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如雨相關作文20篇
家風如雨 篇1
高一作文 ,673字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的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問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鬧彆扭。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的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巨集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就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部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地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也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的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如雨我如苗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40字中國,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文化的國家,素來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誠實、守信、孝順、勤勞、節約的文明家風,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給人們以心靈的盛宴。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當我寫下這“孝順”二字時,就感到一種愛的力量從我心中爆發,一股愛的熱淚從我眼角流出,在我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幅儲存已久的愛的畫面。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家庭,爸爸是公司行政人員,媽媽是旅行社的導遊。有人說:“一個家不需要有多奢華,但一定要很溫馨。除此,我們還要互相尊重,相親相愛。”這也是我家的真實寫照。小時候我不理解,爸爸一個月僅有一次雙休,可他卻風雨無阻要回德化老家探望爺爺奶奶。媽媽總得準備一大堆的東西給老人家送去。街坊鄰居總是對爺爺奶奶羨慕不已,對爸媽讚不絕口,我聽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孝順”。有時,我也會一本正經地對爸媽說:“將來我也要孝敬你們!”
而如今漸漸長大的我,對“孝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它不是一兩句花言巧語所能概括,它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來實現自己的諾言。
天有不測風雲。最近一年,我家的不幸總是接二連三。先是奶奶腰骨折斷,接著外婆腦梗發作,小腿摔斷了,長時間臥床又出現老年痴呆症狀,精神情緒變化無常,夜裡直鬧騰。整個暑假媽媽照顧完奶奶,又得去照顧外婆。每天得給她洗臉,餵飯,翻身按摩,擦身子,剪指甲,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沒過多久外婆的精神狀態好多了,而媽媽腰椎間旁突出的毛病又犯了,我對媽媽說,以後這些事我來做吧!媽媽欣慰地笑了,她笑得那麼燦爛。從媽媽的微笑中,我看得出她的知足。有時請醫生來家看外婆,醫生也不停地誇:“你家整理得真乾淨,這樣的病人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不僅屋裡沒有異味,就連床上身上也沒有異味。這麼孝順的晚輩,真是老人前世修來的福呀!”
如今,外婆也能下地走路了,我們一家一有空就打電話給遠在德化的外婆聊天,電話那頭總能傳來老人家愉快的笑聲。奶奶腰疼,我就學著媽媽的樣子,輕輕地為她捶腰,直到她滿意為止。每當這時,奶奶那長滿皺紋的臉上就會泛起幸福的笑容:“這孩子真懂事。”
人們都說,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呀,我們這些小苗就是在雨露的滋潤下,以實際行動做傳承中華孝道的好少年。
家風化雨潤物無聲 篇3
國一作文 ,2031字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家庭的組成基礎。每個家庭,對家風家教都有獨特的註腳,它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理念、價值觀點,構成一個家庭獨有的特色。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他們的行為、思想,並深深銘刻在他們的心中。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成就了什麼樣的人,而我,就是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長大的,孝順,就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天大地大,不及父母養育子女的恩情大;淵深情深,不及父母教誨子女的恩情深。中國是一個尋根的民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感恩、孝順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百行孝為先,百善孝作首”。傳承血脈中的孝道基因,在往昔與現代的流轉傳承中,繁衍生息,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讓古老文明活在當下。
說到孝道這件事,我從小是耳濡目染的。我的外公是浙江寧波人氏,寧波人生活幸福、民風淳樸,勤儉感恩、仁義守信在這裡衍生成日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外公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他對自己的父母非常地孝順,在我外公家,一進門就能看到牆上掛著他父母親的照片,他經常在我和我媽媽面前讚美自己的母親,說她寬容隱忍、堅強慈愛,身上幾乎集中了所有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我聽媽媽說,在她小的時候,外公就經常把在寧波老家的雙親接到身邊侍奉,我太外公生病的時候,他衣不解帶在旁侍奉,當時家裡經濟也不寬裕,有點好吃的,都給老人孩子吃,自己都吃最差的,我的姑婆就曾取笑他說,阿哥是家裡的垃圾筒。後來,太外公太外婆相續去世,外公經常會說,他是出門兒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每天侍候堂前,當他退休終於可以每天陪著他們盡孝道的時候,他們卻都已經不在了。
我對孝道的理解,就是“養父母之身,愉父母之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什麼時候都該記得,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小,我就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讓我們父母過上最幸福的生活。我們的孝心其實就體現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對父母,我們並不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比如“常回家看看,給他們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甚至陪他們說說話、嘮嘮嗑”。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要知道,那個伴你成長的人,那個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奔跑的人,那個你認為永遠也不會老的人,已漸漸追趕不上你的腳步……
傳承血脈中的孝道基因,“言傳身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起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媽媽給我說《孝娘魚》、《哭竹生筍》的故事,她所做的,只是在很微小的事情上感染我、潛移默化我,她常說,她現在是怎麼做的,今後我就會怎樣做。我一天天地漸漸長大,要過年了,一天,我在媽媽的書桌上看到了一張紙,上面羅列了她打算給家裡人買的東西,上面有外公外婆的新衣服和補品,有我和爸爸的新衣和禮品,可是,單單沒有她自己的。媽媽平時工作挺辛苦的,過年難道她不該慰勞下自己嗎?我就問她,你給外公外婆和我都買了這麼多東西,那過年你給自己買什麼呢?媽媽笑了笑,說,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他們平時又比較節儉,媽媽現在有能力了,就要讓他們過好的生活。她跟我說了央視的公益廣告《打包記》,一個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忘記了很多事,甚至不認得兒子,可有一次兒子帶他出去吃飯,他抓起餃子就放進口袋,說:“我兒子最愛吃餃子了。”他忘記了一切,卻忘不了對孩子的愛。“和外公外婆比起來,媽媽做的這一切太微不足道了,我們對他們的愛永遠都比不上他們愛我們。我好好工作,你好好學習,就是對長輩最大的孝順。”我默默地聽著,後來把這件事寫成了作文《外公外婆的禮單》,登在了學校的校刊上。
長期的伏案工作,導致媽媽的頸椎不好,經常為了趕稿累得腰痠背痛。有一次,我甚至發現媽媽光潔的臉上開始有了細小的皺紋,那一刻,我莫名地難受,要知道,在我心中,媽媽永遠都是最美的。我開始存下媽媽給我坐車的錢、買零食的錢,母親節快到了,我該做些什麼呢?這一天,媽媽一到家,我一下子竄到她的面前,“媽媽,母親節快樂,這是我給你買的安睡枕,媽媽,你長時間坐著,老叫脖子痛、背痛,睡了這個枕頭,你脖子就不會難受了。”媽媽一下子笑靨如花,眼睛裡有了亮晶晶的東西。想起一句猶太人的諺語:父親給兒子買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兒子給父親買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我們都是很普通的人,做的都是很微小的事。我的外公和媽媽,他們用樸素的故事,希望可以為我點亮一盞溫暖的心燈。媽媽告訴我說,你不一定要最優秀,但你內心一定要夠美麗;你不一定要最出色,但你必須夠善良。這就是我是我們的家風、家教,是母親對我的要求。愛小家的人才會愛大家。孝道傳家,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回望……
節儉家風潤如雨 篇4
國三作文 ,1009字家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家庭有了好的家風,這個家庭就會和睦團結;千萬個家庭有了好的家風,這個社會就會很和諧,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家風自古有。孟母“斷織”的故事流傳至今。孟子小時不知努力學習,時常中斷自己的學業。孟母為教育他,有一次竟用刀將自己織機上將要織成的布割斷,從而使孟子感悟到“半途而廢”的道理。范仲淹之所以志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幼時母親告訴他,“不為良相,即為良醫”—良相可以治國安邦,良醫可以治病救人,一個人想要自己快樂,就必須讓別人先快樂。
古之有家風,我爺爺也有他推崇的家風。
艱難的日子彷彿永遠不會隨年代的改變而消失。就像一個烙印深深嵌入爺爺的思想,這就造就了爺爺萬事先備後動,勤儉為先的性格。
“穿上大頭皮鞋,想起了我的爺爺,走過雪山草地,踩過敵人的肚皮……”每次《大頭皮鞋》的歌縈繞在耳旁的時候,我總會想起爺爺的鞋子—幾雙布鞋。爺爺下地幹活穿上它,走親訪友穿上它,串門串戶穿上它。鞋底磨平了,腳尖的布恰似火山口一般向外掙脫,露出一隻長著老繭的腳趾頭。
爺爺的飲食更是清淡無奇,早上熬一鍋粥,吃上幾天,鹹菜冬瓜湯,饅頭南瓜菜,竟是如此,卻不浪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是爺爺的真實寫照。
“賺錢不容易,能省就省,想想以前,我……”這話我早已聽得滾瓜爛熟了,爺爺卻不厭其煩地訴說,且身體力行。無論兩裡地還是十幾裡地,定是用腳去丈量,因此爺爺被人戲稱用的是“兩腳車”。一天省一塊,一年三百六十五塊,十年,十五年……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爺爺的堅守。
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爺爺的“家徒四壁”。走進屋內,讓人會想起陶淵明的“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牆壁上用漿糊糊的報紙已成暗黃。屋內有一張搖搖欲墜的木桌,一個鏽跡斑斑的水壺,兩隻褪了色的熱水瓶,一個被煙燻黑的灶頭,一盞能發出昏黃微弱光的燈和牆壁上掛的幾件粗布短衣。
就是這麼一個老人,清貧了一生,節儉了一世,不驕奢淫逸,一輩子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做人。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因為人和香氣合二為一了。我和爺爺相處,爺爺沒有言語的高調,只有行動的實在,爺爺的節儉家風現如今已深入我的骨髓。
節儉的家風不是掛在嘴上的,更是銘刻於內心深處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尚,我將接過爺爺的接力棒,讓其傳承!
家風讓我如沐春雨 篇5
國三作文 ,980字家風包括家德家規家訓家譜,是一個家庭風氣的體現,同時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在某種意義上,它相當於是一個人的道德準則。花開花落,在時間的河流中,中華民族的良好美德一直流傳至今,而家風表現了中華民族世代的美好品格。
在我家,長輩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善待他人,同時也要做一個勤儉節約、不浪費的人。從小耳濡目染,漸漸的,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上,我也不斷學習,養成了好的品格。
首先,是孝順之風。記得那是過年,我是特別開心的,因為過年又有紅包,還有很多好吃的,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十分熱鬧。就在吃飯時,我看著一桌子美食,很想吃。於是,迫不及待的就出手啦。但是剛碰到碗中的甲魚,卻被父親制止了,我哀怨地看向父親,最終還是因為父親嚴肅的眼神,收回了手。甲魚是給爺爺奶奶吃的,雖然我沒吃到,但也吃的很開心。飯後父親找我說,爺爺他們老了,要多吃些有營養的,他們以前捨不得吃,現在我們要好好孝順他們,懂嗎?我點了點頭。正是在父親的教導之下,我方知自己也可以做很多。我平常用零花錢給爺爺買些麵包、幫爸爸捶背、幫母親幹活。雖然微不足道,卻是我的一片心意,以後會更加孝順,幫他們做更多……
再者,是善良之風。那天我與母親去菜市場買菜,發現菜市場門口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面容憔悴,讓人看了於心不忍。母親叫我去給些錢給老人,我隨手扔了幾個硬幣進了他的破碗中。母親卻轉身對我說,即使他是乞討者,你也要考慮到他的自尊心,嗯?我再次走過去,蹲下,輕手放了進去。“老爺爺,給您!”我在這時,看到了他嘴角的笑意與眼中的感激。我回到母親身邊,看見她臉上欣慰的笑意,我明白母親對那個老人的同情,那是善良。現在我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事情,當看到一些流浪狗、流浪貓,會給它們一些吃的。我希望別人會因我的善良而快樂……
最後要講的是,爺爺教給我的,勤儉之風!我不能忘的是爺爺對我說的一句話:節約一切能節約的!那次,我要把一些吃不完的剩菜扔掉,正好爺爺走了過來,問我去幹嘛?我說去扔一些吃不完的飯菜,爺爺連忙問,飯菜壞了嗎?我說,放的太久,有蒼蠅叮過,不衛生。爺爺說可以給雞吃,別浪費。爺爺馬上拿去給雞吃。在爺爺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我變得勤儉節約,洗過手的澆菜、剩的飯菜給雞吃。這是好習慣,會使自己心情美麗,也會使世界更美麗……
家風是美麗的存在。它改變人很多,讓人有良好的品德。
家風,讓我如沐春雨……
春光如此,家風長存 篇6
高二作文 ,982字春的腳步越發急促,大地一片盎然之景。人們開始感到忙碌,人聲腳步聲汽笛聲,聲聲在耳,人文之景也一片欣欣向榮。
雨水剛過,橋邊的柳條已經枝頭冒芽,隨風而舞。幾十年前的那個春天,柳條依舊飄,兩個如兄弟般的戰友對彼此許下承諾,若我們其中有誰不幸為國而亡要為對方的父母終養其生。樹下的他們,偉岸的肩膀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不幸的是,噩耗來臨,戰友去世,李元成想起曾經的約定,扶起失去兒子的父母親,一扶就是三十年。老人回想起曾經,滿口都是對這個“兒子”的讚揚。春風吹綠了道旁的田野,信任之橋堅固如前。
春日的暖陽融化了冰雪,也滋潤了人的心房。四面朝陽的房間裡,掛滿了畫作,這是楊家幾代人的藝術薈萃,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從小潛行於作畫,其精妙的筆觸在鄰里間久久傳響,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但卻將這藝術的堅持傳授給自己的子孫,如今孩子們在各自的畫作領域都有自己的風采,祖孫合辦了一次畫展,以藝術的格調影響來觀戰的人,一代藝術世家,以陽光為託,以堅持為筆,以文明為硯,給世間留下了於衣袍繡鍛,山水峽川,迷離街角,百獸之冠中的浩然氣節。
花朵從休眠中醒來,各色各樣的花兒構成了一幅精妙的圖畫,有心的人採拮一朵插在老人花白的發跡,滿是笑眼的誇讚老人“漂亮”。羅畢炎稱自己有八個父母,妻子與自己的父母都已老去。兒時的他無人疼愛,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生恨,反而常懷感恩之心去待雙親,用誠摯的溫柔為七個老人送終,如今只剩下一個老人,他不惜花費所有的休息時間去陪伴,志願用孝義送給老人暮年的安詳。春天的花蕊是嫩綠色的,而靜然綻放的它是越發嬌豔、越發成熟的。
風兒靜靜的吹過河面,泛起陣陣漣漪,在心河裡綻開。父親總喜歡帶著我去他兒時生長過的地方去走走,講講他兒時的故事,我聽得入迷,有時大笑,有時哀嘆,父親說:“小時候看我爸總覺得他高大,總是說我們家要繼承者祖宗傳下的風氣”,而時光一去,爺爺已在病痛的折磨下離開了我們,而站在我身旁的,我的父親,就像他覺得自己的父親那樣,高大偉岸,彷彿能撐起一片天,讓我深深的記住“光明正大”的家風。
這是一個令人安穩的時節,無論是雨水,暖陽,花蕊還是春風,都懷著一顆善良的內心,去踐行者核心價值觀中那些熠熠生輝的字眼,愛國、誠信、友善、文明、和諧…………它們在每一代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形成了一個個有著信仰的家風,小家匯國,國土安詳,繁榮昌盛,照亮這個盎然生機的時節!
春風化雨潤心田——我的家風家訓 篇7
國三作文 ,1401字“家風”、“家訓”這兩個詞彙之前在我的腦海中是比較陌生與模糊的。趕緊狠補上一課後,我驚訝地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很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周圍,保留和傳承的還有多少?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及道德規範。好的家風家訓是家族振興、繁榮安定的保障,是由家庭這個小小細胞延伸至廣大社會的正能量,最終形成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精神靈魂。而放眼當今以經濟為本高速發展的現代中國,它們猶如老舊的物件,似乎處於被冷落和被擱置的地位。我唯有從自身開始,上溯源頭,找尋並總結屬於我家的“傅雷家書”。
我的爺爺奶奶,給予我最大的教育就是勤儉節約、善良本分。爺爺說過:“天道酬勤,懶人終將一事無成。”談起在曾經的“苦日子”裡,他們是怎樣靠“勤”來養大三個孩子。可是我又有些茫然遲疑,我來自再普通不過的工薪家庭,能談得上有什麼好的家風家訓呢?而它們似乎都來自富貴顯赫的名門望族,亦或者是博才高深的學者大家。我追溯著記憶的河流,回顧我十四年來的成長片段,啊!我突然發現,原來它們就隱藏在平凡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當中!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母親儘可能地教我認字,如“人”字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天地之間,所以做人要頂天立地,有所擔當。“信”字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說出來的話負責任別人才相信你。他們教我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誡子書》,給我講許多關於美德智慧的小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閒暇之餘,我們仨經常一起到圖書館,通過閱讀來度過美好的時光。我們仨還養成了雷打不動的“睡前閱讀半小時”家庭習慣。我的父親母親喜歡音樂,在不影響我學習的情況下,我的家裡經常會洋溢著動人的歌聲,可以是通俗的,民族的,美聲的,也可以是英文歌,粵語歌,國語歌,有肯尼基的薩克斯風,也有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它們可以陶冶我的情操,讓我從詞曲中領略音樂之美。我從小體弱多病,母親總想方設法讓我鍛鍊身體,告訴我身心都要健康的重要性,我天性比較膽小靦腆,父親鼓勵我做人要坦坦蕩蕩面對一切,培養我要有淡定從容的氣質。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無意拿了同學的一支筆回來,母親發現了,鄭重地詢問緣故,然後說:“從今往後,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在學校裡我若和同學有了矛盾,父母總問我是否先惹事,然後說你一定不能欺負別人,但也請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父親用他的樂觀豁達,幽默風趣陪伴我,母親則以物盡其用,環保可持續的理念灌輸我。平等交流是我們之間不成文的契約,母親常說,人無完人,父母有錯的時候,希望我也批評指正。成長的路上,總有磕碰挫折,每當我的弱點缺點顯露出來,父母看在眼裡,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思想的源頭上來做我的工作,告訴我“人才”是先要成為人,才能成其才。從不用打罵的方式來粗暴對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父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力量對我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我的家庭,猶如海面上行駛著的一葉小舟,每個人都要同心同德,平衡地發力,才能安全抵達一個個目的地。
由此,我總結出了我家的家風家訓:要熱愛讀書,從而瞭解世界;要身心健康,才能生活順當;要自立自強,那是人之根本;要刻苦努力,以便接近目標。家風家訓是我一生都要做的功課,我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與時俱進地加入新的更好的內容,我既是傳承人,又是創造者。有了這些,我相信我前行的腳步,會走得更穩更踏實!
風吹雨滴,書如海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9字月,輕升,風,輕吹,書如海。
初次與書相遇時,那是個甚小的時候,那時我才四歲,躺在媽媽的懷抱裡伴著知了的“知知”聲聽著媽媽給講的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此時不如往常,平時的夜晚,我總是坐在小板子上在屋外乘涼,坐在板子上昏昏欲睡,可是一有聲音就睜開睡眠,四處打量一下,又重新進入昏昏欲睡,可今天我居然毫無睡意,睜著又大,又有點好奇的大眼,貪婪的吸收,一個又一個故事,在心中點明瞭四個大字:我要讀書。
(二)初讀書
自從那個普通又奇特的那夜起,深深的被書吸引,可卻沒有膽量去讀,所以那幾天,我總是猶豫不決,想讀卻又不敢讀。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直到那個冬天的夜晚,媽媽,好像知道了我愛讀又不敢讀的心理,竟然單獨買了一本繪本,一點點教我讀。從那天起我真正的喜歡上了書。
歲月,一年,又一年,從幼兒我步入了兒童。
(三)書,與歲月同行。
兒童,我對書的興趣非但沒有一絲減反而,又增長了幾歲,從繪本,到了小故事,從小故事到了短文,又從短文一點,一點的走向小說每當坐在書桌前,一本本的書讓我心頭湧上一股激動,一種對閱讀的渴望,李白,白居易讓我久久不忘,冰心曹文軒的文字讓我常常落淚,沈石溪、姜維的動物小說真實感人,個個字中,我清楚的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心與故事的迷人之處。
(四)憶,書
還記得,小時候,在書中玩耍與主人公玩耍,與哈利波特共同與生死比拼,還記得媽媽一字一字的教我讀唐詩宋詞元曲。
風拂過我的臉頰,當雨絲感動人心,總能想起與我共同成長的書,小時的竊書,大時的護書,我經歷傷心與快樂。
我的心如書的海洋,每一個波浪都是一本本的書留下的痕跡。
書如海。