小港灣,當遠行的船兒遭受風浪的打擊,故鄉定會用她寬厚的肩膀為我支起一方溫暖的天堂。故鄉是我人生的航標燈,當漂泊的遊子在都市中迷失了方向,迷惘彷徨,她定會閃著亮光,指引遊子人生的航向。
列車繼續在飛奔,故鄉漸行漸遠。即使我與故鄉遠隔千山萬水,故鄉的味道也會與我如影隨形,伴我奔向夢的遠方。
故鄉的味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7字夕陽的餘暉如金子般星星點點的灑落在古厝上。長輩們早已在廚房中忙得熱火朝天,陽光透過紗窗,照亮了他們臉上的汗珠,也將他們歡快忙碌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
我獨自和朋友訴說呆在老家龍門的苦楚。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空調,只有窗外聒噪的蟬鳴和長輩們嘮家常的聲音。沒有她居然有些生氣,“應該是你沒發現它的美吧!”可我仍是認為故鄉的一切都如夜空中的星星那樣渺小平凡。
夜晚,漫步在古厝與古厝之間的狹窄巷子中,用手輕撫石牆上的粗糙牆面,那古老的磚石似乎在訴說每個家庭的繁鎖小事和它們的興亡盛衰,雙腳叩擊凹凸不平地面。那份鄉村獨有的安謐竟讓我對故鄉產生了些許好感。
與媽媽走街串巷於親戚之間,我無聊坐在人家家門場地上,享受夜風的溫柔。仰望星空沒有月亮可一顆顆渺小的星星組合起來,編織了美好的銀河,紡織了我對故鄉的美好印象。
“蕾蕾,過來吃麵線糊嘍!”我遲疑地走到老姨家的餐桌前,濃郁的香味鑽進我的鼻子,那翠綠的蔥花,那溼潤綢緞似的米線,和那若隱若現的肉丁,讓我忍不住垂涎欲滴。含一口熱湯,一股熱線直通肚裡,嘗一口面線,清淡又不失單調乏味的香味在舌尖綻放,軟而不膩,一如曾經小時候對故鄉的感覺。
心房驀地顫了一下,年幼時的我總喜歡張大嘴巴品嚐奶奶親手下的一碗麵線糊。我喜歡尋找面線糊中奶奶留下的氣味,喜歡品嚐故鄉面線的溫潤柔軟。“奶奶,我喜歡吃麵線糊!”幼時稚嫩的童音讓奶奶難得笑成了一朵花。曾經的我喜歡奶奶淳樸無修飾的手藝,喜歡故鄉如面線般的溫暖味道┄┄
或許故鄉只如夜空中的星子那般平凡,但它並不自卑,而是儘自己微弱的光為夜空添一抹美麗。此時的我終於感悟到了故鄉的味道。
是的,夜空即使廣褒,也需要星星的點綴。做回自己,我依舊喜愛故鄉安謐的味道。
故鄉的味道 篇8
國二作文 ,815字記憶中的故鄉風景不是美輪美奐的,不是如夢似幻的,而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那麼真切,那麼淳樸。記憶中故鄉的味道更亦是多姿多彩,令人魂牽夢縈,每每想起故鄉,口裡心裡便亦是回味無窮。
故鄉最甜美的莫過於那漫山遍野的野草莓了。老一輩人管它叫“Pao”,我無法將其用漢字表達出來,因其生有與草莓一般的白花和枝葉,只能是通俗地稱其為野草莓。野草莓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水果之王”呢!它體態優美,圓滾滾的紅身子,胖乎乎的樣子,惹人憐愛。野紅果不僅是體態優美,它的風味更亦是獨特。酸酸的,卻酸中帶甜,不至於讓人難受,甜甜的,卻甜中微酸,也不至於膩人。奶奶常說這天下最好的水果就是這甜蜜蜜的野草莓了,現在想來卻一點兒也不假。
故鄉最鮮美的莫過於淺溪之中的肥蟹了。頑童們費盡周折捉蟹凱旋而歸,大人們便開始精心烹飪這美味的“全蟹宴”了。螃蟹粥煮好了,灑上三兩粒枸杞,細細品嚐,蟹肉的鮮與白粥的甜相輔相成,成就了獨一無二的鮮甜可口,那三兩粒枸杞更是將此鮮粥點綴得色香味俱全。長沙有道名菜,叫“口味蝦”,故鄉的爆炒香辣蟹亦絲毫不遜色於“口味蝦”,要我說它就是鄉土版的“口味蟹”。鮮、香、麻、辣,是它的代名詞,“口味蟹”更亦是非常好的下酒菜,白日忙碌的農人回到家,打上半斤白酒,配上“口味蟹”,那滋味,多麼暢爽,多麼舒適,真是令人百般痛快,令人精神抖擻亢奮,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吟上一句“妙哉!妙哉!”。
故鄉最豐美的莫過於雨後山坡上那零星分散生長的野真菌了。可食用的野真菌的菌蓋大多是凹進去的,菌蓋上隱隱約約地有幾道似大樹年輪的紅紋,朦朦朧朧的紅意,令人垂涎,勤勞的農婦揹著籮筐,樂呵呵地將它們採摘回來,最受歡迎的就屬真菌蒸肉那道菜了,從煙霧繚繞的蒸鍋裡端出來,香氣撲鼻,鮮香味飄得老遠。即使玩心再重的頑童,嗅著這香,也會被勾回來。最有營養的就是湯汁了,喝著這熱騰騰的鮮湯,真是有一種處於世外桃源的感受,多讓人慾罷不能呀!
我可愛的故鄉呀!你的味道永遠讓我痴迷!
故鄉的味道 篇9
故鄉的味道作文100 ,1166字走在街上,火紅的楓葉映襯在道路的兩旁,又是秋天了。
我沉浸在這火紅的景色中,突然身邊跑過來一個小男孩,拉扯著我的衣襟問:“姐姐,要不要桂花糕?”小男孩個頭不高,穿著破舊的衣服,圓圓的頭,圓圓的臉,臉黑手黑,但一雙眼睛烏黑有神,現出聰明的機靈勁,我於是買了一點,嚐了一下,總覺得這個桂花糕好像少了點什麼,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故鄉的桂花糕。
故鄉,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在我的記憶裡,故鄉總是充盈著桂花的清香味,遠遠的就能聞到,沁人心脾。
每到八月,故鄉便沉浸在桂香之中了。故鄉沒什麼玩物,早晨起來跑到成遍成遍的桂樹林下,嗅著桂花的香味,貪婪地想要將這香味佔為己有。一朵朵可愛至極的花兒從樹上揚揚灑灑下來,猶如“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一般,如此的輕盈,如此的美妙。一到這個時候,鄉人們便忙碌起來了,一大早就開始收集桂花。首先在桂樹底下鋪上一張大大的薄膜,薄膜有五顏六色的,鋪好之後,人們就使勁地搖曳著桂樹粗壯的樹幹,桂花便紛紛揚揚地飄下來了,收集完之後呢就將桂花搗成汁,這時啊村裡便一片石頭碰撞的聲音,像“何處傳來搗衣聲”一樣,不停歇不間斷,此起彼伏。磨成汁之後還要窖藏幾個月,這樣才能更美味。出窖的日子臨近時,人們又忙著制“桂花醬”,將汁和醬拌入磨細、細篩、爆炒、蒸熟的糯米粉中,加上白糖等糅製為糕,最後還要用水蒸氣給以溼潤,保證久置不鬆碎。因我嘴饞,母親總是會為我制下許多的桂花糕,雖然工藝繁瑣,母親卻從無半句怨言,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斥著桂花的香甜過來的。
再大了一些,鄉里沒有很好的學校,父親就將我送到外地讀書,很長時間都不能回去,出來久了,對故鄉就越加思念。“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用它來描述我的心情似乎也恰如其分,多次懇求父親接我回去一次,父親就是沒有答應。不久,父親拍了幾張家鄉的照片給我,照片昏暗、模糊,只看到了幾棵稀疏的桂樹和幾個鄉人,我很有些失望,但我卻萬分珍惜,每每拿出來,就好像嗅到了桂花的香味。
又過了幾年,我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回家了,等到回去的時候,乘上大巴車,望著窗外,窗外一幢幢樓房轉而成了一行行樹,我的心在飛馳著。
然而讓我始料不及的是,故鄉已經不是以前的故鄉了,以前的平房變成了小二樓,泥土路取而代之是瀝青水泥路,遠處的田地裡,看不到桂花樹了,有時看到的是一片雜草和裸露的樹樁,那是桂花樹的樹樁,偶爾有一隻鳥兒停歇在樹樁上,我的心有一種淒涼之感。我走近一顆桂樹樁,俯身將臉貼近,我感覺它還未砍多久,還有新桂子的清香。“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我心悵然。
走在村裡的水泥路上,總覺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滿的溫馨,鄉人噓寒問暖的聲音沉寂下去了。
走在街道上,口裡嚼著桂花糕,就是缺少故鄉的味道。我不知道我買桂花糕的初衷是什麼,是憐惜那個小男孩,還是因為故鄉的桂花糕?我知道我再也找不到過去的味道了。
故鄉的味道 篇10
故鄉的味道作文100 ,1148字美食,不僅是味蕾上的一點滋味,更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鄉愁。—題記
故鄉西臨洞庭湖,東倚幕阜山。水清麗,山巍峨,孕育出故鄉獨特的風味:溫婉典雅,一如江南女子;粗獷奔放,亦如大山漢子。亦雅亦俗,相得益彰。
故鄉產一種魚,奇小,透明,色澤如銀,稱為銀魚,是本地特產,外地雖也有少許幹銀魚賣,卻沒了那新鮮勁兒,吃在口裡有些硬,總不是那個滋味。
銀魚吃法多,有銀魚雞蛋餅,辣炒銀魚,銀魚燴苦瓜……但都壞了銀魚的原味,不如煮湯,最簡單卻又最好吃。在水中放些薑絲,大火煮沸,將新鮮銀魚一汆,撒把蔥花,放點兒鹽,起鍋後滴幾滴麻油就行。講究些的便加些肉丸一道兒煮了,鮮味便更足。
盛上桌,一碗清湯,青白的蔥花浮在面上,淺黃的薑絲同那銀魚沉於碗底,銀魚呈乳白色,又軟又細,這般珍饈,一碰到牙,牙就高興。銀魚吃著方便,不必去頭去尾,且“柔若無骨”,踢裡禿嚕,一碗銀魚湯就下了肚。
幾年前,外地的表姐來我家玩,恰逢家中沒什麼菜,便下館子,特地點了份新鮮銀魚湯,給她嚐鮮。姐姐桌上盛讚,卻不知為何物,便大呼:“這蘿蔔絲真好吃,再來一份!”眾皆捧腹。
每逢夏季,便開始有人騎著三輪車,挑著擔兒,穿梭在大街小巷間叫賣蓮蓬了。蓮子不是本地獨產,卻唯有這兒的“湘蓮”最可口,謂為蓮中上品。
先不論如何吃蓮子,單是剝那蓮蓬便甚有趣。剝出的蓮子有好幾層皮,去了硬皮還有軟皮,稍老的還要剔除蓮心。極嫩的蓮實外殼底的圓圈呈青綠色,這種蓮實的蓮心沁甜,丟了倒覺失了一味。老蓮心是可以泡茶的,晒乾後密封,清熱去火是最好不過的了。
嫩蓮子可以清炒,但只有六至九月才能品嚐到,夏季家裡總會多多少少炒幾次蓮實,偶爾也會加上另一種特產—菱角一起炒了。每次都是各自往碗裡扒拉些,狂塞一頓便沒了,總覺得不過癮。老蓮子去蓮心後能燒肉、煲湯,有時家裡做銀耳蓮子羹,用小砂鍋文火熬一夜,起床後便是極精緻的早點,開啟鍋蓋,滿屋清香,盛一小碗,銀耳蓮子入口即化,脣齒留香。
若說銀魚與湘蓮還稱得上是“雅食”,則故鄉的其他風味小吃便是大俗之物了,似乎是既上不得檯面,又不能形諸文字的,然而我卻一直嗜吃。蓑衣蘿蔔,因其切削後狀如蓑衣而得名,以其脆嫩香辣而揚名,佐飯極佳,一土瓷小碟,便更吃幾碗飯。另一小吃—平江醬幹,以黃豆為君、雞湯為臣精製而成,色澤烏亮,味鮮可口,食之慾罷不能。這兩種吃食,定要去那民間農舍中吃才夠味,塑料包裝的雖是方便了不少食客,卻早已失了原味,總是沒那麼好吃了。
每當憶起這些味道,便覺故鄉可愛極了,也就慶幸生在了這個盛產美味的地方。這裡的吃食,已經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一點滋味,它茁壯了我的身體,內化至我的心靈,併成為我對故鄉揮之不去的眷戀。無論今後身處何方,我也不會忘記這兒的吃食,不會忘記這故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